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传统的凯恩斯扩长性货币政策的比较及效果估计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传统的凯恩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比较及效果估计一、概念不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贷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二、货币政策工具不同传统扩张货币政策:1.大幅度调降法定存款准备率2.大幅度调降央行再贴现利率3.积极从事公开市场业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贷款,购买资产三、两种货币政策面临不同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扩张性政策: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模,引起利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该政策通常是往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传统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是经济金融运行环境相对良好,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对的则是经济金融危机。
从而造成了引导市场利率下降的手段不同传统货币政策借助的是政策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借助的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但两者的核心传导环节都是市场利率。
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要完成的任务有别于传统货币政策。
传统货币政策的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政策利率工具, 影响市场利率, 调节投资和消费,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其核心环节是运用政策利率工具, 影响市场利率。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要完成的任务:首先是中央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 救助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稳定;二是购买金融机构和社会民众的有价证券, 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有效化解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三是购买长期国债, 解决财政刺激经济资金 (财政支出) 不足的问题, 促进扩大财政支出, 发挥财政支出对民间投资、消费支出的撬动和替代作用;四是增加信贷可得性, 引导市场利率下降, 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 推动经济金融复苏四、两者作用效果不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向陷入资金困难的银行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金融体系,鼓励银行放贷;2、是使利率、特别是长期利率保持在低位,有利于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并促进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以日本为例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以日本为例一、概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近年来被多国央行用于应对经济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
其核心在于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大量流动性,降低长期利率,从而鼓励投资和消费,达到提振经济的目的。
日本作为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先行者之一,其经验不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揭示了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效果。
日本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政策调整。
这一政策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长期的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使得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有限。
在此背景下,日本央行开始尝试通过量化宽松来刺激经济增长,其主要手段包括降低政策利率至近乎零的水平,以及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来扩大基础货币供给。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在日本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效果。
这一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市场利率,为经济复苏创造了有利的金融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也促进了资产价格的上涨,对于改善企业盈利和提振消费者信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与此量化宽松政策也带来了诸如资产泡沫、银行利润压缩以及对退休金影响等潜在问题。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日本的实践既展现了其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潜力,也揭示了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在借鉴日本经验的也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环境和实际情况,审慎评估并合理使用这一政策工具。
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定义与背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是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其核心在于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通常在利率已经接近或达到零的情况下实施,被视为极端条件下的应对措施。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多源于严重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如调整利率等可能已无法有效刺激经济,因此央行需要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来恢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增长。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俗称“印钞禁”,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该政策通常是往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预算协议为美联储退出QE铺路尽管美国两党11日达成预算协议被普遍看作为重大利好消息,市场变动仍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
北京时间11日晚间,美国三大股指期货均有小幅度下跌,美元指数仍在80关口上下窄幅波动。
早间公布的预算协议中,两党确定了直至2015年10月1日的联邦政府支出规模,将2014财年自主性支出设定为1.012万亿美元,2014财年国防预算设定为5205亿美元,非国防自主性支出为4918亿美元。
分析显示,尽管协议不会让美国政府债务的增长速度放慢,不会上调债务上限,更不会完全取代自动减支,但它可以让一两年内自动减支的规模减少1000亿-2000亿美元。
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会在12月13日对该协议进行投票,如果协议获得通过,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很可能会在晚些时候进行投票。
协议最为直接的结果是,美国政府将成功避免在明年1月15日再现停摆的局面,从而消除美国在明年年初财政与债务方面的不确定性。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亚洲区研究主管David Mann说道:“如果不需要争论债务上限,我们就可以在明年第一季度避免一个额外的风险。
”在更多分析师看来,另一个更加直接的影响是两党协议的达成将无疑增加美联储在12月17-18日的会议上削减资产购买计划的可能性。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也在10月底公开宣布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制约;上周,曾有机构将预算协议达成列为与失业率、就业人数、通胀率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QE的指标。
此外,预算协议的达成也对失业率产生间接影响,而失业率门槛则是将左右美联储何时加息的重要指标。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1. 引言1.1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简介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是指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并保持低利率。
这一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抑制通货膨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多次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其中包括购买政府债券和抵押贷款证券,以提振经济活力。
美联储通过购买大量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来增加市场上的资金供应,从而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
这种政策对美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帮助经济复苏并降低失业率。
一些人担心这种政策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有积极作用,但在长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
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美联储的政策举措也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包括中国。
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需要密切关注美联储的政策调整,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1.2 我国经济的现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压力加大、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等问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和内部挑战。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机构不断壮大,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金融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过快、金融风险管控不到位、金融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给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我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首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会对我国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至高收益率国家,导致我国资本外流,加剧我国货币汇率压力。
其次,美国宽松政策造成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也将对我国经济造成波及。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研究
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实施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 通过购买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降低长期利率 ,刺激经济增长。
日本
日本央行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 ,通过购买长期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以增加货币供应 和降低利率。
欧洲
欧洲央行在金融危机期间也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通过 购买政府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以稳定欧元区和刺激经 济增长。
,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
物价上涨风险
02
如果量化宽松政策过度,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过快,引发通货
膨胀的风险。
通胀预期管理
03
为了稳定物价,中央银行需要有效地管理公众的通胀预期,确
保物价稳定。
对汇率的影响
汇率上升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增加,其汇率可能会下降,因为更多的货币追逐相同的商品和服 务。
06
我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对策建议
完善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和工具选择
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
通过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提高公众对货币政策的认知和理解 ,从而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央行应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如法定准备金率、公开 市场操作、再贷款等,以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总结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货币供应增加,进而影响全球货币汇率和贸 易平衡。此外,国际金融市场可能面临资本流动的波动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这可能对全球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05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主要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特点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点是中央银行在市场操作中大量购买 资产,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长期利率,促进投资和消 费。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近年来,美国一直采取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利率。
这一政策不仅对美国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中国经济。
首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
由于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贬值,进而导致人民币升值。
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对外贸易竞争力减弱。
此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也导致全球资金涌入中国市场,加剧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
这对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产生了影响。
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增加,中国可能面临资本流出的风险。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中国央行需要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此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商品价格上。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对中国作为资源进口大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中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和居民的利益。
然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首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提高了全球市场需求,为中国的出口创造了机会。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贸易竞争力下降、金融市场波动、货币政策调整等都是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中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抓住机遇,保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名词解释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名词解释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该类型量化宽松又被称为QE。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应对危机而采取的一种非常规性的刺激经济手段。
它通过直接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的方式来降低长期利率,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最终达到鼓励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
量化宽松(QE)QE全称quantitative easing of funds,又译为量化宽松或QER。
QE是指在金融危机时,各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而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使短期利率下降的货币政策。
简单说就是买进政府债券,降低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以鼓励投资、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QE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范围上看包括QE、 QM、 QT等;QE从属于QM和QT等等。
QE从表面上理解是量化紧缩,从其内涵上看是以较小的利率放贷出去,增加货币供给量,收窄流动性的波动幅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QE是美联储采用的宽松货币政策中一种方式,但宽松货币政策不能完全替代QE。
QE一般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指中央银行以数量型工具调控基础货币量,其主要操作是买入短期政府债券,将利率压低;第二种含义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金融债券及抵押支持证券,将基准利率压低。
QE政策自2008年6月份开始实施,一直延续至今。
2009年7月,美国正式宣布退出QE政策。
由于QE这个名词本身也很宽泛,所以造成了在我国也被广泛使用。
例如,在股市中QE就意味着在牛市的时候提高印花税,在熊市的时候减少印花税,被认为是一种扩大总需求的政策。
QE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1、缓解外汇占款压力; 2、扩大银行体系信贷规模; 3、鼓励投资和消费。
但与QE相伴随的是流动性过剩,所以, QE政策也被认为是危机后世界各国央行普遍使用的方法。
QE的目标:购买有价证券,直接为经济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刺激企业增加设备投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其好处主要有四个:一是对银行冲击小,缓解了银行的再贷压力;二是降低了整体利率水平;三是减轻通胀压力;四是增加就业机会。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名词解释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名词解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美联储通常把“量化宽松”用在买进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金融机构承销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美国国债和其它资产上。
为什么说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原因很简单,“量化”是量化宽松最主要的特征,而且有数据可以证明。
首先,所谓量化宽松,就是当市场流动性短缺时,美联储就采取注入流动性的办法;第二,所谓量化宽松,是美联储的操作,而不是商业银行的操作;第三,所谓量化宽松,是从金融机构向市场购买资产,而不是直接向企业投放现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操作手段。
特别提款权:指的是一种数字化的货币,并不是实实在在的黄金或者白银。
与美元等国家的法定货币不同,它是一种国际储备资产。
而且,这种资产既不能直接用于交易,也不能像美元那样被个人或者公司所拥有。
因为如果一个人想拥有这些资产,那么他必须将这些资产兑换成美元。
事实上,特别提款权本质上是一种“看不见的钱”。
由于没有实体形态,因此无法被储藏或者携带。
除了被美联储购买外,特别提款权还被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央行所购买。
例如,欧洲央行每年都要增加该储备,并且计划在2023年达到1万亿欧元。
另外,日本央行目前持有1万亿特别提款权。
与美元类似,特别提款权并不是强制性的法定货币。
这种货币仅在世界各国央行之间转移,但却具有价值尺度功能。
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贸易大幅增长,使得对美元需求激增。
正是基于这一点,美联储才会考虑发行新的纸币——特别提款权。
前瞻性指标:指预测、规划未来的一些经济指标,比如消费物价指数、工业生产指数、房屋开工率、失业率等。
这些指标往往滞后于GDP增速,甚至落后GDP增速好几年。
尽管这些指标难免存在误差,但是仍然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准确地判断经济走势。
不过,虽然这些指标相对精准,但毕竟只是一种参照系统,因此无法完全替代真实的数据。
由于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经济数据难以精确掌握,所以美联储需要通过这些前瞻性指标来进行预测。
关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哪些起源
关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哪些起源关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哪些起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做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设立货币政策的时候会将目标放在一个特定的短期利率水准上,央行通过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或者是抽离资金来使该利率处于目标位置。
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哪些起源,欢迎阅读!什么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做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设立货币政策的时候会将目标放在一个特定的短期利率水准上,央行通过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或者是抽离资金来使该利率处于目标位置。
此时中央银行希望调控的是信贷的成本。
而定量宽松货币指的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将政策关注点从控制银行系统的资金价格转向资金数量,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维持在宽松的环境下。
对于这个政策而言,“量”意味着货币供应,而“宽松”则表示很多,当然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自己的指标。
采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意味着放弃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因为对于央行而言,他们不可能既控制资金的价格又控制资金的数量。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俗称“印钞票”,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成长。
该政策通常是往常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状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状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起源量化宽松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经济学词汇,最早在2001年由日本央行提出——在2001年到2006年间,为了应对国内经济的持续下滑与投入衰退,日本央行在利率极低的状况下,通过大量持续购买公债以及长期债券的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使利率始终维持在近于零的水平。
通过对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迫使银行在较低的贷款利率下对外放贷,进而增加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给,促进投入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
这与正常状况下央行的利率杠杆调控完全区别。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近年来,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普遍采用的经济手段。
然而,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通货膨胀也开始逐渐加剧。
本文将探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展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等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支出的政策。
这种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长期利率和增加流动性来提高经济活动水平。
然而,这种政策的实施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量子理论,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相对于商品和服务供应量,价格水平就会上升。
因此,当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时,通货膨胀的风险就会显现出来。
实际上,过去几年不少国家都经历了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例如,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国内物价水平明显上升,尤其是房价和股市等资产价格大幅攀升。
同样,日本和欧洲各国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这一现象揭示了量化宽松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直接联系。
然而,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他们认为,量化宽松政策虽然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但由于需求不足和生产需求的不强劲,商品和服务供应量并未显著增加。
因此,即使存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通货膨胀的风险也较低。
相反,这些学者认为,量化宽松政策能够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并促进经济稳定。
不论是哪种观点,我们都不能忽视量化宽松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潜在影响。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风险,中央银行需要确保量化宽松政策的适度和时机。
一方面,过度的宽松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进而影响经济稳定。
另一方面,政策不足可能无法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支出。
因此,中央银行需要密切监测经济数据,及时调整政策,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此外,政府也应该采取措施来平衡量化宽松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例如,加强监管措施,防止金融市场过度波动,以及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及负面影响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及负面影响发展战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在利率为零或接近零的情况下,一国的中央银行通过增加一定数量的基础货币来增加市场流动性的经济行为。
一、美国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当一国经济受到外部负面冲击后,经济会处于下行阶段,市场的流动性就会处于紧缩状态,其货币当局出于刺激经济的目的通常会首先采取降低市场基准利率的常规货币政策。
例如,在2001年美国IT 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呈现下滑趋势,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就屡次采用降息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经济的复苏。
但是,一旦遇到像1929~1933年的大萧条或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仅仅通过降息等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很难奏效,特别是在利率已经降为零或接近零的水平时,一国经济极容易陷入“流动性陷阱”中,在这种情况下,降息等常规货币政策已经完全失去其作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就成了美联储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美国的经济复苏创造了宽松的货币环境,稳定了相关主体的信心,同时也为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具体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预期或告示效应,能够稳定市场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美联储通过向市场投放大量基础货币的方式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并强化“只要通货紧缩风险存在或者通胀率低于目标,就会继续维持低利率”的信号,从而能够使人们产生较强的通货膨胀预期,促进企业和个人增加消费和投资。
2.时间轴效应。
常规的货币政策一般只能通过降低短期市场利率,而很难降低长期市场利率。
但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能达到降低长期市场利率的作用,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美联储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的方式可以直接降低长期市场利率;另一方面,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可知,长期利率等于预期未来短期利率的平均水平加上一定的市场风险溢价,美联储通过承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证实施零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长期市场利率水平,长期市场利率的提高显然会很大程度上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名词解释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名词解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长期债券等手段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美国在2007年6月份正式开始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它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之后,通过购买国债等方式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以此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改善货币环境的一种货币政策措施。
其目的是为了对冲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风险。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美国最先采用。
最初,美联储的数量宽松政策意在对抗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为了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紧张状况,美联储向金融机构提供廉价资金,但这一计划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后来,美联储开始“无上限”地购买国债,希望通过注入流动性来改变人们对美元贬值的预期。
到2008年2月,美联储已将其公开市场操作中的总量宽松计划扩展到1万亿美元,并且仍在继续购买债券。
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同时,美联储在货币市场中连续进行了3轮回购操作,使短期回购工具(Short-Term Yield Repayment),也就是说短期利率维持在0。
只要美联储愿意,他们还可以采取其他货币宽松的政策。
中央银行从金融市场上购买债券等资产也会给银行体系注入资金。
中央银行直接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也属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自从美联储在2008年初推出无限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几轮购买国债行动以来,不少经济学家发现,尽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降低美国乃至全球的通货膨胀都很有效,但对经济复苏却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原因何在呢?部分观点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了市场对美元升值的预期,从而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骤然增大。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进而扩大了消费者需求,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引起了全球通货膨胀水平的下降,但对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的抑制却无明显效果。
当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全球各国尚未走出衰退的阴影。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原因分析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原因分析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被称为Abenomics,是安倍政府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经济政策。
该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包括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推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提高通货膨胀目标等。
本文将分析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原因。
我们来看一下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实施该政策之初,日本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内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以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降低利率。
通过这样的措施,日本央行试图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该政策在短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大规模购买国内国债使得国债利率下降,降低了政府的负债成本。
降低利率促使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获得融资,鼓励他们增加投资。
该政策还通过贬值日元的方式提升了出口竞争力,刺激了出口。
在中长期来看,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虽然政策一度刺激了经济增长,但通货紧缩的压力仍然存在。
日本的通货膨胀率长期低迷,难以达到政府设定的2%的目标。
该政策也加剧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问题。
日本政府依赖于国内银行和其他机构购买国债以满足财政支出,这可能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
该政策是对日本经济长期增长乏力的回应。
自1990年代初以来,日本一直面临着低增长、通货紧缩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导致消费和投资低迷。
该政策是为了对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日本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并防止通货紧缩,日本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该政策还是为了解决日本长期货币政策的限制。
由于长期低通胀和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无法发挥作用。
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内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增长。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的经济迅速出现恶化, 尤其是雷曼兄弟破产以后,多米诺的效应在整个 金融体系扩散开来。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的公开 市场操作手段,美国的经济出现了如下的特点。 第一,中长期利率高企,而短期基准利率已逐渐 接近于零利率。第二,失业率过高,通过膨胀风 险低。 一般情况下,面对经济萎靡不振,政府可 以通过财政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常规的货币 政策加以调控。但是,面临此次金融危机,美国 政府已缺乏有效手段进行调控,只能选择常规或 非常规的非传统数量型货币政策。
•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俗称“印钞禁”, 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 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 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 经济增长。该政策通常是往常规货币 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 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 况下实施的非两种方式放松银根:改变 货币价格(即利率)或改变货币数量。 2、央行放松银根的非常规方式主要有三种: (1)央行可以通过与外界沟通或量化宽 松等方式,培养短期利率将长期保持低位的 预期。 (2)央行可以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以左右通胀预期。 (3)央行可以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如果投资者将不同资产视为非完全替代品, 央行买进特定资产的操作就会对资产价格产 生明显影响。
•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 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 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 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 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 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 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 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 的资金压力。
• 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 • 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总计将采购 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的美国国债,QE2 宽松计划于2011年6月结束,购买的仅 仅是美国国债。此一轮政策吹大了货 币泡沫,世界各国也纷纷采取宽松政 策对抗。
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与收紧
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与收紧在经济发展和货币市场的运作中,货币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货币市场和经济运行。
其中,量化宽松和收紧是两种常见的调控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与收紧,以及其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量化宽松政策1. 定义与原因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QE)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通过购买国债、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的效果。
通常在经济增长疲软、通货紧缩压力大或金融危机等特殊时期,央行会采取量化宽松政策。
2. 实施方式与效果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方式有多种形式,可以是降低短期利率、购买国债、降低银行准备金率等。
这些措施旨在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提高信贷供给,降低长期利率,促进经济复苏。
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央行可以刺激投资活动,提振企业信心,并且通过提高通货膨胀预期,减轻实际债务负担,促进消费。
二、量化收紧政策1. 定义与原因量化收紧政策(Quantitative Tightening, QT)是指央行通过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来收紧货币政策,通常在经济过热、通胀压力上升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等情况下实施。
这种政策旨在抑制通货膨胀、防范金融风险和平衡经济增长。
2. 实施方式与效果量化收紧政策的实施方式包括升息、缩减资产负债表和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
通过增加利率、减少债券购买等手段,央行可以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并调控经济增长速度。
这种政策可以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降低通货膨胀预期,防范经济过热和金融风险。
三、量化宽松与收紧的影响1. 经济影响量化宽松政策通常会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提振企业信心,并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
同时,宽松政策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风险和资产价格泡沫形成。
而量化收紧政策则可以抑制通胀压力,防范经济过热和金融风险,但也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及金融市场动荡。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序言2008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了衰退,学界普遍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面临着20世纪上半叶那次大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各国在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货币政策工具也被频繁使用。
而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传统货币政策“弹药”似已耗尽。
目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成为美国、日本、英国等多国央行的选择。
在当前这场危机中,零利率在短期内已经注定失效,而一般认为,美欧国家央行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将更为激进,包括大量印钞买入政府、企业债券等。
事实上,美联储在2009年初已经开始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3月份更是开始买入高达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
包括日银、英格兰银行以及瑞士中央银行等都已经开始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他一些国家央行似也在步其后尘。
这种全球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世界经济史上尚属首次,而这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否生效,它会带来什么后果,对我国的影响如何?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基础理论(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念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它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量,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单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手段,从而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是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货币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的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舒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零利率下的必然选择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央行降息将引发一系列的资产替代行为,从而导致证券收益率的普遍下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发展,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单一国家的边界。
近年来,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不仅在美国本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稳定、资本流动以及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影响,以期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将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明确其定义、特点以及实施机制。
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和动因。
随后,文章将深入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包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等。
文章还将分析中国在面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如何调整自身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机制,以及中国在面对这种外部冲击时应该如何调整自身的货币政策,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被称为量化宽松(QE),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实施。
该政策的核心在于,当中央银行将短期利率降至零或接近零的水平后,通过购买长期金融资产,如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以增加银行系统中的基础货币供应,从而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这种操作实质上可以被视为“间接增印钞票”,因为它增加了银行系统中的货币供应,尽管并未直接印刷更多的钞票。
在金融危机期间,尤其是2008年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被广泛应用。
美联储通过大规模购买长期金融资产,压低了长期利率,鼓励了银行贷款,刺激了投资和消费,从而帮助经济复苏。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的全球影响,并重点探讨其对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和宏观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
文章将从QE政策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入手,逐步过渡到其对全球经济格局,尤其是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深刻影响。
我们将分析QE政策导致的资本流动、通货膨胀压力、汇率波动等现象,并探讨其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金融市场稳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机制。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中国在面对QE政策冲击时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货币政策调整、金融市场改革、外汇管理策略等方面,以期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称为QE(Quantitative Easing),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通过大规模购买长期金融资产,如国债和抵押支持债券,以增加银行系统中的货币供应量,降低长期利率,并鼓励投资和消费。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已经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
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1)始于2008年11月,当时美联储宣布将购买高达25万亿美元的抵押支持债券,以支持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
这一举措旨在稳定金融市场,恢复市场信心。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开始于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将在未来六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压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复苏。
QE2标志着美联储从支持特定市场转向更广泛地刺激整体经济。
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于2012年9月启动,美联储承诺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债券,直到就业市场明显改善。
此举旨在通过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刺激房地产市场和整体经济。
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QE4),也被称为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开始于2012年12月。
美联储通过卖出短期国债并购买长期国债,以延长其持有的国债组合的到期期限。
这一策略旨在进一步降低长期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和定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被中央银行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旨在通过扩大货币供应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并带动通胀。
该政策通常在经济衰退或低通胀的背景下实施,旨在增加经济活动和消费,提高就业率,降低利率水平并增加信贷供应。
这种货币政策的名称“量化宽松”是由日本中央银行(BOJ)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采取此政策时所创造的,后来逐渐成为国际货币政策的通用术语。
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手段通常有三个方面:货币供应的扩大、降低利率和购买国债。
货币供应的扩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向市场注入大量的货币。
当中央银行购买国债时,市场上的债券供应减少,导致债券价格上升。
这一过程同时也会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现金储备,进而扩大了银行可供应的贷款和信贷。
降低利率是量化宽松政策的另一重要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官方利率来降低市场利率。
这样,借款成本会下降,促使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借贷和消费。
同时,降低利率也可以鼓励投资者转向高风险的投资,从而推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上涨,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购买国债是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三个主要手段。
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来提供额外的流动性,为金融体系注入更多的现金。
这种做法旨在增加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现金储备,以促使更多的贷款和信贷供应。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和风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该政策通常会导致货币供应的增加,从而增加了流动性,促使经济活动的扩大。
这一过程有助于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会导致利率下降。
降低利率可以减少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从而鼓励更多的借贷和消费。
此外,降低利率还可以刺激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上涨。
然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也伴随着一些风险。
首先,过度的货币供应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从而降低货币的购买力。
其次,长期低利率会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例如房地产和股市的价格可能会过高,最终可能会引发经济危机。
货币政策量化指标和质化指标
货币政策量化指标和质化指标1、其一,我们设计的货币政策量化指标是观测货币政策边际变化的比较稳定的模型:1)货币政策量化指标所量化的视角是货币政策的数量政策,该指标选用的核心数据为“超额准备金+货币发行”;2)货币政策量化指标对资金利率走势存在比较明显的反向相关性;3)货币政策量化指标也会在某些拐点上引导市场,因市场误判或窗口指导等问题,利率可能会短时偏离货币政策指标,但终会回到其所勾勒的轨道之内。
2、其二,一个取而代之的更加简便的观测货币政策的指标是商业银行超储规模同比增长:1)商业银行超储规模同比增长与货币政策量化指标存在趋向及节奏上的正相关性;2)受到季节性波动及分母(派生货币)变化的干扰,观测超储率变化其实在衡量货币政策的效果上并不如观测超储规模同比增长那么有效。
3、其三,我们可以观察央行投放资金的期限结构:1)短端工具余额(期限在3个月之内的货币政策工具)占基础货币的比例变化也是一个领先于资金利率的指标,央行越多动用短期工具,则意味着央行偏紧的意图越强烈;2)这一指标有效背后的根源是短端货币的高度不稳定性,短端货币其实是央行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而不得已施加的润滑剂;3)在外汇占款减少之后,基础货币的供应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央行,由此在央行对货币期限具有更大主导权的情况下,这一规律才充分体现出来。
4、无论我们用哪个工具去衡量,货币政策都已经处于边际收紧的状态内,当前市场在宽松预期这一方向上已经走得过远。
5、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裂口扩得越大,后面的市场的纠偏风险也越大,这导致后面即使收益率继续走低,我们也要考虑逐步增加的风险。
6、我们建议当前在配置上逐步转向防御,在利率债配置上,建议低杠杆、中仓位、中久期。
7、对于信用债及城投债方面,出于边际收紧的流动性的考虑,我们短时还无法期待信用溢价出现进一步下降,建议尽可能持有高流动性的信用债,以高评级、短久期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美国印钞说起——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发布日期:2011/11/23 22:44:39 来源:[本站] 作者:[王易] 浏览:[ 473] 评论:[ 0] 字体:大中小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应对此次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对其自身的伤害,但是可能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和信心恢复,恶化国际贸易条件。
而且有可能导致自身的通货膨胀。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上面,人民币的升值使我国的出口减少,失业增加,经济受到冲击。
我国应该在经济结构和汇率制度上加以改革以应对当前及以后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
关键字: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人民币升值,汇率
量化宽松政策,所谓量化,是指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是指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
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银行体系。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
比较央行在公开市场中对短期政府债券所进行的日常交易,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要庞大许多,而且久期也较长。
从定义我们知道,量化宽松政策适合在国内经济出现紧缩或是出于经济危机或预防由于紧缩导致的经济危机的产生。
美国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此,将对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分别从对美国国内,国际和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冲击。
1,对美国国内的影响:
弗里德曼反对通过印钞这种方式来应付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他的理由是这种做法无异于稀释普通民众手中持有货币的价值。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目的就是增加流通中货币的数目,那么,必然有使美国币值趋于
下降的趋势。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基于低甚至于负的GDP,低的利率水平,高的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的经济情况。
根据菲利普斯替代效用,失业率与通胀率存在着相互替代的效用。
美国可以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牺牲通货率来换取失业率的降低。
而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利率非常低的时候,居民宁愿将货币持有在手中而不愿意进行储蓄,投资的渠道相应缩小了。
但是给流通中注入大量货币,因为乘数理论注入的货币将发挥数倍于本来货币的作用,这些货币将将寻找投资机会,进而提高利率的提高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用。
美国大量印钞,而这些新增加的美元进入市场后,由于没有实际的物资作为发行的后盾,必然导致美元相对其他国家货币的贬值。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债务国,作为美国债权的国家手中所持有的主要是美元或是以美元表示的债券。
美元的贬值就表示这些持有国手中的债权的损失,反过来,美国的债务减少。
同样,美元的贬值是石油,黄金等战略物资的价格上涨,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把持主要的石油资源。
这些资源的升值无异于美国财富的增值。
而贬值能给美国带来更加强势的出口优势,减少贸易逆差。
政策具有时滞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可能会是导致几年后或更长时间通货膨胀的发生。
政策的决策着往往是由几个或是十几个政要围在会议桌上定下来的,缺乏精确的计算,难以把握尺度。
美联储将大量的美元投入市场,而且连续几次的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极有可能导致下一次经济泡沫的出现。
2,对国际的影响
《货币战争》在金融危机出现后特别受到群众的喜爱,里面阐述的思想很平实,容易理解。
而真正的货币战争或已拉开帷幕。
以下摘录自个新闻社刊上的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更加论证了货币战争真实存在。
1.日本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
2009年10月5日日本央行在利率会议中决定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将利率目标从0.1%
下调至0-0.1%区间,并承诺将维持零利率直到物价企稳。
同时央行还将创建基金用5
万亿日元(约610亿美元)购买日本公债和其他资产,旨在压低长期市场利率降低风险溢价。
2. 英国货币政策选择艰难
2009年10月20日,英国央行公布的10月会议记录显示,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以8∶1通过了维持2000亿英镑债券购买规模不变。
英国首相卡梅伦则更倾向于通过货币政策刺激英国经济,他表示“我是一个财政政策的保守主义者,但又是一个货币政策的激进主义者。
”
3. 新兴经济体加紧控制流动性
巴西政府宣布将固定收益证券的外国投资税由4%提高到6%,这也是巴西政府在14天内再次上调这一税种。
泰国政府也宣布将以预扣税的形式对外资投资债券收益按15%收税。
在多次出手干预外汇市场之后,韩国央行发布警告称如果外资增长过快,银行将有可能限制外币借贷。
印尼政府则强行为外资投资规定了不少于3个月的期限。
各国纷纷出台政策一方面是避免本国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从他们制定政策的时间来看,更是一种对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回应。
美元在世界货币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的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都维系着世界经济的动脉。
各国之所以出台这些政策,无不基于以下考虑:
1.美元贬值,与美国有着密切贸易联系的国家,特别是以出口主导带动经济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出口的锐减。
为了保障国内的民族产业都趋向于维持与美元的原汇率。
这就可能使用和美国同样的手段,即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本国货币的贬值。
但是,各国都使本国货币贬值将会导致的后果是世界贸易的进一步恶化。
2.根据蒙代尔的三角定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各国政府通过限定
国际贸易即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实现另外两个目标。
而我国受此次经济危机波动相对较小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并没有对外完全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
这也是我国市场地位饱受争议的一点。
3.大量美元以及其他一些国际货币投入到流通中来,美元具有高度的国际流动性,这些资金将在全球寻找投资机会或者投机机会。
热钱的大量涌入无益于经济体得稳定健康发展。
热钱的突然涌入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经济过热,而突然的涌出则会使经济体蒙受严霜。
热钱的本来目的是活得暂时的利得,变化路径无法掌控,这大概也是巴西政府提高外国投资税的一个原因。
4.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它的变化肯定会带来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各方必然也会受到波及。
各国的诸多反映表明国际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纵观历史,1929-----1932年的国际经济危机首先导致的保护主义的盛行,而那次危机也是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一个原因。
3,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而中国的外汇储备中主要持有的是美国国债及美国银行和企业债券。
美元的贬值意味着中国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的缩水。
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使外汇的供给量增加,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也就是说,即使美元不贬值,但是人民币也得升值,即美元相对贬值。
而现在的情况是美元贬值加上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
我国的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所在比重很高,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的出口的冲击非常大。
我国沿海地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有很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过度依赖出口型企业纷纷破产,由此产生大量的工人失业。
这些显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4.我国应对措施
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可能永远对外不开放,倘若我国资本市场完全对外开放了,那么,我国又该怎样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且,资本市场的开放对国家的融资和与国际接轨有利。
我国的经济运行其实并不健康,虽然我国GDP速度排名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的经济结构落后,从这次危机中也能够感受出来。
我国当前阶段并不应该靠投入多少资金建多少产房带动经济发展,虽然方法很简单见效也快,关键在于统一国内的市场,国内的消费同样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内消费的增加一方面与改变中国传统的储蓄思想有关,但是关键还是在于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平均水平。
我国政府出台四万亿意图促进消费,但是有欠稳妥,这可能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而且,现在从房地市场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苗头。
2.改革货币制度。
浮动的货币制度可能难以盯住汇率的稳定,但是,政府的强制手段维持汇率稳定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消极影响。
实际上,汇率的不稳定是由于经济的不稳定引起的。
或者说汇率是反映经济运行的一项指标。
我国虽然名义上拥有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但是其中大多数流动性不强,如果面对热钱的大量涌入,很可能重蹈1997年泰国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文萃》,弗里德曼,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
【2】《国际金融》,主编:原雪梅,山东人民出版社
【3】《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英文版第七版),PaulR.Krugman Maurice Obstfel d,清华大学出版社
【4】《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高鸿业,商务印书版(1990)
【5】《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曼昆,人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