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小儿肠套叠-完整优秀PPT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1.细菌性痢疾
区别点:体温在早期即可达39℃以上,大便次数 频繁,含大量粘液脓血(桃花脓),无腹块扪及。 菌痢可引起肠套叠。
鉴别诊断
2.过敏性紫癜(腹型)
区别点:新鲜出血性皮疹,膝及踝关节肿痛, 部分病例可有血尿。年龄较大儿童多见。 25%腹型紫癜可伴发肠套叠。(注意)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 与肠蠕动方向一致, 近端套入远端内, 极少数可逆行。
肠套叠的构成
头部 套入部 颈部 鞘部
简单肠套叠 — 绝大多数 复套 — 少数病例整个简单的肠套叠
再套入远端肠管内
肠套叠的病理类型:
•
约50一60%
特点:回盲瓣是头部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
约30% 特点:回肠是头部 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鉴别诊断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区别点:早期即有腹胀、高热,脱水休 克症状出现较早。
5.其他引起出血或梗阻疾病 美克尔憩室出血! 便秘 直肠脱垂 肠息 肉 肿瘤
治疗(Therapy)
(一) 非手术疗法 - 空气灌肠复位法 1.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病程<48小时而全身情况好的病例。 禁忌症:新生儿小于2月婴儿 发病>48小时而全身情况不良者。 腹部异常膨隆,腹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 试用空气灌肠时逐步加压,而肠套叠阴影仍不移动, 形态不变者。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
<2岁,常为肥胖健康儿。 1.阵发性腹痛: 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 15—30分钟,与肠蠕动相符合,因肠系膜被牵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 占90%以上。
其它疼痛表现: 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临床表现
2.呕吐: 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
《肠套叠的护理》ppt课件
预防感染
患儿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 睡眠,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随访
在康复期间,患儿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预防感染。
在康复期间,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康复随访
1 2
第一次随访
在患儿出院后一周进行,主要了解患儿的饮食、 睡眠、大小便等情况,评估其身体状况。
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不良情绪
问题。
06
THANKS
感谢观看
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展望
改进护理流程:优化肠套叠患
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
。
01
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
02
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技 能。
0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健
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
肠套叠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
法。
05
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的心理健
病理
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 叠多发生于成年人。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平 片、超声等)进行诊断。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水压灌肠、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2
肠套叠的预防
预防措施
04
肠套叠的康复指导
康复阶段
初始阶段
在肠套叠发生后,患儿通常需要禁食,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营养 和水分。
恢复期阶段
在禁食一段时间后,患儿的病情逐渐稳定,可以开始进食。
康复期阶段
在患儿完全康复后,仍需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患儿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 睡眠,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随访
在康复期间,患儿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预防感染。
在康复期间,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康复随访
1 2
第一次随访
在患儿出院后一周进行,主要了解患儿的饮食、 睡眠、大小便等情况,评估其身体状况。
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不良情绪
问题。
06
THANKS
感谢观看
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展望
改进护理流程:优化肠套叠患
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
。
01
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
02
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技 能。
0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健
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
肠套叠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
法。
05
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的心理健
病理
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 叠多发生于成年人。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平 片、超声等)进行诊断。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水压灌肠、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2
肠套叠的预防
预防措施
04
肠套叠的康复指导
康复阶段
初始阶段
在肠套叠发生后,患儿通常需要禁食,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营养 和水分。
恢复期阶段
在禁食一段时间后,患儿的病情逐渐稳定,可以开始进食。
康复期阶段
在患儿完全康复后,仍需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完整版肠套叠.ppt
..分割..
25
并发症
急性肠套叠未能及时处理则导致嵌顿肠管坏死、穿孔、急性 弥漫性腹膜炎,病儿可并发脱水、电解质失衡和中毒性休克等。
..分割..
26
实验室检查
急性肠套叠时,粪便检查可见暗红色黏液血便,镜下以红细 胞为主;慢性肠套叠,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分割..
27
其他辅助检查
1.肛门指诊 为本病的常规检查。可见指套染血或排出血便, 个别肠套叠严重时套入顶点可达直肠,此时直肠指检可扪及子 宫颈样肿块。
..分割..
7
病因
此外婴幼儿的食物性质突然改变,食物过敏、腹泻等,都可能 成为肠套叠的促发因素。新生儿回盲部系膜常不固定,一般要 在生后数年内才逐渐固定附着于后腹壁;因系膜过长、松弛, 致使回盲部游动过大,是该部位肠套叠发病的主要解剖因素。
2.肿瘤 是成人肠套叠最常见的原因。肠道的息肉、平滑肌瘤、 脂肪瘤、纤维瘤及癌肿等,均可引起继发性肠套叠。这是因为 回盲部或其他肠段如有肿瘤存在,常会导致肠蠕动失常,而成 为引起套叠的诱套点。
..分割..
10
病因
Cooperman报道阑尾切除术后残端套叠多在术后2周发生,也有 至术后6年出现症状者,对创伤或腹部手术后发生肠套叠的原 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肠壁血肿、水肿、粘连,肠道功能紊 乱,电解质失衡,肠腔内置管及慢性肠扩张、肠吻合口对位不 良有关。腹部创伤和手术后多为小肠型套叠。
4.其他原因 肠道炎症引起肠蠕动紊乱,主要有局限性回肠炎、 非特异性回盲部溃疡、急性回盲瓣炎、急慢性阑尾炎等,此外 肠结核、菌痢性或伤寒性溃疡者可引起肠套叠。
..分割..
8
病因
Felix分析1214例肠套叠,小肠套叠668例,其中383例(57%)为肿 瘤,116例(30%)为恶性;结肠套叠546例中379例(69.4%)为肿瘤, 其中261例(69%)为恶性。Nagomey统计2/3结肠套叠和1/3小肠 套叠为癌肿,后者70%为转移癌。小肠套叠以绒毛状腺瘤、脂 肪瘤、平滑肌瘤和各种息肉包括Pentzjeghers综合征等良性病变 为多见。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引起套叠较为罕见。Orenstein曾报 道1例绒毛状腺瘤致十二指肠空肠套叠并发胰腺炎,Jennings亦 报道过1例脂肪瘤引起十二指肠套叠。
肠套叠.PPT演示课件
便血: 为肠套迭最重要症状之一。发病后4~12小时,就可出现 紫红色或“猪肝色”大便,并有粘液。直肠指诊指套上可染 血迹,有时可触到套迭之头部。
腹部包块:
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 “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 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 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但在就诊较晚的病儿,由于 明显腹胀或腹膜炎存在而使肿块不易扪清
手术治疗:
肠套叠晚期或经钡灌肠复位无效者,均应采取手术疗 法进行复位,避免延误时机,造成肠坏死或穿孔。术中发 现肠套叠部位后,可轻轻地、反复地由肠套迭远端向近端 挤压推出。切忌牵拉套迭肠管以免撕裂。
晚期肠套叠,常因肠管水肿不易复位,甚至有部分 发生坏死,可将坏死部分切除,然后作肠吻合术。
成人的肠套叠,由于肠道常同时存在肿瘤,息肉、 憩室等病变,一般宜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变后作肠吻 合术。
病因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 及增加乳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会 盲瓣过渡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病毒感染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遗传因素
病理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向一致,近端套入远
端内,极少数可逆行。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 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 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多发性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腹部包块:
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 “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 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 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但在就诊较晚的病儿,由于 明显腹胀或腹膜炎存在而使肿块不易扪清
手术治疗:
肠套叠晚期或经钡灌肠复位无效者,均应采取手术疗 法进行复位,避免延误时机,造成肠坏死或穿孔。术中发 现肠套叠部位后,可轻轻地、反复地由肠套迭远端向近端 挤压推出。切忌牵拉套迭肠管以免撕裂。
晚期肠套叠,常因肠管水肿不易复位,甚至有部分 发生坏死,可将坏死部分切除,然后作肠吻合术。
成人的肠套叠,由于肠道常同时存在肿瘤,息肉、 憩室等病变,一般宜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变后作肠吻 合术。
病因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 及增加乳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会 盲瓣过渡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病毒感染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遗传因素
病理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向一致,近端套入远
端内,极少数可逆行。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 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 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多发性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境以减轻患儿疼痛。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
切口感染
肠粘连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予抗生 素预防感染,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 征象时及时处理。
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预防肠粘连发生。
肠梗阻
出血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 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征象,如面色苍 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发现异常及时 采取措施止血并补充血容量。
初步评估与观察要点
观察患儿腹痛、呕吐 、便血及腹部肿块等 症状表现。
了解患儿病史、过敏 史及家族遗传史等相 关信息。
评估患儿精神状态、 面色、呼吸、心率等 生命体征变化。
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并简要汇报患 儿病情及初步评估结果。
协助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如触 摸腹部肿块、听诊肠鸣音等。
注意事项
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立 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
灌肠操作技巧与效果评估
灌肠操作前准备
向患儿家属解释灌肠的目的和注 意事项,取得合作。准备好灌肠 液和灌肠器具,确保无菌操作。
灌肠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灌肠液温度和流速, 将灌肠管轻轻插入肛门,缓慢注 入灌肠液。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儿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
PART 0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内容
疾病预防知识普及
向家长详细解释肠套叠的发病原 因、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
强调合理饮食、规律排便的重要 性,避免暴饮暴食和便秘。
指导家长注意孩子的保暖和卫生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感染
。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经常开 窗通风,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
切口感染
肠粘连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予抗生 素预防感染,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 征象时及时处理。
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预防肠粘连发生。
肠梗阻
出血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 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征象,如面色苍 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发现异常及时 采取措施止血并补充血容量。
初步评估与观察要点
观察患儿腹痛、呕吐 、便血及腹部肿块等 症状表现。
了解患儿病史、过敏 史及家族遗传史等相 关信息。
评估患儿精神状态、 面色、呼吸、心率等 生命体征变化。
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并简要汇报患 儿病情及初步评估结果。
协助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如触 摸腹部肿块、听诊肠鸣音等。
注意事项
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立 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
灌肠操作技巧与效果评估
灌肠操作前准备
向患儿家属解释灌肠的目的和注 意事项,取得合作。准备好灌肠 液和灌肠器具,确保无菌操作。
灌肠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灌肠液温度和流速, 将灌肠管轻轻插入肛门,缓慢注 入灌肠液。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儿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
PART 0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内容
疾病预防知识普及
向家长详细解释肠套叠的发病原 因、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
强调合理饮食、规律排便的重要 性,避免暴饮暴食和便秘。
指导家长注意孩子的保暖和卫生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感染
。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经常开 窗通风,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
小儿肠套叠ppt课件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次 出现烦躁、哭闹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10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 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肪环绕的靶样分层肿块。 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层状结构:外筒在cT
:
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中筒为较厚的软组织密度层,越靠近 套叠颈部越厚,这 一 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套 人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内筒多较中筒薄。
学习交流PPT
13
非手术治疗
我科目前采用空气 灌肠复位法,成功 率达95%以上。
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便血 、 腊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学习交流PPT
10
诊断
2.辅助检查:
B超:在其横断面上呈大环套小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表现为:外圆为均
匀的低回声环带(系鞘部的肠壁回声),外圆内又有一个小低回声环带,形成内圆。
内外圆之间为高回声环。
而在纵断面上侧呈“假肾征”。
学习交流PPT
16
谢谢大家 !
祝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学习交流PPT
17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阴
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
价值: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上, 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
学习交流PPT
12
诊断
2.辅助检查: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10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 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肪环绕的靶样分层肿块。 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层状结构:外筒在cT
:
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中筒为较厚的软组织密度层,越靠近 套叠颈部越厚,这 一 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套 人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内筒多较中筒薄。
学习交流PPT
13
非手术治疗
我科目前采用空气 灌肠复位法,成功 率达95%以上。
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便血 、 腊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学习交流PPT
10
诊断
2.辅助检查:
B超:在其横断面上呈大环套小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表现为:外圆为均
匀的低回声环带(系鞘部的肠壁回声),外圆内又有一个小低回声环带,形成内圆。
内外圆之间为高回声环。
而在纵断面上侧呈“假肾征”。
学习交流PPT
16
谢谢大家 !
祝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学习交流PPT
17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阴
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
价值: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上, 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
学习交流PPT
12
诊断
2.辅助检查:
肠套叠教学演示课件
05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改善
康复期治疗方案制定
01
02
03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针对性的康复期治疗方 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康复训练等。
定期随访
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定期 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状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 理方案,确保患者安全度 过康复期。
肠套叠
汇报人:XXX
2024-01-22
CONTENTS
• 肠套叠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改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肠套叠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定义及分类
定义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 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 过障碍的病症。
肠套叠疾病的预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加强肠道健康管理 等措施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在肠套叠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例如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营养支持及饮食调整建议
营养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 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 和饮食需求。
合理饮食建议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 食偏好,提供合理的饮食 建议,包括食物种类、摄 入量、烹饪方式等。
营养补充
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提 供适当的营养补充剂或肠 内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 的营养需求。
心理干预和辅导服务提供
便血
部分患者可出现便血症状,血液呈暗红色 或鲜红色,与大便混合。
小儿肠套叠的课件
术后护理
观察病情:密切观 察患儿的体温、呼 吸、脉搏等生命体 征,以及腹痛、呕 吐等症状。
饮食护理:术后应 禁食一段时间,待 病情稳定后逐渐恢 复饮食,以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伤口护理:保持伤 口清洁、干燥,避 免感染。
心理护理:多与患 儿沟通,减轻其恐 惧和焦虑情绪,帮 助其尽快适应术后 生活。
小儿肠套叠的常见 问题
家长疑问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肠套叠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有 哪些?
小儿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叠的预后如何?
治疗误区
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能治疗肠套叠,反而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加重病情。 忽视病情严重性:肠套叠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 延误手术治疗:肠套叠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延误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忽视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恢复至关重要,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康复指导
饮食调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 心理疏导: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确保病情稳定
长期随访
随访时间:通常为1-5年 随访目的:了解患儿的长期健康状况和并发症情况 随访内容:包括患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理状况等 随访结果: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疾病,预防肠套叠的发生
小儿肠套叠的预后
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06 相关知识与技能拓展
CHAPTER
与肠套叠相关的医学知识
1 2
肠套叠定义
肠套叠是指肠的一段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多 见于婴幼儿,常表现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
病因
肠套叠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婴幼儿肠蠕 动功能紊乱、肠道慢性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
3
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腹部超声、X线 等影像学检查来诊断肠套叠。
护理措施
在等待手术期间,应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 失衡、给予抗生素治疗等。
案例二:肠套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与护理
术后并发症
肠套叠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肠粘连、肠瘘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出血;遵医嘱使用 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判断是否有肠瘘 。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临床表现
腹痛、血便、呕吐等典型症状
腹部超声
可见同心圆征或套筒征
X线钡剂灌肠
可见肠套叠的充盈缺损和杯口 征
CT检查
可辅助诊断肠套叠,并有助于 判断病因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灌肠疗法、空气灌肠疗法、钡剂 灌肠疗法等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套叠的肠段,并根据情 况决定是否进行肠吻合术
手术治疗与护理
配合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 需要熟练配合手术医生进 行手术操作。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
发症。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 食,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正常饮食 。
肠套叠讲课PPT课件
肠管功能障碍:肠 管功能障碍如肠管 痉挛、肠管麻痹等, 导致肠套叠发生
肠套叠的病因分类
机械性肠套叠:由于肠管本身的病变或肠管外的压迫引起 动力性肠套叠:由于肠管的蠕动异常引起 功能性肠套叠:由于肠管的神经调节异常引起 肠系膜血管异常:由于肠系膜血管的异常引起
肠套叠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肠套叠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成人中也有发生 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年龄分布: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成人发病率较低 季节性:无明显季节性差异 地区差异:无明显地区差异 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后天性因素和感染因素等
单击 肠套叠的病因 肠套叠的治疗
肠套叠的概述 肠套叠的诊断 肠套叠的预防
定义和简介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表现为肠道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 肠套叠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儿童。 肠套叠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等。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肠套叠的分类
原发性肠套叠:病因不明,多见于婴幼儿 继发性肠套叠: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肠炎、肠肿瘤等 肠扭转:肠管扭转,导致肠套叠 肠套叠综合征:肠套叠与肠梗阻同时存在
肠套叠的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肠套叠具有一 定的遗传倾向
家族史:有肠套叠家族史 的人更容易患病
基因突变:某些基因突变 可能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遗传易感性:某些人群对 肠套叠具有遗传易感性
肠套叠的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 者是否有腹痛、呕 吐、腹泻等症状
体格检查:观察患 者腹部是否有压痛、 肿块等异常
实验室检查:进行 血常规、尿常规、 便常规等检查,了 解患者身体状况
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久坐,适当进 行运动和锻炼
肠套叠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肠道功能衰退,容 易发生肠套叠
肠套叠 -超声科PPT课件
理就是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旋转,失 去正常的右下左上关系伴行关系。
肠套叠 -超声科
17
鉴别诊断
肠道炎症:误将增厚水肿的肠壁认为是套 叠的鞘部,仔细辨认图像形态,并结合临 床。
空肠扭转:扭转部横切时呈不完整的“同 心圆”征或“偏心圆”征,伴近端肠管重 度扩张,纵切无套筒征表现。可结合x线胃 肠造影检查。
道黏膜息肉,如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 综合征)。 7、胃十二指肠型:极少见,胃套入十二指 肠内,偶见于胃肠道黏膜息肉等。
肠套叠 -超声科
8
基本病理变化
肠套叠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肠管腔的梗阻、 肠壁肌肉痉挛和血液循环障碍。
急性肠套叠时套入的肠管常因为肠系膜血 管受压而发生充血、水肿、肠壁增厚,甚 至坏死穿孔,此时属于绞窄性肠梗阻范畴。
2、小肠型直径2cm左右,结肠型直径3cm以 上。
3、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 (病理结构组成?),纵切面呈“套筒征” 或“假肾征”。
4、可伴肠管扩张、肠间积液,肠动异常。
肠套叠 -超声科
12
单套型超声表现
5、回盲部肠套叠包块一般位于右侧腹腔内, 位置固定,以结肠肝曲处多见,如果套入 部分牵涉范围过大,则包块可出现于结肠 脾曲、左侧降结肠、甚至达到乙状结肠部 位。
小肠最多见,次之为食管。
2、超声表现:腹腔肠管壁处囊性或盲管样 结构,囊壁或管壁与临近肠管壁回声结构 类似,囊性结构不与肠管相通,盲管状结 构一端则会与邻近肠管相通。
2、回结型:回肠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而盲肠和阑尾一般不套入,约占总数的30%。
肠套叠 -超声科
7
按病理解剖部位分型
3、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 后再一并套入远端结肠内,形成“复套”。
肠套叠 -超声科
17
鉴别诊断
肠道炎症:误将增厚水肿的肠壁认为是套 叠的鞘部,仔细辨认图像形态,并结合临 床。
空肠扭转:扭转部横切时呈不完整的“同 心圆”征或“偏心圆”征,伴近端肠管重 度扩张,纵切无套筒征表现。可结合x线胃 肠造影检查。
道黏膜息肉,如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 综合征)。 7、胃十二指肠型:极少见,胃套入十二指 肠内,偶见于胃肠道黏膜息肉等。
肠套叠 -超声科
8
基本病理变化
肠套叠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肠管腔的梗阻、 肠壁肌肉痉挛和血液循环障碍。
急性肠套叠时套入的肠管常因为肠系膜血 管受压而发生充血、水肿、肠壁增厚,甚 至坏死穿孔,此时属于绞窄性肠梗阻范畴。
2、小肠型直径2cm左右,结肠型直径3cm以 上。
3、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 (病理结构组成?),纵切面呈“套筒征” 或“假肾征”。
4、可伴肠管扩张、肠间积液,肠动异常。
肠套叠 -超声科
12
单套型超声表现
5、回盲部肠套叠包块一般位于右侧腹腔内, 位置固定,以结肠肝曲处多见,如果套入 部分牵涉范围过大,则包块可出现于结肠 脾曲、左侧降结肠、甚至达到乙状结肠部 位。
小肠最多见,次之为食管。
2、超声表现:腹腔肠管壁处囊性或盲管样 结构,囊壁或管壁与临近肠管壁回声结构 类似,囊性结构不与肠管相通,盲管状结 构一端则会与邻近肠管相通。
2、回结型:回肠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而盲肠和阑尾一般不套入,约占总数的30%。
肠套叠 -超声科
7
按病理解剖部位分型
3、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 后再一并套入远端结肠内,形成“复套”。
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8/7/2018
• 2月10日 • 患儿有干咳,无发热,精神食欲差,大便 可,偶有肉眼血尿 • 腹部彩超:腹腔肠管扩张肠蠕动回声减弱, 考虑肠梗阻。 • 腹部立卧位拍片:提示肠梗阻? • 泌尿系B超(双肾):未见异常。。
8/7/2018
• 请外科医生会诊,考虑麻痹性肠梗阻。 • 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心肌酶未见异常,血脂正常。 心电图正常,电解质:钠133.5、氯93.3、磷1.47。 • 昌院长查房后考虑诊断: • 1、肠梗阻(不全性)? • 2、电解质紊乱,予补液支持治疗,氯化钾口服,B1肌注, 呋塞米利尿,肛管排气。
8/7/2018
健康教育
1、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 2、添加辅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气候 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3、不擅自滥用驱虫药,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 不良因素。 4、曾经患过肠套叠的婴幼儿,如遇不良因素作用,还有 可能旧病复发。因此,如果出现肠套叠的"先兆"症状时 ,应立刻送往医院,千万不可大意。
– 机械性肠梗阻 – 动力性肠梗阻 – 血运性肠梗阻 o 单纯性肠梗阻
• 梗阻部位
– 高位和低位
今天主要学习小儿肠套叠
• 梗阻程度
– 完全性和不全性
8/7/2018
小 儿 肠 套 叠
了解肠套叠的定义
授 课 目 的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
肠套叠的病情观察
定义
•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 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 • 本症状是婴儿期最 常见的急腹症状之一。
• 2.呕吐: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呕吐物
早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 晚期为粪质。 • 3.便血: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 疾病开始后8~12小时。 • 4.肛门指诊:肛指检查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 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诊断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 2、肠切除肠吻合 术
1
腹部超声:可见同 心圆或靶环征,呈 “套筒”征。
诊断治疗
2
X线
15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 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 应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 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
阴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 价值: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 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
12
诊断
2.辅助检查:
CT表现:肠套叠的初期,因套叠部较浅,而表现现为一肠系膜
3
分类
慢性肠套叠: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且慢性肠套叠多为肠道存在器 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因为发生率占小儿肠套叠的 0.8%。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一岁以内多见,占 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 率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为2-3:1。 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 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夏冬次之,秋季较少见。
4
病 因(Etiology)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
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
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病毒感染(与肠道内腺病毒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遗传因素
脂肪环绕的靶样分层肿块。 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层状结构:外筒在 cT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中筒为较厚的软组织密度层,越 靠近套叠颈部越厚,这 一 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引起的血液循环障 碍和套人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内筒多较中筒薄。
13
非手术治疗 我科目前采用空气 灌肠复位法,成功 率达95%以上。
16
祝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17
10
诊断
2.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表现为:外圆为均
匀的低回声环带(系鞘部的肠壁回声),外圆内又有一个小低回声环带,形成内
圆。内外圆之间为高回声环。
而在纵断面上侧呈“假肾征”。
:
钡餐造影:在小儿的肠套叠中的应用是无价值的,而且是禁忌作此检查。
原因:小儿肠套叠是小儿的急腹症,钡剂下行缓慢,不易到达回盲部,而且在回 盲部显示不清,诊断率低。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 次出现烦躁、哭闹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10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 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11
诊断
2.辅助检查:
钡灌肠:可见到钡剂充盈套入部的远端,钡柱的远端呈杯形或新月形充盈缺
损,在钡柱的压力下,套入部向回盲部退缩。 复位的标准为:钡剂充盈盲肠及末端小肠一定高度,并可见钡剂和气体混和 价值: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复位率不如空气灌肠, 而且有穿孔的危险,目前已少用,价值不大
肠套叠
讲解人
1
1
定义
2
分类
3
病因
4
分型
5
临床表现
6
诊断治疗
7
护理措施
2
目录
定义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
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内引起的急性肠梗 阻的症状,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 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 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
5
病理(Pathology)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 向一致,近端套入远端内,极少数可逆行。
6
小肠型
常见病理型
回盲型
回结型
多见占70%—80%
分型
结肠型
复杂性或复套型
常见为回回结型 占10%—15%
7
多发型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 (2岁以内)
临床表现
儿童肠套叠
8
临床表现
阵发性哭闹 呕吐
腹部肿块
婴儿肠套叠
(多为原发性)
果浆样血便 肛门指检 全身状况
儿童 肠套叠
与前上相比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不全肠梗阻, 起病缓慢。
9
诊断(Diagnosis)
1. 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便血 、 腊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诊断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 2、肠切除肠吻合 术
1
腹部超声:可见同 心圆或靶环征,呈 “套筒”征。
诊断治疗
2
X线
15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 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 应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 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
阴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 价值: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 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
12
诊断
2.辅助检查:
CT表现:肠套叠的初期,因套叠部较浅,而表现现为一肠系膜
3
分类
慢性肠套叠: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且慢性肠套叠多为肠道存在器 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因为发生率占小儿肠套叠的 0.8%。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一岁以内多见,占 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 率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为2-3:1。 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 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夏冬次之,秋季较少见。
4
病 因(Etiology)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
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
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病毒感染(与肠道内腺病毒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遗传因素
脂肪环绕的靶样分层肿块。 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层状结构:外筒在 cT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中筒为较厚的软组织密度层,越 靠近套叠颈部越厚,这 一 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引起的血液循环障 碍和套人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内筒多较中筒薄。
13
非手术治疗 我科目前采用空气 灌肠复位法,成功 率达95%以上。
16
祝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17
10
诊断
2.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表现为:外圆为均
匀的低回声环带(系鞘部的肠壁回声),外圆内又有一个小低回声环带,形成内
圆。内外圆之间为高回声环。
而在纵断面上侧呈“假肾征”。
:
钡餐造影:在小儿的肠套叠中的应用是无价值的,而且是禁忌作此检查。
原因:小儿肠套叠是小儿的急腹症,钡剂下行缓慢,不易到达回盲部,而且在回 盲部显示不清,诊断率低。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 次出现烦躁、哭闹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10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 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11
诊断
2.辅助检查:
钡灌肠:可见到钡剂充盈套入部的远端,钡柱的远端呈杯形或新月形充盈缺
损,在钡柱的压力下,套入部向回盲部退缩。 复位的标准为:钡剂充盈盲肠及末端小肠一定高度,并可见钡剂和气体混和 价值: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复位率不如空气灌肠, 而且有穿孔的危险,目前已少用,价值不大
肠套叠
讲解人
1
1
定义
2
分类
3
病因
4
分型
5
临床表现
6
诊断治疗
7
护理措施
2
目录
定义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
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内引起的急性肠梗 阻的症状,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 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 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
5
病理(Pathology)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 向一致,近端套入远端内,极少数可逆行。
6
小肠型
常见病理型
回盲型
回结型
多见占70%—80%
分型
结肠型
复杂性或复套型
常见为回回结型 占10%—15%
7
多发型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 (2岁以内)
临床表现
儿童肠套叠
8
临床表现
阵发性哭闹 呕吐
腹部肿块
婴儿肠套叠
(多为原发性)
果浆样血便 肛门指检 全身状况
儿童 肠套叠
与前上相比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不全肠梗阻, 起病缓慢。
9
诊断(Diagnosis)
1. 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便血 、 腊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