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20210205232741)

合集下载

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全体参研人员
5
开展访谈、问卷调查
2015.01.20
全体参研人员
6
统计、分析数据
2015.01.30
全体参研人员
7
总结、提炼调查结果
2015.03.20
封孝江
8
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2015.05.20
全体参研人员
9
检查、督导研究工作
1次/月
张成梅
10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材料
2015.06.20
全体参研人员
2.撰写研究报告;
3.撰写研究论文;
4.开发一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监测、研究工具。
5.相关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条件分析
十二、条件保障
(一)研究能力和时间保障
该课题是小学生教育的重点问题,我校多年来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许多班主任、任课教师主要日常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他们已经做的基础性研究和正在进行的深层次研究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5年12月20日—2015年5月20日)
1.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内容与方法提出初步的意见。
2.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展开研究。
3.加强过程督导,深化课题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日—2015年6月20日)
3.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影响和积极的引导教育,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变量界定
1.自变量
学生主动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包含“教”的主导行为、“学”的主体行为和师生间的融洽关系等因素。利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篇一」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人类正步入一个以因特网为标志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体现为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其中还涉及信息论理、信息意识等。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核心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

面对信息社会,我们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顺应历史潮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这种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合称为“信息素养”,我们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当具备这样的信息素养。

几年来,大部分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普遍认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把它狭义地理解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与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不相符合。

所以,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网络环境,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试图通过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活动,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强化信息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能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需要,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生作业习惯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作业习惯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作业习惯培养研究”开题报告小学生作业习惯培养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当前小学生作业习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马虎、拖沓、抄袭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开展小学生作业习惯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提出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作业观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1、小学生作业习惯现状调查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了解当前小学生作业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2、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践探索,提出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明确作业目的、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专注力、鼓励独立完成等。

3、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根据研究结果,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以实践检验培养策略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文献综述、实践探索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提出一套有效的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培养策略和方法,为小学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参考,同时也能为相关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六、研究计划与时间表本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1-2个月)、实施阶段(4-6个月)、总结阶段(2-3个月)和撰写报告阶段(1-2个月)。

整个研究计划预计耗时一年。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阅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提升综合素质。

然而,现实中很多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或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不当、阅读内容单一等。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的提出1、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于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生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2、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需要。

建设高效课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小学生在课余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在课内,有小组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

他们的父母大多数在城里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较差,往往只完成老师布置的显性作业,对隐性作业拖拖拉拉,不能自主完成。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十分重要。

3、学生终身学习、成长、发展的需要。

目前小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 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③习惯于听教师讲,而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作笔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作笔记的习惯; ⑤ 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不善于温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复习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常常照抄作业,有的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⑧学习往往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问题既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该课题有四层含义:一是小学生,学校全体学生(主体),二是自主学习(重点),三是习惯(核心),四是培养研究(方法),将研究的主体、核心、重点、方法融为一体,核心概念是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XXX《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XXX 说:“教育就是培养惯”。

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所以学生行为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

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1)由于我校多数学生行为惯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惯教育;(2)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惯的养成教育;(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XXX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XXX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小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决心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_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_开题报告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当今时代,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才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

好的学习习惯应及早培养。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的许多习惯已逐渐形成,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比较困难。

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尽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道理。

2.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目前,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中作为明显,但整体水平不高;另外,家庭的参与力量过少。

因此本研究中强调日常教学、家庭教育和主题活动相结合,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同时进行干预。

从目标上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情感。

日常教学管理与家庭教育主要改善学生的行为,把认识和情感转变为行为习惯。

从方法和形式上看,主要以趣味性游戏和活动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计划、学习习惯的认识;日常教育中则要强调学生习惯养成的坚持性、长期性。

从原理来看,多采用认知矫正的原理,日常活动则多使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如契约法、及时强化等。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调研与可行性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国内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实践,也发表过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比如,早在1981年,向贤娟就在《人民教育》(1981年第6期)撰文《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

笔者2010年4月30日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后,在0.057秒内,就搜索到了478000篇与此课题有关的文章。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5篇范例)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5篇范例)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原因1、现实的需要。

西小王小学学生98.%都是来自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到了6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2%。

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根本无人看管。

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无明确的读书目的,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

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

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

(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

(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

(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6)、早读课没有读书的习惯。

(7)、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

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

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但我们的老师也注意到,与大量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的智商还赶不上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表现也十分的令人满意,使我们的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素质教育大旗刚刚竖起,创新教育理论早已先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也呼之欲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___曾说过:“良好的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一句话道出了良好惯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惯养成教育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惯,才能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该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因此,探索小学生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较为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惯的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例如瑞士学者___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___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___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例如早期的___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___和___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马庄镇芍药山小学课题组2015、6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费县马庄镇芍药山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人生的学习、生活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在当今的时代,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教学生会学习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而会不会学习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习惯不好,则学生自觉性差,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消极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

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的小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综上所述,我校确立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践研究,必将有其深远的研究意义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1、课题负责人老师介绍研究此课题的背景、意义及预期目标等。

2、校长对此课题研究进行了补充说明,强调了研究此课题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鼓励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实事求是地去完成,不要敷衍塞责,要为课题研究负责,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负责。

课题研究方面遇到困难或麻烦应及时上报,校领导配合你们尽最大努力去克服。

3、、两专家就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原则、方法、研究过程和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此课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评估。

4、老师最后代表课题组做了研究此课题的表态发言。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养成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

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

”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

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

2、小学生和家长对养成教育的理解,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3、小学生家长的走访。

主要以养成教育走访记录表的形式进行。

4、总结交流分析。

主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

5、形成研究成果。

主要以实验论文的形式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可持续和终身的基础。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ﻭ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 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的收获。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可持续和终身的基础.ﻭ2.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的特点.因此,抓养成教育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3.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ﻭ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我申报的校本课题是《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已被XXX批准列入白山市教育科学课题。

该研究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

一、研究背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社会信息来源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一些灰色文化的出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存在不良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重复与训练会形成动力定型,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我们学校位于城区边缘,生源来自附近的农村、外出务工子女及外来人口。

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年长的亲属管理,与学校管理脱节,导致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得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有些家长望子XXX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有些则过分溺爱孩子,听之任之,认为长大后能挣大钱即可;还有些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基于此,我们申报了《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这个课题,旨在结合学生的研究、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良好行为惯的培养,及不良行为惯的矫正,以促进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行为惯,塑造健康完美人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因此,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研究,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储蓄良好习惯,收获美好未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抓好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3、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的开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的开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目前,很多小学生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拖延、不爱认真听课、不爱做作业等,这些习惯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利于为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学习习惯,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分析,得到结论,以便针对性地推出具体措施,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内容1.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

通过问卷等方式,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包括学习时间规律、作业完成情况、复习方式等方面。

2.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学氛围等方面。

3.提高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措施研究。

结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研究意义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进步。

2.为家长、教师提供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和管理孩子的学习行为。

3.对学校和社会全面认识小学教育中学习习惯建设和培养的重要性,推进小学生学习习惯建设。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收集资料、资料的统计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采用数据分析和比较某些内容的方法进行研究。

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平均数、方差、相关系数等,以计算和解释数据。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得到以下成果:1.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及影响因素,形成相关数据和结论。

2.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习惯提高措施。

3.撰写期刊论文和学术报告,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进行全面阐述,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及发表学术论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学生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关键任务之一。

学生的行为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从小抓起,从现在开始。

然而,当前社会存在诸多问题,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惯养成。

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制定出适合我校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通过对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出适合我校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和效果评估。

具体步骤包括: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学生行为、制定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实践验证和效果评估等。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制定出适合我校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

同时,也将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推动全国小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找到一种最佳途径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加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提高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和时代特征,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

我们希望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有的道德资本,这资本持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此言道出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所以只有增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动其终生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但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理应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校教育担负着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

所以,探索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对提升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理论价值:展开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水平和创新水平。

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点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对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2、实践价值: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通过研究,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学生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哪些好习惯;二是在教育教学之中应该怎样培养这些好习惯;三是家长、教师如何配合才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四是好习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正面影响。

收到三个实效:首先是教师、家长要获得一些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经验,并养成一些好习惯;其次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明显上升,校风、学风更好;最后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实效,社会、家长更加认同。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因此,抓养成教育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3.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

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2011年5月11日开始,我校承担了胶州市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学校特举行开题会。

一、课题提出背景: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学习习惯"的界定: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

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案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案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案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马庄镇芍药山小学课题组2015、6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费县马庄镇芍药山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人生的学习、生活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在当今的时代,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教学生会学习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而会不会学习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习惯不好,则学生自觉性差,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消极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

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的小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综上所述,我校确立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践研究,必将有其深远的研究意义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4)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第一,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

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

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第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师生的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对于创造性学习习惯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深入、广泛地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能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序列。

对于基本学习习惯的研究已从理论研究深入到实践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培养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观念的逐渐更新,孩子们具有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应再只是基本习惯而已,而应该养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养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学习习惯。

只有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革命。

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

个性化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即按照他们的个性特点去再塑他们个性化的学习习惯。

对此,我们认为,学习习惯培养的发展将越来越显现如下的趋势:第一,在培养内容上,除要完善一整套基本学习习惯培养系列,更要对创造性学习习惯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第二,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

第三,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将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从而呈现出它的研价值.1、观念问题: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如何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必须从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抓起,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素质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水平为目标,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3、技术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运用教育理论,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最终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实践操作技术。

4、实践问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之一。

本课题研究致力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稳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促进学校形成好学奋进的学风,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五、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学习习惯的界定: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

研究依据:有关学习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支撑。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

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

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

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基于上述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实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行为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家长的巨大影响力,除了在共性要求之外,还必须关注孩子的个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以此作为具体实施这一框架的科学支撑。

六、课题的实施原则1、参与性原则2、情感性原则3、愉悦性原则4、教学民主性原则5、弘扬个性原则6、及时反馈原则七、课题研究的内容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

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

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

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

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通过实践通过实践的过程,形成习惯研究的各方面要求与标准。

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九、研究步骤准备阶段:(2014.12——2015.4)主要工作是:制订和修改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学习理论。

研究阶段:( 2015.4——2016.6)主要工作是:1、实验:针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对本班学生实施研究方案。

2、在班级中课题的开展中,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适时的改进方案。

3、通过修改方案进行再实验,,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总结阶段:( 2016.7——2016.12)主要工作是: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结题申请报告、实验报告,整理并出刊教师论文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教案资料,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的成果做好准备。

十、建立课题小组组长:朱俊高王金宝成员:翟大庆孙友存刘洋十一、资料收集1、个人购买或到图书馆查阅。

2、上网查找并加以参考十二、预计成果1、课题研究报告2、教师撰写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