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新闻媒介受众
媒介内容与受众
三、分众化时代受众对媒体的影响
受众种类被细化、传播内容随之细化 受众的主动性增强:人人都是传播者(新闻
的来源) 传、受间的互动频繁
《一虎一机)
自己为什么看报、看 电视? 满足信息需求和心理 需要 消遣娱乐 获取知识,提高文化 水平 人们相互交往的需要 (沟通)
2
(三)受众接触传媒的社会条件
媒介接触的可能性
设备、成本、媒介不同类型 施拉姆的研究认为,少年儿童的电视接触行为与其在家 庭、学校中的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人的媒介接触条件更为复杂-环境、背景、人际关系 等。传播学家卡兹等人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 (1974)中概括了媒介接触行为的因果连锁过程: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媒介期待→ 媒介接触→ 需求满足
(以农场主和中小企业家为主体) 白领阶层承担着非人格化的 作业 对政治不感兴趣 逃避到大众传媒提供的消遣或娱乐领 域 在本质上是被排斥在统治势力之外:与蓝领劳动工人一起, 构成了美国社会中的“大众”。 大众的状态以及大众和精英的矛盾,是美国各种社会病理现象 产生的重要原因。 李斯曼的观点:从人的社会性格或社会适应方式的变化说明大 众社会的成因 “传统型” →“内向型” → “外向型” 现 代人的典型社会性格是“外向型” 趋同倾向 无个性的一般大 众 孔豪瑟的观点:现代大众社会具有双重性质,大众容易受到精 英的操纵,精英人物也容易受到大众的压力和影响;文化均一性 和流动性
7
d.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
大众社会论不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种 看问题的视角或方法。大众社会论的一个主要问题 是精英史观,与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相悖。 大众社会论认为大众社会的成立有六个基本条件: 1.产业化的大量生产和消费 2.社会的平权化或民主化的发展 3.大众传媒的发达和大量信息、娱乐产品的提供 4.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5.传统的中产阶级衰退,以白领为主的新中产阶级 的扩大 6.社会组织中的官僚化的发展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媒介的受众)【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13.1 知识框架图13.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受众是谁1.受众是学生(1)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媒介工作者就像学校的教师,确保媒介内容严肃、负责是其职责。
(2)新闻传媒的确具备教育指导功能,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特定的社会发展需要,这种教育指导功能更为重要。
(3)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教育只是其附属功能。
因此,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众当作学生。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传媒俨然是不露面的指导员甚至司令员,传播的内容就是指示、命令。
受众被剥夺自尊、自由和权利。
例如二战期间法西斯主义的新闻理念,以及文革时期的中国新闻业。
3.受众是消费者(1)这是一切商业媒体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
媒介等同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原则。
媒介高扬消费者至上的旗帜,满足受众需要,捍卫受众权利与满足消费者需要。
(2)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的利润。
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同取向。
(3)对于商业性或具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广告与市场是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量的指针,已成为生命线。
4.受众是公民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成公民,把维护公民权利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二、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1.受众的定义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2.受众的作用(1)决定着新闻媒体内容的取舍新闻媒介内容的最后取舍权在受众,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任何宣传必须从受众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
(2)决定着新闻媒体的风格定位报纸风格的定位是报人从读者的心理定势和阅读习惯的实际出发的经验总结,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风格。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媒介变革的依据是受众的新需求。
第十三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受众是谁
学生——教育对象大众——受指挥、接收者
消费者——迎合、争取消费者,以获得利益公民——突出表现公民知情权、监督权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受众的地位:
①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②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③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④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定义: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传播的问题。
如何定位核心受众?
1、区域定位:“新闻本土化”现象
2、职业和身份定位 3.年龄定位 4.教育程度定位
受众地位新变化
一、受众即是时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
二、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按需主动搜索信息
三、受众被传媒指导→传媒被受众指导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主要理论:
魔弹论: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已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
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
议题设置理论: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
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沉默螺旋理论:强势一方愈加强大,弱势一方更加沉默,以致最后一切反对意见销声匿迹。
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通过公开报道或意见呈现,造成“意见环境”,从而影响人们的意见选择,或造成沉默的螺旋,或加速沉默的螺旋,从而显示大众传媒在形成舆论过程中的重大影响力。
文化霸权理论:智慧与道德的领导权,其本质是具有统治性的意识形态。
以此形成社会公示、消除被统治阶级的抗争,构建并维护着统治性的意识形态
1。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知识点:新闻媒介的受众
2018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知识点: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
小编整理了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知识点:新闻媒介的受众,供2018考研学子参考。
第一节受众是谁媒介受众观的衍变伴随着媒介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又互为因果。
当代新闻媒介变革的每一步在一定意义上都取决于媒介受众观的革新变化。
1、受众是学生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必须承认,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特定的历史需要,媒介的这种受众观有其不可否认的内在合理性。
但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
因此,教育是其附属的功能,不是第一位的,更不是全部的功能。
这就决定了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众当作学生,只有在特定时期,承担特殊使命的媒介方才适用。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报纸的内容是指示、命令,报纸是司令员,指导员。
法西斯,“四人帮”期间就是如此。
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3、受众是消费者这是一切商业性媒介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
在这里,媒介等同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原则。
满足受众需要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利润。
存在着二次消费和买卖。
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受众群的追逐。
热门最大的共通点是:娱乐。
因此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同趋向。
4、受众是公民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成公民以维护公民权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在西方媒介史上把受众当做公民,在理论上集中体现为社会责任论的出现。
在媒介运作模式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欧美各国的公共广播电视业,在法律上则突出表现为现代知情权(知晓权)在观念上的提出和在法律上的确认。
第二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早期对受众作用认识不足,“魔弹论”。
受众以各种形式的反馈向记者、编辑,向媒介的决策者们发出“指令”。
受众对新闻媒介最经常、最权威的评价就是对各种各样媒介的接触程度,即报纸的发行量、电台节目的收听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新闻学---受众
湖南卫视成功秘诀
一、以综艺娱乐节目为主打 • 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娱乐性见强的节目构 成强档节目
• (二)贯穿到节目中的游戏 方式新颖好看 • (三)娱乐与严肃话题相结 合
•
符合同类竞争中的错位 策略,是差异竞争的成功典 型。
二、受众定位清晰明确 • 只有明确的受众定位的媒体才可能拥有固定 的受众群,并逐渐使之形成收视习惯和传统,如 此也就有利于产生对频道的忠诚度。 • 受众对媒体忠诚度的高下对于一个媒体的成 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一个成功的媒体只有在明确的受众定位的前 提基础上,方可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精神产品。” 三、栏目板块清晰有序 • 基本上每一栏目都有细分的板块 • 有利于受众更好地领会和驾驭节目主题思想以及 更便利于受众对节目的收视。
各国,“一城一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主流报纸往往是该
城市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和支撑。
二、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 近年来,颇受媒体青睐的受众群体被称 为“新四有人群”,即“有点权,有点 钱,有点品位,有点闲(善于休闲)”。 这些受众由政府机关、教科文卫单位或 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员、专业人士或“白 领人士”组成,可称之为 “强力人 群”,或“强势群体”、“主流群体”、 “重量群体”等。 • 广告创利与“强力人群”的关系十分密 切。 ●个案一:中国的《计算机世界》 ●个案二:英国的《经济学家》
受众是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 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 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 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 读者、观众、听众。
二.受众的特点
(一)受众的特征
1.广泛性 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 布上的广泛性。 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 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 现代新闻传播的对象非常庞 杂 ——不同地区、不同阶层、 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水 平、不同职业身份 广泛性造成了混杂性。
新闻受众
3.本能性
自卫的迫切需要,娱乐或者谋求私利的兴趣, 危机或紧张时期之后长久的存在的习惯,驱使人们 不由自主地关心新闻。每当新闻节目到来,他们本 能的、忠实的、执拗的收听或者观看新闻节目。
4.独立性
由于受众和传播媒介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互 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所以新闻传播对他们没有强 制性。受众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态度和意 志选择新闻媒介和信息内容。
新闻评价机制不只属于新闻工作者,全社会成员也能制定和 运作新闻评价标准及其评价行为。
六、受众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现在国内关于受众对媒介的权利的认知还没有 定型,讨论比较多,众说纷纭。但受众不是被动的 媒介信息的消费者,而是拥有一定的权利的。
1.知晓权 2.参与权和表达权 3.监督权 4.接近权:1967年美国学者J.巴隆提出“媒介接近权”的概
五、新闻与受众的互动
表面上看,受众是新闻传播媒介的接受者和服 务对象,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但从根本上看,他 们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新闻传播效果 的检验者,是新闻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决定者。
( 1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主动参与者,对新闻 媒介有决定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内 容的取舍;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决定着新 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 权力之源。
“一战”中针对国内的战争动员和针对敌人的心理 宣传战给了普通人和传播学者深刻的印象。同时, 由于战后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这期间人们对大众 媒介威力的评价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有限效果论:又称最低效果法则,是对早期“大众 传媒威力论”(枪弹论)的否定,由纽约大学教师 霍普·克拉伯提出。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受互动的 过程,媒介的不同要素 上看,可分为三种:
考研新闻学概论习题
绪论一、选择题1.我国学者自著的最早的新闻理论是著作是()A.徐宝璜的《新闻学》B.戈公振《中国报学史》C.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D.艾丰的《新闻采访方法论》2.中国的新闻学初步形成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40年代二、名词解释1.新闻学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三、简答题1.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是什么?2.简述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关系?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A 2.C二、名词解释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3)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理论和时间经验(4)指导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2.答案要点:新闻学给从事新闻工作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的技能、技巧。
但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
对于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除了学好新闻学,还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到新闻实践中去磨练自己,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第一章新闻活动一、选择题1.新闻活动是()A.人类传播新闻的活动B.人类接受新闻的活动C.人类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D.人类相互交往的活动2.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的特点()A.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B.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复杂C.传递新闻的手段更加多样D.产生了专门从事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3.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亲身传播B.小众传播C.大众传播D.群体传播二、名词解释1.新闻2.新闻活动三、简答题1.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新闻学 第三讲 媒介、受众与新闻
表达权与接近权
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所做出的《决定》 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所做出的《决定》中,我国就明 确提出了“公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 确提出了“公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 2007年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时, 明确要求,“ 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问 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 决策责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监督权。” 监督权。” 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 报告中,胡锦涛提出,“ 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 报告中,胡锦涛提出,“要健全民 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 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知情权的权利属性 1、知情权是一项人权 2、知情权是一种宪法性基本权利 3、知情权是一种复合性权利(兼有公权利 和私权利属性的复合性权利 )
虽然我国已加入了两大国际人权公约,但知情权在我国的 法律保护仍处于缺位状态。 在公法领域,我国宪法、行政法未直接规定知情权,知情 权的宪法依据一般是从公民“言论、出版” 权的宪法依据一般是从公民“言论、出版”、“科学研究、 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等规定中引申出来 的,另外行政诉讼法中的被告举证责及公开审理,行政处 罚法所规定的“公开原则” 罚法所规定的“公开原则”、“告知制度”、“听证制度” 告知制度” 听证制度” 等也可以作为公法领域内知情权的反映。 2003年的SARS事件,催生了保障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 2003年的SARS事件,催生了保障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 情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情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在私法领域,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在私法领域,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就知情权 作了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 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但这种规定仍是零散的,不 系统的。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随着我国WTO的加入, 系统的。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随着我国WTO的加入, 其透明度原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确立和完 善对知情权的法律保护已中,表达权类乎枢纽:知情权是表 达权的必要前提,参与权是表达权的必由 途径,监督权是表达权的必然结果。 “四权”中少了表达权,它将会被悬空而 成为一种政治摆设。
新闻媒介的受众
新闻媒介中受众的权利
• [1] 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等,是指公民获取 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 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例如: 在我国,公民享有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知情权,公民就可以通过网络去 监督政府廉洁从政,从而行使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 6.按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
受众。
其实受众群体的细致划分还有很多方法,这不仅说明了 受众组合情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重要的是,这种为 媒介的受众定位提供了详细的参考体系。
受众在新闻媒介中的作用
• 1)决定着媒介内容的取舍
• 2)决定着新闻媒介定位风格 • 3)决定新闻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利
新闻媒介受众的特点
•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是面
向全社会开放的。从广义上来讲,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新闻媒介现实 或潜在的受众群,无论种族¸性别¸年龄¸职业,这时他们都只有一个共 同的身份——新闻媒介的受众。
•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成员广泛的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
•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
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成 不同的次属群体。
• 3.按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
稳定受众。有固定习惯接触媒介的受众称为固定 受众,相反,偶尔接触媒介的受众称为不稳定受 众。
• 4按受众不同信息需求,可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 [3]批评建议权与监督权 • 批评建议权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作为一个公民有权向国家机关 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一 些建议性意见。
第十二讲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七节 受众的权力
知情权
表达权 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台湾记者怒戴口罩 抗议当局钳制新闻自由
第七节 受众的权力
一、什么是知情权?
广义——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 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以及生活所 需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
狭义(通常采用)——指的是公民对国家 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 所拥有的知情和知察的权利 。
第六节 受众定位
三、影响受众定位的因素
1、媒介受众定位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在总体 指导原则下确定核心受众群。
2、确定核心受众的主要因素: 地域、职 业、身份、年龄、文化程度。
案例:《南方日报》 ——高度决定影响力
《南方日报》的定位 :各级领导者、决策者
,各层面的管理者、投 资者、经营者和研究者 ,是公务员、商人和专 业人士。简言之,就是 那些主流读者。
第六节 受众定位
一、受众定位的概念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 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 。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各个 版面、频道、栏目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 分内容。
第六节 受众定位
二、受众定位的意义
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媒介经营策划的两大
支点。
功能定位主要是着眼于媒介性质; 受众定位是传播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 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的 制约。受众定位最终决定着媒介传播的 成败得失。
第五节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 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 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 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
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育水平等再划 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 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 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 重点争取对象。
新闻媒介的受众
•新闻媒介受众概述
•新闻媒介受众类型
•新闻媒介受众心理与行为分析目
•新闻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录
受众定义与特点
信息接收者
反馈提供者
市场决定者
03
02
01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
提高传播效果
受众研究能够揭示受众的新闻消费习惯和趋势,推动新闻媒介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
促进新闻创新
维护公众利益
受众研究的重要性
按照人口统计学特征分类
年龄
01
性别
02
教育水平
03
价值观
受众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新闻的关注和态度。
例如,一些重视环境保护的受众可能更关注环保新闻,并对环保政策的变化产生
强烈反应。
政治立场
受众的政治立场会影响他们对新闻的选择和解读。
不同政治立场的受众可能关注不同的新闻来源,并对同一则新闻产生不同的观点
和反应。
情感需求
受众的情感需求也是影响他们选择新闻的重要因素。
一些人可能
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引发强烈情
感反应的新闻,如悲剧、冲突等。
按照心理特征分类
社交媒体用户
传统媒体受众
跨平台用户
按照媒介使用行为分类
求知心理娱乐心理认同心理
批判心理
受众心理特征
新闻选择行为
新闻参与行为
新闻反馈行为
新闻接收行为
受众行为分析
深度解读
客观公正
真实性保障
提高新闻品质
1 2 3跨平台传播多媒体呈现互动性增强
创新传播方式
03社群运营
01
个性化推荐
02深度报道
增强受众粘性。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介绍
第二节 受众的特征
●(一)受众的特征
1、广泛性 2、混杂性 3、隐藏性
● (二)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
变化 1、求新,求变心理强烈,信息需求旺盛
2、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
第三节 受众的细分
1、按接触的媒介类别分:读者、 听众、观众,彼此交叉,并非截然 分开。 2、按性别,年龄,职业,地域, 教育水平等划分不同的层次群体。 3、按接触媒介的频率,可分为稳 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他们的基本条件为:
●1、年龄:25-45岁。 ●2、学历:大专以上。 ●3、身份:企业职员(含主管、经理 等经营管理人员及自由职业者)。
●4、职业取向:从事经营或管理(大 公司经理、小公司老板)。 ●5、读报需求:对经济形势和经营环 境的了解;对从业行业的认识;对经营
第五节 受众的权利
受众的权利
1、知情权
又称知晓权,知悉权,是指公民获取有 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 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 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个人信息知 情权。 在新闻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 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2、表达权
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 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 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 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
“北青报”前社长崔恩卿提出,所谓
“地域影响力”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压 强原理”来解释,即在等量外力的作用 下,受力面越小,压力越大;受力面越 大,压力越小。 “小市场,大影响”。 “地域影响力”或称“新闻本土性”的 深层次要义还在于对本土文化的尊重, 对本地受众在长期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二、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新闻媒介的受众
• 如CCTV的《半边天》是针对妇女开设,但也有不少男 性观众收看。
• 如少年儿童的节目,成人也看等。
路漫漫其悠远
• 5、接触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 现实受众:已经确实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 • 潜在受众: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还没有接触
、使用媒介的受众。
• 这是美国进行25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发生在空中的大 灾难。“挑战者”号的爆炸,使美国举国震惊,华盛顿 和其它各地均下半旗致哀。
路漫漫其悠远
“挑战者”号爆炸
• “挑战者号”爆 炸瞬间
路漫漫其悠远
2、 混杂性
• 混杂性: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个体 差异造成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的不同。
• 1)新闻媒介满足受众需求有难度; • 2)新闻媒介多样性发展。
的权利,而是媒体背后有庞大的受众,是舆论强大的 影响力。
路漫漫其悠远
第四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一、受众定位是必然趋势 二、受众定位的内容 三、受众定位的考虑因素
路漫漫其悠远
一、受众定位是必然趋势
• 1、新闻媒介的数量和品种的急剧增多,竞争日益激 烈。
• 2、受众以及受众兴趣的日渐分化和多元。 • 最终媒介的受众定位由“大众”走向“分众”。
路漫漫其悠远
3、 隐蔽性
• 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 通过经常性的受众调查,把握受众总体特征和相关要
求。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节 受众的分类
• 1、接触的媒介类别: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 众。
• 2、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 稳定受众:比较习惯地、固定的接触和使用一定媒介
路漫漫其悠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表达权
表达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使用各种方 式表明、显示或传播思想、情感、意见、观点、主张, 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的权利。从一般意义上看,表 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 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 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 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 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 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 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 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 内。
18
2.确立核心受众的要素 (1)受众区域定位 就各个单独的媒介而言,其传播范围一般总 是特定的、有限的,因此媒介需要确定一定区 域内的受众作为主要传播对象,以后根据特定 地域内核心受众的兴趣偏好和信息需求指导自 己的内容选择和风格定位。
19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同一个地区的受众,身份不同,职业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甚至同一个受众在不同时间、 不同场合处于不同社会角色上,其需求都会有 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媒介要注意以不同职业和 身份的受众作为其核心受众。
22
第六节
1.知情权
受众的权利
(1)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 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 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 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 息知情权。
23
(2)新闻传播领域的知情权,特指受众通过 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 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3)包括媒介在内的公民知情权并不是无限的, 在涉及国家安全、国防机密、公民隐私等方面, 各国都有较翔实的法律限定。
7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媒介变革的依据是受众的新需求。受众迫使 新闻媒介不断变更,并按照其需要进行变革。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追逐利润是传媒的基本宗旨和终极目标。重 视受众是一切新闻媒介兴旺发达的起点。
8
第三节
受众的特点
1.新闻媒介受众的特征
(1)广泛性 这是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 从广义上讲,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新闻媒体现 实或潜在的受众群。 (2)混杂性 新闻媒介受众广泛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 造就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性。他们同为传媒 受众,但他们彼此之间又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个 9 体差异。
32
(3)受众的媒体认知影响着国家新闻政策制定。
受众对媒介的评估直接引发政府主管部门的 反思,关系国家新闻政策的调整。有什么样的 受众就会有什么样的媒体。一个国家受众的媒 体认知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媒体水准。
33
八、受众地位的新变化
1.受者中心地位的确立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业开始走向市场, 从而引发媒体间激烈竞争,导致了整个传媒业 从传者中心逐步转向受者中心。新世纪以来,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尤其2010年以微博为代表 的自媒体得到井喷式发展,给了受众前所未有 的主动权,受众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传媒业 在传者与受者关系中,受者中心地位得以确立。
14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可分为: ①现实受众。已经确实接触、使用新闻媒介 的受众。
名词:现实受众 是指已经确实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按照接触 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与现 实受众相对应的是潜在受众,即指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 能力,但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新闻媒介是开 放的大众传媒,从理论上讲,全社会的成员都可成为其 受众,即任何媒介的受众群都有潜在的、可不断扩大的 可能性,这是媒介得以不断拓展受众面的基础。
4
4.受众是公民 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把受众看成 公民,把维护公民权利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 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 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5
第二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1.受众的定义
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 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 受众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 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 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受众是新闻媒介积极的参与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 为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在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受 众都在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
20
(3)受众的年龄定位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处于不同的环境和地 位,有不同的理解力,就会有不同的需求偏 好。媒介在受众定位时,一定要顾及年龄因素。
21
(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受众的文化教育水平也决定了其对媒介传播 内容的偏好和理解力。媒介在受众定位时,一 定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参考系数。一般讲,大 型综合性日报内容严肃而有深度,应以受过大 专以上教育的受众为主;晚报、都市报面向广 大市民,要顾及市民间巨大的文化教育水平差 异,起点不宜过高等。
新节
受众是谁
1.受众是学生 ①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媒介工 作者就像学校的教师,确保媒介内容严肃、负 责是其职责。 ②新闻传媒的确具备教育指导功能,特定的 历史时期基于特定的社会发展需要,这种教育 指导功能更为重要。 ③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与喉舌,是 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教育只是其附属功 能。 因此,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 众当作学生。
(3)隐蔽性 在总体上,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一种笼 统的、隐蔽的存在。新闻媒介与分散的受众成 员很难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只能依赖受众调 查,通过受众反馈把握受众总体特性及其相关 要求。
10
2.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 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 表现得尤为强烈。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 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 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2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 传媒俨然是不露面的指导员甚至是司令员, 传播的内容就是指示、命令。受众被剥夺自尊、 自由和权利。例如二战期间法西斯主义的新闻 理念,以及文革时期的中国新闻业。
3
3.受众是消费者 这是一切商业媒体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 的受众观。 ①对于商业性或具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广 告与市场是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 众群的量的指针,已成为生命线。 ②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 获取最终的利润。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 同取向。
26
2.表达权 (1)一般意义上的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 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 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 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 行示威自由等”。 (2)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指新闻媒介的表达 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 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3)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 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 内。
3.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可分为: ①稳定受众。比较习惯地、固定地接触和使 用一定媒介的受众。稳定受众群数量的多少是 衡量媒介传播内容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②不稳定受众。没有固定习惯,只是偶尔接 触媒介。
13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分为: ①一般受众。剔除年龄、性别、教育程度、 职业、地域等方面的特性差异和相应兴趣区 别,对于新闻媒介的各种传播内容抱有一致的 共同需求。 ②特殊受众。基于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 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兴趣,对某类或某几类信息 产生兴趣和相应信息需求。
31
2.受众媒体认知的影响
(1)受众的媒体认知事关国民素养。 全面认知媒体,正确使用媒体已成为整个国 民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媒介有一个全面、 完整的了解,对受众至关重要。 (2)受众的媒介认知直接关系媒体的改革和发 展。 受众如何定位自身与媒体的关系直接决定媒 体的价值取向,决定媒体的内容和风格选择。
28
3.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1)受众借助媒介行使的舆论监督权。这部分 权利与媒介享有的新闻自由权是重合的,也是 公民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之一。 (2)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 议和监督的权利。
29
七、受众和媒体认知
1.受众媒体认知的含义和内容
(1)媒体认知的含义 媒体认知是指受众自身如何认识媒体,如何 定位自身与媒体的关系。这种认识和定位可能 是显意识的,也可能是潜意识的,而且会随着 受众自身变化和媒体变化而发生改变。
17
第五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1.定义 (1)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即指确定媒介整体 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 为谁服务的问题。 (2)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 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设栏目、频道等 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3)受众定位的总体指导原则是宽窄适度,范 围适中。
24
名词:知情权
知情权义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 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 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 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 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 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 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 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 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 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责任及义务保障和实 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
11
第四节
受众的细分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可分为:报纸读者、 广播听众、电视观众。 这三类受众并非截然分开的,很可能是彼此 交叉的。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 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 划分成不同的次属群体。不同次属群体有相似 特性,会形成特殊的兴趣和特殊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