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探究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两会”每年在首都北京召开期间,有关教育的“好声音”也频频出现,其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至学前的呼声越来越高。人大代表贺优琳呼吁国家要引起重视,创造条件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实行12年义务教育。四川启阳集团的董事长王麒也曾发表同样见解,认为应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学前教育的义务教育化。聆听各方人员的精彩发言,可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不仅在理论层面受到教育界人士的极力关注,且在实践层面紧系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我们不禁思考,为何各界人士如此迫不及待地希望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如今,学前教育到底面临怎样的不良境遇?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学前教育当前所处地位、纳入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个方面,做出实现学前义务教育的理论阐释。

一、学前教育的当前地位

“学前教育”是人生初次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重要学习时段,是学校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时对社会扶贫、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乃至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实际状况却差强人意。

在立法方面,学前教育仍有空白。目前有关学前教育的专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各阶段的教育相比严重滞后。随着学前教育对个体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等重大意义的日益彰显和人们对其公益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把学前教育立法事宜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财政方面,国家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从未停止。近10 年来,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呈现一个绝对上升的发展态势,足以看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但通过查阅有关数据,发现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其它教育学段仍相距甚远,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学前教育的弱势地位。

学术界的关注度也是一个衡量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搜索中国知网和三种教育综合类期刊近 3 年相关“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三大教育阶段文章数量,得出学前教育相关文章数量历年来始终低于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可见,学术界对学前教育的研究相较中小学和高等教育阶段而

言还远远不够,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

二、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必要性

优质的学前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错过学前教育这个关键期会给幼儿带来难以弥补的影响。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必要性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 一) 有利于保障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保障教育公平,正致力于积极施行免费学前教育。“免费性”是义务教育的最根本特性,是实现义务教育化的核心内容。我国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规定,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这个基本特性,而公益性和免费性紧密相连,所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目前,学前教育乱收费现象大量存在,各类额外费用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导致家庭需要承担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甚至,学前教育陷入一种以金钱数额高低来区分教育好坏的不良境遇。此外,自2013 年11 月起,我国全面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增加社会劳动力数量来达到缓解老龄化社会压力的目的。

各界专家和学者曾预言随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我国新生人口在短期内会出现堆积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2014 年和2015 年的人口数据显示,其实际结果和专家的预测大相径庭,不但没有出现堆积,而且其数量远远少于预计结果,实际是二孩政策“遇冷”了。那么,“遇冷”的原因是什么? 随即,有关部门展开相关调查,并于2016 年2月22 日,在全国首个“2·22 二孩家庭日”暨二孩家庭关键数据发布会上公布了“我要生二孩”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4 000 多户二孩家庭中,有七成选择“要有钱”,可见经济问题的确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卸下家长的心理重担,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应建立学前教育投入与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获得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减少家庭经济支出,为幼儿公平地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打下基础,从而最终达到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的目的。

( 二) 有利于减少学前阶段教育不公平现象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社会进入一个稳步向

前发展的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高。其中教育公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学前教育公平问题更是引起各界人士的热烈讨论。目前,这种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具体表现在:

第一,城乡差异导致学前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不均衡。在资源相对贫瘠的落后地区,学前教育受教育财力、地域条件、师资力量、体制等因素约束,没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有关调查显示,在内蒙古东部偏远的农牧区,80. 0%以上自然村落内,3- 5 岁儿童没有机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学前教育,而在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里,学前教育机构则随处可见。这种城乡差异直接影响了幼儿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质量。为保障所有幼儿接受公平的学前教育,必须缩小现存的城乡差异,而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它有助于使城乡学前教育趋于一致,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平等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且可以较好地保证教育质量。

第二,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不等,导致学前儿童在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差距悬殊。这一问题在流动人口子女中体现得较明显。由于就业相关政策的引导,我国劳动力转移人数明显增多,伴随着这一现象,出现了新的问题,即流动人口子女面临入园难、入学难的境遇。就幼儿入园接受学前教育而言,在现行幼儿教育体制下,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已经成为主要的幼儿教育机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金总有追逐利润的本性。这种现实状况往往让在外务工人员面临不堪重负的经济压力,其子女面临着被送入收费相对低廉、教育环境相对较差的幼儿园,甚至不入园接受教育的状况。而对于有能力负担学习费用的家庭,经济问题不足以成为选择好幼儿园的“拦路虎”,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学习环境、师资力量、学习资源等方面。由于经济悬殊导致受教育机会和质量的差异,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公平,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发生可怕的家庭贫富的代际遗传现象,因为贫穷家庭的孩子一开始便输在了“起跑线”上。纵观国际社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已成普遍共识,教育具有反贫困反代际遗传的社会功能。正因为如此,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用相关政策法规对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其他服务性收费情况等进行刚性约束,可以减少甚至杜绝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 三) 有利于充分彰显学前教育的奠基性

我国学制体系经由多次改革,其中在20 世纪50 年代初由政务院颁布的《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