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研究报告
中国中美税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Word版2017

2017年中美税收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6月出版文本目录1、一块“玻璃”引发的讨 (6)2、中国企业税负有多重? (8)2.1、中国宏观税负和产业税负测算 (8)2.1.1、中国宏观税负处于相对低位 (8)2.1.2、产业税负:三产后来居上 (10)2.2、2015年企业税负衡量 (12)2.2.1、重点税源税负:(流转税+所得税)/主营业务收入 (12)2.2.2、上市公司税负: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 (14)3、美国企业实际税负不比中国低 (15)3.1、小口径宏观税负:中国明显低于美国 (16)3.2、小口径税负+五险一金:中美基本持平 (17)3.3、税负转嫁后,中国企业实际税率低于美国 (18)3.3.1、企业缴税为主造成企业税感明显 (18)3.3.2、中国企业税负转嫁程度较高 (20)3.3.3、特朗普减税:“小蛋糕”上的“大改革” (20)4、中美劳动力成本比较 (22)4.1、美国雇员工资是中国的11倍 (22)4.2、“五险一金”费率略高于社会保险税 (24)5、五年营改增试点效果测算:减税明显,局部上升 (25)5.1、五年“营改增”试点进程 (25)5.2、试点先行行业税负整体下降 (25)5.3、最后四个行业减税规模 (27)5.4、产业链打通的全面减税效应 (28)6、不可忽视的税负转嫁 (29)6.1、直接税更容易转嫁税种 (29)6.2、行业集中度和税负转嫁 (29)6.3、税负转嫁程度中值:43.3% (30)7、对中国企业总税负68%的解释 (32)8、未来降低企业税负的方向 (33)8.1、增值税税率简并 (33)8.2、小微企业标准的扩围 (34)图表目录图表1:中国企业税负之争的简单回应 (6)图表2:宏观税负:中国和德国 (6)图表3:大中小口径中国宏观税负 (9)图表4: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国别比较 (9)图表5:三次产业税收收入占比 (10)图表6:产业税负和宏观税负 (11)图表7:行业税负和变动趋势 (12)图表8:增值税税负、营业税税负及消费税税负 (13)图表9:A股上市公司企业税负 (14)图表10:主要行业GDP占比与税收占比分布 (14)图表11:大口径宏观税负:中国和美国 (16)图表12:小口径宏观税负:中国和美国 (16)图表13:小口径+五险一金:中美基本持平 (18)图表14:中国企业税感强烈的主要原因 (18)图表15:中国企业与个人缴税占比 (19)图表16:我国直接税和间接税占比 (19)图表17:中美企业所得税占比变化 (21)图表18:美国税收结构 (22)图表19:中美雇员工资比较 (22)图表20:企业缴纳:“五险一金”和社会保险税 (24)图表21:五年“营改增”试点之路 (25)图表22:“营改增”后主要行业税负变动 (26)图表23:最后四大行业“营改增”减税规模 (27)图表24:产业链条打通与营改增缴税效应(2015年) (28)图表25:行业集中度和行业税收占比 (29)图表26:全行业税负转嫁区间 (30)图表27:主要行业税负转嫁中位数 (31)图表28:各国企业总税负结构拆分 (33)表格1:中美企业缴税税种比较 (20)表格2:社会保险税和“五险一金”的中美比较 (24)表格3:主要行业税负转嫁区间 (32)表格4:各国增值税税级和税率设置 (33)表格5:各国企业所得税税率表 (34)1、一块“玻璃”引发的讨“玻璃大王”曹德旺对中国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评判,宗庆后质疑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刚刚由学者提出的“死亡税率”这一新名词,再加上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企业总税负68%、位列全球12名,这些在2016年年底对税收负担形成合围之势,尤其使企业税负再一次成为舆论中心。
中美个人所得税制的差异比较与优劣分析

中美个人所得税制的差异比较与优劣分析【摘要】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在征收对象、税率调整、税收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从中美两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基本情况出发,对比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评估了各自的优劣势,并探讨了导致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中美个人所得税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本文总结出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在征收效率、社会公平和财政收入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优劣势。
结合对比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为未来改善中美个人所得税制提供参考。
最终可以得出,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借鉴与优化的空间,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差异比较、优劣分析、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对比分析、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所得收入征收的一种税种,是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个人所得税是两国税收体系中占比重要的税种之一,在税收政策以及国家财政收入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源自国家的不同税收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
比较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的税收政策以及国家财政收入情况。
对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优劣比较和分析,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税收政策,促进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差异以及优劣比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意义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国家财政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益。
中美两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在征收对象、税率结构、税收政策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两国税收制度的特点和优劣势,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中美个人所得税制的差异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税收政策的背景和目的,促进中美两国在税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协调和发展。
中美两国个人所得税差异研究

中美两国个人所得税差异探究Wind资讯金融情报所【2011年8月9日】摘要:中美两国如今是全球的头两号大国,而偏偏中美两国之间差异巨大,于是对中美两国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成了最时髦的事情,借着最近人大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到3500元而引起的热议,本文试图较为深入的探讨一下中美两国在个人所得税各方面的差异。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如他们在其他的方面一样差异巨大,美国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实践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国这次对个人所得税20年来最大的调整是税收立法和实践的进步,未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预计将会更加贴近社会实际,也会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中美两国国家结构形式不同造成所得税体系差异巨大中国从国家结构形式看是单一制国家,在适用税法上是由人代会制定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法。
虽然在分税制以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由地方税务局征收,但是所收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统一分配。
也就是说中国只有一套全国统一的所得税体制。
而美国却是联邦制国家,国家按照联邦和州政府两级纵向分权,所以形成了联邦和州两级的税收权,分别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在州以下建立了县等为单位的州分治区,各分治区按照州立法对辖区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在美国形成了以联邦所得税(全国统一,每年制定标准);州所得税(全美有七个州不征)和地方所得税(一般为大城市,如纽约)三级个人所得税体制。
二、个人所得税在中美两国税收中的地位不同个人所得税一直是美国联邦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从2000年至2009年,联邦政府收取的个人所得税每年不低于7000亿美元,最高时达到1.1万亿美元。
联邦政府收取的个人所得税2001年占联邦政府收入的49.9%,比例最低的2004年也为43%。
可以说,个人所得税是美国联邦政府收入的支柱,没有个人所得税,联邦政府就难以运作。
表1 2000-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金额及占联邦收入比例年份个人所得税(亿美元)占联邦收入比例2000 10044 49.6%2001 9943 49.9%2002 8583 46.3%2003 7936 44.5%2004 8089 43.0%2005 9272 43.1%2006 10439 43.4%2007 11634 45.3%2008 11457 45.4%2009 9153 43.5%数据来源:美国国内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而在中国,2010年税收收入前三位的分别是国内增值税(21092亿元)、企业所得税(12843亿元)及营业税(11158亿元),个人所得税只排在第六位。
2017年中美税收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中美税收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6月出版文本目录1、一块“玻璃”引发的讨 (6)2、中国企业税负有多重? (8)2.1、中国宏观税负和产业税负测算 (8)2.1.1、中国宏观税负处于相对低位 (8)2.1.2、产业税负:三产后来居上 (10)2.2、2015年企业税负衡量 (12)2.2.1、重点税源税负:(流转税+所得税)/主营业务收入 (12)2.2.2、上市公司税负: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 (14)3、美国企业实际税负不比中国低 (15)3.1、小口径宏观税负:中国明显低于美国 (16)3.2、小口径税负+五险一金:中美基本持平 (17)3.3、税负转嫁后,中国企业实际税率低于美国 (18)3.3.1、企业缴税为主造成企业税感明显 (18)3.3.2、中国企业税负转嫁程度较高 (20)3.3.3、特朗普减税:“小蛋糕”上的“大改革” (20)4、中美劳动力成本比较 (22)4.1、美国雇员工资是中国的11倍 (22)4.2、“五险一金”费率略高于社会保险税 (24)5、五年营改增试点效果测算:减税明显,局部上升 (25)5.1、五年“营改增”试点进程 (25)5.2、试点先行行业税负整体下降 (25)5.3、最后四个行业减税规模 (27)5.4、产业链打通的全面减税效应 (28)6、不可忽视的税负转嫁 (29)6.1、直接税更容易转嫁税种 (29)6.2、行业集中度和税负转嫁 (29)6.3、税负转嫁程度中值:43.3% (30)7、对中国企业总税负68%的解释 (32)8、未来降低企业税负的方向 (33)8.1、增值税税率简并 (33)8.2、小微企业标准的扩围 (34)图表目录图表1:中国企业税负之争的简单回应 (6)图表2:宏观税负:中国和德国 (6)图表3:大中小口径中国宏观税负 (9)图表4: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国别比较 (9)图表5:三次产业税收收入占比 (10)图表6:产业税负和宏观税负 (11)图表7:行业税负和变动趋势 (12)图表8:增值税税负、营业税税负及消费税税负 (13)图表9:A股上市公司企业税负 (14)图表10:主要行业GDP占比与税收占比分布 (14)图表11:大口径宏观税负:中国和美国 (16)图表12:小口径宏观税负:中国和美国 (16)图表13:小口径+五险一金:中美基本持平 (18)图表14:中国企业税感强烈的主要原因 (18)图表15:中国企业与个人缴税占比 (19)图表16:我国直接税和间接税占比 (19)图表17:中美企业所得税占比变化 (21)图表18:美国税收结构 (22)图表19:中美雇员工资比较 (22)图表20:企业缴纳:“五险一金”和社会保险税 (24)图表21:五年“营改增”试点之路 (25)图表22:“营改增”后主要行业税负变动 (26)图表23:最后四大行业“营改增”减税规模 (27)图表24:产业链条打通与营改增缴税效应(2015年) (28)图表25:行业集中度和行业税收占比 (29)图表26:全行业税负转嫁区间 (30)图表27:主要行业税负转嫁中位数 (31)图表28:各国企业总税负结构拆分 (33)表格1:中美企业缴税税种比较 (20)表格2:社会保险税和“五险一金”的中美比较 (24)表格3:主要行业税负转嫁区间 (32)表格4:各国增值税税级和税率设置 (33)表格5:各国企业所得税税率表 (34)1、一块“玻璃”引发的讨“玻璃大王”曹德旺对中国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评判,宗庆后质疑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刚刚由学者提出的“死亡税率”这一新名词,再加上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企业总税负68%、位列全球12名,这些在2016年年底对税收负担形成合围之势,尤其使企业税负再一次成为舆论中心。
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供给侧改革系列研究

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供给侧改革系列研究2018-02-05文:恒大研究院甘源导读近年来关于中美税负孰高孰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关系到中美吸引外资、实体经济竞争力、谁将引领全球新一轮增长周期。
美国特朗普税改在2017年12月终于落下帷幕,未来十年将减税1.5万亿美元。
同时,中国近年来推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包含降成本减税清费。
在全球减税竞争的背景下,中美宏观税负、企业税负到底孰高孰低?未来中国税制改革向何处去?本文旨在教科书式地全面客观对比分析中美税制和税负,并提出中国税改的建设性意见。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摘要中美税收制度对比: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对税收的征收和使用相对独立,税收法制化程度高,以直接税为主。
中国税权高度集中,以间接税为主,法制化不够健全,存在寻租空间。
美国实行财政联邦主义,联邦、州和地方相互独立,没有上下级关系。
美国联邦政府税收主要来自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州政府主要来自所得税、一般销售税和总收入税;地方政府主要来自财产税。
税制相对独立,以直接税为主。
中国1994年建立了中央、地方的分税制,但税权高度集中。
中国根据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划分为中央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地方税。
税收主要来自增值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以间接税为主。
税收的法制化程度不够健全,存在寻租空间,非税收入比重较大,地方自由裁量权较大,部分地方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中美宏观税负对比:中国全口径的宏观税负(含土地出让收入)略高于美国,非税收入占比更高。
1)全口径的财政收入包括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全口径下2014年中国的“宏观税负”为35.5%,略高于美国的35%,美国减税后可能减少宏观税负平均0.8个百分点/年,对中国产生压力。
如果考虑中国社会保障的低层次和发达国家的高福利,中国宏观税负偏高,大量财政收入用于供养庞大的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和建设性支出(虽然大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但相当部分无效投资浪费仍不可忽视),民生支出虽然增长较快但基础薄弱仍有待提高。
中美个人所得税制的差异比较与优劣分析

中美个人所得税制的差异比较与优劣分析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从事生产、经营、劳务、财产性权益等所得征收的税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和税率也有各自不同的体系。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比较,并对其优劣势进行分析。
一、对比分析1.税率结构在税率结构上,中美两国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分为七个档次,税率从3%到45%不等。
而美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段累进税率,分为七个档次,税率从10%到37%不等。
从税率上来看,美国的税率更为平均,而中国的税率则偏向富人征收更多的税款。
2.税基范围在税基范围上,中美两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主要征收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而美国的个人所得税除了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外,还包括了股息、利息、租金、资本利得等各类财产所得。
换言之,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更为全面,对各类收入都进行征税,而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则相对狭窄。
3.税收优惠在税收优惠上,中美两国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存在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抵扣子女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以及房屋抵扣等。
而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则相对较少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很难享受到税收优惠。
4.征收程序在征收程序上,中美两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程序相对简单,主要采用代扣代缴的方式,税款直接从工资中扣除。
而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程序相对复杂,需要个人自行申报纳税,并且拥有较多的自由裁量权。
二、优劣分析就税率结构而言,美国的分段累进税率更为平等和公平,能够有效调节贫富差距。
而中国的超额累进税率存在富人纳税较高的问题,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就税基范围而言,美国的个人所得税覆盖面更广,能够更全面地征税,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
而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税基相对狭窄,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不稳定。
三、结论中美两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税率结构、税基范围、税收优惠和征收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各自具有优劣势。
中美个人所得税的比较分析

中美个人所得税的比较分析作者:陈燕青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
本文对中国与美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税率设计模式、费用扣除项目、征管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个税改革个人收入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经历多次调整,要求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呼声不断高涨,个人所得税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我国个人所得税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
相比之下,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国家之一,发展至今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体系。
二、个人所得税概述个人所得税,是税种的一类,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国家利用这一经济杠杆来调节收入分配,具有保障财政收入和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个人所得税主要特性包括公平性、富于弹性、不易形成重复征税。
三、中美个人所得税税制的比较1.中美个税税率的比较。
中国:不同类别的收入适用不同的税率,其中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行。
其中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采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分别为5%、10%、20%、30%、35%;工资、薪金所得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分别为3%、10%、20%、25%、30%、35%、45% 。
美国:采用六级超额累进税率结构,税率分别为10%、15%、25%、28%、33%和35%。
个人所得税法对四种不同申报方式规定按照四种不同的税率表,同时美国国税局每年根据通货膨胀率对该税率表中的级距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在通货膨胀时纳税人有效税率不会加重。
2.中美个税费用扣除项目的比较。
在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制度中,费用扣除项目数量多、划分细。
例如对高收入者的宽免政策进行消减,对需抚养未成年人、赡养老人的家庭进行宽免政策倾斜等。
中美个人所得税制的差异比较与优劣分析

中美个人所得税制的差异比较与优劣分析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税种之一,对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个人所得税制度自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优劣势所在。
一、税率水平中美两国在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分为7个级别,税率从3%到45%不等;而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则分为7个级别,税率从10%到37%不等。
从税率水平上看,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相对较低,而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则相对较高。
优劣分析:美国个人所得税税率低,可以减轻个人负担,促进消费和投资,激发经济活力;但缺点是可能导致减少税收收入,影响政府的财政健康。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高,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税收收入,用于社会福利建设;但缺点是可能对个人造成负担过重,影响消费和投资。
二、个税起征点个税起征点是个人在享受完全免税或部分免税的个税额基数。
中国的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人民币,而美国的个税起征点则根据家庭情况和收入水平而定,普遍较高。
三、税收抵免税收抵免是指纳税人可以在个税应纳税额中将一定的支出或费用抵免掉。
在这方面,中美两国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个税法允许纳税人在计算纳税额时,可以将一定的家庭开支、子女抚养和教育支出等进行抵免,以减少纳税额;而中国的个税法对于家庭支出的抵免限制相对较少。
优劣分析:美国的个税抵免制度可以保障纳税人的家庭权益,促进家庭稳定和人口稳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可能会导致税收减少,影响政府的财政平衡。
中国的个税抵免制度相对较少,可以保证政府的税收收入不受过多影响,有利于政府的财政稳定;但缺点是可能会对纳税人的家庭支出造成一定的负担。
四、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指国家对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
在这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个税征管相对较为复杂,纳税人需要填写一系列的表格和申报材料,并且需要进行年度的纳税申报;而中国的个税征管相对较为简单,纳税人可以通过单位代扣代缴或者自行进行纳税申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研究报告
2017年9月
目录
一、研究中美税制需厘清的几个基本问题 (6)
二、中美税制概况 (8)
1、中美税制:分税制与财政联邦主义 (8)
2、中美税种的主要差异:增值税、房产税、社保税(费) (13)
(1)中国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而美国以所得和财产税为主,但没有开征增值税13(2)美国有完善的财产税,中国的房地产税仍在试点 (14)
(3)中国的社保采取缴费方式,美国采用法定的社保缴税 (15)
3、中美税法体系 (16)
4、中美税法立法程序:中国高效,美国繁杂 (18)
三、中美现行税制结构对比 (20)
1、课税对象:商品课税与所得课税 (20)
(1)中国:商品课税为主 (20)
(2)美国:所得课税为主 (21)
2、税收性质:直接税与间接税 (22)
(1)中国:以间接税为主,注重筹集收入的效率 (22)
(2)美国:以直接税为主,注重调节公平 (23)
3、税收缴纳主体:企业与个人,税负感体现在不同主体 (24)
(1)中国 (24)
(2)美国 (25)
4、实际负担主体:企业与个人,部分税收由企业转嫁个人,并非企业的负担
(27)
5、财政与税收的分权程度:中央税和地方税,中美两国的中央税均约占一半
(29)
(1)中国:转移支付前中央约占45%,转移支付占37%,形成一定程度的财权集中及再分配 (29)
(2)美国:虽然三权分立以及州的独立性较强,但联邦财政收入占比50%,近几年整体稳定 (31)
四、中美宏观税负比较 (32)
1、小口径:不考虑社会保险的情形下,中国宏观税负低于美国 (34)
2、中口径:考虑税收、社保的情形,美国宏观税负水平大部分年份高于中国,
美国仍在趋势向上,而中国税负显现向下迹象 (35)
3、大口径:考虑税收、社保、非税的情形,美国宏观税负水平高于中国,差
距最大时高出13.7个百分点,最小差距为2.1个百分点 (36)
4、全口径:中国有四本预算,全口径下的宏观税负水平2009年起中国超过
美国,但主要源于中国的土地出让收入近年迅速增长 (37)
五、中国税制改革的可能方向 (38)
1、继续清理非税收入,提高税收占比 (39)
2、逐步提升税收法律级次,实现税收法定 (39)
3、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改变企业税负感重的状态 (39)
4、个人所得税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增加可抵扣的项目,降低最高边际税
率,提高税收遵从度,明确个税改革的目的 (40)
5、改革资源税、消费税等税种,充分发挥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反映资
源的稀缺性 (41)
6、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构建地方税体系 (41)
7、清理规范税收优惠,实现所有企业的公平竞争 (41)
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其中,减税是降成本的重要措施。
特朗普上台后提出将进行大规模减税,而中国近年来推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包含减税清费。
在全球可能掀起减税潮及面对税收竞争的背景下,中美税制有哪些异同?中美宏观税负到底孰高孰低?未来中国税制改革方向?
税制比较:中国实行分税制,美国实行财政联邦主义。
中国现行的分税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是主要税种。
美国是典型的财政联邦主义,分为联邦、州和地方(郡县、市镇村)三个级次。
各级政府只是事权范围、管辖地域的不同,没有上下级关系。
每个政府级次都有相对独立的主体税种,形成联邦税、州税、地方税的体系,州和地方有较大的税收管理权。
联邦税收主要由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等组成;州税以销售和总收入税、个税为主;地方税以房产税为主。
中美税种的主要差异。
1)中国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而美国以所得和财产税为主,但没有开征增值税;2)美国有完善的财产税,是地方税的主体税种,中国的房地产税仍在试点;3)中国的社保采取缴费方式,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美国则是法定的社保税,成为联邦税的主体税种。
中美税法立法程序:中国高效,美国繁杂。
中国税收立法程序更短,制定过程更加高效;美国的税收立法程序需经历循环往复,体现行政、立法权的制衡,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间的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