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具体内容为第三章《整数乘法》的第一节“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详细内容涵盖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口诀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生活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口诀的运用。

2.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处理,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数乘法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乘法口诀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小明买水果的情景,提出“小明买了3斤苹果,每斤苹果5元,小明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数乘法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进位处理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步骤。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乘法口诀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乘法口诀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1. 《两位数乘一位数》2. 主要内容:a.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b. 乘法口诀的运用c.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处理3. 例题:展示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12 × 3、45 × 2、36 × 4b. 应用题:小华买了5个文具盒,每个文具盒7元,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答案:a. 36、90、144b. 35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第十二章: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 第十三章:角的度量角的初步认识,用量角器量角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

2. 掌握面积的概念和单位,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 理解角的概念,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加减法运算,面积的计算,角的度量。

重点:理解分数、面积、角的概念,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数卡片,面积模型,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分蛋糕、剪贴纸等生活情景引入分数、面积、角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分数: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

(2)面积: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角:讲解角的度量方法。

3. 随堂练习(1)分数:练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面积:练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3)角:练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概念及运算公式。

2. 面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3. 角的概念及度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加减法:5道题目。

(2)面积计算:3道题目。

(3)角的度量:4道题目。

2. 答案(1)分数加减法答案。

(2)面积计算答案。

(3)角的度量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1)探索分数的其他运算方法。

(2)了解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进一步学习角的其他性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应着重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强调分数单位的重要性。

2. 面积的计算:重点关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节:认识数字一、教学目标1. 认识0-20的数字。

2. 掌握数字的读写和书写规则。

3. 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和写法。

2. 数字的读法。

3. 数字的书写规则。

三、教学准备1.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

2. 数字卡片。

3.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并与学生一起比较不同的数字,引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 数字认知教师通过示范和学生的跟读,教授0-20的数字认知。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用手指模仿数字的书写动作。

3. 数字的读法教师分别指向数字卡片上的数字,与学生一起读出数字。

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读法。

4. 数字的书写规则教师给学生展示数字的书写规则,包括横笔画、竖笔画和撇捺笔画的书写顺序。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模仿数字的正确书写。

5. 数字的添减运算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的数字添减运算题目,要求学生用手指或者口算的方式回答。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数字的添减运算的理解。

6.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运算能力。

第二节:认识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1.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2. 学会辨别和绘制几何图形。

3. 通过游戏和实物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方形的认知和绘制。

2. 长方形的认知和绘制。

3. 圆形的认知和绘制。

4. 三角形的认知和绘制。

三、教学准备1.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

2. 几何图形卡片。

3. 游戏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几何图形卡片,复习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图形的了解。

2. 正方形的认知和绘制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形的特征,并指导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绘制出正方形的形状。

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正方形的认知。

3. 长方形的认知和绘制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方形的特征,并指导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绘制出长方形的形状。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内容:一、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认识2. 数的运算:加减法运算、乘除法运算、混合运算3. 几何图形: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4. 计量单位: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5. 数据分析:统计图表、概率6. 数学应用:生活情境、逻辑推理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千以内数、万以内数的认识方法,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意义。

2.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4.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量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5. 学生能够通过统计图表和概率分析,获取和处理信息。

6.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据分析、数学应用难点:多位数的认识、乘除法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数据分析的方法、数学应用的策略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练习本、学具盒学具:练习本、学具盒、画图工具、测量工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2. 数的认识:通过数数、数位、数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和意义。

3. 数的运算:通过加减乘除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几何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画图,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5. 计量单位: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熟练运用计量单位进行问题解决。

6.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图表和概率分析,让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数学应用:通过生活情境和逻辑推理,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活中的数详细内容: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等。

2. 第2章:认识图形详细内容:平面图形的认识、分类、图形的拼组、观察物体等。

3. 第3章:计算器详细内容:计算器的使用、计算器的基本操作、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等。

4. 第4章:数据收集与整理详细内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统计图表的认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理解数的组成,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并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概念、图形的认识、计算器的使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图形的分类与拼组、计算器的操作、统计图表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计算器、图形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计算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结合教材实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 板书内容:按照教学过程,列出重点知识点、公式、图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的认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2)图形的认识:画图题、选择题、判断题。

(3)计算器的使用:操作题、应用题。

(4)数据收集与整理:填空题、绘图题、分析题。

2. 答案:详细给出每个题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被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整数的认识(1.11.4节)1.1 超前认识整数1.2 认识自然数1.3 认识整数1.4 数轴的认识2. 第二章:加减法(2.12.4节)2.1 100以内的加减法2.2 1000以内的加减法2.3 加减法的估算2.4 加减法的应用3. 第三章:乘法(3.13.3节)3.1 表内乘法3.2 乘法口诀3.3 乘法的应用4. 第四章:时间与测量(4.14.3节)4.1 认识时间4.2 认识长度单位4.3 认识质量单位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理解数轴的表示方法。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10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数概念的理解,加减法的估算,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

2. 教学重点:数轴的认识,100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轴模型,计算器,乘法口诀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整数,理解数轴的表示方法。

2. 例题讲解:讲解100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计算方法,以及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整数的认识数轴的认识,整数的概念。

2. 第二章:加减法10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法的估算。

3. 第三章:乘法表内乘法,乘法口诀。

4. 第四章:时间与测量认识时间,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完成练习册第14页。

第二章:完成练习册第58页。

第三章:完成练习册第912页。

第四章:完成练习册第1316页。

答案:见练习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2. 引导学生置疑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二、探究新知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

(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

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加与减(一)详细内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第2章:乘与除(一)详细内容:表内乘法、除法的计算及应用。

3. 第3章:图形与几何详细内容:平面图形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4. 第4章:加与减(二)详细内容: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知识和计量单位,提高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2)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

(3)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1)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生活实例,引出加、减、乘、除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知识拓展:介绍图形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空间观念。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教学效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 内容:(1)加与减(一)、(二)(2)乘与除(一)(3)图形与几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2)应用题: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际问题。

(3)图形题:绘制和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2)应用题答案:根据教材内容,给出实际问题的解答。

(3)图形题答案:根据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计算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第一单元《认识千以内的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千以内数的读写。

2.数数、识数。

3.千以内数的应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千以内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的名称。

2.教学互动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数,从1数到1000,让学生体会千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看哪个小组数得最快、最准确。

3.教学讲解讲解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和读写规则。

4.练习巩固5.应用拓展学生利用千以内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距离等。

6.课堂小结二、第二单元《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3.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运算名称。

2.教学互动老师通过实例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教学讲解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4.练习巩固5.应用拓展学生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距离等。

6.课堂小结三、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和分类。

2.培养学生识别和画角的能力。

【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和分类。

2.角的识别和画法。

3.角的应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名称。

2.教学互动老师通过实例讲解角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

3.教学讲解讲解角的识别和画法,让学生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4.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角的识别和画法练习,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应用拓展学生利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测量角度等。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整数的认识11.1 数一数,认识数位11.2 认识计数单位11.3 整数的读写方法2. 第十二章:加减法12.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2.2 加减法的速算方法12.3 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认识,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数的读写方法,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加减法速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数数,引出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

2. 例题讲解介绍整数的读写方法,通过PPT课件展示例题。

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讲解速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数一数、读写整数的练习。

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4. 知识拓展讲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如购物找零、计算距离等。

六、板书设计1. 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

2. 整数的读写方法。

3. 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步骤和速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56+34、7218、89+0。

解决实际问题:小明有20元,买书花去10元,他还剩多少钱?答案:123:一百二十三;456:四百五十六;789:七百八十九。

56+34=90;7218=54;89+0=89。

小明剩下1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如家庭预算、购物比价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章节,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活中的数1.1 认识整百数1.2 认识分数1.3 认识货币2. 第2章:图形与几何2.1 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2.2 认识平面图形2.3 认识方向和位置3. 第3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1 数据的收集3.2 数据的整理3.3 统计图表4. 第4章:乘法与除法4.1 表内乘法4.2 乘法口诀4.3 除法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整百数、分数、货币的概念;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角、平面图形、方向和位置;学会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统计图表的绘制;熟练运用表内乘法、乘法口诀和除法初步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概念、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乘法口诀、除法初步认识。

2. 教学重点:整百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表内乘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量角器、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2. 重要概念、公式、方法3.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4.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整百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分数的简单计算认识货币,进行简单换算识别平面图形,计算周长和面积表内乘法、乘法口诀、除法初步应用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作业题,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新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为:1.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10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字110的意义。

2. 第二单元:加减法(一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一位数加一位数和一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 第三单元:认识数字1120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字1120的意义。

4. 第四单元:加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5. 第五单元:认识数字2130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字2130的意义。

6. 第六单元:加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7. 第七单元:认识数字3140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字3140的意义。

8. 第八单元:综合练习内容:通过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认识并理解数字140的意义。

2. 学生能掌握一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学生对数字140的意义理解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实物和图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出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新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新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新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第四章《分数与小数》。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基本概念、小数意义和读写、分数与小数互化等。

我们将详细讲解分数分子、分母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分数加减乘除运算。

还将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小数读写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基本概念,掌握分数读写和基本运算。

2. 解小数意义,学会读写小数,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 能够将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基本概念,特别是分子、分母理解;分数与小数互化。

2. 教学重点:分数读写和基本运算,小数读写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分数与小数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分数与小数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分水果实例,让学生解分数来源和意义。

2. 例题讲解:(1)讲解分数基本概念,如分子、分母等。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分数读写和基本运算。

(3)引入小数概念,讲解小数读写和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分数与小数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分数与小数互化,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主要内容提纲。

2. 右侧板书分数读写、基本运算,小数读写、计算等关键知识点。

3. 中间部分展示例题和随堂练习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读写和基本运算练习题。

(2)小数读写和计算练习题。

(3)分数与小数互化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反思自己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题,如分数与小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分数与小数更多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分数基本概念及其读写和运算2. 小数意义、读写和计算3. 分数与小数互化4. 教学过程中互动环节和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分数基本概念及其读写和运算1. 使用实物模型,如切水果、分配物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含义。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加与减(一)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2. 第2章:乘法表内乘法乘加、乘减两位数乘一位数3. 第3章: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乘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基本认识,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加、减、乘运算的熟练运用,图形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鞭、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购物、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本章重点内容,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方法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步骤,强调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 内容:以章节为单位,列出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20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题(20题)表内乘法的计算题(20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题(10题)2. 答案:附在作业方便学生自我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如探究图形的面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反馈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按照章节顺序进行,确保覆盖所有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数概念,提高对数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图形。

3. 使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和乘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培养学生时间观念和长度观念,解时间与测量基本知识。

5.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能力,学会用数据说话。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中进位与退位,乘法口诀熟练运用,数据收集与整理。

2. 教学重点:数认识,图形识别,加减法和乘法运算,时间与测量,数据收集与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挂图,计算器,时间与测量工具。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设计相应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典型例题,解题步骤,注意事项。

2. 板书形式:采用提纲式、图表式、对比式等形式,清晰明,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第一章: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

(2)第二章:填空题、画图题、解答题。

(3)第三章: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

(4)第四章: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

(5)第五章: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

(6)第六章: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不足,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针对学有余力学生,设计拓展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我深知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是教学设计基石。

在上述教案中,我特别关注每个章节核心知识点提取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

例如,在“生活中数”章节中,我计划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整数认识与计算1.1 100以内数的认识1.2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3 100以内数的乘法2. 第2章:图形的认识与计算2.1 比较长短、高矮2.2 认识平面图形2.3 认识立体图形2.4 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进行加减法和乘法计算。

2. 培养学生对比长短、高矮以及认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图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实践情景引入,如购物、排队等,让学生感知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认识各种图形。

2. 新课内容(1)整数认识与计算通过数数、摆小棒等方法,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

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计算。

(2)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比较长短、高矮,让学生认识平面和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解答他们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选取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与计算: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乘法2. 图形的认识与计算:长短、高矮的比较平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第13页。

(2)用纸片拼出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测量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 答案:(1)练习册答案见附录。

(2)拼图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围绕第四章《两位数的加减法》展开,具体内容包括:两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两位数的减法运算规则,以及相关的实践应用。

具体涉及的章节为4.1《两位数的加法》,4.2《两位数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两位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学生练习册、计算器、草稿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两位数加减法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同样,讲解两位数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示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退位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5分钟)发给学生练习册,针对两位数加减法进行针对性练习。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行讨论,并派代表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书写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进位和退位。

2. 列出典型例题,展示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并检验答案:45 + 32 =78 39 =63 + 57 =84 46 =小明有50元,他买了一本书花费了28元,他还剩下多少钱?小华买了3个铅笔盒,每个铅笔盒12元,一共花费了多少元?2. 答案:(1)77;39;120;38(2)小明剩下22元;小华一共花费了36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是否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加与减(第1节: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节: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2. 第2章:乘与除(第1节:表内乘法;第2节:表内除法)3. 第3章:时、分、秒(第1节:认识时间;第2节:时间的计算)4. 第4章:图形与几何(第1节:平面图形;第2节: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让学生掌握表内乘除法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认识时间、计算时间的能力,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知,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表内乘除法运算,时间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挂图、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加、减、乘、除等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时间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点,提高空间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 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分别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公式、例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110题。

(2)计算题: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

① 123 + 456② 789 321③ 7 × 8④ 81 ÷ 9(3)应用题:根据生活实际,编写一道时间计算题。

2. 答案:(1)课后练习答案见教材。

(2)计算题答案:① 579② 468③ 56④ 9(3)应用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提高性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素养。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加与减(一)1.1 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1.2 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法与减法1.3 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第2章:乘法与除法(一)2.1 乘法口诀的应用2.2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2.3 乘法与除法的应用题3. 第3章:图形与几何3.1 平面图形的认识3.2 长度、高度和宽度的测量3.3 图形的拼组与分割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会乘法口诀,掌握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学会测量长度、高度和宽度,培养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图形的测量与空间观念的培养2.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与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图形模型计算器2. 学具:练习题册彩色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课件展示实践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学习乘法与除法运算。

介绍平面图形,进行测量练习。

3.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 内容:知识点清单例题及解答过程课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题(10道)乘法与除法计算题(10道)图形的测量题(5道)2. 答案:作业答案将在课后公布,学生自行核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分析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辅导。

2. 拓展延伸:布置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举办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涵盖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了认识数字1到10,第二单元学习了加减法运算,第三单元认识了货币单位,第四单元则是学习了时间和日期的知识。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到10的数字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学生能够理解货币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换算。

3. 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时间,进行时间的推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1到10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货币单位换算,时间推算。

2. 教学重点:数字1到10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货币单位换算,时间推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货币模型,时间模型。

2. 学具:练习册,文具盒,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数字1到10的物品,并进行介绍。

2. 数字1到10的认识: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到10,并进行随堂练习。

3. 加减法运算: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进行随堂练习。

4. 货币单位认识:通过货币模型,让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并进行货币单位换算的练习。

5. 时间认识:通过时间模型,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并进行时间推算的练习。

板书设计:1. 数字1到10的认识2. 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3. 货币单位换算4. 时间推算作业设计:1. 数字1到10的认识:请写出数字1到10。

2. 加减法运算: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10题。

3. 货币单位换算: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115题。

4. 时间推算: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620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通过货币模型和时间模型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货币单位和时间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2. 引导学生置疑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二、探究新知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

(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

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8.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千克重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1. 谈话交流:我们已经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激发兴趣)2. 课堂检测3. 组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学生自由谈论、交流【做“自主练习”P6—1、2题。

】3. 对身边的物品(学习用品等)进行估测、称量,然后进行比较,测查自己估测得是否准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五、布置作业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板书设计克、千克的认识克g千克kg1千克=1000克教学反思学生对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并不太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进一步加强练习与巩固,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两个单位的使用。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5页认识吨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2. 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袋装大米教法与学法设计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

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

教与学的过程一、沟通旧知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

(可以举例说明)2.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1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思考交流口头解答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一个鸡蛋约重50()一条鲸鱼体重约34()2. 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独立计算,汇报交流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1. 教学吨的认识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 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出示:3吨=()千克8000千克=()吨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举例: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练习质疑】① 3吨=()千克5000千克=()吨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四、巩固与反思1. 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 2吨=()千克5千克=()克7000千克=()吨9000克=()千克3.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独立计算,然后汇报五、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自由交流六、作业设计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板书设计认识吨(t)1吨=1000千克教学反思吨作为一个质量单位对学生而言非常的陌生,他们没有感性的认识,只知道表示很重很重的物品时可以用吨来表示。

教学时借助一袋大米来学生来搬一搬,亲身感受25千克有多重,以此帮助学生感知一吨的重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6——9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交流——获得新知——拓展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教具准备秤、生活实物教法与学法设计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与学的过程一、导课复习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二、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1)小兰体重32()2)一个鸡蛋重50()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3)2瓶矿泉水重约()4)7粒黄豆约重()3、自主练习P8—1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思考解答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小组内交流,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三、拓展延伸薯片薯片200g 150g2.5元 2.5元你会买哪种,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总结四、作业布置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练习,学生对三个质量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这还不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必须加强学生的平日运用,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课时第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分析——拓展延伸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教具准备情境图、实物教法与学法设计通过一个崭新的情境图,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指导,也由此检测出学生学生中的不足加以强化。

教与学的过程一、引导复习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

【解决问题】铅球篮球乒乓球杠铃4 650 4 50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重量单位。

二、情境导入1. 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2.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1)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2)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估一估思考交流汇报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合作解疑。

三、总结评价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四、作业设计实践作业:回家完成这样的表格:1千克中大约有多少这样的水果蔬菜?物品苹果橘子西红柿黄瓜数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