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知识点归纳
环评技术方法知识总结

环评技术方法知识总结篇一: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技术方法》复习要点环境影响评价师精品资料:1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掌握)(1)减量化———清洁生产(2)资源化—一综合利用(3)无害化——安全处置二固体废物处置常用的方法概述(熟悉)(1)预处理(包括压实、破碎、分选)(2)堆肥处理(3)卫生填埋(4)一般物化处理(5)安全填埋安全填埋是一种把危险废物放置或贮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也是对其在经过各种方式的处理之后所采取的最终处置措施。
(6)焚烧处理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7)热解法例题:一种把危险废物防止或储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此法为(B)a卫生填埋法B安全填埋法c堆肥处理法d热解法三固体废物常用的处理与处置技术1.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1)固体废物的压实(2)破碎处理(3)分选2.固体废物堆肥化技术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可以把固体废物堆肥分为好氧堆肥法和厌氧堆肥法。
故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好氧堆肥法。
例题:目前,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d)a低温堆肥法B厌氧堆肥法c绝热堆肥法d好氧堆肥法3.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燃烧系统中有三种主要成分:燃料或可燃物质,氧化物及惰性物质。
为防止二次污染,工况控制和尾气净化则是污染控制的关键。
例题: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的燃烧系统,最普通的氧化物为含有(a) 氧气的空气,空气量的多少与燃烧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的效率。
a21%B26%c37%d29%4.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四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熟悉)1.城市垃圾的收运(1)城市垃圾的收运路线(2)城市生活垃圾的转运及中转站设置中转站的选址原则①尽可能位于垃圾收集中心或垃圾产量多的地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知识点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1章概论第1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熟悉]按评价对象划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按时间顺序划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正确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选择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替代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第2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工程分析[熟悉]:(1)工程分析的原则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先复核校对再引用。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2)工程分析的对象工艺过程,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厂地的开发利用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泄漏等情况发生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3)工程分析的重点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的开发利用是否进行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
(4)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与工程分析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5)工程分析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复习重点(第一章)

第⼀章 概论 1、环境现状调查的⽅法(3种):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
2、环境影响预测⽅法(4种):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3、环境影响评价的⽅法主要有(8种):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辅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等。
4、评价、现状调查、预测、验收范围。
根据建设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评价的⼯作登记,确定各环境因素的现状调查范围。
原则上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于评价区域。
预测点的位置和数量除应覆盖现状监测点外,还应根据⼯程和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要求⽽设定。
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验收调查范围⼀般与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件⼀致,若⽂件未能反映出实际⽣态影响,应予以调整。
5、⼯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的⼯程特点(⼯程性质、⼯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量及类型、源项等);项⽬的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建设项⽬的建设规模;国家或地⽅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6、⽣物监测:利⽤⽣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所产⽣的反应和影响来阐明环境污染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从⽣物学⾓度评价环境质量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从⽣物学⾓度评价环境质量的过程。
⽣态监测:观测与评价⽣态系统的⾃然变化及对认为变化所做出的反应,是对各类⽣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变量的测定。
⽣态影响评价(关键词:定量):通过定量地揭⽰与预测⼈类活动对⽣态的影响及其对⼈类健康与经济发展的作⽤分析,来确定⼀个地区的⽣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态评价:⽣态环境影响评价实在应先识别、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进⾏的。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重要知识点汇总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重要知识点汇总
1.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重要知识点汇总篇一
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
(1)体现法规的严肃性。
(2)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
(3)体现产业政策方向与要求。
政策包括环境政策、资源政策、产业政策等。
预防为主是首要的政策取向。
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重要知识点汇总篇二
大气污染物类型:
(1)还原型(煤烟型)污染: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
在低温、高湿、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阴天,污染物易在低空生成还原性烟雾。
(2)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企业产生的主要的一次污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的照射下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3)石油型污染: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石油冶炼及石油化工厂的排放,包括二氧化氮、烯烃、链烷、羰基等等。
(4)混合型污染:包括以煤炭为燃料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以及从各类工业企业排出的各种化学物质等。
(5)特殊型污染:由工厂排出的特有污染物而造成的大气污染。
3.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重要知识点汇总篇三
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查包括:
①植被(覆盖率、生产力、生物量、物种组成);
②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法定保护生物和地方特有生物的种类、种群、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
③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稳定性与脆弱性;
④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考试考点大全笔记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考试考点大全笔记1、进行森林植被样方调查时,确定样地的面积的依据是( )。
A.群落分层状况B.群落中乔木的胸径C.群落中乔木的数量D.群落中的物种数【答案】 D2、消声器主要用来降低( )。
A.机械噪声B.电磁噪声C.空气动力性噪声D.撞击噪声【答案】 C3、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横向扩散是指由于水流中的( )作用,在流动的横向方向上,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的混合。
A.离散B.转化C.输移D.紊动【答案】 D4、某一给水泵房室内围护结构处声级为85dB(A),已知围护结构的A计权隔声量为20dB(A)。
假设水泵房室内为近似扩散声场,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级为()dB(A)。
A.53B.59C.65D.71【答案】 B5、(2019年真题)危险废物填埋场运行管理中,入场废物来源、种类、数量与数据的记录要求是()。
A.每个工作日记录B.每周记录C.每个日历日记录D.每半个月记录【答案】 A6、下列关于含水层给水度μ和介质粒径d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越小,μ越大B.d越大,μ越大C.μ与d无关,与液体黏滞性有关D.μ与d相关,与液体黏滞性无关【答案】 B7、(2015年真题)污水处理厂未封闭的油水重力分离设施释放异味物质主要源于()。
A.质量蒸发B.空气吹脱C.蒸汽吹脱D.热量蒸发【答案】 A8、距某点声源1米处的等效声级为80dB(A),在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情况下,为满足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限值,距该声源的最小距离应为( )。
A.100米B.21.5米C.10米D.4米【答案】 C9、某厂房结构内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室内声级为90 dB(A)(1000HZ),透声面积为100m2,围护结构的隔音量为30 dB(A)(1000HZ)。
该厂房室外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是()dB(A)(1000HZ)。
A.54B.60C.74D.80【答案】 C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下列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说法正确的是( )。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评概论1.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料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料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2.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爱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爱护;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限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
3.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及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确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爱护的规范(2)环境爱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爱护的规定 (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爱护法令, 法规和条例(6)环境爱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爱护法律, 法规, 规章, 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
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6.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环评程序1.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打算阶段,主要工作为探讨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料和评价环境影响。
(完整版)环评技术方法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师资料概论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②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③对于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境保护措施原则:“三同时”原则,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三同时”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室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具体落实和检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从广义上讲,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3.工程分析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4.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6.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辅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7.环境影响预测阶段和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三个阶段: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时段: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
工程分析1.污染型项目工程从:项目建设性质、产品结构、生成规模、原料路线、工艺技术、设备选型、能源结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方案等基础资料入手。
2.扩建项目须提出:“以新带老”计划。
3.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①总物料衡算②有毒有害物料衡算③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详实或对生成工艺熟悉的条件下,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论上,该方法是最精确的。
4.工程分析基本工作内容5.环境影响评价关心的是: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6.对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必须以项目的最大负荷计算。
7.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应算清“两本账”: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实现污染防治措施后的污染削减量8.对于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应算清“三本账”: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老带新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点、知识点总结(2012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点、知识点总结【2012版】专题一工程分析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表现不同,分为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和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
一、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k(一)掌握工程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1.物料衡算法,在工程分析中,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及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翔实或对生产工艺熟悉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论上讲,该方法是最精确的。
∑G投入=∑G产品+∑G流失(1-1) ∑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1-2)2.类比法,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②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等。
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包括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环境功能、区域污染情况。
类比法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但用此法应注意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生产管理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A=AD³M (1-3) AD=BD-(aD+bD+cD+dD) (1-4)3.资料复用法是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特点:方法简单,但数据准确性很难保证。
适用范围: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
4.实测法:通过选择相同或类似工艺实测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
(导则教材)5.实验法: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来确定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
(导则教材)(二)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全过程:建设期、营运期、服务期满后均应进行分析;全时段:正常和非正常时段;全方位: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储运工程及办公生活设施;多角度:着重考虑环保设施效果的情况下,同时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
4.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5.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6.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
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7.按评价对象,环评可分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
8.按环境要素和专题,环评可分为: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固体废
物,土壤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9.按时间顺序,环评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规划环境影
响跟踪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1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或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
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通过环境保护
设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对其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改进措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方法和制度。
12.工程分析的范围:主铺公环储及依托。
13.工程分析以工艺过程为重点,按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14.工程分析的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15.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16.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17.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铺
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18.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1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
20.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
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
21.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
一
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
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22.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2)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
征(3)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4)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第二章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作用:(1)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2)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
数据(3)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为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工程分析的方法: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方法。
2.区域污染源调查应选择建设项目常规因子和特征因子,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
要污染因子和特征因子作为调查对象。
3.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内容:
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大气污染源调查和气象观测资
料。
2.数据来源:
(1)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书中的数据或结论。
(2)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优先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1年的监测数据。
3.补充监测的相关内容:
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10,PM2.5,CO,O3.六项污染
物全部达标即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4.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
5.补充监测数据的现状评价内容,分别对各监测点位不同污染物的短期浓度进
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对采用多个长期监测点位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相同时刻各监测
点位的浓度平均值。
7.对采用补充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的
最大值,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8.一级评价项目调查本项目不同排放方案有组织与无组织排放源,对改建,扩
建项目还应调查本项目现有污染源。
9.数据来源优先使用:项目监督性检测数据—在线监测数据—年度排污许可执
行报告—自主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数据—环评数据或补充监测数据。
10.点源参数:坐标,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排气筒高度,排气筒内径,烟气出
口温度,烟气出口速度,年排放小时数,排放工况,
11.面源参数:坐标,海拔高度,面源长度,面源宽度,与正北夹角,面源初始
排放浓度,年排放小时数,排放工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