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合集下载

马原期末复习题

马原期末复习题

期末复习题(经济学部分)1、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指的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意义:①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②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即:m’=m/v3、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5、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积极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消极作用: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级分化;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态,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政经练习题

政经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2.社会生产起决定作用的是(A)A. 生产B. 交换C. 分配D. 消费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C)A. 社会分工B. 机器的出现C.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D. 货币的使用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C)A. 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 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5.在历史上,资本的最原始形式是(D)A. 产业资本B. 商人资本C. 工业资本D. 可变资本6.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B)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 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D. 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7.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C)A. 提高平均利润率B.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C. 提高剩余价值率D. 提高资本积累率9.在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C)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

A. 生产价格B. 平均利润C. 生产成本D. 利润10.平均利润率是(A)A. 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 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C. 年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总量的比率D. 社会平均利润总量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11.商业资本的职能是(A)A. 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B. 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C.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D. 补偿流通领域中的流通费用1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是(B)A. 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 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C. 它们的物质形态不同D. 它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作用不同二、多项选择题: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有(ABCE)A. 产业利润B. 商业利润C. 借贷利息D. 银行利润E. 地租2.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的社会资本再生产中(AE)A. 生活资料生产与生产资料生产同步增长B. 生活资料生产优先增长C. 生产资料生产优增长D. 增长最慢的是生活资料生产E. 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3.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A.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B. 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C. 工人的个人消费也是从属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D. 它不断再生产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E.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5.在存在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产品的价值要分割成如下几部分:()A. 补偿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B.补偿所耗生产资料的价值C. 实现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D. 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剩余产品价值E. 流通中实现的全部价值6.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A. 统称为生产资料B. 表现为人的因素C. 表现为物的因素D. 必须与劳动者结合才能发挥作用E. 是劳动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D.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E.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B.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 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D.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E. 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9.资本家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是()A. 加强劳动强度B.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C. 增加预付资本数量D. 提高劳动生产率E. 降低工人的工资政治经济学练习题2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商品二因素的是()A. 价值和使用价值B. 价值和交换价值C. 价值和交换价值D.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A. 货币具有价格标准B. 货币是稀少物品C. 货币商品具有价值D. 货币具有价格3.商品的生产过程是()A. 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B. 价值的形成过程C. 价值的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D. 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 货币必须购买到生产资料B.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C. 劳动力成为商品D. 货币能够发生增殖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A. 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上升B. 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C. 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不变资本比例上升,可变资本比例下降D. 随着资本总虽的增加,不变资本比例下降,可变资本比例上升6.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A. c+vB. c+v+mC. v+mD. c+m7.平均利润率是()A. 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 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 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8.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A. 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B. 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C.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抽象劳动只创造出劳动力的价值D.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的价值的价值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10.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 超额剩余价值B. 绝对剩余价值C. 相对剩余价值D. 剩余价值11.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 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 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12.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A.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B. 货币资本、商品资本C. 借贷资本、银行资本D.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1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A. 优等地的生产条件B. 中等地的生产条件C. 劣等地的生产条件D. 平均地的生产条件二、多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有()A. 土地有优劣的差别B. 对土地实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D.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构成E. 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与()A. 固定资本的比重呈正比B. 固定资本的比重呈反比C. 流动资本的比重呈正比D. 流动资本的比重呈反比E. 固定资本周转速度呈正比3.资本积累是()A.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B. 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C. 资本家迫于竞争的压力而进行的D. 资本家的“节欲”E. 资本家为发展生产所为4.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劳动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B. 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C. 劳动者必须能适应生产的要求D. 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必须是一无所有E. 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5.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是否背离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一般表现为()A. 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保持一致B.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低于其价值C.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D.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E.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会低于其价值6.通过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A.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B.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 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D.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E. 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7.抽象劳动()A. 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 形成商品的价值C. 反映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D.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E. 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8.商品是()A.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 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 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 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E.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政治经济学练习题3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价值的源泉在于()A. 抽象劳动B. 具体劳动C. 联合劳动D. 联合劳动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要()A. 纸币B. 现实的货币C. 贵金属D. 观念上的货币3.在现实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价格和价值是()A. 完全一致的B. 完全不一致的C. 经常不一致的D. 经常一致的4.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表现为()A. 劳动力的价值B.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 劳动力的价格D. 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5.资本周转速度()A. 与周转时间呈正比,与周转次数呈反比B. 与周转时间呈反比,与周转次数呈正比C. 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呈正比D. 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呈反比6.生产价格是()A. 由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构成的价格B. 由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的价格C. 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D. 由生产成本和利润构成的价格7.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形成()A. 级差地租ⅠB. 绝对地租C. 垄断地租D. 级差地租Ⅱ8.经济规律是客观的,()A. 人们不可能认识经济规律B. 人们可以认识但不能改变经济规律C. 人们可以创造经济规律D. 人们不能利用经济规律9.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A. 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 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 自身也有价值D. 能作为支付手段10.产业资本是指:()A. 投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B. 投放在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资本C. 商业部门和金融业的资本D. 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部门的资本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的结果本身会使:()A. 社会资本总额增加B. 个别资本规律扩大C. 剩余价值数量增加D.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12.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经济规模属于()A. 资本积累B. 资本积聚C. 资本集中D. 资本分流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A. 统称为生产资料B. 表现为人的因素C. 表现为物的因素D. 必须与劳动者结合才能发挥作用E. 是劳动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E. 世界货币3.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是否背离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一般表现为A. 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保持一致B.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会低于其价值C.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D.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E.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会低于其价值4.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A. 无限度延长雇佣工人的工作日长度B.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C.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D.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E.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5.个别资本的增大途径有()A. 对小生产者的暴力剥夺B. 资本积聚C. 中小资本合并D. 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E. 创办股份公司9.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有()A. 职能资本家已投入使用的资本B. 固定资本未更新前的折旧费C. 暂时未使用的原材料费D. 准备用于支付工资的货币资本E. 用于积累还未投资的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4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对象B. 生产工具C. 科学技术D. 生产劳动2.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 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 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 土地的有限性D. 土地的等级差别4.在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辅助材料D. 原料燃料5.利润是()A. 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B. 成本价格的转化形式C.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D. 新创造价值的转化形式6.货币的本质是()。

第四章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试题及答案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主要来源于:() [单选题] *A、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英国重商主义C、古希腊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确答案)2、商品经济是:() [单选题] *A、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正确答案)D、不存在社会分工的经济形式3、市场经济是:() [单选题] *A、市场调节价格的经济B、市场调节流通的经济C、市场发挥作用的经济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正确答案)4、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出发点是:() [单选题] *A、生产关系B、经济规律C、商品(正确答案)D、货币5、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单选题]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正确答案)D、价格6、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单选题] *A、价值量相等(正确答案)B、效用相同C、都是商品的自然属性D、都是商品的社会属性7、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是:() [单选题] *A、商品B、货币C、使用价值D、价值(正确答案)8、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取决于:() [单选题] *A、效用B、价值(正确答案)C、交换价值D、供求关系9、商品是:() [单选题]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正确答案)B、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C、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D、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10、商品的二因素是:() [单选题] *A、价值与价值量B、使用价值与效用C、价值与交换价值D、使用价值与价值(正确答案)11、商品的价值量是:() [单选题]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B、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C、生产技术决定的D、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正确答案)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单选题] *A、成正比B、成反比(正确答案)C、反方向变动D、同方向变动13、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单选题] *A、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B、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C、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正确答案)D、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14、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单选题]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正确答案)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15、劳动的二重性是:() [单选题] *A、两次劳动B、两种劳动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正确答案)17、商品中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 [单选题] *A、使用价值B、价值(正确答案)C、私人劳动D、具体劳动18、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单选题]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正确答案)1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单选题]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正确答案)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20、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叫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才能形成价值。

和具体劳动的核心区别: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扩展资料: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或商品生产劳动,是从一般构造转向特殊构造的经济规定,即特殊形态的社会劳动规定。

因此,其不是关乎人的生产活动的自身的存在特性,而是关乎人作为存在者的类存在特性。

这表明:人的生理耗费被裹进一种社会进程,并且,作为抽象的关系运动。

亦即,从目的论设定的要求看,具体劳动指代人的主动劳动方面,而抽象劳动指代人的被动劳动方面。

具体劳动说明了工艺学的能动性,抽象劳动则说明了商品社会的被迫的经济合类性。

从深层次看,这是一种“经济必然性”规定。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属性, 前者是人类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后者是 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是同一劳动 的两个方面,即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重性的根源。
具体劳动 任何一种商品都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特殊的使 用价值。要生产某一种商品,人们就要进行一种特定种类的 生产活动。例如,人们为了生产衣服,就需要进行剪裁、缝制 这种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这种裁缝或成衣工人所从事的特 殊的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 所决定的。人们在制作衣服这种具体形式上进行的劳动就是 具体劳动,它是生产出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
各种不同质的特殊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如成衣工人 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五彩缤纷的服装,面包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各 式各样的面包。正是由于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 才产生了交换的必要。如果人们生产出来的都是同质的使用价值,就无 法进行交换。在各个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人们 从事的具体劳动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各种使用价 值的具体劳动逐渐分离开来和独立化,从而形成社会分工。
他感觉到,劳动就它表现为商品的价值而论,只是劳动力的耗费,但 他把这种耗费仅仅理解为牺牲安宁、自由和幸福,因而,他所提出的 “劳动一般”的涵义还不等于抽象劳动。D.李嘉图比斯密前进了一步, 他看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并始 终坚持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但是由于他本人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和 形而上学的方法论,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永恒的社会形态, 因而他不能理解形成价值的劳动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范畴。他“从来没 有意识到,劳动的纯粹量的差别是以它们的质的统一或等同为前提的, 因而是以它们化为抽象人类劳动为前提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章 参考答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章 参考答案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2.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和商品经济。

3.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4.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5.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7.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

8.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④3.③4.③5.②6.③7.①8.③9.④10.②11.③12.③13.④14.②15.③16.④17.①18.④19.②20.④21.④22.①23.②24.④25.①26.②27.①28.④29.②30.②31.④32.②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⑤2.①④⑤3.④⑤4.①②④5.①②④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⑤8.①②③④⑤9.②③④10.①②11.①②12.②④13.②④⑤14.③④15.①②④⑤16.①④17.②③④18.①④⑤19.③④⑤20.①②21.①②③22.①②③④⑤23.①②24.①②③④25.①②③④⑤26.①②27.①②③28.①②③④29.①②③④⑤30.①②③31.①②③④四、填空题1.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2.自然社会3.劳动劳动时间4.个别劳动劳动必要劳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程度5.小大6.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7.少小8.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私人劳动社会劳动9.价格10.货币 W-G-W11.价格价值12.供求关系价值规律13.社会资源商品经济14.物质承担者内容或基础表现形式1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6.观念现实金属货币和金属制品贵金属的自然形态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五、简答题1.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1)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1)

第一章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如何?(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会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反之则相反。

3、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关系怎样?(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分配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②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人们参与分配的方式。

(2)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分工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②生产为交换创造对象。

(3)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②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4)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5)交换对生产有反作用:交换顺畅利于生产的发展,反之则相反。

(6)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引导着生产。

消费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

4、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它在客观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并随客观的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有什么特点?(1)总是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3)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受利益关系的限制。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唯物辩证法;(2)科学抽象法;(3)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4)其它方法。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之中,两者之间相互依赖,互为条件。

什么是抽象劳动范文

什么是抽象劳动范文

什么是抽象劳动范文什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属性,前者是人类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后者是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即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重性的根源.具体劳动任何一种商品都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要生产某一种商品,人们就要进行一种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例如,人们为了生产衣服,就需要进行剪裁、缝制这种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这种裁缝或成衣工人所从事的特殊的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所决定的.人们在制作衣服这种具体形式上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它是生产出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各种不同质的特殊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如成衣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五彩缤纷的服装,面包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各式各样的面包.正是由于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才产生了交换的必要.如果人们生产出来的都是同质的使用价值,就无法进行交换.在各个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人们从事的具体劳动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各种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逐渐分离开来和独立化,从而形成社会分工.人类为了生存,总是需要有各种物质财富,这些物质财富除天然存在的以外,都必须通过具体劳动创造出来.因此,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物质财富即使用价值除了包含人类劳动以外,还有不依赖人类劳动而存在的自然物质要素.人类劳动只能改变物质的形状、结构、性质等,使它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只有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不是形成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各种具体劳动,是有用性质各不相同的劳动.如果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耕费.比如:尽管缝和织是不同质的生产活动,但二者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都是人类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作为价值所体现的,就是这种相同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从使用价值的形式看,它们是有一定目的的生产活动和自然物质相结合的产物,由于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在质上不同,因此就它生产使用价值这一方面看,总是从质的方面去进行考察,即考察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从价值的形成看,它们不过是同种劳动即抽象劳动的凝结,由于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就它形成价值这一方面看,总是从量的方面去进行考察,即考察劳动多少,劳动时间多长的问题.K.马克思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0页).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相同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实体,而价值所体现的又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不论社会的经济形态如何,也不论劳动的具体形式如何,人的劳动总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耗费.这种生理学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就是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但抽象劳动不仅仅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一般劳动力的支出,它同时还是通过商品交换而表现其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由商品的交换过程所决定的.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作为私人劳动表现出来的;但是由于社会分工,各种私人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因此也具有社会性.这种私人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是隐蔽的,由于生产者只有通过交换他们的劳动产品才发生社会联系,因此,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也只有在交换中才表现出来.在交换过程中,各种具体劳动由于质的不同无法进行量的比较,必须把劳动的特殊形式抽去,还原为共同的一般人类劳动,才能互相比较、互相交换,实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正是由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但它们并不能在具体的有用的形式上直接成为社会劳动.这种劳动要通过它采取与自身直接对立的形式,即抽象一般性的形式,才变成社会劳动.“这种劳动只有在交换过程中扬弃了自己原有性质后才证明为一般社会劳动”(同前,第13卷,第34页).可见,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借以表现为社会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多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多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多选第一章1.政治经济学是ACEA.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C.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D.研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科学E.为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BCDE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B.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D.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E.反映客观真理的科学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DE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E.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4.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BCA. 劳动者的劳动B. 劳动资料C. 劳动对象D. 劳动方式E. 劳动技术5. 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BDA. 能够改造经济规律B. 能够认识经济规律C. 能够改造经济规律D. 能够利用经济规律E. 能够消灭经济规律6. 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主导和决定作用表现在ACEA. 生产为分配、交换、消费提供对象B. 生产为分配、交换、消费提供方向C. 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D. 生产是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最终目的E. 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7. 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ACDA. 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B. 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C. 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地D. 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E.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BCDEA. 辨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逻辑方法D. 历史方法E. 科学的抽象法第二章1.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CDA. 自然分工B.劳动分工C. 社会分工D.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E.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同一所有者2. 商品是ABDEA.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 人类劳动的产品C. 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的产品D.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E.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A. 个别劳动B. 社会劳动C. 具体劳动D. 抽象劳动E. 简单劳动4.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ABE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C. 价值的存在不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D. 使用价值的存在要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E. 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5.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BCDE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B.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 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D.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E. 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6. 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ABCDEA. 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B. 具体劳动化为抽象劳动的关系C. 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的关系D. 个别劳动化为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E. 私人劳动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7. 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具有以下特征ABDA.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 复杂劳动成为简单劳动的表现形式D. 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存在形式E. 商品成为货币的表现形式8.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AB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E. 世界货币9.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BC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E. 世界货币10.对纸币的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BCDA. 纸币产生于价值尺度职能B. 纸币产生于流通手段职能C. 纸币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D. 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E. 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职能11.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BCEA. 社会产生的产品总量B. 流通中待售商品总量C. 商品的价格水平D. 商品价值的大小E. 同一单位的货币流通速度12.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与区别是BDA. 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B. 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C. 货币经过一次交换退出流通,商品仍然在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D. 商品经过买卖退出流通,货币仍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E. 商品和货币都同时投入流通和退出流通13.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的变动ACDEA. 与商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B. 以使用价值为基础变化C. 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D. 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变化E. 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1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ACA.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 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D. 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E.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变化15.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BDEA. 自觉的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B. 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C. 阻碍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D. 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E. 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16.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BCEA. 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B.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C. 市场经济是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D.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E.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三章1. 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ADEA. 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B. 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C. 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D. 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E. 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2. 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看出ABDEA. 它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B.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 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E. 货币在价值增殖运动中转化为资本3. 绝对剩余价值生长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ACEA. 二者的共同本质在于都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C.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D.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E.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4. 相对剩余价值是ADEA. 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C. 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D.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E. 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5. 单个资本增大的形式有BCA. 资本积累B. 资本积聚C. 资本集中D.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E. 银行贷款6. 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ACDEA. 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B. 不变资本是剩余价值转化的C. 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D. 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产阶级的需要E.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再生产出来7. 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形式主要有CDEA. 长期的过剩人口B. 临时的过剩人口C. 流动的过剩人口D.潜在的过剩人口E. 停滞的过剩人口8. 资本主义工资ABCDEA. 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B. 掩盖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C. 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D. 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E. 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9.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方法通常有ABCDEA. 增加雇用劳动者数量B. 压低工人工资C. 延长工作日D. 提高劳动生产率E. 加强劳动强度10.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ACA. 延长工作日B.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C. 增加劳动强度D. 提高劳动生产率E. 提高商品的价格11.剩余价值ACDA. 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B. 是生产资料的自然报酬C. 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D. 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E.产生于资本主义流通过程1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ADA. 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B.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C. 劳动者人身必须依附于某个资本家D. 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E. 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1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BDA.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 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 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D.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E. 劳动者能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14.资本的共性可以概括为BCDA. 资本是简单商品经济中的范畴B. 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C.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D. 资本的生产过程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E. 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货币1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ABCEA.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B. 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C.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 竞争的激烈程度E.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1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力供给绝对地增加是由于ABCDEA. 大量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B. 破产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C. 破产的手工业着进入劳动力市场D. 大量童工进入劳动力市场E. 人口的绝对量,乃至劳动了的绝对量不断增加17.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ABCEA. 财富在资本家手中积累B. 贫困和失业在无产阶级方面积累C.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D. 资本积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E. 资本积累过程存在着对抗性1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基本经济条件是ACA. 存在大批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B. 勤俭、节约是资本形成的源泉C. 少数人聚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D. 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E. 商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19. 资本集中借以实现的杠杆是ADA. 竞争B. 供求C. 价格D. 信用E. 利率20. 绝对剩余价值是ABCA. 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半基础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C. 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D. 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前提E. 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条件第四章1.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ABCDA. 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B. 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C. 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D. 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E. 生产资本量的大小2.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在价值上区分为ABCA. 不变资本B. 可变资本C. 剩余价值D. 生产资料E. 消费资料3. 产业资本的三种只能形式是ACEA. 货币资本B. 可变资本C. 生产资本D. 不变资本E. 商品资本4. 货币资本是ABEA. 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B.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C. 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D. 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E. 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作准备的资本5. 固定资本是ABCA. 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 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C. 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D. 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E. 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6.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A. I(v+m)=IicB. I(c+v+m)=Ic+IicC. II(c+v+m)=I(v+m)+II(v+m)D. I(c+v+m)=I(c+△c)+II(c+△c)E. I(v+m)>Iic7.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BDEA. I(v + m)=IicB. I(v + △v + m/x)=II(c + △c)C. I(c + v + m)=I(c + △v)+II(c + △c)D. I(c + v + m)=I(c + △v)+II(c + △c)E. II(c + v + m)=I(v + △v + m/x)+II(v + △v + m/x)8. 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BCA. 社会总产品中所含的剩余价值的全部实现B.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C.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D. 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得需要都得到满足E. 两大部类追加生活资料得需要都得到买组9. 社会资本运动于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在于社会资本运动ABDA. 规模和数量大于单个资本运动B. 包括生产消费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流通C. 不包括生产消费和由此引起的资本流通D. 包括个人消费以及由此引起的一般商品流通E. 不包括个人消费以及由此引起的一般商品流通1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剩余价值CDEA. 全部用于积累B. 全部用于消费C. 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D. 用于积累部分划分为追加c和追加v两部分E. 用于消费部分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即m/x11.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的规律要求ACEA. 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最快B. 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最快C. 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速度其次D. 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最慢E. 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最慢1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阶段一般是ABDEA. 危机阶段B. 萧条阶段C. 销售阶段D. 复苏阶段E. 高涨阶段13.影响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有ABCA. 商品的需求状况B. 交通和信息条件C. 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D. 生产性库存数量E. 自然力作用时间14.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不便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在于A. 划分的目的不同B. 划分的根据不同C. 划分的阶段不同D. 划分的时间不同E. 划分的内容不同15.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假设条件有ABCDEA. 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B.没有对外经济关系C. 不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之中D. 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与价值一致E. 剩余价值率为100%第五章1. 剩余价值和利润率的关系是ACEA.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B.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就是一回事C. 剩余价值率总是大于利润率D. 剩余价值率总是小于利润率E.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按相同方向变化2. 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ABCA. 它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B. 生产成本是商品销售价格最低界限C. 生产成本高低是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D. 商品销售价高于生产成本就能获得超额利润E. 销售商品收回生产成本才能补偿实际劳动耗费3. 资本家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是ABDEA. 加强劳动强度B.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C. 增加预付资本数量D. 提高劳动生产率E. 降低工人的工资4. 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CEA. 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B. 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C. 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D. 各部门商品价格的高低E. 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5.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ABCDA.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 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E. 部门之间竞争的程度6. 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BCDA. 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B.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C. 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D. 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是不一致的E. 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是相同的7. 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同时就是ADA.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B.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率的过程C.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的过程D. 各部门资本家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E.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过程8. 各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ADEA.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产品生产价格高于价值B.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产品生产价格低于价值C.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的产品生产价格高于价值D.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的产品生产价格低于价值E. 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部门的产品生产价格等于价值9. 生产成本的形式BCEA. 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B. 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的增加额C.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D. 表明了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E. 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10.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ABCDA. 社会平均利润的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B. 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C.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结果D.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E. 生产价格就是市场价格11.价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是BCEA. 每个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一致B. 每个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一般不一致C. 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D. 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E. 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1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为这时剩余价值被看作是BCA. 不变资本的产物B.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C. 生产成本的增加额D. 固定资本带来的E. 流动资本带来的1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ABCDEA. 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B. 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C.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D. 使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得到进一步深化E. 揭示了资本家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和矛盾性第六章1.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具体形式包括ABCA. 产业资本B. 商业资本C. 借贷资本D. 不变资本E. 生产资本2.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ABCDEA. 利润B. 商业利润C. 银行利润D. 利息E. 地租3. 银行利润BCDEA. 与平均利润无关B. 来自于存贷款的利息差额C. 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 与银行自有资本有关E. 相当于平均利润4. 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是ABCDA. 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B. 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C. 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D. 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E. 居民、小生产者为存入银行的剩余价值5.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是CDA. 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 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C. 商品的销售成为商人的独立业务D. 商人有自己独立的投资E. 商品资本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地发挥作用6. 商业利润的实质是ABEA. 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 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C. 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 商品的批发价于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E. 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7. 股票的特点ABDA. 不返还性B. 流通性C. 时效性D. 风险性E. 保值性8.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建立的形式有ADA. 普鲁士式B. 法国式C. 英国式D. 美国式E. 日本式9. 资本主义商业的生产流通费用包括BCEA. 广告费用B. 包装费用C. 保管费用D. 购置商业设备的费用E. 运输费用10.借贷资本ABCDA. 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代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B. 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C. 它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关D. 它的来源主要是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的闲置货币资本E. 它的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1.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BDEA. 利润率的高低B.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C. 商品市场的供求状况D. 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E. 习惯和法律传统12.资本主义股份公司ABCDEA. 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B. 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C. 突破了单个资本数量有限的局限性D. 体现着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E. 有利于保持企业的财产的完整和稳定13.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以下哪几个阶段之间的关系BDEA. 商业资本家B. 农业资本家C. 借贷资本家D. 土地所有者E. 农业雇佣工人14.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CDEA.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 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C. 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D. 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E. 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15.级差地租是ABCEA. 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的地租B. 由于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C. 租种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都应缴纳的地租D. 租种任何土地都需交纳的地租E. 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16.借贷资本产生后,平均利润在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分割为CEA. 产业利润B. 商业利润C. 企业利润D. 工业利润E. 利息17.借贷资本的利息ABDEA. 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 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C. 是企业全部利润D. 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支付的一部分剩余价值E. 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其他资本家集团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18.银行资本包括BCA. 借贷资本B. 自有资本C. 借入资本D. 信用资本E. 小额存款19.在资本主义农业中,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别在于ABDEA.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绝对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需交纳的地租B.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好坏不同,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C.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E. 它们都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0.土地价格ADEA. 与地租成正比B. 与地租成反比C. 与银行利率成正比D. 与银行利率成反比E. 是资本化的地租第七章1.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ABCDEA. 卡特尔B. 辛迪加C. 托拉斯D. 康采恩E.混合联合公司2.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CDEA.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B. 按垄断价格进行买卖仍然是等价交换C. 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D. 垄断利润仍然来自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E. 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3.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竞争主要有ABCDA.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B. 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C. 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D. 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E. 非垄断企业内部的竞争4. 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是ABCEA. 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 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C. 竞争更加激烈,更具持久性D. 竞争采取了更加温和文明的手段E. 竞争的范围更加广泛5.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ACDEA. 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 垄断的产生消除了竞争C. 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D. 垄断与竞争并存E. 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6. 垄断价格ABCEA. 是垄断组织规的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B. 并未否定价值规律C. 划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D. 由垄断组织随主观愿望制定E. 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BCA.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为一体B.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C.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D.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结合E. 国家直接掌握全社会一切生产资料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BCDEA. 是资产阶级国家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产物C. 是资产阶级国家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有效形式D.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正确答案】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首先,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其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

一是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则是抽去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二是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因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三是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四是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它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配第说:“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它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是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相联系的。

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以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才能被还原,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五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五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五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耿伍群 2013.11.21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C.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2.商品经济是( )。

A.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4.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 )。

A.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5.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6.价值的实体是( )。

A. 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 D. 社会劳动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8.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

A. 它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 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C. 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D.它是为生产者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9.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

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值D. 价格1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

(商品交换不是简单的物物联系,是通过物建立的人和人的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已经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它是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

正是因为各种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才会发生交换。

使用价值表现的是商品的差异性。

物的属性是能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他人的需求。

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

劳动产品可以满足人的需求(共性)。

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马克思强调的是对他人有用的“社会使用价值”(特性)。

使用价值有时指物的有用性,有时指商品体本身。

物的有用性是能用来交换的前提,所以马克思将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看作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然后,马克思从商品的自然属性转换到量的分析——交换中的数量关系价值: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或者说是价值实体。

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是商品的价值。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所以,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

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产中,人们为了生产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商品,就要进行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

这种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创造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除了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这一面外,还有共同的、同质的一面,那就是,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即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这种抛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叫做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私人劳动是指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

生产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

《马克思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马克思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一、单选题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 B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 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

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时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

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D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4.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C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C.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B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8、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

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

我发明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B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9、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几种解读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几种解读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几种解读以下是几种不同解读的观点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它又是抽象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

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说:“一切劳动,一方面都是人类劳动力生理学意义上的支出。

并且,当作第一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一切劳动,另一方面又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支出。

并且,当作具体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①即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马克思对此的论述主要有三点:一、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中都包含具体劳动,这是各种使用价值作为商品互相对立的前提。

而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是抽象劳动。

二、商品价值量和使用价值量的对立运动,来源于劳动二重性。

现实生活中,随着物质财富即使用价值量的增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可能同时减少。

“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

”因此,劳动二重性的对立运动,必然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对立运动。

三、马克思总结性地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抽象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从另一方面看,是具体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是“特定的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一般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加图等人,虽然已经知道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创造的,并且初步确立了劳动价值论。

但是,他们并没有发现抽象劳动。

因此,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有严重缺陷的。

譬如,如果说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可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劳动又是怎样互相比较呢?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哲学分析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哲学分析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在现实物质的世界中,只存在着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用的具体劳动,既没有所谓的抽象劳动,也不存在凌驾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上的那个所谓的“劳动”; 在人的头脑中,无论是思维对现实中具体劳动各属性的抽象过程,还是抽象的结果即头脑中观念形态的具体劳动,都是对现实中具体劳动的主观反映;“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在客观现实中和人的头脑中也只是具体劳动的一部分。

抽象之所以为抽象,就是因为抽去了“具象”——具体的形象,是人的头脑认识、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

人的头脑要认识客观的和主观的事物以及主客观结合的实践活动,认识它们的性质、本质和规律等等,靠什么呢?靠思维的抽象力。

这是因为,“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

只有经过“科学的抽象”,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以及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精神上把事物深刻、全面、完整地再现出来,成为思维中的具体。

在现实世界中只存在具体的事物,不存在抽象的事物;在生产活动中只存在具体的有用的能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不存在无用的抽象劳动; 无论是抽象事物,还是抽象劳动,都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思维中,那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

如同科学的抽象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一样,抽象劳动也只能是对具体劳动的抽象,是思维透过具体劳动的感性形象、舍弃具体形象而探究到的具体劳动的某个、几个或全部的规定性,是人脑对具体劳动多少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也就是说,所谓抽象劳动,就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的抽象力对具体劳动各种规定性的认识过程和结果。

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劳动是第一性的存在,它具有许多规定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而抽象劳动是第二性的存在。

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只是人的体力的耗费,只是具体劳动许多规定性中的一个规定性,既不是劳动力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具体劳动的全部规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不同质的特殊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如成衣工人 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五彩缤纷的服装,面包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各 式各样的面包。正是由于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 才产生了交换的必要。如果人们生产出来的都是同质的使用价值,就无 法进行交换。在各个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人们 从事的具体劳动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各种使用价 值的具体劳动逐渐分离开来和独立化,从而形成社会分工。
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它只有到了资本主义历史阶段才具有充 分的现实意义。因为,只有现代社会,‚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 另一种劳动,一定种类的劳动对他们说来是偶然的,因而是无差别的。 这里,劳动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现实中都是创造财富一般的手段, 它不再是在一种特殊性上同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在资产阶级社 会的最现代的存在形式──美国,这种情况最为发达。所以,在这里, ‘劳动’、‘劳动一般’、sansphrase“直截了当的”劳动这个范畴 的抽象,这个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才成为实际真实的东西‛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问题,是经济学说 史上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直没有解决这个 问题。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劳动价值论上陷入了困境。英国的古典政治 经济学者A.斯密虽然撇开了劳动的各种具体形态,宣布了‚劳动一般‛ 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虽然他在劳动价值论上比他以前的 经济学者前进了一步,但是他却错误地认为,创造商品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劳动是单一的或相同的劳动,他没有把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区分 开来。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相同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实体,而价值 所体现的又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不论社会的经济形态如何, 也不论劳动的具体形式如何,人的劳动总是人的脑、肌肉、神经、 手等的耗费。这种生理学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就是一般 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但抽象劳动不仅仅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一般 劳动力的支出,它同时还是通过商品交换而表现其社会性的一般 人类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之所以成 为这样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由商品的交换过程所决定的。在以私 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作为私人劳动表 现出来的;但是由于社会分工,各种私人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组 成部分,因此也具有社会性。
抽象劳动 生产使用价值的各种具体劳动,是有用性质各不相同的劳 动。如果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 人类劳动力的耕费。比如:尽管缝和织是不同质的生产活动,但二者 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说,二 者都是人类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作为价值所体现的,就是这种相 同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属性, 前者是人类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后者是 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是同一劳动 的两个方面,即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重性的根源。
具体劳动 任何一种商品都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特殊的使 用价值。要生产某一种商品,人们就要进行一种特定种类的 生产活动。例如,人们为了生产衣服,就需要进行剪裁、缝制 这种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这种裁缝或成衣工人所从事的特 殊的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 所决定的。人们在制作衣服这种具体形式上进行的劳动就是 具体劳动,它是生产出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

这种私人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是隐蔽的,由于生产 者只有通过交换他们的劳动产品才发生社会联系,因此,他们的私人劳 动的特殊社会性质也只有在交换中才表现出来。在交换过程中,各种具 体劳动由于质的不同无法进行量的比较,必须把劳动的特殊形式抽去, 还原为共同的一般人类劳动,才能互相比较、互相交换,实现商品生产 者之间的社会联系。正是由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各个商品生 产者的劳动虽然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但它们并不能在具体的有用 的形式上直接成为社会劳动。这种劳动要通过它采取与自身直接对立的 形式,即抽象一般性的形式,才变成社会劳动。‚这种劳动只有在交换 过程中扬弃了自己原有性质后才证明为一般社会劳动‛(同前,第13卷, 第34页)。可见,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借以 表现为社会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 产关系。
他感觉到,劳动就它表现为商品的价值而论,只是劳动力的耗费,但 他把这种耗费仅仅理解为牺牲安宁、自由和幸福,因而,他所提出的 ‚劳动一般‛的涵义还不等于抽象劳动。D.李嘉图比斯密前进了一步, 他看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并始 终坚持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但是由于他本人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和 形而上学的方法论,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永恒的社会形态, 因而他不能理解形成价值的劳动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范畴。他‚从来没 有意识到,劳动的纯粹量的差别是以它们的质的统一或等同为前提的, 因而是以它们化为抽象人类劳动为前提的‛
人类为了生存,总是需要有各种物质财富,这些物质财富除天然存 在的以外,都必须通过具体劳动创造出来。因此,劳动作为使用价 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 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 然必然性。物质财富即使用价值除了包含人类劳动以外,还有不依 赖人类劳动而存在的自然物质要素。人类劳动只能改变物质的形状、 结构、性质等,使它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只有 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不是形成 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于是他也就不能揭示出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他一方面认为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而在另一方面,却把创造价值看作是劳动 的自然属性。这样,就必然导致他得出一切社会的劳动,甚至象鲁滨逊 那样生活在荒岛上的孤立生产者的劳动也能形成价值的错误结论。因此, 他的劳动价值论也是不彻底的。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学说。这一完整的劳 动二重性的学说是政治经济学上的伟大变革,它正确地解释了价值形式 和价值实体,使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进而科学地阐明了 剩余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因此,马克思 关于劳动二重性的学说,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的创造性的发展,是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从使用价值的形式看,它们是有一定目 的的生产活动和自然物质相结合的产物,由于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在质上 不同,因此就它生产使用价值这一方面看,总是从质的方面去进行考察,即 考察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从价值的形成看,它们不过是同种劳 动即抽象劳动的凝结,由于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因此 就它形成价值这一方面看,总是从量的方面去进行考察,即考察劳动多 少,劳动时间多长的问题。K.马克思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 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 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 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