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格教案2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含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含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含教学设计)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

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

单元简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师生活动一复习引入找几句口诀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二展开学习1出示表格2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一除数3计算并填表4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教对答案3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
一、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课时内容
调查、记录和整理
课型
新授课
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生活动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 21~25 26~30 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 课本“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2、 练习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四、开放题。
1、 学生独立操作。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格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格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格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1.表内除法(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4.量的计量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docx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学科数学课题主备实施教师教学目标——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审批:周次份数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辅备授课时间知识与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技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与方法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度与价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教学重点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过程,提出有关问题并回预习要求答问题。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法指导过程。

教学方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课时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活动一、情境引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个性设计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

单元简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检测与评估(二)完成第39页做一做:2、第44页第7题3、第44页第8题4、第44页第6题6、思考题:2、6;3、9;4、7;5、8四、总结作业练习册2、16 □ 5 □第五单元检测与评估第六单元检测与评估第45—46节。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表格教案 附教案计划)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表格教案 附教案计划)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2020年春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学生操作,判断。

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

(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说一说分类的理由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

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精选本)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精选本)

单元简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检测与评估(二)完成第39页做一做:1、分析题意2、第44页第7题3、第44页第8题4、第44页第6题2、16 □ 5 □第五单元检测与评估第六单元检测与评估第45—46节。

[精选]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

[精选]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

单元简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检测与评估(二)完成第39页做一做:1、分析题意2、第44页第7题3、第44页第8题4、第44页第6题2、16 □ 5 □第五单元检测与评估第六单元检测与评估第45—46节。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共5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共5课时)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2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类比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2.能够灵活运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理解数的整数概念和表示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爱思考、会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类比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2.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数的整数概念和表示方法;2.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结对活动,让学生相互比较数的大小,复习类比数的概念。

2. 导入•师生互动,利用教学PPT呈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算术方法求解。

3. 操作练习•组织学生做相关练习,巩固加减法几个整数相加减问题解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的整数概念,并结合实例展示数的表示方法。

5. 实践运用•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疑问。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并解答:什么是整数?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3.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工具,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理解能力,提供更加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以上为本次《总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课时设计记录表课题第一课时认识厘米主备人时间学科数学备注教学内容分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学生基础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知识与能力: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法情景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学具直尺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新授一、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巩固1厘米的表象。

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3.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二)、用厘米量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优质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优质版)

单元简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检测与评估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6×3 12÷4 35÷7 4×4 5÷51×7 14÷2 1×1 6÷3 42÷6 2×68÷2 3×3 6×4 7×4 1×2 30÷5 49÷76÷1 21÷3 4÷2 4÷4 7×7 3×1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二、新课(一)教学例2(二)完成第39页做一做:1、2、3、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八5~9题第5题:完成后反馈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二下册数学表格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二下册数学表格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度第二学期第1课时第3课时第3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1)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2)第7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第8课时练习课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第10课时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第11课时练习课(1)第13课时整理与复习第14课时单元测验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

(29分,每空0.5分)1.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列出算式:()÷()=().2.24÷4=()读作(),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就是()里面有()个().3.算式:()÷()=()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4.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5.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8÷()=()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8÷()=()6.15÷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7.8.4×5=20 20÷5=4想:(四)五二十,商是4.20÷4=()想:四()二十,商是().9.12÷2=()想:二()十二,商是().12÷6=()想:()六十二,商是().24÷4=()想:四()二十四,商是().24÷6=()想:()六二十四,商是().10.在()里填上“>”、“<”或“=”。

5 ()20÷5 30÷6()6 40()6×512÷3 () 5 6()36÷6 20 ()4×5二、口算:(48分)4×2= 4×3=5×2=8÷2=12÷3= 10÷5=8÷4=12÷4=10÷2=3÷3= 4÷2=8÷4=12÷6= 12÷2=12÷4=9÷9= 6÷3= 10÷2=12÷3=9÷3= 6÷6=24÷6=30÷5= 16÷4=3×4=5×5=6×6=12÷4=25÷5= 36÷6=3×2=2×5=3×4=6÷2=10÷2=12÷3=6÷3=10÷5=12÷4=5×3=5×6=6×4=15÷3=30÷6=24÷4=15÷5=30÷5=24÷6=三、列式计算(16分)①24里面有几个4?②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③18除以6等于多少?④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四、解决问题:(7分)1、24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个苹果?2、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6人一组,需要4条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全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1.表内除法(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4.量的计量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 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三)统计(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

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

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

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

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时安排:1、解决问题…………4课时2、表内除法(一)…………15课时3、图形与变换…………3课时4、表内除法(二)…………11课时5、万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6、克与千克…………2课时期中复习…………4课时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8课时8、统计…………2课时9、找规律…………4课时总复习…………6课时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检测、讲评……………………………………………2课时左右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