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院系:信息管理系专业:电子商务学号:2010210627姓名:杨雪萍辅修班级:2010级一班阅读书籍:《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作业形式:读书笔记+个人感悟《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作业说明:此次作业我将采用读书笔记+个人感想的形式来进行。
全书分为三篇,我会在每一篇或每一篇中的一章读书笔记后写下我的一些感想与收获。
要直接查看个人感想部分点击这里关于本书:本来是想找一本著名心理学家的典型书籍来读并写些读后感的,也去读了《文明:乌托邦与悲剧》、《生命的舞蹈》,但可能是专业知识的匮乏,或个人感悟不深刻,很难下笔去写他们。
所以我转而找了一本社会性的心理学研究书籍。
来自农村的我,对农民的一些发展等,不自觉的会去关注,因此当在图书馆看到《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这本书时,我就很想读它,并想通过这本书来跟深入的了解大范围群体的农民转市民心理上的变化。
这本书是以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传峰教授为牵头人,由宁波大学研究团队、江北区政府及江东区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民的心理引导与教育对策研究”,此书及时将此次研究的成果加以整理、补充和改写而成书出版的。
背景导读:随着征地速度的逐年增加,被征地浓密的数量也在增加,目前,全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估计可能高达4000—5000万人。
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30年间占用土地耕地超过5450万亩,每年要新增被征土地农民200多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一亿人。
这些人将成为城市新居民。
如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是史无前例的,也是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它将对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提出严峻的挑战。
其中,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型的市民化心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随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郊区和城市周围,不断引发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包括:1、疏远;2、道德败坏;3、无助;4、敌意;5、物质滥用;6、不信任;7、孤独;8、冷漠;9、极端化;10、无能感。
心理学史重点笔记

第二编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分三个阶段: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特点] 早期行为主义①客观主义②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③强调联结学习④外周论⑤环境决定论新行为主义①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②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③以操作主义观点解释中介变量新的新行为主义①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②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③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第七章新行为主义(1930~1960左右)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原因:①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孔德、斯宾塞、马赫、阿芬那留斯)②操作主义的影响③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④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古斯里(1886-1959)接近联想行为主义主要观点:条件作用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而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则是条件作用发生的普遍原则。
因此,刺激—反应接近的条件作用原理足以说明人类的学习行为。
(一)研究对象——心理学应该研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二)学习律1、学习定律:接近条件作用。
他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因为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同时性条件作用)。
2、两条附律:①一个刺激模式在第一次和某一反应配合时就取得了它的全部联系力量,即“一次尝试即建立联系”;②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形成联结,一组刺激与一组反应形成联结,而一组刺激发生时所联系的最终动作(最接近动作)将会在这组刺激再次出现时发生。
(三)练习观练习的效果表现在反应与众多的情境刺激建立了联系,而对于反应与某一特定的刺激的联系来说,一次接近就足够了。
(四)遗忘(消退)古斯里认为,遗忘是因为缺乏重复,导致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减弱,是已有的线索不能唤起先前出现过的反应。
(五)强化观假设有这样一条行为链,刺激—反应(刺激)—反应(刺激)……反应(即最终行为)—奖赏,在这里,奖赏总是在最终行为之后,它的作用在于保护最终行为,使得引起它的刺激不至于与其他的行为或反应形成新的联结,从而抑制已有的最终行为。
现代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现代心理学史读书笔记现代心理学史读书笔记一般认为,现代心理学是从德国学者冯特的研究开始的。
在冯特之前,关于人类的心理有诸多的探讨,但大多以哲学的形式出现,并没有出现独立的心理学科。
在15世纪,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人们折服于完美的数学和物理学理论模型,并且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由机械原理解释,心理学也不免染上了机械决定论的色彩。
有代表性的是笛卡尔,笛卡尔认为,心理是身体对于刺激的反射活动,反过来心理也会作用于身体,即所谓的身-心二元理论。
后来,在批判形而上学的诸多作家中,洛克、休谟和穆勒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对于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把意识经验分解成元素,复杂的意识是多个元素的组合,组合的过程就是联想,这种组合十分类似于机械的组合。
这些观点为后来冯特的研究做了一些铺垫。
也有从生理角度研究心理学的学者,比如赫尔姆霍兹测量了身体的反应时间和神经传动时间,韦伯则测量了身体感觉的两点阈值,也叫最小可觉差。
比如,我触碰你的肩胛和腰,你肯定可以分辨这是两个地方,但是如果我触碰了你肩胛的两个点,只要这两个点足够近,你就分辨不出来这是两个点,这个足够近的距离就是最小可觉差。
总之,在冯特之前,心理学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系统的学科。
冯特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和经验主义学派一样,也把意识经验分解成了元素,包括感觉和感情,其中感情又分为三个维度: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以及兴奋/抑制。
这些元素组合以后就是意识经验,冯特不同于经验主义学者的是,他提出了统觉的概念,他认为这种组合不是机械的、静态的组合,而是有机的、积极的组合。
一个人要想仔细分析他的意识经验,他就必须能够把意识经验再分解成元素,分解的过程就必须用到“内省法”,这是一个对于心理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方法,同时也是一个争议很大的方法。
同时期,艾宾浩斯研究了人的学习过程,并发现了遗忘曲线,这个遗忘曲线一直到现在还被反复证明是正确的。
另外三位学者则从不同角度批判了冯特的理论,布伦塔诺认为冯特的研究集中于心理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心理活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才应该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完整word版)心理学史笔记(叶浩生)

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主编“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心理学派的历史发展引自《现代心理学史》(美杜•舒尔茨)第11页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
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后来康德明确提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
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皮浪)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3、斯多噶学派(芝诺)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三、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一)概述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首创归纳法.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心理学史笔记

第一节心理学史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一、学科性质心理学史属于心理学的体系范畴,探讨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心理学史属于历史学范畴,对心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历史性描述。
心理学贯通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类现代学科体系之中,属于三门学科的中介性学科。
二、研究对象西方心理学史的概念-西方是文化上的概念,而非政治经济或地理概念。
西方心理学史的时限原始心理观(二十万年前-公元前6世纪)哲学心理观(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中叶)科学心理观(公元19世纪后半叶至今)西方心理学史的三个核心地域古希腊-心理学思想的起源地德国-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地美国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中心西方心理学的三个故乡心理学史的内容见目录及课本第2页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三、研究方法1方法论-对具体研究方法的前提性反思,是一种哲学思辨层次上的原方法。
历史发展观(对发展是什么的一般看法):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动力性源泉伟人决定论-优秀人物的品德和素质决定历史事实的出现(p8)时代精神决定论-历史事实的出现是时代精神发展变化的结果内在历史观和外在历史观(p9)实践决定论-社会存在决定历史的发展伟人决定论:传统历史研究中常用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之所以向前发展,某些重大的历史事实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有一些优秀的人物,他们的品德和素质决定了这些历史事实的出现,他们是这些历史事实出现的必然性的原因。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有一定的合理性,伟人的地位不可忽略少数人创造了今天的历史只看到偶然性,没看到必然性,会产生偏差性的结论时代精神决定论-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价值的核心,表现为一定社会存在下,社会意识的普遍性动向。
时代精神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认为历史事实的发展是由一种绝对精神在引导着,这种时代精神就是世界的本质、规律与逻辑,且在不同时代展现不同的面貌。
拿破仑是马背上的世界精神——拿破仑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是时代精神的表现,是时代精神的奴仆。
时代精神忽略了其本身是由什么决定的,使其陷入困境。
心理学史笔记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范围1西方:欧美国家2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思想史和心理学史 3科学心理学诞生前的心理学思想4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心理学发展历史二、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阶段1879年冯特实验室的诞生为标志,把心理学历史分成两个阶段: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时期1、前科学心理学——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官能心理学阶段(公元前6世纪-公元14世纪)——探讨灵魂的功能或“官能”意识经验心理学阶段(14世纪末-19世纪中叶)——主要探讨认识的起源、过程、方法等问题经验论: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均来源于经验。
(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来源于笛卡尔和洛克的哲学思想,以经验主义为主要理论特征,并以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两种表现形式,心理学思想以机械决定论为理论模式。
)1感觉主义、依赖外部刺激的经验,知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唯物经验论。
(感觉主义只认同依赖外部刺激的经验,试图让心理学绝对客观从而认识心理本质,反对笛卡尔天赋观念说。
)2 联想主义依赖于主体的认识体验,知识来源于内省体验,唯心经验论(联想主义认同主体自我体验到的经验,并且认为应该用联想解释心理现象形成的机制,把联想作为经验到心理现象之间的链接,实质上是把心理现象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经验的联想,这与后来的行为主义有相似之处。
)(用一条或多条联想律来解释观念的起源,解释记忆现象,或解释简单观念如何形成复杂观念,这样的观点称为联想主义。
亚里士多德)唯理论:推崇理性判断,贬低感性经验,强调人的高级心理能力;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理性主义主要在荷兰和德国,与经验主义一样都集成了部分笛卡尔的思想,形成于莱布尼茨,主要代表人物是沃尔夫、黑格尔、康德等人。
理想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
坚持人的心理是一种活动的、赋予理性的固有观念,把一切心理作用都归结为不同程度的理性。
理性主义实际上是从人心理的整体性角度出发的。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知识精华。第二部分,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对叶浩生《心理学通
史》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读书笔记
和我看的第二版的书的内容都不太对得上,有些概念都不太对的上,不知道编制笔记的人是不是看着叶浩生
的书来提取的内容。
目录分析
3
第1章中国古代
心理学思想史
第2章古希腊罗
马时期的心理
学思想
1
4
第3章欧洲中世
纪和文艺复兴
时期的心理学
思想
第4章近代欧洲
的心理学思想
2
5
第5章科学心理
学的建立
3
第6章构造心理
学
第8章美国的机
能心理学
1
4
第9章行为主义
第7章欧洲的机
能主义心理学
2
5
第10章行为主
义的演变
感谢观看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及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及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及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及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及详解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及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及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及详解
12.1复习笔记
第20章认知神经科学
第21章进化心理学
第22章生态心理学
第23章文化心理学
第25章社会建构论
心理学
第24章女性主义心
读书笔记《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之三心理学启示录——西方古典哲学心理学有很长的一个过去,但却只有很短的一个历史——题记如果德谟克利特作为最后一位“物理学家”标志着古希腊早期哲学结束的话,那么著名的诡辩论者普罗泰哥拉就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以人事为中心问题的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的开始。
心理学思想是在哲学中孕育起来的。
古代希腊哲学诞生于公元有8-6世纪。
那时希腊已由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有被奴役的奴隶和掌握生产资料的奴隶主。
奴隶困于劳动,不能产生自己的思想家或代言人。
奴隶主阶级有开明的民主派,也有顽固的贵族派。
前者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的倾向,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后者倾向于唯心主义,以柏拉图为代表,形成了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路线的对立。
德谟克利特从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出发,世界的物质性,以为原子构成了万物,人的灵魂是由光滑的圆形的原子构成的,因为是圆形的,所以是能动的。
既然灵魂是由原子所构成的,所以必然地要随原子的消灭而消灭。
这种互相唯物论与宗教迷信的神秘思想是针锋相对的。
这个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者为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
与此相反,柏拉图则为客观的唯心主义者,认为灵魂先于身体而存在,仿佛灵魂是永生不灭的。
当神创造世界时,神就把理性放在灵魂里,把灵魂放在身体里。
他以为个别事物的普遍性是个别事物之外,并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他把这些普遍性称为理念。
因此,理念不是事物的映象,而是事物的根源;相反,事物却是理念的一个不完全的影子。
很明显,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心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则动摇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
他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以为这个理论只是把所要解释的对象加上一倍而已,例如有了一个苏格拉底,却又有一个苏格拉底的理念。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形式先于质料,引申出“形式的形式”作为宇宙变化的第一动力,这就使他向唯心主义靠拢了。
公元5世纪欧洲开始建立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基督教思想。
公元4世纪产生了教父哲学的杰出人物奥古斯丁,他是禁欲主义的代表。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考试重点目录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建立第二章1、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类别解释冯特的生平威廉冯特(1832--1920)生于德国,父亲是牧师;先在德国杜平根大学学医,后来转往海德堡大学,毕业后留教于此;几经辗转,后来在莱比锡大学扎根;他的学生:卡特尔、斯坦利霍尔、铁钦纳、屈尔佩、蔡元培(我国)等。
冯特的心理科学观他认为心理学可以使用量化的方法,也可使用自然科学的试验方法,因而可以成为一门科学;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他认为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认为一切科学都研究经验,但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其他学科研究间接经验;主张实验法和内省法的结合;冯特论经验的分析与综合把意识分为最基本的意识状态,即心理元素:感觉和感情(最基本的),但并未忽视意识的整体性,他用联想、统觉和心理复合的规律来说明意识的整体特点;意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感觉经验和外部刺激引起的中枢神经兴奋是两种平行的现象;冯特论情绪和意志意志在本质上是感情性质的;情绪是由不同的情感结合而成,每种情绪中总有一种或几种情感元素占据支配地位;冯特的民族心理学和他的实验心理学一样,都是他所构建的心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不可避免的同语言、神话和风俗习惯等社会产物联系在一起;语言、神话、风俗是组成民族心理的三要素,因而民族心理学是“一种关于语言、神话和风俗发展原理的研究;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他在此实验室中的研究:感觉与知觉的研究、反应时的研究、注意的研究、词语联想研究、感情的实验研究;对冯特的评价由于他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他最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家,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民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是心理学对文化与心理关系的第一次系统性研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华师大心理学史笔记

华东师大心理学史笔记本笔记是本科生的教学笔记,与考研究生略有差异,我全文输入供学有余力者参考。
本人建议主要参考如下章节:冯特的学说及对心理学的贡献行为主义的学说及贡献以及新行为主义(以斯金纳为主,另外主义托尔曼、班杜拉的理论)格式塔学派以及勒温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发展学派-皮亚杰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的原因探讨引言:古希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古典文明)之前:古代文明一. 欧洲古代文明(一)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 时间: 公元前3500年2. 地点: 巴格达南面3. 文明程度: 灌溉农业铜→青铜犁4. 文明的性质: 城市文明,商业文明.P.S文明发展:苏美尔人.前2500年,闪米特人萨尔贡统一两喝流域,建立阿卡德帝国.前1700年,巴比伦帝国. <<汉穆比法典>>宗旨:伸张主义,消灭罪恶,保护弱者,保护商业.城邦制:有钱就可以建城市.数学.占星数.宗教的文明(悲观色彩)文字( 契形文字→象形+声音=腓尼基人,23格辅音字母→希腊文:增加元音,形成希腊字母(二)埃及文明1.时间:公元前3100-3000年2.地点:尼罗河流域3.文明的特点:中央集权的农业文明. 文明很稳定,法老的话就是法律(三)克特文明(19世纪末,叫伊文思的英国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发现了"克瑞索斯城"→文明的中心)又叫米诺斯文明1.时间:公元前2500年2.地点:地中海中心地理特点→海上商业中心3.文明特点:(伟大,衣食充足,富有,无忧无虑)? 城市.建筑的特点:大村庄组成,城市不设防,不注重外表,追求舒适? 宗教:不敬畏,祭品简单? 艺术:内容的精雕细刻.描述生活.风景? 社会生活:男女平等.奴隶很少? 人生观:世俗的人生观→表现自己的完美个性二. 希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一)形成时期(公元前800年-500年)1.前2000年,亚该亚人入侵希腊→迈西尼文明(吸取克里特文明)2.前1200年,多里安人进入希腊→希腊回到"黑暗时代"(部落政治),此时,腓尼基人进入地中海沿岸→海上强国是希腊劲敌了.3.前8世纪,希腊城邦开始崛起4.社会变革:? 自然农业→商业农业(产生"负债",奴隶).手工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反抗因血缘成为贵族的人? 经济发展→引起军事发展→重甲兵,贵族骑兵5.前594年的梭伦改革:P.S.↓君主政治↓寡头政治(X个执政官)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归还债务人土地;:第一次允许无财产的公民参加;:规定陪审法庭:为雅典的民主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eg.陪审制前506年,克利斯梯尼改革.? 取消氏族血缘制? 建立500人会议制至此,民主政治在雅典形成6.斯巴达:集权的军事化国家(二)古典时代1.希波战争和雅典霸权的形成(前490-480)2.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泊里克利时代)(前461-429)3.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文明衰落(前431-404),前338年被马其顿征服(三)希腊化时代.(前336年-31年)1.亚历山大帝国时代.前323年去世,33岁2.帝国分裂.埃及.马其顿.赛琉西3.文明的大融合4.幸福哲学时代5.希腊化时代科学成就实行私有制.? 数学欧几里得几何学? 力学阿基米德流体力学? 天文阿利斯诺克"日心说"(四)总结,促成希腊文明的因素1.文化传统2.地理特点民主政治,法制体系(制度)3.经济基础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心态)4.城邦制历史意义:自由探究的精神.思想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多种形式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体系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1. 从米利都学派到埃里亚学派一,米利都学派伊奥尼亚(现:伊兹密尔) 前8世纪.城邦(一) 泰勒士(前585年)thales(顶盛年.约40岁)1.生平.最早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七贤之一"2.哲学思想.(1).水是万物的本原(physis)本原是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万物都是由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那就是万物的元素.泰勒士创造了批评的传统.(2).万物有灵魂—物治论者(万物都有活性)不彻底的唯物论者灵魂:生物有活力,活动的原则提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但没有解决3.贡献I.开辟了一条自然主义的传统,从它开始形成了一种自然主义范式II.批判的传统由此形成(二)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os,前560年)1.生平.测绘过地图;制作日晷2.哲学思想.(1).本原是"无限者","不定者".(2).宇宙生成论.不定者是运动的,运动中产生对立面,如"热""冷"(3).宇宙是无数的,是运动变化着的(4).模糊的进化论.用到生物化石—是一种科学思维3.贡献I.尝试着用一个抽象的共同属性来概括事物的统一性.II.引进对立面的运动来解释事物的发展III.有模糊的进化论思想(三) 阿那克西美尼(前546年,Anaximense)1.生平.2.哲学思想(1).本原是"气"(2).因为凝聚和稀薄化而产生对立的运动气凝聚后,成为风,云,土,水,石头气很稀薄了,则成为火(3).物活论者灵魂也是气3.贡献I.初步形成对立面运动的思想.为赫拉克利特打下基础II.尝试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总结,米利都学派:没有说明运动的起源没有说明运动是从何而来本原是如何形成万物的.二.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运动变化ph of becoming 生成哲学范式—经验主义强调静止ph of being 存在哲学范式二理性主义(一)毕达哥拉斯1.生平(pythagorus 前530年)生于萨摩斯岛,迁居意大利的克罗顿2.毕达哥拉斯学派(1).集宗教.哲学.政治于一体的社团,要求团员为之献身,先秘密后公开的—团体特点(2).团体的宗教与政治主张主张民主.法制(成文法)(3).团体的分裂与发展公元前500左右,团体解散;公元前450年,彻底解散公元前400年,恢复活动,数百年发展之后分裂成两派.即:清规戒律派,天文、数字、医学派.(二)毕达哥拉斯哲学思想1.灵魂轮回说与净化说源于阿尔卑斯教(埃及→克里特→色雷色)清规戒律:用体育,音乐来净化体育:欲的清心→灵魂→生理学音乐:灵魂—数学2.关于数的理论(1).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由数演化而来的,数的原则统一了整个世界(2).奇偶数研究奇数平方数有限→火偶数立方数无限→气虚空(3).和谐说I.音乐—形体(黄金分割)II.宇宙和谐(数量关系)III.美德.善.神都是和谐IIII.和谐是绝对的.静止的,是物体按一定的数量关系组成,这数量关系是不克改变的,永恒的,即整个世界都是永恒的.(4).不足与贡献不足:很多地方不足,混乱的,有的甚至不能自圆其说(略)贡献: I.形成科学思维具体—一般II.丰富了辨证法的素材,提出几对对立概念III.理性主义的萌芽总结:毕达哥拉斯学说是原始的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和有价值的深刻的洞见,自发的辨证法因素和科学思维的奇特结合三.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1.生平(heraclitus,约前500年)生于伊奥尼亚的爱弗斯2.哲学思想(1).伦理学强调法制,反对多神制,反对灵魂轮回说,反对宗教,瞧不起平民与贵族:提出道德,幸福与真理.知识相结合的伦理关.困境(2).火和逻各斯I.万物皆火.火是运动,变化的,与万物是相互转化的,变化与转化的规律便是逻各斯.II.火是形成万物的?活火运动(宿命论):1.上升稀薄化—土?—水—火2.下降浓厚化—火—水—土:形成万物火的创造便是火的毁灭,火的毁灭便是火的创造生就是死,死就是生III.逻各斯只能为理性所认识—感性与理性的关系(3).一切皆流和对立面的和谐与斗争becoming范式—对立面的和谐与斗争I.一切皆流"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人一次也踏不进同一条河流"(是诡辩,陷入不可知论)II.对立面的运动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把它分成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便显露出来了. 对立—和谐.(只有对立,才会有和谐)(4).真理的相对性3.不足与贡献赋予逻各斯神秘色彩上升,下降的循环论将陷入宿命论.贡献: I.形成"生成哲学",形成了一种解释世界的新范式II.初步提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III.提出一种新的伦理观:道德,幸福和知识.真理相统一的心伦理观,为认识论和伦理学成为哲学议题打下基础四.爱利亚派(一)赛洛芬尼(Xenophanes,前530年)哲学思想—巴门尼德的"存在"概念形式1.并不反对宗教.反对多神论和神人同形同性论主张"一神论"2."一神论"神是唯一无二的,全能,无所不在和绝对不动的,神是全视,全知,全闻的,它可以毫不费力地左右一切.宇宙万物就是一体,这一体就是神.(二)巴门尼德1.生平2.哲学思想(1)"存在"与存在学说"非存在"或"不存在"是不存在的."能北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统一的"(思维)把事物统一,完整和静止的一面抽象概括,并加以夸大而形成的一般概念——"存在"(2)存在的特点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存在,它是一个充实体,中间无空隙.特点: I.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无始无终的II.唯一无二,不可分割,没有虚空是连续的统一III.不动的(因为没有虚空,没有空间动IIII.是一各滚圆的球体,有最后的"边界"(3)维理主义感觉的只是不可靠—虚幻之见(4)对辨证法的贡献:概括出一些对立面: 本体—现象真理—意见个体—永恒—运动—静止连续—间断可分—不可分3.贡献:存在哲学的创始人;理性主义奠基人;形成一种'逻辑论证';并对辨证法有特殊贡献.(四) 芝诺(zenon,约前490—430年)1.生平2.哲学思想类似巴门尼德3.贡献:发展了巴门尼德的辨证法I.否定'多'的论证II.否定'动'的论证‘概念辨证法'二分辨:一物体只能走到中点的中点,永远达不到终点‘飞矢不动'.'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追龟辩二古希腊繁荣时期的哲学思想一. 阿拉克萨可拉(Anaxagorals ,前500年至428)(一)生平:执政官波柏立克利的朋友和老是,随之沉浮,从"不敬神"之罪被逐(二)思想1. 种子说:万物都有种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性质上是不同的.(不运动)"一和多"的统一2. 奴斯说:机械的外因论(第一推动力) —无奈的选择.3. 感性—理性关系继承赫拉克利特二.恩培多克勒(Empedcles,前495-前435年)(一)生平.出生于西西里岛(二)自然科学的贡献I.西西里医学派创始人呼吸的理论~~滴漏器~~空气是物质II.生物进化论:发展于阿那克西曼德."随机的变异和偶然的胜利","适者生存"影响亚里士多德(三)哲学思想1.四根说:水,火,土,气—不动的,永恒的,不能转化的2.爱憎说3.流射和孔道说I.万物(与感观孔道结合~~感觉)~~篡本II.流出物进入血液~~思想~~血液激动说~~笛卡尔"身心交感论"~~波纳的神经纤维振动说III.经验主义思想创始人我们是通过观测,通过对进入我们感觉器官的复制品的观测来认识事物的.思维不能产生新的东西,只能对经验的成分重新排列感觉是只是的唯一来源,但要借助理性认识来超越.4.贡献:I.原始的知觉学说和经验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工作预示感观机能心理学的产生II.提出"适者生存"的原始进化论思想二. 岛基伯和德莫克里特德原子论(1)生平(2)哲学思想1.原子论:世界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存在和存在) ~~ 有无充实性.原子德性质:I.性质上无差别,运动德II.差别仅存在量德方面,形状,排列,体积~~ xi形象. 原子何以形式万物~~ 必然性~~ 宿命论物质何精神德关系.(3)贡献:对心理学,"还原论"."决定论"是最基本的理论.它的负面影响是它的机械性何形而上学.(二)影象说1.基本观点界定了认识的对象是:原子何虚空感觉:感观何影象的结合~~ 理性2.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感性~~暧昧的认识(升华/深化)理性~~真是的认识3.色,声,味的约定说~~ 影响到17世纪的霍布斯何洛克我们的思维是被限定在大脑中对影响进行加工,我们布知道影象是不是实物精确的反映,故布知道是否认识错误.贡献:形成直观消极的反应论,朴素概括了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三)政治与伦理观政治: (1)强调法制,更强调伦理(2)提倡中等财富,反对两级分化伦理观: (1)否定上帝(2)生活指导:追求快乐,回避痛苦3.智者派的哲学思想一.智者派产生民主政治的产生松散的团体"是批发或零售灵魂的粮食的人~~ 柏拉图二.共同倾向.1.人文(本)主义:不关心自然,关心人和社会的问题.促进了古希腊哲学从世界本原问题向关心人性和人类幸福的问题的转移2.政治主张:反对自然论,主张约定论3.哲学倾向:I.反对理性主义认识起源于感觉,认识.知识就是感觉~~ 主观唯心主义.,知识的相对主义(不可知论). ~~导致主观经验心理学的产生~~影响:人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人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对"心理治疗"的影响II.反对存在主义强调变化~~相对主义~~人性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反对文化沙文主义,认为文化各有其存在价值)~~伦理,道德,政治相对主义三.普罗太戈拉(前481~前411年)1.生平2.哲学思想(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物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太戈拉命题I.柏拉图的解释:把事物的显现与感觉当成一回事了,"我感到的就是世界本身".夸大感觉作用II.反理性主义,反存在主义~~相对主义III.反"神意说"~~人本主义(神是万物的尺度IIII.约定论(2).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禀性和实践,此外,还应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 ~人性是相对立,可塑造的.(3).至于神,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暂的~~虚无主义四.高尔吉尔(Corgias 前483~前375年)1.无物存在.(驳巴门尼德)2.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知(驳巴门尼德)3.即使有物存在,且可知,也不能把这样的知识传给别人."我怎能用语言把我知道的颜色告诉尼呢"因为耳朵听到的仅仅是声音而不是颜色.~~心理,经验的主观性,个人性五.智者派的贡献I.提出了思维和存在,思维和语言,语言和存在的关系II.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赫拉克利特的生存哲学(反存在主义),最终导致非常强调主观,现象,经验的哲学.III.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贡献IIII.激励.促进了苏格拉底底道德哲学赫柏拉图底古典理性主义底产生4.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底理性主义与存在主义哲学一.苏格拉底1.生平2.主要哲学思想(1)自知自己无知I.什么是知识,知的标准:认为知识是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反对智者派的"感觉就是知识"/II.知识获得知识从神而来的,世界是神安排的,应该研究事物的目的.提出:先有信仰,然后才有知识,才有理性(2)美德就是知识苏格拉底总在探究普遍的伦理原则(美德的最一般的性质)柯尔伯格:前习俗水平:服从;利己主义;习俗水平:好孩子;维护权威;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普遍的伦理道德美德就是善的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关于善的永恒的,普遍的,绝对不变的这个概念的知识~~ 论理学建立在知识论上理性主义的伦理学:I.知识放在道德首位II.理性作为判断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标准(3)如何培养善是先验的~~ "精神助产术"归纳法~~ 一般定义:I.先让人阐述自己对问题的观点II.层层追问,使之陷入矛盾III.进一步归纳,一般定义(正确观点)(自由联想法,精神分析法)3.贡献:(1) 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目的论的创始者.(2) 道德哲学的创始者("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回人间"~~西赛罗)(3) 与柏拉图一起创建古典理性主义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1.生平(前428年~前347年)2.思想源泉:理性主义及存在主义哲学:I.相对主义(智者派) 虚幻世界,现实世界,可见世界(意见)流动理论II.数的思想(不变,永恒)苏格拉底存在的思想理念世界,永恒世界,可见世界3.理念论和宇宙诞生说(1)理念论I.理念是真正的是在感知的世界是虚幻的(赫氏)II.真正的实在氏不变的,永恒的~数的理念(概念)~道德的理念~理念不仅存在于道德领域,存在于一切领域~存在于人的心灵之外的~理念世界~~唯一,真实的世界III.虚幻(现实)世界~~理念世界IIII.原型赫篡本~~ "分有说" ~~ 理念不仅是原型,同时也是个别事物追求目的. 原型:一般概念(具体概念):我们知觉到的是对事物的篡本IIIII.以善为统率的目的论体系*具体事物的理念I.本体论:万物的本原,最高的理念*数学和科学的理念善.*艺术和道德的理念II.认识论:认识的最高目的,也*善的理念是其他理念追求的最高目的.(2)宇宙生成说:构成世界的基本成分I.理念. 真正的是在具体事物存在与非存在的结合"物质" 绝对的非存在II.巨匠造世说4.知识论和认识论(1).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I.知识的标准:普遍的,真实的,永恒的II.知识的对象:理念世界III.获得途径:理性(心灵的功能)理性的基础之上~~理性主义(2).认识的等级当一个人根据辨证法,企图只用推理而不用任何感觉,以求达到事物的本身(理念),且一直坚持吸取,直到通过纯粹思想,而认识善本身之后,他就达到可知世界的极限,这一思想的进程叫辩证法.认识对象心理机制相应的知识or学科可知世界善or直接隶属善的概念理性辨证法数理理念理智(知性) 数学科学知识不可知世界实际事物相信常识事物的肖像猜测错觉(幻觉) 意见(3).认识就是回忆理性如何认识理念~~ 灵魂轮回的神秘灵魂在进入身体之前,生活在理念世界中身体玷污,遗忘知觉表象(感觉世界)联想律(相似,接近)(4).教育对幼儿进行摇摆和抚慰~~掌握内在混乱体育,音乐,诗歌~~掌握身体和灵魂的低级部分天文学,数学~~掌握外部世界辩证法~~世界的秩序和善5.灵魂学说(1)灵魂学说1知~~智慧~~统治者(过程智生活—不朽)2意(意气,意志,情感)~~勇敢~~武士—非永恒的3情(欲望)~~节制~~劳动者123.相互协调,形成正义(2)心理动力I.贬低快乐II.有些享乐是健康的,审美的抛弃的过分限制的理智生活5.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和生活的哲学一. 生平二.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特点新思和图尔明第一对范式冲突三.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本体论)I.逻辑学:求知的工具II.理论科学:第一哲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心理,求知本身III.实践科学:行为标准:政治,伦理学IIII.生产科学:技术,诗学1.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批判2.实体说个别事物:第一实体种,属:第二实体3.四因说对事物的理解只能从事物本身去找元音,质料因.形式因(本质).目的因,动力因4.潜能与现实说潜能~~现实:运动第一推动者(吸引):形式的形式四.自然哲学.1.关于运动和时间,空间2.宇宙说利生物阶梯说(1)宇宙说:*地球由土,水,火,气这四个元素组成促进了炼金术,又推动化学*天上的物体由"以太"组成~~后来的"太以"(the one)*地心说~~ 托勒密地心说空间有限;形式的形式在有限空间外(2)生物阶梯说动物分类:物种不变说生物阶梯:*植物灵魂*感觉灵魂知觉*理性灵魂灵魂式形式因.五.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灵魂说)1.认识对象是客观的2.认识起源于感觉,白板说3.灵魂学说:特殊感觉形成意象视图略I.信息加工的模型II.*认识功能*动(欲)求功能:感情.欲望.意志.动作III.动机分类感性(觉)灵魂:快乐~~痛苦~~欲望(即时,意象)~~快乐原则理性灵魂:理性~~善,恶~~愿望~~善,长远的~~现实原则六.逻辑学.形式逻辑七.政治伦理学说八.贡献1.生存哲学和经验主义哲学的创始人2.<<灵魂论>>一书多种具体学科的创始人6.原子论哲学的发展和古希腊罗马哲学的衰落一.原子论哲学的发展1.伊壁鸿鲁的原子论(原子偏离说和偶然性)和快乐论(非享乐主义,非禁欲主义~~伦理观)(前341~270年)2.卢克莱修的物性论(前99~55年)人类和社会文明的起源二.衰落1.斯多亚(葛)派!=禁欲主义(芝诺,幸福哲学,治疗哲学) *过理性生活*顺应自然(本性,理性)2.怀疑主义(皮浪) *世俗主义(个人幸福) *神秘主义7.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医学(生理学)一.阿尔克美德(前500年左右)发现了神经和中耳管二.恩培多克勒呼吸理论四根说~~四液说~~系统化~~决定了人的体制,健康三.希波克拉底四.亚历山大城派五.盖论(公元130~200年)集大成者~~16世纪被推翻区分大脑,小脑(运动)灵魂的分类型~~四种第二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一.背景宗教:I.基督教:*天主教*车正教II.伊斯兰教III.犹太教民族国家的兴起~~教会二.哲学1.早期.1000年以前奥古斯丁.教哲学2.盛期.1000~1300年阿奎那的经院哲学3.后期1300~1453年唯名论*罗吉尔,培根*邓斯,司各脱*威廉,奥卡姻文艺复兴1300~1600*但丁人的自由与爱*薄伽亚全面发展的人*瓦拉意志自由论*皮科人的尊严宗教神学:*创世说. 时间开始,上帝创造物质,再创其他*原罪说亚当,夏娃*救赎说*来世赏罚说*天启说:理性源于信仰奥古斯丁:三位一体的论证(改造柏拉图的)阿奎那:改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发展成经院哲学.三.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心理学的发展(一)早期.1.奥古斯丁(354~430)(1)论证了怎样根据上帝的启示,通过内省来理解灵魂,了解上帝(2)论证了灵魂的三种力量,记忆力,理解力与意志和三位一体三个位相统一.2.伊本.西那的官能心理学P148(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的伊斯兰理解和发展)(二)盛期.1.基督教体系内的心理学思想P156圣波纳焚图拉(1121~1274年)阿奎那2.大众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I.对妇女,性的压抑和浪漫主义爱情.厌女症圣耶罗默(340~420)反抗浪漫主义爱情II.个人主义的成长*个人差异心理学*个人全面发展~~~ 秘教,伦理学~~ 经院,文化~~ 人文主义的发展(三)晚期和文艺复兴1.奥卡姻2.文艺复兴:*达.芬奇(1452~1519)*特勒肖(1509~1588)*斐微斯(1492~1540)机械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思想,经验主义弗兰西斯.培根——经验主义始祖基本思想:I经验高于理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起源II.方法:观察,试验~~分析~~归纳III.(唯一途径)第三章17世纪的哲学心理学(思想)引言科学革命一.17世纪的"新宇宙"(物理与天文学革命)1.哥白尼(1473~1343) 波兰1543年<<天体运行论>>,是天文观察和数学演绎的结果2.开普勒(1571~1630)天体运行三规律,是归纳法与数学方法的结合3.伽利略(1564~1642)发现了望远镜~~观察~~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数学: *奠定了地球物理学*另,天体物理学牛顿将之统一4.1628年,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笛卡尔,人是机器5.笛卡尔.世界(自然)有规律,人能认识规律.数学演绎法~~理性主义哲学6.培根. 世界有规律,人能认识规律观察~~归纳法~~经验主义哲学。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心理学史》读后感个人喜欢读史,近来想看点心理学方面的东西,所以心理学史也少不得凑一凑热闹。
这本书在深圳八卦岭买7.3折,买的时候还用手机在当当核了一下价格,比当当便宜,当场也就拿下了。
同摆在一个架的还有对应的英文原版书,这更增添了本书的魅力。
买的时候只关注了它的章节分布,即它的大体框架,今天把第一章看完了,倒有一点很意外,有意外的收获。
不同于我之前读过的其他历史书,这本书循循导入,首先从最元始宽泛的概念即为什么要学历史开始着眼,进而对着重讨论了涉及历史编纂学的一些问题。
历史编纂学讨论如何编纂历史,怎样更好地编纂历史等一些问题。
就文字难易度而言,这本书算不得通俗,也算不得晦涩,适中吧。
《人际交往心理学》读书笔记读了刘晓新编写的人际交往心理学>>后,我认为人际交往是一门非常有学问的课程,人际交往中应该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最怕孤独也最容易感到孤独,人对孤独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人际交往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消除孤独的手段之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独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体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孤独实际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东西,当一个人感到孤独时,那就表明他正处于想与别人接触和交往的状态中。
所以,人和他人交往,可以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消除孤独感,除此之外,人际交往可以传递信息增加个人的知识经验,可以通地互动提高群体凝聚力,可以及时地沟通思想,消除误会,解决矛盾,协调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和行动。
缺乏人际交往,甚至连本能行为也受到严重影响。
此书在人际交往中,归类了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以下的特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即人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因为类似或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获得内心的稳定感;同时,相似的人,容易建立相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
一个人在与自己相似性的团体中活动,阻力会比较小,活动更容易进行。
刘学兰老师的心理学史笔记

刘学兰老师的心理学史笔记(00级不完全版)书:高觉敷《西方心理学史》心理学史(站长注:此笔记所用书与考研要求的参考书并不一致,出题者也非同一人,只可作为参考)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为研究心理学史最著名的两间大学第一章绪论一、意义与方法(一)意义:1、读史使人明智…借古鉴今,促进心理学的发展;2、提高自身的理论的素养;3、培养历史思维(二)方法:1、整体把握;meta元2、史论结合法“以理论为线索展开的”3、善于比较分析(1)、横向比较分析同一时代(2)、纵向比较分析不同时代(3)、同类比较分析同一派别、体系(4)、异类比较分析不同派别、体系4、辩证分析法“两面看问题”道家二、研究对象: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发展的规律(一)时限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1、哲学心理学时期古希腊罗马—19世纪中叶在研究方法上有别于心理学,前者为思辩,后者为科学2、科学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段长久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二)地域1、古希腊罗马:发源地2、欧洲:实验心理学,现代科学发源地3、美国:当今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三)基本内容:心理学的性质、对象、方法论、关系性质: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方立主流:科学主义对象:内容、机能方法:(1)实证主义方法论(心理学报97.1)使心理学成为一门规范科学实证主义科学观认为,凡可证实的就为科学1、强调对象的可观察性2、元素主义:把对象分成元素3、定量性:用数量化结果来表明结果4、还原性:用低级过程解释高级过程(1)机械还原:还原成计算机程序(2)生物还原:还原成鼠、小鸡5、方法中心:过分强调方法比喻:明知钥匙丢在外面,还回屋子里找,因为屋内有灯名词解释:person 受社会文化影响的人human being自然状态下的人胡塞尔为现象学创始人(2)现象学方法论(华东师大学报97.4)1、强调经验:一个苹果放在桌子上2、如实描述下面一条更长?No!3、整体观同上,下面一长,把箭头与直线看成一个整体4、先质后量5、问题中心6、发展趋势及科学前途研究什么才叫科学,要讲求一个科学标准(《现代心理学发展趋势》——荆其诚)做与愿望相反的梦为——显梦想推翻“梦是愿望的满足”为——隐梦(e.g.弗洛伊德的一个案例)波普尔认为,科学须有可证伪性即能被证实,也可给人提供一种证伪的方法才是真正的科学。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笔记第一篇:心理学史笔记《现代心理学史》读书笔记系列1本系列之教材为《现代心理学史》,作者D.P.舒尔茨&S.E.舒尔茨,叶浩生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第一版。
系列之一为“第一章心理学史研究”。
我们怎样在现代心理学与它的根源之间做出区分呢?前者是本书《现代心理学史》涵盖的内容,后者是它先前几个世纪的思想先驱。
这种区分更多地与寻求回答人类本性等问题时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有关,而不在于是否追问此类问题。
恰恰是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将老的哲学和现代心理学区分开来,并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科学性的一个研究领域而出现。
[小宝困惑:对于像我这种心理学的门外汉,如何在心理学与它的思想先驱之间做出区分呢?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惑,也因此看书的时候是不着边际,一会儿是哲学,一会儿是心理学,一会儿是历史。
我本人看书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溯源,结果发现源头越溯越远,越溯越宽,这样也慢慢地让我彷徨起来。
]只有当研究者依赖于精心控制的观察和实验技术去研究人类的心灵时,心理学才开始获得了独立于其哲学根源的独特身份。
新兴的心理学科需要精确的和客观的方式来处理它的研究对象。
与哲学分离之后,心理学的大部分历史是为了增加它的精确性和客观性,不断地完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历史。
只有通过探索心理学的起源和研究它的发展过程,我们才能看清今日心理学的性质。
[小宝注:只有弄清心理学的发展脉络,才能把握各个理论流派之间的渊源,并在其中做出恰当的区分,以至恰当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发展轨迹的解读,试图发现学科发展的一些决定性因素并寻求其中的规律。
]历史不能被看成是完成的和完善的,它总是在进步,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
对心理学发展史的理解必须考虑这一学科进化的背景,考虑学科中的流行观念和那个时代的文化,即时代精神或时代的思想氛围,以及那些业已存在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
[小宝注:在中学阶段的教育让我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历史所知近乎是零。
《心理学史-吕厚超》笔记

---------------------------------------------------------------最新资料推荐------------------------------------------------------《心理学史-吕厚超》笔记心理学史 -吕厚超推荐书目:《心理学史导论》、《西方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心理学家的故事》《现代心理学史》考试内容:第 8 章绪论: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心理学史的范围内容(实现,地域),五大流派两大思潮,心理学史的编撰性原则。
绪论一、介绍 1.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 心理学史定义:研究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历史性学科。
西方心理学史两阶段(以 20 世纪 60 年代作为分界点):○1 第一阶段(1960 前):波林出版《实验心理学》、海德布莱德《七种心理学流派》、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2 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1965APA 心理学史分会成立 3. 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在西方国家和地区产生、发展的历史发展规律。
西方:古希腊\罗马\欧洲\北美学科性质:基本内容是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性质是理1 / 28论性较强的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学科。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1. 时限范围:○1 哲学心理学时期。
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 19 世纪中叶,是心理学独立之前的发展时期,研究对象是灵魂。
○2 科学心理学: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19 世纪后半叶到 20 世纪 7、80 年代。
研究对象是意识、潜意识、行为、心理和行为。
哲学心理学主要特点:没有独立心理学家,只有哲学家;主要采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不研究实证问题。
科学心理学主要特点:各种理论流派并存;采用实验法;研究实际问题,生理机制等。
西方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心理学史读书笔记以《西方心理学史读书笔记》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近年来,心理学在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是理解人类思维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工具。
《西方心理学史读书笔记》展现了从古至今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为人们了解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
从古至今,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首先,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从古典心理学到近代心理学,这是西方心理学的萌芽时期,是一个对心理学的基础进行深入探索的阶段。
其次,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初,从人类心理研究到现代心理学,这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期,也是学术深入开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马斯洛、霍尔、贝尔等,他们开展了对人类心理方面的研究,推动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最后,从20世纪到21世纪,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也推动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及21世纪,这两个时期被称为现代帝国时期,以科学为研究的基础,心理学在这两个时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许多新颖的心理学理论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在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西方心理学史读书笔记》歌颂了以上三个时期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它不仅介绍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步伐,而且也详细介绍了西方心理学家的学习思想、研究成果、创造性思维等内容。
书中的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提到某个时期西方心理学的全局概述,以了解当时心理学发展的大致情况,如关于古典心理学的第一章,概述了古希腊心理学作为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开端,以及古典心理学在西方原始宗教意义上的重要性。
此外,书中介绍了古典心理学家的研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查理斯黑德等,探索了灵魂的本质,提出了“灵魂”的概念,探索了灵魂与肉体的联系,以及灵魂与思维认知的关系等。
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从近代到20世纪初,西方心理学逐渐发展的螺旋式过程,书中介绍了西方心理学家的主要研究内容,比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马斯洛的“心理需要理论”,霍尔的“机能心理学”以及贝尔的“实验心理学”等。
心理学史笔记

一、《理想国》与灵魂三级论P26
1、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社会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王者和执政者,第二等级是武士(军人),第三等级是农民、商人和手工艺人,是物质需要的供应者,奴隶在外。第二、第三阶级要服从第一级的命令,各阶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这样国家才成为正义的国家。
2、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等并与他的“理想国”的等级相应。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理性位于头部,意气位于胸部,欲望位于腹部横膈膜与脐之间。理性用意气控制欲望,犹如哲学家用武士控制平民一样。灵魂三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人就成为正义的人。他对人的心理的看法无疑是他对国家看法的缩影。
2、伊壁鸠鲁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在虚空中运动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原子的各种不同结合来解释。
3、伊壁鸠鲁认为,思维依赖于感觉。他毫不怀疑认识客观真理的可能性。
4、伊壁鸠鲁认为,心智有两种作用,一是自动的,一是有意的。
5、快乐主义:伊壁鸠鲁认为,生活的目的就是快乐。而享乐就是没有痛苦。
4、恩培多克勒有生物进化的初步思想。
二、安那克萨哥拉P20
安那克萨哥拉认为物是根本不变的,四根本来就是混合物。
三、德谟克利特P21
1、德谟克利特认为,人死时,灵魂原子完全分散,所以不存在不死的灵魂。灵魂原子遍布全身,但特别集中于感官、脑、心脏和肝脏。脑是思想的器官,心脏是意气的器官,肝脏是欲望的器官。
2、奥古斯丁信奉二元论的心理学。认为,对“心”是存在的,但不是物质的。
3、奥古斯丁认为,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灵魂能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依赖灵魂;感觉也是灵魂的功能。他的身心二元论是心身交感和平行论的混合产物。
4、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活动和心理的活动是统一的,灵魂有三种功能:(1)自觉的记忆,(2)理智,(3)意志。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心理学史读书笔记篇1[心理学史读书笔记]:追溯心理学的演变,理解科学的诞生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诞生和发展伴随着无数心理学家的努力和智慧。
在这本书《心理学史》中,作者伊恩·戈登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心理学的演变过程,以及各个学派的理论和贡献。
第一章: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在古代,虽然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但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都提出了对人类心理的见解。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强调了人的理性和思想对行为的影响,而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论”则强调了人的行为和欲望的关系。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心理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从炼狱到天堂:实验科学的诞生17世纪,实验科学的方法开始在物理学、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样,在19世纪末,心理学家开始尝试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类心理现象。
其中,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此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索人类心理的奥秘。
第三章:从经验到科学:心理学的第一次浪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为主义、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重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构造主义学派强调对心理现象进行分解和解析,以揭示其构成要素;机能主义学派则强调心理学的实用价值,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些学派的思想和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从一统到多元:心理学的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以后,心理学领域逐渐分化出许多新的学派和分支领域,如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对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对教育、管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的成长和变化过程,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笔记高觉敷原名高卓,字觉敷。
1896年11月生于浙江温州。
1918年考入香港大学文学院教育系,1923年毕业。
大学毕业后,高觉敷先后受聘于四川大学心理学科、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复旦大学等。
抗战胜利后,高觉敷任金陵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
1952年,南京师范学院建立,担任教务长,1957年任副院长。
在心理学领域高老可谓著作等身,三四十年代的主要著作有:《教育心理学》、《心理学讲义》等。
译著有:波林《实验心理学史》、考夫卡《儿童心理学新论》以及格式塔学派的一些代表著作,在传播西方现代心理学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78年以后,又主编出版了《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中国心理学史》等。
美国利黑大学心理系名誉教授J·布劳柴克博士在其所著的《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史研究》一书中,认为高觉敷先生主持编写的《中国心理学史》一书是“编撰一卷以研究从孔子到现在的原始材料为基础,全面论述中国心理学史的著作,也是最庞大并为国际学术界特别关注的科研计划,填补了世界心理学宝库的空白”。
第一章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第二,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第三,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
二、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勒奈·笛卡儿(1596-1650)是近代二元论和中华民族主义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是资产阶级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笛卡尔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1)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来源: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等;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三是人造出来的,如想象。
2)提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笛卡儿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光学、力学原理和解剖实验,以及受哈维关于血液的机械解释的启发,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刺激弧的假设,揭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本质。
心理学史笔记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建立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实验心理学是现代科学心理学的标志。
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变迁和发展,经历了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科学实验三个阶段。
哲学只能给心理学提供思想、观点和方法论,不能提供科学心理学的材料、理论和实验技术。
因此,没有科学实验方法的发展,心理学只能作为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所以,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如何理解冯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2.冯特的心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怎样认识冯特在心理学史上的贡献及其局限?4.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有哪些贡献和问题?5.什么是无意象思维?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6.试述布伦塔诺与冯特在心理学基本观点上的区别及其在心理学史上的意义。
第一节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一、实验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实验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学进步的产物。
2.哲学背景实验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是自17世纪以来的欧洲机械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具体分析其渊源则有三个,即法国笛卡儿的机械主义,英国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经验主义,以及法国孔德的实证主义。
3.科学背景 19世纪生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科学基础。
二、冯特的生平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冯特心理学体系的形成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1.19世纪60年代,心理学思想形成的时期主要著作:《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关于人类和动物心灵的讲演录》2.19世纪70年代,心理学体系初步确立的时期主要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3.19世纪90年代,心理学体系完全确立的时期主要著作:《心理学原理》4.20世纪初,民族心理学研究时期主要著作:《民族心理学》 (共10卷)三、冯特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是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和民族心理学(folk psychology)的统一体。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3000字 - 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3000字 - 读书笔记心理学史读书笔记简介《心理学史》是一本介绍心理学发展历程的书籍,通过对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和理论的介绍,使读者对心理学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读书笔记将对书中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总结和阐述。
第一章: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中国。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人的心智是由感觉和思维组成的。
而在中国,孟子也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强调了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证明理论。
在19世纪末期,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等人开始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
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了感知、注意和记忆等心理过程对人的行为和思维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章: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对人的外部行为的观察来研究心理过程。
在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如约翰·华生和伊万·巴甫洛夫等人提出了一系列实验和理论,对行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的研究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在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强调人的思维过程对其行为和感知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家如乔治·米勒和艾伦·巴德利等人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人的信息处理过程,探讨了思维、认知和语言等方面的问题。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
第五章: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体的主观体验。
卡尔·罗杰斯和阿布拉罕·马斯洛等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与人的内在需求密切相关。
人本主义心理学通过探索人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学观点。
结论《心理学史》通过对心理学发展历程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心理学的起源、实验研究、理论流派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读书笔记《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之三心理学启示录西方古典哲学心理学有很长的一个过去,但却只有很短的一个历史题记如果德谟克利特作为最后一位物理学家标志着古希腊早期哲学结束的话,那么著名的诡辩论者普罗泰哥拉就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以人事为中心问题的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的开始。
心理学思想是在哲学中孕育起来的。
古代希腊哲学诞生于公元有8-6世纪。
那时希腊已由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有被奴役的奴隶和掌握生产资料的奴隶主。
奴隶困于劳动,不能产生自己的思想家或代言人。
奴隶主阶级有开明的民主派,也有顽固的贵族派。
前者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的倾向,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后者倾向于唯心主义,以柏拉图为代表,形成了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路线的对立。
德谟克利特从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出发,世界的物质性,以为原子构成了万物,人的灵魂是由光滑的圆形的原子构成的,因为是圆形的,所以是能动的。
既然灵魂是由原子所构成的,所以必然地要随原子的消灭而消灭。
这种互相唯物论与宗教迷信的神秘思想是针锋相对的。
1/ 4
这个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者为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
与此相反,柏拉图则为客观的唯心主义者,认为灵魂先于身体而存在,仿佛灵魂是永生不灭的。
当神创造世界时,神就把理性放在灵魂里,把灵魂放在身体里。
他以为个别事物的普遍性是个别事物之外,并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他把这些普遍性称为理念。
因此,理念不是事物的映象,而是事物的根源;相反,事物却是理念的一个不完全的影子。
很明显,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心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则动摇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
他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以为这个理论只是把所要解释的对象加上一倍而已,例如有了一个苏格拉底,却又有一个苏格拉底的理念。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形式先于质料,引申出形式的形式作为宇宙变化的第一动力,这就使他向唯心主义靠拢了。
公元5世纪欧洲开始建立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基督教思想。
公元4世纪产生了教父哲学的杰出人物奥古斯丁,他是禁欲主义的代表。
他以柏拉图哲学注释基督教教义,重视灵魂的纯洁,放弃肉体的享受。
---------------------------------------------------------------最新资料推荐------------------------------------------------------ 他认为灵魂具有记忆、理知和意志3种官能,因此,有人以为官能心理学肇始于奥古斯丁。
阿奎那斯是它的主要代表。
但是中世纪哲学上不是完全消极的。
11世纪中展开了唯名论对唯实论的斗争。
唯实论以为一般的东西或共相可以离开个别的东西而独立存在。
不难看出,这正是柏拉图理念论的再版。
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是独立存在的,至于共相则只能存在于人的思想或语言之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唯名论以相当高的评价。
从15世纪开始,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叫做文艺复兴时期。
这个时期包括15、 16世纪,按其社会性质来说,是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
所谓文艺复兴,指的是古希腊文化的再生。
在这个时期内,对神的信仰根本动摇,而对人的信仰占了上风。
先进的思想家要求人的个性从宗教和封建的专制压迫中解放出来。
这个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期。
3/ 4
这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有 C.哥白尼、 J.刻卜勒和 G.伽利略等人,他们都和宗教发生激烈的冲突,受到了迫害。
在与心理学有关的思想家中,意大利的达▪芬奇以为外部世界是感觉和印象的源泉,相信自然界的一切都服从客观的规律;认为认识起源于感觉,概括对认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B.泰莱西奥主张着重研究物质灵魂,使后来的心理学摆脱了神学的羁绊。
西班牙的 L.维韦斯注意观察心理现象,对病理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因此,这个时期的成就为17、 18世纪的心理学研究准备了条件. 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曙光从此照亮人类。
蒋林 2019 年 12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