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定势
心理学名词解释
1、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2、定势: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3、想象: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5、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检。
6、激情:是一种激烈而短促的情绪、情感状态7、心境:也叫心情,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情感状态8、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9、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的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10、意志:是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11、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它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并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
12、自我意识:是指意识的一个方面,是人对自己这个主体的认识和态度。
13、需要:需要是生理的和社徽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同人的活动密切联系着,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
14、动机:是指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活动的动力,是需要的具体表现。
1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
16、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17、气质:是指个人典型的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
18、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19、才能:是指各种能力的完备的、独特的、质的方面的结合。
公众心理定势课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 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 ,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 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 那圈“月晕”,它真实地人格我们是不 得而知的,仅仅是推断的。
32
在公关活动中,要利用好公众的晕轮效 应,就要投公众所好,要强化公众能够 喜欢的因素。 例如,穿戴和谈吐得体能让人产生有教 养的印象;包装精美容易让人产生购买 的欲望;企业的服务理念如果能得到公 众的赞同,也可能在公众中产生该企业 理念和行为相一致的晕轮效应。 但是,利用公众的晕轮效应来欺骗公众 是不道德的。
24
第三,谈谈爱好。
有相同的爱好自然更容易熟悉起来,人 们常说“志趣相投”。自我介绍时可以 提到个人爱好,如集邮或集纪念币、旅 游、养花等等。总之,对于自己的喜好 或兴趣,虽然只是一两句话轻轻带过, 但是让对方有连接性的感受,有时能成 为互动的题材,也是很好的用来交换信 息的方法。
25Leabharlann 第四,说出你的优缺点。影响。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 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 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 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 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 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 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 个人的相貌。
9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
27
案例 近因效应:相貌平平却自信
案例:毕业生小林是个相貌平平的小男孩,到 一个单位参加面试,进考场后,考官只轻描淡 写地问了他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是哪个地方的 人等几个问题后,就说面试结束了。正当他要 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他,说:“你已回 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 你对此怎么看?”小林立刻回答:“你们并没 有提出可以反映我的水平的问题,所以,你们 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我!”考官点点头说:“ 好,面试结束了,你出去等通知吧。”结果是 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
心理定势
第17xx:不要让惯性思维限制你的脚步展翅的飞鸟造就了飞机的发明,落地的苹果让万有引力得以悟出,烧开的水壶也孕育着蒸汽机的诞生……所谓心理定势,说的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会影响后续活动进展的趋势、程度和方式。
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时间长了,人们便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以固定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事物,用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心理学家xx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受试者回答8个问题,这8道题可以使用同一种方法来解答,可是后面3道题可以用更为简便的方法来做。
他把被试者分成甲乙两组,要求甲组从第1题连续做到第8题,而乙组只做6、7、8题。
结果,甲组里大部分人都使用同一种方法来解6、7两个题目,在解第8题时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乙组在解6、7、8三个问题时都采用了简单的方法,正确率为100%。
这是因为,甲组在解决6、7、8三个问题时受到了之前5个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定势的影响;乙组因为未受到该定势的影响,因此就能够采取简便的方法,进而顺利解决问题。
人们不但在思考与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心理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时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有关‚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甲乙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不过在出示照片之前,向甲组学生说:这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而对乙组学生说:这是一位大科学家。
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分别用文字来描述照片上的人的相貌。
甲组的学生这样描述: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乙组的学生这样描述: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只是因为先前得到的有关这个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有这样戏剧性的差距,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响真是匪夷所思。
应该说,心理定势具有辩证性。
第一,它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可以让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是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此外,在面临新的问题时,它可以帮我们根据已解决的类似问题,把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和当前的问题情境建立联系,以更好的处理和解决新问题。
5 公众心理定势
比如—— 移情效应
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 物上。 情绪的泛化原理是其心理基础常表现为
人情效应(以人为情感对象)——为朋友两肋插刀,一好百好 物情效应(以物为情感对象)——抽烟 事情效应(以事为情感对象)——做人难难做人
比如—— 首因效应
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 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 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比如—— 晕轮效应
由认识对象具有某一特征而泛化、推及出其他一 系列或全部特征的心理定势。
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 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 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 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 我们的那圈“月晕”,它真实地 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 推断的。
2、宏观心理定势
即公众心理定势 公众心理是日常社会生活普遍存在的一种群 体心理现象,而在现实的社会群体中,人们 对于某一对象的共同心理与行为倾向,就是 公众心理定势。
2、公众心理定势
※研究公众心理定势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顺应公众心理需要及其变化, 才能取得公众的支持与合作、促进组织在激 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良好的生存和发展。
二、心理定势的特点
1、潜在性——潜伏在公众心目中,是外部环境
与公众行为之间的中介环节。 “不自觉” 2、稳定性——某一状态的心理定势一旦形成, 就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定的时间,表现出一 定的稳定程度。 “习惯性” 3、综合性——心理成分的综合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何避免心理定势
如何避免心理定势如何避免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在认识、思维和行为上固定了某种特定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难以改变或超越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定势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让我们陷入固有的模式中无法自拔。
为了拓宽自己的思维,培养灵活的心态,我们需要学会避免心理定势。
下面是一些方法,帮助我们避免心理定势。
首先,了解心理定势的成因和影响。
心理定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经验和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往往受到过去的经验和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
另外,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进一步固化我们的心理定势。
因此,要避免心理定势,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社会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明白这些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
只有有了这种认知,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去寻求改变和超越。
其次,开放心态是避免心理定势的重要因素。
心理定势往往会让我们保持一个固定的观点,不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
为了打破这种定势,我们需要培养开放心态,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可以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互动,参加一些思维拓展的活动,如讨论会和辩论赛等,来拓宽我们的视野,接触新的思想和观念。
只有持开放心态,我们才能更灵活地思考问题,并且有能力接纳新的东西。
第三,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客观评估,并能够理性地思考问题。
心理定势使我们产生一种偏见和固定的观点,而批判性思维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并且对信息进行辨别。
通过不断培养和训练批判性思维,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轻易形成定势的观点。
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学会问自己更深入的问题,并且在做出决策前权衡利弊。
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更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尝试新的事物和做法。
避免心理定势是让自己从既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中解脱出来,去尝试新的事物和做法。
我们可以主动尝试一些我们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并且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的挑战。
学生心理定势
(2001年专辑)郑福海:浅议教学中的心理定势问题268浅议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定势郑福海(金昌师范学校,甘肃金昌737100)摘要:学生的心理定势效应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很大,尤其是教师在没有意识到其存在和忽视其影响的时候,学生消极的心理定势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定势问题关注不够,对学生学习中的认识反应研究不够,应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势,并随时注意帮助学生消除消极心理定势对学习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心理定势:消极;积极;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影响中图分类号:G632.0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提高学习质量,在于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更在于促使学生身心各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传统教学理论大都过于强调课堂教学本身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多从不同角度探讨课堂教学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并以此对教师提出种种要求与规戒。
而对构成教学活动主体要素的学生始终关注研究不够,特别对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以后学习的持续性影响重视不够,一些教师在教材设计和整体把握学活动时,没有意识到学生接受某种知识会形成一定的认知倾向和认知习惯,即认知心理定势,而这种由起始学习所引起的认知准备状态往往会对后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积极的,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有时则是消极的,妨碍了学生接受新知,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和思维的局限与僵化,有时令教者对学生的一些学习反应也感到难以理解。
1 心理定势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如“有余数的除法”(见小学六年制课本《数学》第三册58页)的教学,一位教师在导入新课、讲解完例1后,安排学生进行了下列板演练习:“老师有14根粉笔,每位学生分4根,够分给几个学生?还剩几根”?3名板演学生中有两位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才写出如下竖式运算“4 ”“4 14 “,老师在一旁反复启发,甚至明白无误地启发学生“余数不一定是1”,学生还是不知错在哪里,不得已教师只好采用直观教学,让一位学生把14根粉笔分别给3名学生,但这位学生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分,其它学生也显得困惑不解,教师更是不明所以。
心理定势名词解释
心理定势名词解释
心理定势意思:又称心向。
是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心理定势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例如:运动定势指个人从事某种运动反应的准备状态;注意定势指观察者准备接受特定信息的状态;知觉定势指人们按照期望和背景而不是按照实际物理刺激去感知刺激。
问题解决定势则指心理定势对思维活动的影响。
心理定势可以影响人的知觉过程,也影响人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使人按照常规不费力地解决问题,但也妨碍创造性的发挥。
创造性往往要求打破定势。
心理定势名词解释
心理定势名词解释心理定势是指在个人心理中形成一种固定、坚持和僵化的看法、信念、态度或观念,以致对相关事物的认知、行为和情绪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心理定势通常是人类在长期接受教育、生活经验和社会环境熏陶下形成的,它能够影响个体的思考方式、决策过程和行为表现,可能会对个人的发展和人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 种族定势(racial stereotypes):种族定势是一种基于种族背景的一般化观念和刻板印象,常常用来描述一个种族群体的特点、行为或性格。
种族定势可能导致偏见和歧视,并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 性别定势(gender stereotypes):性别定势是一种基于个体性别的一般化观念和刻板印象,常常用来描述一个性别群体的特点、行为或性格。
性别定势可能导致性别歧视和性别角色刻板,限制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发展空间。
+ 年龄定势(age stereotypes):年龄定势是一种基于年龄的一般化观念和刻板印象,常常用来描述一个年龄群体的特点、行为或能力。
年龄定势可能导致年龄歧视和年龄偏见,限制个体的发展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 职业定势(occupational stereotypes):职业定势是一种基于职业身份的一般化观念和刻板印象,常常用来描述一个职业群体的特点、能力或行为。
职业定势可能导致职业偏见和就业歧视,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和晋升机会。
+ 美丽定势(beauty stereotypes):美丽定势是一种关于美貌和外貌的一般化观念和刻板印象,常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外貌对其社会地位和对待方式的影响。
美丽定势可能导致外貌歧视和自尊心问题,影响个体的自信和幸福感。
+ 教育定势(education stereotypes):教育定势是一种关于教育水平和学历的一般化观念和刻板印象,常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影响。
教育定势可能导致学历歧视和知识障碍,限制个体的发展和进步。
+ 社会定势(social stereotypes):社会定势是一种关于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一般化观念和刻板印象,常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对其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心理学定势的概念
心理学定势的概念嘿,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看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人,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医生或者护士。
又或者,你走进一家高档餐厅,就不自觉地轻声细语,举止变得文雅起来。
这其实啊,都和心理学中的定势有关。
那什么是心理学定势呢?简单来说,它就像是我们大脑里的一种预设模式。
打个比方吧,就像我们手机里的默认设置一样。
你一打开手机,某些功能就已经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式呈现出来了。
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面对不同的情境、人物或者事物,它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习惯或者认知,迅速做出一种反应倾向。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就发生过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儿。
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艺术展,在展览厅里看到一个穿着奇装异服,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还戴着很多夸张配饰的人。
他当时心里就想:“哎呀,这人肯定是个艺术家,搞艺术的都这么特立独行。
”后来跟人家一聊才知道,原来是个在附近上班的白领,今天是被朋友拉来凑数的。
你看,小李这就是受到了定势的影响。
他根据自己以往对艺术家形象的认知,就直接给这个人贴上了艺术家的标签。
再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吧。
我们在学校里做数学题的时候,如果经常做一种类型的题目,比如解方程。
做的次数多了,一看到类似的式子,我们的大脑就会马上进入解方程的那种思维模式。
就好像大脑已经形成了一条固定的轨道,只要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沿着这条轨道运行。
这就是学习中的定势。
有时候啊,这种定势能帮助我们快速解题,节省时间。
可要是遇到那种看起来像解方程,但其实是另外一种题型的题目,我们就可能被定势给坑了,得出错误的答案。
这就像是火车在固定的铁轨上跑惯了,突然遇到前方铁轨断了或者出现了岔路,要是还按照原来的路线跑,那肯定就得出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定势也是无处不在。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聚会,遇到一个看起来特别文静的女孩子。
大家都觉得她肯定是那种说话轻声细语,喜欢安静看书的类型。
结果呢,在玩游戏的时候,她展现出了超强的竞争意识,玩得特别疯狂,笑声也特别爽朗。
这可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定式思维产生的原因
定式思维产生的原因心理学上的“心理定式”,就是用过去形成的经验来衡量新的事物。
人们在认知人或事时,总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知识、认识来判断,而在主观上有一定的定型。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使人以一种已有的固定看法为根据去认知一个新的事物。
当然定势思维并不总是让人“上当”,它首先具有积极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按类型来记忆事物,判断事物。
头脑里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可以使我们在认识同一类新的事物时,更加省力,更加容易,不再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客观事物千差万别,情况又总是在变化,如果总是“老眼光看人”,凭“想当然”办事,有时也会出错,就会出现我们上面说的那些情况。
不但如此,定势思维还容易妨碍人们的创新,有很多定势的思维束缚住了我们,只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
谁能突破定势思维,推陈出新,就更容易成为这个时代的赢家。
从而控制全局。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的大脑的一种能力。
思维惯性表现为这次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不由自主地还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准备。
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
这使得人们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
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思维定势是思维的惯性,或思维的惰性。
在人的思维能力上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是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累积下来的经验和形成自己独有的对世界、对客观认识、认知的规律、途径。
所以思维定势具有明显的个体性。
一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思维定势对于问题解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思维定势的作用是: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的心理实验
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的心理实验示例文章篇一:《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的心理实验》嗨,大家好!今天我想和你们讲讲一个超级有趣的心理实验,这个实验是关于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有啥影响的呢。
我呀,就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做了这个实验。
我有个好朋友叫小明,还有个叫小红。
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这个实验会这么神奇呢。
我们先准备了一些材料。
就像搭积木一样,我们找来了不同形状的小木块,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还有三角形的。
然后又找了一些绳子,还有几个小盒子。
这就像是厨师准备食材一样,我们把做实验的材料都准备好了。
那这个实验是怎么开始的呢?我们把小伙伴们分成了两组。
我和小明在一组,小红在另一组。
我们这组先做一个任务,就是用那些小木块搭一个小房子。
我们就按照平常的想法,把长方形的木块当成墙壁,正方形的当成屋顶,三角形的当成烟囱,很快就搭好了。
这时候我们可高兴啦,就像打了胜仗的小士兵一样。
接着呢,实验者给我们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他说要我们用这些木块和绳子,把小盒子从一个桌子的这头移到那头,但是不能用手直接拿。
我和小明一下子就懵了,我们满脑子都是刚刚搭房子的样子,就想着把木块堆起来,然后把盒子放上去,再拉着绳子走。
可是这样根本就不行啊,木块总是倒,盒子也跟着掉。
我们就有点着急了,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再看看小红那组呢。
他们没有先做搭房子的任务,直接就做移盒子这个任务。
他们可聪明啦,把绳子系在盒子上,然后用小木块当成滑轮,轻轻松松就把盒子移过去了。
这就好比他们走的是一条平坦的大路,而我们却在荆棘丛里乱闯。
这时候我就想啊,为啥我们会这么笨呢?这就是心理定势在捣乱啦。
我们之前搭房子的经验就像一个框框,把我们的思维给框住了。
就好像我们走进了一个迷宫,按照之前的路线走,结果却走不通。
而小红他们没有这个框框,就能自由地思考,找到新的办法。
我就问小明:“咱们是不是太傻了呀?”小明也很无奈地说:“是啊,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别的办法呢?”然后我们又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
学生的心理定势的概念
学生的心理定势的概念学生的心理定势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心理态度和思维模式。
这种心理定势一般是通过长期接受教育、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所形成的,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生的心理定势可以分为积极定势和消极定势两种类型。
积极定势是指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自信、勇敢面对困难。
这种定势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和进取精神,能够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且对自己的目标和未来充满信心。
而消极定势则是指学生具有消极、悲观的心态,缺乏自信和动力,对自己的能力和前景持怀疑态度。
这种定势使得学生容易放弃、怨天尤人,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
学生的心理定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
一些教育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定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挑战和不断超越自己。
这样的教育环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信心。
而另一些教育环境过于注重竞争和分数,导致学生形成了消极定势,缺乏探索精神和发展潜力。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定势的重要因素。
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心理定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鼓励,那么孩子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于严厉,或者对孩子的成绩和能力持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那么孩子有可能形成消极定势,对自己和学习失去信心。
除了教育和家庭环境,社会也对学生的心理定势有一定影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容易形成消极定势。
同时,社会也有一定的价值观和期望对学生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社会对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过于重视,导致学生对成功和失败过分在意,进而影响了其心理定势的形成。
针对学生的心理定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和引导:首先,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目标,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公关心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服从行为: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发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影响下被迫发生的。
P90群体公众心理定势:是处于准备状态的心理活动,指公众群体心理的定向趋势,它决定着后继心理活动的取向,对人们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行为活动起着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P113目标公众:是指那些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
它们是大众传播受传者中的一部分,是组织欲意影响的重点对象。
P142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并以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之的心理过程。
P49印象管理:是指交往者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塑和修饰,以期在他人头脑中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
P135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P12组织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它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P18公众:在公共关系中,公众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的是与某一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P29枪弹论:二三十年代之间,美国的一些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把读者、听众看作是毫无防御能力的“靶子”,只要大众传播工具对准他们“射击”,他们就会应声倒地。
这就是所谓的“枪弹论”或“靶子论”。
P146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造成的影响,它往往会冲淡过去获得的有关印象,对优先效应形成冲击。
P131公众逆反心理:就是公共关系传播作用于公众的信息超过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心理体验,是公众有意脱离公众关系传播信息的思维轨道,进行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
P185关系障碍:关系障碍因交际双方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而形成。
这种特殊关系往往带有利害性,且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交际者本身。
P205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组织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生活中的心理定势
生活中的心理定势学生:邓淑君班级:10级编导一班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对某一对象的共同心理与行为倾向。
心理定势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和行动,它是一种不自觉的“惯性”。
具体来说,心理定势主要包括三种:认知定势、情感定势和思维定势。
下面所说的一些生活中的心理定势,不再做具体划分,因为我觉得一些在现实中具体发生的事件不能够用固定的概念去划分它的属性,很多情况下是多种性质并存的。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例子,比如在去上课的路上到某一个路口总是往右走,若当天要去另外一个地方,和去上课的地方相反,走路时边走边想事情,到那个路口时就会不自觉地习惯性向右走,走出几米后才反应过来拐回去。
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况,当我们看到一个名字,名字中有“红、艳、兰、敏、梅、静、婷、雪、冰、梦”等字时,思想中总会默认为这是女生的名字。
而有“明、辉、浩、峰、亮、泽、鹏、旭、伟”等字时,也总会默认为这是男生的名字。
说到这里呢,又想到生活中一个有意思的关于心理定势的笑话。
问:世界上什么老鼠用两条腿走路?答案是:米老鼠。
那么再问:世界上什么鸭子用两条腿走路?是不是要答“唐老鸭”了呢?错了,答案是:所有的鸭子。
又比如“爱屋及乌”这则例子,又可以使人想到在生活中,如果对某个人产生好感或者崇拜某一个明星,认为他的一切都好,也有可能对其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当听到有关他的负面新闻时,内心中也会下意识认为不会这样的或者他发生这件事一定有自己的原因。
而厌恶一个人时,看到这个人的照片中他拍的再漂亮也会认为这是一个虚伪的人。
至此,还想到一个小例子,如果现在提到湖南卫视,就会想到穿越剧,通过穿越剧又会想到前段时间湖南卫视热播的《宫》和《步步惊心》;如果提到上海卫视,就会想到《非诚勿扰》和名嘴周立波;提到TVB,就会想到余诗曼等等。
所以我更觉得,心里定势更源于人们生活上的习惯。
以下是摘自电影《花好月圆》中1:19:34至1:20:34的一个片段:沈梦溪:太医,这手绢是皇上刚遗留在阶梯上,请你闻闻香不香太医:你想搞什么啊皇上:太医,你就告诉他香还是不香吧太医:是,皇上。
公关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定势)
第一印象不仅 来自直接的接触, 也可能来自于传播 媒介的间接介绍。 (广告战) 我想去…… 武当山, 看介绍很不错啊, 还可以练功夫呢!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 指的是从对象的 某种特征推及对 象的总体特征, 从而产生美化或 丑化对象的印象。
移情效应的表现
人情效应 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 物情效应 高俅踢球 事情效应 喜欢喝茶—茶具,茶文化
移情效应的应用
广告中的 “名人效应”。 将对葛优的 喜爱迁移到神州 行上来。
第三节 宏观心理定势
宏观心理定势是指一定范围内人群共有 的、积淀深厚而作用广阔的心理定势。 宏观心理定势的主要内容: 社会刻板印象、地域文化心理、民族文 化心理、社会意识形态
心理定势的固着性
心理定势的综合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反映认识上的心理定势,又具有强 烈的情感色彩。
三、心理定势的类别
1.微观心理定势
是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 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其特点是易受暗 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主 要包括: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和 移情效应。
一、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一部分成员对 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 笼统的看法和印象。它不是一种个体现象, 而是一种群体现象,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共 识”。 刻板即呆板没有变通。
特点
1.社会刻板印象首先表现为对某类人物的固定看法。
2.除了籍贯、地位、职业以外, 年龄和性别也往往成为社会刻板印象的媒介。
公共关系活动中晕轮效应的利弊
利 企业、商家装修门面 “名片效应”
弊 精包装,烂内容 以貌取人
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
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导语:旅游是一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体验,它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放松。
然而,旅游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定势会对其知觉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一、心理定势的概念与特点心理定势是指个体持有一种对于特定环境或情境的固定认知和态度。
它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感知、思维和行为。
心理定势通常来自于个体的经验、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
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即是指个体对旅游活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体验的一种固定的心理认知和态度。
这种心理定势会在旅游过程中产生影响,影响个体对旅游活动的感知、舒适度和满意度。
二、心理定势的成因1. 经验:个体的旅游经验会用以形成心理定势。
例如,如果某人在一次旅行中遭遇了不愉快的经历,他可能会对类似的旅游活动持有负面的态度和预期,导致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产生。
2. 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对旅游活动的态度和期望有所不同。
个体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他对旅游活动的认知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心理定势。
例如,对于西方人来说,旅游被视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而对于东方人来说,旅游常常与修身养性有关。
3. 社会环境: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其心理定势产生影响。
社会媒体、家人和朋友的评价和态度会对个体的旅游知觉产生影响,例如,如果朋友曾经在某目的地玩得很愉快,个体可能会对该目的地抱有积极的期待。
三、心理定势对旅游知觉的影响1. 感知:心理定势会影响个体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景点和旅游体验的感知。
对于同一景点,不同的个体由于不同的心理定势而产生不同的感知。
例如,对于一个历史遗迹,喜欢历史的人可能会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而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可能对此处美景毫不在意。
2. 舒适度:心理定势会影响个体的舒适度。
对于同一旅游活动,不同个体由于心理定势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舒适度体验。
例如,对于一个大型主题公园,喜好刺激的人可能会感到兴奋和满足,而对于怕晕车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不安和不舒服。
名词解释心理定势
名词解释心理定势
嘿,你知道啥是心理定势不?心理定势啊,就好像是我们脑子里的
一条“默认轨道”!比如说吧,你一直觉得某个品牌的东西质量特别好,那以后每次看到这个品牌,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它可靠,这就是一
种心理定势。
咱就拿找工作来说吧,如果你之前在一家公司遇到了特别苛刻的老板,那之后再找工作时,你可能就会不自觉地对新老板也有点防备心理,这也是心理定势在起作用呀!它就像是一个隐藏的小开关,不知
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行为。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去逛街。
看到一件衣服,我第一反应就是“哎呀,这颜色不适合我”,其实我都还没试呢,这就是我之前形成的
心理定势在作祟啊!朋友就说:“你都没试怎么知道不适合,别那么快
下结论呀!”我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心理定势可不光是在这些小事上起作用哦,在很多大事情上也会有
影响呢!就像有些人一直觉得自己不擅长数学,那遇到数学问题就容
易退缩,这多可惜呀!这就好像是给自己设了个无形的障碍。
还有啊,在人际交往中也会有心理定势。
比如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
觉得他不太好相处,那之后可能就会一直带着这种印象和他交往,而
忽略了他可能也有很多优点。
所以说呀,心理定势有时候会让我们走点小弯路,但只要我们意识到它的存在,就可以试着去打破它呀!不要被那些固有的想法困住,要多去尝试新的东西,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别让心理定势限制了我们的人生呀!总之,心理定势是个挺奇妙的东西,我们得好好了解它,利用好它,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你说是不是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概念形成(续)
4、概念的形成:是将分类信息纳入不同范畴的过程。概念形成要 基于正例和反例经验的不断积累、辨别和修正。
例1:儿童形成狗的概念:一个小女孩和爸爸一起散步,走到邻居家门前, 看到一只不大不小的狗,父亲说:“看,这是一条狗。”接着他们又路过另 一个院子,小女孩看到一只小猫,她说:“狗!”父亲纠正她说:“不,那 是只猫。”小女孩想:“原来狗大猫小。”他们又路过一个院子,这回小女 孩看到一只小巴狗。她说:“猫!”父亲说:“不,那是条狗!”小女孩糊 涂了……
4、思维发生学:直观动作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概念形成(concept formation)
1、概念的含义:概念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观念,是对某类事物本质特征的概
括。
2、概念的类型 (1)合取概念(conjunctive concept):对具有一个以上共同特性
的同类事物可形成合取概念,即属于某一概念的事物必须同时具备特征一、 特征二、特征三等等。
(2)析取概念(disjunctive concept):若干特性之中至少有一种
特性存在,可形成析取概念,即“或此或彼”类的概念。
(3)关系概念(relational concept):根据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或事
物内部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可形成关系概念。
3、原型(prototype):指同类事物中最能代表该类事物的典型成员。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1、什么是问题: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 的知识处理的情境才叫问题(张述祖、沈德立,1987)。
(1)辨析:记忆(知识)—问题(思维)—学习(创造) (2)韩信分油:“3斤葫芦7斤罐、10斤油篓分两半”? 2、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
《普通心理学(上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心理学是什么?
(1)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及其与大脑和行 为的关系的科学。 心理学=心理+大脑+行为?
问题:心理是客观存在吗?精神、意识和心理? (2)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漫长:公元前387年,柏拉图支持先天说,认为脑是心理活动的场 所;公元前335年,亚里斯多德反对先天说,认为心脏是心理活动 的场所。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短暂: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 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1883年,冯特
思维的类型
1、动作思维:伴随实际动作的思维活动,解决的是操作 性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边操作、边思考。
2、形象思维:运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时把
思维形象化,或建立一个新的形象体系。解决问题的 方式是想象活动。
3、抽象思维: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也叫逻辑思维,
解决的是文字性、符号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 运用概念(语词)进行推理、判断和决策。
Homo sapiens’ thinking
新泽西的两个猎人正在丛林中打猎,其中 一个人突然摔倒在地,直翻白眼,看上去呼吸 似乎停止了。另一个赶紧掏出手机向急救中心 求救。他气喘吁吁地对接线员说:“我的朋友 死了!我该怎么办?”接线员用冷静和安慰的 口吻说:“别紧张,我可以帮你,但首先要让 我们确信他已经死亡。”接线员没有听到回音, 紧接着却听到一声枪响。那个人的声音又在电 话里响起:“好了,现在我该干什么?”
1、含义:人工智能是指那些能够完成人的智力活动的计 算机程序,简称AI。
2、种类: (1)计算机模拟:是为再现人类思维、决策和问题解决等
行为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其作用是验证各种认知理论模型。
(2)专家系统:是指计算机程序能够按照人类专家的方式
解决问题,把复杂的技能编成清晰的、陈述性的计算机规则。
(3)计算机神经网络(computer neural network):指
可见,儿童自然概念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辨别样例(正例和反 例)而获得的,而成人则主要通过发现属性(attribute)和学 习规则来获取概念。例2:概念形成实验。 5、人工概念及其形成:人工概念是心理学家设计的,用来研究自 然概念形成的模拟概念(Hull,1920)。认知心理学家基于对人 工概念的研究而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概括为四个方面:(1)发现 有关的属性;(2)发现将属性联系起来的规则;(3)检验假 设(正例和反例);(4)使用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
思维是什么?
1、老定义: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 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 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彭聃龄,2001)。
2、新说法: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cognition), 是大脑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
3、信息加工(information-processing):认知活动 (1)感知——信息的接收和整合; (2)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3)思维——信息的加工和改造。
的学生斯坦利·霍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1917年,陈大齐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 验室。
人脑、心理与行为?
认知
社
人
情绪
会
脑
动机
行 为
人格
第七讲 思维(thinking)
思维的操练
“拉尔芙女王号”是一艘著名 的远洋客轮,正以每小时30公里的 速度驶向港口,当客轮距海岸80公 里时,一只海鸥从客轮的甲板上起 飞,飞向港口。与此同时,一艘快 艇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驶离港口, 迎向客轮。海鸥以每小时65公里的 速度在快艇和客轮之间来回地飞着。 当快艇和客轮相遇时,海鸥一共飞 了多少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