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知觉讲解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思维、记忆、知觉、注意和语言等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处理和运用信息,以及这些心理过程背后的神经基础。
以下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总结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注意力:注意力是我们选择性地关注一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能力。
它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注意力可以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外部注意是指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关注,如听某个声音或看某个物体;内部注意是指我们对内心活动的关注,如思考某个问题或回忆某个经历。
注意力的分配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任务的难度、个体的兴趣和情绪等。
二、记忆:记忆是指保存和再现信息的能力。
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暂时保存信息的能力,容量有限,持续时间较短;长时记忆是相对永久保存信息的能力,容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可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检索是将存储的信息再次提取出来。
记忆的效应有很多种,如串联效应、相似性效应和情境依赖效应等。
三、知觉:知觉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和理解外界信息的过程。
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
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的刺激后,会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知觉过程中存在很多错觉现象,如视觉上的错觉、听觉上的错觉和触觉上的错觉等。
四、概念:概念是指对事物的一般性的思维表达。
它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基础。
概念可以分为原型概念和概括概念。
原型概念是指我们对某一类事物的典型代表的认知,如对鸟的典型代表是鹦鹉;概括概念是指我们对某一类事物的整体认知,如对鸟的整体认知是有羽毛、有翅膀的动物。
五、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它涉及到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
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大脑的多个区域。
语言的习得过程可以通过婴儿的语言发展来研究,而语言的使用过程可以通过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来研究。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概念、问题解决、推理和言语等。
下面我们逐一来看看其主要内容。
1、知觉:知觉是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是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应地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相对而言,感觉信息是具体的、特殊的,知觉信息是较抽象的、一般的。
知觉既具有直接性质,也具有间接性质。
A、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并因此具有间接性质。
然而,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争论。
但是心理学早就确定了许多事实,如斑点图的知觉,言语对知觉的影响,定势效应等。
B、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体现为上下文的作用。
当前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总的看来,过去的知识经验主要是以假设、期望或图式的形式在知觉中起作用的。
人在知觉时,接收感觉输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当前的刺激是什么的假设,或者激活一定的知识单元而形成对某种客体的期望。
知觉是在这些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规划下进行的。
Bruner和Gregory的看法,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
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做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照这个学说看来,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的上下文和有关的概念都激活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短短而形成各种假设。
知觉因而是以假设为纽带的现实刺激信息和记忆信息相结合的再造。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知觉时意识不到假设的参与,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在弱的照明下看东西,有时是可以体验到这种假设考验的。
假设考验说赋予知觉老实巴交主动性和智慧性的色彩,是目前在认知心理中有相当影响的知觉理论。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是一种建立在过去经验作用基础上的知觉理论。
认知心理学(二)知觉(二)2024

认知心理学(二)知觉(二)引言概述: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
本文将继续探讨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觉相关内容。
知觉是人们通过感官系统获取和组织外界信息的过程,它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关注知觉的构成和影响因素。
一、知觉的构成1. 感知加工:知觉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是感知加工,包括感知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将其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2. 神经传递:神经传递是知觉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将感知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大脑的各个区域。
3. 大脑加工:大脑对收到的神经信号进行加工和解读,将其转换为具有意义的知觉信息。
4. 感知体验:最终,知觉体验是由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后产生的,它是对外界刺激的主观感受。
二、知觉的影响因素1. 感知器官:不同的感知器官对于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存在差异,比如视觉系统对光线的敏感度高于听觉系统对声音的敏感度。
2. 期望和经验:个体的期望和经验对知觉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比如对某个物体有先入为主的认知期望,可能会影响对该物体的知觉。
3. 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对知觉过程起到调节作用,比如情绪对注意力分配和注意焦点的调控,从而影响对外界刺激的知觉。
4. 注意力:注意力是知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个体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5. 语境和文化:语境和文化对知觉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它们可能改变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解释和理解。
总结:知觉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通过感知加工、神经传递、大脑加工和感知体验构成。
知觉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感知器官、期望和经验、情绪和情感、注意力以及语境和文化。
深入了解知觉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为实际生活和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于知觉的心理学解释

关于知觉的心理学解释知觉是感知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从感觉中产生的,是大脑对外界客观物体特征属性的主观反映。
知觉是人与环境交互的结果,依赖于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和大脑对刺激的加工处理。
知觉的心理学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觉阈值理论感觉阈值是指人类感知某种感觉的最小强度。
感觉阈值理论认为,刺激的强度超过某个强度越来越大,对应的感觉临界值呈现类似于扩大的函数规律。
同时,感觉阈值还会受到注意、情绪、疲劳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家可以测量人类感受某种感觉的强度。
感觉选择是指大脑在复杂的环境中、从多种矛盾的干扰中选择适当的一个感觉物,将其转化为对事物自然属性的认知信息。
感觉选择理论主要解释了人类感知和认知客观世界的选择性和自由性。
3、知觉组织理论知觉组织理论是指大脑根据内部不规则语言的特点,将感知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整体结构。
知觉组织理论解释了人类感知形状、色彩、运动、深度等各种视觉信息的整合性和连续性。
例如,在人看到一个图形时,大脑会将一系列线段或曲线组织成一个有意义且可被识别的形状。
知觉调节理论是指人类通过调节自身的感受能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或需求。
在感受过程中,人可以通过感觉调节来降低对某些特定信息的感知,从而实现更精准和更高效的信息处理。
例如,在夜晚,眼睛为了适应暗光环境,可以通过缩小瞳孔来调节光线进入的程度,一旦环境变亮,瞳孔便自动扩大,以便更好地发挥视觉功能。
总之,知觉是一个综合了感观、认知及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心理过程,它的产生与外界刺激以及个体本身的特点和习惯密切相关。
以上几种心理学解释则是对知觉过程的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解释。
认知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补充资料:色彩功能 • 红色: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血液循环。
但接触红色过多时,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使易于疲劳 者感到筋疲力尽。所以,在寝室或书房应避免使用过多的红色。 • 橙色:产生活力,诱发食欲,有助于钙的吸收,利于恢复和保持 健康。此色适用于娱乐室、厨房等处,对寝室、书房则不宜。 • 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维,但金黄色的装饰 却易造成不稳定和任意行为。所以在寝室与活动场所,最好避免 使用金黄色的家具摆设。 • 绿色:有益消化,促进身体平衡,并能起到镇静作用,对好动或 身心受压抑者有益。自然的绿色对晕厥、疲劳与消极情绪均有一 定的克服作用。 • 蓝色:能调节体内平衡,在寝室使用蓝色,可消除紧张情绪,有 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失眠。蓝色的的环境使人感到幽雅宁 静。 • 紫色:对运动神经、淋巴系统和心脏系统有压抑作用,可维持体 内钾的平衡,有促进安静和爱情及关心他人的感觉。 • 靛蓝色:可调和肌肉,能影响视觉、听觉和嗅觉,可减轻身体对 疼痛的敏感作用。该色不适于装饰,但若用于布料,可使人产生 安全感。
彩色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红色——蓝绿 色;黄色——蓝色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视觉的明度、颜色存在对比,味觉、嗅觉和皮肤觉 都存在感觉对比。
四、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
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例如:红、橙、黄色使人觉得温暖—“暖色”;
量的变化,而对200克的物体,要增加6克才能感觉到 重量的改变。 K=?
不同感觉的韦伯系数
• 视觉(亮度) • 动觉(重量) • 痛觉(皮肤灼痛) • 听觉(音调) • 触觉(皮肤压力) • 嗅觉(天然橡胶气味) • 味觉(盐咸味)
(完整版)认知心理学第2章知觉

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传感数据)转化为对目 标、事件、声音和味道等的体验的过程。(Roth, 1986)
视知觉的复杂性:看起来相当简单,似乎不需要 任何意志努力。在试图模拟该功能时遇到了巨大的障 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认知速 度与能力能与人的视觉系统相匹敌。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第二节 模式识别 第三节 结构优势效应
❖应用:
模板匹配理论
❖评价:
简单直观 不经济 不灵活
目前,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模板说没有完 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它只是模式识别过 程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二)原型匹配理论
1. 基本思想:
它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 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
模式识别就是在记忆中寻找原型的过程。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判断看到的刺激是哪个字母,H还是S,要 尽快,并尽量少犯错误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被试分组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视觉识别作业
反应时和正确率
被试分组
视觉识别作业 00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注意局部组会受到干扰,而注意整体组不会受到干扰 总体特征的知觉优于局部特征的知觉
实验结果:被试对原有的畸变模式分类的正确率 约为87%;对先前未看过的原型分类的正确率也与此 相当,而对新的畸变模式的分类则较差。
Posner等认为,这种实验结果说明,被试在实验 的第一阶段上,已经从一些畸变模式中有效地抽象出 原型。即被试对畸变模式进行分类是将它们与相应的 原型作比较的。
原型理论
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句子的知觉在所有的 音噪比水平都优于异常的句子,而异常的句 子又优于非语法句。
心理学知觉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知觉的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而知觉则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知觉是指人们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方式。
这篇文章将围绕心理学知觉展开讨论,深入探究其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
一、知觉的定义在心理学中,知觉被定义为通过感知与理解感官刺激来对世界进行意识化的过程。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通路,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经验、情感和行为。
知觉的过程包括刺激接收、感知筛选、意义组织和认知解释等环节,涉及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心理过程。
二、知觉的分类知觉根据感官通道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视知觉、听觉和触觉。
视知觉指的是人们通过眼睛感知周围世界的信息,包括形状、颜色、运动等。
听觉则是通过耳朵接收声音刺激,感知语言、音乐等声音的特征和含义。
触觉包括皮肤、肌肉、关节等感知器官,能够感受到温度、压力、质地等外界刺激。
除此之外,还有嗅觉和味觉也是人们重要的感官通道,它们负责感知气味和味道等。
三、知觉的影响因素知觉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许多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
身体条件是影响知觉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存在差异,儿童和老年人相对而言会受到一些限制。
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对某些刺激的感知和理解也有所差异。
此外,一些疾病或身体状况也会影响感官通路的正常功能。
认知因素也对知觉起到重要影响。
人们对于已有的经验、知识、文化和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对刺激的感知和理解。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期望、注意、记忆以及情绪等因素都会对知觉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当我们具有某种期望时,可能会更容易注意到与这种期望相关的刺激。
四、知觉的实验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知觉过程和其影响因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其中,一些经典的实验被广泛用于研究知觉现象。
例如,Gestalt心理学家进行的近距离倾斜线条实验,揭示了人们在感知图像时候的整体性和整合性倾向。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它试图揭示人们如何获取、存储、加工和运用信息。
以下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一、感知觉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在视觉方面,我们的眼睛能够感知光线的波长和强度,从而分辨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视觉还涉及到形状、大小、位置和运动的感知。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大脑会迅速整合来自双眼的信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和三维形状。
听觉让我们能够感知声音的频率、振幅和音色,从而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除了常见的语言声音,我们还能通过听觉感知环境中的各种声音线索,如脚步声、风声等,从而获取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
感知觉并非完全客观的反映,而是受到我们的经验、期望和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当我们期待听到某个声音时,可能会对其更加敏感;而当我们注意力不集中时,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感知信息。
二、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具有选择性、集中性和分配性等特点。
选择性注意使我们能够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出关注的对象。
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能够专注于与他人的对话,而忽略周围的其他声音。
集中性注意则让我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对某个对象的高度专注,从而有效地进行认知加工。
注意的分配能力让我们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但这种分配是有限的。
例如,我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但如果路况复杂,就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驾驶上。
三、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站,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存储大量的感觉信息,但这些信息很快就会消失,如果不加以注意,就无法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 7 ± 2 个组块。
通过复述等方式,可以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它可以存储我们一生中的知识和经验。
认知心理学 知觉ppt

Warren(1970) 扩充的音素恢复实验
实验材料: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ax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sho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orang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table. (wheel) (heel) (peel) (meal)
不过问题是,这种匹配过程是怎么样实现的呢?
假说一
模板匹配说
模板(Template):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
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 应关系。
模板匹配: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
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 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和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识别了。它的基 本思想就是刺激和模板匹配,而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认知心理学认为——
知觉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即在 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把握刺激的意 义。因此,知觉是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知识 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觉
四大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依赖于 刺激物 的特性 例: 物体的 颜色知 觉依赖 于光的 波长
自 下 而 上 的 加 工
自 上 而 下 的 加 工
依赖于 知觉的 主体
例: 人的知 识和经 验会影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认知心理学 知觉讲解共70页PPT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认知心理学 知觉讲解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谢谢!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_感知觉

编码不同 • 还可从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来说明字词优势效应
二、客是两种方向不同 的信息加工过程,两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统一的知 觉过程
第三节 模式识别 一、模式识别概述
• 模式: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集合而 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刺激的组合
• 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 长果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 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支持模板匹配理论的实验证据:
• 菲利普斯(Phillis,1974)的实验 • Warren(1974)的实验 • Person的实验 • 模板匹配理论比较容易在计算机上加以
实现
模板匹配理论没有明确的问题:
• 对刺激的加工是从局部特征开始的还是 从整体特征开始的?
• 模板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 • 刺激与记忆中的各种模板的比较是同时
• Lindsay & Norman(1977)、 Gibson(1969)的研究
• Neisser(1964)的实验 • Pritchard(1961)的固定网像实验 • 休伯和威塞尔(Hubel & Wiesel,1959,
1963,1968)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 Lettvin(1959,1961)的研究证明青蛙的
• 决策:比较之后,对刺激信息模式与哪一种记忆信息编码 最为匹配作出判断,从而了解模式的意义并赋予模式名称
三、模式识别理论
(一)模板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y)
核心思想:在人的长时记忆所编码的信息中,存储着 各式各样的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各种外部模式的拷 贝或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刺激存在着一一对应 的关系
丁锦红认知心理学第三章 知觉与模式识别

双足 有喙 鸟类 身披羽毛 卵生
蝙蝠被识别为 非鸟类
举例:人脸的识别过程
仅根据基本特征 抽取部分具体特 征
综合各项特 征后与基本 特征匹配
眉毛具体特征
眉毛基本特征
匹配
两眼具体特征
A的具 体人脸
匹配
鼻子具体特征
眼睛基本特征 鼻子基本特征 嘴巴基本特征
脑中 A的 脸
匹配
嘴巴具体特征
匹配
A人脸被识别
固定网像技术的研究成果
二、知觉的假设检验理论
强调已有知识经验对知觉的影响,主要是以假 设、期望或图式的形式起作用。 知觉是一个将外部刺激与脑中已有知识进行匹 配联系之后的确认过程。 重点:强调知觉的确认过程。
哪种是牛肉泡馍?
月亮上有什么?
三、直接知觉理论(生态学理论)
1. 要点:根据传统的Helmholtz知觉理论,知觉是无意 识推理的结果,即感觉和概念等经验的整合。但吉布 森(Gibson)在格式塔心理学整体知觉先于部分知觉
三个知觉理论的侧重点外部刺激感知觉初级心经验图式推理期待等高级心格式塔学派知觉组织的整体性知觉的假设检验模直接知觉理论刺激结构的整体性第二节知觉的加工方式一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始于外部刺激即先对外部刺激特征进行分析之后经心理组织而成有意义客体
第三章 知觉与模式识别
知觉的理论 知觉的加工方式 模式识别理论 结构优先效应
有意识注意整体时可以忽略局部特征,但有意 识注意局部时总是要先受到整体特征的影响。
挑战
视觉知觉对象具有最佳大小水平(注意范 围),当局部特征处于最佳大小水平时,可 以出现局部优先效应——因为此时的总体特 征已经在最佳注意范围之外了。
假设最佳大小水平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觉相关知识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觉相关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中认知过程是重要考点,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今天今天就知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例如,我们看见一个红红的苹果、听到一首动听的歌曲,而不仅仅看到红色的、圆形、听到高音或低音、乐音或噪音,这些就是知觉现象。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特性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等,是多种感受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移动以及移动速度的反映。
例如,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等等。
通过运动知觉,人们可以分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
3.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象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这种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知觉系统把感受到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整合为整体的功能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感知当前的事物时,不仅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还要根据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给它赋予一定的意义,这就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刺激输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是维持恒定,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4.错觉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词刚启动时,系统内各单元的激活水平为0
• 单词出现,特征检测器启动,WOR得以识别,并同时激活R和K
• 特征单元的激活对字母检测器发生兴奋与抑制的作用,激活具有 上述字母的词检测器。
• 词检测器反馈到字母单元,加强W、O、R、K的激活,并抑制R 检测器的活动
六、成分识别理论(略)
• 成分识别理论是用一些简单的成分和关系 来描述一个物的二维图像的识别。该理论 称这些简单的成分为几何离子,并假定了 108种关系。物体识别是通过对几何离子及 其关系的确认来实现的。
– 随呈现时间增加,靶子词识别率上升。 – 有上下文的始终优于无上下文的,但两者差距随呈现时间延
长而缩小
四、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 整体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体,
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 • 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
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的实验a(Navon,1977)
Warren(1970) 扩充的音素恢复实验
实验材料举例:
•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axle. •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shoe. •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orange.
四、Marr 的计算理论 (computational theory)
• 初级素描 (primal sketch):这一表征对视觉输入的主 要光强变化进行二维描述,包括关于边缘、轮廓和墨 块的信息。
• 2 1/2 -D 素描 (2 1/2 -D sketch):这一表征通过利用由 阴影 (shading)、纹理(texture)、运动 (motion)、双眼 视差 (binocular disparity) 等提供的信息,对可视表面 深度和方位进行描述,此表征依赖于观察点。
实际上,后面的墙并没有与观察者平行, 而是斜的,地板掩饰了这种倾斜。
• 认知心理学认为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选择、组织、解释并
确定其意义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富于 选择性的过程。
不完整图形 你觉得这个图形像什么?
•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认为 知觉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
• 知觉既具有直接的特点,也有间接的性质。
(二)原型存在的证据
1、Posner等(1967)实验
2、Reed(1972)实验(略)
(三)基于原型的模式识别模型
三、特征分析说
(一)基本思想
特征分析说试图将模式分析为组成它们的各种特 征(feature),模式识别时需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 将之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 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得以识别。
•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table.
实验结果: 听第一个句子的被试倾向于将缺失一个字母(*eel)听 成wheel,听第二个句子的被试则会听成heel,第三个和 第四个句子的被试会分别听成peel和meal。
Miller和Isard(1963)句子知觉实验
40ms
听觉材料 300ms
自变量:总体的一致 性关系与局部的一致性 关系
视觉材料
因变量:反应时间(按键判断 听到的是哪一个字母,按键作反应)
80msBiblioteka 实验结果:总体的一致性关系有主效应:
一致<无关<冲突
局部的一致性关系无主效应:一致=无关=冲突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的实验b(Navon,1977)
• 自变量:两个
dragon 非语法句 – A legal glittering the exposed picnic knight
2.自然环境对象的知觉
Biederman(1972)不同场景下的对象辨别实验
• 自变量 – 正常的场景和杂乱的场景;线索在前和线索在后;备 择物在先和备择物在后
• 因变量: – 靶子正确辨认率
• 2、Navon通过实验认为知觉加工过程中存在总体 特征优先现象。即在知觉加工的过程中,总体加 工快于局部特征加工。而且当人们注意局部特征 时,也不能不先知觉刺激对象的总体特征。
第三节 人类的模式识别
• 模式:
–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 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
• 模式识别:
–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 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
• 刺激眼睛的光线模式是一个结构性的光学分布; • 这种分布能提供空间中目标分布特征的明确或恒定
信息; • 知觉在很少或没有信息加工参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
共振直接从光学分布中提取各种丰富信息。
线条透视
结构密度
遮盖关系
对两种知觉理论的评论
• 假设检验说——
强调人主观能动性 人的知觉常常是错误的吗? 大多数实验和演示都用了人工或非自然刺激
– 不同指导语(注意整体、注意局部) – 大字母与小字母的一致性关系(冲突、无关、一致)
• 实验程序:
预警信号——视觉刺激(40ms)——掩蔽——反应
• 实验结果:
– 大字母识别快于小字母 – 在注意整体的指导语下,小字母是否与大字母冲突并不
影响反应时,冲突=无关=一致 – 在注意局部的指导语下,大字母是否与小字母冲突则会
• 刺激物说——
强调环境信息 真的不需要假设内部表征来理解知觉吗? “看见”与“看成”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三、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
• 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
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 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 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 解释。
• 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是把距离 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 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 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事物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
2、刺激物说
刺激物说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 识经验的作用。以Gibson为代表,认为自然界的 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环境 可提供的信息足以产生知觉,知觉并不需要内部 过程和表征的参与。
的 加
例: 人的知 识和经
工
验会影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Tulving, Mandler & Baumal的实验
• 自变量
– 上下文情况:无上下文、4字上下文、8字上下文(考察自上 而下加工)
– 靶子词呈现的时间:0~140ms,以20ms变化(考察自下而上 加工)
• 因变量:
– 靶子词识别率
• 结果:
• 3-D 模型表征 (3-D model representation):这一表 征描述物体形状的三维特征,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 而不依赖于观察点。
Marr的计算理论——物体识别的三种表征过程
五、平行分布加工模型
• McClelland & Rumelhart(1981)
Macrostruc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Interactive Activation Model
• 斑点图的知觉、定势效应等都说明了已有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思考:
传统普通心理学是如何理解知觉的?
它与认知心理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二节 知觉信息和知觉过程
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 1.上下文作用
• Warren(1970)音素恢复实验 实验材料举例: the state governors met with their respective legi*latures convening in capital city 星形表示该处字母(s)缺失,用一个持续120毫秒的纯音 来取代。
• 2刺激和模板要能进行比较,两者的编码是 怎么样的?
• 3刺激与记忆中的各种模板的比较是同时进 行的,还是一个个相继进行的?
预加工(Preprocessing)过程
如果事先不知道待识别的模式是什么,那 么依据什么来调整刺激的外形、大小或方 位呢?
二、原型说
(一)基本思想
–原型(prototype):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 物体、一个类别或范畴内所有个体关键特征 的表征,它反映的是一类物体所具有的基本 特征。原型不仅是对一类刺激的概括,也是 这类刺激在头脑中的最优代表。
• 自变量: – 句子的类型(正常的句子,异常的句子,非语法句) – 音噪比
• 因变量: – 句子正确知觉率
• 实验结果: – 随着音噪比的增大,句子知觉得到改善 – 正常句子的知觉在所有的音噪比水平都优于异常的句 子,而异常的句子又优于非语法句
实验材料示例:
正常的句子 – A witness signed the official document. 异常的句子 – A witness appraised the shocking company
• 2、常人意识不到知觉的过程; • 3、某些空间特性的知觉受先天制约,不依赖于过
去的经验或者学习;
• 4、某些几何错觉甚至不依赖于人掌握的有关概念。
The Ames room illusion
想一想: 这一错觉是怎样产生的?
• 在“大小恒常错觉”的解释中我们知道, 图画的背景提供了深度的尺度。如果删除 背景,图像就没有了立体感,就不会有错 觉产生,或者,即使有也是非常微弱的。 进一步思考,错误的背景就会提供错误 的尺度,就会使人产生错觉。 艾姆斯房间就是提供了一个错误的背景。
第二章 知觉
知觉(perception)概 念是整个心理学领域最重要、 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J.P. 查普林
内容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