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口腔科儿童不良行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口腔科儿童不良行为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口腔科儿童行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儿童心理不成熟,就诊过程中常出现不良行为。如何防治儿童就诊时的不良行为,顺利进行牙病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5年内200名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对象:病历为五年内就诊儿童随机抽取200名,其中3岁以下32名,3-7岁63名,7岁以上105名;男性102名,女性98名。

1.2 结果: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不良行为。

(1) 3 岁以下儿童多由亲人抱着就诊,不愿与亲人分离。哭闹不

止者18例,占56.2%;手摸嘴,不开口或转头回避者10例,占31.2%。其中常表现为不坐牙椅,不许开灯或表情麻木不顺从医生,基本上不能合作。

(2) 3-7 岁儿童往往躲在家长身后,畏缩不前,或要求亲人在身

边者共41人,占65. 8%愿意接受诊治者22名,占34. 2%。就诊过程中,常

出现各种问题,如不能接受器械处理;或开始表示合作,一旦要操作时以怕痛为由不愿开口;或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如上厕所、吐口水、或要求父母买东西、去玩;有的同意看不同意检查,同意检查而不同意治疗,只许治不痛牙或不许磨牙,与医生讲条件等。

或者有些儿童哭闹不止,乱打乱踢,躺在地上耍脾气,暴跳如雷,打人骂人,往医生身上吐口水,逃跑,或接受处理,但表情迟钝、面色苍白、出汗、烦躁、坐立不安,或与医生对抗,不配合、不开口、不说话。不合作者55名,占87. 3%。另有8名儿童有的对医生操作好奇,有的表现出很勇敢,不怕痛,要求医生操作轻柔,不要弄痛;直接按医生的要求接受处理。合作者占12. 7%。

(3) 7 岁以上儿童比较合作,基本上能按医生的要求配合,很少

出现不良行为。

2 讨论

儿童心理特点主要是自我为中心,注意内心体验和感受,情感外露且不稳定,自觉性和行为调节控制力差。随着独立性增强,还会出现与双亲或长者对抗。在就诊过和中,常常有下面几种类型的不良反应:

2.1 恐惧反应:儿童若在医浣有过不愉快经历,则对医院有一种

畏惧感;医院环境,自衣医护人员,复杂的治疗设备及机械的响声,都会令儿童产生恐惧。家长过份叮嘱,别的儿童哭闹、反抗、治疗过程中的疼痛,都会加重儿童的恐惧感。

2.2 焦虑反应:儿重由于疼痛难忍而不得不到医院治疗或在家长逼适下到医院,希望不治疗或快速治疗,表现出烦躁、出汗、面色苍

白、坐立不安等。

2.3 反抗反应:儿童对家长和医生对抗,不服哄,不怕吓,

哭闹不止、叫喊、大闹、逃跑或不开口,与医生对着干。常为性格古怪、任性儿童,与娇生惯养有关。

3 防范

3.1 消除恐惧心理

(1) 候诊室要保持安静、清洁,放一些儿童喜爱的玩具和卡通书,贴一些卡通画,让儿童有熟悉感,以消除儿童恐惧,或放一些轻音乐, 缓解儿童内心紧张。

(2) 尽可能把治疗室内金属医疗器械放到封闭地方,不要让儿童看见以免引起恐惧,也不要让儿童闻到化学药品的刺激气味。

(3) 医护人员要主动接近患儿,亲切交谈,态度和蔼,以缩短医患距离,取得患儿信任,消除恐惧。

(4) 让儿童手摸口镜、镊子,并可用牙钻往儿童手上喷水,减轻儿童对器械的恐惧。

3.2 争取合作

(1) 操作前把治疗的必要性告诉患者,使其认识到治疗是不可回避,增强患者合作信心。

(2) 简要说明操作过程,鼓励儿童合作。治疗结束后给儿童表扬, 强化儿童

合作意识

(3) 首诊体验对儿童今后治疗非常重要,不能让儿童知道治疗是疼痛的。首诊时可让患儿熟悉医院环境,只作常规检查和止痛消炎处理,让其愿意再次治疗。

(4) 熟悉儿童唾液多、舌动、张口时间短,不能长时忍耐等缺点,操作要熟练、轻巧、快速,避免长时间操作而引起儿童不合作。

(5) 对不合作儿童,找出其不合作原因,逐步处理,如果是由于以前曾经疼痛引起的,可向其解释清楚后再处理。对极不合作者,可暂不处理,指导家长说服教育后再治疗。

(6) 如果家长能密切配台医护人员治疗,可让其留在儿童身边,否则家长不能留在诊室内。

3.3 特殊处理

(1) 药物。对极不合作者或恐惧、焦虑引起操作困难者,可用镇定安眠药,减少患者恐惧,消除紧张情绪,降低疼痛的敏感度。

(2) 强制。对反抗或极不配合者,用皮带把患者固定在牙椅上,

配合开口器使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顾定倩.特殊教育导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兰香.弱智儿童课堂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报,2006.

[3] 肖非.智力落后儿童心理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