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免疫程序

合集下载

羔羊、母羊、公羊免疫程序大全

羔羊、母羊、公羊免疫程序大全

羔羊、母羊、公羊免疫程序大全羔羊、母羊、公羊免疫程序大全羔羊免疫程序7日龄: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灭活苗,口唇粘膜注射,免疫保护期为1年。

15日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皮下注射,免疫保护期为1年。

2月龄:山羊痘灭活苗,尾根皮内注射,免疫保护期为1年。

2.5月龄:牛O型口蹄疫灭活苗,肌肉注射,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

3月龄:羊梭菌病三联四防灭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保护期6个月;气肿疽灭活苗,皮下注射,免疫保护期为7个月。

3.5月龄:羊梭菌病三联四防灭活苗Ⅱ号炭疽芽胞菌,第二次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气肿疽灭活苗,第二次皮下注射,免疫保护期为7个月。

4月龄:羊链球菌灭活苗,皮下注射,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

5月龄:布鲁氏菌病活苗,肌肉注射或口服,免疫保护期为3年。

7月龄:牛O型口蹄疫灭活苗,肌肉注射,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

母羊免疫程序1、怀孕母羊产前1个月(个别羊场可在羊产后肌注破伤风抗毒素,羔羊产后1个月可肌注),疫苗名称: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疫病,破伤风,免疫方法:肌注后臀部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2、每年2月下旬-3月上旬(成年羊、羔羊);疫苗名称,羊三联四防疫苗(或五联苗),预防疫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或羔羊痢疾);免疫方法,成羊或羔羊都按说明注射或成年羊加0.2倍量,10-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3、怀孕母羊产前20-30天(如羔羊注射五联苗可略去这次免疫,若没注射,羔羊1个月龄可注射。

疫苗名称:羔羊痢疾疫苗,预防疫病,羔羊痢疾,免疫方法:按说明书免疫,隔10-14天再免疫1次,10-14天产生抗体,免疫期:羔羊获得母羊抗体4、每年2-3月份;疫苗名称,羊痘,预防疫病,羔痘,免疫方法:不论大小一律皮内注射0.5ml,6-10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5、每年3-4月份,疫苗名称,养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预防疫病,羊口疮,免疫方法:大小羊一律口腔粘膜内注射0.2ml,免疫期,1年二、秋季6、每年9月下旬;疫苗名称:养羊四联苗(或五联苗);预防疫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或羔羊痢疾);免疫方法:成羊或羔羊都按说明注射或成年羊加0.2倍量,10-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国家农业部小反刍兽疫防控应急预案

国家农业部小反刍兽疫防控应急预案

国家农业部小反刍兽疫防控应急预案一、总则(一)小反刍兽疫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安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及《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小反刍兽疫应急与防治工作应当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三)发生疫情或存在疫情发生风险时,各地兽医行政部门应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建立责任制,做好小反刍兽疫监测、调查、预防、控制、扑灭等应急工作。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要密切监视国际疫情动态,科学评估疫情发生风险,定期发布预警信息。

(二)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小反刍兽疫疫情监测工作。

与周边国家接壤的省份要密切监视边境地区山羊、绵羊以及野羊等小反刍兽疫情动态。

林业部门发现羚羊、黄羊等异常死亡,要立即通知兽医部门采样检测。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以发热、口炎、腹泻为特征,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山羊和绵羊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诊断,认定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应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五)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六)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三、疫情确认(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2名以上具备资格的防疫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根据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二)初步判定为疑似疫情的,必须指派专人按规范采集病料,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或农业部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最终确诊。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

22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强冬红(甘肃省成县畜牧兽医站742500)摘要:小反刍兽疫是引进的疫病,被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对养羊业的危害很大。

本文根据小反刍兽疫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详细地分析了该病的防控措施,希望能给养羊户提供技术参考,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关键词:小反刍兽医;流行特点;防控措施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小反刍兽瘟,在我国被认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对养羊业的发展威胁很大。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典型的症状为高热、腹泻、肺炎。

此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被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同时在我国的《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年-2020年)》中,此病也被明确为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

1发病情况1942年,小反刍兽疫首次在西非的科特迪瓦被发现,此后该病一直呈现流行蔓延的趋势。

据统计,在亚非欧的40多个国家,都流行过此病,尤其是在我国周围地区,如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疫情严重,表现为地方性流行。

2007年7月,小反刍兽疫传入我国,疫情严重,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最终控制疫情,没有引起大面积的流行。

但是自2013年以后,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有所升高,甘肃、安徽、贵州、新疆、宁夏、陕西、黑龙江等20多个省份都曾经流行,给养羊业造成重创。

尤其是2014年第一季度,小反刍兽疫在全国多个地区暴发流行,在全国呈现蔓延的态势。

2014年1月22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乡黄花滩村发生了小反刍兽疫,有900多只感染发病,111只死亡。

为防控疫情,有关畜牧兽医的多个职能部门联合监测和排查,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年-2020年)》,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小反刍兽疫已基本得到控制。

2流行特点小反刍兽疫的自然宿主为山羊和绵羊,其中3~8月龄的山羊更易感,其他的动物如牛、猪等也可以感染,但呈亚临床经过。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多见于小型反刍兽的传染病,也被称之为“羊瘟”,该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发病急等特征,这种传染病对于养羊业的发展来有很严重的危害,已经被列入常见羊传染疾病行列。

一旦爆发小反刍兽疫,不仅会给威胁羊群健康,甚至还会给养殖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篇文章围绕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治措施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容易感染这一疾病的是绵羊和山羊,而且所引起的后果十分的严重。

该病与牛瘟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伪牛瘟,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死亡性,其中排泄物、分泌物、饲料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对于养羊业的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危害。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小反刍兽疫,就需要结合该疾病的发病以及流行特点等,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减少动物死亡率。

1、小反刍兽疫的概况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就是发炎、高热、肺炎、腹泻、脓性角膜炎等,其中绵羊和山羊是最容易感染的,小反刍兽疫给羊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国已经正式将其纳入一类动物疾病中。

我国最早出现小反刍兽疫是在2007年,随后国内也偶尔会出现。

按照国内外的经验,在小反刍兽疫的防治中,需要以预防为主,同时辅以合理的防治手段,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1]。

2、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小反刍兽疫的主要感染对象就是小型反刍动物,比如说山羊、绵羊、羚羊、野生盘羊、野生鹿等,其中山羊感染后的症状是最严重的。

通常来说,这种疾病的潜伏期最高为4-5天,其中也有个别潜伏期更长的,可以达到21天,而且具有常年发生的特点。

小反刍兽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健康羊接触到病羊,就会直接被感染,病羊的口腔、鼻腔甚至眼睛等分泌物中都有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存在,一旦出现一只患病羊,就会给其它的健康羊群带来威胁;在感染这一疾病的后期,病羊的粪便中也会存在大量的病毒,会直接污染养殖环境,加速疾病的传播,从而威胁整个养羊场的发展。

2024年主要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实施方案.pptx

2024年主要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实施方案.pptx
(二)规范动物疫苗管理。农业农村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乡镇畜牧兽医监管服务职能的机构要 按照《壮族自治区动物疫苗管理办法(修订版)》(桂渔牧办发(2016)84号)规定,严格动物疫苗运输、入库、 储存、调拨、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及时在“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填报动物疫苗出入库情况,建立 完整、准确的动物疫苗实物台账和会计台账。
三、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养殖场户可根据应急监测或风险评估情况开展紧急免疫。 四、使用疫苗种类
选择与本地流行毒株抗原性匹配的疫苗。 五、免疫方法 各种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六、免疫效果监测 (一)检测方法
使用灭活疫苗免疫的,按GB/T18935-2018《口蹄疫诊断技术》推荐的E1.ISA方法检测抗体。使用合成肽疫苗 免疫的,采用VPl结构蛋白抗体E1.lSA方法检测抗体。
一、免疫病种和目标要求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实行强制免疫,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 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
(二)犬只狂犬病。实行全面免疫,常年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免疫抗体总体阳转率在70%以上。
(三)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新城疫。按照原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印发的《壮 族自治区猪瘟防治实施方案》《壮族自治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实施方案》《壮族自治区新城疫防治实施方案》 (桂渔牧办发(2017)109号)要求开展免疫,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 到100%,猪瘟、新城疫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
(六)严格建立健全免疫档案。要督促养殖场户详细记录畜禽存栏、出栏、免疫等情况,特别是疫苗种类、生 产厂家、生产批号等信息。承担乡镇畜牧兽医监管服务职能的机构、村级动物防疫员、养殖场户要做好免疫记录、 按时报告,确保免疫记录与畜禽标识相符。

动物疫病防控的免疫程序制定与执行策略

动物疫病防控的免疫程序制定与执行策略

动物疫病防控的免疫程序制定与执行策略目录一、免疫程序制定与执行 (3)二、保障食品安全与民众健康的防线 (6)三、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措施 (9)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力量 (11)五、国际贸易与合作中的关键要素 (13)组织对养殖户和畜牧企业开展疫病防控技术培训,提高其疫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普及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引导养殖户自觉遵守防疫法规,共同维护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是畜牧大国,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业的整体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随着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数量逐年增加,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动物疫病的频繁爆发不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生活质量。

因此,动物疫病防控成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保障食品安全与民众健康的防线需要从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畜牧产业数字化管理以及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民众的身体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免疫程序制定与执行(一)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1、当地和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各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的疫病流行情况存在差异。

在制定免疫程序时,首先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详细了解当地和周边地区有哪些疫病发生流行,掌握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包括流行的季节、时间、畜别、年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

必要时召开疫情分析会,预警预测今后或近期内可能发生的疫情,然后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2、疫病发生流行规律不同的疫病有着不同的流行规律,因此,要根据不同疫病发生的季节、时间、日龄、种类、用途等设计制定免疫程序。

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方案

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方案

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方案
一、要求
对免疫保护期到期的羊只、新补栏羊只进行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

二、免疫程序
新生羔羊64日龄以后免疫1次,对未免疫羊只和超过2 年免疫保护期的羊只进行免疫。

三、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所有健康羊进行1次强化免疫。

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羊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四、使用疫苗种类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或小反刍兽疫联苗。

五、免疫方法
疫苗免疫接种方法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免疫剂量按2头份每只。

六、免疫效果监测
免疫21天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小反刍兽疫抗体阻断ELISA检测试验抗体阳性判定为合格。

存栏羊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技术和有效防控措施探讨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技术和有效防控措施探讨

羊小反刍属于高传染性病毒,患病羊的死亡率比较高,在全球被划定为计划根除的动物疫病。

而随着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羊小反刍兽疫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限制了当前我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该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一旦发生疫病,会导致广大养殖户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然而在防控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也会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

因此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该疾病的研究,分析羊小反刍兽疫的具体情况,探究诊断技术和防疫措施,有效防治该疾病,降低损失,促进我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羊小反刍兽疫的分析1、基本特征羊小反刍兽疫在一年四季均可能会发生,多发生于干燥寒冷的地区,以及降雨量大的季节,气温骤变的情况下,使得羊群的生活环境发生突然变化,对羊群产生一定刺激,降低羊群的免疫力,导致致病菌入侵,增加了患病的风险概率。

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属于RNA 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对外界的抵抗力比较弱。

该病毒适合低温环境生存,气温骤降或寒冷季节为病毒提供了一定的生存条件。

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由个体接触和分部接触,发生病菌传染。

患病动物的器官组织排泄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受污染的饮水饲料和各种器具都是十分重要的传染源。

该疾病一旦发病能够迅速传染。

被病菌感染的羊的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菌,若处于孕期,乳汁中也会含有大量的病菌。

一旦出现羊小反刍兽疫的病症,很可能是急性症状。

在羊群中,山羊和绵羊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绵羊的发病率往往高于山羊,容易发展为亚急性状态。

刚出生3~8月的小羊最容易被感染。

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可达20d 以上,一般为4~5d。

2、临床症状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①最急性型病羊的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以上,精神萎靡不振,减少进食,会出现流鼻涕和鼻腔黏液分泌物,而且鼻腔黏膜容易溃烂。

处于发病中期,病羊会出现腹泻的情况,粪便呈水样状,持续5~6d 后出现死亡。

若母羊怀孕,受到致病菌的影响,则会出现体温下降,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症状,极大可能会引发流产并增加死亡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说明书
【主要成分及含量】:每头份疫苗含有的小反刍兽疫弱毒病毒至少为103TCID50
【性状】:乳白色或微黄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羊的小反刍兽疫。

免疫持续期暂为36个月。

【用法用量】: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为每毫升含1头份,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1 ml。

【不良反应】:接种后个别羊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外,一般无可见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稀释后的疫苗应避免阳光直射,气温过高时在接种过程中应冷水浴保存,稀释后的疫苗应在3小时内用完,
2)、用过的疫苗瓶、剩余疫苗及接种用注射器均应消毒处理。

【规格】:50头份/瓶、100头份/瓶
【贮藏】: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暂定为12 个月。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免疫程序
保存:在-15℃以下保存,疫苗有效期为12个月。

性状:乳白色或淡黄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稀释:采用灭菌生理盐水为稀释液,每瓶疫苗100头份,加入100mL 摇匀备用。

注射方式:颈部皮下注射。

注射用量:1ml。

不良反应:接种后个别羊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外,一般无可见不良反应。

免疫程序:
1.一月龄以上的羊集中免疫一次,以后每3年免疫一次。

2.补免:对达到一月龄的新生羊应及时进行补免。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操作。

2.稀释后的疫苗限3小时内用完,稀释后的疫苗应避免阳光直射,气温过高时在接种过程中应冷水浴保存。

3.应单独免疫,不与其它疫苗联合使用,与其他疫苗的间隔时间至少在1 0天以上。

4.用过的疫苗瓶及瓶中剩余疫苗集中焚烧后深埋,接种用注射器、针头冲洗干净后高温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