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6月,世界文化遗产评审小组的官员都聚集到风景秀丽的都江堰,都江堰市市长亲自迎接,并陪同他们参观了宏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绿荫掩映的二王宫,凌空飞架的安澜索桥,挺拨郁萃的玉垒峰,高耸绝崖的玉垒雄关,水中盆景的伏龙观,日落丹霞的金堤夕阳,内江咽喉的离堆锁峡,雕梁画廊式的桥,和生机盎然的都江古城。

第二天,所有的专家和都江堰市所有市级领导都聚集在了都江堰市的一个宾馆里,都江堰市的所有领导心里都捏了一把汗,为都江堰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最后的冲刺。首先由都江堰市市长A先生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整体情况给专家做了一个梗概介绍市长A先生:“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已有22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工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都江堰市城西,建筑在山川与平原的咽喉要冲,其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大工程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协调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孕育了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尤其是近40年来的大力扩建军与渠系改造,使其灌溉面积由不到300万亩发展到100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形成了集灌溉、防洪、城市供水、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灌区格局。都江堰科学的原理,精密的设计、巧妙的技术、宏伟的营构,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思想精髓。

市长A先生发完言以后,专家B首先提问:“

专家B:“大家都知道,在世界上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不少,但经过漫长的岁月仍能发挥设计效益的并不多见,而我们的都江堰经历了二千二百五十多年,千古不废,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见当年古人在设计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时候考虑到了其使用的长远性,而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当时暂时的洪涝灾害。所以我认为都江堰应该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专家C:“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渠首枢纽和灌溉渠系两部公分组成。而渠首枢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都江堰了。它的主要工程有鱼嘴分水堤,排洪飞沙的飞沙堰,引水咽喉宝瓶口,三大工程有机结合,协调动作,自动分流,自动溢洪排沙,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收到了"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效益,也使成都平原的人民过上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由于有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才铸就了今天富饶的天府之国。鉴于它对天府之国的贡献,我认为应该确认其为世界文化遗产。”

专家D谈到:“两千多年前建造的都江堰工程,“其设计之精密,营构之宏伟,实创人类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奇观;征之四海,无出其右者。”都江堰工程的效益是防洪、灌溉和航运,但是这个工程却是个既无高耸的大坝,也没有复杂的闸门控制系统,一切都利用自然地貌和水流动力。比如鱼嘴与飞沙堰的建设,使岷江河床分为内江和外江,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鱼嘴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灌区的用水量,简称“四六分水”;而到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鱼嘴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保证成都平原免受洪水的灾难。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哲学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亲自然的水利工程。”

专家E最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创业难,守业也难。历代都把维修都江堰作为当时的一件大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为都江堰修固完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载入史册,有如叁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等。都江堰水利工程融入了众人的智慧,从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

评审组长A:“听完了大家的观点,下面我们将通过举手表决的形式来决定是否授予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哗哗的所有评委的手都举了起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