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雕塑发展中看到的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雕塑发展中看到的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摘要:艺术有多种起源,雕塑作为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模仿是它的重要起源。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探索,对自然界的一种

单纯的模仿。随着劳动工具的发展,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雕

塑不免要带上祭祀的色彩,但那时的匠人地位很高,创造着他们

认为可以和自己的神交流的工具,既是原始祭祀用具。当进入奴

隶制社会时,作为原始雕塑家的匠人地位低下,完全是为满足奴

隶主的需求而工作,虽是如此,匠人们同样创造出来了灿烂的青

铜文化。到了封建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深刻,帝王权利达

到顶峰,加之佛教的传入,给中国的传统雕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产生了独特的中国佛教雕塑,直接影响着中国近代雕塑的发展。

从上古的单纯模仿到后来的以自我为中心,这是“艺术家”由模

仿到通过意识有意的创作,无时无刻不再显示着中国雕塑发展的

真实性。

关键词:原始雕塑、先秦雕塑、佛教造像、模仿、真实性、意识潜意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自我中心。

古时的文字这样介绍我们的中原,北为苦寒之地;难为蛮夷所,东是茫茫海洋,西是漫漫黄沙。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原

地带,孕育了独特的华夏文明,中国的雕塑艺术是整个华夏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新石器时代的彩陶

新石器时期,原始先民已进入父系时期,有了完整的部落,有了相对先进的生产力,并且驯养了家畜,这对原始先民观查家畜提供了条件,所以我们今天才有幸出土到彩陶。正如崔延子的<<中国美术通史>>中提到的:河南临汝出土的“鹳鱼石斧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艺术珍品。陶缸腹部描绘着鹳鸟衔鱼的图像,鹳鸟对这一个直立的石斧,形象比例准确,神态生动。整个画面高37厘米,宽44厘米,占缸腹面积近半,棕、白两色线条构成的画面在浅橙色的陶缸上呈现出明快、和谐、朴素的魅力。

原始先民何以会创造出如此的艺术品呢?据考古证实,当时的制陶人在本部落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陶缸上绘制图案除了有祭祀祝愿丰收外,不可否认的是它的艺术性。观此件艺术品,当时的先人已不仅仅是原始的直接对事物的描绘、模仿。已经是将现实中的事物加以加工,并且用现在西方绘画的角度看,它的构图还比较讲究。充分说明了对生活原始先民对生活、自然地观察和一定的创造能力,是有意识的创造工具,利用工具创造生活,体现了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二先秦夏商周的青铜雕塑

夏铸九鼎,由此解开了青铜时代的序幕。作为整个青铜时代

的化身----青铜器,集中体现了社会礼教宗法观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青铜器所展示出的特征和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共同构成了中国早期的美术发展风格。

丛功用来看,可分为三类:日用器、乐器和兵器。商周的贵族集团用青铜器来祭祀、享受和征战,体现了统治集团的特权。

在三大类中,尤其是礼器最为神秘、精美,是用来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尊严和崇高地位,起到震慑作用。<<吕氏春秋>>中有记载:“周鼎饕餮1,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自身。”青铜器的纹样多是饕餮、回文等幻想出来的事物。当然,奴隶主是不会幻想出来这样抽象的、神秘的代表事物来的,这得靠匠人付出艰辛的脑力体力劳动。同时,幻想虽虚无缥缈但此时期的艺术品却是幻想与现实的结合,是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艺术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时期的匠人,地位十分底下,仅强次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奴隶,是被统治阶级呼来使用的工具,但正是他们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青铜时代,用青铜书写了奴隶制时期的历史。

1978年陕西出土的淳化大鼎,高122厘米,重226公斤,顶腹上部就有一对龙纹组成的饕餮形象。三朝所出土的青铜器上所带的饕餮图案是数不胜数,足见其流行和规模。不过不难看出,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过程同其他艺术的发展过程一样,最早的雕塑艺术也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附属在当时的某些实用艺术上。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需

1饕餮,是一种兽面纹,属于真实的想象,是为奴隶主的需要想象出来的祯祥符号标记。粗卷的眉毛,圆睁的双目,竖直的鼻子,下面是一张似能吞下一切的大嘴。

要,雕塑艺术逐渐脱离了实用工艺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到秦汉时代,中国的雕塑艺术作为独立的艺术已进入成熟阶段,或许也可以说是有之前的在现类艺术进入表现类艺术。在现类是对客观的事物的真实描写,而表现类的艺术则是经过内心的提炼。两者均是从现实中来,而高于现实的艺术形式,以真实性作为基础,所以是具有真实性的艺术形式。

三封建时期佛教造像

儒家思想形成于先秦,但作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对社会人群起到几乎绝对的思想影响还是在封建时期,再加上独特的东方文明,所以一旦外来文化进入,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一带的佛教石窟艺术已全面盛行起来,石窟中众多的造像也很快成为中国古代雕塑中极有分量的内容。石窟造像包括石雕和泥塑两种,因此石窟造像多雕刻在山石坚硬的石窟中,最重要的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等。

的别要指出的是云冈石窟的魏晋造像和敦煌的唐代造像,两者风格各异,集中体现了中国雕塑艺术家对外来艺术的吸收加工和再创造。

云冈石窟起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大部分完成于太和十九年(495).造像雕刻技艺,除继承和发展汉代传统,还吸收了外来的佛教艺术精华,从而形成了清新的时代风格。石窟造像和其他的佛教艺术一样,都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宗教宣传和表现。

云冈石窟早期的作品,(第16---20窟)往往在造像浑圆的身体上,用阴线雕刻衣服纹理,具有完整、雄浑、统一、鲜明的特点。造像多丰圆适中的面相,褒衣博带是的服饰,已具有一定的汉族特点。正如<<中古美术通识>>中说的那样:“石窟中大大小小的佛像造像也同样反映了人们心灵上的寄托,因此一般造像都有一种宁静、洒脱、飘逸和智慧的神态。这种特定的相貌特征,是人们理想的最佳凝聚”。

发展到唐代,汉化了的佛教造像艺术更为明显,敦煌莫高窟艺术至唐代达到了繁荣的顶点。引用杨孝鸿编著的<<艺术的故事>>一书中所言:“在该时期的洞窟壁画中,人物的造型趋于丰满健壮,更注重于不同身份的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著名的130窟夫人王氏供养像,盛装艳服,带着亲属奴婢,体现了豪门权贵的气势。王氏丰满艳丽,是盛唐侍女的典型。”这时期的雕塑同样光彩夺目,因为是彩塑。同样是世俗文化的倾向,其中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在石窟造像中可谓是多姿多彩,引人注目。由于唐代的开放民风和艺术的蓬勃发展,艺术家们所受的约束变得更少,加上和外界的交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加开阔,所以创造了独特的大唐佛教造像艺术。比如唐代观音的崇拜越来越普遍,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得知观音无所不能,干脆又给人家加上了几项伟大的功能,比如观音送子……可能这就是外来与东方的结合吧。还有观音的性别也有男性转为女性,然人更加容易亲近。唐代的敦煌彩塑,造型格外讲究,像是每个家庙在进行比美,看谁家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