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一
《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精品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学会朗读演讲词,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通读全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会朗读演讲词,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当清明节,我们在悼念逝去亲人的同时,是否会想起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的先烈们?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的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生。
播放影音资源《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的讲演片段》,营造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影音资料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1. 字词检测mièlièchǐtúfèn chuí污蔑卑劣无耻屠杀悲愤捶击kǒng bùhuǐmièmán hèng bēi bǐfùyǔtiǎo bōlíjiàn恐怖毁灭蛮横卑鄙赋予挑拨离间2.了解文体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者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其特点主要有:(1)针对性。
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该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
同时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
(2)鲜明性。
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3)条理性。
要想讲话内容容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 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现实极端的恨。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优秀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我要扫除字词障碍,熟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要了解作者、文章写作背景、文体等相关知识。
3.我要学习有效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技巧,如多种句式、褒贬词语、多种人称的运用等。
(重点、难点)4.我能体会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斗争精神,学习他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
(重点)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1.视频导入。
观看《我是演说家》盲人女孩儿的演讲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演讲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演讲的热情。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3.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4.文体知识。
学习“演讲”和“演讲稿”的相关知识。
环节二:为何讲演——一腔赤诚为华夏1.历史背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镇压爱国民主运动,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
在李先生的追悼大会上,特务分子毫无顾忌,说笑取闹,肆意捣乱。
面对此情此景,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这次慷慨淋漓的讲演。
但就在讲演结束后的当晚,闻一多先生就遭到了特务的暗杀,与世长辞。
因而,这篇演讲稿是闻一多先生的即兴演说,经后人整理成文。
环节三:讲演什么——一次讲演震山河1.正音识义(1)读准字音:卑劣(bēi liè)卑鄙(bēi bǐ)晓得(xiǎo de)蛮横(mán hèng)挑拨离间(jiàn)(2)注意字形:污蔑赋予(3)知晓词义晓得:知晓、知道、了解卑劣:卑鄙恶劣蛮横:强横而不讲道理污蔑:诋毁和破坏名誉赋予:给予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2.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4分钟)(1)谁在听这次讲演?(2)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本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环节四:如何讲演——一切技巧皆因情1.品读赏析请同学们带着情感大声朗读课文,当你读到精彩之处时,把词句圈画下来。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理解本文的主旨和情感。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为真理、为正义而敢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演讲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增强感染力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体会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理解其献身精神的内涵。
(2)模仿本文的语言风格,进行简单的演讲创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呢?比如说在班会上发言,或者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非常著名的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来感受闻一多先生在特殊时刻的慷慨激昂和正义凛然。
(二)背景介绍在进入文本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演讲的背景。
那是 1946 年 7 月 11 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
7 月 15 日,闻一多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参加了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讲。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也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这篇演讲,真的成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讲演。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闻一多先生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学生朗读后,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这篇演讲主要是闻一多先生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表达了对李公朴先生的深切哀悼和对反动派的愤怒谴责,同时也呼唤广大人民群众起来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咱们再来细细品味一下文中的语言。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举例讲解,如“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通过“无耻”与“光荣”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和李公朴先生的英勇正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教师可提供补充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情况?”(如参加演讲比赛、班级讨论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讲演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课文背景,掌握讲演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领悟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讲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讲演中运用修辞手法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讲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组织讲演内容和表达个人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讲演的基本概念。讲演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通过有序的组织和有力的论证,向听众传达观点和情感。它是沟通、表达和影响他人观点的重要手段。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文学阅读与写作——《最后一次讲演》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散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散文中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学散文的抒情性和抽象性。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修辞手法。
教材准备:《最后一次讲演》的散文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或引言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如:“你们了解闻一多吗?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我们今天将一起阅读他的散文《最后一次讲演》,了解其中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5分钟)让学生阅读《最后一次讲演》的文本。
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主题,即作家对于艺术、生活和命运的思考。
与学生一起讨论散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第三步:分析散文(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散文中的文学特点,如抒情性、抽象性、比喻和排比等,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散文的情感表达。
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作者如何通过对演讲场景的描写和对生活的感悟来传达他的思考和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中的难点词汇或句式,并进行解释和讨论。
第四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最后一次讲演》的主题和文学特点。
与学生讨论他们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请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惑,以便进行反馈和解答。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闻一多的其他作品,阅读散文作品,或自己创作一篇散文。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主题和情感,分析散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以提高他们的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培养他们对文学散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篇一】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会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记住词语写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2.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3.本文的体裁以及特点?4.本文语言的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其表现如下:(1)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
(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对应语句。
二、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7.文章第一段中“这成什么话?”第二段中“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篇二】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原文及其意义,学习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
2. 了解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及歌词中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
2. 歌曲《最后一次讲演》背景故事及歌词中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
A. 导入新学知:呈现一组图片,其中一张是《最后一次讲演》的封面照片,另外两张是生活场景的图片,通过图片呈现“珍
惜时间”的主题。
B. 感性理解:播放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MV,学生跟读歌词,听取赵雷的对白。
C. 探究问题:教师出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文,并解
释其意义,引出当前社会中时间都被物质所左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让学生参与交流,分享他们的时间
管理方法和看法。
D. 分析歌曲:分析歌曲的背景故事《最后一次讲演》和歌词,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
教师解释一些重难点的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含义。
E. 独立思考:学生就“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这一主题进行独立思考,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写一篇文章,分享他们的时间管理之法,表达对生命的珍惜及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悟。
F. 总结课堂:回顾全堂课,总结学会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展
示自己写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
主题:珍惜时间
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歌曲:《最后一次讲演》
背景:意外去世的讲师
主题:人生短暂,珍惜时间
五、教学资料
1.《最后一次讲演》MV
2. 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歌词
3.相关课件、图片展示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文。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3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文本研读】这是一篇即兴演说词,充满了爱国热忱,战斗的激情。
闻一多先生用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揭露了反动派的无耻恶行,歌颂了李公朴,歌颂了人民的力量。
部编本八下语文第四单元是关于演讲的活动探究单元。
分为三个任务单。
本节课是专门针对任务一来设计的。
单元导读部分特别强调“学习演讲词”。
演讲与议论文不一样,目的是使听众了解自己的观点,很少进行复杂的论证,思路容易辨识,严密性要求不像一般议论文那么高,重视现场感,交际属性较突出。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文本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教学重点)2.通过比较诵读掌握即兴演讲的特点(教学重点)3.通过揣摩演讲者的语言,能说出言语形式及技巧(教学难点)4.感受并体验演讲者浓烈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学习目标】语言目标:通过品析语言,掌握演讲词的特点。
思维目标:明确作者的演讲思路,画出演讲者演讲的思维导图,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价值目标:在了解作者和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演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学前准备(屏显):演讲:讲,是说话。
演,是需要有肢体语言和表情来配合的。
演讲,就是在公开场合下向听众讲解知识或者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思想观点的口头表达形式。
演讲词特点:1.针对性,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要明确听众,文稿要针对自己的听众。
2.鲜明性,演讲稿是发表作者观点的讲话文稿,因此作者的观点一定要鲜明,要让听众清楚的理解到作者的观点。
3.条理性,表达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明白,有逻辑。
4.情感性,演讲目的是为了鼓动群众,让听众认同演讲者的观点。
一、背景导入【播放视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追悼会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痛斥反动派!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附板书及反思)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重难点)2.体会语言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自主预习1.作家作品。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湖北黄冈浠水县人。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读准字音。
卑劣(liè) 诬蔑(miè) 卑鄙(bǐ)离间(jiàn) 蛮横(hèng) 赋予(fù)3.理解词义。
卑劣:卑鄙恶劣。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制造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13《最后一次讲演》一等奖创新教案
13《最后一次讲演》一等奖创新教案《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时代背景2.体会本文重点句子的含义3.掌握文章的主旨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体会其革命豪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每当清明节,我们在悼念逝去亲人的同时,是否会想起那些为了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先烈们?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那个多灾多难的车代,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播放《闻一步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的演讲片段》营造情境,导入新课.二、课前知识准备1.字词检测卑劣(liè)无耻(chǐ)诬蔑(wūmiè)屠杀(tú)捶击(chuí)恐怖(bù)毁灭(huǐ)卑鄙(bǐ)蛮横(hèng)赋予(fùyǔ)挑(tiǎo)拨离间势力(shìlì)2.了解文体演讲词指在重要场合或者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表达情感,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特点:①针对性②鲜明性③条理性3.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续暗杀。
同至7月1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不敬可佩。
4.写作背景:见课文注释①三、整体感知: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当众揭露、痛版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学完了背景,你认为闻一多在演讲时的心情是怎样?悲愤四.结构分析请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一、(1-3)高度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丁其虚伪的本质。
二、(4-5).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三、(6-12)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最后一次讲演》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短篇小说的基本结构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短篇小说的主旨思想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
3. 学生能够提炼出在短篇小说中所体现的社会与人生的真谛。
教学重点:
短篇小说的结构特点
短篇小说的主旨思想的理解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2. 讨论法
3. 观看视频法
学习过程:
第一步:导入
1. 引入问题:短篇小说中故事情节往往集中在一个高潮结局上,这和长篇小说有什么不同?
2. 播放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快速了解短篇小说的基本特点。
第二步:学习
- 故事背景
- 主要角色
- 事件发展
- 高潮结局
- 主旨思想
2. 阅读短篇小说《最后一次讲演》
3. 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短篇小说的主旨思想
4. 学生根据短篇小说的主旨思想,写出一篇心得感悟,分享给全班同学。
第三步:评价
1. 老师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批改语法、修辞手法等方面。
2. 全班进行互评,提出改进建议
3. 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第四步:总结
1. 老师总结短篇小说的结构特点及其主旨思想
2. 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短篇小说的意义是什么?
3.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短篇小说写作。
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短篇小说的基本结构特点,更加了解了短篇小说所传达的主题、主旨意义。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写作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最后一次讲演》优秀教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死就比泰山还重,因为他为国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彪炳史册,烛照千古。
今天,我来学习闻一多先生即兴做的《最后一次讲演》,体会他如火山喷发一般不可阻遏的情感。
【学习目标】1、把握讲演词的特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4、感受闻一多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
【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年-1946年),原名闻家骅[huá],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背景链接】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这种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上,他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文体知识】演讲词也叫讲演词、演说词,属议论文体裁。
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揣摩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欣赏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演讲的特点。
2.结合《未有天才之前》《五四断想》《为人民服务》等文章,体会演讲稿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文简短通俗,平易而犀利,多样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难点:分析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次讲演》,去体会哪个革命时代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去缅怀哪些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去用心去感受一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演讲者的观点。
2.通过体会文章语气语调,体会文章透露的强烈的爱憎情感。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三.检查预习:1.小组展示作者解说。
闻一多(1899-1946年),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黄冈市浠水县。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22年7月赴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5年5月回国,曾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还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字词检测(小组成员互相提问):(1)字音字形:污蔑..(mán ..(wū miè)屠.杀(tú)捶.击(chuí)卑鄙.(bǐ)蛮横hèng)赋予....(tiǎo bō lí jiàn)..(fù yǔ)卑劣..(bēi liè)毁.灭(huǐ)挑拨离间(2)词语检测(小组成员互相提问):悲愤:悲痛愤怒。
《最后一次演讲》教案(精选五篇)
《最后一次演讲》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最后一次演讲》教案最后一次演讲预习目标:1、扎实掌握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3、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预习重点:1、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的扎实掌握2、本文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预习难点:1、结合本文理解演讲的特色2、演讲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下列词语:(4分)(1)卑劣:(2)毒手:(3)诬蔑:(4)蛮横:3、文学常识填空:(1分)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
湖北省浠水县人。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3分)3、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1、略2、(1)卑鄙恶劣(2)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3)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4)(态度)粗暴而不讲理3、民主战士二、1、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3、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导学案学习目的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设想一、本文是一篇讲演词,可采取课前预习,课堂朗读,讨论,课后练习,掌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文体特点。
二、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要让学生体会本文口语的特点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演讲稿的撰写技巧: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掌握演讲稿的结构、语言特点和撰写方法。
举例:如课文中“我们要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句,通过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坚定信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模拟演讲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演讲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演讲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一次关于如何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培训。
最后,今天的课程让我意识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演讲技巧,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演讲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民主思想和爱国精神,领会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4.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语言艺术:重点分析课文中闻一多先生演讲的措辞、句式、修辞手法等,如排比、设问、对比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5篇)
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5篇)第一篇: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写一篇演讲词教学目标1通过总结本单元的课文,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结构及特点;2把握演讲词的写作技巧,能够恰当的在演讲词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增强感染力;3鼓励学生充满自信,扬起自信的风帆,乐观的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1通过总结本单元的课文,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结构;2把握演讲词的写作技巧,能够恰当的在演讲词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增强感染力;教学难点把握演讲词的写作技巧,能够恰当的在演讲词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增强感染力;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本单元的课文文体及特点导入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讲演》、谢冕的《富有的是精神》等都是演讲词。
那么什么是演讲词?演讲词俗称演讲稿、讲话稿,是演讲者在演讲前事先准备、供演讲时使用的,用来交流思想、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及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的、以议论为主的文稿。
一篇出色的演讲词可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感染、打动读者或听众。
怎样写好演讲词呢?二把握特点小组结合本单元课文,讨论演讲词有哪些特点?1、针对性。
演讲要考虑特定的听众、演讲的环境、场合。
听众不同,环境场合不同,演讲就有不同的内容、方法。
2、鲜明性。
演讲要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见解及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就要立场鲜明、态度明确。
3、通俗性。
演讲是给人听的,稍纵即逝,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
要使听众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简短的句子、口语化的语言,明白晓畅地表达。
4、鼓动性。
要达到宣传教育作用,演讲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富有鼓动性。
三演讲词的结构演讲词的结构,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部分:称谓-先外后内开端-开门见山/设问提要/引用名言警句/以故事、新闻、历史作引子正文/主体-从多方面/角度阐释讲题结尾-总结要点/赞扬勉励/感谢祝颂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情感体验与表达:学生对讲演中所蕴含的情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教师需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讨论等,引导学生体验并表达情感。
-创作与实践:学生在创作自己的讲演稿时可能会遇到无从下笔的难题,教师应提供指导,如选题、构思、表达等,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讲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讲演激发听众的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讲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语音、语调等表达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讲演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分析,更好地理解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然而,我也意识到在难点解析部分,部分学生对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仍存在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分析课文结构: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把握讲演的整体框架。
-掌握词汇与短语: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等,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口语和写作中恰当运用。
-口语表达技巧:培养学生通过语音、语调、节奏和表情来传达情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模仿并创作出自己的讲演。
举例: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通过对比“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和“我们必须爱我们的民族,因为这是我们的自信心的源泉!”两句,让学生感受设问和强调在表达上的差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讲演词的特点与结构:通过分析《最后一次讲演》,让学生掌握讲演词的开头、主体、结尾等结构特点,以及其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逻辑性。
-词汇与语法:重点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等)和语法现象(如排比句、设问句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二)新先,我们要了解讲演词的基本概念。讲演词是一种公开场合下表达观点、情感和思想的口语文稿。它是沟通、说服和鼓动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这个案例展示了讲演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立场和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词的结构和语言感染力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章主旨与情感表达:理解闻一多在讲演中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把握其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
-口语表达与写作技巧:学会模仿闻一多的口语表达风格,掌握讲演词的写作技巧,能独立完成一篇简短的讲演稿。
举例:
-讲演词结构的识别,如文章开头是如何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展开论点并举例论证的,结尾是如何总结并激发情感的。
3.语法点: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语法现象,如:排比句、设问句等。
4.文化背景:了解闻一多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生平事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讲演者的立场、观点和情感,培养提取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6.口语表达:学习闻一多讲演的语气、语调,模仿并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鲜明观点表达的特色。
2.体味本文口语化的特点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学情诊断1.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的视频片段。
师:同学们了解演讲吗?谈一谈你们对这种语言艺术的了解。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介绍演讲词的特点:演讲词,也叫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不同寻常的演讲。
这是一篇著名的演讲,是生命与血所谱就的壮丽篇章。
因为,闻一多先生在做完演讲的当天傍晚,就被国民党统治当局枪杀于昆明街头,所以人们将它题名为《最后一次讲演》。
2.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后,大屏幕展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便是闻一多先生。
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
事前他没有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演讲。
三个小时后,他就被特务暗杀了。
课文就是根据这次演讲记录整理的。
3.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出身子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
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
昆明《民主周刊》社长。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介绍李公朴。
李公朴(1902—1946),江苏人。
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
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
“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38年到延安。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
1946年1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打伤,5月初到昆明。
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
7月11日晚,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杀害。
二、自主探究1.积累生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诬蔑(wū miè)卑劣(liè)捶击(chuí)赋予(fù)蛮横(hènɡ)(2)解释下列词语。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文意。
提示:让学生注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思考: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注意把握作者的情绪变化。
比如,读到课文第一句话中的“最卑劣最无耻”时,语气要在沉重中读出对反动派的憎恨和蔑视之情。
读到第2段开头“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时,要注意眼神和手势的配合,眼神应是环视四周而带锐利之色。
读到“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等语句时,语调要高昂、有力,读出作者的自信和自豪之情。
读到最后一段时,要读出作者为捍卫真理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与号召力,应配合用右手向右前方振臂的动作。
(3)分组讨论,划分层次结构。
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先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本文的结构该如何划分,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提示明确:全文共13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直趋主题。
表现了演讲者当时的义愤填膺,表明了演讲者的立场和所持的态度是支持革命的。
第二部分(第3~10段):回顾历史,借以号召、激励昆明的人民,特别是青年继承并发扬死难者的斗争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第三部分(第11、12段):以发出号令的形式向敌人发出一战到底的挑战,也在向世人宣告,不仅他闻一多,还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将会站立起来,与反动派决一雌雄,同时表达了广大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三、合作探究1.这篇演讲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明确:这篇演讲词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他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精神,他们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了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进行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2.课文表现了作者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反动派怎样的态度?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提示、明确:课文表现了作者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无比痛惜和高度赞扬,表现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愤慨与蔑视,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3.演讲者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这是为什么?学生浏览课文,勾画圈点,找出相应句子。
讨论明确: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对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演讲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演讲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演讲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现了演讲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4.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5.“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这句话是对谁讲的?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话是对反动派讲的,怒斥反动派屠戮人民、毁灭正义的暴行,正告反动派正义的力量、真理的光辉是永远扑不灭的;这句话也是对群众讲的,激励群众为坚持正义、维护真理而战。
这句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心,对真理永存的坚强信念,为正义、真理而斗争的壮志豪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学情诊断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指名读句子,感受其情感。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
(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信心百倍地宣布,表明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谁也违抗不了的。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表明了要像李公朴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豪迈地表达决心,义正辞严,大义凛然,令人钦佩,)二、自主探究1.文章是怎样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归纳明确:整篇演讲词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句式和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论辩的力量。
全文运用了多个感叹句,这些感叹句,有的是对英烈和人民力量的赞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
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有的是对光明前景的展望:“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有的是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有的是对昆明学生的号召……这些感叹句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2.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情色彩和语言特色两方面具体分析。
学生圈点勾画后,小组交流。
明确:感情色彩: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语言特色:(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对比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有力度,明快利落。
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句: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句: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无限的爱以及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教师小结:闻一多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中走上讲台的,他所讲的,乃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
作为一个著名诗人、学者、教授,一个坚持正义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在这白色恐怖重压下的内在情感的喷发也格外地感染人,激动人。
为有力地斥责、打击敌人,他使用的语言短促直捷,朴质晓畅,字字铿锵,具有很强的战斗性。
这是战斗者的绝唱。
当我们来读这以全部的生命热情谱写的篇章时,要用心灵去感受它、品味它。
三、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2.假设你是参加李公朴追悼会的爱国热血青年,听了闻一多先生的演讲,看到了他的铮铮骨气,但时隔几小时,闻一多先生便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口之下。
你怀着沉痛的心情又参加了闻一多先生的追悼会,请你代表青年一代讲几句话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模拟演讲氛围,请三四名学生踊跃到讲台上即兴发言)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革命战士坚持正义、追求光明、不畏强暴、不怕流血,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胜利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胜利果实,努力学习,积极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