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怎样的

合集下载

试析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试析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试析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作者:弓丽娜夏庆宇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8期【摘 ;要】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西方国家在明、清时即有侵略中国的计划和行动。

为了防止西方国家侵略中国,为了减少西方人在中国领土上实施的不法行为,即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人民的生命、生存环境的安全,明、清政府均选择闭关锁国,这是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

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在同期也选择闭关锁国,这并非偶然。

即便明、清不采取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国家也不会将先进技术交给中国;因此闭关锁国政策并未导致中国落后,明、清的中国仍在既有的发展模式下发展,只是因为西方突然出现了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才使中国显得相对落后。

【关键词】闭关锁国;明;清;政策;西方;侵略1.问题的提出1.1热情好客的中国人为什么在明、清时期不欢迎西方人?崇尚儒家思想的中國人自古以来就相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例子中得到很好的反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情节,在20世纪30年代的陕北农村,一个老人热情地接待了他——“我记得一个农村小脚老太太,自己有五六个孩子吃饭,却坚持要把她养的五六只鸡杀一只招待我。

”老太太认为:“咱们可不能让一个洋鬼子告诉外面的人说咱们红军不懂规矩。

”自古以来,中国历来欢迎外国来朝贡,但为什么明、清两朝不欢迎西方人?原因在西方人身上。

1.2明朝曾欢迎西方人,后来为什么不欢迎了?“明王朝自太祖时起,就厉行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

永乐年间……不许本国商人出海从事私人贸易。

此后,从宣宗到武宗诸帝,都一再严申前禁。

世宗遵祖宗成宪。

”这是明朝对本国人的规定;对西方人,明朝则一度持欢迎态度。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最早来到中国的是葡萄牙人。

“明朝正德九年到十一年(1514年到1516年)间,葡萄牙的船开始到达广东沿海。

”在中国人未认清西方人的侵略意图之前,明朝、清朝对西方人的态度是:欢迎西方人。

朝鲜为什么闭关锁国

朝鲜为什么闭关锁国

朝鲜为什么闭关锁国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首先,朝鲜的闭关锁国政策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朝鲜历史上曾经受到过多次外来侵略和干涉,这使得朝鲜人民对外界的信任度较低,对国家的安全和独立性有着强烈的意识。

同时,朝鲜的文化传统也较为保守,注重家庭和社会秩序,对外来文化存在一定的排斥和警惕。

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的体制其次,朝鲜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也是导致其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原因。

朝鲜是一个单一党制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政府掌握着国家的资源和决策权。

同时,朝鲜的经济模式也比较封闭和自给自足,主要依靠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来维持国家的发展。

这种经济模式使得朝鲜对外贸易和投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难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欧美依然将朝鲜视为对手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即使朝鲜有意打开国门邀请他国的资本帮助朝鲜发展经济,也会面临无人敢来的窘境。

毕竟,与欧洲庞大的消费市场相比,一旦违背其意志参与朝鲜的经济发展,很可能面临欧美的严厉制裁,无法进入其消费市场。

对此,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忽视制裁带来的打击,毕竟,朝鲜人力资源、矿产资源都不是不可或缺的。

朝鲜与韩国间的战争关系我们都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朝韩曾爆发了统一朝鲜半岛的战争。

也正是这一场战争,使得中美苏纷纷下场,直到三年后双方才停战。

只是,有一点我们要知道,当时在板门店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不是和平条约。

因此,正常来说朝韩依然处于战争状态,这就使得资本难以下定决心进入朝鲜。

毕竟,一旦因不可抗力出现朝韩大战,资本将会血本无归。

朝鲜自身为了维护稳固的统治之所以朝鲜统治中枢会如此选择,原因就在于当无法进入世界经济体系之后,对外获取的资源便十分有限。

为此,朝鲜只能将物资的分配权收归到决策中枢,通过分配中的倾斜来获得一些力量的支持,不过,长此以往必然会因此出现利益链。

朝鲜全面放开与国际接轨后,肯定会打破原有的分配规则,相信这是一部分人所不愿看到的。

要知道,若朝鲜决策中枢拥有物资的分配权力,必然可以获得一部分人的支持,而这些人面对可能失去的利益,很难支持打开国门的做法。

朝鲜核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朝鲜核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反对朝核,维护和平朝鲜半岛的朝鲜和韩国在古代本是一个国家,名为高丽。

十九世纪以前,朝鲜是中国的属国。

二十世纪后,朝鲜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后来由于二战后一部分由苏联占领一部分由美国占领从而被分割为两个社会形态不同的国家。

朝鲜战争是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为朝鲜统一的目的而进行的统一战争,可是在大国的干涉下,使这种统一的努力最终化为泡影,而且这场战争使南北朝鲜成了仇敌,更加深了朝鲜半岛两方的不信任感。

在朝鲜领导人看来,朝鲜半岛的分裂是人为的,是大国利益的需要造成,美国人反对北朝鲜发动的统一战争,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尚可以理解,但作为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考虑,也并不愿意看到朝鲜半岛的统一,所以战争才在北纬38度线这个开始的地方停止下来,朝鲜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换来的只是国家的破败和朝鲜半岛的永久分裂。

一开始朝鲜在苏联的帮助下发展迅速,可是由于过度依赖苏联,导致苏联解体时,朝鲜蒙受巨大的损失,而当时朝鲜的对内对外政策又为中国所不容,所以朝鲜失去了依靠。

再加上美国的经济封锁,从此朝鲜落后于韩国。

近几年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试图研发核武器。

虽然中国也有核武器,但是核武器的威力在二战中已经有目共睹。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的两颗原子弹带来了一片死寂,也震惊了全世界,威慑了全世界,从而奠定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所以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呼吁防止核扩散,都害怕核扩散。

核武器的威力足以毁灭世界,一旦被某个野心家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关系到全世界全人类的生死存亡。

因此中国提议召开六方会谈,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由5个与此有关的国家和朝鲜就朝核问题展开讨论,以寻求解决的办法的会议。

这五个国家分别是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自从在2002年,朝鲜宣布要发展核武器以来,总共举行过六次会谈。

2003年第一次会谈各方认真、全面地阐述了各自的原则立场和方案设想,并达成重要共识,即确认朝核问题应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原则。

2004年第二次会谈与会六方最终以《主席声明》的形式阐明了各方共识,这是六方会谈首次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会谈的成果。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Mr.董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该政策在朝鲜和日本也实行过,中国的明清时期最为兴盛。

1757年,出于维护集权统治的需要,清政府下令除广州外(又称广州十三行),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即“一口通商”政策,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沿海地区的治安,延缓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步伐,但却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驰禁: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鸦片输入日增,白银大量外流,银价有增无减的情况下,由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在《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中首先提出。

他反对禁烟,主张“仍用旧例,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并要求文武员弁、士子、兵丁等“不得沾染恶习”,而“其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因而遭到黄爵滋、林则徐等禁烟派的激烈反对和抨击。

弛禁论事实上是纵容烟毒泛滥,任其损害人民身心健康,鼓吹鸦片贸易合法化,对社会造成重大消极影响。

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

在近代中国,则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获取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1845年11月15日,英国在上海设立了近代史上第一块租界。

租界在名义上其领土仍属出租国,但自身却不具备治外法权的属性,许可外国人进行任意不违反国籍所属国的活动。

租界的存在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政局,作为主权丧失的象征,中国历届政府都在为收回租界而努力。

从1917年开始,各地的租界被中国政府陆续收回。

直到1999年12月20澳门回归,中国至此彻底摆脱半殖民地的命运,成为真正的主权国家。

《海国图志》:作者魏源,本书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广泛搜集资料编写而成。

作者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在中国近代史学上,是第一部较为详细和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不但详细记载外国情况,还首次从理论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风气。

专题六 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

专题六  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

专题六对外开放闭关锁国中国人民素以友好交往、和平共处著称于世。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对外开放的保障。

近代中国的落后与闭关政策,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主题一古代中国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教学目标:1.系统掌握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2.了解古代对外交往的著名人物和重要史实;3.归纳古代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外传的具体内容和影响;4.分析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尼布楚条约》的签定等对外关系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国际影响,理解古代对外关系有开放到闭关的历史趋势及原因;5. 重点掌握秦汉、隋唐和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外交往关系的基本史实,比较分析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特点;学法指导:1.以小专题的形式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如中国各个时期的交流物品;2.充分利用比较法,如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3.重视历史地图,如“丝绸之路”图,提高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4.可采用列表方式正确识记各个时期的外交成就;5.注意归纳、概括我国古代从开放到闭关的过程,分析各个阶段对外开放的内容、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综合分析对外开放给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带来的积极意义和闭关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加深对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解;高考预测:1.突出对外交往的大时代背景,侧重考查秦汉、隋唐与明清三个时期的中外关系史,并且要求从中归纳出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2.继续考查对“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这两个对立概念之间内涵与外延的正确理解;3.运用归纳法对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类型和基本途径进行概括考查;4.了解古代先进文化技术外传的基本史实,分析外传的历史影响,尤其注重对四大发明为主的中国传统科技的考查。

考题回放:(2005年上海历史卷·34)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试论朝鲜战争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重点]

试论朝鲜战争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重点]

试论朝鲜战争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摘要]朝鲜战争是一场局部的、有限的战争,但它的意义和影响,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其它现代战争都是无法比拟的。

它是冷战形成过程中的第一场热战,反过来又促进了战后冷战格局的发展,导致东北亚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朝鲜战争使中美两国走向了长达20年的敌对状态,使中国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有利机会;使中国长期被联合国拒之门外,并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与遏制;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迅速完成了与美国等国家的片面媾和;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并为日本的再军备奠定了基础;加剧了朝鲜南北双方的对立;加速了东北亚冷战格局的形成,并推动了核武器竞赛。

[关键词]朝鲜战争;东北亚;国际格局;日本;朝鲜半岛;美国在人类战争史上,朝鲜战争无论从地域范围、参战兵力,还是持续时间等方面,都只是一场局部战争。

但是,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却超过战后的任何一场现代战争。

它是一场在冷战乍起的背景下的特殊战争,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实质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行冷战政策所结下的第一个恶果。

战争持续了3年多时间,最后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大致以北纬38°线为界,朝鲜仍然由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政权实行着南北分治,双方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计划均宣告失败。

然而,这场没有结局的战争却在某程度上改写了全球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历史,对世界格局特别是东北亚局势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文拟从这场战争对中国、日本、朝鲜南北方及地区格局等几个方面,就朝鲜战争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这个问题作一阐述。

第一,朝鲜战争使中美两国走向了长达20年的敌对状态,使中国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有利机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同时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当天,周恩来外长向各国在京前外交人员,包括美国原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博送达了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公函。

朝鲜简史—名词解释

朝鲜简史—名词解释

丙寅洋扰是指公元1866年(按干支纪年为丙寅年)法兰西帝国武装侵入朝鲜王朝的历史事件。

这次战争的原因是朝鲜发生“丙寅邪狱”,杀死了9名法国籍天主教神父,引发了法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于是决定出兵“膺惩”朝鲜。

战争主要在当年10月进行,法军虽然成功登陆朝鲜江华岛,但遭遇了朝鲜的顽强反抗后撤退。

法国在撤退时掠夺了无数金银、书籍而去,这些战利品的归还问题长期是韩法外交的一个争论点。

辛未洋扰是指1871年(按干支纪年为辛未年)美利坚合众国武装侵入朝鲜王朝的历史事件。

继法国入侵朝鲜的“丙寅洋扰”之后,美国为了追究1866年“舍门将军号事件”的责任及打开朝鲜国门,于1871年5月派军队开赴朝鲜,6月10日开始与朝鲜军队发生冲突。

美军后来在朝鲜的抵抗下撤退到海上,并与朝鲜政府通信要求其打开国门。

在发觉朝鲜政府的严拒态度之后,美国不得已撤兵。

辛未洋扰之后,朝鲜各地到处竖立“斥和碑”,排外情绪达到顶峰。

朝日《通商章程》,又称《贸易规则》,是《江华条约》(即《日朝修好条规》)的一部分。

它是日本和朝鲜根据《江华条约》第十一款关于“订立通商章程”的内容而于1876年8月24日在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签订的。

《通商章程》由日本单方面提出,签订时并无修改,与并且《江华条约附录》同时签订(签订背景及过程参见词条江华条约附录),也是一个不利于朝鲜的不平等条约。

其中关于无关税的规定,是日本对朝鲜赤裸裸地欺侮,严重破坏了朝鲜主权。

《济物浦条约》是1882年8月30日朝鲜与日本在朝鲜济物浦(今韩国仁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日本以朝鲜“壬午兵变”为契机,借口日本人在朝鲜被杀,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济物浦条约》,同时附录《修好条规续约》。

该条约不仅使日本获得了朝鲜的巨额赔款,更规定了日本在朝鲜的驻军权,进一步扩大了日本的侵略势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危机。

《朝美修好通商条约》是1882年朝鲜王朝和美利坚合众国签订的条约。

这个条约是在当时朝鲜的宗主国清朝的斡旋下签订的,它是朝鲜与外国缔结的第二个通商条约,也是朝鲜与欧美国家缔结的第一个条约。

19世纪晚期中俄英在朝鲜半岛的战略角逐——以-巨文岛事件-为中心的分析

19世纪晚期中俄英在朝鲜半岛的战略角逐——以-巨文岛事件-为中心的分析

二、俄国反对英国占领巨文岛——实现远东政策的需要
沙俄远东政策在理论I:的形成历经了19世纪中期和晚 期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政策以占据黑龙江流域为主的中国 东北为目标,时任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的穆拉维约夫曾从战 略、经济、国际:三个层面阐述这一政策:“在战略上,控制阿穆 尔河(黑龙江)口,就能控制西伯利亚;经济上,可以把俄国的 商品沿阿穆尔河(黑龙江)运往中国东北各省;国际上,当时 东洋国际利益的整顿已进入激烈的阶段,占据黑龙江流域对 俄国分享东洋利益有很大意义”。伪而完整的远东政策,不仅 包括中困的东北地区,还包括在太平洋占据一个不冻港,以 远东为基点,称雄东北亚,进而称霸世界。 在实现远东政策的实践1-,沙俄的步伐从未落后过。 1858至1864年,沙俄通过《瑗珲条约》和妇E京条约》.蚕食鲸 吞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将势力范嗣推至太平洋沿岸,由于 远离本土。补给遂成为难题,与中国东北毗邻的朝鲜成为沙 俄的最佳选择地,变朝鲜为其农产品和其它战略物资的供应
24豳圈曝பைடு நூலகம்圈躅团Ⅲ圃匝卿瞳k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I●IIIIIIIIIIIIIIIIIIIIIIlIIlIlIIIIIIIIIIIIIIIIIIIIIIIlIIIIIl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lIIIIIIIIIlIIIIIIIIIIIIIIIIIIlIIIllIIIlIIIIIIIIII一
注释: (1)(清)吴汝纶:《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17卷,第19页,台北文 海出版社影印本,1980年版。
三、清政府调节巨文岛事件一“以夷制夷”政策的运用
(2)(俄)巴尔苏科夫:《穆拉维约夫一阿穆尔斯基伯爵》,北京商务印
书馆,1974年版,第45、103、298页。 (3)朝鲜外务省:《朝鲜关系条约集》第274页。 (4)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1卷,第276页,三联出版社 1979年版。 (5)(清)吴汝纶:《李文忠公全书》电稿,5卷,第30页,台北文海出版 社影印本,1980年版。 (6)同上书,译署函稿,17卷,第19页,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80 年版。 (7)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1卷,第276页,三联出版社 1979年版。 (8)同上。 (9)李澍田:《清实录朝鲜史料摘编》第353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年版。 (10)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1卷,第276页,三联出版社 1979年版。 (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2116页, 1972年版。 (12)同上。 作者简介:马维英(1979一)。女.吉林农安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 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朝关系史。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发展历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清朝的治理中,有一个闻名于世的政策,那便是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两百多年历史,在其中,清朝对外经济贸易联系十分封闭,而对待西方殖民者、传教士常常会采取排斥之策。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清朝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的概念闭关锁国是指一种国家政策,即一个国家封锁自己的疆域,限制与外交和贸易活动的联系,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禁止本国人接触外国文化和技术。

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流行于东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朝鲜等,这些国家在某些时期采取这一政策是为了维护本国的主权和民族利益。

而清朝在17世纪末期也逐渐采取了同样的政策,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封闭和限制性贸易。

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

社会因素:在17世纪末期,清朝刚刚建立,政府并没有顾及经济、商业、贸易等方面的需要,而是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国家的重建上。

同时,清朝后来发现,广大农民无法承担虚高的税负,加上人口的快速增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治理难度也越来越大。

经济因素:清朝过度依赖农业生产,出口贸易收入较少,而其交通运输不便,本身又贫困,税收拥有很大压力,因此不得不采取保守的经济政策。

文化因素:因为清朝成立之初是以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政权,对于汉族文化还没有完全掌握。

加上清朝经历了一系列的战役,崩溃与复兴,对外部世界存在着强烈的防范心理,从而采取了孤立的政策。

这些因素造成了清朝的特殊国内环境,不得不采取封闭、保守的政策,打算在自己的领土和文化领域内达成大一统。

清朝闭关锁国的影响由于清朝实施了正在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各方面对我国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值得思考:一、阻碍了经济和技术进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缺少对外交流,人们也难以掌握世界各地的先进技术与文化。

朝鲜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朝鲜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朝鲜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语: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英语: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缩写:DPRK),简称朝鲜、北朝鲜、北韩。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朝鲜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朝鲜问题的本质无论是朝核问题还是朝鲜问题,都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增加了周边不稳定因素,加重了处理多边关系时的被动性。

朝鲜问题属于冷战格局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后冷战时代被最大限度地放大,给各利益相关国提出了严峻挑战。

所谓朝鲜问题,是指在冷战后东亚地区安全结构的重新整合和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次区域成员(朝鲜)的安全利益没有跟随大国安全利益的调整而出现制度性变化,始终游离于地区安全潮流之外,自觉或不自觉地孤立于冷战后东亚以合作为主流的地区安全体系之外,把自身安全感的增强寄希望于自助性安全努力,而无暇全力推进国内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从而导致多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和国际关系矛盾,陷入了“遏制—反遏制”的循环,最终严重威胁到了地区安全和稳定。

朝鲜核问题是朝鲜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其最尖锐、最极端的表现形式之一。

所谓朝鲜核问题,是指由于美朝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废除半岛无核化协议,重新启动核开发,并由此威胁到国际现存的核不扩散体系的结构平衡以及国际社会反对核扩散的基本价值观,迫使有关国家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和心理紧张状态下做出决策反应。

两者在解决和处理时往往被各方当做两个问题来看待,尤其美国在六方会谈中坚持不解决朝鲜问题就不能解决朝核问题。

这种割裂来看的观点,给六方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造成了很多障碍。

有的学者已经提出六方会谈的发展应该建立起解决朝核问题与朝鲜问题合而为一的机制。

除了努力打破各国对话僵局、提升地区安全体系的包容度以外,一些专家还提出了将二者一并看待和解决的新思路。

比如刘永涛站在社会文化的视角,认为需要提高朝鲜的身份感和安全感,同朝鲜的沟通和对话途径应该多元化。

闭关锁国时期的明清经济及其教案

闭关锁国时期的明清经济及其教案

闭关锁国时期,指的是明清两朝期间,除了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琉球、朝鲜)进行少量贸易外,对外实行封闭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和民间贸易,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明清经济与教案角度分析闭关锁国时期的经济状况。

一、明清经济概况明朝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南方,其中江浙地区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明朝初期,晚明末年,皆有改革措施。

明初期经济较为繁荣,主要是通过和南洋国家的贸易而得到了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在宦官朱权的刻意推动下,开拓了西域贸易,向中亚各国出售中国丝绸、瓷器、香料、药材等物品,换取马匹、宝石、珍珠、金银等,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民族压迫、经济萎靡,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处于低谷。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的建立,给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契机。

清朝初期采用的是“农本主义”政策,提倡农业生产,注重经济建设,亲自到各地勘察水利灌溉工程,要求官员赈灾又防灾,发展棉绸和蚕桑业,充分利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潜力,逐渐恢复了经济。

二、影响因素1.政治因素在明朝后期和清朝初期,统治者对外围的扩张愿望不强,外交政策过分保守,封锁海路,使得民间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种锁国封建思想,使国家与外界的联系停滞,经济发展得不到外来资金的支持,自然"日间一寸,胃口却一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2.制度因素明清时期的封建土地制和农民的地主专制制度,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减弱。

同时,为了维持封建制度下的权贵阶层,各级官僚实行均田制中的政令性分田,使得耕作土地过少难以为继。

每个农户只有几亩地,不能集中经营,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无法搞起大规模、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也就失去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3.自然因素中国自然地理面积辽阔,而且自然条件的分布十分不均衡。

虽然中国既有北方的宽广平原,又有南方的湿润热带,但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不相同。

加上很多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蝗虫灾害、疾病等,反复不断,致使农业生产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也造成了国民经济向海洋开放发展的不利影响。

剖析闭关锁国思想的形成与演变——初中历史闭关锁国教案

剖析闭关锁国思想的形成与演变——初中历史闭关锁国教案

注:此文章是由,仅供参考。

作为一个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国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闭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思想是在元明时期达到顶峰的,在那个时期中国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这种思想的形成和演变离不开历史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闭关锁国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一、闭关锁国思想的形成中国的闭关锁国思想起源于五胡乱华时期,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停留导致中国的疆土不断收缩,人民的生活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和伤害,因此,中国这种“自闭”思想开始逐渐形成。

随着宋朝的衰落和元朝的兴起,中国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当时中国面对着来自西方部分的入侵,这种情况使得当时的统治者不断采取防御性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疆土和文化不受影响,从此之后,中国的闭关锁国思想逐渐形成。

在明清时期,随着欧洲列强的崛起,中国开始逐渐的走向了落后和自闭的道路。

当时由于思想、地理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变得越来越自闭和落后。

这种现象直到19世纪初才得到逐渐缓和和改变,这时候,中国才开始对外开放和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二、闭关锁国思想的演变中国闭关锁国思想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元明时期在元明时期,中国逐渐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

当时中国面对着来自外部的入侵,这种情况让中国的统治者逐渐采取了更加防御和闭关锁国的措施。

2、明清时期随着欧洲列强的崛起,中国开始逐渐的走向了自闭和落后的道路。

当时,中国一直持续的关闭了很多港口和对外贸易,这种情况让中国在文化和经济的领域上逐渐的变得落后和自闭。

3、近代中国20世纪初,中国开始对外开放。

在经过了数十年的苦难和磨难之后,中国逐渐迈向了更加开放和创新的道路。

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受国际社会尊重和认可的大国。

三、结语近代以来,中国已经逐渐走向了开放和创新的道路。

但是,在保护自身权益和尊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接受来自外部的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这样才能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更丰富和多彩。

闭关锁国,典型孤立主义政策

闭关锁国,典型孤立主义政策

闭关锁国,典型孤立主义政策闭关锁国,典型孤立主义政策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

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认定中国清代前期实行了"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

“闭关锁国”体现为对海外贸易的各种限制性政策,其中最严重的是海禁,其次为一口通关,再次为其他限制性政策。

从明朝官方的明文诏令看,海禁是有明一代的基本国策,如果以“不禁止即为开放”的标准看,只有洪武、永乐和嘉靖年间等个别时期有不断重申的海禁令。

嘉靖年间的海禁真正执行只有十余年,而且仍允许葡萄牙人经澳门贸易。

到隆庆元年(1567年),不但偏僻港口根本无禁,设关港口私下出入者也很多,浙江甚至比公开放禁的月港更宽松。

此后其他口岸也很快相继开放,而且间接贸易根本无法可禁,对日直接贸易也相当活跃,实际上已经是全面开海。

清政府下令禁止官民擅自出海贸易,如有将违禁货物贩卖到其他国家,并且通敌郑成功或者制造船只贩卖给其他国家的,均将违抗者交给刑部按律治罪。

清朝的禁海运动起始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终止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实际上,清政府迫于远在台湾的郑氏家族的海军入侵,不得不采取消极防范措施。

实际上,清朝政府全面海禁时间并不是很长,尽管从1757年起实行“一口通商”政策以及出海贸易控制,但是并没有将出海口岸彻底封死,所以清代的主动闭关锁国就是部分门户开放。

中国,明朝时期实施海禁元末明初,日本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即倭寇)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

对此,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元朝开始的海禁政策。

为了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禁海令”,规定:“……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撤销了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今宁波)、广东广州三处市舶司。

闭关锁国给我们的启示

闭关锁国给我们的启示

闭关锁国给我们的启示闭关锁国是历史上某些国家采取的一种政治策略,即关闭国门,限制外交、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动。

这种做法在当时可能能够保护国家的利益,但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极为不利的。

闭关锁国给我们的启示是: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开放和互联,国际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只有与外界打开心扉,才能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闭关锁国会导致知识技术的积累和传播受到限制。

在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

如果一个国家闭关锁国,将会失去与其他国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无法获取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无法将自己的知识技术传递给外界,这将极大地限制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闭关锁国会导致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已经越来越频繁。

如果一个国家闭关锁国,将会失去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往来的机会,无法获取外界的市场和资源,也无法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外界,这将极大地限制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三,闭关锁国会导致文化交流受到限制。

文化交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了解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和平与友谊的重要手段。

如果一个国家闭关锁国,将会失去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无法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无法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这将极大地限制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闭关锁国会导致国际形象受到损害。

在当今世界,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产。

如果一个国家闭关锁国,将会使外界对其产生负面印象,认为该国不开放、保守和孤立,这将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声誉和形象,也会使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受到限制。

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开放和互联,国际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只有与外界打开心扉,才能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闭关锁国的思维,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为自己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努力。

朝鲜为什么封锁闭国

朝鲜为什么封锁闭国

朝鲜为什么封锁闭国
朝鲜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夹在几个大国家的中间,可以说是“夹缝中生存”所以要小心翼翼的行事,怕国民的思想意识改变,又害怕国外势力介入,所以不得不采取封锁闭国的策略。

朝鲜的经济实力根本斗劲单薄,假如贸然对外开放可能会导致国家政权不稳。

再加上西方的良多国家对朝鲜履行经济封锁,使得朝鲜没有商业成长的空间,没有与外界的配合,是很难开放起来的再加上与韩国、日本、美国的军事坚持,没有平安的国防,很难真正对外开放。

其他原因:对外开放可以拉动经济成长,这一点平壤政府不成能不知。

可是,一旦打开国门,在引进成本、技巧的同时,外部的思惟理念也会随之进进,国平易近的视野领域也会随之拓宽,进而在思惟层面临政治体建造成严重冲击。

闭关锁国基本分析

闭关锁国基本分析

闭关锁国基本分析
主题:闭关锁国
历史根源:
1、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的限制。

3、害怕引来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4、为抵御、防范外国侵略者的侵扰,保卫国家主权。

5、统治着妄自尊大的心态。

影响:
积极:延缓了西方侵略者侵占、瓜分中国的进程,一定程度上维护国家主权。

消极:1、限制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影响了一些经济部门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学习、掌握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3、消极防御不能从根本上抵御殖民势力的侵略,相反由于清朝脱离世界潮流,闭关自守、愚昧自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与西方的差越来越大,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看法:
闭关锁国抑制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使中国在明后以后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趋势。

17世纪闭关锁国体制下中日民间贸易探究

17世纪闭关锁国体制下中日民间贸易探究

南) 等地区f( 6。 印船 的输 m品 以银 、 、 P 9 朱 12 ) 铜 硫磺 、 刃物 ( 刀
剑 、小刀 ) 二 品 ( 、1 艺 扇子 、漆器 、陶器 )为主 ;输 入品有 中国产的绢 、 生丝 、 棉布 , 还有皮革 ( ) 鲛 、毛织物 ( 罗纱 ) 。 尤其是 中国产 的生丝输人量最 大 ,在朱 印船 回 日停泊 的港
人和西班牙人只能在长崎 贸易 , 兰人和英 国人只准在平 户 荷
几乎绝迹 , 此后 1 0余年问 ,中 日 商船虽未至两国本土 贸
易 ,但却 以南洋 吕宋 、马尼剌 、交趾等地为 中介地进 行转 口 贸易 。“ 围浙直商人 ,乃皆走 吕宋诸 国 ,倭所 欲得 于我 , 我 悉转市之 吕宋诸国矣”【(6 。在 1 0—10 P 7 ]2) 6 0 6 2年间 ,明商 贩 运大量生丝于交趾 ,均被 日商购 去【(6 。 P 8 ]2 )
了 日本人 的商业活动[(0 。 P 4 ]3 )
1 7世纪前半叶 ,通航 日本 的中国商船 的载货 内容主要
收稿 日期 :2 0 .22 0 81.5
作者简 介:李晓 燕 ( 9 6 ) 1 7~ ,女 ,江苏盐城人 ,盐城工学院讲 师,硕士 。
李晓燕 :1 世纪闭关锁 国体制下 中 日民间贸易探究 7
交易 ,惟独对 中国商人进行贸易 的条件 比较宽松 ,如 1 3 66 年发布的禁令中的第 1 3条 ,在规定其他 国家货物应在生丝 价格确定后 ,按丝价标准 ,各立行情 ,进行贸易时 ,特别指 出 “ 中国船舶 ,船小货少 ,可由其 自行交易 ” 但 ;第 1 , 4条
在规定外 国船之归期时 ,强调 “ 中国船舶 之归期 ,可 以在西 洋船期限以外 ,斟酌办理之”f ') 5 1。 1 3 0 随着 中国海禁的逐步松弛 ,尤其是 1 8 6 4年清政府废除 迁 界令 , 颁布展海令后 ,中国商船去 日本贸易的数量 日见增 多 ,如入长崎港 的中国商船具体数字为 :18 6 3年为 2 4艘 , 18 6 4年为 2 0艘 ,但 到 18 6 5年便激增到 8 艘 ,此后 逐年增 5 加 ,1 8 6 6年 12艘 ,1 8 0 6 7年 l5 ,18 1艘 6 8年达到 13艘。 9

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背景概况以及评价

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背景概况以及评价

一、背景概况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禁止或限制与外界进行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交流的政策。

这种政策通常是出于一国在特定历史时期需要保护自身文化、经济和政治利益,或者因为国内不稳定而采取的自我封闭措施。

闭关锁国政策的典型例子包括我国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日本江户时代的鎖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通常出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我国明朝在面对元朝的入侵和统治时,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以保护国家的安全;而日本江户时代也由于内乱和政治动荡,采取了鎖国政策,维护国内稳定。

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有其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合理性,但其长期实施则可能造成国家的技术和文化的停滞,同时也会导致国际地位的下降。

评价闭关锁国政策的时候,需要同时看到其短期利益和长期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在某些时期确实可以保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但长期实施则可能导致国家的封闭和落后。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已经紧密无间,闭关锁国政策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我们需要在评价闭关锁国政策的时候,同时考虑其历史背景和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制定合理的开放政策。

个人观点我认为,闭关锁国政策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是可以理解和支持的,但在当今社会,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已经十分紧密,闭关锁国政策已经不再适用。

当今社会,国家之间需要更多的合作和交流,而闭关锁国政策只会损害自身的发展和利益。

我支持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结回顾闭关锁国政策在历史上出现过,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能够为国家带来一定的利益,但长期实施则可能导致国家的封闭和落后。

在当今社会,国际交流和合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闭关锁国政策已经不再适用。

我们需要更多的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以上是我对闭关锁国政策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若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闭关锁国政策的背景概况和评价已经在前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一些新的内容,深入探讨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以及开放政策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重新探讨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背景、实施原因、影响及其争议。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入挖掘和对比分析,本文试图揭示这一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其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文还将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效果和后果进行评估,以期能够更全面、客观地理解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

文章将首先回顾“闭关锁国”政策的起源和发展,分析明清两代统治者实施这一政策的动机和目的。

接着,文章将探讨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包括对内外贸易、文化交流、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限制和阻碍。

同时,文章还将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和互动的影响。

在评估“闭关锁国”政策的效果和后果时,本文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及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和评价,来评估这一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本文还将对“闭关锁国”政策的争议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一政策的评价和看法。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实施原因,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政策的评估和争议分析,为今天的中国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二、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历史回顾明清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巅峰,同时也是中国对外关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然而,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尤其是在清代,被后世普遍认为是“闭关锁国”的。

但实际上,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并非完全封闭,而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复杂局面。

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实行“海禁”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海上敌对势力的侵扰,维护国家的安全。

然而,到了明成祖时期,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增加,海禁政策逐渐放宽,海上贸易和外交活动逐渐增多。

明朝中后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更是展示了明朝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实力。

清代初期,由于国内政局未定,统治者实行了更为严格的海禁政策,即“闭关锁国”。

[朝鲜为什么闭关锁国]朝鲜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怎样的

[朝鲜为什么闭关锁国]朝鲜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怎样的

[朝鲜为什么闭关锁国]朝鲜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怎样的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相信许多人并不陌生。

自古以来,有不少国家都实行过闭关锁国政策。

就拿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清朝来说,由于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基本上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自傲的清朝便认为自己国家物产丰富,生活富足,所以完全没有再和外国人进行贸易的必要了。

再加上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清政府便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虽然其本意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发展,却没想到在多年以后,严重限制了国家的进步,导致了清朝的落后与衰败。

人们不禁疑惑于闭关锁国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

明太祖画像有关闭关锁国是谁提出的问题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据史料记载,最先提出闭关锁国政策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一心想恢复一种简谱的小农社会,他制定了限制中国人与国外交往的海禁政策,其实也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身的统治。

而到了清朝乾隆时期,有关闭关锁国的政策就更加激进了,也正是因此,加快了清朝衰败直至灭亡的步伐。

在《明太祖实录》这本书中,可以找到闭关锁国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答案。

书中记载当时实行海禁的禁令包括“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由此可以看出,闭关锁国的政策最初不仅是明太祖制定的,而且当时的海禁还非常的严格。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社会,其经济模式就是自给自足式,与世界的经济往来很少。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说过,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与夷人互通有无。

康熙皇帝雕像闭关政策最初的实施与清朝收复台湾有关系。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台湾的郑经经常派兵骚扰沿海。

当时清廷正忙于同北方的葛尔丹交战,无暇顾及东南沿海,为了解除台湾的威胁,清朝实施海禁政策,不允许任何人出海,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起源。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起源于战争,但是其本质还是由封建经济的属性决定的。

在封建时代,商品非常少,商业并不受重视,因此经济的属性是自给自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朝鲜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怎样的
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相信许多人并不陌生。

自古以来,有不少国家都实行过闭关锁国政策。

就拿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清朝来说,由于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基本上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自傲的清朝便认为自己国家物产丰富,生活富足,所以完全没有再和外国人进行贸易的必要了。

再加上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清政府便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虽然其本意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发展,却没想到在多年以后,严重限制了国家的进步,导致了清朝的落后与衰败。

人们不禁疑惑于闭关锁国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

明太祖画像
有关闭关锁国是谁提出的问题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据史料记载,最先提出闭关锁国政策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一心想恢复一种简谱的小农社会,他制定了限制中国人与国外交往的海禁政策,其实也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身的统治。

而到了清朝乾隆时期,有关闭关锁国的政策就更加激进了,也正是因此,加快了清朝衰败直至灭亡的步伐。

在《明太祖实录》这本书中,可以找到闭关锁国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答案。

书中记载当时实行海禁的禁令包括“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由此可以看出,闭关锁国的政策最初不仅是明太祖制定的,而且当时的海禁还非常的严格。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分析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社会,其经济模式就是自给自足式,与世界的经济往来很少。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说过,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与夷人互通有无。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