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心理定势
公众心理定势课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 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 ,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 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 那圈“月晕”,它真实地人格我们是不 得而知的,仅仅是推断的。
32
在公关活动中,要利用好公众的晕轮效 应,就要投公众所好,要强化公众能够 喜欢的因素。 例如,穿戴和谈吐得体能让人产生有教 养的印象;包装精美容易让人产生购买 的欲望;企业的服务理念如果能得到公 众的赞同,也可能在公众中产生该企业 理念和行为相一致的晕轮效应。 但是,利用公众的晕轮效应来欺骗公众 是不道德的。
24
第三,谈谈爱好。
有相同的爱好自然更容易熟悉起来,人 们常说“志趣相投”。自我介绍时可以 提到个人爱好,如集邮或集纪念币、旅 游、养花等等。总之,对于自己的喜好 或兴趣,虽然只是一两句话轻轻带过, 但是让对方有连接性的感受,有时能成 为互动的题材,也是很好的用来交换信 息的方法。
25Leabharlann 第四,说出你的优缺点。影响。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 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 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 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 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 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 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 个人的相貌。
9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
27
案例 近因效应:相貌平平却自信
案例:毕业生小林是个相貌平平的小男孩,到 一个单位参加面试,进考场后,考官只轻描淡 写地问了他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是哪个地方的 人等几个问题后,就说面试结束了。正当他要 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他,说:“你已回 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 你对此怎么看?”小林立刻回答:“你们并没 有提出可以反映我的水平的问题,所以,你们 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我!”考官点点头说:“ 好,面试结束了,你出去等通知吧。”结果是 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公众心理往往由公众的某些心理偏好所主宰,进而影 响到整个公众的群体特征,这种在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 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 “个体(个性)心理特征”, 具体包括人的能力、性格和气质。 (一)气质 指某些心理活动(认识、情感)发生时力量的强弱、 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心理学家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在动力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感受性、耐 受性、反应灵敏性、情绪兴奋性、内向或外向性、可塑性 等)的不同程度的结合,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不可压 制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和抑郁质 (弱型)。 气质并无好坏之分,任何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 有其消极的一面。气质的特点一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交往显示出来。气质对于人的实践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1.非公众 指那些对组织不感兴趣,也不会对组织产生任何影响 的公众。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无关公众。 2.潜在公众 指那些由于潜在问题引起的将来有可能与组织发生直 接利益关系的公众。这类公众暂时未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目前不会对企业产生威胁和压力。但潜在公众可以转化, 组织应对可能产生正效应的潜在公众加以引导、催化;对 有可能产生负效应的潜在公众充分关注,防患于未然。 3.知晓公众 是潜在公众的现实表现,指那些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所 面临的问题与某个组织有关,并开始搜集信息,准备向责 任组织提出相关权益要求的公众。组织应积极沟通,满足 其要求,控制公众舆论态势。 4.行动公众 由知晓公众演变而来的,指那些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
1.共同问题是公众形成的关键 在社会活动中,群体遇到的共同的问题使他们面临共 同的利益,有了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成了社会组织公 关活动的对象,即公众。共同的利益关系是维系这类群体 的纽带,共同的问题则成为公众形成的关键。 2.公众是相对于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公众的“共同问题”因社会组织而产生的;公众对社 会组织的决策与行为的反应将影响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3.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以及传播技巧和手段的运 用,信息接收方由最初的个体逐渐扩展到群体,成为一个 集合。 (二)相关概念 1.公民和人民 公民是具有一定国家的国籍,依据法律规定享有政治 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5 公众心理定势
比如—— 移情效应
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 物上。 情绪的泛化原理是其心理基础常表现为
人情效应(以人为情感对象)——为朋友两肋插刀,一好百好 物情效应(以物为情感对象)——抽烟 事情效应(以事为情感对象)——做人难难做人
比如—— 首因效应
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 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 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比如—— 晕轮效应
由认识对象具有某一特征而泛化、推及出其他一 系列或全部特征的心理定势。
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 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 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 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 我们的那圈“月晕”,它真实地 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 推断的。
2、宏观心理定势
即公众心理定势 公众心理是日常社会生活普遍存在的一种群 体心理现象,而在现实的社会群体中,人们 对于某一对象的共同心理与行为倾向,就是 公众心理定势。
2、公众心理定势
※研究公众心理定势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顺应公众心理需要及其变化, 才能取得公众的支持与合作、促进组织在激 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良好的生存和发展。
二、心理定势的特点
1、潜在性——潜伏在公众心目中,是外部环境
与公众行为之间的中介环节。 “不自觉” 2、稳定性——某一状态的心理定势一旦形成, 就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定的时间,表现出一 定的稳定程度。 “习惯性” 3、综合性——心理成分的综合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公众心理的名词解释特征
公众心理的名词解释|特征公众心理的名词解释:公众心理是日常社会生活并遍存在的一种团体心理现象,在现实的社会团体中,人们对于某一对象的共具人理行便向,就是公众心理定势。
人们共同的心理行为倾向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定的社会条件下经过人们相互作用以后,使个人的社会经验积累凝结而形成的。
公众心理的特点:1、心理需求的广泛性;2、利益追求的共同性;3、信息暗示的易受性;4、行为模仿的普遍性;5、情绪感染的强烈性。
公众心理的特征:(1)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
群体,无论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也不管是实存群体还是隐形群体,都会表现出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
这种特征主要是:A、归属意识。
无论何种群体的成员,都有强烈的归属于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也即具有依赖群体的要求。
这种要求使其成员获得了一种安全感,从而减少了孤独感,增强了自信。
B、认同意识。
凡是属于一个群体的成员,都有认同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也都不否认自己是该群体的成员。
他们对自己群体的目标具有一致的认识,认同群体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自觉的行动,且对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
C、凝聚意识。
任何群体都对其成员有强烈的吸引力。
群体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背景、目标、利益或兴趣与爱好,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一般来说,群体的规模越小,其凝聚力也就越强;同时,当一个群体面临外界压力时,其凝聚力表现得也越强。
D、整体意识与排外意识。
由于群体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对群体的认同,就必然使他们产生或强或弱的整体意识,即意识到自己群体的整体性和共同性,从而也就会产生相对的独立性和排外意识。
这种排外性是指成员把自己看作是某一群体的一部分,而反对自己属于其他群体的心理。
排外意识的产生往往是由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别或是人们的不同需求造成的。
(2)群体角色的心理特征。
公众群体心理既有共同性,也有个别差异性。
人们之间不同的社会联系及社会地位,使得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分属于不同的角色群体,从而也表现出不同群体的角色特征。
公众心理定势
公众心理定势
公众心理是公共关系情境中公众受组织行为影响和大众影响方式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规律,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团体心理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某一现象的共同心理与行为倾向,构成公众心理定势。
把握公众心理定势及其基本特征是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的必要前提。
公众心理定势的特征
1、潜伏性
心理定势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由人们对某一种对象的评价、情感体验与意向三个因素组成是外界环境与人们行为的中间环节。
2、动力性
公众心理定势具有干预现实生活的主动性,一旦爆发出来,就会具有一种难以驾驭的力度。
3、自发性
公众心理定势是对特定环境的特定反应,是公众的一种无意识反映,和自主性心理行为有着明显的不同。
4、规范性
公众心理定势又是人们对莫以自然现象的或社会事务的共同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具有约束力,规范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5、综合性
公众心理定势是多种新里程分的综合,使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认识领域独有的现象。
公众的心理定势分析――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为例
公众的心理定势分析——以xx的“炉边谈话”为例一、心理定势的含义罗斯福从奥尔巴尼的州长官邸来到华盛顿的白宫之后,面临着遏制危机和推行“新政”的双重使命,而这都要尽可能多地获得大众的理解和支持。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炉边谈话”可以说是应时之举。
罗斯福履任伊始所要面对的首先是银行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的根本途径就是稳定人心,遏制乃至消除挤提挤兑风潮。
谈话选在了日常家庭聚谈最常见的地方壁炉前,虽然听众看不到画面,但日常生活的积累使他们可以想到总统谈话时的情形。
这幅民众脑海中形成的画面,与领导人物高居讲坛宣读高头讲章的情形大为不同,一下子就拉近了双方间的距离。
空间距离拉近的同时,同样拉近的是心理距离,这自然使民众感到总统的话语声声可亲、字字入耳,也就甘于欣然接受。
在这个氛围中,罗斯福不再是总统,而成为民众的家人或朋友,但又是一位家中的长者或睿智的朋友,民众信赖他,愿意听从他的劝说和指引。
因此,在第一次“炉边谈话”的第二天,银行刚刚开门营业,人们就纷纷前去,将家中的现金存入银行,仅在纽约一天中的存款数就超过取款数多达1000万美元。
“炉边谈话”不仅平和亲切,还深入浅出。
比如,罗斯福在第一次“炉边谈话”中说的这段话:首先,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
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运转起来。
你们存入银行的钱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其数量在平时完全能够满足普通公民的现金需要。
换句话说,国家所有货币的总量仅仅是所有银行全部存款中很小的一部分。
就是这不足200字的一段话,便把银行业的运作机制解释得清清楚楚。
因此有人说,罗斯福短短的一两百字就是一堂出色的金融课。
在第一次的“炉边谈话”中,罗斯福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形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从而形成了这是我们值得信赖的总统,我们都应该听从他的指引的心理定势,而“炉边谈话”就成为了一种标签,是真诚、信赖的代名词。
公关心理学公众的心理定势
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心理,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公关
策略。
公众心理定势的形成因素
文化背景
社会环境
文化背景是公众心理定势形成的重要因素 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众心理定势存 在差异。
社会环境对公众心理定势的形成具有重要 影响,如社会经济状况、政治氛围等都会 对公众心理定势产生影响。
历史事件
公关心理学公众的心理定势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公众心理定势概述 • 公众心理定势在公关中的应用 • 公众心理定势的识别与分类 • 公众心理定势的突破与应对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公众心理定势概 述
定义与特点
要点一
定义
公众心理定势是指公众在面对某一特定群体或事件时,形 成的相对稳定和一致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公众心理定势在公关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确认。研究表明,了解公众的心 理定势对于有效地进行公共关系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公众心理定势的研究,发现公众的心理定势是复杂的,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包括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
通过对公众心理定势的研究,可以对公众的态度和行为进行更准确的预测,从而更 有效地调整公共关系策略。
案例三:某公司对员工形象的塑造与维护
总结词
该公司在员工形象塑造和维护方面采取 了积极的措施,成功地树立了良好的企 业形象。
VS
详细描述
该公司重视员工形象塑造和维护,通过制 定员工行为规范、提供培训课程和奖励机 制等措施,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 为习惯。此外,公司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 宣传企业文化和员工风采,提升企业的知 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措施有效地树立了企 业形象,增强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公众的心理定势分析——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为例
公众的心理定势分析——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为例一、心理定势的含义罗斯福从奥尔巴尼的州长官邸来到华盛顿的白宫之后,面临着遏制危机和推行“新政”的双重使命,而这都要尽可能多地获得大众的理解和支持。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炉边谈话”可以说是应时之举。
罗斯福履任伊始所要面对的首先是银行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的根本途径就是稳定人心,遏制乃至消除挤提挤兑风潮。
谈话选在了日常家庭聚谈最常见的地方壁炉前,虽然听众看不到画面,但日常生活的积累使他们可以想到总统谈话时的情形。
这幅民众脑海中形成的画面,与领导人物高居讲坛宣读高头讲章的情形大为不同,一下子就拉近了双方间的距离。
空间距离拉近的同时,同样拉近的是心理距离,这自然使民众感到总统的话语声声可亲、字字入耳,也就甘于欣然接受。
在这个氛围中,罗斯福不再是总统,而成为民众的家人或朋友,但又是一位家中的长者或睿智的朋友,民众信赖他,愿意听从他的劝说和指引。
因此,在第一次“炉边谈话”的第二天,银行刚刚开门营业,人们就纷纷前去,将家中的现金存入银行,仅在纽约一天中的存款数就超过取款数多达1000万美元。
“炉边谈话”不仅平和亲切,还深入浅出。
比如,罗斯福在第一次“炉边谈话”中说的这段话:首先,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
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运转起来。
你们存入银行的钱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其数量在平时完全能够满足普通公民的现金需要。
换句话说,国家所有货币的总量仅仅是所有银行全部存款中很小的一部分。
就是这不足200字的一段话,便把银行业的运作机制解释得清清楚楚。
因此有人说,罗斯福短短的一两百字就是一堂出色的金融课。
在第一次的“炉边谈话”中,罗斯福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形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从而形成了这是我们值得信赖的总统,我们都应该听从他的指引的心理定势,而“炉边谈话”就成为了一种标签,是真诚、信赖的代名词。
公共关系学第5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2
第一节 公众及其分类
一、公众的含义和特征 (一)公众的含义
公众 (public)
群众 Mass 人民 People 人群 Crowd 受众 Audience
3
特指对组织这个主体的生存和发展 有着现实和潜在利益关系的那些个人、 群体和社会团体,是公共关系对象的 总称。
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
(一)暗示
暗示 hint
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为、表 情或某种符号,对公众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 响,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 按暗示的一定方式活动
自我暗示
直接暗示 间接暗示 反暗示
21
他人暗示
三、群体互动中的心理现象
(二)模 仿
模仿 Imitation
指个人受非控制的社会刺激所引起的一种 行为,它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模拟他人行为为 其特征
尽可能给公众留下良 好的第一印象,避免因 为不良的第一印象而造 成知觉的片面性
17
二、公众心理定势
(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 recency effct 指对最近形成的事物的印象比较深 刻
注意用新信息去巩固、 刷新公众心目中原有的 良好印象,或尽力改变 原来的不良印象
18
二、公众心理定势
(三)晕轮效应
指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因为往往容易 从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推断对对象的整体 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对其他特征的认识
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 halo effect
公关活动可以适当利用这 种晕轮效应来扩大组织或产 品的影响,美化组织或产品 形象,如“名人广告”、 “名流公关”
19
二、公众心理定势
(四)刻板效应
L产品还不错
对L产品的积极评价
公关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定势)(谷风教学)
沐风教育
3
二、心理定势的特点
心理定势的潜在性(不自觉性)
沐风教育
4
心理定势的固着性
沐风教育
5
心理定势的综合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反映认识上的心理定势,又具有强
烈的情感色彩。
沐风教育
6
三、心理定势的类别
1.微观心理定势
是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 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其特点是易受暗 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主 要包括: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和 移情效应。
穿衣 吃饭 学习 娱乐
沐风教育
29
二、流言表现的心理定势
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
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
流言的传播内容的分类:
1.与人们
2.与人们有着间接关系的
国家的人事变动、国籍新闻、外星人来访
3.与一般人没有直接关系的奇闻趣事
明星丑闻、特异功能、野人等
沐风教育
14
公共关系活动中晕轮效应的利弊
利 企业、商家装修门面 “名片效应”
弊 精包装,烂内容 以貌取人
沐风教育
15
三、经验效应
经验效应指的是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 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 式。
经验效应在公关关系领域中最典型的表现 是怀疑。因为以前有过上当受骗的教训,在 遇到同类对象、同类事物的时候就迟疑不 决,生怕再次上当。
“爱屋及乌”
沐风教育
18
移情效应的表现
人情效应 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
物情效应 高俅踢球
事情效应 喜欢喝茶—茶具,茶文化
沐风教育
19
移情效应的应用
广告中的 “名人效应”。
公共关系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主客体及其在传播沟通中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是:主体心理、客体心理、沟通与传播心理。
2、公众舆论:就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在涉及共同利益的有争议问题上所持有的带评价性意见的总和,是公众对组织实态及特征的基本一致的评价。
3、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简而言之,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4、公众心理定势: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公众对某一对象的共同心理状态与一般的行为倾向。
5、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社会群体或事物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概括的、固定的看法。
一般来说,生活在同一地域或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总会表现出许多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相似性。
比如:普遍认为广东人有钱。
6、社会助长: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者在场旁观,从而活动效率得到提高,就叫做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
包括两种情况,共同活动效应和观众效应。
实验:法国,特里普莱特。
相反的:社会惰化或社会阻抑。
7、从众:是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这就是从众现象。
8、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仿照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
模仿是一种常见的、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
9、感染:是指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感情共鸣,它是十分普遍的人际间情感的同化反应方式,是情感的传递和传染。
10、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公众自然地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或按所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
公共关系问答题
1、什么是“公众”?请说明公众的基本特点。
答: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
公众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也就是说,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公众有以下的特点:(1)群体性。
从组织的角度来说,公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群众的特征。
常见的群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法人群体、任务群体和角色群体。
(2)同质性。
即公众的形成是由一个组织的性质来确定的。
(3)变化性。
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4)相关性。
公共关系所指的公众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民大众或劳苦大众,而是指与特定社会组织相关联的个人、群体和组织。
这种关联性是由组织与公众间的相互利益关系决定的。
2、请说明公共关系预算的基本方法及其基本内容。
答:公共关系预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种:(1)销售额抽成法。
即按企业年度计划销售总额抽取一定的百分比作为年度公共关系预算经费。
这种方法只能匡算出年度公关活动经费的总额。
(2)项目作业综合法。
即先列出公共关系项目计划及每项公关计划所需的费用细目和数额,核定单项公关活动预算;然后将年度内各个公共关系项目汇总,便可得出全年公共关系活动预算经费总额。
(3)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法,即运用历史资料计算出公共关系经费实际开支总的发展速度,并计算出平均发展速度,按照这一平均发展速度确定计划期公共关系活动经费预算数额。
3、什么是公众心理定势?如何运用好公众的心理定势?答;公众心理定势是指公众受过去经验的影响,在生理和心理需要和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实现行为目标的心理准备状态。
公众心理定势的形成主要受公众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接触传媒的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公众心理定势具有专注性和倾向性。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凡是与公众心理定势相吻合的信息,公众就乐意接受它,并在观念中将其放大,尽力去发掘自己的观念与所接受的信息的共同点。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第40页
攀比心理
人们往往经过与他人比较来选择、确定 自己行为和观念,这显示了人们追求高层 需求愿望。与自己相当人攀比,会产生满 足感;与自己理想中人攀比会让人感受到 差距,产生努力冲动。这就要求公共关系 人员在开展公共关
系工作时注意将公众往组织需要
理念上引导。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公众一词起源于英文“Public”,指(特定)人 群,又称为“公关公众”。 公共关系中公众
公众是指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 组织运行发生一定关系个人、组织或社会群体, 是公共关系主体传输沟通对象总称。公关公众与 特定组织职能和任务相关。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第3页
第一节 公共关系对象—公众
第31页
一、公关公众个体心理
性格
气质
个体心理 特征
能力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第32页
气质 指一些心理活动(认识、情感)发生
时力量强弱、改变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动力特 征。
心理学家依据人心理活动在动力方面表现出特点 (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灵敏性、情绪兴奋性、 内向或外向性、可塑性等)不一样程度结合,把 人气质分为胆汁质(不可压制型)、多血质(活 泼型)、粘液质(平静型)和抑郁质(弱型)。
气质并无好坏之分,任何气质都有其主动一面 ,也有其消极一面。气质特点普通经过人与人之 间相互交往显示出来。气质对于人实践行为有一 定影响。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第33页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第34页
性格
指人对现实一个稳定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 它表达了个人全部品质和特点,包含怎样影响他 人、怎样对待自己以及个人可被认识内在和外显 品质全貌。性格是由后天生活以及个人实践长久 塑造而成。已形成性格含有相对稳定性。性格和 公众关系及其亲密,它不但能够用来解释公众现 在行为,还能够预测公众未来行动。性格又含有 可变性,客观环境改变和主观调整也会使其产生 改变。
公关心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服从行为: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发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影响下被迫发生的。
P90群体公众心理定势:是处于准备状态的心理活动,指公众群体心理的定向趋势,它决定着后继心理活动的取向,对人们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行为活动起着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P113目标公众:是指那些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
它们是大众传播受传者中的一部分,是组织欲意影响的重点对象。
P142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并以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之的心理过程。
P49印象管理:是指交往者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塑和修饰,以期在他人头脑中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
P135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P12组织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它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P18公众:在公共关系中,公众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的是与某一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P29枪弹论:二三十年代之间,美国的一些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把读者、听众看作是毫无防御能力的“靶子”,只要大众传播工具对准他们“射击”,他们就会应声倒地。
这就是所谓的“枪弹论”或“靶子论”。
P146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造成的影响,它往往会冲淡过去获得的有关印象,对优先效应形成冲击。
P131公众逆反心理:就是公共关系传播作用于公众的信息超过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心理体验,是公众有意脱离公众关系传播信息的思维轨道,进行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
P185关系障碍:关系障碍因交际双方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而形成。
这种特殊关系往往带有利害性,且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交际者本身。
P205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组织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公众心理名词解释
公众心理名词解释公众心理,是指在公共关系情境中公众受组织行为的影响和大众影响方式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规律。
【知识拓展】社会性公关的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即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公关广告: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
它与商品广告的区别是:两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两者的内容不同;新闻界的报道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
3、消费者公众: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店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车、飞机上的乘客等。
4、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
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企业理念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5、交际型公共关系: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6、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
他们是推动组织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和主要力量。
7、导语:是指新闻公报开头的一个小的段落,包含着新闻稿的主要信息,是新闻稿的灵魂和精华所在。
8、公益广告:是指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发布广告,在社会上率先发起某种活动,或提但是某种有进步意义的新思想。
9、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的全部可见事物所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一体化,是CI中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传递信息的形式。
10、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11、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工作或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民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公关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定势)
第一印象不仅 来自直接的接触, 也可能来自于传播 媒介的间接介绍。 (广告战) 我想去…… 武当山, 看介绍很不错啊, 还可以练功夫呢!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 指的是从对象的 某种特征推及对 象的总体特征, 从而产生美化或 丑化对象的印象。
移情效应的表现
人情效应 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 物情效应 高俅踢球 事情效应 喜欢喝茶—茶具,茶文化
移情效应的应用
广告中的 “名人效应”。 将对葛优的 喜爱迁移到神州 行上来。
第三节 宏观心理定势
宏观心理定势是指一定范围内人群共有 的、积淀深厚而作用广阔的心理定势。 宏观心理定势的主要内容: 社会刻板印象、地域文化心理、民族文 化心理、社会意识形态
心理定势的固着性
心理定势的综合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反映认识上的心理定势,又具有强 烈的情感色彩。
三、心理定势的类别
1.微观心理定势
是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 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其特点是易受暗 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主 要包括: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和 移情效应。
一、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一部分成员对 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 笼统的看法和印象。它不是一种个体现象, 而是一种群体现象,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共 识”。 刻板即呆板没有变通。
特点
1.社会刻板印象首先表现为对某类人物的固定看法。
2.除了籍贯、地位、职业以外, 年龄和性别也往往成为社会刻板印象的媒介。
公共关系活动中晕轮效应的利弊
利 企业、商家装修门面 “名片效应”
弊 精包装,烂内容 以貌取人
公关心理学公众的心理定势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3-12-05
目录
• 公众心理定势概述 • 公众心理定势在公关中的应用 • 公众心理定势的突破与应对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建议
01
公众心理定势概述
定义与特点
要点一
定义
公众心理定势是指公众在面对某一特定群体或事件时,形 成的相对稳定和一致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
确品牌的定位和目标受众,了解目标受众的心理定势和偏好。
心理定势的融入
将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理念融入产品或服务中,利用公众的心理定势 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维护
在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公众心理的变化,及时调整 策略,维护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拓展研究领域
进一步拓展公关心理学的研究 领域,探究公众心理定势的形 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实际工
作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02
加强实证研究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公关策 略与公众心理定势的关系进行 深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和有效性。
03
关注新兴领域
关注新兴领域如社交媒体、人 工智能等对公众心理定势的影 响,探究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改
案例二:某政府公共关系事件
01
心理定势
公众对于政府的行为和政策通常持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认为政府应该为民服务,代表公共利益。
02
描述
某地方政府在实施某项政策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利 益和需求,引发了民众的抗议和不满。
03
分析
公众对政府公共关系事件的期望和要求主要是基于对政府 职责的理解和以往的经验。如果政府长期未能履行职责或 政策不合理,公众容易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反之,如果 政府表现良好,公众可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决策。
第四章公众的心理定势讲课文档
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推断的。
2、晕轮效应一词由来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
德华·桑戴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他认为,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
第十二页,共65页。
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 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 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 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 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 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 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 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 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 “光环作用”。
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 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 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因而,在人际
第十四页,共65页。
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 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
3、晕轮效应心理学成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
与我们知觉特征之一——整体性有关。我们在
第二页,共65页。
第一节 心理定势概述
导入: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在说话, 这时过来一个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 “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
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这是我儿
子。”请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 什么关系?
解释答案,引出本节课内容:心理定势
一、什么是心理定势
第七页,共65页。
微观心理定势
首次效应 1、定义: 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
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 等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 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 一印象。 2、特点:具有层次性、广泛性、推延性。 3、首次效应测试 【评分标准】 选A:1分; B:3分; C: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公众的心理定势
第一节心理定势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定势
1.定义:所谓心理定势,也就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2.心理定势和心理特征、心理倾向的联系和区别
3.心理定势的成因: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两者的关系
二、心理定势的特点
(一)心理定势的潜在性(或不自觉性)
人们不一定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定势,但心理定势一定会在以后的某种活动中反映出来。
(二)心理定势的固着性(或习惯性)
指两个方面:1.存在上的固着,它一经产生就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不会轻易地消失;2.功能上的固着,只要它存在就要发挥作用。
(三)心理定势的综合性
心理定势是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诸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合成。
三、心理定势的类别
1.微观的心理定势
2.宏观的心理定势
3.流行的心理定势
四、心理定势的作用
积极与消极的两重性
1.积极:人们巩固和保持正常的生活、认识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动力
2.消极:是一种思想禁锢,使人们墨守成规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取人之长,除旧布新,勇于开拓的心理障碍
第二节微观心理定势
一、首次效应
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此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
1.第一印象是有层次的
2.第一印象不仅来自于直接的接触
3.第一印象是第一次接触留下的深刻印象
二、晕轮效应
从对象的某种特种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的印象——这样一种心理定势。
三、经验效应
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它也属于微观心理定势的范畴。
经验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包袱。
不能迷信经验,也不能一概否定,要充实经验、更新经验、发展经验。
四、移情效应
心理学中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的现象称为移情效应。
移情效应的表现:1.人情效应2.物情效应3.事情效应
第三节宏观心理定势
宏观心理定势是指一定范围内人群共有的、积淀深厚而作用广阔的心理定势。
一、社会刻板印象
(一)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有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1.社会刻板印象首先表现为对某类人物的固定看法。
2.除了籍贯、地位、职业以外,年龄和性别也往往成为社会刻板印象的媒介
3.籍贯扩大一些就是国籍,所以对不同国籍的人也会产生社会刻板印象。
4.社会刻板印象还表现为对某类事物的固定看法。
5.社会刻板印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二)其次,社会刻板印象不是个人持有的看法和印象,它是社会一部分成员的共识。
(三)再次,社会刻板印象多少有一点根据,这种根据有的是亲身经验的,有的是通过传播媒介得来的。
二、不同地域文化心理
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不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反应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就是地域文化心理。
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1.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2.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依从心理。
三、民族文化心理
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活动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文化心理的内容: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民族习惯
第四节流行心理定势
流行心理定势是像流行感冒一样,在短时期内你感染他,他感染你、互相感染,而过一时期不经治疗也会自然痊愈的一类心理定势。
一、时尚表现的心理定势
时尚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它具有反常规的特点,往往以“新”和“奇”吸引公众,所以又叫时兴。
时尚本身并不是心理定势,它只是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
二、流言表现的心理定势
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的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
流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
流言能够在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流行,有它的心理依据。
这种依据表现在两个方面:
1.流言是一种情绪反映。
2.流言是一种愿望反映。
三、骚乱表现的心理定势
骚乱是在某一特定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府状态。
1.一般来说,骚乱具有突发性、发泄性、交互感染性、破坏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2.骚乱发生和发展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循着躁动—激动—激情—疲惫—平静的路线高涨和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