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中学生行为习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行为习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行为习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

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1)由于我校位于三乡镇交界处,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2)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决心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中学教育中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研究报告

中学教育中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研究报告

中学教育中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研究报告一、引言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还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教育中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方法和效果。

二、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来调查中学生的生活习惯及其培养方式:1.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中学生的生活习惯问卷,并随机选取了100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问卷主要涉及学生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运动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2.实地观察:我们观察了10所中学的学生生活以及学校对生活习惯的培养方式,包括晨检制度、午休安排、体育锻炼等。

3.文献研究:我们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学生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文献,分析现有的培养方法和效果。

三、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作息时间:大部分中学生的作息时间不规律,晚睡晚起已成为常态。

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2.饮食习惯:很多中学生存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偏爱快餐和零食,缺乏蔬菜水果的摄入。

3.运动状况:绝大多数中学生运动时间不足,长时间久坐成为常态,缺乏锻炼对他们的身心发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根据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教育,包括确立科学的作息时间,制定合理的午休安排,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等。

2.家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提供健康的饮食和生活环境。

3.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合力。

四、讨论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样本容量相对较小,可能无法充分代表全国中学生的情况。

其次,我们的实地观察只涉及了10所学校,可能无法覆盖所有类型的中学。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扩大样本容量,提高调查问卷的覆盖面,以及深入探讨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方面的合作模式和策略。

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开题报告

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开题报告

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开题报告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开题报告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组负责人: 段希甫课题组成员 : 侯建华李善军李玉胜窦素娥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较为偏远的乡镇中学,每一年从各个学区汇入的新生多少都带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正是这些不良习惯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事实也告诉我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知识技术层出不穷、充满挑战的今天,已显得尤为重要。

再者,当前,在政府对教学设备进行了极大改善的同时,我们作为一线教育职工将工作重点放在教育科研工作上,向教科研要成绩,才是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

因此,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抓手,逐步树立我们新时期教师的新形象,这正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时代要求。

鉴于以上两点,我们决定展开课题为“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的专项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从社会需要来看,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今天培养的人才,是要为21世纪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将来成为能够终身学习的人才奠定基础,从而为社会多作贡献,具有不可忽略的战略意义。

2、从学校实际来看: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要为教育实践服务,要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为每一个进入初中的新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长时间的最有效的学习。

并使“每一个杨庄一中的毕业生均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也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一条有效的路子。

3、从学生个人发展来看: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益。

三、目前对学习习惯研究的成果著名教育家、学者楚图南先生就十分注重少年儿童成功习惯的培养,早在1921年,就写过《怎样养成成功的习惯》,提出习惯决定成败;中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就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做过调查研究,证明学习习惯的好坏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直接、重大的影响;2001年,2005年,孙云晓等主持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对少儿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证明行为习惯与人格形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题论证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中国多少年来都在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多少年来都在做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这个课题之所以在多少年以后的今天还能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多少年来我们所进行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没有取得我们预想的效果,甚至现状还很令人担忧。

(一)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一生的行为发展起着良好的奠基作用。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特别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

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中小学生处于个体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行为体系雏形确立、奠基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行为规定着一个人未来行为发展的方向,制约着未来行为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不重视良好习惯的建立和巩固,不重视坏习惯的有效矫正,那么学生的行为就得不到健康展,坏习惯就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他一生,同时还会影响他的社会化行为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行为协调。

进行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对他们一生的行为发展起着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

小学是儿童养成良好个体品德行为习惯的时期,是促进形成道德人格的基础。

有人提出“教育学生六年,关注学生六十年”,可见学校养成教育对学生将来发展的影响多大。

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使学生终身受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勤劳工作等。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抓好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及良好习惯培养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尤为重要。

养成教育课题报告

养成教育课题报告

养成教育课题报告养成教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6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养成教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养成教育课题开题报告1一、养成教育内涵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

所以,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为了了解高职学生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5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存在着比较多的养成教育弱点,如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比较散漫等。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学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学阶段没能较好地接受系统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应变能力不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抵抗能力差,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比较淡薄等;但最主要的突出问题如下:1.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较差目前的高职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们的长期溺爱,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然而一些家长却很少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使得相当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强,独立自理能力差,有的连洗衣服、整理内务卫生等这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2.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但从现状看,高职学生进校时分数不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因此学生入学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表现出学习纪律涣散,学习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不够。

3.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比较突出,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学生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迁就和宠爱,引起了学生心理的个性畸形发展,导致学生难以融入到集体生活,妒忌心理较强,经常因自身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怨人怨天,容易产生矛盾纠纷,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安全问题是人类终生高度关注和永远正视的现实。

事实上,现代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许并未真正带来生产与生活安全系数的增强,甚至与此相反,每一年,学校中各类伤亡事故时有发生:食物中毒、药物不良反应、翻船溺水等事故,不法分子扰乱学校秩序伤害师生的案件都有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有的地方发生了学生溺水死亡多人的严重事故;在一些地方还发生了严重的车祸、火灾,以及服用补碘药品、食品、服用治疗蛔虫药物,出现较大面积不良反应的事件;在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校还发生了较严重的治安事件,师生安全受到威胁。

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安全威胁防不胜防……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变被动为主动,变弱者为强者,变不幸为万幸,才是人类抗争灾难、规避危险、消除威胁、维护生命、保障生存的明智选择。

以人为本,必须从珍视生命开始;关爱生命,必须从安全教育抓起。

历史和现实中无数血的教训和幸存者的历险逃生告诉我们,强化未成人的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素质和避险自救技能,是他们受益一生,造福全家乃至稳定社会的宝贵财富。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技术开发,在中小学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与实践,总结中小学安全教育经验,探索中小学安全教育的规律,既是对国家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精神的落实,又是对素质教育进一步的深化,是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样重要而且更为急切的现实课题。

2、重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因为疾病、车祸、火灾、拥挤踩踏等原因,每年青少年死伤的事故总有发生,一个个花朵般的生命受到伤害,一个个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这也成为整个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咎其原因是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自控力差,而与安全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知识、社会知识、生活经验及医学常识都相对欠缺。

然而,让人忧虑的是,在多数中小学校的教育中,有关青少年安全和健康的教育至今仍很薄弱。

3、当前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缺陷的表现形式(1)重视程度不够现在对学生的考评主要是文化课成绩的高低,对学生素质的考评要求也只局限于“德、智、体、美、劳”有限的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加强校纪校风建设的必要条件。

如今的校园中总会出现诸多类似事件的发生。

如,少先队员和学生乱扔纸屑、见到教师不行队礼甚至绕道而行、少先队员不佩戴红领巾、不仅仅是这样。

连班级中乐于助人的现象也越来越少,即使是同桌也不互帮互助,同桌没有带书就装作不知道,自己只顾自己。

我想这样的现象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不想看到的。

美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我们坚信,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我们愿意用关爱和行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构建学生的美好未来!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从小培养少先队员、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理论联合实践探讨小学阶段少先队员、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培养途径。

3、通过研究,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家校携手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如: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开诚信礼仪的班队会、看电影等)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少先队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个案调查法3、对比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访谈法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加强行为规范建设首先,带领学生学习规范,使他们从心底里接受领会,懂得遵守规范不仅仅是自身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的习惯。

学生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会去自觉地遵守。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组织少先队员、学生学习中,我们应该力求改变单一的说教、背诵、灌输,形式活泼多样,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成效,如儿歌记忆、(为学生方便记忆,乐于记忆,特此编排了三首日常的儿歌《学会走路歌》《学会卫生歌》《学会说话歌》)名言激励、广播宣传、板报评比等,我们可以采取将行为习惯的教育放到实际的生活中,如在排队放学时少先队员、学生一起背儿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时期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 研究开题报告

新时期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  研究开题报告

新时期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月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从此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但这些已有的研究基本侧重于未成年人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未成年人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还是不够的,为此本课题的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及社会、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路。

二、研究价值、理论基础及预期效果理论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德育》、《少年儿童研究》、《小学生健康教育》、《小学生体育卫生管理》、等文献为理论基础。

研究价值: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路,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创新点:着眼与未成年人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未成年人在学习、做人、做事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习惯的矫正,以使未成年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

应用价值: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的有效之路。

预期成果:1、在课题研究期间,总结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的年度报告。

2、编写《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设计》的校本教材。

3、实施课题将直接促进学校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课题概念界定及主要内容概念界定以主要内容:新时期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将从三个大方面入手,对未成年人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上的行为培养具体化为习惯养成,并通过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江滨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崔影姚卓阳孔令建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现代社会要求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不仅仅要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更适应社会的能力。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主要学科之一,是一门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学好的学科。

而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期,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极不稳定。

因此,初中生就更需要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来更好地完成初中语文学习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校开展语文学习习惯研究,主要是源于语文学科成绩极差,影响了学校中考成绩,影响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调查中也发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较差,日常学习习惯表现为书写潦草糊涂,不会使用语文工具书,没有课前预习、做笔记、及时复习的习惯,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低,不愿意独立思考、不能勤学好问等等。

而中学生正值受基础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如能及时有效地消除种种不良习惯,进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方法的指导,将大大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当学生形成了端正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后,不止学习质量可以得到保证,还能为终身学习筑造坚固的基础,让人享用终身。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质量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正确时期”。

我国出名教育家叶圣说:“教育就是培育习惯”。

素质教育既要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一生发展。

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好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利用活动延长,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福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损害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授课轻社会实践;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涵养的利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因此学生行为习惯必定从小抓起,必定从现在抓起。

由于我校所处地理地址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1 )由于我校位于三乡镇交界处,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小学平生常行为规》有很大差距,好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散,好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 2 )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谈论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走开,好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相貌”。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很多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就,为我们张开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供应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照。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立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信心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的确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德育水平,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学生优秀道德质量和文明行为。

小事育大德——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事育大德——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事育大德——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越来越受到关注。

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还可以促进学习和成长。

但是,目前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爱整理床铺、不注重个人卫生、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等。

这些行为习惯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研究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通过小事育大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探讨小事育大德的理念和实践方法;3.分析小事育大德对中学生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影响;4.提出有效的小事育大德实践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文献综述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小事育大德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2.问卷调查通过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态度,并了解他们对小事育大德的认知和态度。

3.实践研究在实践中,采用小事育大德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通过观察和评估,了解小事育大德对中学生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4.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问卷调查和实践研究的数据,得出结论和提出对策。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深入探讨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践者具有指导意义。

2.通过小事育大德理念和实践方法,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3.在大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五、研究进度安排1.文献综述:1个月。

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

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及意义:1. 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发展的国内情况,学校学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工作和对象,探究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变化的新的德育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变化,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有效进行。

2. 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工作,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要立德树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

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出现了社会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行为习惯不文明、拜金主义等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4. 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推进的客观需要课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符合历史客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教会他们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本领。

因此研究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构成,探讨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从学生主体出发,探究当代中学生心理,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排除不良行为习惯,促使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成为本课题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而这也正是开展本课题研究深层次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课题研究目标使学生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探索出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方法和对策等,制定出一系列细致、有效的适合我校德育管理的规章制度。

【德育小课题】《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开题报告

【德育小课题】《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前,中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

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1)由于我校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2)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决心通过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究开题报告书

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究开题报告书

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究习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

对每一位家长和教师来说,养成教育是我们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一、课题提出的依据1、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有广泛影响的理论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进展青少年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根底,并且在研究方法方面上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这些已有研究大多侧重于学生道德形成和开展的理论研究方面,对学生具体道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有些欠缺。

总的来说,对学生道德形成和开展过程中"行"的研究不够细致,较注重"知、情、意"几方面的研究。

"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并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2、在我国,以?公民道德建立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立的假设干意见?为依据,落实青少年思想道德建立的四项任务,即: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X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根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开展。

并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立的假设干意见?均明确指出,德育教育对于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在幼儿园、中小学阶段推行养成教育的明确要求。

3、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安康的人格,而安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根底,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选题的意义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落实《意见》精神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内容:1、主要思路:对中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

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

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实践研究法、理论文献研究等。

3途径:(1)诵唱、创作“行为规范”诗歌。

学校在实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将紧紧抓住诗歌主题鲜明、简洁明了、学生易学好懂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年龄特征和知识程度,组织全校师开展了搜集诗歌、创作诗歌和诵唱诗歌的活动。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2篇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2篇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2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120__年5月11日开始,我校承担了胶州市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学校特举行开题会。

一、课题提出背景: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学习习惯"的界定: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

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基本情况课题名称: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负责人:XXX课题立项时间:2009年3月地点:参加人员:全体课题组成员一、研究意义、价值(一)理论价值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初中生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实践价值为了进一步推进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早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开展这项研究,我们将着眼初中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初中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外国有句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

做人是挺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

“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培养一代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且,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人们常说,忘不掉的是素质,而习惯就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良好习惯养成教育问题。

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在新时期,党的十六、十七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新的奋斗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公民。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

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

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

如果说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青少年的道德培养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

3.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普遍的学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如,我们德育工作调子很高,但脱离学生的实际;有的教育活动只重形式,不求实效;还有我们对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等原因。

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基础必然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上。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一个民族良好形象的树立,都具有重要作用。

正因为如此,中央两厅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中学德育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我校的情况来看,学生流动性大、留守学生多,行为习惯差,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学校提出了“德育为先,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

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正符合我校的需要。

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

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尴尬事实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居然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当程度的行为习惯教育和基本的道德教育,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补课。

可见,培养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青少年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另外,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落实《建议》精神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研究内容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青少年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所以实施养成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

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

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

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

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三、具体措施1、每周一利用升旗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遵纪守法、文明礼仪、消费习惯,品质培养等方面的习惯养成教育。

2、每月召开一次主题鲜明、教育目的明确的主题班团会。

3、班主任利用晨会或午会时间对学生宣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五中学礼仪标准》等规章制度,进行自查自找。

4、各班为学生建立《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手册》。

5、每周五进行全校卫生大清扫,对学生进行体验劳动真谛教育,树立学生劳动光荣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6、与社区、工厂等加强联系,为学生提供学工、学农的场地,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7、每周一召开班主任例会,对班主任进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教法指导。

8、利用两操时间,结合学生特点,爱好等进行适当的体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

9、定期组织“法制教育讲座”或“交通安全讲座”,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和法制意识。

10、收集、整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的材料,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经验交流会”,对典型的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推广。

11、每学年开展1——2次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3、利用道德实践日记,特色班建设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

14、利用《绿茵报》班级橱窗、黑板报、走廊展板等教育专栏,对学生的行为引导,利用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

15、组织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对各班学生遵守行为习惯情况进行全天监督,对违反常规情况按照“值周评比细则”进行及时处理,每两周进行一次红旗评比。

16、利用家长学校培训机会收集学生在家表现情况,用以调整学校教育。

17、定期组织有关“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征文活动,评比优胜人员给予奖励。

18、开展校园文明用语、规范礼仪竞赛。

19、利用多媒体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安全、法制、心理教育的专题片。

20开展“我是校园小主人”活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进而自觉维护校园整洁。

四:过程安排1、2008年9月——2009年1月启动阶段(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各班级利用晨会,班会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发动宣传。

给学生讲清开展“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3)制定关于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制度,对学生进行目标式培训,使学生明确此次活动需要达到的要求。

2、2009年3月——2009年8月初步形成良好习惯阶段(1)切实加强对推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指导。

(2)开展学生良好习惯摸底调查,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出台学生行为习惯评估办法,制定良好习惯养成的培养训练方案。

3、2009年9月——2010年10月形成良好习惯阶段(1)在第二阶段基础上,通过比赛、观摩、交流、介绍、表彰等形式,对相关人员在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2)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征求开展“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改进和反馈工作,为扎实,有效开展“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搭建平台。

4、2010年10月——2010年12月总结和成果推广阶段(1)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我校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特色。

各班级在活动中要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充实活动内容,形成详尽的活动成果,为长期坚持开展“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积累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