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实质及其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论人的主体性问题及意义
黑格尔受斯宾诺莎“实体就是主体”思想的启发,认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在黑格尔这里,主体已不再是笛卡尔意义上的“我思”,也不再是康德意义上的“先验主体”,而首先是绝对精神。人虽然也是主体,但他的主体地位是相对的。相对于表现为理性过程的历史世界即绝对精神,他又是客体,是绝对精神这个主体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或工具。而且,在黑格尔那里,主客体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人既是绝对精神的工具,又是它的体现;精神对人而言是主体,又是它的目标和完成。客观世界或客体本身也不是绝对的客体,劳动将它们变成人自我发展或自我表现的中介:当对象由劳动产生和形成后,它们就成了主体的一部分,主体从它们那里看到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主体和客体统一于自在自为的历史过程,统一于绝对精神。知识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个与客体相对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是绝对精神在历史过程中展开的自我认识。这样,黑格尔就根本取消了近代西方哲学关于知识如何可能和是否可靠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突破近代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立场,相反,通过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最大程度地加强了这种立场,因而也就将近代西方哲学的内在矛盾极端化了。
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
词语破碎之处何物存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倪志娟内容提要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以两条线索进行的:英美语言分析哲学的科学主义路线和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的人文主义路线。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哲学家们试图以语言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反二元论的意义整体。
以往在认知过程里被当作一种透明介质的语言,接受了哲学家们从各个角度的聚焦透视。
对语言的关注,是人类认识能力深化的结果,也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
但是,在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哲学正在将语言神秘化、迷信化,从而陷入了语言的牢笼。
关键词语言;转向;语言分析哲学;存在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标识出现代与传统的对立和差异。
现代哲学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主客体关系或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转向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将语言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力图摆脱形而上学的阴影,以语言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反二元论的意义整体。
那么这一转向是否真正解决了传统哲学的危机呢?它对哲学的真实意义何在呢?一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以两条线索进行的:英美语言分析哲学的科学主义路线和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的人文主义路线。
首先是语言分析哲学的兴起。
从哲学产生之初,语言问题就包含在哲学思想之中,只是人们一直将语言作为再现事物的本质、表达思想的工具。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家关注的是万物的本体问题;近代以后,认识活动的主体及其所使用的认识方法成为哲学关注的中心。
到19世纪末期,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又动摇了“由笛卡儿创始的、与牛顿力学同时发展起来的近代哲学范式”(库恩语)。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语言的内在结构及其运动构成了科学理论发展的动力学因素,制约着科学理论的进步和深化。
对于科学理论来说:“最有意义的不是直接观察到的东西的精确性质,而是对被观察到的东西(即理论事实)给出解释性的表述,因为正是这些理论事实的集合构成了科学知识的基础。
”也就是说,任何科学知识都要通过特定的科学语言系统才能描述、解释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性。
而现代数理逻辑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知识领域里使用变元和量词所意指的东西,从而保证逻辑发展的普遍性和一致性。
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阶段 可证伪 贝叶斯-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阶段可证伪贝叶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西方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的本质、原则和方法的学科,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西方科学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并重点探讨了两个重要的理论,即可证伪原则和贝叶斯推断。
在现代科学哲学兴起之前,科学被视为一种纯粹的实证活动,只关注观察、实验和数据,将科学定位为一种客观、可重复的事实收集过程。
然而,20世纪初的一系列科学革命和哲学思想的变革,逐渐让科学哲学的研究焦点从实证主义转向了更加深刻的问题。
可证伪原则的提出与应用是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这一原则,他认为科学理论不能通过验证来证实自己的真理性,而只能通过反复的试验来暂时证伪。
这一原则突破了旧有的科学观念,强调了科学理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和预测性。
与此同时,贝叶斯推断的兴起也对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贝叶斯推断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概率推理方法,它将已有的先验知识与新的观测数据相结合,通过不断更新概率分布来得出新的结论。
贝叶斯推断的提出,使科学研究者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不确定性,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评估科学理论的概括能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个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它们对科学哲学发展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对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阶段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和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方法,为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西方科学哲学的起源与发展2.2 可证伪原则的提出与应用2.3 贝叶斯推断的兴起与应用2.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阐述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阶段:起源与发展、可证伪原则的提出与应用以及贝叶斯推断的兴起与应用。
首先,在第二节中,将对西方科学哲学的起源与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我们将回顾科学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包括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启蒙时代的科学革命以及近现代的科学哲学思潮。
西方当代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西方当代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近年来,西方哲学思潮正逐渐渗透到中国的哲学圈。
西方哲学思潮是当代哲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中国的哲学界来说,了解西方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西方哲学始于古希腊时期,罗马时期也有不少哲学家涌现,但真正开启了西方哲学的黄金时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在此期间,培根、笛卡尔、休谟等一批哲学家的思想,不断开拓了哲学领域的新地带。
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不断更新不断变革。
其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康德主义哲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此后,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相继出现。
二、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与变革西方哲学思潮主要是通过其创始者及他们的作品传入中国哲学界的。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德、法、美、英等西方哲学思潮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学习和研究。
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出现,将西方哲学从最初的自然主义哲学的侧重点上转向了对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关注,开始研究人的思维方式、知觉活动、语言现象等,引发了对现代哲学方法的反思和批判。
存在主义则强调了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对人类自由、责任、孤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开启了对人类本质的多重可能性的探索。
结构主义借助语言分析获得了话语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将文本研究扩展到了社会科学等领域。
在20世纪6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哲学思潮不再单纯地从形态和方法上批判专制或为避免发生专制斗争,而是深入到阶级斗争的实践和哲学问题的探讨中。
后现代主义则在对现代性和现代哲学的批判中,建立了对重大问题的新的看法和新的理解,如对权力、主体、主观、真相等问题的新认知,为当代理论研究,尤其是当代文化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推动了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作用,也有深刻的哲学交流和融合。
首先,西方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论布鲁纳语言哲学观及教育意义
论布鲁纳语言哲学观及教育意义布鲁纳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他所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发现学习、认知结构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但对他的语言哲学观却鲜有探析。
研究发现,布鲁纳的语言哲学观是在西方哲学经历“语言转向”和西方心理学经历“认知转向”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该语言哲学观以语言发展的社会交互主义理论为基础,具有三个典型特征:第一,以意义生成为核心;第二,强调语言的立场标记;第三,强调语言与认知发展的互动关系。
布鲁纳语言哲学观为当前教育发展提供两点重要启示:第一,教育的语言是文化创造的语言;第二,教育的语言应具有立场。
标签:意义生成立场标记社会交互教育的语言一、引言20世纪早期西方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语言转向(the Linguistic Turn)”①,即语言成为哲学反思自身传统的起点和基础,而不再仅仅是用以分析问题的工具。
哲学与语言的关系开始成为哲学和其他人文学科关注的焦点,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是我们表达世界的最基本方式,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沉淀在语言中,不仅在语义中,也在语法里,譬如,时态对理解时间的重要作用。
“语言转向”是现代哲学方法论转向的结果,直接源自数理科学和语言学的发展。
由于语言联系着主体与客体、本体论和认识论,因此这一转向并非真正与传统哲学决裂,而是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传统哲学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思想缘起“语言转向”这一术语的提出者伯格曼(1964)认为,所有的语言论哲学家都通过叙述确切的语言来叙述世界,语言成为理想语言哲学家②(弗雷格、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等)与日常语言哲学家③(后期维特根斯坦、奥斯汀、赛尔等)在方法上的基本出发点。
弗雷格(1892)的“论意义和指称”、罗素(1956)的摹状词理论、斯特劳森(1950)的“论指称”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指称和意义的关系,主张用语言表示实在探讨哲学中的存在(being)问题。
《西方哲学史》中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教学方案
西方哲学史中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教学方案1. 引言本文将探讨《西方哲学史》中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教学方案。
西方哲学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理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西方哲学史中的思维方式2.1 古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解释古希腊哲学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探讨理性主义在古希腊哲学中起到的作用。
•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重要哲学家在推动理性思考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2.2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于西方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变革的影响。
•探讨人文主义如何推动了对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的关注。
•强调人文主义对于培养个体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的重要作用。
2.3 现代哲学的实证主义和认知转向•分析实证主义的核心原则,以及其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
•探讨认知转向对于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论的改变带来的影响。
•强调科学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纳入逻辑思维教学中。
3. 逻辑思维教学方案3.1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一系列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讨论课、辩论比赛等。
•强调注重分析问题本质、挑战常规观点、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等重要技巧。
3.2 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解释逻辑推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性。
•提供基础逻辑原理和推理模式,如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
•鼓励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论证构建来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3.3 教授科学方法论•探讨科学方法论在逻辑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如假设测试、实证验证等。
•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和理性决策。
4. 结论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中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教学方案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以及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向“历史”的转向
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向“历史”的转向内容提要:在西方哲学问题的历史逻辑中,不仅存在着从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同时还发生着从近代的“解释哲学”(认识论哲学)向“历史”(哲学)的转向。
应该说马克思哲学引领了后一个哲学转向。
马克思哲学对哲学的消解和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哲学从“解释”走进了“历史”。
哲学在“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批判的性格,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就是哲学的这种转向给予的。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经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都是这种转向的逻辑在历史中的延伸。
关键词:哲学转向历史马克思哲学西方哲学在我国哲学界对西方哲学历史的研究中,关于从古代本体论到近代的“认识论转向”,从近代的认识论到现代的“语言学转向”,似已成为把握西方哲学问题发展逻辑线索的共识。
我认为,在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型中,仅以“语言学转向”还不足以把握从近代到现代西方哲学问题的发展脉络,并且易于以“学院派的正统哲学”遮蔽哲学本应具有的生命意识。
实际上,西方哲学问题及哲学的发问方式在从“认识论”向“语言学转向”的同时,还发生了更重要的另一哲学转向,这就是由马克思哲学为始端的从近代的“解释”(认识论)向“历史(学)”的转向[①]。
确立这样的认识,对重新看待西方哲学的历史和走向,对修正我们既有的哲学观,对确立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②],对把握当代西方哲学的思维特质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试从哲学问题的历史与逻辑演化的视阈,以历史解释学的方法,试对这个论题做出合乎人们接受习惯的说明,以确立这种判断的合理性。
一、哲学发问方式及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中的转型及逻辑学界似已经达成共识的所谓西方哲学历史有一个从“古代本体论”到“近代认识论”的转向,和从“近代认识论”到“现代语言学”的转向,实际指的是哲学主题的转向,也就是哲学发问方式的转向。
在这些哲学发问方式与哲学主题的转换中,形成了西方哲学的历史逻辑。
所以,我们只能循着哲学历史的这种逻辑去寻找哲学主题向“历史”转向的历史理由。
嬗递与流变--读《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
嬗递与流变--读《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尹龙【摘要】在西风压倒东风的时代,上世纪中叶形成以来的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传统史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史学以打破历史单线进化、突破中心论、注重多元化为主要特征,凸显语言学对历史建构的作用,质疑历史的真实性,把历史文本看作是语言学的产物。
陈新的新著《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读后,对其观点略陈管见。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历史认识;传统史学;路在何方【作者】尹龙【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历史系,上海 2004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03陈新先生是国内研究史学理论的中青年学者之一,其学术研究主要涉及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公众史学等领域。
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其新作《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该著作的基本内容是陈新先生在世界史研究所博士后从事史学理论研究从历史哲学的认识论视角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成果。
因笔者学力不足,在此,仅就拜读陈新先生此书略陈管见,敬请方家雅教。
本书分为四章,共11节。
第一章三节,主题“历史思维”,主要从历史哲学层面,讲述与历史思维相关的知识(历史经验、记忆、逻辑推论、历史想象)及其关系。
第二章讲述的是西方现代历史认识,先追溯到西方现代历史认识的渊源——古希腊,接着论述了历史主义与20世纪早期的德国史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概况。
第三章讲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认识,列举福柯、德里达、海登·怀特的例子来阐明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中的诉求。
第四章主要讲述全球化情境下的历史学(尤其侧重思想史)写作,“预流”未来历史学写作大势。
该书以西方史学理论和历史认识为核心,论述了从近现代以来的史学理论发展,阐释了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语境下,史学理论研究走向的未来之路。
认真阅读该书后,虽然对书中某些观点存疑,但此书的价值仍大有可取之处。
哲学:西方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西方哲学史考试试题1、名词解释种族假相正确答案:培根在认知知识的过程中针对经院哲学而提出的一些妨碍人们认识自然的幻想和偏见,称之为“假相”。
并概括为四种。
种族假象指的是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思维主(江南博哥)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2、问答题利科的“文本理论”。
正确答案:利科认为,“文本就是由书写而固定下来的语言”,但,文本不是写下的零散的词句,它可以被看作是言语的作品,即它是一个构造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能还原为他的句子。
利科认为,写和说都是实现言语的合理形式,但是通过写而实现的言语具有一系列的特征,使得文本完全不同于说的言语。
利科的文本概念并只限于文学的,写下的文本,他有一种普遍性,任何具有文本的性质,可以以一种“文本”的形式用符号记下的活动,也都是文本。
如:历史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文本。
实际上“文本”成了任何释义学探讨的对象,它规定了释义学的领域。
正因为利科对“文本”作了这样重要的规定,所以文本理论在其哲学释义学中占中心的地位。
他的哲学释义学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文本解释理论。
利科认为,“存在”体现在文本中。
文本或语言也由此而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分析、解释文本,就是通过方法论的手段来达到本体论。
利科的文本理论起着沟通本体论释义学与方法论、认识论释义学的中介作用。
文本解释体现了二者的统一,文本解释的目的是要突破文本语言通常意义的层次,揭示文本世界。
这个世界就是海德格尔所讲的“在世”之“世”。
利科的文本理论充分体现了他寓本体论与方法论之中的意图。
3、名词解释“奥康姆剃刀”正确答案:由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奥康姆提出。
它的基本命题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可以用少数几个原理或原则来说明事物的时候,却用了许多的原理或原则,那就是浪费。
4、问答题试论现代西方哲学中“语言的转向”的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内容:从弗雷格、罗素和摩尔等人的分析哲学来看,他们的思想在“语言的转向”过程中还属于酝酿阶段。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对后来的哲学及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本文将就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进行探讨。
一、海德格尔哲学思想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围绕存在主义展开,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对存在的思考和存在的体验。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哲学的困境在于将存在抽象化,将存在看作是一个已知对象,归结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海德格尔认为,这种抽象化的结果是失去了存在的实在性,忽略了人类存在的本真性。
海德格尔思考的核心是“存在”或者“被”的问题。
存在并不是一个宏大的概念,而是人类真实的生活和体验,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存在感受和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海德格尔特别关注语言和时间的问题。
他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我们理解世界本真意义的途径。
海德格尔也指出,时间并不是线性的,而是被存在者实现的“尽头”。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密切相关。
这一转向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历了两个世界大战和众多社会变革的波动。
这种转变凸显出信念、道德和文化的缺失和巨大的不稳定性。
在这个背景下,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代哲学强调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成为现代文明的核心。
在这种背景下,人类视野的扩大、信息革命和新兴的技术赋予了人类新的能力。
这一变化加速了现代化进程,驱动了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二是现代哲学强调人类的独立性和自由意志。
这种独立性和自由意志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更是文化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权利、自由和个体的尊重不断加强,理性、理念和思想的自由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象性、实在性和确定性的挑战,使得现代哲学得到挑战和修复。
首先,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哲学的转向相反,强调存在的真实实在性和体验。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
[7]F.弗兰克.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7.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魏屹东(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认知科学是一门包括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哲学、语言学、人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
它的诞生与发展对当代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成为当代科学哲学的一种新趋势。
认知心理学家普遍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反心理主义的做法,强调研究人的心理过程,把认知过程看作是一种能够用符号表征外部环境事件和自身的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
知识的表征、问题解决与推理、模式识别、记忆学习、语言问题等不仅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应该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知识、概念、思维等问题为科学哲学家解决科学哲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科学哲学家开始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譬如,库恩用心理学的格式塔转换类比科学理论的范式转换,哥尼克(G opnik,A.)把认知心理学的人类个体认知发展的成果应用于科学理论的进化,纳塞斯安(Nersessian,N. J.)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解释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吉尔(G iere, R.N.)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科学理论的认知结构[1]。
正如萨伽德(Thagard,P.)所说:“目前,科学哲学发生了认知转向,它试图从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角度出发研究科学的发展。
”[2]第二,人工智能为科学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科学哲学对概念变化和新概念形成的研究,对科学发现和辩护的探索以及各种非经典推理机制的研究渗透了人工智能的思想和方法。
譬如,西蒙和纽威尔提出了科学发现规范理论,为科学发现制定了启发式程序;萨伽德应用计算模式和认知理论来理解科学知识的结构和增长;丘奇兰德从计算神经科学探讨科学理论和解释的本质。
其次,人工智能的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范式成为科学哲学家研究和反思的对象。
主体间性_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2007年第5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5,2007(总第105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05[收稿日期]2007-04-15[作者简介]蒋小英(1980-),女,湖南永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批评。
主体间性: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蒋 小 英(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思想界凸显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且很快继主体性理论之后掀起学术界的新潮,至今方兴未艾,并对哲学、美学、文艺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发展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从而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从事实践的行为方式。
它为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等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诸关系的和谐、本真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上的引导。
[关键词] 主体间性;交往;对话[中图分类号]B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7)05-0044-02 西方哲学自17世纪的笛卡儿开始,就鲜明地把人的主体性问题提出来,后经康德推进黑格尔发展,到胡赛尔盛极而衰,转向主体间性的研究。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思想界凸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并已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之一,甚至还被称为现代西方的一大显学。
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由近代哲学建立在主客对立二元论基础上的主体性原则转到现代哲学关注主体间平等对话和交往的交互主体性原则上来。
同时它还对哲学之外的其它领域的发展和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有力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主体间性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开掘,以期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推动人类和谐社会的平等对话和交往的实现。
一、主体间性理论提出的背景和渊源近代以来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性的召唤下,主体性被一步步神化了,但是,主体性理论自身交织着自我明证性和普遍必然性的两难困境,不可避免地要从辉煌走向黄昏。
吉尔模型理论的起源及哲学内涵
20O ( ) 9.1 1 下
{ 缸会 I6 } I J
吉尔模型理论 的起源及 哲学 内涵
刘 茜
摘 要 西方科学哲学在 2 世纪的发展 中, 0 经历了不同流派的更替 , 认知科学的发展则是科学哲学的进一步转移的契机 , 罗纳德 ・ 尔指 出认知 是 科学哲 学发展 的 内在 动 力, 吉 而模 型在 认知 转 向” 哲学 中具 有特 别的作 用 , 型是 思维 的工具 , 模 用 来建构 意 义 , 于模型 的研 究 , 对 虽已取得 了较 多的研 究戍果 , 还待发 掘乖 探 索, 但 本文 主要 就 吉 尔模 型理论 的起 源和 哲学 内
涵发表 相 关见解 。 关键 词 科 学哲 学 吉 尔模 型 传 统 方法论
中图 分类号 : 5 B
一
文 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号 :09O 9(o9 l.6 . 10 一522o )1 80 3 2 二、 尔模型理 论的 哲学 内涵 吉
吉尔 的模型 理论 以工具为 出发 点 , 图通过工 具使 自然主义 试
、
吉 尔模型 理论 的起 源
在 某种 程度上 , 我们可 以将吉 尔的模型看 作是“ 自然主义” 的 产物 , 甚至可 以说是“ 化论 自然主 义” 进 的产物 看作心 主
事 实上 ,吉尔 的 自然 化认 识论 具有相 当浓 厚 的抽象理 论特 理学 的一部 分, 使认 识论 问题 “ 实证 ” 。在 他看来 , 理性 即是 化 合
人工智 能的 目的是探索 智能 的实质 , 希望产生 一种 与人类 并
全 新角 度来 阐明看 待事 物 问题 的方 法 , 然而 在吉 尔看来 , 被证 智 能类似 的 机器 。计 算 机就 是科学 家模 仿人 脑产 生 的一 种模 型 若
人工智能中的哲学问题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向“语言研究”和“认知研究”的两大转向,认识论的研究在不断去形而上学化的同时,正在走向与科学研究协同发展的道路。
作为当代人工智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认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清楚地了解人脑意识活动的结构与过程,对人类意识的智、情、意三者的结合作出符合逻辑的说明,以使人工智能专家们便于对这些意识的过程进行形式的表达。
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意识,首先就必须研究意识的结构与活动。
意识究竟是如何可能的呢?塞尔说道:“说明某物是如何可能的最好方式,就是去揭示它如何实际地存在。
”这就使认知科学获得了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性意义,这就是认知转向为什么会发生的最重要原因。
由于哲学与认知心理学、认知的神经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之间的协同关系,无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如何发展,从物理符号系统、专家系统、知识工程,到生物计算机与量子计算机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对人类意识活动的整个过程及其各种因素的认识与理解。
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哲学对人类心灵的探讨。
无论是强AI派抑或弱AI派,从认识论上看,人工智能依赖于物理符号系统模拟了人类思维的部分功能,但是,其真正对人类意识的模拟,不仅有赖于机器人本身技术上的革新,而且也有赖于哲学对意识活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
从今天来看,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已不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什么,而是要解决一些较为具体的智能模拟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1.关于意向性问题人脑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意向性与主观性,并且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引起物理活动,心身是相互作用的。
大脑的活动通过生理过程引起身体的运动,心理状态是脑的特征。
“确实存在着心理状态;其中一部分是有意识的;大部分是具有意向性的;全部心理状态都是具有主观性的;大部分心理状态在决定世界中的物理事件时起着因果作用。
”在这样的前提下,塞尔认为,计算机或人工智能是无法像人的大脑一样,既具有意向性又具有主观性的。
他对一些强AI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坚持这种观点的人,把人的思维与智能纯形式化了。
技术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及其对技术教育的影响
《 技术哲学 的经验转 向》的研 究纲领问题 ,并经荷 兰技术哲
学 家 阿 切 特 惠斯 等 人 的倡 导 .认 为 当今 全 球 技 术 哲 学 研 究 正 在 发 生 着 所 谓 的 “ 验 转 向 ” … 与 传 统 的技 术 哲 学 的 经 。
等过 程的 问题 ;技 术与工程本 身 ,即技术制 品的设计 、发 展 、生产 、维修 游离于经典技 术哲学家 的视 野之外 。在方
文化无关 的技术 ,只能是 一种幻想 ” 。技术实践就在人类 文
化 价值体 系中 ,无论任何 时代 ,技术 实践都受 到人们价值
观 的制 约 ,而且在A 佩斯看来 ,这种 制约是甚 为根 本的 。] . ( ’ 我 国学者常立农也 认为 ,强 调技术文化 有助于在技 术实践
在认识论 领域 .知识 的标准一度 被定 义为是 “ 被证 明 为真 的信念” 。以此知识 的 “ 准定 义”来衡 量 ,技术知识 标 是不 够 “ 知识 ”资格 的。 5 ]而科学 知识 以其 “ 客观 性” 、 “ 普遍性 ”和 “ 中立性 ”的基本特性被看作是最有 价值 的知 识 。但随着 知识社会学 的兴起 ,人们 认为 ,把科 学看作 正 确的知识体 系 固然有其 合理成分 ,但这 只是 一个方面 的特
确 立 自身 , 《自然辩证 法研究 》2 0 年第 2 03 期发 表 了题 为
“ 向技 术 研 究 的 ‘ 识 论 转 向 ” 走 认 ’的 大 型 笔 谈 ,从 人 类 社
会 的存在 与发展 、科学发 展的理论模 型 已不足 以说 明技术 发展 的实质 、技术认识过程 的认识建构 、技 术产生 与发展 过程 的认 知特点等视角论述技 术哲学研究认 识论转 向的重
的历史发 展特征和 由经 验提供 的技术 的总体特点 之后 .才 有可能确立一 种有坚实基础 的形而上学解 释。 ( ” ]因而他
空间观的“生存论”转向及其意蕴
第9 期
空 间观 的“ 生存论" 向及其意蕴 转
邸利 平
( 陕西师范大学 哲 学系 , 西安 7学基 础上 的“ 学主 义” 科 空间观 , 蔽 了“ 遮 空间” 存在 ” 与“ 的关 系, 映 出认知理性 泛 反
化、 非现 实性 以及 实体 性的特征 。 海德 格 尔力图重新 建构“ 基础 存在论 ” 在作 为“ , 此在” 的人之 “ 在世 ” 存在的基本
握现成世界 的现成 规律 , 然后 又试 图以之来解决 人 的
物提供了存在 的场所 , 当一切感觉均不在场时 , 它可 以被一种虚假 的推理所把握。 [ ” ] 本质主义 的空间 6 3 观凭借解释者 的理性能力将空间观服务于对世界本 原的解释之中。空间不是直观的、 现实的 , 而是理性 抽 象的 。
关键问题。但是 ,无所寻视仅止观望 的空间揭示 “ 活动 , 使周围世界的场所中立化为纯粹 的维度 。[∞ ” ] 1 1
一
是 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 , 开始是对身边所不懂的 东西感到奇怪 , 继而逐步前进 , 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 生疑问, 例如关于月象 的变化 , 于太阳和星辰的变 关
作者简介: 邸利平(9O , 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 18一)男,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价值哲学。
世界获得一些事实性的认识 , 但却遮蔽了人对世界先 天拥有的“ 领会” “ 。一门科学的所有专题对象都以事 质领域为其基础 , 而基本概念就是这一事质领域借以 事先得到领会( 这一领会引导着一切实证探索 ) 的那 些规 定 。n 种科 学性 的研 究 , ”¨这 总是 试 图寻 找 和掌
再次 , 科学主义空间观还具有实体性的特征。当 生存问题 ; 但却忽视了研究者 自 身的一个特点——无 传统哲学把世界看作是 自 的、 然 封闭 自 足并独立于人 人和世界包括空间就都被实体化了。 论如何 , 人总是“ 在生存着的” 这样一个根本性的考察 之外的存在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实质及其意义
【摘要】:随着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深化,科学哲学的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变化。
逻辑经验主义注重科学理论本身,围绕经验证实和逻辑分析展开它们的理论。
它们的理论由于脱离了科学所受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而受到历史主义学派的批判。
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的发展问题仅仅靠科学理论自身是无法解决的,而必须从社会、文化中寻找根源。
它们的不足在于过分强调外在的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影响,导致相对主义。
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强调科学家的认知因素在科学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力图克服以往科学哲学理论中出现的困境,促进科学哲学的新发展。
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把科学看作一种认知现象,从科学家的认知能力出发考察科学活动,强调科学家的内在认知因素对科学理论的影响。
作为科学哲学的第四次转向,它吸收了科学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的合理因素,用新的视角理解科学。
它从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心智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最新发展中找到了理论基础。
这一转向为我们重新考察科学理论的本质、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范式的转化、科学信念的改变、科学理论的发现等科学哲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将对21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N02
【目录】:导言8-10一.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与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修辞学转向10-171语言学转向:科学问题的语言解释10-112解释学转向:科学问题的社会解释11-133修辞学转向:科学问题的艺术论证13-144认知转向:科学问题的认知解释14-155前三次转向对认知转向的影响15-17二.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外部原因17-211认知心理学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17-182人工智能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18-193心智哲学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19-204科学社会学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20-21三.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作用21-281科学哲学走出困境的新思路21-222科学知识本质的新认识22-233科学发现问题的新视角23-254科学进步问题的新模式25-275科学理论评价的新标准27-28四.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意义28-331推进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29-302为科学哲学寻找到新的研究源30-313适应科学的新发展31-33结束语33-34参考文献34-39后记3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