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腹痛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腹痛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9-17T08:29:53.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杨建华沈雯琚坚
[导读] F A PS是消化科常见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杨建华沈雯琚坚 (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云南昆明 6 5 0 1 0 1 )
【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丁Paroxetine对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s (FAP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FAPS患者,根据是否伴随焦虑抑郁症状,分为焦虑抑郁组和不伴焦虑抑郁组。焦虑抑郁组和不伴焦虑抑郁组均服用帕罗西丁,每天早上1次,
10mg,统计分析各组的有效率和无效率。结果在伴有明显精神症状和不伴有精神症状FAPS患者经帕罗西丁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帕罗西丁是治疗FAPS患者有效且安全的精神类药物,对于伴有明显抑郁或焦虑的FAPS患者可在治疗初期即加用帕罗西丁,对于不伴有抑郁或焦虑紧张但是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帕罗西丁治疗。
【关键词】功能性腹痛帕罗西丁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031-02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指存在消化道症状,但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解释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便秘(FC)和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 A PS)等。随着人们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入,心理因素与FG I Ds发病关系的研究也愈来愈受到关注。功能性腹痛综合征核心表现为腹部不适或腹痛,可伴排便习惯改变、嗳气、早饱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经验性对症处理往往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不持久 [1]。本研究初步观察了我科2008年6月-2011年6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功能性腹痛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Paroxetine)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FAPS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例,其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标准:①有腹部不适或腹痛存在,位置不固定,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病程3月以上)。②近3月内经内镜检查未发现肿瘤、结核、溃疡及糜烂等器质性病变。③实验室、腹部超声、C T、M R I及x线检查未发现肝、胆、胰、脾、肾、心脏等器质性病变。④无引起慢性腹痛的其他疾病。所有患者经过抑郁自评量表(S D S)焦虑自评量表(S A S)测定。S D S标准评分大于53分表示有抑郁性情绪障碍,S A S 标准评分大于50分表示有焦虑性情绪障碍。根据测定结果,合并抑郁或焦虑的为抑郁焦虑组2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2. 2±l0.8岁;无抑郁焦虑的为单纯FAPS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2±10.8岁。两组年龄、性别相似,具有可比性。患者病程3月~18 月,治疗前患者曾反复服用过抑酸剂、胃肠动力药物、肠道微生态制剂或粘膜保护剂,解痉剂等,症状缓解不明显或症状缓解后又反复发作。均未服过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
1.2 研究方法两组病例均口服抗抑郁焦虑药物盐酸帕罗西汀片(赛乐特)20mg,1次/早,口服4周后评价疗效。疗程中停用抑酸剂、胃肠动力药、肠道微生态制剂或粘膜保护剂,解痉剂等。用药前后分别记录患者腹痛、腹胀、不适等主要临床症状,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服药前需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FA PS发病原因,用抗抑郁焦虑药物的理由,以消除患者的顾虑,配合治疗和随诊。
1.3 症状判定重度:明显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且难以忍受;中度:可意识到症状存在,但不影响工作与生活;轻度:经提醒能意识到症状存在。
1.4 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减轻,从重度一中度一轻度;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 统计方法 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服药4周后抑郁焦虑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有效率88%;不伴抑郁焦虑组: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80%(见下表)。45例F A PS患者使用抗抑郁焦虑药物的总有效率为84.4%(38/45)。
附表两组总体疗效评价
经X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748,无显著性差异。
2.2 副作用头晕2例,口干2例,恶心1例,大便干燥1例,失眠2例,发生率17.7%。
讨论
F A PS是消化科常见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因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患者常频繁往返多家医院就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质量,并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开支[2]。到目前为止,FA P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考虑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感染、脑- 肠相互作用、脑- 肠肽变化和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3],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4-6]。
人们很久以前就发现具有慢性胃肠症状的患者常常伴有情感障碍.近年来,关于发病的医学模式由简化的生物模式向整合的生物- 心理- 社会模式(biopsychosocialmodel)的转化,以及脑- 肠相互作用(braingutinteractions)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增加了对FAPS的认识、理解和关注,尤其对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目前一致认为,FA P S是脑- 肠功能调节紊乱所致,脑- 肠轴的异常可以导致胃肠道对各种应激的运动反应增强和内脏的高敏感性。FAPS的症状是胃肠运动、感觉和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失调的结果。临床常见一些以长期腹部不适、腹痛(部分无固定部位)、腹胀、食欲减退、排便习惯改变,胸骨后及上腹部烧灼痛等一种或多种重叠症状为主诉而就诊的患者。部分患者过度描述自己的症状,怀疑并请求医生查明疾病。他们反复就诊,部分具有明显情绪化表现。经多次胃肠镜、腹部C T、M R I等影像学检测及各种相关生化检查结果均未发现相关器质性疾病。服用各类包括胃肠动力调整药、肠道微生态制剂、抑酸药及其他有关治疗该类疾病药物,症状仍顽固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不愈。造成社会和家庭的巨大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因此对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F A P S应及时采用抗抑郁(焦虑)治疗,包括心理和药物治疗。对无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FAPS,经常规治疗无效也应采用抗抑郁(焦虑)治疗。近年来,主要采用高选择性5-H T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如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等。对症状顽固不愈者应转心理专科诊治。
机体95%的5-H T受体都分布在胃肠道。肠黏膜上皮细胞释放的5-HT可以启动肠道蠕动;肠道神经细胞释放的5-H T可以介导快相和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