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斯奈德与寒山诗
加里·斯奈德译者主体性在“寒山诗”英译本中的体现
加里·斯奈德译者主体性在“寒山诗”英译本中的体现摘要: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译者的研究不再停留在从语言层面来评价其译作的得失,而是从文学、文化层面来评析他们的文学、文化贡献。
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再被看成是对原作不负责任的改写,而是其个人经历、自身的双语文化能力、翻译动机、时代背景等因素对其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
寒山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寒山所创作的诗作,自从被译介到美国后出现了多个版本。
而在众多的英译本中,加里•斯奈德的译本最为成功。
在翻译寒山诗时,加里•斯奈德的译者主体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从对译本的选择、译本的理解、译本的表达到译着序跋无处不体现了其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译者主体性;寒山诗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然而传统翻译理论大都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翻译。
虽然从这一角度研究翻译曾大大地推动了翻译研究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翻译理论对于翻译问题的探讨往往只关注语言文字层面的对应,翻译活动被看成一个从文本到文本的封闭过程,而影响和制约翻译过程的外部因素的研究则被完全忽略了。
[1]其次它对翻译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原着的权威地位上的。
以语言转换观和原着中心论为核心的传统翻译观导致了对翻译主体的遮蔽,尤其是对译者的忽略,译者通常被比作“舌人”、“媒婆”等。
因此,我们的译者/翻译家研究就只局限在语言层面上评价其译作的得失,而不能从文学、文化层面来评析他们的文学和文化贡献。
[2]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在西方学术理论界的崛起[1],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这种转向使翻译研究者不再纠缠于规定性的指令,而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一种描述性的方法上。
翻译不再被看作是文本之间的转换,而是目的语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的政治行为、文化行为、文学行为。
[1]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翻译主体的问题,对翻译主体的研究,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译者文化身份及其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寒山诗被“垮掉的一代”所接受之原因探赜-最新年精选文档
寒山诗被“垮掉的一代”所接受之原因探赜-最新年精选文档寒山诗被“垮掉的一代”所接受之原因探赜一、引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禅之风盛行美国。
柏金逊说:“很多‘垮掉的一代’自称为禅门嬉皮士。
禅宗像亚洲的流行感冒一般,无孔不入。
”阿部正雄说:“大批禅学著作出版,禅学机构和禅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禅逐渐渗透到西方的哲学、宗教、艺术、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各个领域。
”斯奈德于1958年在《常春藤》发表了24首有关寒岩与禅境的寒山诗,随即美国掀起了一股“寒山热”。
以往论及斯奈德英译寒山诗被“垮掉的一代”所接受的原因时,多从寒山子的行为层面诠释。
寒山状类疯狂的举止与当时美国“垮掉的一代”的行为举止有惊人的相似,是寒山及寒山诗被“垮掉的一代”接受的原因之一,但鲜有文章将二者关系深入追问。
本文通过对斯奈德英译寒山诗及美国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认为斯奈德译诗中体现的禅悟境界与美国“垮掉的一代”的精神追求有很大的契合。
二、“物我一如”的圆融境界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契合缘起论是佛教最有价值的理论之一。
《杂阿含经》说:“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
”诸法从缘生从缘灭,缘是指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条件。
用缘起论去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则会产生去掉物与我二元分别的观念,用一元视野去看待万事万物,使人产生一种人心与外物的感应,获致一种生命的共感,从而达到“物我一如”的境界。
叶嘉莹说:“生物界之鸟鸣、花放、草长、莺飞,固然是生命的表现;即是非生物界的云行、水流、露凝、霜陨,也莫不予人一种生命的感觉。
‘我’之中有此生命之存在,‘物’之中亦有此生命之存在。
因此,我们常可自此纷纭歧异的‘物’之中,获致一种生命的共感。
”斯奈德译诗对物我一如的圆融境界有深刻的表现。
如第5首中用“Light wind”很直观地表明风之柔和与清爽,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心情的舒畅。
第7首中用“Thin grass,mattress,blue sky,quilt”四个词展现了芳草如茵、天宇湛蓝的境况。
情与貌 略相同——斯奈德与寒山的比较研究
收稿 日期 :0 5 2 0 2 0 —1 —1 作者简介 : 贺 莉 (9 0一)女 , 17 , 江苏徐州人 ,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 文学硕士 。
・
19 ・ 4
维普资讯
么情境下接受寒 山的?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寒山?其
情感 的依 赖 和理想 的寄托 中是否 存在 文学 接受 中常 见 的“ 异 ” 象 等 等 , 是很 值 得 我 们 思 考 的 。我 变 现 都 认 为 , 奈德 与寒 山之 间 的 承传 在 表 象 相似 的背 后 斯 实际还 蕴含着 深 层 的 差 异 , 用 宋 代 著 名 词 人辛 弃 借 疾的一 句脍 炙人 口的 词句 的字 面 意 来理 解 , 者应 两 是“ 与貌 , 情 略相 似 ” 即表 面趋 同 , , 内蕴有 异 。
尘绝 俗 的生活 方式 , 山那 种 对精 神 自由 的极 端追 寒
文学创作 。15 年 , 99 斯奈德出版 了他 的第一部诗集 《 砌石》 当时并未 引起人们 的注 意。16 , 9 5年 , 加上 他翻译的 2 首寒 山诗 , 砌石与寒山诗》 4 以《 为名再版 后 , 渐渐 引人 注 目。寒 山诗歌 在美 国有 多个译 本 , 才 斯奈德之前 ,9 4 , 15 年 阿瑟 ・ 韦利翻译 了《 山诗二 寒 十七首》斯奈德之后 ,92年 , , 16 伯顿 ・ 沃森 出版了译 集《 唐诗人寒 山诗一百首》 。斯奈 德的翻译最初于 15 年发表于《 98 常青评论》 他并非翻译寒 山诗第一 ,
眼里 , 他更 是 一 个 不合 时 宜 的疯 癫 汉 , 个 一 贫 如 是
却东 渡 日本研 习禅 宗 , 到 16 直 9 8年 才 回 到美 国 , 定 居 加利 福尼 亚州 的西艾 拉 ・ 内华 达 山区 , 同时埋 头于
试论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译介和译作在美国的接受
收稿日期:2010-09-17作者简介:邵霞(1985~ )女,山西省运城市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10年12月第29卷 第12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 l o fM i anya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 Dec .2010V o.l 29 N o .12试论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译介和译作在美国的接受邵 霞1,滕 宇2(1.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128;2.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 要: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核心概念,本文探讨斯奈德对寒山的诗译介和译介文本在美国广泛接受的原因,主要以文化学派中的社会背景和主流诗学作为切入点。
关键词:寒山诗,加里 斯奈德,主流诗学,接受美学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0)12-0080-05一、引言寒山诗的三大板块(主流诗、通俗诗和宗教诗)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寒山诗包含禅机,隐含着一种超尘脱俗的空灵感,以及一部分作品能够深刻的反映现实生活,因此,自宋代以来,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传诵。
到了近现代,研究寒山者与日俱增,而在国外和港台地区,更是掀起了一股颇具声势的 寒山热 。
寒山诗作是何时开始传播,又怎样成为 寒山热 的呢?本文试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寒山诗在美国的译介。
姚斯的接受美学将读者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起点。
在接受的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 期待视野 对作品做出选择,读者原有的 期待视野 会随着教育程度提高而有所拓展,从而形成新的 期待视野 ,这种提高或扩展了的 期待视野 又对文本提出新的要求。
寒山的诗在出现很久都未能被读者所接受,但是经过斯奈德的翻译在美国和其他欧美国家却得到广泛传播,本文试图利用姚斯的接受美学分析寒山文本经过译介后得到广泛接受的潜在原因。
二、寒山和寒山诗及其译介(一)关于寒山寒山,自号寒山子,是生活在公元700 780年的盛唐时期的一位隐士。
论寒山诗对斯奈德生态文明观的影响
斯奈德译寒山诗对古诗英译的启示
文本选择 、以读者现 实期待为准绳的 “ 归化为主、异化 为辅”的翻译策略不失为古诗 英译 的理 想选择 。 关键词 :斯奈德 ;寒 山诗 ;古诗 英译 ;译 者模 式;文本选择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0 0 9 2( 2 0 1 6 )0 6 —0 0 8 4—0 4
2 0 1 6 年 1 2月 第 2 8卷 第 6期
安康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An k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De c . 2 01 6
Vo 1 . 2 8 No . 6
D O I :1 0 . 1 6 8 5 8  ̄ . i s s n . 1 6 7 4 — 0 0 9 2 . 2 0 1 6 . 0 6 . 0 1 8
学走出去的典例。在国内受冷落的寒 山诗经斯奈德 介绍到英语世界后立即引起 了学界和大众的关注 ,
并在 2 0世 纪 5 O 、6 0年 代 的美 国掀起 了 “ 寒 山热 ” 。 在随 后 的几 十 年里 ,寒 山诗 歌被 2 0多位 译者 再译 , 化 ”的地 位 。鉴于 此 ,本文 拟探 讨这 一典 例 背后 的 译 者模 式 、翻 译选 材和 翻译 策略 等相 关议 题 ,以期 为我 国古典 诗 歌英译 提 供现 实参 考 。
学图书仅有 1 9 种。如了一百七八十 册 。然而除个别几个选题被 国外相关 出版机构看 中
的局面的形成主要是 因为翻译决策的失误和读者对 象 的误置所致”l 5 J 。实际上 ,导致 中国文学走进英 语世界现状不理想的另一个重要原 因则是翻译质量
一
取措施 ,着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进而提升中国 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和鼓励措施 ,搭建 了众多平
还原与异变:加里·斯奈德对寒山的文学接受
2 0 1 5 年 6月
J u n e , 2 0 1 5
口 文 学 研 究
Ab s t r a c t : T h e p o e t r y t r a n s l a t i o n t h a t Ga r y S n y d e ,a c o n t e mp o r a r y A me r i c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p o e t ,d i d t o Ha n s h a n,a Ch i n e s e r e c l u s i v e p o e t i n T a n g D y n a s t y,s t a r t e d t h e Ha n s h a n p h e n o me n o n p r e v le a n t i n Ame r i c a i n t h e 1 9 5 0 s ’a n d 1 9 6 0 s ’ . Th e L i t e r a r y a c c e p t a n c e t h a t S n y d e r a n d t h e B e a t G e n e r a t i o n t o Ha n s h a n i s a r e d u c t i o n b a s e d o n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a n d r e s o n a n c e a c r o s s t i me a n d s p a c e .I n e v i t a b l y ,i t i s a l s o a mi s r e a d i n g a n d t r a n s f o ma r t i o n b a s e d o n d i f e r e n t c u l t u r l a t r a d i t i o n s ,c u l t u r l a c o n t e x t a n d c r e a t i v e p e r s o n a l i t y i n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T h e r e d u c t i o n a n d t r a n s f o ma r t i o n e mb o d y i n t h e i r d i f f e r e n t a t t i t u d e, i d e a a n d p u r s u i t t o f r e e d o m ,n a t u r e ,s o c i a l a n d r e —
加里·斯奈德“寒山诗歌”译本创造性叛逆之背景研究
第2 3卷第 6期
V0. 3 N . 12 . o 6
攀枝花学院学报
Ju a fP n hh aUnv ri o r l a z iu iest n o y
20 0 6年 l 2月
D c2 O e .06
・
文学 艺术评 论 ・
文化 交流。本文从译介学 的角度 出发 , 对斯奈德译本 中的创 造性叛 逆进行 背景研 究 , 以此 探索 创造性 叛逆促进跨文 化交
流的原因和条件 。背景研究是整个创 造性叛逆之研 究的基础 和保证 , 主要 包括 三个 方面 的内容 : 创造性 叛逆 的理论 基础 和内涵、 译者在创造性叛逆中的主体作用 、 读者接受在创造性叛逆 中的重要作用 。
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 ( ” 谢天振 ,1720 ) P3 , 0 。具体而言 , 0 译者作为文化传播媒介进行创造性翻译时, 一方面要有 勇气引入译入语没有的新形象和表达 , 挣脱译人语习语的束缚, 努力保持原作语言的审美力度; 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叛逆 原语文化形象或表达方式 , 发挥译人语优势保持译人语文化的纯洁性。
・
Hale Waihona Puke 3 ・ 6 维普资讯
第 2 卷 3
廖
红: 加里 ・ 斯奈德“ 山诗歌” 寒 译本创造性叛逆之 背景研究
第6 期
者运用原语和译入语 两种语 言的实际能力 。创造性叛逆则是“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 自 的人格意识及其 在翻译 觉 过程 中的一种创造 性意识 ” 许均 ,920 ) ( P , 3 。因此 , 0 译者是创造性翻译的主体 , 没有译者主体意识 的二度思维就 没有泽本
社会学家埃斯卡皮( oe sa i 首先提出来的, Rb ̄Ec p ) rt 他认为“ 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sa i P3 , 8) 正因此翻 (Ecr t 171 7 , p, 9
他的诗歌里,充满对地球和人类本来面目的思念
他的诗歌里,充满对地球和人类本来面目的思念双脚开立,丹田之气运于指关节,十磅斧头高举,弧行于头顶,你也被举起!它漂浮,你漂浮,刹那间看得又远又清楚——盯着横切面上的裂口摆好橡木块的角度等待挨那一劈。
斧子落下——随着一声叹息——木头咔嚓裂开变成躺在地上的两爿——不过眨眼间。
当斧子劈开一切,祝愿你俩永远在一起。
这是美国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的《献给比尔和辛迪婚礼的一斧》。
我们不难从其中读到一种原始的生命与自然气息。
事实上,这正是捕捉斯奈德诗歌的关键。
如同诗人廖伟棠所说,他的诗歌里总是充满思念,对地球和人类本来面目的思念。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美国诗人,曾在上世纪50年代参与“旧金山文艺复兴”并与艾伦·金斯堡发起“垮掉的一代”诗歌运动。
在1954年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斯奈德选择在森林中做一名伐木工,这段经历促成了一系列相关诗歌及关于神话和森林的文章。
同“垮掉的一代”中的其他人一样,斯奈德着迷于禅宗和东方文化,受到埃兹拉·庞德的影响后开始学习中文。
1955年,他选择成为一名佛教徒,并前往日本京都修行禅宗文化,对中国禅宗唐诗也极有研究,《寒山诗》便是他将唐代僧人寒山子的诗歌进行转译的作品。
另外,他对生态保护的关注也让他被誉为“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
1975年,他的诗歌《龟岛》获得了普利策诗歌奖。
这十年是加里·斯奈德的中译本出版高峰。
在2009年之前,加里·斯奈德的中译单行本只有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的一本诗文合集《山即是心》;但2009年后,光诗集就出版了西川译本《水面波纹》、杨子译本《盖瑞·斯奈德诗选》、谭琼玲译本《山河无尽》,散文集有陈登译本《禅定荒野》。
今年又有了他的两本名著中译,柳向阳译《砌石与寒山诗》、许淑芳译《斧柄集》。
这两本,可以视为加里·斯奈德的原点与巅峰之作。
斯奈德译诗中的寒山意象
斯奈德的寒山译诗
寒 山诗 歌现存 3 1 3 首 ,斯 奈德 翻译 了2 4 首 , 占总 量的 1 3 %。从 内容上看 ,这2 4 首译诗绝 大多数反映 的是 自名寒 山 或寒 山子 ( 人名 )的隐逸诗人 在寒山 ( 地名 、山名 )中的隐 居禅修 生活 ,字里行 间充满 了隐逸之致和禅理 的寄托、禅境 的营造 ,只有个别作 品如 “ 驱马度荒城 ”和 “ 客难 寒山子 ” 从 字面 上看似 乎 与寒 山 的隐居 生活 少些 直接 的关 联 ,但 内 里 的禅 道之 意还是 分 明的 。从 意象 的塑造 上看 ,2 4 首 诗 歌 中的2 1 首涉及 “ 寒山”意象2 4 次 ( 分别指称人——寒山子 、 山—— 寒 山和 山道——寒 山道 ), 未涉 及 的只 有二 、三 、 四三 首,而二 、三两 首其实是用 “ 重岩 ”和 “ 山中 ”代 替了 “ 寒岩 ”和 “ 寒 山”,这 几个意象虽有名称与 空间感的些微 差异 ,但它们 的所指基本 是相同 的。这些数据 充分说 明斯奈 德 之 翻 译 寒 山诗 的活 动 有 着 鲜 明 的 选 择 性 与 指 向 性 ,对 “ 寒 山”意象及其负载 的多重 象征意味 的认 同、 “ 寒山 ”意象 的 魅力吸 引构成斯奈德译诗的重要驱动力 。 作为 一个 意指 符 号 , “ 寒 山 ”及其衍 生 的 “ 寒 山道 ” 意 象在 中文 语境 中 的语符 是 固定 的,但 语 意 内涵 却包 含 了 三 层不 同 的含义 。而 在斯 奈德 的译 笔之 下 ,虽 然直译 了三 层 含义 ,但 对应 的语 符 出现 了变化 , “ 寒 山 ”语 符 三 种 : “ C o l d Mo u n t a i n ” ( 运 用最 多 ,指称 山的物象 ,象征禅 的 心 境 )、 “ Ha n . s h a n ” ( 特指 寒 山子 )与 “ me ” ( 代 指寒 山子 ) ; “ 寒 山道 ”语 符 四 种 :t h e Wa y t o C o l d Mo u n t a i n 、
斯奈德与寒山诗
摘要:斯奈德英译的寒山诗已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
本文探寻斯奈德英译寒山诗的起源及其在寒山诗英译中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指出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英译已超出一般文学翻译作品的范畴而上升到文学经典作品的行列。
关键词:斯奈德;寒山诗;英译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
他的名字常和中国唐代著名诗僧寒山联系在一起,他翻译的寒山诗一经出版便广为传诵,成为当代美国青年一代最喜爱的读物之一,在美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至今长久不衰的影响力。
斯奈德英译的寒山诗数目虽不多(仅二十四首),却首首出色,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
斯奈德与寒山的奇缘来自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所著《禅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书中寒山和拾得一边读卷轴一边嬉笑的插图,这幅画深深吸引了迷恋禅宗与佛教诗歌的斯奈德。
后来,斯奈德在加州大学读书期间决定要以一位中国古代禅宗诗人的诗作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在著名汉学家陈世骧教授的指导下斯奈德开始了寒山的研究与英译。
哈佛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教授方志彤和日本著名寒山研究专家入矢义高也对斯奈德的寒山诗研究与英译做过指导。
因此,学者们普遍认为斯奈德的寒山诗英译是当时学术界共同研究的成果。
1958年斯奈德在《常春藤评论》第2卷第6期首次发表了他的24首寒山诗英译。
1965年,斯奈德将其并入诗集《砌石与寒山诗集》出版。
1966年,斯奈德的另一本诗集《诗选》也全部收录了1958年发表的这24首译诗及译诗短序。
斯奈德的24首寒山诗英译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寒山热”,禅修的思想开始风靡美国各界。
周英雄、郑树森等编著的《中西比较文学论集》第169页这样描述了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校园,“1960到1970年间,你若漫步于美国大学校园中,遇见那些蓄了长发、光着脚丫的嬉皮士学生,你可以问他或她有没有念过寒山诗。
不少嬉皮士学生会说,他们崇拜寒山,因为寒山这个人和他的诗颇富嬉皮士气质。
”由于斯奈德选取翻译的寒山诗颇具特色,在内容上自成一体,又具有十分引人入胜的主题,所以一经出版便广为流传,震撼了当时美国文坛和社会。
加里·斯奈德与寒山诗
试看以下几首译诗:
寒山有躶虫,There’s a naked bug at Cold Mountain 身白而头黑。With a white body and a black head. 手把两卷书,His hand holds two book-scrolls, 一道将一德。One the Way and one its Power. 住不安釜竈,His shack’s got no pots or oven, 行不齋糧裓。He goes for a walk with his shirt and pants askew. 常持智慧剑,But he always carries the sword of wisdom: 擬破烦恼贼。He means to cut down senseless craving.
卷首有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闾丘胤序。 寒山诗被称为通俗诗、白话诗,但由于寒山诗表达上的特殊性,并非
浅显易懂。或看似明白如话,实际上另有奥旨。寒山诗是中国古代诗国中的一枝奇 葩,寒山诗长期流传于禅宗丛林,宋以后受到诗人文士的喜爱 和摹拟,号称“寒山体”。 近代以来风靡欧美和日本,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寒山诗热”
2021/4/1
自然的关注+丰富的山野经验+高超的迻译能力= 清新脱俗的诗境+超凡的审美价值
——“紧凑、朴实、清新,诗的乐感亦比韦利(Arthur Waley)译本丰富” (Leed, 1984:190)
——“韦利和华生把寒山诗介绍给了英语读者,人们藉此知道了寒山的思想和他的
歌领域;但是,无论是韦利还是华生的译文都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而斯奈德细 腻严密和主题高度统一的寒山诗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诗歌艺术作品” (Fackler, 1971: 277)
“墙内开花墙外香”——论寒山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
“墙内开花墙外香”——论寒山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摘要:中国唐朝诗人寒山子虽在国内鲜为人知,在海外却得到了广泛传播,引起了一阵阵的“寒山热”,成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代表。
美国著名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深受寒山影响,从行为、创作到精神上都师仰寒山。
本文拟从诗学创作风格和生态哲学观两大方面论证寒山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并对加里?斯奈德受本土意识制约而对寒山这一异质文化的“自我化”、“美国化”这一现象作出阐释。
关键词:寒山;加里?斯奈德;诗学风格;生态思想寒山是我国唐朝的一位隐逸诗人,在国内一度被冷落的寒山诗在朝鲜、日本、美国等地却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狂热崇拜。
在美国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中,“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盛行,来自异域的寒山甚至成为他们的鼻祖和精神偶像。
他的诗被大量翻译,甚至连“衣衫破烂、长发飞扬”的形象也被人模仿[1]。
美国著名的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2],这位“未垮掉”的“垮掉派”诗人更是深受寒山的影响,笔者将在下文中具体论述。
一、诗学创作风格的借鉴与共鸣虽然寒山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而加里·斯奈德写的是现代诗歌,但是综观加里·斯奈德的诗,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对寒山诗这种中国古典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全方面的借鉴与引进。
第一,意象的引入和意境的相通。
在寒山的诗中不乏“寒山”、“道路”、“石”、“秋月”这类型的意象。
如:“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二)”[3]诗中这些自然意象是与浙东天台山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这里不仅是寒山的居住地,更是他参禅悟道的精神家园。
在加里·斯奈德的许多诗中可以看到他对寒山诗中典型意象的引入。
试举一例,《皮尤特涧》[4],此诗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山”、“岩石”、“月亮”等意象,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境会发现该诗和寒山的“碧涧泉水清”一诗诗境相通。
两首诗仿佛用不同的形式描述了一幅明月朗照寒山,清风拂林,溪流潺潺,孤独的诗人背靠山岩凝神静思,禅心相伴的玄妙图景。
试论加里· 斯奈德英译寒山诗中的禅宗文化
试论加里斯奈德英译寒山诗中的禅宗文化
乔莉萍;刘思佳
【期刊名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5)006
【摘要】我国唐代诗僧寒山的诗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被翻译到国外并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在美国的传播和影响最大,其中美国诗人加里· 斯奈德对寒山诗歌翻译的贡献和影响最大.他英译的寒山诗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诗歌中传递的禅宗文化.由于自身的禅宗情结,他与寒山结下不解之缘,他的英译寒山诗歌从多个方面体现他的禅宗思想,通过自我境界的提升、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的修炼和世界观等诸多方面再现中国的禅宗文化.
【总页数】4页(P133-136)
【作者】乔莉萍;刘思佳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46
【相关文献】
1.加里·斯奈德神话长诗中的“寒山—禅—生态”命题研究 [J], 谭琼琳
2.从家乡走向远方的唐代诗僧寒山——加里·斯奈德英译寒山诗歌问题探析 [J], 乔莉萍;刘思佳
3.试论加里·斯奈德英译寒山诗中的禅宗文化 [J], 乔莉萍;刘思佳
4.试论加里·斯奈德英译寒山诗中的禅宗文化 [J], 乔莉萍;刘思佳;
5.从语言动态顺应看加里·斯奈德寒山诗英译 [J], 蒋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里·斯奈德寒山诗误译浅析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语 言文 学 艺术研 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4-9 4 9 9 . 2 0 1 3 . 0 4 . 0 2 2
加里 ・ 斯 奈 德 寒 山诗误 译 浅析
尽管斯奈德 的寒 山诗译本在 翻译文学 中塑造 了 个 不朽 的典型 个 案 , 但译 者本 身 对 中 国文 化 的 误读和对 寒 山诗 歌的误译是不容 忽视 的。 自古
一
、
文 学翻译 中“ 误译 ” 的 理据
2 0 世纪 7 0年代 , 翻译界出现“ 文学转 向” , 翻 译界学者们对翻译的认识产生 了前所未有 的变 化: 翻译 是 一 项 复 杂 的人 类 活 动 , 是 一 种 跨 文 化 交际行为 , 它不仅仅是语 言之间 的转换 , 翻译 活 动与其他任何活动相关 , 并受 到各种社会 文化 因 素的影响。译者是 翻译 的主体 , 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具有能动性作用。所 以, 当译文与原文有偏离 时, 我们不能因此对译者批评 指责 , 而应 当把误 译放到社会 文化 的角度 去探 讨并评论。完全对 等的翻译几乎是不存在的 , 有很多因素诸 如文化 的多样性、 语 言和意识形态 的差别 、 译 者认知 的 局限等都影响着译者 的翻译活动。所 以, 无意识 误译是不 可避免 的。但 是, 有意识误 译 , 作 为译 者 的一 种 翻译策 略 , 更 具 有积极 意义 。
作者简 介: 曹颖 ( 1 9 8 7 一) , 女, 四川达州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表。尽管寒山诗在美 国已成为经典 , 但正如庞德 享誉诗坛的《 神舟集》 一样 , 误译 的现象还是不可 避免 。
情与貌略相同_斯奈德与寒山的比较研究
寒山在中国诗歌史中称不上一流诗人 ,但在海 外的诗名及影响却并不逊于李白 、杜甫 、王维 、苏轼 等大家 。斯奈德之所以在众多取得辉煌艺术成就的 中国诗人中惟独挑中了疯疯癫癫的诗僧寒山 ,更有 他慧眼独具的地方 ,因为呈现在世人眼中的斯奈德 , 不管在生活实践中还是创作实践里 ,都可谓寒山的 忠实追随者 ,活脱一个“美国的寒山”。寒山那种超 尘绝俗的生活方式 ,寒山那种对精神自由的极端追 求 ,寒山那种从山中汲取精神力量的“荒野情结”等 等 ,都在斯奈德的心灵深处引发强烈而深刻的共鸣 。 而他们诗作中共同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创作主 题 ,白描的艺术手法 ,随意而自由的风格 ,以及斯奈 德的诗歌创作中清晰表现出来的与寒山诗歌的互涉 文本的关系等等 ,无不印证着斯奈德与寒山之间的 承传关系与精神契合 ,二者“跨越时空的沟通”[1 ] 历 历可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奈德其人 寒山诗简析 溯源“寒山热” 译作赏析
加里·斯奈德
(Gary Snyder,1930-) 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 散文家、翻译家、 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 BG代表人物之一。
生于旧金山,早年移居 到美国西北部,在他父母的 农场工作,1951毕业于里 德学院,获得文学和人 类学学位,后来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大学攻读东方语言文学, 并在此间参加垮掉派诗歌运动,此时他翻译的寒山诗对他产生 了很大影响,致使他东渡日本(1956—1968),出家为僧三年,
鸟弄情不堪,I can’t stand these bird-songs 其时我草菴。Now I’ll go rest in my straw shack. 樱桃红烁烁,The cherry flowers out scarlet 杨柳正毵毵。The willow shoots up feathery. 旭日含青嶂,Morning sun drives over blue peaks 晴云洗绿潭。Bright clouds wash green ponds. 谁知出尘俗,Who knows that I’m out of the dusty world 驭上寒山南。Climbing the southern slope of Cold Mountain?
其中高举环保大旗的作品 《龟岛》获得了1975年 度普利策诗歌奖。
2021/4/1
散文包括:
《大地家族:对即将到来的佛教革命的扣问与记录》 (Earth House Hold:Technical Notes & Queries
for Fellow Dharma Revolutionaries)(1999)、 《真正的工作:1964年至1979年间的访谈》
可笑寒山道,The path to Han-shan’s place is laughable, 而无车马踪。A path, but no sign of cart or horse. 联谿难记曲,Converging gorges—hard to trace their twists 叠嶂不知重。Jumbled cliffs—unbelievably rugged. 沾露千般草,A thousand grasses bend with dew, 吟风一样松。A hill of pines hums in the wind. 此时迷径处,And now I’ve lost the shortcut home, 形问影何从?Body asking shadow, how do you keep up?
在译诗中大胆使用直译法,以异化方式译寒山也是译者的一番苦心。
第10首译诗将“今朝对孤影”对应为 “Now, morning,I face my lone shadow
第16首将“六门左右通”译为“The six doors left and right are open”
2021/4/1
·创造性误读·
他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教授,同时继续广泛 地游历、阅读和讲学,并致力于环境保护。2003年他
当选为美国诗人学院院士。
2021/4/1
他先后出版了十六卷诗文集,主要有
(Riprap and Cold Mountain Poems)(1965)、 《山水无尽头》(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1965)、 《龟岛》(Turtle lsland)(1974)、
2021/4/1
斯奈德所译的24首诗都是有关寒岩与禅境的,大多以描述山林幽 居之生活风景和隐士咏怀为内容,这类诗歌显然比寒山诗中另一部分 以说教为目的的说理诗和劝世诗更让人赏心悦目。 毋庸讳言,在翻译文学经典化的过程中,首先最不可忽略的即是译者对于译作审美价 值的追求。综观斯奈德的译诗,他对自然景物和诗歌意象的传达贴切而传神——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工业文明的高度发达使人产生 异化的危机感。此时禅宗由日本传入,在西方人面前展现出一个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新境界。寒山及其诗在这样一种充满焦虑
与寻觅的目光中一出现,就以其自身的魅力征服了所有骚动 不安的心灵。
应该说,寒山的感召力最直接地来自其外貌行为, 然后才是内在精神。
——比起韦利和华生的译本而言,斯奈德的翻译读起来更像是诗。 (Hawkes, 1962: 596)
2021/4/1
·创造性误读·
1.选择题材
2.流露在译诗短序中——
称寒山为“衣衫褴褛的中国隐士”;同时介绍说寒山诗都是用古朴清新的 唐代俗语写成,诗中充满了道家、儒家和禅宗的思想。在序末,译者不无深意地说 道:“他们(寒山和拾得)变成了神仙,现今人们有时候还可以在贫民区、果园、 流浪者聚居的丛林和伐木工人的帐篷里与他们不期是一个登山爱好者, 而且长期住在山里,我的景物感
因此而加强。有了这种对诗的想像, 译起来就很容易了。
此外,斯奈德对原诗中频繁出现的叠字的处理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如译诗第8首中的:
谿长石磊磊,The long gorge choked with scree and boulders, 涧阔草濛濛。The wide creek, the mist-blurred grass.
(The Real Work:Interviews & Talks1964-1979)(1980)等 1997年,他获得伯利根诗歌奖(Bollingen Poetry Prize)和 约翰·黑自然书写奖(John Hay Award for NatureWriting)。
2021/4/1
寒山詩
“寒山诗”是唐代僧人、诗人号寒山子所作的诗。凡三卷。 唐代国清寺道翘编。集录寒山之诗颂三百余首,概为五言律诗。 其诗清奇雅致,一洗六朝艳丽绮靡文风之流弊,而专注于心灵与智慧之 活泼展现,风格独具。附录丰干诗、拾得诗,三诗合称三隐集。
醉心于研习禅宗,1969年回到美国后,与他的日本妻子定居于加 利福尼亚北部山区,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1984年,加里·斯奈德 与美国著名诗人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作为美国作家代表团的成员 一起来中国访问,终于一圆他30年来的亲临“中央王国”之梦。加里·斯奈德曾 说,中国文化、文学对他的影响,在五六十年代是百分之八十。1985年
2021/4/1
自然的关注+丰富的山野经验+高超的迻译能力= 清新脱俗的诗境+超凡的审美价值
——“紧凑、朴实、清新,诗的乐感亦比韦利(Arthur Waley)译本丰富” (Leed, 1984:190)
——“韦利和华生把寒山诗介绍给了英语读者,人们藉此知道了寒山的思想和他的
歌领域;但是,无论是韦利还是华生的译文都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而斯奈德细 腻严密和主题高度统一的寒山诗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诗歌艺术作品” (Fackler, 1971: 277)
2021/4/1
加里·斯奈德 的寒山诗英译本无疑是最 成功也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而作为最风行的寒山诗英译本译者, 他说,译寒山诗缘起于在1953年日本艺 展上看到的一幅寒山画像:“一个衣袍破烂、长发 飞扬、在风中大笑的人”——联系嬉皮们以长发赤足、 奇装异服以示对社会的反抗,桦冠木屐、布裘破敝的寒山引 起他们的共鸣也就不足为怪了。
3.译诗过程中——
语言风格上,斯奈德选择了以自由体译寒山诗。 省去原诗韵脚,并多处省去句首连接词和谓语动词,有时更用分词代替
谓语动词。同时,译诗频繁使用美国口语,缩略语亦是随处可见。 这无疑迎合了美国自新诗运动以来开创的开放自由与意象并置的诗学传
统和由此沿袭下来的读者的审美习惯:
2021/4/1
·创造性误读·
译诗中最精彩也是最有争议 性的的创造性误读,则体现 在译者的有意误译上。
试看以下几首译诗:
寒山有躶虫,There’s a naked bug at Cold Mountain 身白而头黑。With a white body and a black head. 手把两卷书,His hand holds two book-scrolls, 一道将一德。One the Way and one its Power. 住不安釜竈,His shack’s got no pots or oven, 行不齋糧裓。He goes for a walk with his shirt and pants askew. 常持智慧剑,But he always carries the sword of wisdom: 擬破烦恼贼。He means to cut down senseless craving.
浅显易懂。或看似明白如话,实际上另有奥旨。寒山诗是中国古代诗国中的一枝奇 葩,寒山诗长期流传于禅宗丛林,宋以后受到诗人文士的喜爱 和摹拟,号称“寒山体”。 近代以来风靡欧美和日本,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寒山诗热”
2021/4/1
寒山詩
在佛教中,寒山传说为文殊菩萨的化身,与师傅丰干(弥陀), 拾德(普贤)并称为三圣。寒山生性洒脱,不为世俗所羁,其诗清 奇雅致又明白如话,展现心灵世界的宽广与自在。其抒发自己参禅的心 得体会的诗,空灵飘逸,剔透晶莹,把人带到一种毫无烟火气的玄妙境界。
在《全唐诗》,寒山诗被列为释家诗之首,共收入303首,编在23卷中。
他被认为是唐代早期的三位白话诗人之一,并和五四的新思潮白话 文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寒山诗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地位,公认对日本的俳句,短歌 有深远的影响。
2021/4/1
寒山詩
可以说寒山在亚美三大文化圈中的接受截然不同,在中国命运曲折 跌宕,在20世纪的美国声名大噪,而在日韩两国则一直较受尊崇。 在中国,寒山诗自晚唐起就在文人及禅门中流传,有人甚至非常推崇,如 张镃曾将寒山奉为与陶、李、杜、白、苏、黄、陈并列的诗坛“八老”之一,
卷首有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闾丘胤序。 寒山诗被称为通俗诗、白话诗,但由于寒山诗表达上的特殊性,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