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

合集下载

奔豚病机和方证临证探讨

奔豚病机和方证临证探讨

奔豚病机
奔豚病的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奔豚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 失调、胃肠道疾病等。在精神方面,如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可导致奔豚 病的发作;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等也可能诱发本病。
2、病位:奔豚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胃等脏腑,其中与肝的关系尤 为密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郁结,气机升降失常,可导致奔豚病的发 作。Fra bibliotek汗证分类
根据《内经》的分类方法,汗证可分为以下几类:
1、脏腑出汗异常:根据《内经》所述,五脏皆可出汗。当脏腑功能失调时, 便会出现相应的出汗异常症状。例如,肺气虚寒的人容易出汗,肝气虚的人在紧 张时易出汗,脾气虚的人在进食时易出汗等。
2、经络出汗异常: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经》认为,经络失调 会导致出汗异常。例如,当风邪侵入经络,导致气血不和时,会出现风疹和瘙痒 症状。
案例二:张某,男,38岁,白领。因长期熬夜工作,生活不规律,近期出现 胁肋胀痛、脘闷恶心、腹胀便秘等症状。经中医诊断为奔豚病,属湿热内蕴型。 治宜清热利湿、疏肝理气。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具体药物为茵陈蒿、栀子、 大黄、茯苓、泽泻等。治疗两周后,患者症状消失,恢复健康。
总结
本次演示对奔豚病的病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介绍了几个经典名方和经验方 在奔豚病治疗中的应用。在临证过程中,应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 适的方剂。柴胡疏肝散适用于肝气郁结型奔豚病,逍遥散适用于肝郁脾虚型奔豚 病,茵陈蒿汤适用于湿热内蕴型奔豚病,四逆散适用于肝脾不和型奔豚病。
展望未来,随着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汗证的研究和治疗 将更加深入和丰富。我们应加强对《内经》等中医经典的研究,发掘其中更多宝 贵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北方医话》之:奔豚证治小议脐下有一股寒冷之气冲逆上行至胸中

《北方医话》之:奔豚证治小议脐下有一股寒冷之气冲逆上行至胸中

《北方医话》之:奔豚证治小议脐下有一股寒冷之气冲逆上行
至胸中
吾曾治隋某,男性,25岁。

近1周自觉脐下有一股寒冷之气冲逆上行至胸中,日十数次,发作后则心慌不能自持,其痛苦不可名状。

四诊检查
•表情痛苦,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语声低微。

•视其壁肌肉膶动如波浪之上下起伏,尤以脐下为甚,不能自持,
•舌质淡嫩,苔白而润,
•脉弦,两尺重按无力。

据此脉证,属肾阳虚衰,寒水之气上逆所致之奔气病。

治宜温阳散寒降逆,方予桂枝加桂汤加味。

药用: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5g、生姜10g、
•沉香10g、槟榔片15g、茯苓15g,2剂。

服后,患者面露喜色,言服药后,奔豚状立发,但发作次数减少,每日发作三次,其势亦较前轻微。

原方加入大枣10枚(劈),重用桂枝25g,服2剂患者痊愈。

改投金匮肾气汤3剂,以善其后。

近日随访,未复发。

奔豚气是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证。

本例为寒水之气上逆所致的奔豚气病,
•首用桂枝加桂汤加入沉香、槟榔片等品,温阳行气,直折冲逆之势; •再加大枣培补脾土以制水,使寒水之邪不致上凌;
•最后用金匮肾气汤助肾益火,病终告愈。

金匮肾气丸
组成:
•地黄、山药、酒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
•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盐车前子。

•辅料为蜂蜜。

用法:口服,一次4~5g(20~25粒),一日2次。

功用: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禁忌:孕妇忌服。

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证

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证
面瘫 治疗 期 间的 护 理也 很 重 要 ,须 注 意 如下 事 项 。 ① 治疗 期 间面部应 避 免受 寒 ,避 免 直 接 吹 风 ,尽 量不 用 冷 水 洗 脸 ,注 意 天 气 变 化 ,寒 冷 时 及 时 添 加 衣 物 ,防 止 感 冒 。可 适 当 加强 锻 炼 ,增 强体 质 ,使 正 气 充 盛 ,则 外 邪 无 以入 侵 。② 面 瘫 患 者 眼 睑 闭 合 不 全 ,角 膜 长 期 外 露 ,极 易 导 致 眼 内 感 染 ,应 少 看 电 视 、手 机 ,避 免 长 时 间 开 车 ,外 出 时 佩 戴 墨 镜 以 避 免 强 光 照 射 ,可 点 眼 药 水 起 润 滑 、消 炎 作 用 ,睡 觉 时 可 戴 眼 罩 防 护 或 盖 纱 布 保 护 。③ 患者 可 对镜 子 练 习 瘫 痪 侧 面肌 的 随 意 运 动 , 如 依 次进 行举 额 、皱 眉 、闭 眼 、睁 眼 、耸 鼻 、微 笑 、露 齿 、 鼓 腮 和 吹 口 哨 等 动 作 ,直 到 疲 倦 ,每 日 2~ 3次 。 之 后 配 合 患侧 面部 肌 肉按摩 ,每 次 5~ l0 r ain,促 进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 对 耳 周 、面 颊 区 肿 痛 者 可 给 予 局 部 热 敷 以 祛 风 活血 ,消肿 止 痛 ,如 用温 湿 毛 巾热 敷 面 部 ,每 次 10~ 15 rain,每 日 1~ 2次 。④ 患 者 在 治 疗 期 间 ,应 少 食 牛 羊 肉 、海 鲜 、辣 椒 等 荤 腥 、生 冷 、刺 激 性 食 物 。按 时休 息 ,生 活 规 律 ,情 志 调 畅 ,保 证 充 足 的 睡 眠 ,使 面 瘫 尽 快 恢 复 。 5 结 语
奔 豚 病名 始 见 于《灵 枢 ·邪 气 脏 腑 病 形 》:“肾 脉 急 甚 为 骨 癫 疾 ,微 急 为 沉 厥 奔 豚 ,足 不 收 ,不 得 前 后 。” 但 此 处 “奔 豚 ”是 因 寒 邪 中 于 肾 ,表 现 为 足 沉 重 ,肢 厥 冷 ,二便 不 通 。《难 经 ·五 十 六 难 》载 :“肾之 积 名 日奔 豚 ,发 于 小 腹 ,上 至 心 下 ,若 豚 状 ,或 上 或 下 无 时 ,久 不 已 ,令 人 喘 逆 、骨 痿 、少 气 。”又 提 出“奔 豚 ”为 肾之 积 。 故 《灵 枢 》及 《难 经 》中 的 “奔 豚 ”皆 与 本 文 巾 的 奔 豚 不 相 符 。

小议金匮要略之奔豚病

小议金匮要略之奔豚病

小议《金匮要略》之奔豚病《金匮要略》专篇论述的奔豚病,是指一种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时有濒死感,但症状可以自行缓解的证候群。

在孟如主编的第六版教材该篇结语中,病因总结为“有从惊恐得之,有从恼怒得之,有从发汗后复感寒邪得之,有从内有水饮误汗伤阳得之。

”笔者认为上述解释欠妥当。

1 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一贯文法来看笔者认为,只有前两条原文描述的是奔豚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而后两条桂枝加桂汤证及苓桂草枣汤证条文不是针对奔豚病的专有治法,也不是课本所言的奔豚病的另外两个证型,而是鉴别诊断。

奔豚病条文的第1条第2句明确阐述奔豚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并且具有《伤寒论》中六经病证的提纲证一样的作用,即该临床表现是奔豚病所必须具有的,换言之也是诊断奔豚病的必要条件,即“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该条文后半句明确提出奔豚病病因是“皆从惊恐得之”,故该病因是产生奔豚病,同样是诊断奔豚病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认为此句是在给《金匮要略》的奔豚病下定义。

总结奔豚病的定义为:在惊恐情绪的前提下,出现“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样症状的病称为奔豚病。

第3条原文讲的是奔豚病证治,即奔豚病的专有治法,其所论述的“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是临床诊断奔豚病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此条原文与上条原文的关系密切,如同《伤寒论》中的诸病提纲证与各汤证之间的关系,即诊断奔豚病必需具备“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而如果具备其他症状或体征,如“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等能够使诊断更加明确、把握度更大,诊断明确意味该条的奔豚汤将更有理法方药的一致性,保证了临床疗效。

第3条的桂枝加桂汤证中论述“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就会出现“气从少腹至心”的临床表现。

“必发奔豚”也就是必然会发生奔豚病,那么就一定要有奔豚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可是“皆从惊恐得之”这个必要条件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出,不符合前文所述奔豚病的概念,故此处只能理解成汗后再烧针发其汗,针处被寒,从而导致奔豚病样症状而非奔豚病。

奔豚汤

奔豚汤

方选奔豚汤合代赭石旋覆花汤加减:柴胡12 g,枳壳10 g,黄芩12 g,葛根15 g,李根白皮25 g,半夏15 g,生姜10 g,当归12 g,川芎15 g,芍药15 g,赭石30 g,旋覆花12 g,党参15 g,吴萸3 g,黄连5 g,甘草5 g。

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日3次奔豚汤【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甘草芎藭当归各6克半夏12克黄芩6克生葛15克芍药6克生姜12克甘李根白皮12克【用法】上药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

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服。

【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方剂名称奔豚汤药物组成甘草4两(炙),李根白皮1斤(切),葛根1斤,黄芩3两,桂心2两,栝楼2两,人参2两,芎1两。

处方来源《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

方剂主治奔豚,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葱。

制备方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去滓,温服1升,日3次,夜2次。

奔豚汤奔豚汤用于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汤--《金匮要略》卷上【处方】甘草、芎藭、当归各6克、半夏12克、黄芩6克、生葛15克、芍药6克、生姜12克、甘李根、白皮12克。

【功能主治】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用法用量】上药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

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奔豚汤--《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处方】甘草4两(炙),李根白皮1斤(切),葛根1斤,黄芩3两,桂心2两,栝楼2两,人参2两,芎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奔豚,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去滓,温服1升,日3次,夜2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奔豚汤--《外台》卷十二引则《小品方》【处方】葛根8两(干者),生李根(切)1升,人参3两,半夏1升(洗),芍药3两,当归2两,桂心5两,生姜2斤,甘草(炙)2两。

奔豚汤

奔豚汤

奔豚汤
奔豚的症状很特殊, 病人呈现右腹动悸不止, 同时心跳加速, 无法控制, 情绪也不稳定, 去给西医检查又不是心脏病, 因此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 . 实际上此病是长期便秘又受到惊吓造成的, 由于大便阻塞在大肠中, 此时突然受到惊吓, 造成肠子紧缩, 以致大便浊气自肠而出, 顺延肝脏进入心脏, 此时心脏受到不应有的浊气攻击, 因而产生自然反抗反应, 心脏加速的目的是在排除逆流入心的大便浊气, 因而出现右腹动悸不止, 同时心跳加速的症状 . 奔豚汤是在中医师处方后,认为有必要加强病人的消化功能而来的, 此营养剂可以协助消除大便浊气逆流入心, 同时协助排除长期便秘阻塞在大肠中的燥便 . 服用方法: 早晚饭前30粒 .如果服用这个剂量效果不明显时,可以自行加量到每次40粒。

禁忌: 无 .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 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

奔豚汤

奔豚汤

方选奔豚汤合代赭石旋覆花汤加减:柴胡12 g,枳壳10 g,黄芩12 g,葛根15 g,李根白皮25 g,半夏15 g,生姜10 g,当归12 g,川芎15 g,芍药15 g,赭石30 g,旋覆花12 g,党参15 g,吴萸3 g,黄连5 g,甘草5 g。

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日3次奔豚汤【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甘草芎藭当归各6克半夏12克黄芩6克生葛15克芍药6克生姜12克甘李根白皮12克【用法】上药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

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服。

【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方剂名称奔豚汤药物组成甘草4两(炙),李根白皮1斤(切),葛根1斤,黄芩3两,桂心2两,栝楼2两,人参2两,芎1两。

处方来源《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

方剂主治奔豚,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葱。

制备方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去滓,温服1升,日3次,夜2次。

奔豚汤奔豚汤用于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汤--《金匮要略》卷上【处方】甘草、芎藭、当归各6克、半夏12克、黄芩6克、生葛15克、芍药6克、生姜12克、甘李根、白皮12克。

【功能主治】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用法用量】上药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

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奔豚汤--《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处方】甘草4两(炙),李根白皮1斤(切),葛根1斤,黄芩3两,桂心2两,栝楼2两,人参2两,芎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奔豚,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去滓,温服1升,日3次,夜2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奔豚汤--《外台》卷十二引则《小品方》【处方】葛根8两(干者),生李根(切)1升,人参3两,半夏1升(洗),芍药3两,当归2两,桂心5两,生姜2斤,甘草(炙)2两。

奔豚(中国古代的病名,隶属肾之积)

奔豚(中国古代的病名,隶属肾之积)

奔豚(中国古代的病名,⾪属肾之积)奔豚(中国古代的病名,⾪属肾之积)奔豚,⼜称奔豚⽓,是⼀种中国古代的病名,⾪属肾之积。

出⾃《灵枢》、《难经》。

概述古病名,见《灵枢》、《难经》、《⾦匮要略》等,为五积之⼀,属肾之积。

《⾦匮要略》称之为“奔豚⽓”。

豚,即⼩猪。

奔豚⼀由于肾脏寒⽓上冲,⼀由于肝脏⽓⽕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急,头昏⽬眩,⼼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

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西医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肠道积⽓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及冠⼼病、⼼⾎管神经症等。

⑴《灵枢·邪⽓藏府病形》:“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不收,不得前后。

”张介宾《类经六卷·脉⾊类⼗九》:“若微急沉厥⾜不收者,寒邪在经也。

为奔豚者,寒邪在脏也。

为不得前后,寒邪在阴也。

按《五⼗六难》⽈:‘肾之积⽓名⽈奔豚,发于少腹,上⾄⼼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时。

’其义本此。

”张志聪《灵枢集注》:“肾为⽣⽓之原,正⽓虚寒,则为沉厥;虚⽓反逆,故为奔豚;阴寒在下,故⾜不收;肾开窍于⼆阴,⽓虚不化,故不得前后也。

”丹波元简《灵枢识》:“简按:《⾻空论》云:‘督脉⽣病,从少腹上冲⼼⽽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史·仓公传》:‘涌疝,令⼈不得前后溲。

’盖皆奔豚也。

”丹波元简《素问识·⾻空论》:“[冲疝]《五脏⽣成篇》云:‘有积聚在腹中,有厥⽓,名⽈厥疝。

’《史记·仓公传》云:‘齐郎中令循病,众医皆以为蹶⼈中,⽽刺之。

⾂意诊之⽈:涌疝也,令⼈不得前后溲。

’盖与此同证异名,后世或呼为奔豚疝⽓。

是。

”⑵《难经·五⼗六难》:“肾之积,名⽈贲豚,发于少腹,上⾄⼼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时。

久不已,令⼈喘逆,⾻痿,少⽓。

”叶霖《难经正义》:“贲豚者,其状如豚之奔突,以豚性躁动故也。

发于少腹,上⾄⼼下者,少腹,肾之分部,由少腹上冲⾄⼼下⽽⽌,上下⽆定时也。

90-太阳病变证-虚证-心阳虚-奔豚

90-太阳病变证-虚证-心阳虚-奔豚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释义】
脐下悸,欲作奔豚 —心阳虚,下焦寒水之 气有上冲之势。
(还可见心下悸,小便不利。)
病机:发汗后,虚其心阳,下焦水寒之 气欲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治法】温补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半斤 ——渗湿利水宁心。 桂枝四两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助茯苓化气行水。 大枣十五枚 ——甘缓补脾,以助运化。 炙草二两 伍桂枝辛甘化阳。
伍大枣温中补虚。 全方共成壮心阳,健脾土,伐水邪之用。
煎法:甘澜水煎煮,取其温阳降逆之意。

【方药】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两 ——温阳降逆 炙草二两 ——甘缓益气
温补心阳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辛甘化阳,增强桂枝温阳之功
芍药三两 ——缓冲气之急,并制桂枝辛散之性。
复习题
• 背诵63、26、34、64条 • 试述葛根芩连汤的主要脉证、病机、治
法及方药 • 试述麻杏甘石汤的主要脉证、病机、治
法及方药 • 请谈一下你对阳明“四大证”的认识。
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 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 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 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 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提要】
论心阳虚发奔豚的证治。
【释义】
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心阳虚损,下焦水寒 之气上乘。
核起而赤— 针处受寒,寒闭阳郁,血液凝涩。 (尚可见心悸、胸闷气促、恐怖欲死等症。)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这条的奔豚汤的,其实严格意义上不是标准奔豚,标准奔豚比较是桂枝加桂汤。

这个奔豚汤的奔豚的路径其实和标准的奔豚不太一样。

标准奔豚上一条也说过,那是从人体的冲脉作为起点,总正中冲上了的那种。

而本条所说的,是所谓的从厥阴经上来,走少阳区域的一个路线。

这个可能是因为病家刚好厥阴这条经比较弱,所以奔豚气也是柿子挑软的捏,所以就从这里上来了。

而厥阴经弱,大概就是因为这个人总生闷气之类的,而这情况也夹杂着少阳的感觉。

熟悉仲景书的人都知道,少阳的主证就是口苦啊,胁痛啊,往来寒热。

而这个奔豚就是有往来寒热这个少阳病的标准主证,这个就是本条主要的辩证点,奔豚同时往来寒热,这个肯定有。

当然腹痛这个主证也是常常有。

少阳病最代表性的药物是柴胡,但是这个汤偏偏没用柴胡,这是为啥,你不是说这个和少阳有关吗?这是因为,奔豚是一个从下往上走的病,但是要知道,柴胡就是一个从下往上疏通的药物,这样本来是要压下去才对,结果你还给一个向上的药能对么?当然不对。

奔豚汤方甘草二两(炙)芎二两当归二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半夏四两生姜四两葛根五两桂枝三两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奔豚汤方甘草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而金匮要略本的奔豚汤,就用了一味药叫李根白皮,就是李子树的根刨出来的皮来代替。

如果是桂林本,就是用桂枝来代替。

而李根白皮或者桂枝,都是可以平肝气,使肝气不上冲的药。

而且李根白皮可以说是治疗奔豚的专病专药,像是唐代的外台秘要里面,把所有的奔豚的药方都排列出来看,十三个方有八个都放了李根白皮。

这个方子就用这样的手法,平肝疏肝,不上肝气上升而治疗奔豚,这个开药的手法同学们要知道。

但是李根白皮这个药物从民国就很难买到了,曹颖甫有个医案就是说,一个妇人的了奔豚证,到处买不到李根白皮。

陈雷讲经方之奔豚类方

陈雷讲经方之奔豚类方

陈雷讲经方之奔豚类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条文里有奔豚字样的一共是三个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简称为苓桂枣甘汤,桂枝加桂汤还有奔豚汤。

还有一个桂苓五味甘草汤,简称为苓桂味甘汤,桂苓五味甘草汤在条文里提到“气从小腹上冲胸咽”,从症状上看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奔豚,所以虽然它并没有出现奔豚的字样,也把这个方纳入到奔豚类方中来。

我们讲奔豚类方,首先还是要明确奔豚的概念,奔豚在伤寒里出现三次,本身说明它是一个特定有所指的概念。

奔豚,状若受惊之豚突前而奔走。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肾脉急甚为骨癫疾。

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

”《难经·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

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在《灵枢》和《难经》里,奔豚跟肾的关系比较密切。

从字面上理解,豚指小猪,实际上是来做一种比喻,奔豚的症状,就好像豚这个动物受了惊以后这种奔走的状态,所以叫奔豚。

也就是条文里说的气从少腹上冲心,把这么一个症状比喻为奔豚。

我们再去思考一下,为什么会产生气从小腹上冲胸中?桂枝加桂汤,烧针令其汗,汗后怎么样?实际上是属于误汗了,包括苓桂枣甘汤,发汗后误汗后伤到津液,津亏,损伤了胸阳,胸中阳气不足,腹部有饮,水饮,有气,从下面往上冲了。

打个比喻,一个管子上面突然空了,水和气就要从下面往上走。

桂枝去芍药物、桂枝甘草汤也是误汗过汗导致胸中阳气不足,但出现的是心悸、心慌这些胸阳不足的表现。

为什么都是胸中阳气不足,但是不同的经方条文会表述出不同的症状?主要是患者原有的体质不同,本身可能是太阳病,本身也可能少阴有问题,也可能是太阴有问题,误汗后就会有不同的表现。

之前我在学针灸的时候,看到一个患者,他自述总感觉气往上走,往上冲,这时候呢有个师兄就问了,这个情况我们该用什么方呢?有人脱口而出用桂枝加桂汤。

当时给我的感觉在他的思维里,只要是有气往上冲的症状,就属于奔豚,就应该用桂枝加桂汤,这种思维方式在一些初学伤寒的人中普遍存在。

奔豚汤--清热平肝·降逆止痛

奔豚汤--清热平肝·降逆止痛

奔豚汤--清热平肝·降逆止痛奔豚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甘草6g 川芎6g 当归6g 半夏 12g 黄芩6g 生葛根15g 芍药6g 生姜12g 李根白皮30g 上9味,以水2000ml,煮取500ml,温服lOOml,昼3次,夜1次。

(功效)清热平肝,降逆止痛。

(主治) 主证:肝郁化热,气上冲胸之奔豚,症见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腹痛烦闷;肝胃不和,气逆上攻之胸胁痛,症见胸膈胀闷,噫逆呕呃,时觉气上攻冲,舌苔白微黄,脉弦。

,副证:往来寒热,口苦咽干。

(临证加减)1.奔豚考:奔豚系一种发作性疾病,临床并非罕见,而现代医学殊无相当之病症。

据《素问》、《金匮》记载,奔豚之发也,气从少腹直冲而上,其瘥也,气从心胸直降而下,乃悬拟人身有冲脉焉。

提出《素问》认为其气为病,病在冲脉似乎近理。

但《灵枢》、《难经》以为病出于肾,则不足据。

至于一病而出三方者,是由病因体异,方随证变而来。

奔豚汤治由气病及血;桂枝加桂汤由发汗发后烧针令汗,治其病得之外寒且体阳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亦由发汗引动水邪而脐下悸者,是欲作奔豚而尚未作,以防患未然。

[湖北中医杂志,1980,c2,:1112。

对奔豚的认识和治疗体会:奔豚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见。

《内经》、《难经》二经所论的奔豚是内脏阴阳失调,寒邪郁积于肾所致,《金匮》所论是肝气上逆所致,而发汗、惊恐仅为诱因,以女性为多见。

疼痛为本病必具之主证。

肾气奔豚起自少腹,直上冲胸,治用桂枝加桂汤.肝气奔豚并不一定起自少腹,寒热往来并非必具之症。

个别有胸脘攻冲剧痛者,常易被误诊为肠道蛔虫症。

治宜用奔豚汤,大剂量川楝子可代李根白皮;单用鲜李根白皮二三两亦有效。

3.从《金匮》方探讨神志失常的证治:神志失常又称情志病,包括癫狂、郁证、奔豚气等病证。

文中就有关方剂的证、因、治,探讨了对神志失常的治疗。

如百合地黄汤随证加味治疗癔症,神经官能症等属心、肺、肾之阴虚者;奔豚汤常用于因精神刺激,情志不舒而致肝郁气滞、气上冲胸咽的发作性神经官能症、癔症;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梅核气,亦可用于悬雍垂过长引起的咽喉部不适等;甘麦大枣汤治疗营阴耗损、心失所养、神守不藏的精神分裂症等。

奔豚病辨证论治

奔豚病辨证论治

恐得之”可佐证这一观点。而气上冲心这一特殊的临床表现则 是奔豚病最显著的特点。
2 病因病机
马鸿斌主任医师就临床与阅读典籍来说,认为奔豚病病因 众多 ,不应拘于“惊恐”与“汗后伤阳”两端 ,情志刺激是其发作 的主要诱因[2-3],如《金匮要略》记载 :“奔豚气上冲胸 ,腹痛往来 寒热……皆从惊恐得之”“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 而赤者 ,必发奔豚”“发汗后 ,脐下悸者 ,欲作奔豚”。然奔豚病 发作 ,并非仅仅因为如此。亦有《诸病源候论·奔豚气候》:“夫 奔豚气者……起于惊恐忧思所主。若惊恐则伤神 ,心藏神也 ; 忧思则伤志,肾藏志也。神志伤动,气居于肾而上下游走,如豚 之奔”,可见忧思伤脾神亦可病发。
【Keywords】Bentun disea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Wen's Bentun soup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1.09.020
“奔豚”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学独特的诊断 病名 ,现代医学应归属于神经官能症一类疾病 ,为一组特有的 症状群 ,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 ,发作时濒死状 ,止如常人 ,奔豚 之名形象生动的描述了该病的特征。目前中西医对于该病均 无特效治疗 ,现将导师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以期对该病 的临证论治提供新思路。
马鸿斌主任医师认为现代社会人群由于压力过大,情绪急 躁,导致气机郁滞,肝失疏泄,气机上逆而发病,治以疏肝理气, 气畅则病愈 ,临床可选用小柴胡汤 、丹栀逍遥散。且现代人多 食肥甘厚腻,导致湿热或痰热内存,湿热或痰热易阻滞气机,气 机内郁而上冲,也可引发奔豚,治疗当以清热祛湿,或者清热化 痰为主,选方可用甘露消毒丹,三仁汤,或者黄连温胆汤清热去 湿化痰 ,畅达三焦气机。亦有肾虚者湿热内生 ,选用程氏萆薢 分清饮 ,补肾祛湿 ,调畅气机。气机畅达则冲逆自降而奔豚自 消。亦有久病不愈,误用寒凉药物致使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气 上逆于心,方用温氏奔豚汤,补肾健脾,引火归元。

奔豚治疗古方今用经验大分享

奔豚治疗古方今用经验大分享

奔豚治疗古方今用经验大分享奔豚治疗古方今用经验大分享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甘草芎穷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余無言醫案及醫話———奔豚婦人產後奔豚證婦人產後受寒,素來體虛,時有自帶.。

及至產後三日,勞作菜圃中,每疲極坐地,因之感寒腹痛。

氣由少腹上沖,時聚時散。

醫以惡露未盡治之,不效。

發時則氣上沖心,粗如小臂。

咬牙閉目,肢厥如冰,旋又自行消散。

試以桂枝湯加桂枝,不效。

再以桂枝湯加肉桂,一劑知,二劑已,三劑全平。

在未述本案之前,特破吾書之例,首述本病之研究。

蓋此證雖不多見,然臨床偶有遭遇之者,若不知其治,則為醫者之過矣。

此證名日奔豚,分見於《傷寒》、《金匱》中。

其云:“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此為病源之一例。

又云:“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此是病狀之特徵。

但征之實際,往往不因針處被寒而起,多有少腹直接受寒而起者。

執是以觀,是受寒為其主因,不無疑義。

夫寒者,無形之氣也,捫之而不得其狀,視之而不見其形,吾人少腹之受寒者,其病狀亦各有不同。

有腹痛而便秘者,有腹痛而水瀉者,有膀胱氣滯而小便不爽者,有經停而少腹結痛者。

中医奔豚气病脉证治

中医奔豚气病脉证治

❖ 【知识点精析】
1.病起于发汗后,烧针令其汗,汗出多而阳气受伤,寒邪 乘虚入侵,针处寒凝热郁,故“核起而赤”;寒闭于表,汗 伤心阳,上焦阳虚,阴寒内盛,乘虚上凌,以致气从少腹上 冲至心。治当内外兼顾,外用灸法,温经散寒,内服桂枝加 桂汤,调和阴阳,平冲逆之气。
2.桂枝加桂有两种说法:一说加桂枝,振奋心阳,平冲降 逆;一说加肉桂,温肾纳气,引寒水返于下焦。临床时当根 据病机、症状的不同,灵活变化运用。
❖ 【知识点精析】
1.奔豚、吐脓、惊怖、火邪等病的发病机制,均与惊恐有关,所以说 “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其中奔豚气病的发作与惊恐更为密切; 火邪病根据《伤寒论》太阳病篇记载,多因火邪而发生惊证,不是因惊 而得发作时先从少腹起,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或至 咽喉,气逆腹痛,发作欲死,难以忍受,甚至昏厥,随后冲气渐渐平复, 痛止如常人,所以说“发作欲死,复还止”。
(三)阳虚饮动
❖ 【原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4)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 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 【重点难点提示】 1.误汗后阳虚饮动欲作奔豚的症状和治疗。 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方义和应用。
❖ 【知识点精析】 1.病者下焦素有水饮内停,气化不利,加之发汗过多,心 阳受伤,上焦阳虚,因而水饮内动于下,欲乘虚上凌,以致 脐下筑筑动悸,有发为奔豚之象,但毕竟是有形水邪为患, 故仅动于下,而未能逆于上,所以说“欲作奔豚”。治以茯 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通阳化气利水,以平悸动。 2.方中以茯苓为君健脾利水除饮邪;桂枝温通心阳,化气 降逆;甘草、大枣扶助中焦,培土制水,以防水邪泛滥;同 时茯苓、桂枝合用温利兼得,以治饮动之悸。 3.用甘澜水煎药。因病于水邪为患,恐煎药之水能助水邪, 故以甘澜水煎之。水经扬之,全无水性,不助水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奔豚
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

《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

豚,即小猪。

奔豚一由于肾脏寒气上冲,一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

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西医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及冠心病、心血管神经症等。

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肾脉……缓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

”张介宾《类经六卷·脉色类十九》:“若微急沉厥足不收者,寒邪在经也。

为奔豚者,寒邪在脏也。

为不得前后,寒邪在阴也。

按《五十六难》曰:‘肾之积气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

’其义本此。

”张志聪《灵枢集注》:“肾为生气之原,正气虚寒,则为沉厥;虚气反逆,故为奔豚;阴寒在下,故足不收;肾开窍于二阴,气虚不化,故不得前后也。

”丹波元简《灵枢识》:“简按:《骨空论》云:‘督脉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又《史·仓公传》:‘涌疝,令人不得前后溲。

’盖皆奔豚也。

”丹波元简《素问识·骨空论》:“[冲疝]《五脏生成篇》云:‘有积聚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

’《史记·仓公传》云:‘齐郎中令循病,众医皆以为蹶人中,而刺之。

臣意诊之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

’盖与此同证异名,后世或呼为奔豚疝气。

是。

”⑵《难经·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

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叶霖《难经正义》:“贲豚者,其状如豚之奔突,以豚性躁动故也。

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者,少腹,肾之分部,由少腹上冲至心下而止,上下无定时也。

喘逆者,足少阴之支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肾气上冲故也。

肾主骨,故骨痿。

肾不能纳气,故少气也。

……按:《伤寒论·太阳篇》曰:‘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此其发汗虚其心液,脐下悸者,欲动而上奔也,故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保心而制水液。

又曰:‘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

’此言发汗既伤其血液,复用烧针令其汗,是又伤其血脉矣。

血脉受伤,则心气虚,加以寒凌心火,故核起而赤,心虚气浮,则肾气乘而上奔,故灸核上各一壮,以通泄其经气,更与桂枝加桂汤,散寒邪以补心气也。

此两节论外感误治之证,与积久而成者有间。

《金匮要略》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此言肝胆因惊骇为病,木者,水之母也,子病发惊,母亦随而上奔也。

余三病亦因惊发而得,非奔豚,不为详解。

又师曰:‘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之,皆从惊恐得之。

’此因惊则伤心,恐则伤肾,心肾水火之气虚,而不能互相交感,则肾之虚邪,反乘心之虚而上奔也。

故总其治曰:‘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观《金匮》两条,与本经之义相近,然同因惊得,而有肝胆心肾之异。

况外感
积聚之不同,是受病之因,传变之理,不可不察,岂独奔豚一证为然?”⑶《伤寒论·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金栋按:心阳虚欲作奔豚的证治。

《伤寒论·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金栋按:心阳虚已作奔豚的证治。

⑷《金匮要略方论·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之,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金栋按:本篇对奔豚气病的病因、证治作了讨论。

奔豚气病的病因虽有不同,然发病均与冲脉有关(按:《素问·骨空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及《素问·痿论》、《灵枢·五音五味》、《逆顺肥瘦》、《动输》、《海论》等多篇亦都有冲脉的循行,可互参)。

其主症为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或至咽喉。

在治疗方面,如为肝郁化热气冲的,可用奔豚汤养血平肝,和胃降逆;如因外邪致阳虚寒逆引起气冲的,宜外灸核上以散寒除邪,内服桂枝加桂汤调和阴阳,平冲降逆;如因误汗阳气受伤,水饮有上冲之势的,治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培土利水,以防冲逆。

⑸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十三·气诸病·贲豚气候》:“夫贲豚气者,肾之积气。

起于惊恐、忧思所生。

若惊恐,则伤神,心藏神也。

忧思则伤志,肾藏志也。

神志伤动,气积于肾,而气上下游走,如豚之贲,故曰贲豚。

其气乘心,若心中踊踊如车所惊,如人所恐,五脏不定,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不定,妄言妄见,此惊恐贲豚之状。

若气满支心,心下闷乱,不欲闻人声,休作有时,乍瘥乍极,呼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呕,此忧思贲豚之状。

诊其脉来触祝触祝者,病贲豚也。

肾脉微急,沉厥,贲豚,其足不收,不得前后。

”中药治疗附方治汗后奔豚(误服发汗药,引起小肚子胀痛,有气上冲,“如豕之奔突”,故名奔豚):附方茯苓一两、炙甘草二钱半、桂枝三钱、大枣二枚,用劳水二升煮之,煮至一升,一次服完。

一两服两次。

此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

主要症状是发作时,先感小腹有一股气窜动,顶撑胀痛,且自觉气从小腹奔跑上冲到心胸,乃至咽喉,甚至发作欲死,发作后又渐渐缓解平复,发作时,其上冲之状,顶肝抬肺,难受至极。

桂枝加桂汤,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冲心,灸其核上各一壮,此方主之。

方药:桂枝五两白芍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歌曰: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因,虽取桂枝汤为用,桂用五两肾奔豚。

解读:这是风寒表虚自汗之人,被烧针后,(烧针,又称温针或针柄灸)又迫其汗出,伤了心气,心气受伤,不能下交元阳,则肾气寒而水气滞,加之针处再被寒邪侵入,两寒搏结,心致挟肾水之邪而凌心,故寒气从小腹上逆至心,必发为奔豚。

这时应再灸其肿大发红而核起之
处者,是欲杜绝再入之患。

用桂枝汤进行治疗,可以和营血而通心阳,可以解除外患,加重桂枝药量者,欲壮心阳而通肾气,暖水藏而去水邪也。

这是人体气化功能,表里相贯的道理,我们应当从药量的使用上有所掌握。

欲作奔豚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汤主之.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解读:太阳主一身之表,在外之气称卫气,在腑曰膀胱,有水称寒水,称津液之藏,外卫之充,全赖腑之津液气化升腾,膀胱气化又赖少阴水火二脏既济之交蒸,故曰肾之温煦,在上汗为心液,阴中有阳,故曰汗出可伤心阳,在下,水汗同源.而阴阳同位,故曰此治发汗后而伤肾气也.汗后心气不足,而后肾气乘之,何以得知?脐下悸也,肾中有元阳元气.与肾气奔豚之理同,而病势稍浅,故称欲作奔豚.为何奔豚证与第一段,奔豚证的定义不尽相同?近代中医书籍多于此证混谈而不分,故临床能用者较少。

虽仲师文章极简,难有重复,但《金匮要略》复将奔豚三证专列一篇,一为重视,二为比较,我们临床医家敢不重视吗?所以,要进一步辨清此证,就得与肝气奔豚证,及与“欲作奔豚” 证相比较。

求之于《金匮要略》。

《金匮》奔豚气方。

此为肝气奔豚。

彼为肾气奔豚。

我特将肝气肾气字样分别编入歌中,以示区别,一学而三证可得矣。

奔豚汤: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者主之。

方药:生葛五两,李根白皮一升,半夏,四两,生姜四两,白芍二两,黄芩二两,川芎二两,当归二两,甘草二两,奔豚汤歌括气冲腹痛肝奔豚,四两夏姜五葛根,归芍芎芩甘二两,李根白皮用一升。

解读:病因病机:能知厥阴提纲,厥阴之为病,气上冲心,胸中疼热之句,则知奔豚之作何所来源。

审腹痛而往来寒热,是肝脏有邪,涉及少阳。

少阳之性,出则为阳,入则为阴,故为阴阳之枢转,而主升降出入,今肝邪逆上,气冲而作奔豚,上升为热而当清,升阳有余而当降,肝体阴而当养,枢在少阳而又当和。

方药解:然此证有寒热往来而不用柴胡者,以柴胡能枢能升而不能降也。

故以葛根五两,辅以李根,合肝木之性,二物根深能达,入厥阴之地,取葛根多津,性必濡润而不滞腻,则与肝性喜条达而不欲郁滞之性相合。

故养血入肝不用地黄而用归芎芍药,葛根又气味苦寒,与芩芍苦泄下降相伍,得半夏从中降逆之助,则气降热清矣,又以甘草和中,生姜宣散余邪,是以苦甘兼辛,既发散,又复生津。

凡用根之药,多不能升,而葛根能升,以葛根皮黄肉白,能鼓午胃气而达肺出表,是又将余邪外达而解也。

所以,金匮条文: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哽,发作欲死……之证. 而得以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