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环评技术方法总结
环评技术方法

• 应用条件或前提: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 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
3、资料复用法 • 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
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 特点:方法简单,但数据准确性很难保证 • 适用范围: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1、基本工作内容(见P11表2-1,掌握)
重点工程分析 • 重点工程指造成主要环境影响的工程,包括: 指工程规模比较大、影响范围大或时间比较长的; 位于环境敏感区附近的,其规模不一定很大,但造
成的环境影响却不小的 重点工程的确定方法包括: 可研设计报告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确定 类比调查与设计文件相结合 借助于投资分项(列入投资核算中的所有内容)
艺过程某一步骤或生产设备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排污系数法 • 根据《产排污系统手册》提供的实测和类比数据,
按规模、污染物、产污系数、末端处理技术以及排 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掌握) • 采样点数目:一级≥10,二级≥ 6,
三级:2~4或0 公路铁路项目: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
• 固体废物分析与核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类,其中废液说明种类、 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 向等;废渣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 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 等
• 噪声和放射性分析与核算:应列表说明源强、剂 量及分布
• 污染物源强统计:按P15表2-4分别列废水、废气、 固体废物排放表,噪声单列
注意事项1:需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和生产管理 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环评技术方法(2023总结)-图文

环评技术方法(2023总结)-图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023版】专题一工程分析根据CP对EI的表现不同,分为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CP和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CP。
一、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一)掌握工程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1.物料衡算法,在工程分析中,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及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翔实或对生产工艺熟悉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论上讲,该方法是最精确的。
∑G投入=∑G产品+∑G流失(1-1)∑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1-2)2.类比法,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CP的性质、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②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等。
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包括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环境功能、区域污染情况。
类比法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但用此法应注意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生产管理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A=AD某M(1-3)AD=BD-(aD+bD+cD+dD)(1-4)3.资料复用法是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EIA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特点:方法简单,但数据准确性很难保证。
适用范围: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CP。
4.实测法:通过选择相同或类似工艺实测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
(导则教材)5.实验法: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来确定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
(导则教材)(二)掌握CP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对于EI以污染因素为主的CP来说,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工程分析项目工作内容工程概况工程一般特征简介;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项目组成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分析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及污染物分析分析;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分析环保措施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分析与处理工艺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环保措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根据气象、水文等总图布臵方案分析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臵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敏感点处臵措施的可行性工程分析的内容应满足“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知识点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1章概论第1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熟悉]按评价对象划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按时间顺序划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正确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选择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替代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第2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工程分析[熟悉]:(1)工程分析的原则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先复核校对再引用。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2)工程分析的对象工艺过程,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厂地的开发利用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泄漏等情况发生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3)工程分析的重点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的开发利用是否进行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
(4)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与工程分析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5)工程分析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法(⼩结)⼀、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与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1、按影响的来源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环境影响2、按影响效果分: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3、按影响的性质分:可恢复影响与不可恢复影响三、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与建设项⽬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见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跟踪监测的⽅法与制度。
四、环境影响评价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五、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与导向功能六、需要进⾏环评的规划分类:⼀类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区的市级以上地⽅⼈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地利⽤的有产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规划,等宏观指导性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
另⼀类是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组织编制的⼯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在规划上报审批前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写有关环境影响报告书。
七、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术原则:●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的特点相结合●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可能影响的区域环境相结合●遵循国家和地⽅政府的有关法规、标准、技术政策和经审批的各类规划。
●正确识别拟议规划或拟建项⽬可能的环境影响●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法●促进清洁⽣产●环境敏感⽬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最⼩化●替代⽅案和减缓措施环境技术经济可⾏。
⼋、环境影响评价⼤纲包括1、总则(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标,彩的评价标准、评价项⽬及其⼯作等级与重点等2、建设项⽬概况及初步⼯程分析3、拟建项⽬地区环境简况4、建设项⽬⼯程分析的内容与⽅法,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筛选。
5、环境现状调查6、确定环境影响预见测与评价建设项⽬的环境影响技术⽅案、⽅法,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重点。
环评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环评工作总结范文(三篇)这一年,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程,期间在领导的培养帮助、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我逐步融入环保工作者这种环境和角色。
我静心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生活,收获颇丰。
现将我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首先,保证了自己在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性,强化了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其次,在业务学习方面,我虚心向资深同事请教,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努力使自己在尽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
同时,我还自觉学习了与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常识,积累自己的业务知识。
在单位里工作的这一年时间里,通过领导和同事们的耐心指导,我在熟悉的基础上已经基本能完成各项日常工作,期间我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积极配合领导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工作。
通过参加专家评审,我学习到编制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规划程序等,认识到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
几个月以来,按照单位的部署和环保总局统一编制工作要求,编制了21个不同行业项目报告表;另外完成了4个报告书的编制。
期间,我自觉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密切关注国家及荆门市规划的政策理论和进展动态,收集学习同事编写的全市各项目环评报告的经验。
同时通过学习、听取和参与领导们关于环评报告的讨论,使我逐渐加深了对责任性和重要性的深刻了解,为我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几个月以来,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成长、成熟,但我清楚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等。
今后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希望领导和同志们对我进行监督指导:1、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克服年轻气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
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我市建成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贡献力量,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寄语未来”绿色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环评技术方法 总结

环评技术方法总结引言环境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预测和评价特定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控制建议的过程。
环评技术方法是进行环境评价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对环评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环境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
1. 环评技术方法的概念环评技术方法是指在环境评价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和工程方法,用于评估特定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这些方法通常涉及数据收集、分析和建模,以及环境影响的量化和预测等方面。
2. 环评技术方法的分类根据评价目标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环评技术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文字描述和专家意见来评价环境影响,重点是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判断。
这种方法常用于项目初期的环境影响预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较低等优点。
2.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具体的数据、指标和模型进行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环境风险评估、生态系统评价等,能够量化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潜在风险。
2.3. 常规评价方法常规评价方法是指在环境评价实施中广泛采用的常规技术方法,包括环境监测、化验、现场调查等。
这些方法常用于环境基准数据的获取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
3. 环评技术方法的应用环评技术方法在各个领域的环境评价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3.1. 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环评技术方法常常用于评估道路、桥梁、水电站等项目对土地利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定量评价方法,可以预测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工业企业在工业企业的环评中,主要关注的是生产过程和废弃物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环评技术方法包括环境影响矩阵分析、生命周期评价等,能够帮助企业评估和改善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性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环评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

环评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环评技术员,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积极投入工作,不断学习和进步。
在这个岗位上,我深刻体会到了环评工作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和使命。
在这里,我想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次总结,也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工作心得。
首先,作为一名环评技术员,我深知自己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
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成为行业内的专家。
同时,我也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参与各种项目的环评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环评工作直接关系到环
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因此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积极配合各方合作,确保环评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时刻关注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努力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深知环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在工作中,我始
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努力提高环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也不断关注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政策法规,努力将最新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确保自己的工作始终保持在行业的前沿。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环评技术员,我深知自己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环评技术方法 总结

环评技术方法总结环评技术方法是指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评估项目对环墋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环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安排、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环评技术方法进行总结。
首先,环评技术方法涉及到评价的程序安排。
评价的程序安排是为了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评价工作的程序安排主要包括项目评价的启动、信息收集、影响分析、成果呈现和意见反馈等环节。
评价启动是环评的第一步,要明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和范围,确定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制定评价的方案和程序。
信息收集是环评的基础,需要收集项目的环境背景、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能源资源等方面的数据,以及相关法规政策和环保要求等信息。
影响分析是环评的核心,通过专业方法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和评价,确定项目的环境影响状况和程度,提出最小化和消除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成果呈现是评价工作的结果呈现,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建议书和意见书等文件。
意见反馈是评价的最后一步,要对评价成果进行公示,接受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可。
其次,环评技术方法涉及到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是指环评过程中所采用的专业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模型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及GIS技术等。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环境质量受体分析、环境风险评价、环保措施分析等方法,用于分析环境质量受体对环境影响的承受能力和环保技术措施的有效性。
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模拟、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等技术手段,用于评价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以及环保措施的成本和效益。
模型技术主要包括环境模拟模型、预测模型和优化模型等技术手段,用于模拟和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优化和设计环保措施。
信息系统技术及GIS技术主要用于管理和分析环保数据,辅助环评工作的决策和管理。
综上所述,环评技术方法是评价工作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师资料概论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②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③对于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境保护措施原则:“三同时”原则,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三同时”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室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具体落实和检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从广义上讲,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3.工程分析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4.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6.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辅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7.环境影响预测阶段和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三个阶段: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时段: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
工程分析1.污染型项目工程从:项目建设性质、产品结构、生成规模、原料路线、工艺技术、设备选型、能源结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方案等基础资料入手。
2.扩建项目须提出:“以新带老”计划。
3.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①总物料衡算②有毒有害物料衡算③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详实或对生成工艺熟悉的条件下,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论上,该方法是最精确的。
4.工程分析基本工作内容5.环境影响评价关心的是: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6.对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必须以项目的最大负荷计算。
7.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应算清“两本账”: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实现污染防治措施后的污染削减量8.对于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应算清“三本账”: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老带新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
9.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10.重复用水量: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序使用的总水量11.耗水量: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
12.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②符合其他相关环保要求③技术上可行13.工程分析中将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排放源定位无组织排放,其确定方法有三种:物料衡算法、类比法、反推法14.非正常排污包括两部分:①正常开、停车或部分设备检修时排放的污染物②其他非正常工况排污是指工艺设备或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指标运行时的排污。
1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2)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
(3)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4)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16.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分析:(1)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可靠性(2)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3)分析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外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17.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18.工程概况应给出: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物料(含土石方)图、水平衡图等工程基本图件。
19.工程行为为分析时,应明确给出:土地征用量、临时用地量、地表植被破坏面积、取土量、弃渣量、库存淹没面积和移民数量等。
20.辅助工程包括:进场道路、施工便道、施工营地、作业场地、各类废料和废弃渣料场21.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动植物与生态22.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文物与景观、人群健康调查、社会经济、观众参与23.污染物调查与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一般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建、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24.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方法:现场监测法、收集已有资料法。
现场监测应确定:监测因子、监测时间、监测点位2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内容:各监测点大气污染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统计年平均浓度最大值、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和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与相应的标准限值进行比较分析,给出占标率或超标倍数;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6.气象资料调查要求27.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温度:一、二级评价项目,需统计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评价温度的保护情况,并绘制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
风速:一、二级评价项目,需统计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变化。
风向、风频:一、二级评价项目,需统计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各季及长期平均各风向风频变化情况,绘制各季及年平均风向玫瑰图。
主导风向: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30%,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
28. 恒定均匀流,基本方程:Ri C v = A v Q ⋅=29. 径流模数M :FQ M 1000= 30. 湖泊、水库水温是否分层区别方法:当α<10,认为湖泊、水库为稳定分层型;α>20,认为水库、湖泊为混合型。
当β<1/2,洪水对湖泊水温分层几乎没有影响,β>1,认为大洪水时可能是临时性混合型。
31.河口是指入海河流受到潮汐作用的一段河流,又称感潮河流,它与一般河流最显著地区别是受到潮汐的影响。
陆架浅水区是指位于大陆架上水深200m以下,海底坡度不大的沿岸海域,是大洋与大陆之间的连接部。
陆架浅海中的潮汐现象主要来自大洋。
水流的动力条件是污染物在河口海湾中得以输移扩散的决定性因素。
32.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河流工作内容: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北方河流还应了解结冰、冰封、解冻等现象。
感潮河口工作内容:除与河流相同的内容外,还有感潮河段的范围,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记其分布;横断面形状、水面坡度、河潮间隙、潮差和历时等。
湖泊、水库:面积和形状,应附有平面图;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流入、流出的水量;水力滞留时间和交换周期;水量的调度和储量;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情况。
33.河流水质采样断面的布设:在调查范围的两端、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及重点保护对象附近的水域、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重点水工构筑物(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水文站附近等。
34.河流水质采样方式:一级评价:每个采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二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天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他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将断面上各处所取水样混匀成一个水样,三级评价:原则上只取断面混合水样。
35.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常采用单项指数法,推荐采用标准指数。
36.径流深度Y: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37.径流系数α:为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Y(mm)与降水量X(mm)的比值Y/X,以小数或百分比表示。
38.含水层:分为承压含水层、潜水含水层39.包气带水: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土层中的水,包括土壤水、沼泽水、上层滞水以及基岩风化壳中季节性存在的水。
主要特征是受气候控制,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少,甚至干旱。
40.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潜水的水质主要取决于气候、地形及岩性条件,潜水以蒸发排泄为主,往往形成含盐量不高的淡水,潜水易受污染,水质易受地面建设项目影响,对潜水水源应注意卫生防护。
主要特征是与大气圈、地表水圈联系密切,积极参与水循环;决定这一特定的根本原因是其埋藏特征,位置浅且上面没有连续的隔水层。
41.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其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但由于其含水层厚度通常较大,故其资源往往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42.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降水入渗补给(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地表水补给、凝结水补给、来自其他含水层的补给、人工补给。
43.地下水的径流强度与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基本上与含水层的透水性,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的水力坡度成正比,对承压水来说,还与蓄水构造的开启与封闭程度有关。
44.地下水径流强度规律: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增加,地下径流强度逐渐减弱,地下水甲苯处于停滞状态。
45.地下水是通过补给、径流、排泄3个环节来实现交替循环的。
46.蒸发排泄:往往造成水的浓缩,导致地下水矿化的增加。
47.渗透系数K: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一般采用m/d或cm/s为单位。
渗透系数K是综合反映岩石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介质颗粒的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水的粘滞性。
48.地下水调查问题:(1)水文地质条件(2)地下水水质特征(3)地下水污染源分布(4)环境水文地质问题(5)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49.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水文地质试验法、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50.贮水率和贮水系数:是含水层中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它们表明含水层中弹性贮存水量的变化和承压水头相应变化之间的关系。
51.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采用标准指数法、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方法。
52.获得噪声源数据的两个途径:类比测量法(一级评价)、引用已有的数据(二、三级评价)53.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污染危害。
54.生态问题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法、现场勘查法、生态监测法、遥感调查法55.植物的样方调查:一般草本的样地在1m2以上,灌木林样地在10 m2以上,乔木林样地在100 m2以上56.建设项目的水生生态调查:包括水质、水温、水文和水生生物群落57.58.水库渔业水样的固定于保存:溶解氧:加入2mL硫酸锰溶液和2mL碱性碘化钾溶液固定;总碱度、总硬度、氮量、磷量、氯化物、硫酸盐、总铁、钠、钾:每升水样加2~4mL氯仿固定;化学需氧量:每升加入1mL+1硫酸溶液固定,低温避光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