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合集下载

写在改革开放二十年

写在改革开放二十年
,

今天 我
,
们 享 受 着 中 国 改 革 开放 的成果 深 为 我 们有 生之 年 赶 上 了 这 个 伟 大 的 时 代 而 感 到 欣 慰
,
我们 不 会忘记 8 0
,

祖 国啊 祖 国 》 的诗 代 改 革 开放 之 初 舒 婷 的 那首 《
,
,
-
,
阳 正 在 喷 薄 我 们 不 会 忘 记 每 逢春 节 远在 大 洋彼 岸 求学 的 萃 萃 学 子 在 电 视 屏 幕 里 满 含 热 泪 向祖 国 频频 招 手 我 们 不 会 忘 记 那 首 催 人 泪 下 的 歌 无 论 天 涯 和 海角 神 州 万 里 同 怀 抱 共 祝 愿 祖 国好 ! 千 言 万语 汇成 一 句 话 把祖 国建 成 一 个 繁荣 昌 盛 高度 民主 和 高 度 文 明 的 社 会 主 义 强 国 是 每 一 个 中华 儿 女 共 同 的心 愿
、 , , ,
可 是 历 史 的 巨 轮 刚 刚 启 航 就 开 始 了颠 簸 无 数 的
, ,
,
双 手 紧 握 的 不 再 是 建 设 者 的锄 头 镰 刀 与 铁 锤 振 臂 高 举 的 却 是 一 场 场 政 治 运动 的拳 头 … … 从 此 万 马 齐 暗 国 门 紧 闭 再 没 有 人 回 来 也 没 有 人 出去
“ , “ ” ,
阶 级敌 人 越 来 越 多 法 制 被践 踏 科 学 社 会 主义 不 再 讲 科 学 实 事求 是 成 了 一 句 空话
, , , . ’

,
,
,

与此 相对 的 是 物 资

,
的极 度 康 乏 国民 经 济几 近 崩 溃 人 民 生 活 极 度 贫 困 … … 从 此 革 命 的 意 义 已 经 变得本 来倒 盆 6 中 国 人 民 从此 站 起 采 了 的 声 音 依 然 回 荡在 9

我国改革开放20年间取得的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20年间取得的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20年间取得的成就
1.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增长。

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GDP 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其中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GDP年增长率为9.9%。

2. 对外开放:我国实现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参加了WTO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对外经济活动。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 改革改制:我国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如国有企业改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税制、金融体制改革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4.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GDP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194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8619美元,城市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均不断提高。

5. 科技创新:我国加强了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在高科技领域大胆创新,如载人航天、高速铁路、北斗导航等。

6. 社会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20年期间,发展了现代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社会领域,人民的文化素质、健康水平等大幅提高。

7. 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投资巨大用于环保技术开发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的
进展,如治理了北京中国的雾霾问题、防止了国内许多地区的土壤污染等。

改革开放摘要

改革开放摘要

【摘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

同时应当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甚至会集中出现。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可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体现出来,它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这个总量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收入分配的各个结构方面。

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关键词】收入差距公平效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

同时应当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甚至会集中出现。

中国的发展面临关键的临界点。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是多事之秋。

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将决定着中国社会能否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可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体现出来,它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这个总量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收入分配的各个结构方面。

首先,从绝对水平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排在了世界前列。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乡居民基尼系数2002年超过警戒线为0.45,2004年达到0.47,2006年更是达到了0.496。

其次,从分布结构看,收入差距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的各主要方面。

一是城乡差别。

按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中国是其中之一。

2004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了3.53:1。

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有各种补贴、劳保福利和社会保障等隐性收入,以及农民尚需从纯收入中扣除柴草等不可能成为消费基金、“三提五统”和用于再生产的部分,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约为5:1-6:1。

社科院一份研究表明,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辉煌二十年——四川财政20年改革与发展回顾

辉煌二十年——四川财政20年改革与发展回顾

辉煌二十年———四川财政20年改革与发展回顾○周维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20年。

在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赢得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在支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上谋求自身发展,在深化自身改革的基础上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较好地完成了财政体制由统收统支到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实现了理财观念、理财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财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蛋糕”越做越大,是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20年,迎来了我省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农业保持持续增长的好势头,工业体系日臻完善,“蜀道难”的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与此同时,各项改革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工商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入手,在各个领域逐步展开并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各级财政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财政收支规模一年一个台阶,财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1997年,全省财政收入(含“两税”)达到279亿元,比1978年财政收入增长11.14倍,其中“七五”期间年均递增15.61%,“八五”期间年均递增23.62%,呈加快发展的趋势;在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支出规模相应扩大,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供了日益增长的财力保证。

1997年全省财政支出达275亿元,比1978年财政支出增长9.73倍。

在财政预算内收支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预算外资金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年全省预算外资金(含基金)收入达182.79亿元,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的65.52%,与预算外资金发展初期1975年的11.92亿元相比,资金规模扩大14倍,年均递增13.22%。

二、切实发挥财政经济建设职能,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基本建设工作始终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作为财政基建工作的两大主题,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和提高工程质量,加强了水利、交通、通讯、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

体制变革与兵团工业——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兵团工业发展述评

体制变革与兵团工业——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兵团工业发展述评
关键词 :兵团 ; 工业经济 ; 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 9 T一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0 —14 (070 m n e I d sr fXp y tm f r a d t n u t y o CC h
革路线 是: 企业 整顿一放权让利一 承包经营责任 制一 现代企业制 度一 资产经 营责 任制。通过改 革 , 团工业的发 兵 展可 以说取得 了很大 的成绩 ,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结 这二十 年来 的发 展经验 , 于在今后 的工作 中更好地 推 对 进兵团工业经济 的改革具有重要 的借鉴 意义 。
s m p te2 e r ’e p r n e i o t b t e id s i c n my rfml f P C i e f tr . u u h y a s x e e c w l c nr et t n u t a e o o o C n t ue 0 i s i u oh r l e oX h u
Ab t a t f r te i l n f rfr e p cal h 0 ya s i hc h ra iaiz y tm fX C a e n sr c :A t h mp e e me t o e m, s e i y t 2 e r n w ih t o g n zt u s s o l e e od e o P C h s be
Ke r s P C;i d s i o o ;s u tr fr y wo d :X C n u t a e n my t c e r o r c l r u e m
自中国共产 党 十一届 三 中全会 提 出 了改革 开 放 巨大 的变化 , 别 是经 济 体 制 改 革 使 中 国 的经 济 在 特
这一过程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可 以分为三个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女装造型研究(1978-1999)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女装造型研究(1978-1999)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女装造型研究(1978-199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服装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本文将对改革开放二十年间我国女装造型进行研究。

改革开放初期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影响,西方时尚与流行文化开始涌入我国。

这一时期女装的造型多受西方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款式和设计理念。

女性开始追求更加自由、时尚、个性化的着装风格。

在服装设计方面,短款上衣、高腰裙、紧身裤等成为当时的流行趋势。

此外,大胆的颜色搭配、鲜艳的印花以及多样化的面料选择也成为这一时期女装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90年代初,我国女装的造型迎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女性开始更加注重职业形象的塑造。

一套得体的职业装成为女性进入职场的必备。

在设计上,女装开始强调工作的实用性和舒适度,以突显职业女性的专业形象。

同时,女装的款式和颜色也更加多样化,从传统的黑白灰中脱颖而出,出现了更多亮丽、鲜艳的色彩。

与此同时,90年代中后期,我国女装的造型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对于个性化和时尚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一些设计师开始注重女装的创新和独特性。

在设计上,女装开始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如褶皱、刺绣、流苏等装饰元素的运用,使得女装更加精致和高雅。

此外,一些新兴的服装品牌也开始涌现,为女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二十年间我国女装造型经历了从西方风格影响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

女性对于服装的需求不断提升,从追求时尚到注重职业形象,再到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

这一时期女装的变化,不仅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反映了我国女性在时尚和个性方面的追求和表达。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我国女装的造型也将继续发展,展示出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风貌。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大城市机动车交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自行车交通系统和汽车交通系统共存的模式仍未得到彻底地改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认清自行车交通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一个合理的自行车道路网络,以达到减少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相互影响,充分协调两者之间的时空资源,营造人性化的自行车出行空间和协调有序的出行环境显得具有现实意义。

2 自行车交通问题剖析造成我国目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时空资源分配不合理、高峰期交通拥堵等现象的原因很多,归根结底主要是目前对自行车交通存在着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两方面的双重误区。

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

应当根据各种交通方式运送人和物的效率来分配道路空间的优先权。

确切地说,就是为公共交通、自行车和行人提供优先;在制定交通管理战略时应把道路空间优先分配给公共交通和自行车[1]。

重庆等山城除外,自行车交通在我国平原地区的大城市居民出行结构中一般占30%左右,部分城市甚至达到60%,如此比例的出行本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而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对自行车交通的漠视,对其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定位认识不清,导致在政策层面上,自行车被归为不符合“现代化”交通系统要求,部分地方政府采取消极地、不鼓励自行车使用的政策;在规划设计层面上,表现在相关规划中对自行车交通研究过少,使得许多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完全成了机动车交通规划;在管理层面上,作为弱势群体之一的自行车交通者的合法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如部分城市在综合交通规划中仅仅只考虑了机动车交通系统的建设,而对占绝大部分出行方式的自行车交通和行人交通关注较少;为保障机动车的通畅,部分城市甚至鼓励机动车高峰时段“机动车强占自行车道,而自行车强占进人行道”的现象……表1 我国部分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马鞍山石家庄徐州扬州南宁天津秦皇岛年份2003 2000 2003 2003 2003 2000 2003出行比例(%)30.9 54.7 54.7 60.6 26.0 52.8 49.7从方法论上来看,传统的自行车路网规划仅仅作为机动车道路交通规划的延伸,往往将自行车道路和机动车道路的功能定位混为一谈,规划过程中没有真正结合自行车自身的交通需求、交通特性等方面去研究如何构筑一个良好的自行车交通体系。

二十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

二十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

二十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二十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经历了深刻的转变以及巨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进展也直接影响到了农村的政治稳定。

首先,农村的政治稳定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这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减少了社会不满情绪的产生,从而促进了农村的政治稳定。

其次,农村的政治稳定在政策支持下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产业化推进等,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也增强了他们对政府的信任,从而有助于维护农村的政治稳定。

再次,农村的政治稳定在社会调节和参与的推动下得到了巩固。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参与意识不断提高。

他们通过参加集体经济、村民议事会等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与政府进行对话与协商,通过和谐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种社会调节和参与的机制使得农村内部的矛盾得到了平衡和解决,进而维护了农村的政治稳定。

最后,农村的政治稳定在党的领导下得到了坚定维护。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直致力于维护农村的政治稳定。

党的农村政策和组织动员能力的不断完善,使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在农村中发挥作用,为解决农村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综上所述,二十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经历了深刻的转变和巨大的发展。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社会调节和参与的推动下,农村居民的利益得到了更好地保护,社会不满情绪得到了有效化解。

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领导下,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农村政治稳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的政治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挑战,如农民负担重、土地问题等。

因此,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农村的政治稳定,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组织动员等,不断完善农村的制度和机制,更好地保障农村居民的利益,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评价

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评价

原因: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所有‎制变化了才‎使得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就是定价‎机制)真正‎发生转变。

‎因为市场经‎济作为交换‎的经济,本‎质上交换的‎就是所有权‎,商品交换‎实际上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所有权的‎相互转换。

‎所以,如果‎财产制度、‎所有权制度‎不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化进程就成‎为不可能。

‎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化的进展‎,中国的所‎有制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观察‎一个制度的‎好坏和成功‎,最硬的指‎标就是看在‎这个制度变‎化的过程中‎,是不是真‎正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而中国的‎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伴随着制‎度的这种变‎化,我们中‎国的生产力‎和国力空前‎提高,中国‎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9%‎,增长速度‎相当快,并‎且持续了二‎十年之久。

‎这就表明,‎中国改革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领‎导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无可非议,‎改革开放确‎实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们的生活‎水准大大提‎高了一个台‎阶。

‎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打‎开国门,融‎入世界这个‎大家庭中去‎。

这‎样就会有一‎些不怀好意‎的蚊子,蝇‎等进来,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害‎社会的稳定‎,,这是‎外面来的。

‎内部的,面‎对大家庭中‎各种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迷人‎的生活方‎式,好多人‎崩溃了,沉‎入了水中。

‎但在巨大的‎成就面前,‎这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改革‎开放就象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的好‎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关的‎改革和社会‎转型都会变‎化。

‎不好处是引‎进了好东西‎,也有西方‎的不良的腐‎朽文化也引‎进来了,开‎放就是吸收‎好的,去掉‎坏的,兼容‎并包的获取‎人民和国家‎的最大利益‎,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也引进了‎不好的的东‎西,来影响‎社会阴暗面‎的继续扩大‎。

改革开放历程

改革开放历程

改革开放历程改革开放概述改革开放(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对内和对外。

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是我国的一项,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内容改革开放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包括发展,加强,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是在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改革——必由之路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

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

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第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件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经济特区建立于1979年。

1979年7月15日,国务院批转了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试办特区。

1、回顾中国改革二十年来的历程,中国的改革在党和...s

1、回顾中国改革二十年来的历程,中国的改革在党和...s

10、"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 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心至诚者。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真象表现本质,假象歪曲本质 • B.真象和假象混为一团,无法辨认 • C.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
面表现本质 • D.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
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1、1998年12月,历时40多天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考察工作胜利结束。在考察中,科考队员们历尽 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他们证实了关于大瀑 布的传说,发现了珍奇树种--红豆杉,取得了大
1、回顾中国改革二十年来的历程,中国的改革在党和 政府的领导下有组织地加以推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的讨论为改革开放的兴起奠定了思想理论上 的基础;从"三个有利于"为原则的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 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我们的改革提供了根本的指导
思想。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改革是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 B.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的有机结合 •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C."击西"是假象,是本质的一种反面表 现
• D.“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 两者都是本质的表现
13、"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这 首歌在倾倒众多歌迷的同时,也给许多以 此为信条的人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
哲学上讲,是因为
•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肤浅的本质 性认识
• B.感性认识不正确、不可靠,理性认识 才是正确的、可靠的认识
2、一个基因对应一种疾病,如果能够克隆 出这个基因,就意味着拿到了治病的秘方。
这表明
• A.物质总是能再生的 • B.有一个现象就有一个本质 • C.完成认识的任务是达到认识目的的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30年前,我们挣脱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却仍然迷茫于“两个凡是”的阴影中;30年前,我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社会中,中山装、平头、大寨、公社是中国的代名词,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却缺衣少食,物资匮乏是我华夏泱泱大国的心痛;30年前,我们身羸体弱,饱受西方诸国歧视,政治、经济、文化受制于人。30年后的今天,我们百花齐放、万家争鸣,从红级网络的大众打虎群体到称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莘莘学子,无不飞扬着解放思想的红旗;30年后的今天,多元化、明色彩、快节奏的都市文化已逐步取代了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旧主题,皮尔·卡丹、奔驰宝马在中国已变得毫不稀奇,货物琳琅满目的巨型超市星罗棋布;30年后的今天,中国担当了亚太地区金融的定海神针,深沪交易所的蝴蝶扇动翅膀能带来纽约华尔街的厄尔尼诺,中南海成了第三世界利益的代言人,2008北京奥运牵动了整个地球村。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正是改革开放,正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轨迹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正是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0年前给我们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是什么在这短短30年使我们发生沧海桑田般变化?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在30年后的今天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30年来,关于吃、穿、住、行有太多的变化。从没的吃到你想如何吃就如何吃,从没的穿到下衣当上衣穿,上衣当下衣穿,从出门步行到坐飞机,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蜗居斗室,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等等。

二十年来的家长会发言稿

二十年来的家长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各位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时光荏苒,转眼间,孩子们已经度过了二十年的校园生活。

这二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教育改革的二十年,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里,我们共同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见证了他们的欢笑和泪水,见证了他们从懵懂无知到逐渐成熟的蜕变。

在此,我想回顾一下这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一、我国教育的发展1. 教育体制的改革二十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教育优先发展”到“教育公平”,我国教育体制不断优化,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2. 教育内容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内容不断更新。

从传统的“两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到“核心素养”教育,再到“立德树人”教育,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教育方式的变革二十年来,我国教育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再到“探究式”教学,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校教育教学成果1. 硬件设施的完善二十年来,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 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培训等方式,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3. 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考试中屡获佳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4.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接下来,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家长进行交流: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宋海庆一1978年我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

这二十年中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发展,是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伟大历史转折带来的。

这一伟大转折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有其特定的历史性内涵:一是深刻性。

突出表现在它是一场革命性变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中解脱出来,实行改革开放,其目标取向是要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种革命,不同于过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第一次革命,不是以暴力的方式进行的夺取政权式的革命,但就它引起的社会多方面深刻的变革和解放生产力来说,同样是有革命意义的,因此可称之为“第二次革命”。

二是全局性。

这种转折,不但是经济的转变,而且包括政治、生活、文化诸方面的转变;不仅涉及到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结构、经济调节结构、经济利益结构、经济管理结构,而且涉及到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等方面。

总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

正因为有这样广泛的变革,才使得这场历史大转折带有全局意义。

三是艰巨性。

在大转折中,中国社会充满革故鼎新的创造。

这种创新,是在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东方大国进行的,这使得整个转折经历着许多困难和艰辛。

在历史大转折中,我们在科学地把握时代特征和形势的基础上,在正确地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打破了旧的传统模式,开拓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能否在理论上得到正确回答,在实践中得到切实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

关于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民族意识定义的综述

关于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民族意识定义的综述



关于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民族意识定义的综述
王雪梅
( 宁夏大学


宁夏
银川 70 0 ) 5 0 2

要: 民族 意识 的定义问题是 民族意识研 究的核心概念 , 也是民族学研 究的重要 问题之一。随着二十一世纪念进行一番梳理 , 通过对民族意识概念发展在不同时期的整理和其特点的总结, 可以使

Ke r s a t n o s i u n s ;n t n l y 8 ef o s iu n s ;n t n l y B c mmo s c oo ia u i y wo d :n i a c n c o s e s a i ai ’ s l -c n co s e s ai ai ’ o ol o t o t n p y h l gc lq a t l y

的民族意识和一般意识之间出现 了矛盾”∞ 这一论 断 也成 为很多 学者 给民族 意识下 定义 的根据 之

11 年斯大林在 《 93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 也多次使用 “ 民族意识” 一词 , 同时还提出了 “ 民族 共同心理素质” 的概念。0 在我国民族意识的提 出和使用始于孙 中山先 生, 他在 10 年 8 3 94 月 1日的 《 中国问题 的正真解 决》 中首先使用。众所周知梁启超是我国第一个给 民族意识下定义的学者 , 他在 《 中国历史上民族研 究》一文中指 出 “ 何为民族意识 ?谓对他而 自觉为 我。 的著名概念 , ” 他进一步举例说 : ‘ 日 “彼 本人 ; 我 中国人 , 凡予 以他族而立刻有 ‘ ’ 我中国人 ’ 之观念 国 内外关 于民族意识的提 出 浮于脑记者 , 此人及中华民族之一员也。 0 中国 ”在《 民族意识一词在 国外首次提 出据 国内学者考 大百科全书 一民族卷》 中则把民族意识等 同于 民族 证是恩格斯 14 年 的 《 国状况 ,十八世纪》一 的共同心理素质。 84 英 文。文中首先提出“ 民族意识” 一词 。 但没有给出明 二√ 十年代关于民族意识定义的起步 确科学的定义。马恩在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 在该 民族的意识和实践之间,亦 即某一民族 八 十年代 以来 的民族意识研究是 民族意识的

在改革开放中迈向光辉的新世纪_我国高等教育20年发展历程回顾

在改革开放中迈向光辉的新世纪_我国高等教育20年发展历程回顾
2
1993 年初党 中央、国务院 颁布了
中 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纲
要 , 1994 年 6 月党中央国务院又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二 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1995 年 3 月颁布了 教育法 , 今年又 颁布了 高等教育法 。 1996 年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交通大学 百年校庆时讲话提出, 高等学校要做到 全面适应现代化建 设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需要, 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 从 而进一 步明确了高 等教育在 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条件 下的努 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理清了改革思路, 明确质量意识和效益 观念, 高等教育进入深层次改革与发展阶段。 20 年来,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 成 人高 等教 育共 为社 会培 养输 送了 专科 以上 毕业 生 1801 万 人, 其中专科毕业生 1213 万人, 本科毕业生 545 万人, 研究生 43 万人, 高等学校还为各行各业成千上万的从业人员实施了 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目前, 我国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 已跃居世界前列, 每年本专科毕业生数量占世界首位。恢复 高考以 来培养的大 批高级专 门人才 已成为我 国经济 建设和 社会各 条战线上的 骨干和中 坚力量 , 对我国 经济的 持续发 展、 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 没有高等教育 20 年的迅速发展, 就不可 能有今天改革开放 的繁荣局面。 20 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保持了较快的发展, 其速度居世 界前列。普通高校数量从 1977 年的 404 所增加到 1997 年的 1020 所, 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由 1977 年的 27. 3 万人, 增加到 1997 年 100 万人左右, 年递增近 6. 9% ; 在 校生规模从 60. 8 万人增加 到 1997 年的 317. 4 万人, 年递增 8. 6% 。同时, 成人高等教育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招生人数从 1980 年的 20. 4 万人增加到 1997 年的 100. 4 万人, 年递增约 9. 8%; 在校生人数从 49. 7 万人增加到 272. 5 万人, 年递增 约 10. 5% 。此 外, 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显著增强, 招生规模同 样保持较高 的增长速度。 1978 年恢复 招生时当年 招生人数 仅为1. 1 万人, 到 1997 年, 研究生招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达 到 6. 4 万人和 17. 6 万人。1978 年我国国在学研究生已达 17. 6 万人, 其中 博士生 4 万人, 授予的学位, 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 全 国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共 584 所; 有权授予硕士学 位的单位共 688 个,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共 8611 个; 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单位共 326 个,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 业点 1824 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381 个, 国家还正式

中国市场化改革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市场化改革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市场化改革二十年回顾与展望第一章:前言中国市场化改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改革和开放的近 40 年中,中国市场化改革已经迎来了整整 20 年,这个时间跨度篇幅不长但时代步伐却是巨大的。

回顾这 20 年,我们不仅仅只是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就,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和展望未来。

第二章:回顾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展20 年前,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

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艰难的时期:经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社会生活、生产和经济中的种种习惯、制度、观念等需要被改进和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化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中国政府决心推进市场化改革,首先就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这项工作从最基础的制度开始,逐渐深入到资本市场的操作上,对此,中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改革的成果也确实显而易见,产权制度改革成为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随后,中国开始剥离了大量的行业和企业,使国有企业的比例不断降低。

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扶持民营企业等方面的改革。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知识产权保护最完整的国家之一,支持民营企业和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也被越来越多地实行。

第三章:回顾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成就20 年的市场化改革开创了中国经济的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产生出了一批“中国速度”的奇迹,同时也使得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很多具体成果。

首先,中国制造的曾经“低端”化的产品从低端开始逐渐导向中高端,中国的制造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地“代工制造”的阶段。

这个成就是改革开放政策下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因为改革是为了冲破原来的制约,为企业和产品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其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并在过去几年达到顶峰。

城市化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国内消费的增长,推动了国内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城市化改革也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的创新和改革能力。

此外,市场化改革也对中国国际化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主要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主要历史经验

作者: 明
出版物刊名: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页码: 91-91页
主题词: 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二十年;发展真理;生产力发展要求;实事求;集中力量发展;首要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力
摘要: <正> 二十年来的主要历史经验,可以概括为十一个方面:一、必须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必须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五、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六、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逐渐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面对买方市场,少数企业变压力为动力,改革体制、革新技术、创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但更多的企业没有转变观念,走老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出现了“好不过三年,活不过五年”的不正常现象。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市场营销是其主要原因。

笔者通过对许多企业的观察,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的营销观念没有转变。

在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当今时代,一些国有企业对买方市场仍然奉行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商品供过于求,买方市场出现了“生意难做”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对买方市场措手无策,随大流盲目地推销产品,其结果是要么是产品库存大量积压,要么是应收帐款急剧增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从而使大多数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第二,高层营销管理缺位,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它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营销职能。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是,这种“重视”具有明显的局部性、不确定性和非过程性,不系统、不全面、不到位,从而造成高层管理缺位。

高层管理缺位带来了许多危害。

首先,其他部门的营销优势得不到全面利用。

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营销职能,但在高层管理缺位时,则只有营销部门发挥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其整体营销职能会大打折扣。

其次,决策缓慢,影响销售工作高效进行的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样一来,该决策的问题不能及时决策,对企业的营销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重挫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营销工作缺乏方向。

高层管理决定企业的营销方向,当它缺位时,必然导致营销部门的盲目指挥。

第三,许多企业没有营销战略。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即使飞机不坠毁,也不无耗尽燃料之虞。

现在,中国的计多企业正如这架飞机,太需要战略了。

得战略者得天下,真诚的“海尔”、永固的“长城”、绚丽的“长虹”、高飞的“小天鹅”,毫不屈服的“乐凯”与毫情万丈的“用友”,都为其它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

而当前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是计划当期,得过且过,初创时就不曾设想过将来,造成企业盲目运行。

第四,开发新市场的能力欠佳。

比如就中国农村市场的开发来说,企业是主角,其市场行为完全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指导,多数企业仅仅盯着农村消费需求,而忽视了对农村投资需求的开发,企业不仅要考虑去赚农民的钱,而且要考虑怎样带动农民致富,使农民在认识到工业化好处的同时,也开发和培育出自己的市场,获取自己的投资回报。

市场开发是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重要环节,而许多企业正是因为处于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而不能做到合理地开发、启动自己可得的新市场。

第五,忽视了营销网络的功能。

一位营销专家曾经说过,“市场,说到底就是…网络+品牌‟——销售网络加上品牌的影响力。

”网络如同人体的血管,靠有力的销售完成资金的循环,滋着着企业的成长,其中任何部分的病变,都可能损伤企业的肌体,乃至企业的生命。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多数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网络上下过功夫,它们只注重产品生产,无计划、无目标地销售产品,这样,不仅浪费营销资源,而且无法取得好的营销业绩。

另外,当前企业的市场定位、促销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建立科学、实战的营销组织框架,确立企业整体营销观念,使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地协作,共同实现理想的经营业绩。

现代营销强调的整体攻防能力,当前许多企业的业务人员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从而难以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

这就象两军对垒抢占地盘一产,其中一方军队管理不善,组织不起来,没有像样的攻势或者抢到了地盘却没有能力固守,这样的军队必输无疑。

可见,高层的营销管理在市场营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和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

第二,树立辩证的买方市场观。

买方市场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在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购进方面,买方市场的压力只是施加给商品的卖方,而生产企业作为买方不仅没有压力,反而是大好的机遇,因为买方市场的压力,主要来自产品销售企业在采购时,处于买方的地位,可以充分享受买方市场的偏爱和优惠。

在机电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上,企业可以充分“货比三家”地进行挑选,不仅可以讲质量,而且可以压价格。

再者,买方市场带来的市场空隙,给企业提供了破土而出的希望,利用优质低廉的材料、机器设备生产高品质的产品,逐渐地适应买方市场,才能抓住买卖方市场带来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第三,确立名牌战略。

当今的世界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

它已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这是由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逐步加深,对选择产品的条件更为苛刻,这样就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因而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只有大家认可的名牌产品才可以成功。

在我国,如彩电行业有“长虹”、“康佳”、“TCL”、“创维”,VCD行业有“爱多”、“先科”、“金正”、“新科”。

经济专家们断言,从本世纪末起,我国商品市场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名牌之间的竞争。

然而,当前有的企业尚未意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只要看到别人生产什么,自己就生产什么,没有自己的特色,更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怎样创立自己的品牌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方面,要制定名牌战略;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可行性的实施步骤。

另一方面把质量创新作为名牌产品的根基和企业的生命。

企业创名牌应当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上档次”、“高售价”。

世界名牌商标就象征着高质量,如日本的“本田”,美国的“可口可乐”、“麦当劳”。

再者,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科技竞争。

在这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吸收先进技术,并予以创新。

这样,企业的产品才可以走在市场前列,名扬中外的熊猫电子集团正是坚持科技开路而占领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第四,制定合理实务的营销政策,充分发挥业务人员的促销作用。

人员推销是人类最古老的推销手段。

人员推销是最直接的促销形式。

当今的推销人员除了商品销售这一作用外,他们可以了解和熟悉顾客的需求动向,及时地向顾客提供企业的产品介绍以及顾客所需的各类服务,另外,业务人员还可以利用直接接触市场和消费者的便利,进行市场调研和情报工作,从而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可见,业务人员在市场营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位著中的营销大师曾经说过,没有推销不出去的产品,只有推销不出去产品的推销员。


见,优秀的推销员可以推销任何产品,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推销员呢?业务人员选择营销这项辛苦而艰巨的工作的重要原因就是基本动力。

当前,国内的许多企业企图通过道德和思想教育达成发挥业务人员作用的目的。

这种作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企业必须明白,当利益不成问题,业务员才不关心利益。

松下幸之助曾经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能够繁荣,主要是利益原则在起作用,正所谓利益所趋奋不顾身。

所以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营销政策,调动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建立科学、高效的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可以促进商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营销意识的增强,网络也被赋予了营销推广的重要职能。

企业应当转变传统的网络仅为销售渠道的观念,认识到当今网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创立自己的营销网络,首先,企业应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其依据可以是地理、人口等。

然后,企业根据市场的特点、企业的目标及营销资源的具体情况确定细分变量。

最后,调动自己的营销资源,分配到分市场,加强各细分市场的联系,形成高效的网络。

企业甚至可以先构筑自己的营销网络,再建设工作。

如TCL集团在1992年进军彩电市场时,根本没有自己的彩电基地,他们倡导“有计划的市场推广”观念,大力筹建自己在全国营销网络,没有工厂找人代加工,硬是靠着网络,在各地进行强有力的市场营销推广,强立促销,奇迹般地在五年内跻身于中国彩电业三强之列,成为现代营销学“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模式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