汉乐府与汉赋

合集下载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西汉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汉赋的发展历程。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秦朝的灭亡和刘邦的建立。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权更替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文化氛围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汉初的文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和个性,他们对于文学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汉初的文人们将古乐府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了创新,形成了汉赋的雏形。

二、汉赋的发展1. 早期汉赋早期的汉赋主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政治抱负为主题。

这些赋作品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个人志向和抒发离别之情为主要内容。

早期汉赋的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枚乘等。

2. 中期汉赋中期汉赋的特点是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化。

这个时期的赋作品不仅包括了个人情感的抒发,还涉及到了社会现实、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

中期汉赋的代表作家有班固、司马迁等。

3. 后期汉赋后期汉赋是汉赋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汉赋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赋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极致的完美。

后期汉赋的代表作家有杨雄、谢灵运等。

三、汉赋的演变1. 形式的演变汉赋在形式上经历了从乐府诗到文赋的演变过程。

乐府诗是汉赋的前身,它的形式比较固定,多为五言绝句。

而到了汉赋的成熟阶段,文赋开始兴起,形式更加自由多样化,不再受限于五言绝句的格律。

2. 内容的演变汉赋在内容上也经历了从个人情感抒发到社会现实反映的演变过程。

早期的汉赋主要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而到了中期和后期,汉赋的内容开始涉及到社会现实、历史事件等更加广泛的领域。

总结: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经历了起源、发展和演变三个阶段。

汉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早期的汉赋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政治抱负为主题;中期的汉赋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化;后期的汉赋达到了极致的完美,成为汉赋的黄金时代。

汉赋在形式上经历了从乐府诗到文赋的演变,内容上经历了从个人情感抒发到社会现实反映的演变。

试论汉赋及汉乐府对现实批判的不同

试论汉赋及汉乐府对现实批判的不同

方 面 :第 一 .对 阶 级 剥 削 和压 迫 控 诉 。汉 代 土 地 兼 并 剧 烈 .
阶 级 剥 削 和 压 迫 又极 惨 重 .农 民 生 活 异 常 痛 苦 。 “ 民 常 贫
衣 牛 马 之 衣 ,食 犬 彘 之 食 ” “ 田宅 ,鬻 子 孙 以偿 债 ” , 卖 ,
甚 至 与 牛 马 同 栏 。 因 此 ,在 汉 乐 府 中 有 不 少 对 饥 饿 、贫 困 、
第2 7卷 增 刊 2o 0 9年 6月
太 原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RN D OU ALOFE UCAT ON I SI I E OF T YUA N1 ER n I N . AI T UT NU V S
Vo .7 S p l me t 12 u p e n
室 ” 四 句 。追 叙 战 败 之 因 .可 见 死 得 冤 枉 。 而 战 死 者 的现
直 士 幽藏 ! ”第 二 ,对 才智 之 士 受 轻 视 ,才 能 无 处 发 挥 ,生 活 极 端 困 苦 处 境 的体 现 。杨 雄 在 《 嘲 》 中 “ 而作 《 解 顾 太
玄 》 五 千 文 ,枝 叶 扶 疏 ,独 说 十 万 余 言 ,深 者 人 黄 泉 ,高 者 出 苍 天 .大 者 含 元 气 ,细 者 人 无 间 。 然 而 位 不 过 侍 郎 , 擢 才 给 事 黄 门 ” “ 者 玄 得 无 尚 白乎 ? 何 为 官 之 拓 落 也 ? 。 意 ” 这 类 赋 作 中反 映 出来 的 就 是 有 才 难 抒 的 苦 闷 。到 后 来 张 衡
的 黑 暗部 分 ,二 者 却 显 示 出不 同 的批 判 形 式 和 角度 ,文章 试 就 二 者 对 现 实批 判 的 不 同进 行 一 些比 较 。

汉赋与汉乐府的艺术表现手法比较

汉赋与汉乐府的艺术表现手法比较

汉赋与汉乐府的艺术表现手法比较1. 引言汉赋和汉乐府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它们在古代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本文将比较汉赋和汉乐府两种文学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 赋的艺术表现手法•主题广泛:汉赋以其主题广泛而著称,表达了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思想。

从咏物、咏景到哲理抒发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大量修辞手法:在词语运用上,赋常常使用大量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善于描写景物:赋作家擅长描写景物细节,并将其融入作品中。

通过生动而精确的描写,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3. 乐府诗的艺术表现手法•简洁明快:乐府诗以其简洁明快的特点而受到广泛赞誉。

它通常采用短小的词句,表达直接而深刻的情感。

•民间风味:乐府诗植根于民间,体现了直接的民俗风情。

它通过表达普通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引发读者共鸣。

•唱和表演:乐府诗往往是为歌唱而编写的,因此在艺术表现上注重节奏感和音乐性。

它们被创作成易于歌唱和演唱的形式。

4. 汉赋与汉乐府的比较•表现方式不同:汉赋注重修辞、描写景物等手法,善于展示作家个人情感和思考;而汉乐府强调简洁、直接、易于传唱,并更为贴近民众生活。

•主题侧重不同:汉赋主题广泛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咏物、咏景等;而汉乐府更关注民间生活中具体的事件、人物和故事。

•形式差异明显:汉赋多呈散体形式,篇幅相对较长;而汉乐府则通常是以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组成的,更为简短精炼。

5. 结论无论是汉赋还是汉乐府,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尽管它们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但都承载着作者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文学形式。

100个文学常识

100个文学常识

100个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30个)屈原(约前340 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3.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4. 汉赋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

6. 汉乐府汉乐府是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7. 古诗十九首这些诗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以及文人的失意苦闷等,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 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等组成。

田园诗与山水诗:南北朝民歌:9. 唐诗中唐诗人:晚唐诗人:10. 宋词北宋词人:南宋词人:11. 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12. 明清小说明代小说:清代小说:二、中国现代文学常识(20个)1.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2. 鲁迅(1881 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3. 郭沫若(1892 1978年)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

4. 茅盾(1896 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5. 巴金(1904 2005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汉赋和汉乐府

汉赋和汉乐府

汉赋和汉乐府中国的很多文学形式都存在着继承、发扬到创新的发展规律。

在汉朝时期,有两种文体出现并日趋成熟,那就是赋和乐府。

我个人简单的分类理解为:赋是一种代表官方的文体,乐府是一种代表民间的文体。

汉赋:赋为什么要冠以汉字,说明之前就存在这种文体,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具体讲,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因此,赋开始也是一种民间文学,被官方认可后写法上进行了变动,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偶尔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写汉赋比较牛的有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各有代表作存世。

现选用相如兄的《上林赋》来欣赏一下: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华榱璧珰,辇道纚属,步櫩周流,长途中宿。

夷嵕筑堂,累台增成,岩窔洞房,杳眇而无见,仰攀橑而扪天,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扦于楯轩,青龙蚴蟉于东箱,象舆婉僤于西清,灵圄燕于闲馆,偓佺之伦,暴于南荣。

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

盘石振崖,嵚岩倚倾。

嵯峨磼礏,刻削峥嵘。

玫瑰碧琳,珊瑚丛生,琘玉旁唐,玢豳文鳞,赤瑕驳荦,杂臿其间,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只敢节选,此赋先写子虚、乌有二人之论不确来引出天子上林之事,再依次夸饰天子上林苑中的水势、水产、草木、走兽、台观、树木、猿类之胜,然后写天子猎余庆功,最后写天子悔过反思。

全赋规模宏大,辞汇丰富,描绘尽致,渲染淋漓。

我敢肯定,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地读完《上林赋》了,如果能认全赋中的每一个字,也算是牛人了。

司马相如文采固然是好,马屁拍得有点过了,稍微鄙视一下。

从中可见赋的奢华,赋的显耀,赋的卖弄,赋的门槛之高,赋的价值所在。

汉乐府:乐府也是同理,秦朝便有,只是汉朝发展得更成熟了。

汉乐府即汉朝的民间歌曲。

乐府从另一层面来理解是官方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汉赋(新体赋、骚体赋)新体赋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

屈宋等作家的楚辞富于楚国的地方特色,是一种形式自由,句法散文化,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的诗歌体裁。

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革为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形式上则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新体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

所以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文心雕龙诠赋》)。

新体赋的散文化以及经常使用排比整齐的句法,都与这一根本特色有关。

与汉人所称的“楚辞”为“赋”分开。

2.七体赋的体裁之一,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

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陈七事,这种赋体由枚乘首创,典型作品即《七发》。

《七发》的结构形式引起后世很多人模仿,如傅毅有《七激》,张衡有《七辩》,马融有《七广》,曹植有《七启》,徐干有《七喻》,张协有《七命》等等,以至于《文选》于赋体之外,特立“七体”,所以“七体”始于枚乘的《七发》,而名称始见于《文选》。

3.枚马西汉时期大赋代表作家枚乘与司马相如的合称。

枚乘的赋富于铺陈,描写生动,多用夸张比兴手法,代表作为《七发》。

司马相如的赋体制宏伟,辞采华艳,奠定了汉大赋的写作模式,是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4.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5.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6.“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第二单元汉魏诗文

第二单元汉魏诗文

两汉文学概说 汉赋的类别:汉赋分为大赋 小赋。 大赋和 汉赋的类别: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
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 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 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 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 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 物的短篇小赋。
乌江亭
王安石
咏项羽
李清照
历代文人墨客对项羽的评价
【乌江】
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东晋)陶渊明是第一个大力写作田园诗 两晋诗坛——(东晋)陶渊明是第一个大力写作田园诗 的诗人,如《桃花源诗》 的诗人,如《桃花源诗》等。其诗格高韵逸, 充满了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田园的喜 爱,风格自然质朴,意境高远,韵味悠长。 南朝诗歌——谢灵运的山水诗;南朝后期出现的“永明 南朝诗歌——谢灵运的山水诗;南朝后期出现的“永明 体”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 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 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 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代表人是谢朓。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朝抒情诗《西洲曲》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朝抒情诗《西洲曲》 北朝叙事诗《木兰诗》 北朝叙事诗《木兰诗》
两汉文学概说
历史散文: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历史散文: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汉赋与汉乐府民歌

汉赋与汉乐府民歌

汉赋与汉乐府民歌
汉赋与汉乐府民歌
(1)汉赋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属于韵文。

形成期(汉初——汉武帝)多为书写悲愤之情的“骚体赋”,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等。

全盛期(汉武帝——顺帝)多为歌功颂德的长篇“大赋”,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和杨雄的《甘泉赋》等。

转变期(汉顺帝——汉末)多为篇幅较小的抒情“小赋”,有张衡的《二京赋》、蔡邕的《述行赋》等。

乐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长歌行》等。

“汉赋四大家”:杨雄、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2)汉乐府民歌
“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

它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二是采集民歌。

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

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壁”。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起源、特点、流派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起源于汉代,是在汉文化繁荣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乐府”和“辞章”两种文学形式,这两种形式都是以歌谣和辞章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二、汉赋的特点1. 情感表达:汉赋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特点,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汉赋的情感表达通常是以悲忿、哀痛、感叹等情绪为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修辞技巧:汉赋在修辞技巧上非常讲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排比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

3. 主题广泛:汉赋的主题非常广泛,既有对社会时事和政治事件的抨击和反思,也有对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的表达。

这些主题的多样性使得汉赋成为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体裁。

三、汉赋的流派1. 乐府赋:乐府赋是汉赋的最早形式,它起源于乐府民歌,以民间歌谣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

乐府赋的代表作品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

2. 初唐赋:初唐赋是汉赋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在乐府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描写。

初唐赋的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杨炯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3. 高唐赋:高唐赋是汉赋的一个繁荣时期,它在初唐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高唐赋的代表作品有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

四、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领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文化传承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

汉赋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汉赋和乐府诗

汉赋和乐府诗

汉赋和乐府诗文学西汉的文学成就,主要有汉赋和乐府诗。

汉赋是从楚辞发展来的一种长篇的韵文。

西汉的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骚体赋,汉初比较盛行;一种是散体大赋,形成于汉初,兴盛于中叶,并取代了骚体赋的地位。

汉初的骚体赋作者,以贾谊、枚乘为代表。

贾谊因遭人谗毁,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当他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是一篇很好的抒情赋。

贾谊另一篇代表作《鵩鸟赋》,也是一篇抒发悲伤情感的作品,开了西汉散体赋的先河。

景帝时,枚乘所作的《七发》,对后世也很有影响。

汉武帝至成帝间,是散体大赋全盛期。

有名的赋家有司马相如、扬雄、东方朔等,其中以司马相如最负盛名。

他的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这些赋都以游猎为题材,描写了皇宫的雄伟壮丽,园囿的幽深和禽兽的众多,游猎队伍的壮观,以及音乐、美女等,篇末则加一些讽谏的话语,作为点缀。

汉赋是典型的宫廷文学。

它用华丽的辞藻,铺张的手法,堆砌了丰富的辞汇,描写西汉上层社会的繁华景象,反映汉代的统一与强大,显示了天子的尊严。

汉赋内容的虚浮空洞,枯燥乏味,形式呆板,词句艰深,不能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因而文学价值不高。

不过在形式和技巧上对后世的文学作品有一定影响。

“乐府”作为掌管音乐的官署,始于秦。

到汉武帝时,为了宫廷娱乐和庙堂祭祀,开始大规模地采集各地民歌。

包括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等,既有汉族歌曲,又有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歌曲。

这些民歌虽经文人加工润色,但仍保存着民歌的特色,从而在西汉的诗坛上留下了人民的呼声。

如《战城南》用苍凉的调子描写了人民厌恶战争的心情。

这些民歌语言朴实,形象鲜明,是汉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有成就的诗人,都受过汉代民歌的影响。

汉代民歌的体裁多种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形式生动灵活,其中以五言最多,是东汉以后的五言诗的先声。

西汉散文的成就也很突出。

贾谊的《过秦论》和《治安策》、晁错的《贤良对策》以及刘向的《说苑》等,都是西汉的散文名篇。

汉赋的名词解释

汉赋的名词解释

汉赋的名词解释汉赋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汉赋用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汉赋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汉赋的意思汉赋是汉朝流行的主要文学体裁,由《楚辞》发展而来,吸收了荀子《赋篇》的体制,外加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形式。

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描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辞藻华丽,笔势夸张,好堆砌冷僻之字,表面富丽而艰深难读,是汉赋的特色。

左思《三都赋序》中就说汉赋“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

汉赋造句欣赏一、唐诗的简洁搞不懂。

宋词的细腻难弄清。

汉赋的华丽学不会。

元曲的精粹练不成。

文采太低您别嫌弃。

真心送福您就收听。

二、汉赋常常虚构人物,假设问对,并在此背景下虚构情节,亦多言及鬼神怪异,从而使其具有了小说意味。

三、本文重点分析论述了道家思想对汉赋的影响,认为道家哲学思想及文学特质不仅影响了汉赋以大为美、以奇谲恣肆为美。

四、忆秦风周雅、唐诗汉赋,便遗忘、从头始。

李暮寒五、汉赋“劝百讽一”现象,反映了文艺理论建设落后于创作实践的窘困。

六、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并称为我国文化之瑰宝。

七、汉赋,之所以长期受冷落,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专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宫廷文学。

八、汉代器物赋是汉赋长河中的一个支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大量散佚。

九、汉赋无论从其内容还是文体特征来看,都表现迥然有异于其他文学的独特风貌。

十、班婕妤、班昭是同出一门的两位汉赋女作家,她们以各自的作品确立了自己在赋史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

十一、汉赋话语具有虚指性特征。

它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虚指性、内容的虚幻性和抒情方式的隐蔽性等三个方面。

十二、汉赋从它产生之初起就与骈俪结下了不解之缘,汉赋是最便于产生并容纳骈俪的土壤,因此,汉赋是骈文之一体。

汉朝的文学传统楚辞汉赋与乐府诗的创作与流传

汉朝的文学传统楚辞汉赋与乐府诗的创作与流传

汉朝的文学传统楚辞汉赋与乐府诗的创作与流传汉朝的文学传统:楚辞、汉赋与乐府诗的创作与流传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也是文学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楚辞、汉赋和乐府诗成为了汉朝文学的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汉朝文学的这三个重要方面,包括其创作背景、特点以及流传情况。

一、楚辞的创作与流传楚辞,是指汉代楚国的各类文学作品。

楚辞以屈原为代表,其作品富有激情和独特的风格。

在创作背景上,楚辞反映了楚国的历史现实和民族思想。

屈原的《离骚》便是一部代表作,以描写楚国被秦国侵略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痛苦。

楚辞的流传并不顺利,直到汉代初年之后才逐渐成为文人研究的对象。

其中,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楚辞的引用为后来其它文学家重视楚辞作品的源头。

到了西汉中期,楚辞得到了更多的传扬和评论,文人陆续开始模仿楚辞的风格进行创作。

二、汉赋的创作与流传汉赋是汉代文人在楚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体。

汉赋以辞章华丽、气势磅礴为特点,常常运用大量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汉赋的创作背景与楚辞类似,也以国家兴亡、忧患与思乡之情为主题。

汉赋开始在汉代中期得到兴盛发展,并成为官方文学形式之一。

然而,汉赋并未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在汉代结束之后很快便衰落。

但汉赋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仍有重要影响,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等文学家对汉赋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赋作。

三、乐府诗的创作与流传乐府诗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民间诗歌形式,起初用于歌颂皇帝的功绩和颂扬国家的繁荣。

到了后来,乐府诗逐渐走向民间,成为记录社会风貌和民间情感的重要方式。

乐府诗内容广泛,既有忧国忧民的抒发,也有歌颂爱情和赞美自然的表达。

乐府诗的创作渊源较为复杂,既有宫廷文人的创作,也有民间文人的参与。

这使得乐府诗保留了较为真实的历史面貌和民间风情。

随着乐府诗流传的广泛,唐代时期乐府诗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许多杰出的唐诗即承袭和发扬了乐府诗的文学风格。

四、汉朝文学传统的影响楚辞、汉赋和乐府诗作为汉朝文学的代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起源、特点、流派以及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

一、起源与特点汉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最早的汉赋作品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汉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辞章华丽、意境丰富为特点:汉赋注重辞章的华丽和意境的丰富,通过修辞手法和冷艳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借古抒怀,抒发个人情感:汉赋往往以借古抒怀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借用,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量。

3. 以抒写人生、思量人生为主题:汉赋往往以抒写人生、思量人生为主题,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达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二、流派与代表作品汉赋发展演变过程中,浮现了多个流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1. 乐府赋:乐府赋是汉赋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歌谣、乐府的形式表达情感,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乐府赋》等。

2. 风雅赋:风雅赋是汉赋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以文雅、清丽的风格著称,代表作品有刘向的《七发》和班固的《两都赋》等。

3. 田园赋:田园赋是汉赋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为主题,代表作品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嵇康的《山行》等。

4. 怀古赋:怀古赋是汉赋的又一个重要流派,以怀古、叙述历史为主题,代表作品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三、发展演变汉赋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1. 西汉时期:西汉时期是汉赋的起步阶段,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乐府赋》等。

这一时期的汉赋注重辞章华丽、意境丰富,以借古抒怀为主要表现手法。

2. 东汉时期:东汉时期是汉赋的发展阶段,代表作品有刘向的《七发》和班固的《两都赋》等。

这一时期的汉赋注重风雅之美和田园之乐,以文雅、清丽的风格著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赋的繁荣阶段,代表作品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嵇康的《山行》等。

小升初常考文学常识重点回顾:两汉文学

小升初常考文学常识重点回顾:两汉文学

小升初常考文学常识重点回顾:两汉文学一、概述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小升初考试中,两汉文学常识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两汉文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二、汉赋汉赋是两汉时期的一种很重要的文学形式,它是以枯燥的政治记述为基础,借用唐升的文章特点,借用一些天地、山水、花鸟等的的方法,以及超脱的浪漫心情,创作出成篇的辞章,富有抒情色彩。

被称为汉代文学成就之一。

1. 代表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辞章赋作品,体现了奇妙的抒情效果。

•梁复之的《陈情表》:这是一篇使两汉文学正式达到了辞章赋的巅峰,直接表达自己对天子的情感和呼吁。

2. 内容特点•抒情性强:汉赋具有抒发作者情感的特点,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文辞华丽:汉赋在语言表达方面讲究华丽、巧妙、丰富。

•描写生动:汉赋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景,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汉诗汉诗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流传至今的有很多。

汉诗在艺术形式上,包括汉乐府和律诗两大类,这两类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代表作品•曹操的《短歌行》: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乐府诗,以其简练明快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悲悼之情和政治野心。

•陈琳的《融猱歌》:这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首名作,通过吐露自己怅惘愤懑的心情,成就了一幅恢宏宏伟的艺术画卷。

2. 内容特点•格律严谨:汉诗在格律上有严格的要求,例如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诗歌要求每句各有五个或七个字,而且还要具备平仄、韵脚等要素。

•豪放奔放:汉诗的表现手法非常奔放,对写诗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汉诗追求雄浑豪放的艺术表达,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表现力。

•艺术紧凑:汉诗与散文相比,结构更为紧凑,言辞更为精美,意象更为精确,感情更为充沛。

四、汉散文在两汉时期,散文作为一种更为广泛传播的文学形式而非常受欢迎。

汉代散文主要以古文散记形式为主,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

第七讲 汉乐府和汉赋概说课件

第七讲 汉乐府和汉赋概说课件
•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 可断绝——忧愁不能够停止
• C、月明星稀……何枝可依——贤才需要 投靠明主
• D、山不厌高……天下归心——贤才多多 益善
第七讲
汉乐府和汉赋概说
• 汉代文学的主流是文人创作, 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
• 乐府民歌是主流之外的民间 创作,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 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 创作。
• “乐府”?(P170)
• 1、本是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
• 2、乐府官署大规模收集的民间歌 辞;
• 3、诗歌流派:开诗歌现实主义新 风:女性题材作品多,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斜
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 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 绘典型细节,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 要阶段。
汉乐府的代表作:《乐府诗集》
•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 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 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 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叙事性 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 然、文辞优美。
人称王。” • 4、想当问王但谥号武帝。“博闻而无德,不
得为文。” • 5、梦见“三马食槽”的景象。(懿、昭、炎)
三个典故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求贤若渴 • B、呦呦鹿鸣……鼓瑟吹笙——礼遇贤士,
款待来客、殷切期盼。 •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虚心对待贤

四处比喻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
汉乐府的特点
• 1、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的反映了 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和痛苦。如《东门行》
• 2、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如《十五从军行》, 《孔雀东南飞》。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发展历程,包括起源、特点、流派和代表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一、起源与发展背景汉赋起源于西汉时期,是在汉代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当时,汉武帝推行文治政策,重视文化的发展,使得文人士大夫得以有机会创作文学作品。

同时,汉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为汉赋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赋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二、汉赋的特点1. 抒发情感:汉赋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特点,文人通过赋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往往借助于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感人。

2. 丰富的修辞手法:汉赋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 以叙事为主:汉赋以叙事为主要形式,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汉赋更加具有故事性和可读性。

4. 崇尚自然:汉赋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文人往往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赞叹和憧憬。

三、汉赋的流派1. 乐府赋:乐府赋是汉赋的一种重要流派,起源于西汉初期的乐府音乐。

它的特点是结构完整,情感真挚,往往以叙事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作品有《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

2. 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的另一种流派,起源于汉代初期的骚体诗。

它的特点是语言华丽,修辞丰富,往往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等。

四、汉赋的代表作品1. 《长歌行》:这是西汉乐府赋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是汉代文学家佚名。

该赋以叙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2. 《离骚》:这是汉代骚体赋的代表作品,作者是屈原。

该赋以自述的形式表达了屈原内心的痛苦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语言华丽,情感深沉。

总结: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它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叙事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汉赋与汉乐府的共同特点与区别

汉赋与汉乐府的共同特点与区别

汉赋与汉乐府的共同特点与区别引言汉赋和汉乐府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它们都在汉代兴起并发展壮大。

然而,虽然它们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汉赋和汉乐府的共同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点进行探讨。

共同特点1. 反映时代风貌汉赋和汉乐府都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风貌。

它们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描述社会现象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汉代社会真实的景象。

2. 表达情感思想两者都富有感情色彩,并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爱情、友谊、孤独等主题的思考。

通过抒发情感、表达心声,汉赋和汉乐府能够引起读者或听众共鸣,产生共鸣和共情。

3. 使用修辞手法两者在语言表达上都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区别1. 体裁与形式汉赋是一种较长篇的骈文,具有完整的结构。

它通常包括开篇、中间主体部分和结尾三个部分,并以韵文为主。

而汉乐府则是一种短小精致的曲子,呈现出五言或七言绝句的形式,多用于歌唱表达。

2. 主题内容汉赋的主题内容相对广泛,既有抒情描写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也有咏史反映社会风貌的作品。

而汉乐府则着重于歌颂帝王功绩、咏史讴歌英雄等方面。

3. 表现手法汉赋注重抒发作者情感,通过形象生动、详实描写来展示作品内涵;而汉乐府则更加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在曲调和歌词上都更富有节奏感和吟唱性。

结论汉赋与汉乐府在文学艺术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尽管它们有一些共同特点,但在体裁、主题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两个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流派。

乐府诗与汉赋文人雅士的艺术创作

乐府诗与汉赋文人雅士的艺术创作

乐府诗与汉赋文人雅士的艺术创作中国古代文学中,乐府诗和汉赋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体形式。

乐府诗源于古代宫廷音乐和歌舞表演,是一种有规律的韵文形式;而汉赋则是文人雅士们以骚体为基础,追求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探讨乐府诗和汉赋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乐府诗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广泛传唱。

在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抒发了人民的感情,同时也传达了统治者的政策宣传。

乐府诗多以叙事为主,表达了广大人民对社会现象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例如,《孔雀东南飞》描述了人们面对贫困困苦时的无奈和期望;《木兰诗》则传递了女性争取平等和自由的主题。

乐府诗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韵律,使人们能够轻易地理解和传颂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而汉赋则更多地展示了文人雅士们的个人情感和意境追求。

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汉赋成为了当时文人雅士们炫耀才华和表达个性的重要方式。

汉赋多以咏史、赞美和抒发情感为主题,通过富有感情的文字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达到鼓舞士气和激发读者情感共鸣的效果。

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通过对悲剧爱情故事的描绘,展现了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种独立于政治和社会现实的个人追求与表达,成为了古代文人雅士们抒发情感和展示才华的重要途径。

乐府诗和汉赋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乐府诗和汉赋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文人雅士们的才情和思想感悟。

而乐府诗和汉赋的不同之处在于乐府诗更加注重音乐性和通俗性,而汉赋则更加注重文人的独立情感和意境追求。

总的来说,乐府诗和汉赋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艺术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乐府诗通过韵律和叙事表达人民的感情和思想;而汉赋则是文人雅士们展示个人情感和追求艺术的窗口。

无论是乐府诗还是汉赋,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人雅士们以文化艺术表达自己个性和追求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乐府诗和汉赋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人雅士的艺术创作和精神追求。

汉乐府与汉赋

汉乐府与汉赋
新人:新妇。蔡琰《悲愤诗》:‚托命于新人‛。 复:又也。一个‚复‛字颇有讲究。
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 多子,所以,古代育龄 妇女多佩带内填蘼芜的 香囊。
蘼 芜
《九歌·少司命》: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 荪何以兮愁苦? ‚蘼芜‛,细叶芎,叶似芹,丛生,七、八月开 白花。根茎可入药,治妇人无子。 《少司命》在楚辞中即为主宰儿童命运的女神。 俗称‚送子娘娘‛。故在该诗中以‚蘼芜‛起兴 。
白头吟
司马相如意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在锦衣玉食之时 弃糟糠而慕少艾,卓文君作了一首《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 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 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 心人,白首不相离。竹杆何袅袅,鱼尾何蓰蓰( 摇摆貌),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并附书:‚„„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 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 汤,与君长诀!‛卓文君哀怒的《白头吟》和凄 怨的《诀别书》,使得司马相如大为不忍,想到 了当年的患难相随,遂打消了离弃之念。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姝:《毛诗传》:姝,美色也。扬雄《方言》:姝,好也 。《说文解字》:好也,从女,朱声。意为专指女性之美 。《词源》:姝好,姿态柔美。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颜色:《词源》:容貌,多指妇女容貌。 《文选· 杂诗》:《拟青青河畔草》“粲粲妖容姿,灼灼美 颜色。‛ 手爪:指纺织等女工技巧。《说文》:本为抓爪之爪,非 手足甲也。下文‚织缣‛、‚织素‛,正见‚手爪不相如 ‛意。
怨歌行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箱子)中,恩情中道绝。

长歌行汉乐府繁文版 -回复

长歌行汉乐府繁文版 -回复

长歌行汉乐府繁文版-回复[长歌行汉乐府繁文版]:关于汉乐府繁文版的主题的文章第一步:汉乐府的起源和发展汉乐府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起源于西汉时期,盛行于东汉时期。

它以歌唱形式表现出民间的真实感情和生活变迁,成为了反映当时社会风尚和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

第二步:汉乐府和汉赋的区别虽然汉乐府和汉赋都是流行于汉朝的古代文学形式,但它们在形式与内容上有所不同。

汉乐府是通过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民间情感和社会变迁,而汉赋则是一种纯文学形式,以辞章清丽、虚描抽象为特点。

第三步:汉乐府繁文版的出现汉乐府繁文版是对原本以口头传承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文字记录和整理,使其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艺术形式。

在充分保留原有的旋律和歌词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修辞手法和修饰语言,使其在表达上更加精细且规范。

第四步:汉乐府繁文版的特点和作用汉乐府繁文版的特点是古朴、优美且具有史诗特色。

它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富有节奏感的音韵,使得歌词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汉乐府繁文版可以被视为当时社会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瑰宝,它记录了历史事件、英雄事迹以及百姓的苦难与喜悦,对于研究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第五步:汉乐府繁文版的影响和流传汉乐府繁文版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广泛流传于民间。

不仅成为了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也被当做民间教育和道德传承的工具。

汉乐府繁文版的影响力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步:汉乐府繁文版的现代意义汉乐府繁文版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大的意义。

它可以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被保护、传承和发展,继续在音乐和舞台剧等形式中进行创作与演绎。

此外,它也为研究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材料,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总结:汉乐府繁文版作为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在汉朝时期起源,广泛流传,并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

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窗口,同时也具有着重要的现代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 为五言诗典范。西晋陆机曾逐 首逐句仿写了其中的十二首。 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 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 《拟古诗》。
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 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 它们是汉代作品。 现代学者大多摆脱了前人成见的纠缠,主要根据 《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具有某 些共同特点,指出它们‚虽不是一个人所作,却 是一个时代──先后不过数十年间所作‛梁启超《中国 之美文及其历史》,并论证它们应是东汉后期安、顺、 桓、灵帝年间,约公元2世纪的作品。
汉乐府与汉赋
汉乐府简介
乐府原是秦汉时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于专事搜集
、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乐府‛代称入 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在六朝,更明确地把‚乐
府‛和‚古诗‛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
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宋、元以后, ‚乐府‛又被借作词、曲的一种雅称。
两汉乐府继承了先秦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的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 艺文志 》)。 明代徐祯卿说:‚乐府往往叙事,故与诗殊‛(《谈 艺录》),是其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较之《诗经· 国 风》,两汉乐府多叙事诗,即使是抒情之作也每每带 有叙事成分。 从长篇《孔雀东南飞》到许多小诗都有此成分,或故 事完整,情节曲折;或生活片段,截取一侧;或咏当 时,或托历史;或取材真人真事,或寓意草木禽兽;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 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 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 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 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 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 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 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 ,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 言夫婿殊。
以上四句是故夫从新妇的女红技巧不及前妻角度表 明新不如旧: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然从全诗来看,‚新人‛不如‚旧人‛并非仅女红而已,实 则是除‚生子‛以外的全部。更关键的是语气中蕴含着二人 的情感在内。
张玉谷说:‚通章问答成章,乐府中有此一体,古
诗中仅见斯篇。‛(《古诗赏析》卷四)
或顺叙追述,或夹叙夹议。大都以事为主,即事见义
,相当明确地表达出主题思想。
再如《白头吟》、《怨歌行》及《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之类抒情作品,
多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结构,大都‚若秀才对朋友
说家常话‛(谢榛《四溟诗话》),娓娓动人。
今存两汉乐府歌辞谣谚作品,有宋代郭茂倩编《乐 府诗集》,元代左克明《古乐府》,明代冯惟讷《 古诗纪》,梅鼎祚《古乐苑》等总集。 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将前人所辑全 部搜列。
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达了汉代民众的心声,反 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是汉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与反抗。 《孤儿行》《东门行》 (2)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诗歌。 《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悲歌》 (3)反映了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 与《诗经》时代相比,汉代男女青年在爱情婚姻上受礼教 的压抑更重,但从现存作品看,其时人们表达爱情情感的 浓烈程度,并不逊于《诗经》,而且更具悲剧色彩。 《有所思》《上邪》《孔雀东南飞》
白头吟
司马相如意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在锦衣玉食之时 弃糟糠而慕少艾,卓文君作了一首《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 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 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 心人,白首不相离。竹杆何袅袅,鱼尾何蓰蓰( 摇摆貌),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并附书:‚„„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 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 汤,与君长诀!‛卓文君哀怒的《白头吟》和凄 怨的《诀别书》,使得司马相如大为不忍,想到 了当年的患难相随,遂打消了离弃之念。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感情虽然复杂,但有一个 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 ,大有汲汲皇皇如恐不及的忧虑。 如‚今日良宴会‛云:‚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 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回车驾言迈‛云:‚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青青陵上柏‛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生年不满百‛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所有这些,都是 失意士人正当社会大动乱的前夕,对于现实生活 和内心要求的矛盾、苦闷的反映。
至此,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已明:不能生育。 无子在过去被认为是一个很大的事。 七出:无子,一也;淫轶,二也;不事舅姑,三 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 疾,七也。 《大戴礼记·本命》认为‚妇有七去:不顺父母 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
盗空去。‛ ‚三不出‛:三不出者,谓有所娶无所归(结婚 时有家,被休时已无家者);与共更三年之丧( 共守三年父母之丧);先贫贱而后富贵。
可以说,抒发生命的朝不保夕和人生无常的苦闷 和悲观情绪,是《古诗十九首》的共同主题。这 个主题在‚古诗‛中以强烈的感觉反复出现。 诗人们常将自身生命的短暂与自然中永久的存在 相对比,或感慨于那长年‚青青‛的‚陵上柏‛ 和始终‚磊磊‛的‚涧中石‛,或感慨于那永远 不会变化的‚金石‛,从而更加深了自己的感伤 和悲哀。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
选》“杂诗‛类的一个标Hale Waihona Puke ,包 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
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
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 初,流传着一批魏、晋前文人所作五言诗,既 无题目,亦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 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 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 ,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 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 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 ,皆在其下。‛(《说诗晬语》)
同时,萧统《文选》,以及徐陵《玉台新咏》又 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 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 ‚古诗‛。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成为具有特定涵 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 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 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 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 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1、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批判精神。 它们继承了《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大多都是‚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作品;直接表达着人民的 爱憎。 2、突出运用叙事手法。 3、抒发感情强烈而直率。 继承了《楚辞》的文化传统,表达感情强烈。 4、形式自由多样。 形式上,突破《诗经》以来的四言格式,以杂言 为主,基本创立了五言。语言生动朴素。口语化 ,富有生活气息。明人胡应麟评论说:‚矢口成 言,绝无文饰,故浑朴真至,独擅今古。‛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是很复杂的:大体说来,有写 热中仕宦的,如‚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回 车驾言迈‛三首。 有写游子思妇的,如‚去者日以疏‛、‚明月何皎皎‛、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 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及‚客从远方来‛八首。 有写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如‚青青陵上柏‛、‚东城 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四首。 有写朋友交情凉薄的,如‚明月皎夜光‛一首。 此外还有主题不明确的,如‚涉江采芙蓉‛和‚庭中有奇 树‛二首,可能是指夫妇,也可能是指朋友。‚冉冉孤生 竹‛一首,表面上是思妇之词,也可能别有寄托。‚迢迢 牵牛星‛一首,表面上是咏物的诗,实际上也是借牛女双 星比男女离别之情。
新人:新妇。蔡琰《悲愤诗》:‚托命于新人‛。 复:又也。一个‚复‛字颇有讲究。
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 多子,所以,古代育龄 妇女多佩带内填蘼芜的 香囊。
蘼 芜
《九歌·少司命》: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 荪何以兮愁苦? ‚蘼芜‛,细叶芎,叶似芹,丛生,七、八月开 白花。根茎可入药,治妇人无子。 《少司命》在楚辞中即为主宰儿童命运的女神。 俗称‚送子娘娘‛。故在该诗中以‚蘼芜‛起兴 。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蘼芜,又名江蓠。《本草》:‚芎穹苗也‛。《广志》: ‚蘼芜,香草。魏武帝以藏衣中。‛郭璞《赞》:‚蘼芜 善草,乱之蛇床。不陨其实,自别以芳‛。
叶似当归,香气似白芷,其叶风干后可作香料,是一种香 草。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长跪:刘熙《释名》,两膝隐地。《穆天子传》,拜也。
怨歌行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箱子)中,恩情中道绝。
余冠英先生认为: ‚
她的命运决定于丈夫一 时的好恶。‛(余冠英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选注《汉魏六朝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 》中也有这样一段文字:故 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 ) 人‚因无辜被弃,对喜新怨 也同样认为诗中女主人公 旧的‘故夫’提出了责难‛ 的不幸‚仅仅由于男子的 。 喜新厌旧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