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班主任工作培养学生好习惯具体内容及措施
班主任工作培养学生好习惯具体内容及措施班主任的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式。
下面是班主任可以采取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卫生日,让学生一起清扫教室、整理书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卫生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营养讲座或者邀请营养师来学校为学生提供饮食指导。
另外,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带上健康的食品,避免食用垃圾食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习方法讲座,给学生分享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班主任还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小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习小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在团队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规定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
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时间管理讲座,向学生介绍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制定个人时间管理计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总之,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卫生、饮食、学习、交往和时间管理等方面的活动和讲座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做好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式。
班级管理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管理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律、负责任和合作的行为习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社交技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班级管理如何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良好的行为习惯源于积极的班级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举办集体活动和营造友好的学习氛围来塑造积极的班级文化。
例如,制定班级管理规范,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要求和互相尊重的准则,以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
同时,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班级聚餐、户外拓展活动等,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提供积极的激励机制激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积极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和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例如,可以设立班级奖励制度,对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帮助他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及时表扬和肯定他们的优秀表现,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班会或者一对一面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并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在班级决策中给予他们一定的参与权,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四、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期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赖于明确的目标和期望。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班级规划,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方向和努力方向。
例如,可以在每学期开始时,与学生一起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并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大家在班级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和管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培养良好习惯的班级规范
培养良好习惯的班级规范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良好的班级规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习和成长。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培养良好习惯的班级规范。
一、尊重师长在班级规范中,尊重师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学安排,认真听讲,遵守纪律规定。
在和老师交流时,应该保持礼貌和谦恭的态度,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和职业精神。
二、团结友爱团结友爱是班级规范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班级是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进步,创造美好的学习氛围。
三、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该遵守诚实原则,做到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不欺骗他人。
同时,学生应该守信用,信守承诺,不轻易食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自觉遵守纪律班级规范中的纪律要求是学生必须遵守的。
学生应该按时到校、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不迟到不早退。
同时,学生应该自觉服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规定,不违纪不闹事,遵守纪律。
五、勤奋学习勤奋学习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
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不懒惰不拖延。
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追求卓越。
总之,培养良好习惯的班级规范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班级发展的基础。
学生应该时刻铭记班级规范,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努力做一个守纪律、尊师长、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的好学生。
相信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班级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充满活力。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茁壮成长,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都遇到过学困生,其实他们大多是聪明的学生,没有成功往往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一、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它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言论、行动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或表现。
良好的班风要靠正确的舆论支撑。
班级舆论是在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多数学生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
一个班集体的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会形成这个班的班风。
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
二、充分的尊重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碰撞、交流、对话的过程,二者的心理需求必须吻合,这样心理交流才能畅通,彼此之间的情感才能相容,这样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心理相容的前提便是师生之间的尊重、信任与理解。
三、榜样的示范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年纪小、模仿性比较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
而教师是学生的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四、严格的管理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点。
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良好的氛围,那就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班规、校规就是规矩,当学生充分的了解了要求,明确了方向后,那么就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懈怠。
如果只提要求,而在行为上不严加督促,那么,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加重的学生惰性的形成,养成没有规矩的坏习惯。
五、丰富的活动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手段。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影响着学生心理、身体、学习的重要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小学生是处在成长期的孩子,他们的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一些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榜样示范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言传身教。
老师要严肃认真,热爱学生,对学生有耐心,能积极帮助学生,这些都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规范激励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建立起一套规范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可以用精美的奖状、奖品或其他形式的奖励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良好习惯的好处。
而对于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适时采取对应的处罚措施,让学生明白不良习惯会带来坏的后果。
三、良好家校合作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校合作至关重要。
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家长和老师一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习惯养成项目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开展一些习惯养成项目。
比如每周评选一位“文明小卫士”,每月评选一次“优秀学生”,在学校里设立一个“养成成长园地”,让学生在这里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学生会更加重视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激发学生自觉性在小学生的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也很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自发地参与。
比如组织一次健康运动会、文化节或者艺术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绩,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觉性。
六、耐心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需要适当的时间去引导和培养。
不能因为学生没有立竿见影的成长而灰心丧气,而应该用耐心和耐心再培养教育。
七、欣赏和理解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也要学会欣赏和理解每一个学生。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班级管理对于小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如果班级管理得当,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习惯,如自觉遵守规则、互相尊重、关心他人等等。
以下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些策略。
1. 建立班级规则班级规则旨在建立起一套良好的行为规范,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班级规则应该包含学校和班级的规定,每一个规则都要点明要求以及后果。
如果有学生不遵守规则,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讨论如何改正错误,并参与制定遵守规则的办法。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2. 奖励鼓励学生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及时地表扬和奖励,这可以给学生积极的、肯定的,甚至是激励性的反馈。
如表扬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堂参与热情、完成作业及时、学习态度端正等。
这些奖励可以是口头的称赞、小礼物或者是应景的集体活动。
对于一些学习挣扎和行为不端的学生,也可以采用“加油鼓励”这种方式。
3. 让学生分享一些庆祝活动对于班里面的优秀表现,老师也可以组织庆祝活动以表达祝贺之意。
如班里有同学生日,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庆祝,让生日孩子感到班级是自己的家,感受到班级的温馨和温暖。
此外,还可以设立荣誉奖励,让学生有上台领奖的机会,以鼓励学生们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4.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谊为了解决班级里的一些冲突,老师还可以采用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的思路。
比如提出一些游戏、活动,锻炼并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是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各类活动时,建议老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协调,一人取得好成绩时,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要分担责任,并为其庆贺。
同时也要简单介绍一些团队工作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为集体着想,建立起友谊的基础。
5. 惩罚应有度如有学生在课堂中不听讲、违反规定、与他人争吵等不良行为,应及时地制止和惩罚。
但一定要在合适的度和方法下进行,不能太过强烈,更不能过于严厉或者过于独断专行,以免惩罚造成反效果或与学生产生不良情感关系。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第一,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作为班主任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努力培养成为一个榜样,为学生树立良好行为示范。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比如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等,这样才能够在学生中影响力更大。
第二,注重奖励机制的设计。
班级要根据学生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成绩设计奖励机制。
通过奖励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良好习惯的好处。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精美的小礼品、优秀生活积分等等,让学生能够持续地保持良好习惯为目的。
第三,建立规范制度。
班级要建立良好的规范制度,明确班级的守则和要求,让学生明白何为“好”的行为习惯。
制定目标、标准、要求以及奖惩机制,确保学生遵守。
同时,在明确规范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制定、执行规范制度,形成学生的共识。
第四,注重生活与教育的结合。
将生活习惯的培养与学科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刻地理解良好习惯的意义,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如,在教授生命科学时,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安全的习惯;在教授语文时,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等好习惯。
第五,建立家校互动平台。
班级可以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平台,让家长更深入地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中。
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同时,在家中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班主任在班级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班主任在班级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班主任在班级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
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
”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班主任在班级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一起来看看吧。
班主任在班级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1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致力于学生优秀素质的培养,给学生做好向导,为学生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良好班级氛围,严格的班级纪律,为了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首先,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班主任要经常到学生中去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再根据他们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可以通过班会全班讨论出适合本班级的班风、班规、班歌等;如针对有的同学乱花钱的问题,开展班会“钱该怎么花?”,让学生明白钱的来之不易和学会如何安排开支;针对有的同学穿奇装异服的行为,写一篇周记“什么是真正的美?”,班主任正确的疏导和引导,让学生知道心灵美最重要。
现在的中学生物质条件比较优越,有逆反心理,如果一味给他们讲空洞的大道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班主任应当多假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效果会好很多。
这就需要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样做有什么益处,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如作业没有做,就应补做;清洁没有打扫,就应补扫;课间操不参加,就应补做等。
让学生明白,模范地遵守与执行就会得到表扬,违反纪律就会受到批评。
班主任要做到赏罚分明,公正无私。
其次,要长久坚持有计划的培养。
因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重要而又繁琐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极大的耐心和坚强的毅力,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管理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管理策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教师和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还可以促进班级的和谐氛围。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 树立明确的班规班纪:一个班级的良好行为习惯离不开明确的班规班纪,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制定一套积极、简洁、具体的班规班纪,明确了学生在班级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这样的班规班纪应该经过全体同学一起商议制定,以确保大家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并给予适当的惩罚或奖励,以增强学生对班级规则的遵守和尊重。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
此外,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并在教学中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当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时,学生更愿意遵守规则和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3. 制定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奖励制度,例如班级点名表扬、集体奖励或荣誉称号等,以奖励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
同时,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以促进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和课堂学习。
当学生意识到他们的良好行为将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奖励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去培养和保持这种行为习惯。
4. 预防和纠正问题行为: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注重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及时纠正。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行为期望,教师可以预先告知学生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明确给出相应的处罚措施。
同时,教师在发现学生有问题行为时,应立即进行纠正,并进行适当的反思和讨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问题行为的纠正效果。
5.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树立积极的榜样树立积极的榜样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及家长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展示出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等良好的习惯。
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从而形成自己的良好习惯。
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和家长应与学生一起制定并明确规定的学习和生活规则。
这些规则可以包括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等。
同时,制定具体的目标也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方向并激发他们的动力。
三、提供正面的奖励和反馈正面的奖励和反馈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时,教师和家长应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奖励,例如口头表扬、奖励小礼品等。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良好习惯。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室和家庭应该保持整洁有序,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此外,也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韧性。
五、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自律和责任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和家长应该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保持纪律等。
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并教育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的后果,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六、倡导多元化的活动多元化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习惯。
学校和家庭可以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团队意识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品德和习惯。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基础。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良好习惯的榜样,同时也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起互信和尊重的师生关系。
设立明确的班规班纪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班规可以包括: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准时到校、课堂上保持秩序等。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制定班规,让学生们参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并以此为依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用正向激励方式鼓励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制度,给予学生一些小奖励,如表扬、奖章等,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习惯。
班级可以设立荣誉墙,展示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让学生们看到这些榜样,以此鼓励他们去追求更好。
第四,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当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时,教师要以引导为主,耐心地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并帮助他们意识到不良习惯的后果。
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给予适当的惩罚。
第五,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配合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表现,并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家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明确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心。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些自主管理班级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心。
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选择,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通过以上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
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设立明确的班规班纪,采用正向激励和及时引导纠正错误行为,家校密切配合,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责任心。
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培养出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工作培养学生好习惯具体内容及措施
班主任工作培养学生好习惯具体内容及措施•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与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关系•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具体内容•班主任工作在培养学生好习惯中的措施•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案例分析目录CHAPTER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030201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HAPTER班主任工作与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关系班主任的职责与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好习惯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通过日常工作和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班主任还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工作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班主任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和活动,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各类教育活动,提高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
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指导。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学校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工作在培养学生好习惯中的地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好习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还需要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CHAPTER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具体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认真听讲善于思考遵守纪律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树立法制观念。
礼貌待人教育学生以礼待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1良好的社交习惯23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沟通技巧。
学会倾听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团结协作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重大积极的影响。
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
我校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很多好做法:1、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
从每学期的第一天开始,我校的班主任们就会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扫卫生,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全体同学做好后,还要进行,认真观察谁在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言语通顺、吐字清晰。
最后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衣着得体的,打扫卫生积极的,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语言流利的进行及时表扬,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打扫卫生不积极的及时指出问题并令其及时改正。
对自我介绍时表情不自然、言语不通顺的要进行适当鼓励。
让学生们认识到,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他们的言行。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从一开始趁坏习惯还立足未稳,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2、注重养成的循序渐进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班主任老师们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
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
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
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
“细节决定成败,”坚持从《官坊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中的日常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习惯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有益,也有助于班级的整体管理和秩序的维护。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1. 树立榜样:教师要起到良好习惯的模范作用。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良好的自律性和自律行为,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
2. 制定班规: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被鼓励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班规应该简明扼要、既明确又容易遵守,如不说脏话、尊重他人等。
3. 建立奖惩机制: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及时的奖励和肯定,鼓励学生坚持好习惯。
当学生遵守班规、尊重师长或同学、诚实守信等行为时,可以给予表扬、奖励或者额外的权益。
对于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成长机会。
4. 设置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设定有效、可行的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制定目标和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评估学生的进展。
5. 例行公事:通过规范的例行公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每天的早操、集会、卫生清扫等。
这些例行公事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感。
6.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合理沟通。
7. 自主学习和管理: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和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评估学习成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8. 家校合作: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积极配合教育学校的努力,共同守护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9. 关注特殊学生:对于一些习惯不佳的特殊学生,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和帮助。
可以设立个别辅导,给予个别指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10. 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愿意保持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愉快、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些策略:1.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学校和班级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告诉学生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需要明确告知学生各类规章制度的原因和意义,并帮助他们理解以及接受这些规则。
也要不断强调和重视班级纪律,确保规章制度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2.树立典型。
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和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良好习惯的要求。
在班级中树立一些优秀学生的榜样,让其他学生向他们看齐,激发他们模仿的意愿。
3.培养自觉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觉地养成良好习惯的意愿。
可以通过讲故事、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好习惯对个人和他人的影响。
4.设立奖励机制。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奖励激励学生。
学校和班级可以设立各类奖励制度,如每周表彰优秀学生、每月评选习惯模范生等,鼓励学生努力养成和坚持良好习惯。
5.及时纠正和引导。
当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或坏习惯时,老师和家长要及时纠正和引导。
要注意方式方法,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问题所在,并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学生从错误中得到教训。
6.鼓励自主管理。
逐步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己,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整理书包、打扫卫生等事务。
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自主完成规定的任务,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主动性和自律性。
7.注重实践和体验。
学校和班级可以通过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提供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
如开展义务劳动、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良好习惯带来的积极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老师和家长要起到良好榜样的作用,机构和制度的支持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
只有通过长期的积极引导和培养,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习惯养成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习惯养成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班级中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习和社交的发展。
本文将从规范行为、建立学习习惯以及培养自律性等方面探讨班级管理中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一、规范行为规范行为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一环。
在班级中,学生需要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文明礼仪。
学生应当时刻保持着整洁、端正的形象,注意文明用语,不说脏话、污语,并且要尊重师长和同学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另外,学生还需要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准时到校和参加活动,不迟到早退。
同时,应当注意课堂的纪律,不随意打闹,不互相干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按时完成作业。
通过规范行为的养成,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在课堂上,学生应当专心听讲,做好笔记,并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
课后,学生应当按时复习、做作业,并且还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计划,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专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学生还应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通过广泛阅读,学生可以拓宽眼界,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
学生应当每日保持一定的阅读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总结。
通过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能够培养出丰富的内涵和良好的思维素质。
三、培养自律性自律性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必须要培养的重要品质。
自律指的是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
学生应当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同时,学生还应当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各种诱惑,保持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自我规划和管理。
此外,学生还应当培养自己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小学班级管理中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而且也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班级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如班级游戏、拓展训练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卫生、环保、交通安全等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明确良好生活习惯对社会的贡献和意义,从而主动养成良好习惯。
二、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良好的习惯需要不断地激励才能持续保持。
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制定一些科学的激励机制,如通报表扬、礼品奖励、竞赛奖励等,来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其中,通报表扬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奖励方式。
教师可以将优秀学生的表现及时通报给全班,并为他们制作个性化证书或奖章,以此来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向上、争取进步。
三、学生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习惯、卫生、学业等方面,这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自觉合作、自立自强。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家长日、课后班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习惯计划,教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我管理,如管理自己的卧室、书包、学习桌,保持环境卫生,实现自我管理。
四、家校共育学生的家庭与学校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
教师和家长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家庭方面,家长可以与教师协作,配合学校的安排,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学、睡眠和饮食习惯;抽出空闲时间陪伴孩子阅读、讲故事、玩游戏等,增强亲子关系,实现家校共育。
在学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班会、班会议、家长会议等载体,与家长积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让家校共育成为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行为管教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行为管教措施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制定有效的行为管教措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本文将探讨几种行为管教措施,并提供相应的实践建议。
一、正面激励正面激励是一种行为管教方法,通过奖励学生的良好行为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鼓励积极的行为,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在班级中设立积分制度,学生在完成作业、参与课堂讨论和积极参与活动时可以得到积分。
积分可以用于换取小奖品或特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表彰学生的优秀表现,公开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良好习惯。
二、行为规范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是另一种有效的行为管教措施。
学生在知道应该如何行为的前提下,更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教室内,教师可以制定几个简明扼要的行为规范,如“保持安静,专心听讲”、“友善待人,互相帮助”等。
然后,教师需要花时间与学生一起详细讨论这些规范的具体含义,并与学生达成共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遵守这些规范,当学生违反规范时,及时进行批评和纠正。
三、积极引导积极引导也是一种行为管教方法,通过情感调适和亲身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师可以设立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行为的后果。
例如,在处理冲突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冲动的一方和冷静的一方,并引导他们思考冲动行为和冷静思考的结果有何不同。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并从而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个别辅导有些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时个别辅导就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别需求和问题,提供针对性的习惯培养方案。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会有拖延症,一直无法按时完成作业。
教师可以与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讨论,了解他们为什么拖延,并共同制定确切的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逐步改掉这个习惯。
班级管理策略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班级管理策略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 建立积极互动关系首先,为了有效地管理班级,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积极互动关系。
这包括:•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问题和意见。
•关注每个学生并尊重其个人差异。
•鼓励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
通过建立积极互动关系,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并且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2.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制定规则和期望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确定基本的行为准则,如尊重他人、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等。
•在制定规则和期望时要明确、简洁,并且易于理解和执行。
•向学生解释规则的重要性,并确保他们知道违反规则所带来的后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班级管理中注重正面激励,及时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
3. 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奖惩机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制定有效奖惩机制的建议:•设定具体、可量化的目标与标准,以便奖励学生参与积极行为。
•奖励方法可以包括表扬信、奖状或其他形式的肯定与赞赏。
•惩罚方法应该合理、公正,并且符合学校规章制度。
注意,在使用奖惩措施时要遵循原则:先强化积极行为,再注意纠正消极行为。
通过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可以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 提供示范和引导教师作为榜样,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到重要示范和引导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立良好示范与引导的方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严格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并以身作则。
•定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和训练,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义工活动,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通过提供示范和引导,教师能够有效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培养出更加积极向上、合作友善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第一篇: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
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
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人都有自尊心,1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
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的确,好习惯会让人一生受益,坏习惯可能会使人抱憾终身。
所以,我认为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以下是我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用规矩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我们都懂得“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道理。
要让学生改掉已经形成了的,甚至自动化的习性,有赖于班主任的督促和鞭策。
因此,很有必要制定一系列使学生“去做”的规矩,所以,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给学生立下一些班规,如《作业的书写规范》、《课前的预习制度》、《晨读制度》、《升旗纪律》、《学生的衣着规范》、《值日生制度》、《清洁区包干制度》、《班干部工作职责》等,这些不一定都形成书面的制度,但要让全体学生心里都明白我们班级有这样的制度,一旦违反将会受到班规的制约。
二、要刚柔相济、严慈兼施,做到严父与慈母形象的结合。
一方面,班主任要求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对校规校纪和班级班规都必须无条件地去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必须严格地去执行,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而另一方面,班级管理者也要善于讲求自己的工作方法。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只有对学生有真挚的爱,才能取得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意的是,要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在学生面前既要像严父那样严格要求,又要象慈母那样处处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
我们班的孙子宾同学,天资聪明,但因为父母离异,父亲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他心理自卑,性格孤僻,不合群,还有小偷小摸的习惯。
这是我一接手这个班级时从他以前的班主任那里了解到的情况。
接触了他以后,我发现他心底不坏,但心胸狭隘,尊敬老师,在老师面前表现得服服帖帖,可是和同学的关系就不那么融洽,经常与同学闹矛盾,他总是一味地数落别人的不是,未能从自身去寻找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安排他担任班里的体育委员(他的个子比较高),想让他有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可他隔三差四地找到我说,他不当这个班干部。
尽管在五年级一年里,他没有真正履行过体育委员的职责,但我并没有撤销他的职务,反而时时处处以班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他。
我常常对他说,你是班干部,你应该怎样怎样去做。
慢慢地,他在我面前找到了自信,同时也愿意和同学交往。
而对于他的转变,我又用母亲的细心来观察,课后找他谈心,拍拍一下他的肩膀,摸摸一下他的头,并对其好的表现加以表扬、鼓励。
就这样,他对学习有了兴趣,对班级和同学也有了感情,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五年级期末考试时跃入了三优学生的行列。
三、充分发挥班主任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的作用。
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最重要的品质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正人先正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显得特别的重要。
班主任必须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陶冶和影响自己的学生。
“言传”与“身教”要紧密结合,注意身教,严于律己。
班主任以身作则,一身正气,为教清廉,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必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例如,在升国旗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一定要严肃认真,所以这个时候,我一定会站在队伍的前面,面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及教室的清洁卫生,我首先坚持每天整理好讲台,把讲台桌上的粉笔灰擦拭干净,把相关的物品摆放整齐,看到教室、走廊的地板上有纸屑,我也会弯腰捡起;教育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不能斤斤计较,在平时的工作中,不管是对待
学生,还是对待同事,我都告诫自己要平和,要谦逊,要包容……几年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在不同的场合,都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2)要言而有信,不能出尔反尔;(3)处事公正,要一碗水端平;(4)多作换位思考,体验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等等。
四、勤于班级的过程管理和日常管理,加强督查力度。
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会一蹴而就,班主任更要“勤”,勤下班级,及时了解掌握班级动态,包括学生缺席、作业情况、值日情况和心理动态等。
班主任还应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我意识不断地增强,但有时候对师长仍具有依赖性。
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启发、对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分析学生的言行,找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并做到对症下药。
总之,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提供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环境氛围。
我通过抓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使得班风班貌得到了整体发展,学生也大都能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把理想、责任与行为相结合。
但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须认识到学生习惯有反复性,同时相信只要执着去做,总会有收获。
只要用心探讨,去实践,一定能发现更多的好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好习惯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