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黄酮类化合物-

合集下载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O2
3 O 二氢异黄酮
O 查耳酮
O2
3 O 异黄酮 O
O 苯骈色酮
1 O2
3 4 O 二氢黄酮
O
黄烷类 O
花青素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由葡萄糖分别经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 酸途径生成对羟基桂皮酸和三分子乙酸, 合成查耳酮,再经过查耳酮异构酶的作用 形成二氢黄酮。二氢黄酮再在各种酶的作 用下衍变为各类黄酮。
HO
O
Oglc
O 甘草苷(liquiritin),具有溃疡抑制作用
柚皮素(Naringenin):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柚(Citrus paradisi Macfadyen)的果实;具有抗菌, 抗炎, 抗癌,解痉 和利胆作用.
结构式:
HO
O
OH
OH O
4.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
1 O2
葛根总黄酮具有扩冠、增加冠脉流 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解痉作用。 大豆苷、葛根素及大豆素均能缓解 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
HO
O
O
化合物名称 取代基
大豆素 OH 大豆苷
葛根素
7,4'-二OH
4'-OH, 7-glc 7,4'-二OH,8-C-glc
7.二氢异黄酮类
O2
新红花苷(neo-carthamin)(无色) 氧化酶
SO2
HO
O
OH
O Oglc O
醌式红花苷(红色)
红花在开花初期,花冠呈淡黄色;开花中期,花冠呈深黄色;开 花后期或采收干燥过程中由于酶的作用,氧化成红色。
6.异黄酮类 (isoflavones)
O2
3 O

(整理)情景2黄酮类

(整理)情景2黄酮类

第二章黄酮类化合物一、名词解释:1、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交叉共轭体系:两个双键互不共轭。

但分别与第三个双键共轭所形成的体系。

3、查耳酮:开环的黄酮4、花色素:是一类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色原烯的衍生物。

5、异黄酮:3 –位苯基黄酮6、二氢黄酮:还原型黄酮7、黄酮醇类:B环与色原酮环C2位相连接,C环为γ吡喃酮环。

8、黄酮苷类:与糖结合的黄酮。

9橙酮类:五元环酮10、盐酸—镁粉反应:鉴定黄酮类化合物,将试样溶于甲醇或乙醇中,加入少许镁粉振摇,再加几滴浓盐酸呈色。

11、锆盐—枸椽酸反应:鉴定3 –或5- OH黄酮,黄色。

12、SbCl5反应:鉴定查耳酮13、氨性氯化锶反应:鉴定3‘4’邻二OH黄酮二、填空题:14、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环,通过链相连,具有基本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

在植物体内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的形式存在。

因这一类化合物大都呈色,且具有基团,故称黄酮。

生理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如和作用。

15、游离的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性固体。

16、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结构中是否存在有关。

17、色原酮本身色,但在2—位上引入基后就有颜色。

18、黄酮类化合物在7—位或4—位引入基团,使颜色加深。

19、如果氢化,则中断,故二氢黄酮醇色。

20、异黄酮的共轭体系被,故呈色。

21、查耳酮分子中存在结构,故呈色。

22、花色素的颜色随改变。

一般时显红色,时显蓝色,时显紫色。

23、橙酮分子中存在结构,故呈色。

24、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中,可溶于、及中。

25、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分子呈平面型,它在水中溶解的程度非平面型分子。

例如二氢黄酮在水中溶解大于黄酮。

26、花色素因以形式存在,具有的通性,故水溶性。

27、黄酮苷元分子中引入甲基后,水溶性,引入甲基越多,其水溶性越。

28、黄酮苷元分子中引入羟基后,水溶性增,引入羟基越多,其水溶性越。

而羟基甲基化后,其水溶性。

29、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而显酸性,其酸性强弱顺序为:7、4‘位>7-位>6-位>5 –OH,3-位<6-位,3‘-位<7-位,4‘-位>6-位。

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考研知识点整理

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考研知识点整理

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考研知识点整理一、黄酮的含义1.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现代含义:泛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即具有C6-C3-C6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2.生物合成途径●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酸3.分类依据●A/B环之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3位是否有羟基取代以及B环的连接位置二、理化性质1.物理性质●性状颜色:黄酮及黄酮醇-灰黄色-黄色;查尔酮-黄色-橙黄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因2、3位双键被氧化,交叉共轭体系中断-无色;异黄酮-微黄色●旋光性-取决于不对称碳原子的有无●游离类黄酮化合物-二氢黄酮(醇),黄烷醇、二氢异黄酮有旋光性●黄酮苷类都有旋光性,多左旋●溶解性●游离类黄酮化合物:一般难溶或者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黄酮苷类: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分子的立体结构●平面型分子-黄酮、黄酮醇、查尔酮非平面型分子:二氢类、异黄酮a)顺序:花色素>二氢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查尔酮●水溶性大小比较●引入羟基数目越多,水溶性越大(7/4‘位),羟基甲基化,水溶度降低●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3-O-糖苷>7-O 糖苷(平面型分子)2.化学性质●酸碱性●酸性●酚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

●7/4’-OH>7或4‘-OH>一般酚羟基>5-OH●碱性●显色反应●还原显色反应●盐酸-镁粉反应a)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红色-紫红色b)假阳性-花色素反应●四氢硼钠反应●钠汞齐反应a)二氢黄酮类特有的反应b)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红色c)黄酮醇类-黄色-淡红色二氢黄酮类-棕黄色●与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三氯化铝a)3-OH,4-C=O/5-OH,4-C=O/邻二酚羟基:黄色/鲜黄色荧光●锆盐-枸盐酸反应a)3-OH/3,5-二OH:显黄色●黄色退去只含有5-OH●氨性氯化锶反应a)邻二酚羟基:绿,棕乃至黑色沉淀●三氯化铁a)酚羟基●硼酸显色反应●5-羟基,4-羰基黄酮:黄色,绿色荧光●6‘-羟基。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黄酮骨架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黄酮醇类(Flavonols):如槲皮素(Quercetin)、芦丁(Rutin)、花青素(Anthocyanins)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2. 黄酮酮类(Flavones):如黄酮(Apigenin)、山奈酚(Naringenin)等,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炎活性。

3. 黄酮甙类(Flavonoid glycosides):是黄酮类化合物与糖分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异鼠李素(Isoquercitrin)、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glucoside)等,在草药中常见。

4. 黄酮类异黄酮(Isoflavones):如大豆异黄酮(Genistein)、大豆黄酮(Daidzein)等,是一类特有于豆科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5. 黄酮类黄酮酶抑制剂(Flavonoid enzyme inhibitors):如橙皮素(Quercetin)、杂黄酮(Luteolin)等,具有抑制多种酶活性的作用,如酪氨酸酶、脂氧合酶等。

以上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些常见分类,具体的分类还有很多细分的类别,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而来。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一、性状
3. 旋光性
二氢黄酮(醇)、二氢异黄酮、黄烷醇——含手性碳 原子——具有旋光性,其它黄酮类不具有旋光。
黄酮苷—结构中引入糖基—具有旋光性—多为左旋。
二、溶解性
溶解度取决于存在状态 苷:亲水性 苷元:亲脂性
平面型分子
易溶热水、甲醇、乙醇;难溶CHCl3 易溶MeOH、EtOH、Et2O;难溶于水
+ H OO O O
4‘ H
+
O
+
7
+
O
-
O
P-∏共轭7 、4′OH 酸性强
O
-
三、酸性与碱性
(二)碱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γ-吡喃环上的一位氧原子,因 有未共用电子对,故表现出微弱的碱性。 • 与强无机酸生成盐,生成的盐不稳定,加水后即可分解。 • 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浓硫酸、盐酸生成的佯盐,常常表现 出特殊的颜色,可用于鉴别。

H+ O
+
O
X-
γ
O
OH
三、酸性与碱性
(二)碱性
各种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浓硫酸后生成的佯盐所呈 现的颜色如下: •黄酮,黄酮醇类 •二氢黄酮类 黄~橙色, 并有荧光 橙(冷时)~紫红色(加热时)
•查耳酮类
•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类 •橙酮类
橙红~洋红色
黄色 红~洋红色
四、显色反应
(一)还原试验
1. HCl-Mg(Zn)粉反应:是检查中药中是否有黄酮类化 合物的最常用的方法。
而在木质部坚硬组织,则多为游离的苷元。
概述
生理活性
• 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银杏叶总黄酮:具有扩张冠状 血管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 • 芦丁、橙皮苷、d-儿茶素: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 异常通透性作用,用作毛细血管性出血的止血药及治 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辅助药; • 水飞蓟素、次水飞蓟素:肝保护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 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 异甘草素、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作用,解除平 滑肌痉挛。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

此外,它还常与糖结合成苷。

多数科学家认为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

经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而B环则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1]。

1、分类: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黄酮类(flavones)、黄酮醇(flavonol)、二氢黄酮类(flavonones)、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黄烷-3,4二醇类(flavan-3,4-diols)、双苯吡酮类(xanthones)、查尔酮(chalcones)和双黄酮类(biflavonoids)等十五种。

另外,还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很复杂,其中包括榕碱及异榕碱等生物碱型黄酮。

2、理化性质: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黄酮苷类。

组成黄酮苷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三糖和酰化糖。

黄酮苷固体为无定形粉末,其余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

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的颜色为天然色素家族添加了更多色彩。

这是由于其母核内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并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因而显现出颜色。

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乙醇、甲醇等级性强的溶剂中;但难溶于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

酸性强弱因酚羟基数目、位置而异。

3、显色: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为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反应机理现在认为是因为生成了阳碳离子缘故[1]。

2.四氢硼钠(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产生红~紫色。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常用CHCl3-MeOH作为流动相。
OH HO O
HO
OH O OH
OH
O
OH
O
硅胶柱色谱,以CHCl3-MeOH作为流动相
硅胶柱上各种溶剂的洗脱能力:
石油醚 < 苯 < 氯仿 < 乙醚 < 醋酸乙酯
< 吡啶 < 丙酮 < 乙醇 < 甲醇 < 水
(2) 聚酰胺柱色谱
原理: 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酚羟 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作用。
OH
O O OH
OH OH O O
2.6.2 柱色谱法
常用吸附剂或载体有硅胶、聚酰胺及纤维素粉等,
也有用氧化铝、氧化镁及硅藻土。
(1) 硅胶柱色谱:
此法应用范围最广,主要适于苷元的分离,异黄酮、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高度甲基化的黄酮及黄酮
醇类。少数情况下,在加水去活化后也可用于分离
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多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等。
O
2
名称 黄酮醇类 Flavonols 异黄酮类 Isoflavones
三碳链部分 结构
O OH O
O
3
O
O
O
OH
O
O
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
黄烷-3-醇类 Flavan-3,4-ols
O OH
橙酮类 Aurones
O CH
O
黄烷-3,4-二醇类 Flavan-3,4-diols
O OH OH
口山酮类 Xanthones
O
O
O
花色素类 Anthocyanidins
+ O
高异黄酮类 Homoisoflavones

黄酮类化合物-天然药物化学

黄酮类化合物-天然药物化学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第一节 概

黄酮类化合物以前主要是指2-苯基色原酮 的衍生物,现在则泛指两个苯环(A环与B 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 系列化合物。
OH
OH HO O OH OH
Glc HO O OH
OH
儿茶素
异芒果苷
HO O OH
MeO
O OH O HO
OMe O OH
OH O
银杏素
二、生 物 活 性
(一)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冠脉 维生素p样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胆固醇
OH
芦 丁
OH O O rutinose
HO
glc HO O OH O
6
O 查耳酮类
7 6 8 4 1 O 3 2
2'
OH
6'
花色素类
3' 4' 5'
CH
1' 6'
5
O
橙酮类
O OH
O OH OH
黄烷-3-醇类
黄烷-3,4-二醇类
O
酮类
O
O
高异黄酮类
O
一、结 构 分 类
其它结构类型:
双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
生物碱型黄酮
黄酮苷类型:
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酰化糖苷 O-苷、C-苷
pH=7~8,淡紫色
pH>11,蓝色
第二节
二、溶解性
理化性质
苷元——一般难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Anthocyanidins: Cyanidin, Delphinidin, Malvidin, Pelargonidin, Peonidin, Petunidin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性质[编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黄色结晶体,在紫外光下一般具有荧光。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于水,而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因其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中。[3]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注释[编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但要与“黄酮类”相区分,“黄酮类”只是“黄酮类化合物”大分类中的一个小分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黑巧克力堪称"超级水果" 富含天然抗氧化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徐珞珊,徐国均等. 中国药材学(上). 北京: 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 1996(中文(简体)).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帮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可可亚,特别是一些黑巧克力,内含黄酮类表儿茶素成分[2],其抗氧化能力是红葡萄酒或是绿茶管健康。
黄酮类一般被分成五个次群组。
黄酮醇类:槲皮素、堪非醇、杨梅酮、异鼠李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黄酮类: 毛地黄黄酮、芹菜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黄酮类化合物(英语:Flavonoid,又称类黄酮[1])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的一系列化合物。他们来自于水果、蔬菜、茶、葡萄酒、种子或是植物根。虽然他们不被认为是维生素,但是在生物体内的反应里,被认为有营养功能,曾被称为“维生素P”:例如像是抗氧化等或是具有一些抗发炎反应功效。也被认为有抵抗或是减缓肿瘤的形成。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三 链 分 构 碳 部 结
O OH O
O OH O
O O
续表:
+ O OH
3' 2 2' OH 1' 1 6 5 3 4
花 素 色 类 (anthocyanidins)
7
查 酮 耳 类 (chalcones)
6'
O OH
O
1 2 3
橙 酮 类 (噢 弄类 ) 口 (aurones) 4 黄 烷 -3,4-二 醇 类 Flavan-3,4-diols 双苯吡酮类 口山 酮 类 Xa nt hones
黄 类 合 的 要 构 型 酮 化 物 主 结 类
名称 黄 类 酮 (flavones) 二 黄 类 氢 酮 (flavanoes) 异 酮 黄 类 (isoflavones)
三碳链部分结构
O O O O O O
名称 黄 醇 酮 类 (flavonol) 二 黄 醇 氢 酮 类 (flavanonols) 二 异 酮 氢 黄 类 (isoflavanones)
芦丁、橙皮苷、d-儿茶素等有Vit P样作用,能降低血管脆性 及异常的通透性,可用作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
HO
O
O
OH OH
r ut inos e
OH r ut inos e O O O CH3
OH O 芦丁 rutin
OH O
橙皮苷 hesperidin
芦丁、槲皮素、葛根素、立可定等均有明显的扩冠作用。
4.镁盐:Mg(OAc)2甲醇溶液,常在纸上进行 Mg(OAc)2 二氢黄酮(醇类) 天兰色荧光 Mg(OAc)2 黄酮(醇)、异黄酮 黄~橙黄~褐色
★5. 氯化锶反应:在氨性甲醇液中反应 SrCl2 邻二酚OH黄酮 绿色~棕色乃至黑色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22
查耳酮
3' 4' 5' 6' 2' 1' 2 1 6 5 3 4
查耳酮
O
结构特点:C环开环,为苯甲醛缩苯乙酮 衍生物,碳原子编号也与其他黄酮类不同。
23
查耳酮主要分布于菊科、豆科、苦苣苔 科植物中。其邻羟基衍生物(2’-OH查耳酮) 是二氢黄酮的异构体,在酸、碱或酶催化下 能相互转化,故在植物界查耳酮往往与相应 的二氢黄酮共存。
O
结构特点: C环为γ-吡喃酮结构,B环与 C2位相连 黄酮衍生物约占黄酮类总数的1/4。如木 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等。
10
黄芩素药理作用:黄芩素具有降低脑血 管阻力,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及抗 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临床用于脑血管病后瘫 痪的治疗。 黄 芩
黄芩素
HO OH HO 异构化 HO O glc O O OH OH 氧化酶 SO2 O glc O O HO O OH HO glc O
新红花苷(无色)
红花苷(黄色)
醌式红花苷 (红色)
25
二氢查耳酮
OH
HO
OH
OH
O
glc
O
O
梨根苷
结构特点:二氢查尔酮是查尔酮α-、 β-位双键氢化而成。
26
二氢查耳酮类在植物界分布极少,如蔷 薇科梨属植物根皮和苹果种仁中含有的梨根 苷(phloridzin),苦参中的次苦参醇素等。
OH O HO O O OH OH O CH2OH OCH3
水飞蓟素
水飞蓟
18
异黄酮
O
2 3
O
大豆素(7,4′-二OH异黄酮) 大豆苷(大豆素-7-O-glc苷) 葛根素(7,4′-二OH,8- glc异黄酮 苷)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本章内容
概述 结构与分类 理化性质 显色反应
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
一、概述
经典定义,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 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
8
7
1
O2
6 5
3 4
O
色原酮
8
7
1
2'
O2
1'
3' 4'
6 5
3
6'
5'
4
O
2-苯基色原酮
8
7
1
2'
O2
1'
3' 4'
一、概述
现在定义: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
中央三碳链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8 7
A
6
5
1
2` 3`

O 2 1` B
4`
C
3 6` 5`
4
基本母核:C6-C3-C6
一、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被子植物中, 如芸香科,豆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 银杏科等。数量大,截止到1993年,总数超 过4000个,1/4植物中含有黄酮。
小结2 ——理化性质
一、性状: 颜色:多黄色
影响颜色深浅的主要因素:交叉共轭体系 助色团及其位置。
物态:多结晶、无定型粉末 二、溶解性:苷与苷元的区别
影响苷元水溶性的因素: 三、酸性:来源
影响因素及规律:7,4' > 7/4'> 一般 > 5 四、碱性:1-O孤对电子
小结3 ——显色反应
HO
O
OH O
空气
呈黄色
棕色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中 的
期 作
,花 用,
冠 氧
呈 化
深 成
黄 红
色。
6.异黄酮类 (isoflavones)
O2
3 O
主要存在于豆科、 鸢尾科等植物中。
异黄酮
O2
3 O
黄酮
H O
O
化 合 物 名 称取 代 基
葛根总黄酮具有扩冠、增加O 冠H 脉流量大 大 及豆 豆 降低素 苷 心肌耗氧量7 4 等,'4 作-O '用-二 H 。,O 7H -glc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
基本结8构
7
6 5
1
O2
3 4
O
1
2
1952年以前,黄酮
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 本母8核为2-苯基1色原
2'
7酮的一系列化O 合物。2 1'
色原酮
3' 2-苯基色原酮(黄酮)
4'
6 5
3 4
O
6' 5'
01 最简单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黄酮(flavone), 存在于樱 草属(primula)的许多 植物的茎及叶中。
2' 3' 2 1' B 4'
3 6' 5'
01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根据:
02 三碳链氧化程度
1
8
O
70 3
A C B环(苯基)连6接位置( 2-位
或3-位)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
5
4
2' 3' 2 1' B 4'
3 6' 5'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归纳:
O2
3 O 黄酮
1 O2

黄酮类化合物综述

黄酮类化合物综述
OH
HO O OH
HO
O OH
OH
O
OH
O
芹菜素
木犀草素
11
1、黄酮类
天然黄酮A环的5、7位几乎同时带有羟基,而B环常常在4′ 位有羟基或甲氧基,3 ′位有时也有羟基或甲氧基。
黄酮苷主要为C-O-C键的糖苷,其中有生理功能的大部分 是C7位的糖苷,也有以C-C键项链的,前者易水解,后者 较稳定。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被子植物中的蔷薇科、芸香 科、豆科、杜鹃花科、菊科、姜科等70余科植物中。 陈皮中的橙皮苷及甘草中的甘草苷均为二氢黄酮化合物。
HO
O O olg
O
甘草苷
19
5、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存在于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姜科的 少数植物中,常与相应的黄酮醇类存在于同一植物体中。 水飞蓟中的水飞蓟素具有较强的保肝作用,临床上用于治 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代谢中毒性肝损伤等,取得了 较好的成果 O H
槐花米、紫苑、银杏叶、高 良姜 槐花蜜、荞麦叶、桑 椹子 问荆、棉叶 满山红叶、贯叶连桥 满山红叶 高良姜、银杏叶 问荆 满山红叶 桑枝 腊梅花 人参 14
3、双黄酮类化合物
双黄酮是由两分子黄酮衍生物聚合生成的二聚物。集中分 布于除松科以外的槐子植物中,尤以银杏纲为普遍,蕨类 植物的卷柏属中亦存在。
HO O H CH2OH CH2OH O H OH H OH O OH
水飞蓟素
20
6、异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C2上的苯基转移到C3的化合物为异黄酮。主要分布于被子植物 中,以豆科蝶形花亚科和鸢尾科植物中较多。 豆科植物葛根中所含的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4′,7-二葡萄糖苷、葛 根素和7-木糖葛根素等均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

(整理)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的研究

(整理)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吸收、分布、代谢的研究综述[关键词]:黄酮类,抗病毒,心脑血管,抗癌,抗氧化,抗衰老,中药复方引言: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醉、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耳酮和花色素等。

目前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已达8000多种,其中已经确认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有4000多种。

实验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能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对该类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途径、分布情况和代谢过程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门。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大大有助于揭示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特点,对于黄酮类新药的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鉴于此,我们就目前国内外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黄酮苷和苷元在体内吸收程度差异很大。

由于胃内具有特殊的酸性环境和较小的胃黏膜吸收面积,大多数药物吸收较差,只有少数弱酸性药物有较好的吸收,如槲皮素(甲er- cetin,黄酮醇)。

Creepy等研究表明,把槲皮素、401皮苷和芦丁(黄酮醇)同时大鼠灌胃(ig)给药30 min后,槲皮素有3896消失,表明槲皮素在胃里就被快速的吸收,而芦丁和异槲皮素苷(黄酮醇)在大鼠胃被水解成苷元或被吸收。

对比实验表明,饮食中的黄酮苷元部分在胃里就可以被吸收,而苷却没有吸收。

在黄芪苷(查耳酮)及其苷元原位灌注结扎胆管的SD大鼠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黄芪苷及其苷元在胃部有适量的吸收,而在小肠和结肠处很少被吸收。

而黄芪苷元在胃及小肠都有较好的吸收,但结肠处吸收量相对较低,这表明胆汁能分泌黄芪苷并促进其苷元的吸收。

小肠是绝大多数药物吸收的场所。

由于黄酮苷元具有较大的疏水性,可以通过被动扩散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糖苷形式存在,实验表明黄酮苷中的糖部分是决定黄酮苷在人体内吸收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颜色。

这一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中,在菌类、藻类、地衣类等低等植物中较少见。

此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状态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例如在心血管系统方面,槐米中的芸香苷和陈皮中的橙皮苷等成分有调节血管通透性和维生素P 样作用,可用作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药物;银杏中的银杏黄酮、葛根中的葛根素等成分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在抗肝脏毒方面,水飞蓟素有护肝的作用,可用作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在抗菌作用方面,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在镇咳、祛痰、解痉等方面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药物中的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

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以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 环与B 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具有6C-3C-6C 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OOOOH12345678A BC1/2/3/4/5/6/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及B 环连接位置等特点,可将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类(表7-1)。

色原酮(苯并-γ-吡喃酮) 2-苯基色原酮(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多为上述基本母核的衍生物,在A环和B环上常有羟基、甲氧基、异戊烯基等取代基。

组成苷的糖类常有D-葡萄糖、D-半乳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

也有双糖和三糖,如芸香糖、龙胆二糖、龙胆三糖等。

糖多结合在C3、C5、C7位,其它位置也有连接。

下面将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类型举例如下:一、黄酮和黄酮醇类基本结构:OR O R=H 黄酮R=OH 黄酮醇OOOHOH HOOOOHOH OH OHOH芹菜素 槲皮素二、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基本结构:OROOOOCH 3OH OHOO OH OH OHCH 2O OHOH OHCH 3OOOOHOH OHOHOH橙皮苷 二氢槲皮素三、查尔酮类这类化合物的主要特点是C 环未成环,其定位也与其他黄酮不同。

查尔酮的2′- 羟基衍生物与二氢黄酮互为异构体,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在酸的作用下转为无色的二氢黄酮,碱化后又转为深黄色的2′-羟基查尔酮。

OO OHO-二氢黄酮 2′-羟基查尔酮红花中含红花苷、新红花苷和醌式红花苷。

开花初期,红花中主要含无色的新红花苷,故花冠呈淡黄色;开花中期花中主要含黄色的红花苷,故花冠呈深黄色;开花后期由于植物体中酶的作用,红花苷氧化成红色的醌式红花苷,故花冠呈红色。

OOHOHO HO O glcOHOHOHO HOO glcOOHOO HOO glc异构化氧化酶SO 新红花苷(无色) 红花苷(黄色) 醌式红花苷(红色)R=H 二氢黄酮 R=OH 二氢黄酮醇四、异黄酮类此类化合物与黄酮和黄酮醇类的区别是B 环连接在C 3位OOR 3R 1R 2OO大豆素 R 1=R 2=R 3=H大豆苷 R 1=R 3=H R2=glc 葛根素 R 2=R 3=H R1=glc五、花色素和黄烷醇类花色素是一类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色原烯的衍生物,是使植物的花、果、叶、茎等呈现蓝、紫、红等颜色的色素。

黄烷醇类生源上主要是由二氢黄酮醇类还原而来,结构中已没有羰基。

黄烷-3-醇衍生物又称为儿茶素类,大多是缩合鞣质的前体物。

OHOOHOHR 2R 1OH+飞燕草素R 1=R 2=OH (+)儿茶素矢车菊素R 1=OH R 2=H 天竺葵素R 1=R 2=H六、双黄酮类这类化合物多存在于裸子植物,尤以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

如具有降压和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银杏双黄酮类,即属此类成分。

OOHCH 3OOCH 3OOHOH HOOO银杏素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一、性状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醇类具有旋光性外,其余则无旋光性。

黄酮苷由于引入了糖分子,故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OH、-OCH3等)的种类、数目以及取代位置有关。

色原酮部分是无色的,当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并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而表现颜色。

在7-位或4′-位引入供电子基,则促进电子转移、重排,而使化合物的颜色加深。

但在其他位引入这些助色团,则对颜色的影响较小。

一般情况下,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显灰黄~黄色,查耳酮显黄~橙黄色,而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不显色和显微黄色。

花色素及其苷元的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一般显红(pH<7)、紫(pH =8.5)、蓝(pH >8.5)等颜色。

二、溶解性一般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水溶液。

其中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性强的分子,因分子间排列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系非平面性分子,分子间排列相对不紧密,分子间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故溶解度稍大。

至于花色素苷元类虽也为平面性结构,但因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故亲水性较强,在水中溶解度较大。

游离苷元中引入羟基,将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而羟基经甲基化后,脂溶性增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加。

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可溶于乙酸乙酯,难溶或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苷分子中糖基的数目和结合的位置,对溶解度亦有一定影响,一般多糖苷的水溶性大于单糖苷。

三、酸碱性(一)酸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中。

第三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一、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在花、叶、果等组织中,一般多以苷的形式存在,而在木部坚硬组织中,则多以游离苷元形式存在。

黄酮苷类以及极性稍大的苷元(如羟基黄酮、双黄酮、橙酮、查耳酮等),一般可用乙醇、甲醇、丙酮、醋酸乙酯、水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如甲醇-水(1∶1)进行提取。

一些多糖苷类则可以用沸水提取。

在提取花青素类化合物时,可加入少量酸(如0.1%盐酸)。

但提取其它黄酮苷类成分时,则应当慎用,以免发生水解反应。

为了避免在提取过程中黄酮苷类发生水解,常按一般提取苷的方法事先破坏酶的活性。

大多数黄酮苷元宜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氯仿、乙醚、醋酸乙酯等提取,对多甲氧基黄酮的游离苷元,可用苯进行提取。

(一)醇提取法乙醇或甲醇是最常用的提取溶剂,黄酮苷及其苷元均可溶于其中。

一般用60%左右的稀醇提取黄酮苷类,90%~95%的浓醇提取黄酮苷元。

(二)水提取法黄酮苷类具有亲水性,可用热水提取,如从槐花米中提取芸香苷。

如果提取液中含较多多糖、蛋白质等杂质,可将水提取液浓缩后加入多倍量的浓醇,即水提醇沉法将其沉淀除去。

(三)碱溶酸沉法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易溶于碱水,而难溶于酸水的性质,用碱水提取后,再加酸使其酸化,黄酮类化合物即可沉淀析出。

须指出的是,所用的碱水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条件下,尤其是在加热时破坏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

常用的碱水有石灰水溶液、5%碳酸钠溶液及稀氢氧化钠溶液等。

在加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太强,以免生成 盐二、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芩为唇行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的根。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能。

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约4.0%~5.2%)。

临床上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炎、肺炎及痢疾等病。

(一)黄芩苷的结构与性质从黄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及其苷等。

OOOR OH OH黄芩苷为淡黄色针晶,熔点223℃,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热乙酸,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吡啶等碱性溶液。

黄芩素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氯仿。

黄芩中的黄芩苷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能酶水解生成黄芩素及葡黄芩素 R=H黄芩苷 R=葡萄糖醛酸萄糖醛酸。

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醌式结构显绿色。

所以在贮藏、加工炮制及提取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黄芩苷的酶解和氧化。

OOH O O OCOOHH 2OOO H OH OHOHOOOHOHOO黄芩酶黄芩苷(黄色)黄芩素(黄色)醌式结构(绿色)(二)黄芩苷的提取分离黄芩苷具酸性,在植物体内多以镁盐的形式存在,水溶性大,可用水提取法,为防止酶解,可用沸水提取。

提取液加酸酸化,使黄芩苷游离析出 。

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