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第一部分:肠 套叠的概述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介绍了小儿肠 套叠的定义和类型,以及一些常见 症状。 肠套叠的原因:介绍了肠套叠的成 因及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医护人员的建议:介绍了医护人员在小 儿肠套叠预防中的建议,如定期接种疫 苗、做好手卫生等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注意事项:介绍了一些小儿肠套叠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正确喂 养、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等等。
第三部分:小 儿肠套叠的预
防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预防措施:介绍了小儿肠套叠的一 些预防措施,如科学合理喂养、避 免细菌感染等等。
家长应该了解的知识:介绍了一些 家长需要了解的小儿肠套叠相关知 识,如病情变化观察、及时就医等 等。
发病率分布:介绍了小儿肠套叠的年龄 分布和发病情况
第二部分:小 儿肠套叠的护理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护理基本原则:介绍了小儿肠 套叠的护理基本原则,如保持 患儿安静、保持水平位置等等 。
护理重点:介绍了小儿肠套叠 的护理重点,如疼痛缓解、恢 复肠功能、防止合并症等等。
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目录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第一部分:肠 套叠的概述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介绍了小儿肠 套叠的定义和类型,以及一些常见 症状。 肠套叠的原因:介绍了肠套叠的成 因及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医护人员的建议:介绍了医护人员在小 儿肠套叠预防中的建议,如定期接种疫 苗、做好手卫生等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注意事项:介绍了一些小儿肠套叠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正确喂 养、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等等。
第三部分:小 儿肠套叠的预
防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预防措施:介绍了小儿肠套叠的一 些预防措施,如科学合理喂养、避 免细菌感染等等。
家长应该了解的知识:介绍了一些 家长需要了解的小儿肠套叠相关知 识,如病情变化观察、及时就医等 等。
发病率分布:介绍了小儿肠套叠的年龄 分布和发病情况
第二部分:小 儿肠套叠的护理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护理基本原则:介绍了小儿肠 套叠的护理基本原则,如保持 患儿安静、保持水平位置等等 。
护理重点:介绍了小儿肠套叠 的护理重点,如疼痛缓解、恢 复肠功能、防止合并症等等。
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PPT
记录病情发展
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包括症状、体征 、检查结果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及时报告医生
如发现患儿病情加重或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 告医生并配合紧急处理。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肠坏死
01
肠坏死是小儿肠套叠的 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 导致肠道组织缺血、坏 死和穿孔。
02
预防肠坏死的关键在于 及时诊断和治疗肠套叠 ,避免肠管长时间受压 缺血。
03
一旦出现肠坏死,应立 即进行手术治疗,切除 坏死肠段并进行吻合术 。
04
术后护理需注意观察患 儿的生命体征、腹部症 状和体征,以及预防感 染等并发症。
感染
01
02
03
04
感染是小儿肠套叠的常见并发 症之一,可由肠道内细菌移位
引起。
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和治疗肠套叠,减少肠道内细
菌繁殖和移位。
减轻症状
腹部按摩
镇静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腹部按摩, 有助于缓解肠套叠引起的腹痛。按摩 时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
在必要时,医生可开具镇静药物,帮 助患儿缓解焦虑和疼痛。
热敷
在确保不会烫伤皮肤的前提下,可适 当进行腹部热敷,以缓解疼痛和不适 感。
预防并发症
及时治疗
肠套叠若不及时治疗,可能接受治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使 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加强营 养支持,提高患儿免疫力。
术后护理需注意观察患儿体温 、血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
发现并处理感染。
其他并发症
其他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酸碱平 衡失调、休克等。
对于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应 及时补充相应的电解质和酸碱物质, 维持患儿内环境的稳定。
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包括症状、体征 、检查结果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及时报告医生
如发现患儿病情加重或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 告医生并配合紧急处理。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肠坏死
01
肠坏死是小儿肠套叠的 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 导致肠道组织缺血、坏 死和穿孔。
02
预防肠坏死的关键在于 及时诊断和治疗肠套叠 ,避免肠管长时间受压 缺血。
03
一旦出现肠坏死,应立 即进行手术治疗,切除 坏死肠段并进行吻合术 。
04
术后护理需注意观察患 儿的生命体征、腹部症 状和体征,以及预防感 染等并发症。
感染
01
02
03
04
感染是小儿肠套叠的常见并发 症之一,可由肠道内细菌移位
引起。
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和治疗肠套叠,减少肠道内细
菌繁殖和移位。
减轻症状
腹部按摩
镇静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腹部按摩, 有助于缓解肠套叠引起的腹痛。按摩 时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
在必要时,医生可开具镇静药物,帮 助患儿缓解焦虑和疼痛。
热敷
在确保不会烫伤皮肤的前提下,可适 当进行腹部热敷,以缓解疼痛和不适 感。
预防并发症
及时治疗
肠套叠若不及时治疗,可能接受治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使 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加强营 养支持,提高患儿免疫力。
术后护理需注意观察患儿体温 、血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
发现并处理感染。
其他并发症
其他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酸碱平 衡失调、休克等。
对于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应 及时补充相应的电解质和酸碱物质, 维持患儿内环境的稳定。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境以减轻患儿疼痛。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
切口感染
肠粘连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予抗生 素预防感染,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 征象时及时处理。
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预防肠粘连发生。
肠梗阻
出血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 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征象,如面色苍 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发现异常及时 采取措施止血并补充血容量。
初步评估与观察要点
观察患儿腹痛、呕吐 、便血及腹部肿块等 症状表现。
了解患儿病史、过敏 史及家族遗传史等相 关信息。
评估患儿精神状态、 面色、呼吸、心率等 生命体征变化。
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并简要汇报患 儿病情及初步评估结果。
协助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如触 摸腹部肿块、听诊肠鸣音等。
注意事项
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立 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
灌肠操作技巧与效果评估
灌肠操作前准备
向患儿家属解释灌肠的目的和注 意事项,取得合作。准备好灌肠 液和灌肠器具,确保无菌操作。
灌肠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灌肠液温度和流速, 将灌肠管轻轻插入肛门,缓慢注 入灌肠液。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儿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
PART 0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内容
疾病预防知识普及
向家长详细解释肠套叠的发病原 因、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
强调合理饮食、规律排便的重要 性,避免暴饮暴食和便秘。
指导家长注意孩子的保暖和卫生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感染
。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经常开 窗通风,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
切口感染
肠粘连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予抗生 素预防感染,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 征象时及时处理。
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预防肠粘连发生。
肠梗阻
出血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 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征象,如面色苍 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发现异常及时 采取措施止血并补充血容量。
初步评估与观察要点
观察患儿腹痛、呕吐 、便血及腹部肿块等 症状表现。
了解患儿病史、过敏 史及家族遗传史等相 关信息。
评估患儿精神状态、 面色、呼吸、心率等 生命体征变化。
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并简要汇报患 儿病情及初步评估结果。
协助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如触 摸腹部肿块、听诊肠鸣音等。
注意事项
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立 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
灌肠操作技巧与效果评估
灌肠操作前准备
向患儿家属解释灌肠的目的和注 意事项,取得合作。准备好灌肠 液和灌肠器具,确保无菌操作。
灌肠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灌肠液温度和流速, 将灌肠管轻轻插入肛门,缓慢注 入灌肠液。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儿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
PART 0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内容
疾病预防知识普及
向家长详细解释肠套叠的发病原 因、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
强调合理饮食、规律排便的重要 性,避免暴饮暴食和便秘。
指导家长注意孩子的保暖和卫生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感染
。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经常开 窗通风,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患者的信心和治疗依从性。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提
沟通技巧待提高
部分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表达不够清晰、耐心不 足,需要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
护理记录不规范
部分护理记录存在漏记、错记等现象,需要加强护理记录的规范 性和准确性。
健康教育不足
部分患者对小儿肠套叠的预防和日常护理知识了解不足,需要加 强健康教育工作。
家属心理状况分析
家属在面对患儿的病情时,常表现出担忧、 焦虑、无助等情绪。医护人员应关注家属的 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支持策略
医护人员可通过与家属沟通交流、提供疾病 相关信息、指导家属参与患儿的护理等方式 ,帮助家属缓解不良情绪,增强信心。
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介绍
评估工具
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包括儿童生活质量 问卷、儿童健康调查表等。这些工具可从生 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对患儿的生活质 量进行评估。
的生长发育需求。
营养支持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可给 予静脉营养支持,以改善患儿的 营养状况。同时,注意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促进患儿
的康复。
04
围手术期护理关键环节把握
手术前准备工作完善
详细了解病史及体格检查
了解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 等,评估患儿的全身状况和手术耐受 性。
术前准备
02
急性肠套叠护理评估与监测
护理评估内容及方法
评估内容
包括患儿的生命体征、腹痛程度与性 质、呕吐物及大便性状、腹部体征等 。
评估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观察患儿症状、进行 体格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估。
监测指标设置与意义
监测指标
包括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腹部体征、大便情况等。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幻灯片PPT
• 4.肛门指诊:肛指检查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 断有重要意义。
• 5.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约70~80%, 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 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 远可达直肠内。
• 6.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 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儿童肠套叠
• 4.对患儿的饮食要求,禁食水。
术前护理准备工作
1.为患儿留置静脉留置针,做抗生素皮试。 2.嘱咐患儿家长手术前6小时患儿禁食、水。 3.手术前日为患儿备皮。 4.术前2个小时为患儿清理肠道。
术后护理诊断
1.疼痛 与手术创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伤口切口有关 3.舒适的改变 与术后卧床有关 4.焦虑 与患儿及家属不了解术后的护理有关
状〞“哑铃状〞“球形〞等。
• 3.腹部CT和放射性核素消化道扫描检查:
• 对临床疑心继发性肠套叠患儿有一定参考价值, 如消化道重复畸形和梅克尔憩室。
鉴别诊断
• 1.细菌性痢疾
•
鉴别要点:多见于夏季,体温在早期即可达
39℃以上,大便次数频繁,含大量粘液脓血〔桃
花脓〕,无腹块叩击。B型超声见不到肠套叠的典
• 本病症是婴儿期最 • 常见的急腹病症之一。
肠套叠的分类及发病率
• 肠套叠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两种。
•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1岁以内多见, 占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着 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女之比为
2~3:1。四季常见,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与此
术后护理措施
一、疼痛 与手术创伤有关 • ☆患儿疼痛时使用止痛泵。 • ☆安抚患儿。 • ☆必要时使用镇静止痛药。
• 5.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约70~80%, 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 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 远可达直肠内。
• 6.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 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儿童肠套叠
• 4.对患儿的饮食要求,禁食水。
术前护理准备工作
1.为患儿留置静脉留置针,做抗生素皮试。 2.嘱咐患儿家长手术前6小时患儿禁食、水。 3.手术前日为患儿备皮。 4.术前2个小时为患儿清理肠道。
术后护理诊断
1.疼痛 与手术创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伤口切口有关 3.舒适的改变 与术后卧床有关 4.焦虑 与患儿及家属不了解术后的护理有关
状〞“哑铃状〞“球形〞等。
• 3.腹部CT和放射性核素消化道扫描检查:
• 对临床疑心继发性肠套叠患儿有一定参考价值, 如消化道重复畸形和梅克尔憩室。
鉴别诊断
• 1.细菌性痢疾
•
鉴别要点:多见于夏季,体温在早期即可达
39℃以上,大便次数频繁,含大量粘液脓血〔桃
花脓〕,无腹块叩击。B型超声见不到肠套叠的典
• 本病症是婴儿期最 • 常见的急腹病症之一。
肠套叠的分类及发病率
• 肠套叠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两种。
•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1岁以内多见, 占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着 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女之比为
2~3:1。四季常见,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与此
术后护理措施
一、疼痛 与手术创伤有关 • ☆患儿疼痛时使用止痛泵。 • ☆安抚患儿。 • ☆必要时使用镇静止痛药。
小儿肠套叠护理课件
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
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内镜治疗、手术 治疗等。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加强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调节患儿的饮 食,保证营养摄入。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安抚疼痛:采取适当的方法缓解患儿的 疼痛感。
小儿肠套叠的并发症和预防 措施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护理措施包括观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安抚疼痛等。
总结
预防措施和康复护理也非常重要。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小儿肠套叠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并发症:肠坏死、穿孔等并发症需要引 起重视。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外伤等 可以预防小儿肠套叠的发生。
小儿肠套叠的康复护理
小儿肠套叠的康复护理
康复期护理:在康复期要注意患儿的饮 食调理和体力锻炼等。 家庭护理: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定期复诊等。
总结
总结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
腹痛:剧烈且周期性的腹痛是小儿肠套 叠的主要症状。 呕吐:反复呕吐是小儿肠套叠的常见表 现。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
大便异常:大便中带血、便意明显减少 临床表现: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等进 行初步诊断。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超声等检查方 法进行确诊。
小儿肠套叠护理课件
目录 介绍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 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小儿肠套叠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小儿肠套叠的康复护理 总结
介绍小儿肠套叠
介绍小儿肠套叠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小儿肠套叠是儿童 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指肠道发生了蠕 动障碍,造成肠袢相互滑动,形成肠套 叠。 引起小儿肠套叠的原因:肠道功能异常 、腹部外伤等。
肠套叠PPT课件
耐心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就手术前后配合知识,让 家长能以稳定的情绪接受治疗护理过程。
32
术后护理
1.术后监护: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麻醉未 清醒前予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 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 征的变化。
2.体位:4-6小时后予半卧位。 3.饮食:禁食期间按医嘱予补液,营养支持治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因素:由于各种食物,炎 症,腹泻,细菌或寄生虫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 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 肠套叠。
5.遗传因素:近年来有人报导肠套叠有家族发 病史。
9
病理
通常随着肠蠕动的方向,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内,并 逐渐向远端推进,套入肠管也不断增长,套入的肠管称 套入部,刚套入的肠壁称颈部,套入顶端称头部,外层 肠壁称鞘部。
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3-5 月份)发病率最多,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 巴腺病毒感染有关。
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发病,我国小儿急性肠 套叠发病率较欧美高。
6
病因
发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改变:婴儿在出生后4-10个月,正是
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 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 物的刺激,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一段肠管 套入另一段肠腔内引起肠套叠。
2空气灌肠是急性肠套叠非手术治疗的首先方法。 3空气灌肠适应证及禁忌证 4急性肠套叠术前护理 5急性肠套叠术后护理 6胃肠减压的护理 7小儿急性肠套叠好发年龄4-10个月 8诊断肠套叠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有钡剂灌肠、空
气灌肠。
40
41
2019/12/13
.
11
12
类型
32
术后护理
1.术后监护: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麻醉未 清醒前予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 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 征的变化。
2.体位:4-6小时后予半卧位。 3.饮食:禁食期间按医嘱予补液,营养支持治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因素:由于各种食物,炎 症,腹泻,细菌或寄生虫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 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 肠套叠。
5.遗传因素:近年来有人报导肠套叠有家族发 病史。
9
病理
通常随着肠蠕动的方向,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内,并 逐渐向远端推进,套入肠管也不断增长,套入的肠管称 套入部,刚套入的肠壁称颈部,套入顶端称头部,外层 肠壁称鞘部。
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3-5 月份)发病率最多,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 巴腺病毒感染有关。
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发病,我国小儿急性肠 套叠发病率较欧美高。
6
病因
发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改变:婴儿在出生后4-10个月,正是
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 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 物的刺激,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一段肠管 套入另一段肠腔内引起肠套叠。
2空气灌肠是急性肠套叠非手术治疗的首先方法。 3空气灌肠适应证及禁忌证 4急性肠套叠术前护理 5急性肠套叠术后护理 6胃肠减压的护理 7小儿急性肠套叠好发年龄4-10个月 8诊断肠套叠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有钡剂灌肠、空
气灌肠。
40
41
2019/12/13
.
11
12
类型
肠套叠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肠功能恢复,拔出胃管后患儿可进食流质,逐步过 渡到半流质、普食 。
营养不良患儿输血或给予人血白蛋白,以促进伤口 愈合。
A
22
体位和活动
鼓励患儿早期活动,以防肠粘连 ,手术后当天轻症患儿即可活动。 重症患儿也要在床上多做翻身运
动,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
A
23
管道护理
A
24
每班检查胃管安置的长度,并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肠 套 叠 患 儿 的 护 理
A
1
概述
肠套叠是指某一段肠管 及附近肠系膜套入邻近 肠腔内所造成的急性肠 梗阻,为婴儿期常见急 腹症。
A
2
A
3
病因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饮食 习惯的改变,食物对肠道的 刺激、腺病毒的感染、回盲 部解剖因素、肠痉挛及自主 神经因素、遗传因素都是可 能发病的诱因。
A
4
病理 回盲型
无腹胀、腹壁柔软者为最 佳适应症。
禁忌症:病程48h以上,
腹胀明显,有腹膜刺激症 状或疑有肠坏死者。
A
手术疗法
(1)单纯复位术 (2)肠切除吻合术
13
A
14
主要护理问题
体液不足 与患儿呕吐有关。
主要护理 问题
舒适的改变 与患儿疼痛等有关。
营养失调 与患儿禁食、胃肠减压有关。
潜在并发症 肠坏死、肠穿孔等。
回结型
回回结型
套入部位 可分为
小肠型
结肠型
多发型
A
5
A
6
① 回盲型:回盲瓣是套叠的头部,回肠末端、 盲肠、阑尾随之进入结肠内。最为常见。
② 回结型:回肠套入回肠远端经回盲瓣进入结 肠,盲肠,阑尾一般不套入。较为常见。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小儿肠套叠护 理查房PPT课
件
目录 引言 概述 病因 症状 诊断 护理要点 并发症与预后 小结 参考资料
引言
引言
引言:欢迎来到本次小儿肠套叠护 理查房的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 小儿肠套叠护理中的关键要点和最 佳实践。
概述
概述
概述: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 且严重的小儿急症,需要及时 诊断和治疗。本课程将重点介 绍肠套叠的病因、症状和护理 要点。
病因
病因
病因:肠套叠是小儿肠道发生 异常蠕动引起的,可能与肠道 结构异常、感染和外伤等因素 有关。
症状
症状
症状: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 包括腹痛、呕吐、血便和肠蠕 动异常等。对于这些症状的观 察和评估是及时诊断和治疗的于疑似小儿肠套叠的患儿 ,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1. XXXX;2. XXXX;3. XXXX(注意:请勿引用无法确认的 内容)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在小儿肠套叠的护 理中,应重点关注患儿的疼痛 缓解、恢复肠功能、营养支持 和感染预防等方面。
并发症与预后
并发症与预后
并发症与预后:小儿肠套叠若 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 重的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和 健康造成影响。早期诊断和治 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小结
小结
小结:通过本次课件的学习, 我们提升了小儿肠套叠护理的 认识,增强了对该病症诊断和 处理的能力,为保障患儿的健 康和安全提供了参考。
件
目录 引言 概述 病因 症状 诊断 护理要点 并发症与预后 小结 参考资料
引言
引言
引言:欢迎来到本次小儿肠套叠护 理查房的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 小儿肠套叠护理中的关键要点和最 佳实践。
概述
概述
概述: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 且严重的小儿急症,需要及时 诊断和治疗。本课程将重点介 绍肠套叠的病因、症状和护理 要点。
病因
病因
病因:肠套叠是小儿肠道发生 异常蠕动引起的,可能与肠道 结构异常、感染和外伤等因素 有关。
症状
症状
症状: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 包括腹痛、呕吐、血便和肠蠕 动异常等。对于这些症状的观 察和评估是及时诊断和治疗的于疑似小儿肠套叠的患儿 ,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1. XXXX;2. XXXX;3. XXXX(注意:请勿引用无法确认的 内容)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在小儿肠套叠的护 理中,应重点关注患儿的疼痛 缓解、恢复肠功能、营养支持 和感染预防等方面。
并发症与预后
并发症与预后
并发症与预后:小儿肠套叠若 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 重的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和 健康造成影响。早期诊断和治 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小结
小结
小结:通过本次课件的学习, 我们提升了小儿肠套叠护理的 认识,增强了对该病症诊断和 处理的能力,为保障患儿的健 康和安全提供了参考。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超和空气灌肠协助检查。
• 4.梅克尔憩室出血 鉴别要点:梅克尔憩室溃疡出血系突然发生。便
血量往往很多,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出血无腹痛 或仅有轻微腹痛。 梅克尔憩室也可以引发肠套叠,并与原发性肠套 叠很难鉴别,多在手术中发现。
• 5.蛔虫性肠梗阻 鉴别要点:多见于幼儿及儿童,阵发性腹痛,可 有呕、便蛔虫史;其腹部包块呈索状或面粉团样, 压之可变形;临床很少有便血;腹部
辅助检查
• 1.腹部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通过特征性影像 协助临床确定诊断,并可通过监测水压灌肠复位 肠套叠的全过程完成治疗。在横断面上显示“同
心圆”或“靶环”征,纵切面呈“套筒”征。
• 2.空气灌肠:用50-60mmHg(8.0kPa)压力灌肠,气 柱前端形成“杯口影”、“钳状阴影”或“葫芦 状”“哑铃状”“球形”等。
• 症状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块能明显 触及,常无便血或发病数天后出现, 约占40%,呕吐亦不多见。
诊断
• 1.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 、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 2.对不明原因婴儿哭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
便血尚未发生时可作直肠指检,观察指套上有无 血便。
• 肠套叠的病理类型:
约50一60% 特点:回盲瓣是头部 肠套入回肠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
约30% 特点:回肠是头部
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约10% 特点:复套,回
后再套入结肠内
• 较少见 很少见
极少见
病理改变:
• 血液循环障碍。充血水肿。坏死穿孔。
鞘部收缩
肠 颈部压迫 套 叠 过度膨胀
血循环 障碍
小动脉 受压
超声显示肠腔内蛔虫影像。
• 6直肠脱垂
鉴别要点:直肠脱垂时,可见肠粘膜延续肛门 周围的皮肤;直肠脱垂无急腹症症状,多发生在 用力排便和增加腹压时。
术前护理诊断
• 1、有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渗入肠腔,造成血液浓缩, 水分丢失,电解质紊乱的危险
• 2、有感染的危险 与囊肿破裂有关
• 3、知识缺乏 与缺乏本病预防、护理知 识有关
• 肠套叠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两种。 •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1岁以内多见,
占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着 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女之比为 2~3:1。四季常见,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与此 时期上呼吸道炎症和腺病毒感染较多有关。另一 点多发生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的 小儿。 • 慢性肠套叠是指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 久的病例。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
病理
• 肠套叠的方向: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 蠕动方向一致,肠套叠发生 后,套入部随着肠蠕动不断 推进,该段肠管及其肠系膜 也一并套入鞘内,颈部紧束 使之不能自动退出,逆行套 叠极少见。
肠套叠的构成
头部 套入部 颈部 鞘部
• 简单肠套叠—绝大多数 • 复套—少数病例整个简单的肠套叠
在套入远端肠管内
• 5.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约70~80%, 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 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 远可达直肠内。
• 6.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 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儿童肠套叠
• 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 梗阻的症状。肠梗阻是不完全性, 肠坏死 发生较迟。
术前护理目的
1.给予补液治疗,补充血容量。
2.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
3.家长能够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家长能 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住院期间熟悉医院 环境。
• 2.急性坏死小肠炎 鉴别要点:以腹泻为主,高热,呕吐频繁,腹胀 明显,严重脱水,皮肤花纹和昏迷等休克症状。
• 3.过敏性紫癜 鉴别要点:有阵发性腹痛及呕吐,有腹泻或便 血,呈暗红色,可叩击肿块。应注意出血性皮疹, 膝及踝关节肿痛,部分病例可有血尿。年龄较大 儿童多见。
25%腹型紫癜可伴发肠套叠,此时应作
套入部 时间 肠管充 ↑ 血水肿
发黑 坏死
鞘部肠 管呈小 块缺血
穿孔
性坏死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
•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临床 以前者多见。
• 婴儿肠套叠的患者一般<2岁,常为肥胖健康儿, 其症状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 1.阵发性哭闹不安: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 15—30分钟,与肠蠕动相符合,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饮食改变,对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
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
•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 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加上该区淋巴 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 肿、肥厚,肠蠕动已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 肠管形成套叠。
被牵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占90%以上。 • 其他疼痛表现: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 2.呕吐: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呕吐物早
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 晚期为粪质。
• 3.便血: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疾 病开始后8~12小时。
• 4.肛门指诊:肛指检查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 重要意义。
病因
• 病毒感染,国内有报道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 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 腹泻、细菌或寄生虫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 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也有人提出由于交感神经发育迟缓,自主神经系 统活动失调引起套叠。
• 遗传因素,近年来报道肠套叠有家族发病史。
• 3.腹部CT和放射性核素消化道扫描检查: 对临床怀疑继发性肠套叠患儿有一定参考价值, 如消化道重复畸形和梅克尔憩室。
鉴别诊断
• 1.细菌性痢疾 鉴别要点:多见于夏季,体温在早期即可达 39℃以上,大便次数频繁,含大量粘液脓血(桃 花脓),无腹块叩击。B型超声见不到肠套叠的典 型影像。 菌痢可引起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授课对象
临床护士 定科人员
授 了解肠套叠的定义 课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 目 的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
掌握术前术后护理
肠套叠的实物图
定义
•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 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
• 本症状是婴儿期最 常见的急腹症状之一。
肠套叠的分类及发病率
• 4.梅克尔憩室出血 鉴别要点:梅克尔憩室溃疡出血系突然发生。便
血量往往很多,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出血无腹痛 或仅有轻微腹痛。 梅克尔憩室也可以引发肠套叠,并与原发性肠套 叠很难鉴别,多在手术中发现。
• 5.蛔虫性肠梗阻 鉴别要点:多见于幼儿及儿童,阵发性腹痛,可 有呕、便蛔虫史;其腹部包块呈索状或面粉团样, 压之可变形;临床很少有便血;腹部
辅助检查
• 1.腹部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通过特征性影像 协助临床确定诊断,并可通过监测水压灌肠复位 肠套叠的全过程完成治疗。在横断面上显示“同
心圆”或“靶环”征,纵切面呈“套筒”征。
• 2.空气灌肠:用50-60mmHg(8.0kPa)压力灌肠,气 柱前端形成“杯口影”、“钳状阴影”或“葫芦 状”“哑铃状”“球形”等。
• 症状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块能明显 触及,常无便血或发病数天后出现, 约占40%,呕吐亦不多见。
诊断
• 1.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 、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 2.对不明原因婴儿哭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
便血尚未发生时可作直肠指检,观察指套上有无 血便。
• 肠套叠的病理类型:
约50一60% 特点:回盲瓣是头部 肠套入回肠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
约30% 特点:回肠是头部
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约10% 特点:复套,回
后再套入结肠内
• 较少见 很少见
极少见
病理改变:
• 血液循环障碍。充血水肿。坏死穿孔。
鞘部收缩
肠 颈部压迫 套 叠 过度膨胀
血循环 障碍
小动脉 受压
超声显示肠腔内蛔虫影像。
• 6直肠脱垂
鉴别要点:直肠脱垂时,可见肠粘膜延续肛门 周围的皮肤;直肠脱垂无急腹症症状,多发生在 用力排便和增加腹压时。
术前护理诊断
• 1、有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渗入肠腔,造成血液浓缩, 水分丢失,电解质紊乱的危险
• 2、有感染的危险 与囊肿破裂有关
• 3、知识缺乏 与缺乏本病预防、护理知 识有关
• 肠套叠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两种。 •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1岁以内多见,
占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着 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女之比为 2~3:1。四季常见,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与此 时期上呼吸道炎症和腺病毒感染较多有关。另一 点多发生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的 小儿。 • 慢性肠套叠是指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 久的病例。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
病理
• 肠套叠的方向: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 蠕动方向一致,肠套叠发生 后,套入部随着肠蠕动不断 推进,该段肠管及其肠系膜 也一并套入鞘内,颈部紧束 使之不能自动退出,逆行套 叠极少见。
肠套叠的构成
头部 套入部 颈部 鞘部
• 简单肠套叠—绝大多数 • 复套—少数病例整个简单的肠套叠
在套入远端肠管内
• 5.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约70~80%, 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 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 远可达直肠内。
• 6.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 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儿童肠套叠
• 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 梗阻的症状。肠梗阻是不完全性, 肠坏死 发生较迟。
术前护理目的
1.给予补液治疗,补充血容量。
2.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
3.家长能够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家长能 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住院期间熟悉医院 环境。
• 2.急性坏死小肠炎 鉴别要点:以腹泻为主,高热,呕吐频繁,腹胀 明显,严重脱水,皮肤花纹和昏迷等休克症状。
• 3.过敏性紫癜 鉴别要点:有阵发性腹痛及呕吐,有腹泻或便 血,呈暗红色,可叩击肿块。应注意出血性皮疹, 膝及踝关节肿痛,部分病例可有血尿。年龄较大 儿童多见。
25%腹型紫癜可伴发肠套叠,此时应作
套入部 时间 肠管充 ↑ 血水肿
发黑 坏死
鞘部肠 管呈小 块缺血
穿孔
性坏死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
•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临床 以前者多见。
• 婴儿肠套叠的患者一般<2岁,常为肥胖健康儿, 其症状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 1.阵发性哭闹不安: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 15—30分钟,与肠蠕动相符合,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饮食改变,对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
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
•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 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加上该区淋巴 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 肿、肥厚,肠蠕动已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 肠管形成套叠。
被牵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占90%以上。 • 其他疼痛表现: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 2.呕吐: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呕吐物早
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 晚期为粪质。
• 3.便血: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疾 病开始后8~12小时。
• 4.肛门指诊:肛指检查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 重要意义。
病因
• 病毒感染,国内有报道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 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 腹泻、细菌或寄生虫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 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也有人提出由于交感神经发育迟缓,自主神经系 统活动失调引起套叠。
• 遗传因素,近年来报道肠套叠有家族发病史。
• 3.腹部CT和放射性核素消化道扫描检查: 对临床怀疑继发性肠套叠患儿有一定参考价值, 如消化道重复畸形和梅克尔憩室。
鉴别诊断
• 1.细菌性痢疾 鉴别要点:多见于夏季,体温在早期即可达 39℃以上,大便次数频繁,含大量粘液脓血(桃 花脓),无腹块叩击。B型超声见不到肠套叠的典 型影像。 菌痢可引起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授课对象
临床护士 定科人员
授 了解肠套叠的定义 课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 目 的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
掌握术前术后护理
肠套叠的实物图
定义
•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 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
• 本症状是婴儿期最 常见的急腹症状之一。
肠套叠的分类及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