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高中历史学科-战争史部分 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整编
【免费下载】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修6
考纲解读:2014年浙江省历史高考考试说明与近5年已考题对照
年浙江省历史高考考试说明与近年已考题对照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年题第一问(西周、秦朝政治制度及区别,分)年题(秦晋之好)年题(甲骨文证史,史料分析)题(分封、宗法、世官制,图片表格题)、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年题(典客职责)、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年题(古代地方机构,图片表格题)年题(唐代科举制)、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年题(内阁制)(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年题(古代生产、科技。
耕作技术、纺织原料)年题(牛耕技术,图片题)题(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的发展年题(宋代名窑分布位置,地图题)年题(东汉田庄)、商业的发展年题(北宋赋税结构,表格题)年题(北宋开封生活燃料,史料分析)题(清朝会馆)年题(李白诗证邯郸,史料分析)、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年题(明朝海禁)年题(商人地位)年题第一问(古代农业经济特点,农商关系,明清江南经济变化。
表格题。
分)年题第三问(明清以来中西差距拉大的原因,分)(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年题(孔子穿西装)年题(哲学、中道、逻辑学考亚里士多德,孔墨作选项)题(道家无为思想)年题(有关小国寡民的思想家和制度)年题(讲究实际功利的思想家)年题第一问前半问(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分)年题(办私学的思想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年题(“支离”、“太简”来源)年题(讲究实际功利的思想家,王阳明作选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年题第二问(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分)年题第二问(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分)(四)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年题(古代生产、科技。
指南针、印刷术的西传)、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年题(隶书)、文学成就年题(有关小国寡民的思想家和制度,屈原美政作选项)、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五)古代中国历史人物、孔子年题(哲学、中道、逻辑学考亚里士多德,孔子作选项)、秦始皇年题(秦灭六国顺序,地图题)、唐太宗年题(清朝民族政策,唐吐蕃和亲、羁縻府州为选项)、康熙帝年题(尼布楚条约“中国”的理解)年题(清朝民族政策,册封蒙古活佛)年题(康熙崇儒)古代希腊、罗马(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年题(考小国寡民,雅典民主制条件为选项)、罗马法年题(考小国寡民,罗马法的基础为选项)年题(妇女和财产关系的规定)(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年题(哲学、中道、逻辑学考亚里士多德,普罗塔戈拉作选项)年题(讲究实际功利的思想家,智者学派作题干选项)年题第一问后半问(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学术地位,分)(三)古代西方历史人物亚里士多德年题(哲学、中道、逻辑学考亚里士多德)。
浙江省新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变化及教学对策
浙江省新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变化及教学对策浙江衢州高级中学陈水土从2014年9月起浙江省试点新高考方案。
2014级入学的高一新生按照《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组织教学。
2014年新版的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2012版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调整。
本文在研读两本两版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新变化进行解读,以供教师教学参考。
一、教学目标调整新版的教学指导意见更加突出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
在前言部分增加这样一段表述:“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这说明新版的教学指导意见更强调历史学科育人目标,特别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改变以前教学只见考生不见学生的现象。
二、教学要求调整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核心理念是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扩大教育的选择性”。
新高考方案设计中,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选择,是否有利于高校自主选择,认为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生、学校不断的选择中实现的。
根据新高考方案2014版教学指导意见对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有三大调整:一是从必考科目调整为选考科目。
学生有多次机会参加选考的机会。
二是对必修模块中“教学要求”中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进行明确定位是:基本要求为会考要求,发展要求为高考要求。
三是将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调整为高考要求。
三、教学内容调整2014版教学指导意见对必修模块共有34处调整,分以下三种类型:1.基本要求调整为发展要求的: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将相关内容从基本要求调整发展要求。
具体调整内容如下:必修Ⅰ专题八第三课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整课内容。
必修Ⅱ专题四第三课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学。
必修Ⅱ专题七第一课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整编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整编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1专题1)1.西周的政治制度(1)知道夏朝与周朝的建立;(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说明:夏朝建立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和“商朝的政治特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了解秦的统一;(2)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3)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4)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5)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说明: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条主线,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3)知道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4)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法令出一”一目和“中央监察机构”等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2)了解清朝军机处设置及评价(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说明:本课是这一专题的最后一课,因此,除了学习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一些主要新变化之外,还可对本专题作总结性的学习,如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调整(讨论稿)(高中历史部分)
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整理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调整(讨论稿)(高中历史部分)
为更好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学生选课与走班教学,促进学生有选择、个性化地发展,决定从2009级起,适当调整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时安排、高中会考等。
(1)六、调整高中会考科目考试时间安排。
将历史的会考时间调整到高二上学期,英语的会考时间调整到高三上学期。
从2009级起,取消高中会考免考制度。
(2)附件2:各学科教学内容调整方案
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改为课外阅读内容;专题七第三课《民主政治的扩展》、专题八第二课《巴黎公社》由基本要求改为发展要求。
必修二专题二第三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专题七第二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基本要求改为发展要求。
20世纪战争与和平模块删去《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一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删去《恩格斯》一课;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增加“王安石变法”一个单元内容。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根据新的教科书重新调整单元,九个单元调整为七个单元,秦始皇陵一课增加“‘事死如生’的陵园”一目,增加“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2课。
(3)附件3:普通高中必修与选修ⅠA模块教学时间安排表。
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必修3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
发展要求: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说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墨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汉代儒学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
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
发展要求:了解秦朝“焚书坑儒”的史实及影响;认识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说明:“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宋明理学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发展要求:了解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说明:“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发展要求: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说明:“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市与文化: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发展要求:说明:教学时要重视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一篇: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介绍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的智慧与创造,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主要内容。
特别是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以他们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行动,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以上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它是通过六个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课标内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二、教学要求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基本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
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
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目标与要求:全国卷历史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 考试内容:全国卷历史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等部分。
具体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
3.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全国卷历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
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论述题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考试难度:全国卷历史考试的难度根据每年的命题难度和考生的答题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难度适中,既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检验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 评分标准:全国卷历史考试的评分标准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评分标准为每题1分或2分,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为按点给分,根据学生的答案要点给出相应的分数。
总的来说,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能够认真审题、准确答题、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第4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
第4讲伟大的抗日战争考点一反侵略斗争的不朽丰碑—中华民族的抗战[梳理•基础知识]一、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b)1. 九一八事变(1) 爆发: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军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2) 地位:“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它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 卢沟桥事变(1) 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即“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 地位: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易错易误】中华民族的14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1937年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
◎ “十四年抗战”概念强调了抗战历史前后贯通的整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后期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b)1.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对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30万人遇害。
2. 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1. 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经过(1)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2009版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发展要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说明可以从“为什么要打”和“为什么能打”两个方面理解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可联系必修Ⅱ专题五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的有关内容。
“两次巴尔干战争”的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
发展要求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说明本课要注意与“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一目相关内容的整合。
第三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基本要求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史实;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发展要求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说明可从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因素认识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
第四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感悟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说明“空前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一课巴黎和会基本要求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发展要求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
说明本课要联系上一单元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内容。
第二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基本要求知道凡尔赛体系,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实质,知道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国际联盟盟约的主要内容。
发展要求分析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
最新-2018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世界近代史现代史第一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精品
现代世界第一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标内容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发展要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说明教学时可以从“为什么要打”和“为什么能打”两个方面理解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Ⅱ专题五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的有关内容。
“两次巴尔干战争”的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
发展要求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说明教学本课要注意与“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一目相关内容的整合。
第三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基本要求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史实;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发展要求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说明可从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因素认识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
第四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感悟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发展要求说明“空前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三、教学建议本单元可分4课时教学。
1.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世界形成一体的广阔的历史视野去把握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也可指导学生用图表法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如制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示意图、第一次世界大战简表等。
2.教师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
浙江省历史学科高考说明解读-中国现代史名师课件
三 新高考 与复习策略
1.教法建议
(1)发挥史观教学的统领作用: 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 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史观问题也是历史阐释体系的组成部分, 新史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评价体 系。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 的复习,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 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
系》、十年建设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 重大成就、周恩来、
历史意义
邓小平为恢复国民
经济所作的努力以
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
及第四届人大第一
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次会议。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 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浦东新区Βιβλιοθήκη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十四 届三中全会以及十五大的内容。
2007年高考文综大题
38.分析美国中立法有关对外援助的问题。(32分) 40.(60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141年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分界线。 (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 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16分)
2008年高考文综题
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 (2)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12分) (5)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 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 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 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长期坚持。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10分)(政治)
2019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0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9 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前言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历史教学指导意见》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中建议的模块开设顺序编排。
每个模块分专题或单元,按照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按专题直接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摘录,便于教师对应检索。
教学要求按课采用表格的形式,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与说明列出,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尺度,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本模块学习期间要达到的要求,属于高中历史会考或模块测试所要求的范围。
1/ 2发展要求是部分学生特别是有志于向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期间要达到的要求,是教师要进一步完成的教学任务,发展要求内容暂不列人高中历史会考范围。
说明主要是对模块中某些不作课堂教学要求的内容提出指导性处理意见。
在教学要求中,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表示,如识记层次的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讲述等: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应用层次的分析、评价、探讨、比较、讨论等。
浙江选考历史考试说明教案
历史一、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的异地高考学生。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历史》是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目标、要求与等级(一)知识考核要求知识考核要求分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其含义如下:a一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一理解:领会、领悟和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等。
c一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一综合: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有关问题。
(二)能力考核要求能力考核要求分为四个方面十二类,分别表述如下:1.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所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实,做出历史解释。
2012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修1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的是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重大改革。
剧烈的自下而上的社会革命往往与深刻的社会制度更迭相伴而生,而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之一。
虽然改革以主动平缓的方式进行,但它往往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所以都具有艰巨性和斗争性,有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有利于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为人类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这些改革的前因后果及其代表人物,形成较为清晰的改革的概念;了解这些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认识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改革,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了解或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过程与结果,理清历史上重大改革的纵横架构,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进行的改革,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将改革置于一定历史条件下作出价值判断,进一步培养历史思维。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增强为人类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寻求历史进步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上述三方面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来实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课标内容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必修2
历史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发展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说明:学习时应依据“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这一目标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神农’的传说”、“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感受古代中国手工业领先世界的自豪感,培养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发展要求: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说明:“‘工官’和‘匠户”,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古代商业的出现;概述“市”在历代的发展;概述古代中国商业都会崛起的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
发展要求:认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说明: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体会当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发展要求:说明:“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教学时要注意分析其作用和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
“工商业的管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和逐渐解体的原因与作用;知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知道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主要表现;认识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高中历史学科指导意见
高中历史学科指导意见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任务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通过本教学,学生将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历史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负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了解世界历史的基本进程,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有深入的认识。
(2)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3)具备历史文献阅读、整理、分析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历史研究性学习任务。
(4)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历史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注重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题研究,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表达、善于沟通的品格。
浙江历史选考“考试说明”三届版本对比表
删减部分
新增部分
2017届、2018届
2017届第一个版本,2018届不变
2017届第一个版本,2018届不变
2019届
1.《非战公约》和《洛迦诺公约》
2.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3.选修六第二单元“金字塔”
4.昆曲第一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条第二条
5.现实主义文艺
1.九一八事变
2.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及其意义
3.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5.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020届
1.《非战公约》和《洛迦诺公约》
2.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3.现实主义文艺
4.选修六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条
5.选修六第二单元“金字塔”
6.选修六第五单元“长城”第二条
7.昆曲第一课第一条第二条
1.九一八事变
2.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及其意义
3.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5.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上虞中学高国荣整理
2018年3月1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整编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第1单元)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的产物。
说明:“两次巴尔干战争”为课外阅读。
注意与必修2专题5的联系。
本课可归纳为两个考点即:一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含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和直接原因);二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性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2)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化战争的残酷性。
(3)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4)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史实;(5)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6)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会集团失败的原因。
2.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感悟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说明:“空前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为课外阅读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选修3第2单元)1.凡尔赛体系(1)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2)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3)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4)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5)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知道凡尔赛体系,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实质(6)分析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
体会“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说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为课外阅读2.华盛顿体系(1)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的内容及作用。
(2)了解“中国山东问题”,认识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3)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实质和不稳定性)3.国际联盟知道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国际联盟盟约的主要内容。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选修2第3单元)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影响;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和异同(2)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对意大利侵略的抵抗;简述西班牙内战的经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感受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国人民为抵抗法西斯侵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精神。
(3)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及后果;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
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教训;(4)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了解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了解敦克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及其影响。
通过对波兰、法国迅速溃败原因的了解,汲取历史教训。
“北非战场的激战”为课外阅读(2)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影响;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
体会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大战争的过程也是不断将其自己套进绞索的过程。
(3)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历史意义;体会反法西斯力量坚忍不拔、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
(强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才迎来了军事形势的转折。
)(4)知道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极其影响;知道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知道德国、日本投降的经过。
感受法法西斯战争中杰出人物的智慧和优秀品质。
探讨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2)知道德、日法西斯所犯下的主要暴行;(3)简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痛恨法西斯的暴行,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感悟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2.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1)了解朝鲜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3)感受中朝军民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4)认识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说明: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1)知道中东问题的由来;(2)认识中东战争的复杂性(可从民族和宗教的矛盾纠纷、战略位置、领土问题、石油问题、大国争霸问题等方面综合分析);(3)知道第一、二、三、四次中东战争的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4)知道《戴维营协议》、《土地换和平》及其影响(5)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说明:要结合上一课的相关内容来理解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复杂因素,以此认识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1)了解海湾战争的原因和进程,感受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2)认识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说明:“沙漠盾牌’行动“为课外阅读。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修3第6单元)(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客观依据,举例说明和平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平,懂得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2)感受国际社会为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3)树立维护和平、促进和谐发展的责任意识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辨证关系。
(注重论从史出)联合国的创立(1)提出设想:1941年,美英签署的《大西洋宪章》(2)名称由来: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公开宣告:1943年,美英中苏签署《普遍安全宣言》(4)签署宪章:1945年,50多国开会并签署《联合国宪章》(准备:制定方针和原则: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通过原则: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五大国一致)(5)正式成立:1945年10月,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纪念日:联合国日: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日:6月26日宗旨与主要机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贡献:维和贡献(蓝盔部队,蓝盔行动)(1)第一次维和行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停战监督组织(2)第一支维和部队: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派出的维和部队(3)第一次强制性决议:两伊战争中要求交战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4)化解战争危机的成功事例:1998年,海湾危机中安南的斡旋缓解危机。
在裁军和军控方面的作用(1)成立裁军委员会;(2)1978年,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3)设立管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机构;(4)支持双边和多边谈判达成裁军协议。
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的作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宣言和公约);人道主义援助(安置难民)等。
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都为维持和平建立了国际性组织。
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比较:相同点:1、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2、都是较为普遍性的国际机构。
3、都声称以维护国际各平与安全耿宗旨。
4、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
不同点:1、国联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成果。
2、国际联盟是英法操纵下的国际机构;联合国成立之初为美国所控制和操纵。
3、国联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其维护和平始终是一句空话;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主题:40、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战后第一个高潮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大事件:①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49,巴黎和布拉格——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1950 《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第2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0,华沙——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和平共处、平等协商解决争端、民族自决”三原则②《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1955年——强调、倡议、敦促二、60、7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二次高潮——中心在美国主题:美国反战(越南战争)运动三、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战后第三次高潮——由欧洲兴起并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影响:运动波及到世界各地;推动联合国通过决议,确立国际和平日(1981年9月联大开幕日)和“国际和平年” (1986年) ;联合国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20世纪下半期,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归纳:1、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2、核武器阴影的笼罩,严重威胁人类文明;3、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世界不安宁;4、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存在,威胁世界和平;5、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6、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特点:内容上---多是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组织上---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作用:1、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2、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对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4、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基础。
“和平与发展”的含义与意义和平(东西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命运发展(南北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繁荣与发展——关系世界的兴盛与发达(核心问题)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历史的必然:1、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相互依存度加深,相互依赖日益加深;2、两次大战的影响(起因和影响)和现代杀伤性武器的发展使避免战争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责任;3、联合国和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时代的要求:1、自20世纪下半期以来,世界总体趋向缓和,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2、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3、世界各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4、大多数国家主张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当今世界的矛盾。
5、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客观需要6、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及地位地位:和平问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是人类进步的必要前提;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目的,也是当前人类继续生存的条件。
发展中国家在和平发展中的重要性A 、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各国中绝大部分B 、发展中国家的稳定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C 、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作用“和平与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全球性问题:环境污染 人口急剧增长 自然资源枯竭、爱滋病的蔓延等其它表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边界争端等导致的局部战争此起彼伏突出问题:恐怖主义、分裂势力、极端势力、贫富分化、毒品、难民等问题更加突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地区冲突 影响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战后影响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各种分裂实力、极端势力、恐怖势力的存在世界发展不平衡影响发展的因素(战后影响世界发展突出问题,其根源是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走私贩毒、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疾病传播、难民问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近代史上中国深受外来侵略和欺凌,深知和平与独立的来之不易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2、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表现:(1)、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4)、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措施实施是对和平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