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婚姻经济学相关分析

合集下载

用经济学来分析婚姻与家庭

用经济学来分析婚姻与家庭

用经济学来分析婚姻与家庭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婚姻学家说家是离别时的不舍,是远行时爱人的牵挂,是归来时爱人彻夜的等待与守候,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思想家说家是生命的起点和终点,是一个孤独灵魂的结束和两个相吸的希望的开端。

家也是孩子眼里的布满星辰的童话世界,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在众说纷纭之中,让我们来看一看经济学家是如何来解释的。

浪漫、虚幻的感情故事一结束,现实的世界就开始了。

婚姻生活进入了我们所说的“过日子“阶段,养家糊口成为了生活的主题——真正的婚姻经济生活来临了。

首创于美国诺贝尔奖经济学家贝克尔(Becker),他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写了《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书,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同样,也应用于了婚姻。

婚姻不仅仅是社会学的范畴,也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是家庭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范畴。

当然,婚姻不是经济学单独所能诠释的,它是各种元素的集合,其中有经济的、社会的、人文的、宗教的等等,经济因素只是其中之一。

那,为什么人要结婚,是规模经济吗?不是!从经济学角度看,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在能力与收入方面差别很大的男性和女性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调节双方经济收益,并使其达到最大值,这就是婚姻所存在的真正意义。

贝克尔家庭婚姻经济理论建立在完整的市场假设的基础上,他说:“现代开放式的自由婚姻都是出于自愿的,人们在找另一半的时候,是在信息不对称的的前提下进行的,具有明显的市场特征。

”贝克尔提出婚姻经济学是在1981年,那时候我们国内还被理想与传统主义婚姻所包围,这种观点一提出,就在一片倒戈之声中,难以有立足之地。

爱情向来被喻为人世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千百年来被人们歌颂赞美,“鹊桥相会”之美,怎么能用如此自私功利的经济学来分析呢?进而,被定为世风日下,金元本质,人们难以接受。

其实仔细思考一下,你不难以发现事实上的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抽象本质就是经济关系,也就是婚姻成功的信息对称条件。

婚姻经济学——精选推荐

婚姻经济学——精选推荐

婚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和经济学爱好者的身份对婚姻关系包含的经济规律进行分析。

期望能给被婚姻问题困扰的城中人以启发。

大家都知道,恋爱是感情的结合,而婚姻是利益的结合。

所以对于前者的具体案例会出现违背经济学原理的现象,那进一步证明了恋爱的感性色彩会使当事双方为达到预想的产出会不计成本,这点和冷兵器时代为达到作战的目标以人海战术取得胜利极为相似。

而且促成恋爱的因素较之婚姻无疑少的多,特别是造就婚姻的核心的因素---经济因素。

正因为这种非理性成分使爱情在文学作品里显得轰轰烈烈、荡气回肠,而这点正是我等凡夫俗子在现实生活中幻想和渴望的,仿佛武侠小说里面的生活,让人神往但又遥远不可企及。

这里我们说的还是婚姻,前者后文再予点及。

婚姻在现实生活里是利益的结合,这里面包含的利益因素太多了,无法一一提及,特别是每个具体案例牵扯的利益又有不同。

我们记得前几年的民谣如下:五十年代嫁干部,六十年代嫁军人,七十年代嫁工人,八十年代大学生,九十年代有钱人。

可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的既得利益集团中的成员在婚姻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成为各个适龄青年争向选择的对象。

这充分证明了婚姻是利益结合的产物。

婚姻双方好象两个出资对象成立了一个合资企业,双方出资的标的并不一样,但有一点,必须使双方的出资额基本均衡。

必须指出的是婚姻并不排斥出于感情因素而走向婚姻殿堂,这样的婚姻模式只是合资的成分有区别,因为双方出资均为“无形资产”,这不好评估,也更容易转移。

这里的无形资产就是“感情”,而感情这种资产的产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容易被出资方迅速转移而不易被合资对象觉察。

这很容易给合资伙伴带来伤害,特别是合资企业的运转常常因为对方转移产权而导致合资计划破产。

如果任何一方不作出有效让步,就可能造成合资企业破产清算的地步。

根据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和传统的影响,合资企业习惯成立子公司-----繁衍后代。

这种子公司对合资企业的依赖体现在两个方面:感情与物质。

从经济学角度看结婚离婚

从经济学角度看结婚离婚

从经济学角度看结婚离婚论文导读:从经济学角度看,离婚与结婚本质都是一种经济均衡。

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Becker首次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贝克尔认为,结婚的目的在于想从婚姻中得到最大化的收入。

人们选择结婚或离婚,不仅取决于收入因素,还取决于生理、物质和心理等方面的总收益与总成本的比较。

关键词:经济学,结婚,离婚从经济学角度看,离婚与结婚本质都是一种经济均衡。

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Becker首次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贝克尔认为,结婚的目的在于想从婚姻中得到最大化的收入。

人们选择结婚或离婚,不仅取决于收入因素,还取决于生理、物质和心理等方面的总收益与总成本的比较。

婚姻所产生的生理收益主要是获得性满足。

康德认为,婚姻的意义在于“合法使用对方的性器官”。

研究表明,性快感是仅次于毒品提供的生理快感。

婚姻使性伴侣长期化、稳定化,性生活安全化。

特别在艾滋病威胁人类的今天,稳定健康的性伴侣对谁都有好处。

在性满足方面,婚姻使男女双方实现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有机统一。

婚姻所产生的物质收益主要是:一是生产的分工效益。

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的男女,通过婚姻形式可以使双方的收益达到最大,婚姻是一个互补双赢的方案。

二是生产的规模效益。

通过男女互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规模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三是消费的规模效益。

在家庭耐用消费品方面,婚姻的这种规模效益表现得更为明显。

住房和家具,一人生活用一套,两人一起生活也是用一套。

四是孩子所产生的物质收益。

孩子也可为家庭创造收入,来自孩子的收益主要是一种未来收益。

婚姻所产生的心理收益主要是给人以心理寄托和安全感。

一是婚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躲避生产和生活风险的有效形式。

婚姻是一种风险削减机制。

婚后,夫妇之间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抵抗各种不利的人生变故。

二是婚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感情交流的平台。

夫妻间良好的日常交流,可缓解社会造成的压力。

三是孩子带来的精神快乐。

孩子既能为大人带来直接的精神愉悦;同时,大人也得到了对生命延续的寄托感;四是美好婚姻所带给人的社会形象收益。

用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爱情

用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爱情

用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爱情用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爱情一个经济学家与一个陷入情感迷雾中的女子在火车上偶遇,经济学家用经济学的眼光对女子的情感、恋爱、婚姻问题,进行了另辟蹊径的分析.他的结论令女子感悟颇深。

为便于阅读,我们将她的提问逐条编号。

先是女子的自我介绍:“我今年28岁,和男朋友是同班同学,毕业与长春机电学院。

几年前我和他一起来杭州找工作,我的工作比较理想,在一家电表厂做设计,他的工作不太好,于是我鼓励他去考研。

考取后,我供了他三年,没想到现在快毕业了,他居然提出分手。

后来,我才搞清楚,他又谈了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孩。

我真的很痛苦,几年的感情和心血付诸东流!……”一、女子道:“我想问你,为什么男人总是那么花心?”经济学家道:“用经济学的理论,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呢?就是说一样东西当你拥有得越多的时候,对你的作用就越小。

比方说,你饿了,吃第一个包子的时候特香,第二个很香,第三个还可以,第四个饱了,第五个吃不下,第六个看见都烦!也就是说第六个包子的作用为零甚至为负”。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公理,由于边际效用递减,从现在恋爱的角度看,你的效用比不上那个刚毕业的女孩,你激情是那第六个包子,而那个女孩却是第一个包子。

这也是许多男人为什么家有美貌如花的妻子,却在茶座酒吧去找小姐的经济学原理。

”二、女人道:“既然边际效用递减是公理,为什么花心的女人比较少?”经济学家道:“花心的男人应该和花心的女人一样多,假定花心的男人没有花心的女人相呼应,那么男人又到哪里去花心?准确地说,应该是结了婚的女人中花心的比较少!但这并不等于说,边际效用递减在结了婚的女人身上不起作用,结了婚的女人未必就没有喜欢更英俊更年轻更富有的男性的念头,只是一般他们不会采取‘采花’行动,这里的道理可以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方法来分析。

”“在经济学的假设中,人都是理性的(也就是有理智或者是会‘精打细算’——编者注),人们采取一项行动都要在心理盘算值不值。

婚姻的经济分析

婚姻的经济分析

婚姻的经济分析人为什么要结婚、离婚怎样才能降低离婚率为什么婚姻介绍所大行其道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或者不要孩子为什么有些夫妻感情不好却仍然凑合当今出现的“网络恋爱热”有其理性基础吗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述问题都不是难以解释的问题。

人们结婚的目的是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得最大化的收入。

如果婚姻收入超过单身收入,那么人们会选择结婚,否则宁愿选择独身。

结婚有收益,比如两个人可以互相照顾,或者获得社会的“正常”评价和认可,由于规模效应而节约生活开支等—曾经有位学生要我具体说结婚的规模效应,我说“两个人单独生活要两套厨具,两个人结婚后只需要一套厨具,这就是规模效应。

”结婚也有成本,比如搜寻婚姻产品信息,请客吃饭,在恋人身上的投入、下聘金、负担责任等等。

人们结婚与否,总是在婚姻的成本和收益间权衡。

婚姻是一种商品。

如同所有商品可以在市场上交易一样,婚姻也存在一个交易市场—婚姻市场的存在也表明人类的婚姻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组织性。

我们知道,市场实际上是一套有关交易的制度安排,是人类在相互博弈中形成的一个均衡结果。

我一直认为,人类婚姻与动物社会的本能性质求偶有显著不同,动物社会没有形成婚姻市场,因此其情爱行为处于缺乏组织的无序状态而人类社会因为有了婚姻市场,从而在婚配选择上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质量。

在一个自由竞争且信息完全的婚姻市场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伴侣,从而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但是自由竞争和完全信息的假设常常并不存在,因此才有了“孽缘”或者不幸的婚姻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代里,婚姻主体双方遵“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是没有选择自由的,而且男女不平等的现实破坏了公平交易,因此婚姻市场的竞争受到破坏,婚姻市场就缺乏效率。

在不断文明化的当代,公平竞争和婚恋自由已经深入人心,许多国家业已立法保护婚姻自由和自主,婚姻市场的自由竞争基本上得到了保障,因此婚姻市场效率的关键在于信息机制。

能否及时、准确掌握婚姻市场上的信息,是一个人能否从婚姻市场上获得最大化效用的本质所在。

婚姻经济学分析

婚姻经济学分析
婚姻的经济学分析
精选2021版课件
1
第1篇 导论-幸福及其他
精选2021版课件
2
生活的目标?
幸福最大化
婚姻、家庭、人生的目标? 效用最大化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egoism altruist
助人为乐
精选2021版课件
3
经济学与幸福 Schumpter 《经济分析史》:“经济”最早说的是“家政之术” Samulson 曾经这样给了幸福一个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
幸福函数的经验估计显示,结了婚的
人报告的主观福利或幸福水平,比从
未结婚的或已离婚的、分居的和寡居
的要更高。
精选2021版课件
12
第2篇 基本分析-基于幸福的婚姻经 济学分析
精选2021版课件
13
性质1:婚姻具有准产权(Quasi-Property) 特征
(排他性:重婚及第三者的不允许;感情的专一性)
随遇型搜索、主动型搜索、中介型搜索 (随缘) (扩大备选对象) (信息集散与初始过滤)
择偶是不完全信息下的风险决策(risk decision-making)
满意解
搜索过程是一种随机走动(random walking )。
婚姻具有偶遇性。
精选2021版课件
19
精选2021版课件
20
满意解与参照效应
结婚意味着行权。
决策:结婚 / 继续等待与搜寻
期权博弈
精选2021版课件
24
信息不对称
坏习惯
婚后坏习惯的习惯化
信息不对称+晕轮效应+退出成本 (不幸福婚姻)
精选2021版课件
25
信息不对称与择偶风险-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1:鲜花插在牛粪上 逆向选择2:自古红颜多薄命 逆向选择3: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

从经济学角度来解读婚姻李晶(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摘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科学,经济学是理性的,所以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婚姻的本质,婚姻的选择和风险,目的是让人们理性地选择、维持和解除婚姻。

关键词:婚姻交易行为效用和成本从爱情走进婚姻,似乎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但是婚姻到底是爱情的升华还是爱情的坟墓呢?钱老先生曾经在《围城》里写道:“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也有对婚姻的看法:“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会后悔。

”那么婚姻,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该不该走进婚姻?笔者在这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婚姻。

早在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就以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婚姻,并写进了《家庭论》一书中,也获得了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贝克尔的研究不可能是全面的,另外时代也在改变,所以对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是不断更新的,这也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解读婚姻提供了契机。

一、婚姻的本质在经济学看来,婚姻其实就是一份契约,是一男一女以某种利益为核心,出于自愿的原则来结为伴侣,彼此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契约。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婚姻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就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但是这个意义是建立在资本市场是不完自由的假设前提下的,因为在这前提下,我们不能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或金钱,所以这时我们就需要另一个人来分担财政上的赤字和盈余。

简单来说,婚姻的意义就是一方生病了不能工作,这时就可以依靠另一方的收入,这是共担风险;婚姻双方可以共同使用房屋,共同吃一顿饭等,这就是共享收益。

另外,婚姻也是一种交易行为,有消费需求就有交易的产生。

贝克尔说过:“上帝目光所及,均可交易”,婚姻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来源于经济基础,所以也可以用经济规律来分析。

男人和女人之间互为消费品和客户,消费来自于差异。

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

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

关于爱情的经济学分析一、爱情市场从男女双方角度来看,倘若将爱情看做一种经济现象,它反映的是爱情需求与爱情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

恋爱者本身既是爱情产品的生产者,同时又是它的消费者,因而爱情市场是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市场。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爱情市场也会出现货币的身影,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爱情的资源属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资源提供方即爱人的外表、性格、年龄、工作、收入、地位、健康度、性能力以及家庭观念等方面。

一个人能提供的爱情资源,可以看做是这个人生产的社会产品,那么其产品的价值必然具有差异性,因为首先人的长相就有差别。

当然,外表的差异与社会地位和工作收入的差异相比,其权重比明显要低得多。

爱情资源的稀缺性是对于少数人而言的,在某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以及整体优势明显的人,才是爱情市场的抢手货。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能提供的爱情资源都是同一价格水平的低档商品,不具有竞争力。

因而,当一个人有钱、有权之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人投怀送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二奶和小三。

爱情的需求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生理上的需求——性;二、心理上的需求——情感,三、物质上的需求——生存和发展。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三种需要是永恒的,是一种刚性需求,由此可见,爱情的需求弹性指接近数为零。

不过,也不排除少数出家当和尚或者修女的人出现。

爱情的需求是刚性的,这就为追求者提供了机会。

但是,爱情市场是不公平的,因为谈恋爱总要有先开口的主动追求者,而被追求的人往往又都是比较优秀的,面对追求者的殷勤他们经常挑三拣四甚至不予理睬,因而爱情市场是卖方市场,并且卖方对于自身的价格拥有定价权。

但是,爱情的价格是不断变动的。

首先,爱情本身的价值是不断变动的,因为首先一个人的年龄就是在变动的;其次,市场需求是在变动的,因为一个人的追求者随自身年龄和要求的增长而递减。

所以,无论卖家对自身的定价有多高,爱情交易都必须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

如果眼光太高,那么很可能会使大家望而却步,优势很可能变成劣势。

从经济学视角看中国的婚姻法改革分析

从经济学视角看中国的婚姻法改革分析

从经济学视角看中国的婚姻法改革分析摘要:我国婚姻法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实,一方面为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奠定了扎实的法律参照基础,由此保障了夫妻各自在婚姻法中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婚姻法改革内容更趋于公平化,能够根据夫妻生活状况进行更细致的研究,以便双方婚姻关系破裂时,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本文基于我国婚姻法改革内容展开分析,在明确法规来源与经济意义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婚姻关系的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经济学;婚姻法;改革意义;应用分析一、婚姻法改革概述我国婚姻法是参照西方国家婚姻法制度演变而来的法制体系。

从我国传统婚姻价值观念角度看,我国在法制体系构建早期并不具备相关法律内容,致使我国在婚姻关系研究中频繁受到阻碍,而西方国家婚姻法已经具备上百年的发展史,所以其法律条款与思想较为成熟,并且婚姻法条款较为合理,便为我国婚姻法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也为后续婚姻法条款与制度的不断完善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体系的不断完善,居民法制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因此传统西方婚姻法条款与制度便摒除了传统婚姻终身制的原则,转而以个人婚姻负责模式巩固了居民的自由权益,这既转变了传统婚姻法的价值观,同时为公平法制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契机,使女性家庭从属地位有了极大的转变,也为婚姻环境下女性角色的经济权益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但从婚姻法领域研究建议中可知,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新型婚姻法虽然提升了妻子的社会地位,使女性权益得到了极好的保障,但与此同时原有的家庭权利与义务也会被削弱,如此也极易影响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使夫妻二人关系更容易恶化,这便极大提升了我国离婚率,在居民权益与社会和谐理念落实期间促成了反向效果。

二、婚姻法改革内容分析1. 婚姻关系的解除根据西方国家理论情况与经济状态研究可知,在婚后家庭生活中,通常是由男性作为家庭主导成员提供经济来源,以此保障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

而女方在婚姻关系确立之后,极大部分会将社会角色关系转变,从以往独立人格转换为家庭的从属者,在此种家庭环境中,掌握经济命脉的男性无疑掌握了主导权。

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与社会影响

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与社会影响

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与社会影响在人们的一生中,婚姻被认为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旅程。

然而,婚姻并非仅仅是一种感情的结合,它在经济学领域也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婚姻市场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婚姻市场被视为一种市场经济,参与者通过供求关系来进行配对。

就像其他市场一样,婚姻市场也存在着核心理论,如需求与供给、价格和市场的清算机制。

需求与供给的配对关系在婚姻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对于婚姻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市场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供给和需求曲线。

这些曲线将决定婚姻市场上的价格,即婚姻的相对“稀缺性”。

例如,如果某地区男性较多,而女性较少,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供给将较少,从而导致她们在选择配偶时有更多的话语权。

因此,在婚姻市场中,供需关系产生的配对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的稳定性和平等性。

其次,婚姻市场的因素不仅仅限于性别比例。

在经济学中,人们参与市场活动时往往会考虑到个人收益和成本。

同样,对于婚姻市场,中介成本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婚姻市场的中介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方面的投入。

这些中介成本将使人们在选择配偶时更加慎重。

因此,人们常常会在经济理性与感情需求之间做出权衡。

例如,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可能更倾向于寻找同样成功的伴侣,而放弃了与其他更加亲近但经济条件一般的人的机会。

这种个体的决策对整个婚姻市场的稳定性和平等性都会有所影响。

婚姻市场的稳定性和平等性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经济学家通过运用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来探讨这一议题。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加里·贝克尔和阿兰·罗斯坦尔提出的“稳定婚姻匹配理论”。

他们认为,婚姻市场中的配对关系将在满足所有人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个体偏好的差异等因素的干扰,市场的效率并不能完全达到最优状态。

此外,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还揭示了婚姻与生育决策之间的密切联系。

【精品】婚姻的经济学分析汇总

【精品】婚姻的经济学分析汇总

三、婚姻的成本与收益
婚姻的目的就是希望从婚姻中获胜最大效用,因此是 需要支付相应成本的。 1、婚姻与爱情需要支付的成本: 直接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 机会成本:选择与放弃 2、结婚的收益: 获得满足。使生活稳定安全 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通过劳动分工实现比较优势 互相提供信用 相互照顾,起防灾保险作用 分享家庭商品增质
四、婚姻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交易是存在风险的,婚姻是一场交易, 因此也存在风险: 1、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2、信息不对称原理: 3、婚姻是一场股票投资
祝:大家婚姻美满! பைடு நூலகம்来的家庭幸福!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婚姻的经济学分析
二、婚姻的性质
用经济学有眼光看,婚姻是一种交易。为什么婚姻 是一种交易呢?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交易有主体: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同理女人 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费品,交易中必须付出自己才能交换 回对方。 2、交易的客体:物质金钱、权利名声、容貌才气等。 在选择时会考虑和条件: 身体条件:年龄、身高、容貌、健康等 社会条件: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等 物质条件:收入、财产、职业、车房等 3、交易过程

婚恋市场中的经济学现象

婚恋市场中的经济学现象

婚恋市场是一个涉及供求关系和经济决策的领域,因此在其中存在一些经济学现象。

以下是婚恋市场中的一些经济学现象:婚姻市场的供求关系:婚姻市场的基本原理是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供求关系。

在某些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可能不平衡,这导致供求关系的失衡。

当男性相对较多时,女性在选择伴侣时可能有更多的议价权;反之亦然。

婚姻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在婚恋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个体往往对自己的优点有更好的了解,而对他人的信息了解较少。

这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市场参与者在做出决策时面临不确定性。

婚姻市场中的经济收益:婚姻对于个体来说,往往有一定的经济收益。

夫妻之间可以共同承担生活费用和负担,通过共同生活可以实现一些经济效益,例如共同购买住房、共同投资等。

婚恋市场中的选择标准:个体在选择伴侣时,往往会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

一些经济学研究表明,男性更倾向于选择收入较低的伴侣,而女性则更倾向于选择收入较高的伴侣。

这与个体在婚姻中寻求经济资源的倾向有关。

婚恋市场中的择偶市场:在一些文化中,存在着婚恋市场的择偶市场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参加相亲活动、婚介机构等途径来实现。

择偶市场的存在可以帮助个体更快地找到合适的伴侣,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选择的平台。

婚恋市场中的婚前协议:婚前协议在婚恋市场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婚前协议可以规定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权益和责任,以及财产分配等问题。

这种协议在经济上对个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一些潜在的经济风险。

这些是婚恋市场中的一些经济学现象。

然而,婚恋市场同时也受到文化、社会和个体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这些现象可能会有所不同。

用经济学解读婚姻

用经济学解读婚姻

婚姻中的经济学一个经济学家与一个陷入情感迷雾中的年轻女子在火车上相遇。

先是女子的自我介绍:‚我今年28岁,和男朋友是同班同学,毕业于长春机电学院。

几年前我和他一同来到杭州找工作,我的工作比较理想,在一家电表厂做设计,他的工作不太好,于是我鼓励他去考研。

考取后,我供了他三年,没想现在他快毕业了,居然提出要分手。

后来,我才搞清楚,他又谈了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孩。

我真的很痛苦,几年的情感和心血付之东流!——‛为什么男人总是那么花心‚用经济学的理论,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呢?就是说一样东西你拥有越多时对你的作用就越小。

比方说,你饿了,吃第一只包子特香,第二个很香,第三个还可以,第四个饱了,第五个吃不下了,第六个看见就烦!也就是说第六个包子的作用为零甚至为负。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公理,是整个微观经济学的支柱之一。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从现在的角度看,你的效用比不上那个网上的女孩子,你就是那第六个包子,而那个女孩却是第一个包子。

这也是许多男人为什么家有美貌如花的妻子,却要在茶座酒吧找小姐的经济学原则。

‛为什么花心的女人却比较少‚花心的男人应该和花心的女人一样多,一个花心的男人必定要找一个花心的女人。

假定花心的男人没有花心的女人相呼应,那么男人又到哪里去花心?准确地说,应该是结了婚的女人中花心的比较少!但这并不等于说,边际效用递减用在女人身上不起作用。

结了婚的女人在内心深处未必没有喜欢更英俊更年轻更富有的男性的念头,只是一般她们不会采取‘采花’行动,这里的道理可以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方法来分析‛。

‚在经济学的假设中,人都是理性的,人们采取一项行动都要在心里盘算值不值。

假如说收益大于成本,这样才值得考虑去做;假如成本大于收益,那是无论如何不会去做的!假定已婚女子有红杏出墙的打算,心中必定会做一番权衡:这样做值不值?一般来说,已婚女子一旦被发现,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对大部分男人(包括花心的男人)来说,带绿帽子上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离婚是必然的选择;而离婚女子在现在的世俗眼里,名声肯定又是不好的,要想再找对象,也很难再找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还有对子女的牵挂,又使女人多了一份负担。

婚姻中的经济学结课论文

婚姻中的经济学结课论文

婚姻中的经济学结课论文婚姻是一种经济学行为的具体表现。

从宏观角度来看,婚姻是两个家庭资产的结合,也是两个生产力的结合。

从微观角度来看,婚姻是两个人在经济上的合作与互助。

因此,婚姻中的经济学问题一直备受学者关注。

首先,婚姻中的经济学问题涉及到婚前财产、婚后财产的归属问题。

在很多国家,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这是在经济学上对夫妻双方的一种保护措施。

然而,在一些国家,这一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另外,对于一些高净值人群来说,婚姻中的资产分配问题更是棘手,往往需要雇佣律师和财务顾问来解决。

其次,婚姻中的经济学问题还涉及到收入分配和家务分工。

在传统观念下,丈夫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而妻子则主要负责家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探讨如何合理分配家庭经济和家务。

这就需要夫妻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实现家庭经济与家务的平衡。

最后,婚姻中的经济学问题还涉及到婚姻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婚姻通常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在生育孩子之后。

另一方面,婚姻也可以带来许多经济上的好处,比如共同承担生活成本、家庭信用和借款的便利等。

综上所述,婚姻中的经济学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需要夫妻双方充分理解和协商。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通过相关政策和法律来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此外,婚姻中的经济学问题还牵涉到家庭投资和金融规划。

夫妻双方可能需要共同决定投资理财策略,包括购房、股票、基金等方面的投资决策。

此外,还需要协商制定家庭预算和支出计划,以确保家庭收支平衡和资金的有序运作。

在婚姻中,经济独立性和共同财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夫妻双方可能会有自己的财产和收入来源,如何在婚姻中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和共同财产的统一管理是一项挑战。

同时,夫妻双方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状态也会对家庭的经济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如何应对其中可能出现的经济不平等问题,是需要夫妻双方认真思考和协商的议题。

婚姻与家庭关系的经济分析

婚姻与家庭关系的经济分析

婚姻与家庭关系的经济分析一、婚姻的经济意义婚姻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涉及到情感和亲密关系,还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婚姻是一个资源的交换和配置过程。

首先,婚姻是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技能、才能和资源,而通过婚姻,这些资源可以更好地进行合理的配置。

一个家庭中的配偶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和技能分工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比如,一个人擅长理财和投资,另一个人擅长家务和照顾子女,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形成专业化的合作,达到家庭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其次,婚姻也是财富的积累和传承过程。

婚姻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合作关系,更是一个财富的积累和传承的途径。

通过婚姻,夫妻之间可以共同努力工作,积累财富,建立起自己的家庭资产。

在婚姻中,夫妻可以共同购买房产、投资股票、经营企业等,这些财富不仅可以满足当下的需求,还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实现财富的传承。

二、婚姻的经济风险与保险然而,婚姻也存在着经济风险,这就需要夫妻双方进行合理的风险规避和风险保险。

首先,婚姻中的一个重要风险是离婚风险。

离婚会给夫妻双方带来经济损失,特别是在离婚时没有签订合理的婚前财产分割协议时,财产的分割问题可能变得复杂和困难。

因此,在结婚前,夫妻应该充分了解婚姻法律,制定合理的财产分割方案,减少离婚后的财产损失。

其次,婚姻中的一个风险是夫妻一方的疾病和意外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都会面临经济困境。

如果没有足够的储蓄或保险来应对突发事件,家庭的经济状况可能会陷入困境。

因此,夫妻应该及时购买适当的保险,如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以应对不可预测的风险。

三、家庭关系与消费行为家庭关系也会对家庭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婚姻中的配偶双方会根据彼此的喜好、价值观和经济状况来决定家庭的消费方式。

首先,婚姻中的配偶双方可能具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

一个人可能更注重物质享受,喜欢购买奢侈品和高端消费品,而另一个人则更注重储蓄和理性消费。

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与社会影响

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与社会影响

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与社会影响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之一,婚姻市场则是指个体通过配偶选择形成家庭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不再仅仅是个人感情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婚姻市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婚姻市场与供需关系密切相关。

在传统婚姻观念下,男性通常被视为提供经济支持的角色,而女性被视为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角色。

因此,在婚姻市场中,男性的经济实力往往是吸引女性的重要因素。

这种供求关系会导致男性在婚姻市场中更容易获得优势地位,而女性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男性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婚姻市场的供需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女性更加注重自身独立和事业发展,对丈夫的经济条件要求也不再那么追求。

相反,更多的女性看重对方的性格、价值观以及家庭责任感等方面。

这也使得在婚姻市场中,男性不再是唯一的供给者,女性也有了更多的议价权。

其次,婚姻市场的决策过程也涉及到理性选择。

在经济学中,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在面对千变万化的选择时,会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来进行决策。

在婚姻市场中,个体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偏好,选择最合适的伴侣。

这种理性选择还会受到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影响。

个体对于对方的信息获取有限,容易受到偏见和误导,进而影响决策结果。

因此,在婚姻市场中,不仅个体的选择过程受到理性思考的影响,还受到信息获取的限制。

除了供需关系和理性选择,婚姻市场还受到文化观念和社会预期的影响。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规范和期望。

例如,在传统社会中,嫁妆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女性的婚姻决策受到更多的经济考量。

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体更加注重自身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倾向于选择价值观和共同兴趣更为匹配的伴侣。

这种婚姻的变化也导致了婚姻市场的变革和个体选择的多样化。

婚姻结构与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婚姻结构与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婚姻结构与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性分析婚姻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对于个体和整个家庭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婚姻结构与家庭经济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婚姻结构对家庭经济状况有直接影响。

不同类型的婚姻结构会在经济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通常由一个男性经济供应者和一个女性家庭照顾者组成。

在这种结构下,男性通常担负起经济养家的责任,女性则在家庭中负责照顾子女和家务。

这种结构下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依赖于男性的收入水平。

而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采取了双职工结构,夫妻双方都参与经济活动。

这种结构下的家庭经济状况受到两个个体收入的叠加效应影响,家庭总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其次,家庭经济状况也对婚姻结构产生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对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经济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夫妻间的争吵和紧张氛围,从而影响婚姻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经济困难和财务紧张是夫妻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则有利于夫妻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共同成长,进而促进婚姻的稳定性和幸福感。

此外,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影响子女和儿童的发展。

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子女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

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可能受限于物质条件和教育机会,而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则可以给予子女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的教育成果和社会经济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结构和家庭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一些社会变革的影响。

首先,女性地位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积极参与经济活动,照顾家庭和赚钱成为很多女性的重要课题。

这导致了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变得不再普遍,许多家庭采取了双职工结构或逆转型结构。

其次,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也会对家庭经济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危机和就业不稳定性等问题都会对家庭经济状况带来挑战。

综上所述,婚姻结构和家庭经济状况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

婚姻结构对于家庭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对婚姻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婚姻与生育的经济学分析

婚姻与生育的经济学分析

婚姻与生育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的本意是“经世济民”,用经济学的原理阐释婚姻和生育等社会学范畴的话题,是一次比较有趣同时也有创新意义的探讨。

这也许对我们习惯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婚姻和生育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启发,同时也是对经济学分析领域的一次拓展。

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否结婚、和谁结婚以及何时结婚等一系列有关婚姻问题的决策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必须经历和面对的。

男女双方结婚以后,是否生育孩子、生育多少孩子以及何时生育孩子等有关生育决策的问题又变得不可回避。

在假设前提下,本文主要对婚姻和生育问题从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

首先,婚姻的经济学分析部分,从经济学角度对人为什么选择结婚、应该选择在何时结婚、人们如何在约束条件下选择结婚对象三个问题作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接着,在生育的经济学分析部分,主要针对现代家庭中父母是否要孩子、要多少孩子、影响家庭中孩子数量的主要因素等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并指出影响父母生育决策的主要因素。

•第一章导论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决策问题是多数人一生中必须经历和面对的。

男女双方结婚以后,生育孩子问题又变得不可回避。

人们曾经从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婚姻和生育决策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人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分析。

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里•贝克尔才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把人力资本理论、最大化行为理论、稳定偏好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贯彻其中,对家庭生活的很多重要问题给予了科学的解释分析,创立了家庭经济学。

他在1964年和1981年发表的《人力资本》、《家庭论》等著作,被看成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从古至今,人类总共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个体婚制(即一夫一妻制)三种婚姻形式。

“这三种主要的婚姻形式在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

群婚制是与愚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

以通奸和M Y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 可见,婚姻制度的变迁,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婚姻经济学相关分析一、婚姻的性质上帝从生理上安排了男女之间的需求。

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同时,女人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

男女双方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拥有自身的完全产权。

婚姻是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跟一般商品交易不同的是,所付出的不是货币,而是他(她)们自己。

每个男女都是一个制造爱情的个体,交易的内容是对方的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力名声、容貌才气等等。

人人心中一杆称,爱不会平白无故的产生。

人们在寻找对象之前,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形成一种择偶标准,如年龄、身高、容貌、学历、职业、收入、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等。

如果我们把上述各种因素进行适当归类,会发现主要有三个主要条件:身体条件、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

身体条件主要包括年龄、身高、容貌、健康等;社会条件主要包括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等;物质条件主要包括收入、财产、职业等因素。

在这些变量中,身体条件是随年龄增长而衰变的,是爱情婚姻中的减函数。

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增减是可以凭经验进行预期的。

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的高低好坏以及收入、财产、职业等,预示着将来家庭收入及精神生活质量的好坏,即婚姻效用的大小。

一般来说,男子对女方的选择较为看重容貌,因为男人自信有能力养活对方,容貌能够给自己带来心理满足,还具有正的外部性(别人看着顺眼)。

女人则更看重男方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女人因其先天的生理构造,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处于弱势,比较重视婚后的物质支撑。

在以上诸要素中,综合得分最高的人,就成了抢手的商品,如香港的李泽楷被捧为“钻石王老五”。

但必须看到,每一个要素都是可变量,有的人很有钱,他(她)可能就不是太在乎对方的物质条件,而会把对方的社会地位和年龄、美貌等当成重要的参数。

有的人缺钱,就会把钱看得很重要,这就可以解释一些年轻帅哥为何选择年龄较大的富婆做老婆的现象了,这就是各得其所。

理性的个人总是在自身客观条件的约束下选择合适的对象以实现婚姻效用的最大化。

恋爱是男女双方各方面条件均衡和博弈的过程,结婚则是对爱情交换的一种确认,结婚证就是一个标准合同。

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婚姻是一种交易。

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

有需求就必然有市场,婚姻交易存在着各种途径。

婚姻介绍所是专门搜寻、处理、提供婚姻产品信息的职业机构,是为降低婚姻交易成本而产生的,它靠收取信息服务费和交易场地费来维持运转。

媒人与红娘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仍不可小视,但他们往往会为了得到一份厚重的彩礼和酬金而夸大当事人双方的信息特征,隐满某些对双方不利的信息。

当代人最主要的求偶方式是在婚姻市场上自由寻找,通过舞会、聊天等社交活动来寻找目标。

近年来又出现了“玫瑰之约”一类进行婚姻速配的电视栏目,把婚姻市场的概念诠释得一清二楚,对反对婚姻市场论的人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络是一个新的婚姻市场,恋的兴起源于低廉的搜寻成本。

在上搜寻一个异性只需要几钞钟,送一束电子鲜花根本不花钱,同时还避免了面谈的紧张和尴尬,有人做过调查,容易陷入恋的大都是性格内向、工作繁忙、外表不出众的民,他们在现实中恋爱比一般人需要付出的成本要高。

由于络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太大,难于掌握对方完全、准确的信息,因此恋者“见光死”的机率也非常大,交易成功率非常低。

大哲学家叔本华主张父母包办婚姻,他一再强调因爱情而结婚的人必定生活在悲哀之中,由婚配双方父母安排的功利婚姻常常比爱情婚姻更加幸福。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自由恋爱的婚姻模式更能体现自由市场交易的效率原则。

前者重观察结果,后者重逻辑分析,都可以举出实例来证明各自的观点。

我当然是支持经济学分析的,中国旧时代的包办婚姻的确比较稳定,但我认为并非原于“包办”本身,而在于制度约束。

说过婚姻,我们不妨再回过头来看看爱情。

毕竟爱情和婚姻是有关系的,尽管不是必然。

爱情是个恒久的话题,至今没有人能够给它下一个权威经典的定义。

我不想引用别人下的定义,因为爱情实在是个性太强,似乎找不到共性。

我只想说,爱情也是一种交易。

贝克尔说,“上帝目光所及,均可交易”。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爱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它的运作也始终遵循着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一般认为,爱情是一种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非功利现象,但在经济学的视野里,爱情不管是出于何种非理性动机,都会对经济行为作出反应,没有任何爱的付出是完全不需要回报的,用更哲学一点的话说,表面上是我们爱对方,实际上是爱自己,因为所爱之人其实是自我的对象化。

只要我们对爱情现象稍作一些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些事实:一.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愉悦情愫,其本质是快乐之美,人们从爱情中能够获得甜蜜与快乐;二.爱情的享受,是人们用约会时间、甜言蜜语等主要投入,辅以花前月下楼台馆所等要素投入而生产出来的;三.生产爱情的收益,取决于当事人在这方面的天赋和人力资本投资,如语言天赋、性爱技巧以及得自文艺作品的爱情观念。

在这三个判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爱情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一种交易。

“鲜花插在牛屎上”是爱情交易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这可以从人的消费偏好与信息不对称理论中得到解释。

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里的偏好是不尽相同的,胖瘦高矮,各有所好,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不再赘述。

信息不对称是指相互之间的了解程度不一致,局外人对局内人的了解有局限。

一对在别人看来极不般配的男女,他们也许正爱得死去活来,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发掘出对方潜在的,别人所不容易发现的优点。

二、成本与收益恋爱婚姻是需要支付成本的。

直接成本是寻找目标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金钱、财物。

你要与对方见面,得牺牲一些时间,还要请对方吃饭喝茶,为了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你还要刻意修饰一番,比如买件体面的衣服等等,这些都是直接的成本。

你为了追求对方,必然要放弃做别的事情,放弃对另一个目标的追逐,这是机会成本。

从寻找目标到谈恋爱到结婚,都是成本的耗费过程。

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出现了婚姻介绍所,出现了电视速配。

在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中,人们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时间多,金钱多,爱情光顾的机会也更多。

选择结婚和选择单身都是人们在成本与收益间权衡的一种理性的选择,结婚的目的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取最大效用。

结婚给人带来的收益是十分明显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获得性的满足和情感的寄托。

康德认为,婚姻的意义在于“合法使用对方的性器官”。

研究表明,性快感是仅次于毒品提供的生理快感。

婚姻使性伴侣长期化、稳定化,使性生活安全化。

特别是在艾滋病威胁人类的今天,稳定健康的性伴侣对谁都有好处。

二是通过男女互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规模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的、在能力与收入方面存在差别的男女,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使双方的收益达到最大,是一个互补双赢的方案。

最明显的例子是,一个人和两个人的生活开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比如住房和家具,一个人生活用一套,两个生活也是用一套。

再比如男主外女主内,或者女主外男主内,要比每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更高;三是互相提供信用,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比如一个人支持另一方做生意,最后实现总效用的增加;四是起到防灾保险的作用,比如一方生病了,有人照顾,并且在因生病的失业状态下有人支付医药费用。

印度农村流行女儿远嫁,明显具有防止农业欠收风险的功效,两亲家不在一个农业区,同时受灾的可能性较小,若一方遭灾另一方有能力接济。

五是可以分享家庭商品增值。

婚姻作为耐用消费品,具有逐渐积累增值的特点,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婚姻的某些独特效用会逐步显现出来,比如情感的寄托、家庭的福利、知识和智慧的交融、小孩带来的乐趣等等。

有了那么多的好处,大多数人当然选择结婚了。

婚姻是一种缺乏需求和供给弹性的商品,“一个石头一个坑”,综合得分再低的人最后都有一个归宿,除非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但是也有不少人选择独身,尤其是女子单身现象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这些现象可以用成本分析模型加以解释。

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女博士、高级白领及一些事业有成的人找不到对象,原因就在于他们进入爱情门坎的机会成本太大。

现代社会,一个优秀的职业女子面临着许多选择,她们有很好的工作机会,经济独立,前程美好,无须依赖男性,如果选择婚姻要放弃的东西太多,或者投入的成本太大,她都会舍不得。

相比之下,单身反而有更好的预期回报,她们自然选择独身。

社会提供给女性的工作和发展机会越多,单身女子的群体就会越大。

可是上天就是那样吝啬,不可能把好处全让你占了。

单身女子事业心越强,越希望有美好的感情,以获得补偿,但是在期望值较高的情况下,婚姻变得更加不易,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用最接近经济学意义的话说叫“路径依赖”。

严格意义上的独身(一辈子不结婚)现象是很少的,更多的则是迟婚。

迟婚的原因除了以上分析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一是受教育时间长,从小学到博士,在学校里足足要呆20年,好多商机都错过了。

二是性开放的影响,婚姻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解决性问题,在不结婚也很容易获得性生活时,许多人会不忙于结婚。

三是社会约束条件的变化改变了婚姻的成本和相对收益,比如住房价格上升导致婚姻成本上升,被迫迟婚。

婚姻中的另一个现象是“红颜多薄命”。

红颜薄命,古今皆然。

西施、貂婵、王昭君、杨玉环,号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虽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但结局却无一善终;褒姒、赵飞燕与皇帝们誓结生死,却均被处死,还落得祸国殃民的罪名;还有大家所熟悉的,张爱玲凄凄惨惨,黛安娜香消玉殒,梅艳芳英年早逝……对这一现象,经济分析方法也可以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

从产权经济学和契约经济学的角度看,帝王们与美人签订的契约为“私人契约”,与臣民们签订的契约为“江山契约”,国家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总爱把原因归为“红颜祸水”,在江山与美人之间选择江山是最理性的选择。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了江山,美人难保,江山巩固,何患无美人呢?两相权衡,自然是牺牲美人以保江山。

对于普通美人的命运多舛,我们可以利用博弈论原理,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般来说,美女是男人们追逐的热点对象,假如最初有10个男人追,美女们总是在10个男人之间挑肥拣瘦,并从一些外在信息上对追求者做出判断和选择。

随着追逐者的增多,男人们也对美女的道德人品产生了怀疑,好男人们逐渐失去信心,纷纷退出角逐。

在众多男人的博弈中,“劣币驱逐良币”,有钱有权的花花公子成了最后的胜出者,女人的命运也就注定要悲惨了。

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女人总找不到优秀男人的道理。

研究表明,美女家庭的暴力发生率比一般家庭要高得多。

而在不幸的婚姻中,男子更具有先动优势,又具有较低的退出壁垒,而女子则处于明显的后动劣势,而且有无限高的退出壁垒,结果自然是女人吃亏,难免红颜薄命的结局。

另一种情况是,美女们自侍先天的美貌资源,“学得好不如长得好”,放弃学习上进,但毕竟红颜难驻,最后缺乏的是自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