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中医诊治经验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慢性炎症引起的慢性胃痛、消化不良、恶心、胃肠胀气等症状。
中医药学认为,慢性胃炎是由于饮食不节、情绪波动、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一、中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慢性胃炎注重辨证施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进行患者的全面分析。
首先是望诊,医生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体颜色等,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其次是闻诊,医生通过闻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判断患者体内的气机运行是否正常。
然后是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习惯等,以便做出准确的辨证。
最后是切诊,医生会按照中医的脉诊方法,检查患者的脉搏情况,进一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二、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保和丸、参苓白术散等。
这些中药具有健脾开胃、消炎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缓解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
2.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还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常见的有小米粥、白粥、馄饨汤等,这些食物具有清淡易消化的特点,对胃黏膜的恢复非常有益。
3. 调理情绪中医认为,情绪波动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调理情绪对治疗慢性胃炎也至关重要。
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等。
4.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中也属于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调节脏腑的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胃黏膜的炎症状况。
针灸治疗具有疼痛小、疗效明显等特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三、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注意事项1. 定期复诊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及时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以便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中西医结合疗法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如何治疗慢性胃炎大家都知道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就是胃,能够对进入人体内的食物进行有效的分解,使得在分解过程中身体所需的营养都能得到相应的补充,为人体生命能力的维持提供条件基础。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消化功能正在承受着各种类型的胃部疾病的侵袭,对于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隐患,慢性胃炎就是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胃病,如果患上慢性胃炎,那么会有怎样的症状表现,又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十人九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中的“胃”主要指的就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西医病名,中医中这种病属于“胃脘痛”范畴,在就诊过程中所表现的主要症状多数都是胃痛、胃胀、恶心等。
中医笼统的概括了胃脘痛的诊断,将西医中的许多相关疾病都归于其中,比如胃癌、功能性胃病以及消化性胃溃疡等。
在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时,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会更加明显,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如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
一、中西医结合辨病诊断如果患者出现胃部疾病,那么就需要根据实际的症状表现,判断是不是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痛,将胃癌、食管裂孔疝、功能性胃病、胃扭转以及消化性溃疡等诱发的胃脘痛都排除掉。
西医中对慢性胃炎发病原因的研究表明,患者出现慢性胃炎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这种全胃炎通常情况下都是以胃窦为主的,而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则是胃黏膜层的主要表现。
有些胃炎患者在后期中非常容易导致胃黏膜固有线体出现萎缩症状与肠化生。
西医中通常都会采用内镜检查以及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对慢性胃炎进行检查和确诊。
二、慢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原因要想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就需要对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着全面的了解,这样才方便对症下药,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在进行慢性胃炎治疗时,首先就需要将发病原因找出来,然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高效的治疗,这样不仅治疗效果明显,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显著提高。
中医如何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
中医如何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一、什么是湿热型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类疾病,大部分是因为患过急性胃炎留下的症状或者是长时间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所导致,很多患者体内测出幽门螺旋杆菌,这也是引发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湿热型慢性胃炎主要的症状有:胃痛、胃酸、胃胀、呕吐、犯恶心、没胃口、便秘等。
慢性胃炎的发病时间会较长,主要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三种类型,浅表性和萎缩性两种可以同时发生,肥厚性则是单独的一个类型。
湿热型慢性胃炎的患者平时多注意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烧烤类、不易消化的食物,每餐少吃但是每天可以多餐,以免一次性吃太饱,同时患者还需要戒烟酒,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加上适量的锻炼,可以使患者治疗的过程缩短。
二、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会有胃痛、胃酸、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是单单看症状并不能直接判断出慢性胃炎属于哪一种类型,目前胃镜检查是医学上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胃里面的形态和黏膜的颜色变化,可以及早地发现病情,对症下药。
1、病症湿热型慢性胃炎指的是湿热内蕴,清热易助湿,祛湿易生热,会导致患者经常口中干涩、口苦,还有可能出现口臭的症状,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黏腻和食欲缺乏等症状。
2、病机①饮食未节制过度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生冷食物,饥一顿饱一顿,喝太多浓咖啡和浓茶,以至于损伤了脾胃。
食物在体内消化不了导致积食,引发胃失和降,这是慢性胃炎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
②湿热郁结在中医学中认为湿热毒邪是诱发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主要因素之一,湿热第一个主要来源于肝方面: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脾胃的运化被影响,体内湿热郁结,患者因为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长时间神经处于紧绷状态,以至于肝气郁结,然后引发慢性胃炎;第二个来源于患者日常饮食,经常食用辛辣、油腻、油炸等不健康的食物;第三个来源于脾虚的问题:人的先天禀赋不足引起脾胃较虚弱。
三仁汤在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
三仁汤在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作为一名中医学爱好者,我有幸参与了三仁汤在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在此,我愿分享我的经验与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该病机为湿热内蕴,脾胃失和。
三仁汤作为一种经典的古方,具有清热利湿、和胃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
在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的过程中,我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合诊。
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差异,我将患者分为湿重、热重和湿热并重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配比和剂量。
对于湿重患者,我以三仁汤为基础方,加大茯苓、泽泻等利湿药物的用量,同时配以陈皮、法半夏等理气化湿药物。
我还根据患者的体质,适当加入白术、山药等健脾药物,以增强脾胃运化湿邪的能力。
对于热重患者,我在三仁汤基础上加大黄芩、黄连等清热药物的用量,同时配以山栀、豆豉等清利湿热的药物。
为了防止清热药物伤及脾胃,我还会适当加入干姜、肉桂等温里药物,以顾护脾胃。
对于湿热并重患者,我采用三仁汤原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
如患者伴有胃脘疼痛,我会加入元胡、川楝子等止痛药物;如患者伴有呕吐,我会加入半夏、竹茹等止呕药物。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患者在服用三仁汤后,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这可能与患者体质偏虚、药物剂量不当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我注重根据患者体质调整药物剂量,并在必要时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在我作为一名中医学的爱好者并参与三仁汤在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中,我有幸目睹了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也感受到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湿热中阻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
患者的胃脘疼痛、胀满、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让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分享一个中药治疗脾胃湿热的临床病例
分享一个中药治疗脾胃湿热的临床病例
齐先生,48岁,初诊胃脘胀痛,嗳气,食欲不佳,乏味,消化不好,大便溏,腹部胀痛,矢气多,睡眠不佳,小便正常。
中医诊脉沉弦,舌正苔黄腻。
中医辩证为由湿热阻滞,脾胃失调,治宜清湿热,和脾胃。
处方:白术,炒枳实,木香,炒槟榔,陈皮,炒山楂,厚朴,茵陈,豆蔻,法半夏,生姜。
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服用三剂后,胃胀、腹痛好转,大便成形,小便微黄。
脉弦滑,舌红苔黄腻,原方加入栀子,荷叶,水煎服,隔日一剂。
三诊:服用五剂后,胃不痛,食欲可,大小便正常,睡眠稍差。
脉缓有力,舌正腻苔已净。
继续调脾胃,兼清湿热。
后服用香砂枳术丸,脘腹胀痛均消失。
分析:脾胃为后天之本,食欲不振,嗳气,病在胃,消化不好,食后饱胀,大便稀溏,病在脾。
本病例由于湿热阻滞,脾胃失调所致,因此用清湿热,和脾胃之剂而获效。
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脾胃湿热案例
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脾胃湿热案例
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脾胃湿热案例
一、病情描述
该患者,男性,年龄50岁,平素有脾胃不佳、易疲乏等症状,最近两
个月感觉口渴欲饮、大便稀溏、头晕目眩、口苦口臭等表现。
就诊于
我们医院消化内科后诊断为脾胃湿热。
二、治疗方案
1. 采用中药治疗,主方包括草果、黄芩、白术、茯苓等,选用滋脾化湿、清热解毒的草药,每日两剂,连续服用两周。
2. 饮食方面,建议少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
食品,如粥类、蒸煮蔬菜等。
3. 通过针灸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早上、下午各
一次,每次30分钟。
三、治疗效果
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口渴欲饮、大便稀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头晕
目眩、口苦口臭等症状也有所减轻。
再次来诊时体检结果也有所改善,说明治疗方案有效。
随后,我们延长了治疗时间,并每周调整用药,
最终患者症状得到了完全缓解。
四、小结
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接受
的特点,适合治疗脾胃湿热等慢性疾病。
当然,如果治疗前能够从生活习惯开始调整,如饮食健康、合理运动等,也能够对疾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胃炎折腾人,中医辩证治疗有方!
慢性胃炎折腾人 ,中医辩证治疗有方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不能按时吃饭已经是当代白领的典型情况,加班累了,喝点冷水解渴,饿了就吃点面包充饥,困了喝点咖啡。
这样久而久之,自己的胃就先抗议了。
在当前社会中,几乎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毛病一不小心就会发作,这样的痛苦给上班族带来了极大的折磨。
慢性胃炎通过西医治疗,不仅无法治愈,反而还会出现反复发作,经常服药要给身体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慢性胃炎的治疗时间较长,久而久之服用西药一定会给肾脏造成损害,所以通过中医疗法对慢性胃炎辨证施治,不仅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有着标本兼顾的特点,治疗效果非常突出。
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时,根据慢性胃炎的基本症状辨证施治,能够让慢性胃炎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今天我们就跟着文章了解一下折腾人的慢性胃炎,如何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吧!慢性胃炎的中医认知1.慢性胃炎的症状慢性胃炎是指各种慢性胃黏膜的炎性病变,临床上以慢性胃痛为典型特征,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在就餐之后,胃部会出现闷胀不适、食欲减退和恶心呕吐等情况。
这是当前的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中胃炎属于“胃脘痛”和“胃痞”范畴。
慢性胃炎根据其症状分为了浅表性胃炎、充血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诸多种类,其中只有极少数萎缩性胃炎可能会演变为胃癌,所以慢性胃癌患者不要过于担心忧虑,只要出现了胃炎症状后及时进行治疗,就能够减少慢性胃炎给身体带来的损害。
2.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胃溃疡的出现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脾胃虚弱有密切关系。
其中饮食不洁是造成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饮食不节主要是指患者日常在饮食中不注意,中医认为胃作为水谷之海,它的功能就是受纳和腐熟水谷,如果进食过于生冷的食物,就会导致寒滞中焦,如果进食辛辣肥厚刺激的食物,就会导致湿热中阻。
如果吃得过饱或者是空腹时用力过度损伤胃气,就会导致胃腑气机阻滞,引发胃痛。
3.慢性胃炎的病机在了解了慢性胃炎的症状和病因之后,要对慢性胃炎的病机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开辨证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胃痛、饱胀、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是其中一种病理类型,主要特点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苦口干,大便黏滞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常常采用抗生素和抗酸药物,但由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易产生耐药性,以及长期使用抗酸药物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减少、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因此患者常常寻求中医治疗方案来寻求更好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可以调整身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力,改善胃肠功能,减少复发的几率。
本文通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其疗效,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原则是“清热燥湿、理气健脾、和胃止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燥湿:采用中药治疗,清热祛湿,如白术、苍术、茯苓、泽泻等药物,以净化胃肠内环境,清除湿热之邪。
2. 理气健脾:通过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物理疗法,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加强脾胃的功能。
3. 和胃止痛:采用中药治疗,和胃止痛的减轻症状。
如苍术、山楂等具有和胃止痛功效的中药。
4. 调整饮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二、疗效观察设计为了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在临床上选择30例符合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西医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苦口干、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缓解情况,采用自身感觉评分法进行评估。
纯分享:治“湿热型胃炎”的方子!老一代中医人所传,今天献给你
纯分享:治“湿热型胃炎”的方子!老一代中医人所传,今天献给你(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现代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老一辈中医人调治“湿热型胃炎”的经验。
谁的经验呢?依然是我非常推崇的临床大家,中国工程院原院士,董建华前辈。
来看看下面这个医案故事吧。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受到启发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姓唐,当时年纪是46岁。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大概在一年前,她因为饮食不节制,直接导致胃痛。
其实,胃疼的毛病,她早就有,自己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胃药。
但是这一次,她吃上从前的“拿手药”,发现根本不起作用。
随后,此人到医院去看,经钡餐检查,发现是慢性胃炎。
既然用西药不行,此患决定看中医。
于是,求治于董建华前辈。
刻诊,见这个患者有点特殊。
特殊在那里呢?主要在舌头。
其舌红,苔腻,舌中央的位置稍黑。
这个黑苔,并不多见。
另外,患者脉象细滑而数。
董师问患者现在的感受。
患者说,主要就是胃疼,不敢按压,胀闷不舒,不停地打嗝嗳气。
食欲,现在几乎全没了,啥都吃不下,而且四肢乏力、浑身倦怠。
嘴巴里是什么感觉呢?主要就是口干、口苦,同时大便干,动不动还放屁。
董师问及小便和带下。
患者回答,小便发黄,带下量多,颜色偏黄。
这些都是早就有的表现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董师斟酌少许,提笔书方一首。
但见:苏梗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黄连2.5克,黄芩10克,大黄6克,砂仁5克,枳壳10克,大腹皮10克,桑枝15克,神曲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大便不再干结,胃疼大减,嗳气打嗝的现象消失,而且自觉稍微有了点食欲。
伸出舌头一看,黑色的苔不见了。
这时候,原方去掉大黄,再投6剂。
到第三诊的时候,患者食欲恢复,胃疼消失。
这时候,董建华前辈嘱咐,用异功散加鸡内金善后调整。
这就是基本的医案过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是胃黏膜病变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已逐年增高。
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疼痛、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状。
脾胃湿热型是中医常见证型,常表现为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症状。
本文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其疗效。
1患者与方法1.1 患者选择年龄在20-60岁之间、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确诊的患者。
符合下列条件者均被纳入研究:①以上腹部饱胀、疼痛、恶心、呕吐、纳差等为主要表现;②病程≥6个月,符合慢性炎症表现;③胃纳减少或容易出现烧心、反酸等典型的胃食道反流病症状;④兰色苔白,脉涩或弦细。
排除下列情况的患者:①免疫力低下;②有肝、肝病、胰腺疾病、精神疾病等重要疾病史的患者;③怀孕或哺乳期妇女;④糖尿病、高血压等糖尿病伴随症状明显的患者。
1.2 方法1.2.1 中药组治疗纳吉克胃痛片:母菊花、石斛、甘草、苍术、大黄根、山楂、陈皮、生姜、山药、茯苓、木香、白陈皮、黄连、鱼腥草、虎杖、厚朴,每日3次,每次2片,连续治疗3个月。
1.2.2 西药组治疗奥美拉唑(欧唯宁):每次口服20mg,每日2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治疗评估指标1.3.1 临床症状评估: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作为治疗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自我报告为依据,采用“小林心态评价表”记录其主要症状和副作用情况。
1.3.2 胃内镜检查:采用白光胃镜检查,观察炎症、溃疡等情况,并记录病变类型、范围、程度等。
1.3.3 重复性腹部超声检查:以观察胃肠道器官的形态及其功能状态,串珠状胃、胃底翻盖及窦炎症状的改善为依据。
1.3.4 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检测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功能状态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结果2.1 临床症状改善状况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中药组的有效率更高达到9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病因主要与不良饮食习惯、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中,中医药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主要是由脾胃湿热内蕴、气血不畅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利湿、健脾和胃、调理气血。
而西医则通过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生活方式改善等手段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疾病的临床表现。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疾病的优势和前景。
一、方法1.1 选取对象本研究选取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位。
1.2 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40人。
1.3 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采用清热利湿、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
西医治疗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根除治疗、胃肠动力药物等。
西医治疗组:采用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根除治疗、胃肠动力药物等。
1.4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结果、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
二、结果通过对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相关检查结果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镜检查结果、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患者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疗效更加显著。
三、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好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医治疗可以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改善体内湿热病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疾病发生的原因。
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作为一名中医医师,我有幸在过去数年中,对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进行了深入的临床观察。
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和观察结果。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胃病”范畴,并根据病因病机将其分为若干类型。
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胃部胀满、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苦口干等。
对于这一类型的慢性胃炎,中医治疗通常采用清热除湿、和中止痛的方法。
而三仁汤加减正是代表方之一。
三仁汤加减由三仁(杏仁、白豆蔻、薏苡仁)、黄连、黄芩、半夏、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除湿、和中止痛的功效。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我会对方剂进行适当的加减,以增强治疗效果。
在临床观察中,我共治疗了100例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分布在2570岁之间。
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表现出胃部胀满、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苦口干等症状。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治疗结束后,我对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痊愈38例,显效4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6%。
通过这次临床观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三仁汤加减在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方面的优势。
三仁汤加减具有显著的清热除湿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胃部胀满、疼痛等症状。
方剂中的和中止痛成分,能够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口苦口干等症状。
三仁汤加减还具有调和脾胃、增强食欲的功效,对于改善患者的食欲不振症状具有明显效果。
当然,临床观察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等副作用。
这可能与三仁汤加减的清热除湿作用过强有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方剂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作为一名中医医师,我有幸在过去数年中,对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进行了深入的临床观察。
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和观察结果。
中医怎样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
中医怎样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于胃粘膜在药物刺激、长期刺激性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慢性炎性改变,当人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时同样会引发胃炎。
中医学上,将胃炎归于“胃脘痛”或“胃痛”的范畴,以脾胃湿热型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病机为体内热蕴积,外遇湿热,两热壅于胃口,而成胃痛症状。
中医治疗胃炎,不仅对胃具有调理的功能,比如调理胃的气血,还有就是中医治疗胃炎的方法较多,比如中草药、针灸、推拿、按摩等,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中医治疗带给患者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那么中医究竟是怎样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疾病,让我们从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病机入手,了解不同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
一、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病机?1.症状湿热型慢性胃炎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纳降而形成的。
当患者脾胃虚弱后,会引发患者有明显的口干、口苦症状,还会引起口臭的表现。
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黏腻以及食欲不振的症状。
2.病机(1)气机失常慢性胃炎的病机被认为中焦气机阻滞,胃气失于和降。
最先出现中焦气滞情况,以湿热内蕴为主要表现,长期作用,导致患者的脾胃虚弱。
而胃失和降才是慢性胃炎发病的主要病机,在中医治疗中以气机辨证为治疗的要点。
(2)湿热郁滞中医学认为湿热壅滞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而湿热毒邪是诱发因素,在患病期间,患者的脾胃虚弱存在于整个秉承。
湿热是诱发慢性胃炎的关键,那么湿热来源于哪里?①肝的问题:由于肝功能降低,肝失疏泄,从而对脾胃的运化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湿邪内生,长期形成湿热化。
患者的家庭事务繁多,长期处于精神张状态,情志抑郁额情况,会导致肝气不舒,形成气机郁滞,郁而为病。
②辛辣饮食:忽略饮食健康,嗜肥甘膏粱厚味。
③脾的问题:而人体的先天禀赋不足会导致脾胃虚弱,则脾虚气滞。
二、中医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1.中医辨证施治辨证:(1)辩疼痛:胃炎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多数会出现胀痛、灼热痛、刺痛;有些患者在情感刺激作用下,会出现两侧胸部疼痛,但这种疼痛持续的时间不长,疼痛感也并不固定。
王惠兰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
王惠兰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王惠兰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脾胃湿热证在北方并不多见,但近年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增多趋势。
在跟王惠兰老师学习中发现每遇脾胃湿热证,常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而获良效。
现将老师对脾胃湿热证的认识和常用治法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脾胃虚弱为本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
《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
临床所见有的患者每因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即引起胃脘胀满,泛泛欲呕,不思饮食,或大便失常,舌苔即变得黄腻。
寻根问源,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所致,总能找到脾胃虚弱的病本。
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1.1 感受外邪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
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
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
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1.2 饮食不节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见的病因。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
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成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胃虽喜润恶燥,但脾胃湿热的形成与胃也有直接的关系。
食物先由胃纳,临床常先见胃纳失常的症状如胃脘痞满、纳呆、恶心等。
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旨在皮肤黏膜局部浅表炎症。
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在人群中有所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许多困扰。
其中,脾胃湿热证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上表现为胃口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恶心等症状。
传统中医学认为,湿热内蕴、脾胃失调是该证的主要病机所在。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1. 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选标准,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符合脾胃湿热型的诊断标准,并愿意参与该研究。
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等合并症的患者。
1.2 研究方案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等。
观察组除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外,还给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
具体加减治疗方法为:藿香、白术各10克,夏枯草、甘草各6克,去白术砂锅中加水煎煮,取煎药液150ml,分两次口服,每日一次。
1.3 疗程及观察指标每个疗程为4周,总共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情况、胃镜下黏膜炎症程度评价及胃液的pH值、胆汁酸和胃液中炎症因子的检测。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2. 研究结果2.1 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治疗后,胃口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恶心等症状明显改善,症状消失或减轻。
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2.2 胃镜下黏膜炎症程度评价观察组治疗后,胃镜下黏膜炎症明显减轻,红肿糜烂程度降低。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后,炎症程度减轻不明显。
2.3 胃液的pH值、胆汁酸和炎症因子检测观察组治疗后,胃液的pH值升高,胆汁酸含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下降。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后,这些指标变化不明显。
3. 讨论藿朴夏苓汤是传统中医药方剂之一,常用于治疗脾胃湿热型疾病。
湿热型慢性胃炎102例证治体会
湿热型慢性胃炎102例证治体会作者:王世才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7期关键词慢性胃炎湿热型中医药疗法湿热型慢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痛”范畴,临床上颇为常见。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以自拟方藿香平胃汤为主加减治疗本病12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2001年8月~2006年12月门诊患者,其中男82例,女38例。
年龄24~45岁78例,46~60岁42例。
胃镜检查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
临床表现胃脘部痞满疼痛,时轻时重,胀疼拒按,以胀为主,食后加剧,食欲减退,甚则不思饮食,时有嗳气,头昏蒙而胀,全身困重,小便时或发黄,大便溏而不爽,口干但不欲饮水: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厚干,脉象滑数。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停服西药,治以清热化湿,行气和中,方药:自拟藿香平胃汤,组成:藿香lOg,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O,滑石(包煎)12g,茯苓30g,枳实10g,金钱草12g,白豆蔻6g,苡米30g:泽泻12g,干姜3g。
水煎服,1剂/d,饭后1小时服用。
随症加减:疼痛明显者加元胡12g,三七粉(冲服)6g;热甚心烦懊恼者加连翘10g,沙参10g:食欲甚差者加焦三仙各6g,炒谷芽10g;口干甚者加元参10g,玉竹6g:恶心呕吐者加竹茹3g,砂仁6g:饱胀明显时加佛手10g,香橼皮15g。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服药2周症状完全缓解,胃镜下胃炎明显好转。
②有效:2周内症状明显缓解。
③无效:服药2周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果治愈8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
典型病例患者,男,42岁,2003年6月28日初诊。
自诉胃脘部不适近1年,开始时自觉上腹部隐隐作痛,闷胀,食纳不佳,由于尚能忍受故未求医,后渐至腹胀、纳少、嗳气,食后尤剧,身困乏力,胃脘部疼痛加剧,遂开始求医治疗,始服症状尚可减轻,虽反复治疗,但疗效均不满意。
脉弦滑而数,舌边尖红,苔黄厚腻,覆满舌面。
《清热化湿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清热化湿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一、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常伴随脾胃湿热证。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湿热证为湿热蕴结于中焦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近年来,清热化湿和胃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通过对清热化湿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清热化湿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三、清热化湿和胃法治疗原理清热化湿和胃法以清热化湿、调和脾胃为治疗原则。
通过选用具有清热化湿、健脾和胃的中药,如黄连、黄芩、茯苓、白术等,以达到祛除湿热、恢复脾胃功能的目的。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四、临床观察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清热化湿和胃法治疗后,患者脾胃湿热证的相关症状如胃胀、纳差、口苦、便溏等得到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更为显著。
2. 胃镜检查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炎症、糜烂、萎缩等病变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3. 生活质量评估: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估中,食欲、睡眠、精神状况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总体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五、讨论清热化湿和胃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中具有显著优势。
通过清热化湿、调和脾胃的治疗原则,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病变的修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清热化湿和胃法具有整体调节、标本兼治的特点。
西药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而中药治疗则从整体出发,调节机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湿热型胃炎的中医案例
湿热型胃炎的中医案例湿热型胃炎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以胃痛、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中医通过针灸、中药治疗等手段来治疗湿热型胃炎,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个中医案例。
患者王某,男,35岁,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来到中医门诊,经过仔细的问诊与检查,确诊为湿热型胃炎。
步骤一:中医诊断湿热型胃炎属于中医的虚实相兼型,主要是由于外来湿热侵袭,引起胃气壅滞,导致胃气失和。
症状表现为胸口痞闷、食欲不振、反酸恶心等。
步骤二:中医治疗方案针对王某的病情特点,中医医生制定了中药方剂,包括竹叶桑叶茶、麻仁丸、葛根鸡汤等。
1. 竹叶桑叶茶竹叶和桑叶是清热解毒的中草药,能够帮助清除肠胃中的湿热,解除胃部不适。
将竹叶、桑叶放入茶壶中,加入适量的开水浸泡,可每日饮用2-3次。
2. 麻仁丸麻仁丸是一种针对胃肠消化不良的中医药物,有滋阴清热、健脾开胃的功效。
将葛根、黄芩、白术、黄连、麦芽、甘草等药物研磨成粉末,制成小丸,每日3次,每次10粒。
3. 葛根鸡肉汤葛根和鸡肉是具有益气健脾、化湿行气的药食同源,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
将葛根煮成汤后加入鸡肉、姜等食材,慢炖45分钟,每日1次,分2次服用。
步骤三:康复与预防王某经过2周中药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在治疗期间,他也注意饮食调节,避免和减少辛辣刺激、油炸等食物,增加高纤维、低脂肪食品的摄入。
在治疗完成后,他继续以健康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预防疾病的复发。
总之,对于湿热型胃炎患者来说,中医的治疗方案针对个体化,需要经过仔细的中医诊断和较长时间的治疗过程。
同时,预防也十分重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等都有利于病情的预防和控制。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怎么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怎么治疗?胃病是最普遍常见的疾病之一,此病不分年龄和时段,其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相关,特别是遇上炎热的夏季,胃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故本文将重点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展开详细介绍,探讨其具体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迎接春节的喜庆时刻,人们在此阶段会大量进食冷饮解暑,甚至会暴饮暴食,过多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这就会给胃疾病留下可乘之机,引发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
胃疾病的种类有很多,就单纯的胃炎也可分为好几种,下文将展开一一讨论。
一、你眼中不一样的胃炎疾病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的疾病,在临床中可依据其病理类型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症状较复杂,病人可能会出现腺体萎缩,甚至发生癌变,而浅表性胃炎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症状无特异性,但若不及时治疗,也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正常生活。
今天来说说慢性浅表性胃炎,此病主要是胃黏膜充血性病变,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渗出物、糜烂和出血等,其发病症状有上腹部不适、饱胀感、腹痛、嗳气,还伴随恶心、呕吐、吐酸等,诱发此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原因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除此之外,还与药物刺激、饮食不节、生活卫生差、吸烟喝酒以及胆汁反流等相关,有关调查统计,引发胃病的病因中饮食不当占62.09%,情绪异常占30.46%、吸烟饮酒占19.31%,药物刺激占7.10%,剩余16.02%为其他。
在中医学上慢性浅表性胃炎按照辨证分型可分为脾胃湿热型、肝气犯胃型、胃阴亏虚型、气滞血瘀型等,不同证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怎么治疗?胃病是人们最不可忽视的疾病之一,胃病发展至胃癌仅需五步,从最开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所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不断加重,最终造成严重后果,故防微杜渐才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对药 物 的吸收 ,同时也 不影 响患者 的正常饮 食 。
2. 3 典 型病例 李 某 ,男 ,3 8岁 ,2 0 1 2年 5月 1 0 日初
诊。自诉近 1个月胃脘胀满痞塞 ,食少 纳呆 ,口苦而腻 ,在 外院诊断为慢性 浅表性 胃炎 。服西药 未见 好转 ,倦怠乏力 , 便溏 。舌红苔黄腻 , 脉缓。症属脾 胃湿热证 。治宜清热化湿 , 和胃运 中 ,方用加 减不换 金正气 散加减 :炒 苍术 l 2 g,茯 苓 1 2 g,炒木香 6 g,川朴 1 2 g,陈皮 6 g,炒 枳壳 1 2 g,川 连6 g,藿香 1 2 g, 蒲 公英 l 2 g,7剂 ,水煎服 ,日服二 次 , 每E t l 剂。二诊 :服上药诸症均见好转 , 大便渐成形 ,舌红 苔 黄腻 ,脉缓 。在原方基 础上加减调 治二月余 , 诸症 痊愈 。 3 注意事 项
为主 ,本证浅表性 胃炎常会 出现 明显 胃黏膜 充血 、水肿 、糜 烂等 。慢性 胃炎 发病诱 因很多 , 常见有 长期 、大量饮 酒 , 进 食过 冷、过热、过粗糙或坚硬食 物 , 饮 浓茶 、咖啡 ,饮食 不 规 律 、不 卫生 等 ,导致 湿热邪 气 留恋 。
1 . 2 诊 断标 准_ l 脾胃湿热证的主症 :①舌质 红,苔黄腻 ;
药中加入苦温之品 , 乃可显效 ,因湿为 阴邪 , 非温不化 。④忌 甘温补气。脾虚不运 ,湿邪 内停 ,故治湿多用健脾之法 。然陈
食, 此外锻炼 身体和 陶冶个人情操 , 增 强 自身免 疫力 。除注 意忌食高热 、油爆 煎炸之物和忌烟 、 酒生冷之物 外 , 宜常食
用蘑菇 、 木耳等 , 对慢性 胃炎脾 胃湿热证有很大 益处 。
中 国乡村 医药 杂 志
慢性 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中医诊治经验
吴春 娥
笔者师从 全 国名 老 中医药专 家 、 学 术经验 继承指 导老 师 陈意教 授。陈老师从事 中医 内科临床 已 5 0余 年 ,在中医 内科 杂病 治疗 上思 路独特 ,笔者整理 出其慢 性 胃炎脾 胃湿 热证 的 中医诊 治经验 以飨 读者 。 1 病 因与诊 断标准 1 . 1 病因 慢性 胃炎 脾 胃湿热证 主要 以急性 活动性 炎症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需要注意 自身饮食和加强锻炼 ,
一
方面饮用易消化且对 胃黏膜没有损伤 的食 物,不宜暴饮暴
或为寒湿 , 或为湿热 。寒湿之证 , 治 以苦温 ,因苦能燥湿 , 温 能散寒。然临证所见湿热之证 , 单用苦寒之品 , 其效不显 ,因 苦寒药易导致 凉遏 冰伏 ,阳气难展 。 故 陈老师认 为当于苦寒
②脘 腹痞满 或胀或痛 或灼热 ;③口渴少饮 ;④食 少纳呆 ;
温祛 湿 , 三者相 合共为佐使。诸药相 伍 ,共凑 燥湿运脾 ,和
胃化 湿,兼 以清热之功 ,适用于湿热阻滞 中焦之证 。对慢性 胃炎脾 胃湿热证 患者进行 中医治疗 ,在服药 用量上 也应注 意,应该用药量少而多次分开服用 ,每天 3次 , 这样 既利于
⑤大便 溏而不 爽或结 。次症 :①肢体 困重 ;②身热不扬 或
汗出不解 ;③ 口苦而黏 ;④恶心 、呕吐 ;⑤脉濡数。诊断 : 临床只要具备舌苔黄腻 ,同时见其余主症 2个 ;或同时见其 余主症 1个和 次症 2个 ;或同时见次症 3个 以上 即可诊断 。 2 用药 原 则及治疗 2 . 1 用药 原则 ①湿热交结,湿乃主因。因脾为阴土,主运 化 ,喜燥而恶湿 , 故 脾虚运化 无力 , 则湿气 内停 ;外湿也喜
参 考 文 献
老师认 为脾虚虽可生湿 , 但健脾之药却 当慎用 ,因健脾之 药
作者 单 位:3 l 7 1 0 0 浙江三 门县 亭旁 中心 卫生 院 中医科
【 1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 】 . 北京: 中医药科 技出
版 社 ,2 0 0 2:3 7 1 .
多为甘温之 品,甘温能助湿生热 ,不利于祛湿。 2 . 2 治疗 根据 以上原则 ,陈, 加入苦寒 之黄连 ,取名 “ 加减不 换 金正气散” ,用 于慢性 胃炎湿 热之 证。湿重于热及腹 胀则 加砂仁 、豆蔻 ;热重于湿则加蒲公英 、山栀 ;便秘 加大黄。 主方苍术性温 ,燥湿运脾 ,既能燥 内湿 ,又能祛除表湿 ;厚 朴 苦温芳香 ,苦温可 以燥湿 ,芳香 能化湿 ,苍术合厚朴 ,燥 湿运脾功效 倍增 , 共为君药 。藿香性温发散 ,既可祛外在的 风寒 湿邪 ,又有化 湿和 中的作用 ;半夏 燥湿 化痰 、和 胃降 逆 ,二者相 合 ,具有解 表化湿 ,和 胃止 呕之 效 , 共 为臣药 。 陈皮疏理 气机 ,理气化 湿 黄连苦寒 ,清热燥 湿 ;生 姜辛
困脾 , 而脾为湿 困。湿邪既是发病 原因,又是病理产物 , 其性
黏腻重浊,湿邪 阻滞 中焦,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 升 降失 常, 运化失职。 湿邪积久不去 , 郁而生热 , 而成湿热交结之证。 ②热邪易清 , 湿邪难除。无形之热易清 ,而湿性黏腻缠绵 , 不 易祛除 , 如再经发汗 、 攻下 、 滋阴等误治。甘温滋腻 , 更助其 湿,湿热壅塞 ,阻滞气机 , 湿不化而热不除。故陈老师认为 , 湿热胶结之证 ,当重除湿,湿祛则热易除。③湿为阴邪 ,非温 不化。湿胜类水为阴邪 , 湿邪为病 , 易伤 阳气, 其性黏腻重浊 ,
( 收稿: 2 0 1 3 - 0 8 — 1 0 ) ( 发稿编辑:白兰芳)
通 信 作者 :吴 春娥 , E ma i l : w u c h u n e l @l 6 3 . g o i f l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