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诗译介海外成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山诗偈译介海外成因探微

李志凌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摘 要:寒山作为一位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不算多,但却是古代俗体诗、释家诗的杰出代表。由于寒山另类不拘的创作风格和隐世飘逸的性格,一直未能在中国古代诗坛引起热烈反响。然而,寒山诗作却在现当代受到西方学界和民间的极大推崇。他本人的生活品性和处世态度甚至还演变为一种“寒山精神”,成为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本文试从学术角度出发,分析寒山其人其作能够成功推介海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寒山;寒山诗偈;翻译;成因分析

1. 引言

中国文学史上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奇人杰作,难以计数。得评著高论者,多为李杜名流,佳句豪篇,皆属有口皆碑之类;而遁迹墨客,斥俗非流者,常遭冷目,鲜筑口碑。然而,中国古代文人中偏有一人,虽一度横遭冷落,难赢主流文史学派器重,却在近现代赫然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杰出代表,饮誉海外,倍受推崇。其作品拥有的海外读者和知名度甚至超越了其他的中国文豪,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也更加久远而深刻。此人即唐代隐逸诗人:寒山。

2. 寒山和寒山诗偈

寒山,又称寒山子,是唐代重要的白话诗人,亦为禅宗一代高僧。少年时代的寒山学文习武,饱读经史,才华横溢,同其他盛世学子一样,只盼他日“学而优则仕”。寒山曾经屡试科场,求过功名,可惜终不得志。中年时期,他磨灭了五陵少年般的浪漫和意气,抛弃了东堂折桂的抱负,隐姓埋名,寄迹名山。在超脱了世俗凡念之后,最终慧起儒道,志归禅释,借助半诗半偈的作品劝世喻人,弘扬佛理。“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静。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谴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这首引言式的诗直抒了寒山“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净心禅思。

寒山遗世之作共310多首诗,按内容可分为自叙诗、风俗诗、隐逸诗、道教诗、佛禅诗等五类。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诗作(约150余首)实写佛家禅理。“即心即佛”,是寒山色彩鲜明的禅宗主张。因而,寒山作品也被世人视作宣道佛法的偈语,而非诗歌。不管怎样,寒山以其特有的文学体例,以诗达禅,以禅寓诗,用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深厚的思想修养,巧揭哲理,广诫俗人。

从内容上看,寒山诗涉及四类题材:(1)表达战乱时期社会伦理崩溃状况下,对社会中丑恶现象的讽刺和嘲弄;(2)对田野山林生活的描写和吟咏;(3)对于佛理禅思的直接宣讲;(4)对个人生活经历的自叙1。从形式风格上看,寒山“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2 。既有民歌的通俗、生动、质朴、

【作者简介】李志凌(1977-),硕士,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汉语典籍英译等。

1李振杰. 寒山和他的诗. 文学评论,1983(6).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寒山诗集提要》.

4

感人的典型风格,又有唐诗风韵的清新雅致,绮靡软媚。既使用了民间文学的比、兴手法,注重自然界声音的模拟,又习惯以短小的体制(以五言为主,辅以七言诗和三言诀)讥讽时态,劝善戒恶,且“俚语俱趣,拙语俱巧”3。寒山诗独特的艺术风格曾一度受到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模拟,得“寒山体”的美誉。

寒山本人的传奇魅力和其诗学造诣的不俗表现,直至清朝时期,才被正统文学界所接受。一七八二年《四库全书》始纳寒山诗入册。一七零七年《全唐诗》共收录二千二百多位唐代诗人,寒山被列为释家诗人之首,终于“正式地”肯定了寒山诗的重要地位。

历经千年,下迄近代,寒山在中国文坛的历史舞台上,始终显得过于默然黯淡。然而,国内的冷遇却阻止不了寒山名扬海外的荣耀。从近代开始,寒山在西方国家受到热烈推崇,获得学者文人的密切关注,也促进了国内学界对寒山现象的重视和研究。

3. 寒山诗作在海外的流传

3.1 流传时间

据史料记载,寒山诗在中国古代第九、十、十一世纪曾相当风行,拥有很多读者。这段时期也是以佛教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中华文明惠播海外的重要阶段。许多东亚及东南亚邻国的僧侣文人纷纷传习中国的佛家经典、文学精华。寒山作为儒、道、释三体合一的典型人物,其文化精神与杰出作品自然令海外学者青睐。

南宋前,寒山诗已传入日本,自江户时代起就有多种注本流传。1916年,作家森鸥外根据闾丘胤为《寒山子诗集》所作的序,编写了小说《寒山拾得》,遂使寒山、拾得这两位中国最有影响的传奇诗僧在日本广为人知。

最早将寒山诗译介到朝鲜、韩国的是高丽朝真觉慧谌(1178-1234)。其后,寒山诗影响了众多僧徒的禅学及诗歌思想。韩国文人中至今颇有欣赏寒山诗者。

西方世界兴起的寒山热现象主要发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将寒山诗偈译介到英语为主的西语文化世界中,最有贡献的,当数三位美国学者的不同寒山诗偈英译本。第一位是学者阿瑟·韦利(Arthur Waley),他于1954年出版了首个寒山英译作品集《寒山诗二十七首》。第二位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位是伽利·斯奈德(Gary Snyder)。1958年,他在《长青》(Evergreen)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了《寒山诗》(二十四首)。第三位是伯顿·沃森(Burton Watson)。他于1962年选编翻译了《唐代诗人寒山诗100首》(Cold mountains 100 poems by the Tang poet Han Shan)。此外,杰克・克洛厄(Jack Kerouac)在自传体小说《法丐》(或译《达摩游汉》)(The Dharma Bums)中专写了寒山对身边好友的影响,扉页处写着“献给寒山”。另外,罗伯特·亨瑞克斯(Robert G. Henricks)也于1990年译注出版了《寒山诗(全译注释本)》(The poetry of Han Shan—A complete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gold mountain)。

3.2 流传地区

总的来看,寒山诗广泛流传的海外地区主要为两大文化圈:一是以华夏文化为渊源的东亚文化圈(以日、韩为代表);另一个是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圈。除此以外,与中国近邻、崇尚佛教文化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对寒山大师的风采亦表现出很大的关注。近几十年,因台、港、澳华人地区的专家学者频频著述,同时衍生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使得寒山热再度升温,更加吸引了许多海外学者的关切目光。

美国是最早接纳寒山的西方国家,而美国社会对寒山的吸纳,不只是也不主要是在宗教文化领域。寒山之名在这片异域土地上,更多地活跃于文学界、文化学者和社会工作者当中。关于寒山诗作及其个人传奇的翻译与评介,不仅借助了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在美国本土获得普遍关注,而且,由于其引发的深刻的社会反思和一系列民众反应还辐射至一些欧洲国家。在那里,大批社会学者也向这位潇洒传奇的东方

3沈德潜:《古诗源·例言》.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