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的护理要点

合集下载

《肠套叠的护理》ppt课件

《肠套叠的护理》ppt课件
预防感染
患儿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 睡眠,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随访
在康复期间,患儿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预防感染。
在康复期间,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康复随访
1 2
第一次随访
在患儿出院后一周进行,主要了解患儿的饮食、 睡眠、大小便等情况,评估其身体状况。
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不良情绪
问题。
06
THANKS
感谢观看
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展望
改进护理流程:优化肠套叠患
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

01
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
02
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技 能。
0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健
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
肠套叠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
法。
05
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的心理健
病理
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 叠多发生于成年人。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平 片、超声等)进行诊断。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水压灌肠、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2
肠套叠的预防
预防措施
04
肠套叠的康复指导
康复阶段
初始阶段
在肠套叠发生后,患儿通常需要禁食,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营养 和水分。
恢复期阶段
在禁食一段时间后,患儿的病情逐渐稳定,可以开始进食。
康复期阶段
在患儿完全康复后,仍需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肠套叠的护理》ppt课件

《肠套叠的护理》ppt课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活动与休息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适当活动与休 息,促进康复。
定期复查
提醒患者按时复查,了解恢复情况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肠套叠的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洗双手,避免病菌 传播。
合理饮食
保证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避免摄入不洁、过期 食物。
增强免疫力
适当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
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预防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术前饮食,避免因饮食不当 影响手术效果。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确保手术顺 利进行。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取有效措 施缓解疼痛。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术后饮食,逐步恢复正 常饮食。
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 查方法,可观察肠套叠的 部位和程度,是诊断肠套 叠的首选方法。
X线钡剂灌肠
通过观察钡剂在肠道内的 流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 肠套叠,但存在一定的辐 射风险。
腹部CT检查
可以清晰显示肠套叠的部 位和程度,有助于判断是 否存在肠坏死等并发症。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肠套叠且病情较轻的患者, 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禁食、胃肠减 压、解痉止痛等。

呕吐
呕吐是肠套叠的常见症状,初 期呕吐物多为食物残渣,后期 可含胆汁,严重者甚至吐出粪 便样液体。
血便
约85%的肠套叠患儿会出现血 便,多为果酱样大便,这是因 为套叠的肠管缺血坏死导致的 。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而使该段肠阻塞,血液受阻而造成炎症、水肿及出血等现象,严重时该肠段会缺氧坏死,一般好发于回盲瓣处。

根据套入部位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回盲型;回结型;回回结型;小肠型;结肠型;多发型肠套叠。

【术前观察要点】
1、观察症状变化:阵发性哭吵、便血的性质及量、呕吐物的色、质、量;
2、观察腹部体征,有无肠穿孔表现,如腹膜炎症状;
3、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4、若空气灌肠成功者,给予口服碳片后,观察有无黑便排出。

【术前护理措施】
1、禁食。

2、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

3、做好手术前准备。

【术后观察要点】
1、观察腹部体征,一般术后24小时后能恢复肠蠕动,如作肠切除患儿,在48小时后,才能恢复肠蠕动,大于48小时仍有腹胀者,应继续胃肠减压,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开塞露通便并加强观察;
2、观察大便情况,术后第一、二次排便仍出现血便或褐色便属于正常,以后恢复正常大便。

【术后护理措施】
1、禁食,肠蠕动恢复,胃肠减压拔除后,逐渐加以饮食。

肠切者根据病情延长禁食时间;
2、胃肠减压护理;
3、做好切口敷料及腹腔引流管护理。

【健康宣教】
1、观察有无呕吐、腹痛、便血等肠套叠再次发生的症状;
2、注意饮食卫生,要有规律,进食易消化、少刺激、含纤维高的饮食,少量多餐,婴幼儿先暂缓添加辅食;
1、如作肠切除患儿,注意有无肠粘连、肠梗阻症状,如呕吐、便秘、腹痛、
腹胀等。

肠套叠的护理查房

肠套叠的护理查房

肠套叠的护理查房肠套叠概要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小儿身上,但也可能发生在成人身上。

它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导致肠腔阻塞。

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肠套叠常见于小儿,而继发性肠套叠则多发生于成人,通常与息肉、炎症或其他肠道病变有关。

护理查房重点病情观察1. 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及意识状态和面部表情。

2. 腹部情况:观察患者的腹部形状、硬度和压痛部位,以及是否有腹膜刺激征象。

3. 排便情况:观察患者的排便次数、性状和颜色,以及是否有血便。

4. 呕吐情况:观察患者的呕吐次数、性状和内容,以及是否有胆汁。

辅助检查1.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功能等。

2.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B超、CT等。

3. 肛门指诊:必要时进行。

治疗原则1.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肠套叠,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

主要包括禁食、补液、抗生素治疗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肠套叠、保守治疗无效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术等。

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给予患者舒适体位,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禁食、流质饮食等。

4. 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并保持导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 并发症护理:如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腹膜炎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健康教育1. 疾病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套叠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知识。

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在恢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

3. 复诊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总结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查房时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肠套叠的术后护理措施

肠套叠的术后护理措施

肠套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

一旦发生肠套叠,患者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解除肠管的套叠状态。

手术成功后,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肠套叠术后的一些护理措施:一、呼吸道护理1. 全麻手术后,患者清醒初期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应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对于需要吸氧的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呼吸功能。

二、病情观察1.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2. 观察患者的面色、四肢颜色及温度变化,注意有无体温升高现象。

3. 如术后三日体温升高,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并寻找其他原因。

三、胃肠减压护理1. 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

2. 如发现畏光的官腔狭窄,可能导致引流液堵塞,应及时处理。

四、饮食护理1. 术后初期,患者可能无法进食,需通过胃肠减压保持胃肠道通畅。

2. 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3.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引起肠道痉挛。

4. 可适当食用稀粥、稀面条、鸡蛋羹等易消化食物,以及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质蛋白,如鱼、虾等。

五、切口护理1. 保持手术切口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 如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预防感染1. 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应注意个人卫生。

2. 避免与感冒、发热等传染病患者接触。

3. 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关爱、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八、活动与休息1. 术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九、定期复查1. 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2. 如出现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肠套叠术后护理措施包括呼吸道护理、病情观察、胃肠减压护理、饮食护理、切口护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活动与休息以及定期复查等方面。

儿童肠套叠的医疗护理教材

儿童肠套叠的医疗护理教材
儿童肠套叠的 医疗护理教材
目录 什么是儿童肠套叠? 儿童肠套叠的症状 儿童肠套叠的护理措施 儿童肠套叠的护理注意事项
什么是儿童肠 套叠?
什么是儿童肠套叠?
定义:儿童肠套叠是指小肠或大肠 的一段被另一段肠道包绕,导致肠 腔的完全或部分梗阻。 病因:肠套叠可能由肠道肿瘤、肠 道息肉、肠道感染、先天性异常或 外伤等引起。
静脉输液:根据儿童的体重和临床情况 ,给予适量的静脉输液以维持血容量和 水电解质平衡。 疼痛控制:根据儿童的疼痛程度,给予 适当的镇痛药物。
儿童肠套叠的护理措施
准备手术: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病 例,及时与外科医生沟通,做好手 术准备工作。 安全护理:保持儿童的环境安全, 防止意外发生。
儿童肠套叠的 护理注意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家庭指导: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 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儿童 。
儿童肠套叠的护理注意事项
康复护理:术后恢复期要给予 儿童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护 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儿童肠套叠的 症状
儿童肠套叠的症状
腹痛:剧烈、阵发性的腹痛,通常出现 在脐周或右下腹。
儿童肠套叠的 护理措施
儿童肠套叠的护理措施
病情评估:全面了解儿童的病 史、症状和体征,及时进行体 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保持通畅:保持儿童的呼吸道 通畅,及时处理呕吐物,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
儿童肠套叠的护理措施

肠套叠的护理

肠套叠的护理
总结词
肠梗阻是肠套叠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引起腹 痛、呕吐等症状。
详细描述
肠梗阻发生时,患者通常会感到腹部疼痛,并伴有呕吐、腹胀等症状。此时应 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采取灌肠、胃肠减压等措施来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进行 手术治疗。
肠道出血
总结词
肠道出血也是肠套叠的常见并发症,可能是由于肠道黏膜损伤或肠壁缺血所致。
详细描述
肠道出血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 此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出血量采取相应措施,如止血、输血等,必要时需 进行手术治疗。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除肠梗阻和肠道出血外,肠套叠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 症,如腹膜炎、肠穿孔等。
详细描述
当肠套叠导致肠壁缺血坏死时,可能引发腹膜炎和肠 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全身感染、 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长期反复发作的肠套叠还可能引起营养不良 、发育迟缓等问题,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对 于肠套叠的患儿,家长应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及时 就医诊治,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预防肠道感染等 诱发因素。
肠套叠的成因
01
02
03
肠蠕动紊乱
由于肠道蠕动异常,导致 肠管异常蠕动,进而引发 肠套叠。
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可能导致肠道黏 膜受损,引发肠套叠。
肠道发育异常
部分婴幼儿肠道发育异常 ,如回盲瓣过宽、盲肠游 离等,也可能导致肠套叠 。
肠套叠的症状
腹痛
腹痛是肠套叠的主要症状,表 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 疼痛部位多在右上腹或腹中部
预后评估与跟踪
1 2 3
评估恢复情况
通过定期复查,医生会评估肠套叠的恢复情况, 以及是否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查房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查房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查房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可能导致肠梗阻和严重的并发症。 本次护理查房将介绍其病情、病因、评估以及护理措施,以帮助你更好地了 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病情介绍
急性腹痛
肠套叠常表现为剧烈的腹痛, 婴幼儿可能会持续哭闹不止。
呕吐和便血
有时,患儿可能会出现呕吐 和鲜红色便血。
腹部肿块
疼痛评估
2
询问患儿的疼痛程度和性质,以及疼痛
是否伴随其他症状。
3
腹部X光
腹部X光可以确定诊断,显示出肠套叠 的征象。
护理措施
非手术疗法
初次发作可尝试进行非手术疗法,如输液、気胀导 复、灌肠等。
手术治疗
对于复发性或严重肠套叠,手术可能是必需的,包 括切除套叠肠段和解开肠套叠等。
药物管理
止痛药 抗生素 镇静剂
并发症处理
腹腔感染
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和腹腔引流 术。
肠梗阻
采取手术治疗,解决肠梗阻。
电解质紊乱
积极监测患儿体液和电解质情况, 及时纠正不平衡。
可用于缓解患儿的腹痛和不适。
在感染病因引起的肠套叠患者中,抗生素可以帮 助控制感染。 适用于手术前的镇静和焦虑缓解。
饮食安排
饮食原则
在肠套叠持续存在期间,患儿应采用轻软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避免过于刺激性食物。
常见食物选择
• 米汤 • 面条汤 • 果泥 • 鲜果汁 • 适量乳制品
进食规律
优先选择小而频繁的进食,以减少肠道负担。
在肠套叠发展较严重的情况 下,可能会触摸到腹部肿块。
病因分析
1 肠管内异常
肠套叠通常是由于肠管内异常,如肿瘤、肠息肉、炎症引起的。
2 肠蠕动紊乱
肠蠕动紊乱可能是导致肠套叠的另一个因素。

小儿肠套叠患者的护理课件

小儿肠套叠患者的护理课件
叠 - 家中或外出时的安全事
项 - 儿童医疗急救的知识
康复建议
康复建议
康复训练: - 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 特殊训练方法的介绍 - 康复的重要性和时间安排
康复建议
病友支持: - 寻找病友支持组织的途
径 - 病友交流的意义 - 与病友分享经验和心得
康复建议
心理疏导: - 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 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 心理疏导技巧的介绍
护理措施
计划出院: - 准备孩子出院的物品 - 患者家属的指导与教育 - 随访与复诊安排
生活注意事项
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 - 在恢复期给予合适的饮
食 - 注意饮食中的纤维摄入 - 避免高油腻食物
生活注意事项
活动: - 依病情适当活动 - 注意避免过度用力 - 避免剧烈运动
生活注意事项
安全: - 注意防止再次发生肠套
小儿肠套叠患 者的护理课件
目录 课件概述 护理措施 生活注意事项 康复建议
课件概述
课件概述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和原因
课件概述
诊断早期护理措施: - 给予快速、准确的护理
措施 -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 防止感染的发生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 术后疼痛管理 - 伤口护理 - 管路护理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病情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病情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病情的观察与护理【摘要】小儿急性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评估患儿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合理安排饮食,有效管理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进行伤口护理。

在术后恢复阶段,关注重点包括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患儿的情绪变化,重视护理措施的执行,为患儿家庭提供必要的护理教育,以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护团队,共同关注患儿的恢复情况,为患儿的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保障。

【关键词】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病情观察、护理、手术前准备、手术后观察、饮食护理、疼痛管理、术后并发症预防、伤口护理、术后恢复阶段关注重点、护理措施重要性、家庭护理教育。

1. 引言1.1 疾病概述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通常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

这种疾病中,肠管的一段被另一段包裹,导致肠腔闭塞,并可能引起肠壁压迫、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可能与肠道解剖结构异常、感染、肠道肿瘤等有关。

这种疾病往往需要紧急手术干预,以解除肠套叠,恢复肠道通畅,保护肠道功能。

手术前需要精确的评估患儿的病情及手术风险,准备必要的检查和器械,为手术成功奠定基础。

在手术前的准备过程中,护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患儿的病情评估及手术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儿的安全。

通过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疾病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的手术前准备,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对患儿的康复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1.2 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前的准备对于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病情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医护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包括病程、食欲、大小便情况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为手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提供依据。

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病情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病情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病情的观察与护理小儿急性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是因为肠道蠕动强烈,将肠道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形成肠胃内的阻塞,引起肠道血液循环障碍、坏死和穿孔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

围手术期是小儿急性肠套叠治疗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病情观察和护理。

一、术前准备(一)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在围手术期前,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了解病史,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对小儿进行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

(二)术前准备:在围手术期前,应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病情评估、术前准备、麻醉评估、家长解释说明等。

(三)建立合理的麻醉方案:建立合理的麻醉方案,确保小儿顺利地完成手术,同时减轻其术后疼痛和不适感。

二、术中观察和护理(一)建立静脉通道:在围手术期,对小儿进行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输液和药物输注的顺利进行。

(二)麻醉的监控:在麻醉下进行手术过程中,应监测小儿的意识状态、血压、呼吸、心率等,及时调整麻醉的剂量和方式。

(三)术中镇痛:为减轻小儿的术后疼痛,可在术中进行镇痛处理,包括神经阻滞、全身镇痛等方式。

(四)术后监测:在完成手术后,应对小儿进行严密的监测,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术后并发症。

(一)病情监测:在完成手术后,应密切观察小儿的情况,包括呼吸、心跳、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其术后的排便和排气情况。

(二)术后护理:术后应对小儿进行合理的护理,包括胃肠减压、静脉输液、饮食、白细胞计数等处理。

(三)早期康复:术后应加强小儿的康复护理,包括早期去除管道、营养支持和疼痛治疗等,促进小儿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的观察和护理中,应密切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促进小儿早日康复。

同时,应建立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尽量减轻小儿的不适感和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常规

小儿肠套叠【定义】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状之一。

【分类】肠套叠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两种。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

1岁以内多见,2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

男女之比为2~3:1。

四季常见,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

慢性肠套叠是指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久的病例。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

【临床表现】1、婴儿肠套叠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临床以前者多见。

婴儿肠套叠的患者一般<2岁,常为肥胖健康儿,其症状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1)阵发性哭闹不安: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15—30分钟,与肠蠕动相符合,因肠系膜被牵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占90%以上。

其他疼痛表现为神萎、面色发白、痉挛。

(2)呕吐:呕吐物早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 晚期为粪质。

(3)便血:果酱色血便,多发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

(4)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5)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2、儿童肠套叠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是不完全性, 肠坏死发生较迟。

症状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块能明显触及,常无便血或发病数天后出现,呕吐亦不多见。

【术前护理诊断】1、电解质紊乱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渗入肠腔,造成血液浓缩,水分丢失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囊肿破裂有关。

3、知识缺乏与缺乏本病预防、护理知识有关。

【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向患儿家长讲解治疗方法及手术的必要性,减轻家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2、给予补液治疗,补充血容量。

3、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腹部包块情况。

若患儿经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治疗后症状缓解,常表现为:①安静入睡,不再哭闹,停止呕吐;②腹部肿块消失;③拔出肛管后排出大量臭味的黏液血便,继而变为黄色粪水;④如患儿仍然烦躁不安,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块仍存,应怀疑是否套叠还未复位或又重新发生套叠,应立即通知医师作进一步处理。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常规一、执行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一)一般护理1.饮食禁饮食,行胃肠减压并保持通畅。

根据患儿脱水的程度,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酸中毒。

2.加强抗感染治疗,注意输液的速度和量。

3.行空气灌肠复位前,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使患儿安静。

(二)病情观察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2.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

3.观察并记录呕吐的次数、量、性质,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以免误吸。

4.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

三、术后护理(一)一般护理1.体位病人回室后,取平卧位,病情允许时,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以利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2.禁饮食,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遵医嘱补液和应用抗生素,肠功能恢复后,先给予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普通饮食。

3.术后使用腹带加压包扎防止切口裂开。

(二)病情观察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2.观察切口敷料情况,保持其清洁干燥,发现敷料有潮湿或渗出及时更换。

3.对于空气灌肠复位者,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安静,大便是否转为黄色,腹胀是否消失;口服活性碳0.5~1g,6~8h后排出说明复位成功。

如复位不全,需做好术前准备,急诊手术。

4.对于肠造瘘者需要观察外置肠管的色泽、活力和蠕动功能。

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三)引流管的护理病人回室后,予以正确连接引流装置,保持有效的引流,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其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及变化,定时倾倒、记录引流量。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注意患儿饮食清洁卫生,勿进食生、冷食物,忌暴饮暴食。

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06 相关知识与技能拓展
CHAPTER
与肠套叠相关的医学知识
1 2
肠套叠定义
肠套叠是指肠的一段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多 见于婴幼儿,常表现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
病因
肠套叠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婴幼儿肠蠕 动功能紊乱、肠道慢性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
3
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腹部超声、X线 等影像学检查来诊断肠套叠。
护理措施
在等待手术期间,应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 失衡、给予抗生素治疗等。
案例二:肠套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与护理
术后并发症
肠套叠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肠粘连、肠瘘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出血;遵医嘱使用 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判断是否有肠瘘 。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临床表现
腹痛、血便、呕吐等典型症状
腹部超声
可见同心圆征或套筒征
X线钡剂灌肠
可见肠套叠的充盈缺损和杯口 征
CT检查
可辅助诊断肠套叠,并有助于 判断病因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灌肠疗法、空气灌肠疗法、钡剂 灌肠疗法等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套叠的肠段,并根据情 况决定是否进行肠吻合术
手术治疗与护理
配合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 需要熟练配合手术医生进 行手术操作。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
发症。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 食,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正常饮食 。

肠套叠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肠套叠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肠套叠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肠套叠是指某一段肠管及附近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所造成的急性肠梗阻,为婴儿期常见的急腹症。

【护理常规】
1.术前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精神、食欲、粪便的变化,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以及腹痛部位等。

(2)禁饮食患儿应保证液体需要量。

(3)必要时抽血查电解质。

2.术后同肠梗阻术后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鼓励患儿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并告知其早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饮食指导饮食量要由少到多,忌暴饮暴食、生冷、油炸及刺激性食物。

3.用药指导告知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出院带药者按时服药。

4.心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注意适量活动,避免感冒。

6.复诊须知常规出院2周后门诊复查,观察患儿有无再次肠套叠的表现,如有,及时就诊。

肠套叠临床护理知识ppt

肠套叠临床护理知识ppt

多发性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病理改变:
血液循环障(Zhang)碍。 充血水肿。坏死穿孔。
鞘(Qiao)部 收缩
肠 颈部压迫 套 叠 过度膨胀
血循环 障碍
小动脉 受压
套入部 时间 肠管充 血水肿
鞘部肠 管呈小 块缺血 性坏死
发黑 坏死
穿孔
第八页,共十八页。
临床 表现 (Chuang)
钡餐造影:在小儿的肠套叠中的应用是无:价值的,而且是禁忌作此检查。
原因:小儿肠套叠是小儿的急腹症,钡剂下行缓慢,不(Bu)易到达回盲部,而且在回 盲部显示不(Bu)清,诊断率低。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2.辅助检查:
钡灌肠:可见到钡剂充盈套入部的远端,钡柱的远端呈杯形或新月形充盈缺损,在钡柱的压
力下,套入部向回盲部退缩。 复位的标准为:钡剂充盈盲肠及末端小肠一定高度,并可见钡剂和气体(Ti)混和 价值: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复位率不如空气灌肠,而且有穿孔的危 险,目前已少用,价值不大
病(Bing) 因(Etiology)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时期,也
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 回盲部解(Jie)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会盲瓣过渡
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 病毒感染
▪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 遗传因素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次出现烦躁、哭闹 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6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食,而后进低纤维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常规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的一种肠梗阻,以4月到2岁以内婴儿多见,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临床特点】腹痛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肿块、右下腹空虚感。

肛门指诊:指套上染有果酱样血便。

其他:晚期患儿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嗜睡甚至休克。

【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患儿发病前有无感冒、突然饮食改变及腹泻、高热等症状。

询问以前有无肠套史。

2、症状、体征询问腹痛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和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有无腹部肿块及血便。

评估呕吐情况,有无发热及脱水症状。

3、社会、心理评估家长对小儿喂养的认知水平和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预后是否担心。

4、辅助检查分析辅助检查结果,了解腹部B超、腹部X线立位片的结果。

【护理问题】1、疼痛与肠管套叠、腹胀有关2、体液不足与禁饮食、呕吐、灌肠、水电解质紊乱有关3、腹胀与肠蠕动减慢或消失、肠套叠有关【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儿精神、意识状态、有无脱水症状及腹痛性质、部位、程度、观察呕吐次数、量及性质,呕吐时头侧向一边,防止窒息,及时清除呕吐物。

②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③做好术前禁食、备皮、皮试等术前准备,禁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2、术后护理①术后患儿回病房后,去枕平卧46小时,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畅通,麻醉清醒后可取平卧或半卧位。

②监测血压、心率、尿量,评估皮肤弹性和粘膜湿润情况。

③监测体温变化,由于肠套整复后毒素的吸收,应特别注意高热的发生,防止高热凉厥。

④做好皮肤护理。

⑤观察肠套整复手术后有无并发性哭吵、呕吐、便血以防再次肠套。

⑥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医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溶液。

⑦密切观察腹部症状,有无呕吐、腹胀、肛门排气,观察排便情况并记录、保持胃肠减压引流畅通,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质。

⑧肠蠕动恢复后,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宜,逐步过渡,避免产气、胀气食物等,并观察进食后有无我心、呕吐、腹胀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套叠的护理要点
肠套叠”是应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以4—10个月的婴儿,尤其是肥胖儿最常见。

常见肠套叠部位为回肠套入结肠,称为“回结型”;其次是回肠套入小肠称为“小肠型”;结肠套入结肠称为“结肠型”。

当肠管套入后,肠系膜同时被套入,因而血液供应障碍,时间过久,局部产生坏死和穿孔,故应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

主要症状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屈腿,面色苍白,伴有呕吐。

哭闹后患儿精神萎靡,乏力,渐渐安静入睡,不久又反复发作。

发病后4—12小时,可排出果酱样大便;如早期作肛指检查,指套上可见血迹,或用开塞露通便,可见血便。

患儿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
肠套叠护理要点:
肠套叠的饮食上要加以调理,因为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更需要小心对待,那可以试一下在你所做的饭菜中,以香油作调味料,每天饮蜜蜂水,还有水果以香蕉代替,再者常做一些饺子,肉馅以香菇或韭菜切碎相拌,加入香油,这样营养丰富,又富含纤维素,应该对排便有所帮助。

牛奶里加入鸡蛋搅拌均匀,这样可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又没有增加总量的摄入。

多食含纤维素多的植物性食物,少食动物性食物。

食物加工或烹饪要精细些,以利咀嚼。

动物类食品更应熟烂后食用,以便于消化吸收。

一些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如糯米、葡萄、香菇、竹笋、黄豆芽,动物筋膜、肌腱等,要尽量少食。

要吃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如稀饭面条等,逐渐康复后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饮食,避免高脂肪油腻的食物,以及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如甜食,豆制品等会引起腹胀。

若能早期确诊,在X线透视下,可作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

复位后可服活性炭0.5—1.0克,6—8小时后观察有无黑色大便,如排出黑色大便,证明肠道已通畅。

复位后患儿安静入睡,但仍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患儿面色苍白,仍有间歇性不安或伴呕吐,可能肠套未复位,或复位后又套上,这时应立即送医院。

若复位后情况良好,可给患儿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以减少肠蠕动,并避免剧烈活动。

若肠套叠发病时间较长,一般状况差,不宜作灌肠复位,或经空气、钡剂灌肠不能复位者,必须立即住院,准备手术治疗。

1.术后定时扩肛或作肛管排气,如有排便、排气,单纯肠套叠复位病人即可恢复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则停止胃肠减压,给少量流质饮食,以后逐步增加。

2.作肠套叠单纯复位的病人,大部分都有肠内毒素被吸收而引起的高烧,除对症处理和补液外,应给缓泻剂或服中药“通肠汤”,促使肠内容物及早排出体外。

3.作肠外置或肠造瘘者,必须经常更换敷料,注意保护皮肤,待病情好转,再作进一步手术。

原文链接:/86ctd/2014/0807/18989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