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
骨肿瘤X线病历图谱(1)

骨软骨瘤
图 注:多发性。 同一患者的尺骨 远端呈圆椎状, 桡骨远端骨性膨 出,且短缩,弯 曲变形。
骨尖骨软骨瘤
病史: 女性58岁,头痛3年。
左额骨骨软骨瘤
病 女60,
史
:
成软骨细胞瘤
图 注:肱骨近侧 干骺端膨胀,密度减 低。其中散在砂粒样 钙化,局部骨皮质膨 胀,变薄。
骨的转移性神经母细胞 瘤
图 注:股骨远 侧于骺端呈虫蚀状 骨质破坏,膨胀, 且部分骨皮质清失。 病变未越过骺板, 破坏区之近侧骨干 可见三角形骨膜反 应,软组织肿胀。
骨囊肿
图 注:胫骨近 侧于骺端中心性 膨胀性透光区, 其中有多数骨嵴, 分隔呈多房状与 骨骺板相联。骨 皮质菲薄。
图 注:锁骨外侧1/3骨皮质菲薄呈蛋壳状,呈膨胀性, 气球样,囊性透光性病变。透光区内可见多数间隔, 呈泡沫状。
腱膜透明细胞肉瘤
图 注:右胫腓骨 远侧关节软组织肿 胀,邻近胫腓骨干 骺骨骺区有局限性 溶骨破坏及受压侵 蚀(箭头),踝关 节外侧间隙狭窄
瘤样钙质沉着症
图 注:右肱骨下 段前面有一巨大肿瘤 样钙化肿块,与肱骨 皮质相连续,局部髓 腔和皮质硬化,骨膜 增生
滑膜肉瘤
图 注:平片示右 手第2掌指关节及近 指软组织肿胀,骨质 未见异常。
图 注:骶骨自中央向一侧破坏,扩张,与正常 骨间骨质硬化。破坏区内呈分房状。
脊索 瘤
脊椎转移瘤
图 注: CT示颈 46椎体及附件广泛溶 骨性骨破坏,境界不 清
骨的转移瘤
图 注 : (生 骨 性)下 部胸椎 及 腰 椎 多 发 椎 体 骨 质 致密呈 象牙样, 诸 椎 间 隙正常。
肺癌骨转移
骨的 恶性 淋巴 瘤
恶性淋巴瘤
图 注:胸椎体 骨质密度减低、 破坏,部分椎体 塌陷变扁,邻近 椎间隙正常
胫骨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

在CT和MRI检查中,肿瘤通常表现为 低密度或高信号的病变,与正常骨组 织或软组织形成对比。
MRI检查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 软组织的侵犯关系,有助于手术前的 评估和手术计划的制定。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分期不同,CT和 MRI上还可以观察到其他特征,如肿 瘤内部的囊性变、坏死、出血等。
胫骨常见肿瘤的影像 表现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CONTENTS
• 引言 • 胫骨肿瘤的分类 • 胫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胫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胫骨肿瘤的治疗与预后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胫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骨骼肿瘤,其影像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
好发于20-40岁,女性多见,主 要表现为胫骨近端或远端囊状 骨膨胀,骨皮质变薄,骨膜反 应明显。
骨肉瘤
多见于青少年,生长迅速,X光 表现为胫骨近端溶骨性破坏, 可见Codman三角或呈“日光 射线”形态。
骨囊肿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表现为 胫骨内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 边缘清晰,无骨膜反应。
内生软骨瘤
Hale Waihona Puke 01胫骨肿瘤的影像学 表现
X线检查
X线平片是胫骨肿瘤初步筛查的 常用方法,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 小、位置、骨皮质是否完整等信
息。
肿瘤在X线平片上通常表现为骨 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
等征象。
根据肿瘤的性质不同,X线平片 上还可以观察到其他特征,如骨 膜三角征、Codman三角等。
CT和MRI检查
骨肿瘤X病例图谱解析

图 注:A.左肱骨干骺端骨质破坏, 肿块呈菜花状向内侧突入腋窝,瘤体内及 周围有大量钙化,软组织肿胀。B.术后3年 又出现左腋窝软组织钙化肿块,肱骨干骺 部仍有骨质破坏及硬化,左肩峰及肩盂上 部出现骨质破坏(三角箭头),关节间隙 内有一团块状钙化肿块(箭头)。C.CT肩 峰层面示肩峰混合性溶骨破坏(箭头), 肩盂上部有一向外生长突入上关节间隙的 带蒂菜花状钙化性肿块。
图 注:胫骨近 侧于骺端与骨干 交界处见偏心性, 膨胀性分叶状透 光区,病变长轴 与骨干一致,内 有粗糙骨嵴构成 分房状,周围骨 质硬化,并有病 理骨折。
图 注:胫骨远端溶骨性破坏,与健骨分界 清晰,周围骨质略硬化。骨皮质稍膨胀,变 薄,无骨膜反应。
非 生 骨 性 纤 维 瘤
图 注:胫骨近侧骨干皮质可见偏心性膨胀 性骨破坏,边界清晰。破坏区与髓腔以硬化 缘为界。前侧骨皮质菲薄,无骨膜反应。
骨软骨瘤
图 注:多发性。 同一患者的尺骨 远端呈圆椎状, 桡骨远端骨性膨 出,且短缩,弯 曲变形。
岩骨尖骨软骨瘤
病史: 女性58岁,头痛3年。
软骨瘤
病
史
:
女60,
成软骨细胞瘤
图 注:肱骨近侧 干骺端膨胀,密度减 低。其中散在砂粒样 钙化,局部骨皮质膨 胀,变薄。
软骨粘液样纤 维瘤
图 注:股骨近 端(颈,粗隆间 及粗隆下)可见 散在大小不等圆 形或卵圆形囊状 密度减低区。患 骨略显膨胀,骨 皮质菲薄。合并 粗隆下病理骨折。
骨的脂肪瘤
骶骨皮样 囊肿
图 注:骶 骨右下部有一 较大的膨胀性 轮廓清楚的骨 缺损,均有条 状骨块影,尾 骨也有受累破 坏
长骨“釉 质器瘤”
图 注:于胫 骨干可见了不 规则骨质破坏, 边缘不规则, 并见硬化,可 见残留骨。一 侧皮质骨消失, 对侧皮质呈不 完全病理骨折, 并见整齐的骨 膜反应。
骨肿瘤影像诊断

血管造影:大量不规则迂曲肿瘤血管、动静脉瘘、静脉早显、新生杂乱血管、肿瘤血管湖等。
05
鉴别: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网织细胞肉瘤、尤文肉瘤、骨转移瘤等。
06
骨血管肉瘤
病理:来源于神经纤维瘤(多数)或神经鞘瘤,与纤维肉瘤类似
02
又称恶性神经鞘瘤
01
X线:与骨纤维肉瘤相似: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易病理骨折,一般无骨膜反应。
3
纤维肉瘤:好发于骨干,无钙化及骨膜反应
4
尤文氏瘤:有发热及白细胞增多等症状,无瘤骨,对放疗敏感
5
成骨性转移:年龄较大,常多发,与正常骨分界清楚
6
骨肉瘤的鉴别诊断
骨肉瘤的亚型
皮质旁骨肉瘤/骨旁骨肉瘤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多发性骨肉瘤 继发性骨肉瘤 放射诱发骨肉瘤 家族性骨肉瘤 先天性骨肉瘤 骨外骨肉瘤或热衷者骨肉瘤 为原发或继发于骨化肌炎及畸胎瘤
恶性骨母细胞瘤
骨质破坏:早期类似骨巨细胞瘤;渐大片溶骨性破坏,其内可呈囊状或多格样,与正常骨分界较清
肿瘤钙化:破坏区内可有斑点状或片状钙化,但钙化较良性者模糊。
软组织肿块形成,严重者可侵犯邻近骨组织
一般无骨膜反应
02
03
04
01
恶性骨母细胞瘤X线表现
骨肉瘤
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增高 病理: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肿瘤骨,三者比例不一致x线表现不同 (溶骨型、混合型、成骨型) X线表现: 骨肉瘤的早期诊断 骨肉瘤的鉴别诊断 骨肉瘤的亚型
04
血管造影:血管增多、不规则、粗细不均,肿瘤染色,静脉早显,分化差区血管丰富,坏死及血肿区无血管。邻近血管受压甚至阻塞。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成骨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成骨性肿瘤(一)骨样骨瘤1.X线表现好发胫骨、股骨等长管状骨的骨干,绝大多数发生于骨皮质,其次为骨松质和骨膜下,少数发生于骨的关节囊部位;呈偏心性类圆形低密度区;皮质增厚、硬化;瘤巢具有特征性;分型:①皮质型; ②松质型;③骨膜下型。
2. CT表现瘤巢所在的骨破坏区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央可见瘤巢的不规则钙化和骨化影,周边密度较低为肿瘤未钙化的部分。
骨破坏区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环、皮质增厚和骨膜新生骨。
3. MRI表现未钙化部分在T1WI上呈中等或低信号, T2WI上呈高信号;钙化部分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
肿瘤增强后强化明显。
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呈低信号,瘤周水肿和骨髓水肿T1WI呈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图10-5-1)。
二)骨肉瘤1. X线表现(1)观察要点:①骨质破坏;不规则斑片状、虫蚀状或大片状。
②肿瘤骨;致密、絮状、毛玻璃状和针状瘤骨;3骨膜增生和Codman三角:④软组织肿块:其中可有瘤骨。
(2)X线表现分型: ①溶骨型骨肉瘤:骨质破坏的形态及部位;较大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Codman三角),②成骨型骨肉瘤:肿瘤骨呈象牙状;放射状或不规则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快或肿胀。
③混合性骨肉瘤:骨质破坏及骨质增生硬化(成骨),边界不清:软组织肿胀(或肿块);不规则骨膜反应。
@将殊类型骨肉瘤:多发硬化型骨肉瘤;骨旁骨肉瘤(图10-5-2).2. CT表现大致同线,能显示瘤体的直接征象, MPR重建对诊断和观察周围组织情况、肿瘤在髓腔内蔓延的情况有很大的意义,增强扫描对肿瘤实质部分的强化显示较好,可见明显强化,坏死部分无强化,能将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区分得更清楚(图13. MRI表现MRI扫描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肿瘤的骨外扩展与髓腔浸润的范围,以及病变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
发现瘤骨更敏感,显示软组织更清晰;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在T2WI显示最好,形态表现与CT相似,但显示细小骨质改变能力不及CT;大多数肿瘤T,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 T1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肿块外形不则,边缘不清楚(图10-5.4)。
良性骨肿瘤参考PPT

良性骨肿瘤
二、临床表现
3.症状和体征: A.单发或多发的缓慢生长的骨性肿块 B.可影响关节活动 C.引起神经压迫症状 E.多发者可伴有肢体短缩或弯曲 F.若肿块迅速生长可考虑恶变
良性骨肿瘤
三、影像学表现
1.好发部位 •可发生于任何软骨化骨的骨骼 •长骨干骺端最多见,背离关节 •生长
良性骨肿瘤
三、影像学表现
良性骨肿瘤
二、临床表现
1.性别和年龄:儿童和青年人, 其次为30-50岁,男多于女
2.部位: A好发于掌指骨, B其次为股骨、胫骨、肋骨、足 骨、椎体、骨盆 C多发者有单侧发病倾向
良性骨肿瘤
二、临床表现
3.症状和体征 A单发或多发的缓慢生长的骨性肿块 B可有轻微疼痛和压痛 C多发者可伴各种畸形:腕部桡侧倾斜, 下肢缩短或不等长,髋膝内外翻畸形 D多发恶变者疼痛加剧
2. 骨性基底 (1)内为骨小梁、外被覆薄层骨皮质
的骨性突起 内可有小圆形透光区或斑点状钙化 均与母骨皮质和髓腔或松质骨相连续 MRI与母骨相连部分的信号一致
良性骨肿瘤
三、影像学表现
2. 骨性基底 (2)A呈半球状、圆锥状、菜花状或顶 端略
膨大;B顶缘多有不规则的致密线;C以蒂状或 宽基与母骨相连 (3)长管骨者多背离关节生长
良性骨肿瘤
良性骨肿瘤
骨样骨瘤 骨软骨瘤 成软骨细胞瘤
成骨细胞瘤 软骨瘤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非骨化性纤维瘤
骨化性纤维瘤
良性骨肿 瘤
一、病理
1.瘤巢 •肉眼:暗红色,有沙砾样钙化和骨化灶 •镜下:A瘤巢由放射网状排列的骨样小梁
构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B中心以编织骨构成 C不同骨瘤,不形成成熟的板层骨
3.与软骨肉瘤的鉴别有时非常困难 4.分型 (1)根据病灶数目:单发性、多发性
骨肿瘤影像(下)

应与囊状膨胀性病变区别
本症有骨质疏松,骨膜下骨吸收 化验血钙高,血磷低
骨巨细胞瘤:
病变好发于骨端,关节面下,偏心 病变周围无硬化 病变常单发
骨囊肿(simple bone cyst)
概述 一般认为外伤后形成骨内血肿,进而使周 围骨吸收,逐渐扩大,演变成骨囊肿 病理(pthlogy)
较少见 原发瘤常为前列腺、乳、鼻咽、膀胱和肺癌
等 骨质增生硬化呈斑点,结节,斑块和弥漫状 偶有骨膜增生
混合型:兼有骨破坏和增生,可同时存在 一骨或分别于多骨
骨转移瘤(硬化型) 源于前列腺 癌源于乳癌
骨转移瘤(混合型)
骨纤维结构不良
概述
原始间叶组织发育异常,正常骨组织被异常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 分型
多发性骨髓瘤 骨质疏松 3个月后腰4压缩
多发性骨髓瘤 (穿凿样骨质破坏)
多发性骨髓瘤:蜂窝状骨质破坏
单发性骨髓瘤:皂泡状骨质破坏
多发性骨髓瘤 虫蚀及穿凿破坏 蛋壳及穿凿破坏
多发性骨髓瘤:硬化及破坏
多 发 性 骨 髓 瘤 ︓ 骨 硬 化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本X线征
周围型:
一般为骨软骨瘤恶变 软骨帽突然出现大量密度不均,边缘模糊的钙化,并 有骨针伸向软组织肿块 严重者有瘤基底骨破坏
diagnosis)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中心型软骨肉瘤应与骨巨细胞瘤(偏 心、膨胀骨破坏)、骨感染(骨破坏 与骨膜增生平等)鉴别 成骨型骨肉瘤:见前述
直接侵犯:邻近骨骼的鼻咽癌,鼻窦癌,脊索瘤,肺上沟癌等直接 侵犯骨骼 血行转移:
骨肿瘤X线病例图谱1

• 图 注:右胫腓骨远侧 关节软组织肿胀,邻近 胫腓骨干骺骨骺区有局 限性溶骨破坏及受压侵 蚀(箭头),踝关节外 侧间隙狭窄
瘤样钙质沉着症
• 图 注:右肱骨下段前 面有一巨大肿瘤样钙化肿 块,与肱骨皮质相连续, 局部髓腔和皮质硬化,骨 膜增生
滑膜肉瘤
• 图 注:平片示右手第2 掌指关节及近指软组织肿 胀,骨质未见异常。
色素沉着 绒毛结节 性滑膜炎
滑膜软骨瘤病
• 图 注:髋关节布满 多数大小不等,圆形, 卵圆形及不规则钙化 影像。
• 图 注:骼骨, 耻,坐骨可见散在卵 圆形及不规则之囊状 骨质破坏;其中密度 不均。
成韧带纤维瘤
• 图 注:尺骨下 端中心性溶骨性破 坏,呈不完整分房 状,部分骨皮质破 坏,消失。软组织 肿胀,且压迫侵蚀 相邻之桡骨,形成 缺损。
面,向内向下突出形成软组织肿块,周围结构有侵蚀及受压移位。
•
骨肉瘤
侵犯关
节
• 图 注:(溶骨型)股骨远侧于骺端不规则形溶骨性骨破坏, 内侧部分骨皮质消失,形成局部软组织肿块。近侧端骨膜反应呈 套袖样。
骨肉瘤
骨的腺泡状肉瘤
• 图 注:股骨大粗隆呈 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其 中少许残留骨,骨皮质大 部残缺,肿瘤已经侵入软 侵组织中。
骨纤维 异常增 殖症
畸型性骨炎
• 图 注:胫骨弯曲, 变形,骨质稀疏, 但骨小梁粗大,沿 胫骨长轴呈条纹状 排列。骨皮质增厚, 髓腔密度不均。
嗜酸细胞内芽肿
• 图 注:股骨中段骨干中 心性不规则形透光区,界 限清楚,皮质菲薄,略显 梭膨胀,有骨膜反应。
肿瘤性钙盐沉着症
• 图 注:髋关节附近 软组织中可见团块状 密度增高阴影,其中 有密度减低之间隔存 在。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表现

37
38
软组织浸润
有软组织浸润的骨肿瘤常为恶性肿瘤,其可通 过破坏骨皮质或沿哈佛骨管蔓延至邻近软组 织,平片上可见邻近脂肪层受推移,MRI或CT 可更加清晰地显示软组织肿块
常有软组织浸润的肿瘤包括:骨肉瘤、尤文肉 瘤、淋巴瘤
39
参考文献
Theodore ler. Bone Tumors and tumorlike Conditions: Analysis with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Radiology: Volume 246: Number 3—March 2008
33
大小和数量
原发骨肿瘤为单发性,而其他病变可多发
多发硬化性病灶可为转移瘤或骨斑点症
多发溶骨性病灶在40岁以上者中多为转移瘤、 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但是,一些 良性病变,比如多发棕色瘤也可有相似的影像 学表现。
34
35
骨皮质侵犯
若骨髓内病灶进行性扩张,则可致骨皮质内表 面侵蚀,称为骨内膜扇贝样改变。 若骨髓内病灶侵袭骨皮质,而骨皮质有时间在 皮质的外表面形成骨膜,这样骨质可呈“气球 样”改变 来源于骨皮质外表面的病灶可侵蚀骨皮质外 层,称为蝶形缺损。
12
病灶边缘
病灶呈渗透性(permeated)表现是“小圆形 蓝
色细胞”恶性病变的典型表现,但是,骨髓炎 和
局灶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亦可有这 样的表现。
13
14
15
16
17
18
19
骨膜反应
实性或单层骨膜反应为非侵袭性表现,提示病 灶生长缓慢,骨膜可分隔病变。 多层或“洋葱皮”样骨膜反应提示中度侵袭性病变, 提示病灶时而生长,时而停止或骨膜试图分隔病 灶但是未能分隔住。 单或多层骨膜反应中断提示侵袭性病灶已破坏 骨膜。 刺状、毛发矗立状或日光照射状骨膜反应高度 提示恶性侵袭性病变。
胫骨黄色瘤影像学表现

• 我们认为含有脂肪信号为此病较为特征性的 改变。
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 影像诊断:骨黄色瘤较为罕见,多发生于女 性,为骨良性肿瘤,通常伴有高脂、高胆固 醇血症,病灶常含有脂肪信号,可作为其相 对特征的改变。 • 鉴别诊断: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 软骨瘤、骨巨细胞瘤 ① 骨囊肿:为骨的肿瘤样病变,是骨内良性、 膨胀性改变,呈低密度,相对均匀,不含 脂肪密度,周围不伴炎症反应。
病理结果
病理切片
图1为100倍镜下观察所见,图2为200倍镜观察所见,瘤体内可见泡沫 细胞,胆固醇结晶
概述
• 黄色瘤(Xanthoma)是一种脂质代谢障碍 性良性病变,临床 罕 见,发 病 原因主要是 与原发性(家族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有关, 血浆中 过度增高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磷 脂等易在体表皮肤真皮及肌腱内集聚沉积后 巨噬细胞吞噬所致。
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② 动脉瘤样骨囊肿:也为骨的肿瘤样病变, 多成偏心性生长,膨胀明显,多房状,囊 内可见斑点状钙化或者骨化,不含脂肪。 ③ 内生软骨瘤:多发生于手足短管状骨,边 界清楚髓腔内膨胀性骨质破坏,内见钙化, 无脂肪,周边呈花边或波浪硬化边为其特 征性征象。 ④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干骺端,膨胀明显, 多房性,无硬化边,无脂肪密度。
影像学表现
• CT表现 • CT平扫及三维重建可较为清晰的观察病灶的 情况。 • 为混杂密度,其内可见更低密度的病灶,似 脂肪密度。 • 病灶周围硬化边和病理性骨折观察更为清晰。
影像学表现
• MR表现 • 不压脂的T1上可见病灶呈混杂信号影,内见 斑片状短T1脂肪信号影。 • 脂肪抑制的T2序列上呈高低混杂信号,脂肪 或胶原纤维为低信号。 • 可合并周围炎性病变及病理性骨折。
既往史:无。
第161课病例探析(019)—胫骨骨样骨瘤

第161课病例探析(019)—胫骨骨样骨瘤上期试题:骨瘤的好发部位是AA.颅骨和颜面骨B.长骨C.短骨D.椎骨E.肋骨患者,男,17岁,右下肢间歇性疼痛1个月,近1周以来疼痛加重,以夜间疼痛为著。
查体:右下肢远端略肿胀,压痛明显,皮肤表面颜色正常。
↑CT平扫:右胫骨远端骨皮质内见一类圆形骨质破坏区,病灶边界清楚,可见硬化环,相邻骨皮质明显增厚。
↑矢状位T1WI抑脂像、矢状位T2WI抑脂像↑横轴位T2WI抑脂像、冠状位T2WI抑脂像右胫骨远端骨皮质破坏区呈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T2WI抑脂像呈高信号,病灶中心明显低信号,相邻骨髓腔内可见大片状骨髓水肿,周围软组织肿胀。
骨样骨瘤是良性成骨性肿瘤,由成骨性结缔组织及其形成的骨样组织和编织骨所构成。
本病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起病较缓,症状以疼痛为主,夜间加重,疼痛可局限于病变处,也可向肢体远端或周围扩散,疼痛可发生在X线征象出现之前。
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缓解疼痛,为本病的特点。
Osteoid osteoma is a benign osteoid tumor composed of osteoconnective tissue and its formed bone tissue and braided bone. Onset of the disease among teenagers under the age of 30, slower, give priority to with pain symptoms, night is aggravating, the pain can be limited to the BingBianChu, can also be spread around to the distal limb or, pain can occur before the X-ray signs appear. Taking salicylic acid can relieve pain and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sease.骨样骨瘤可发生于任何骨骼,以胫骨和股骨多见,偶见于颅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通常累及长骨的非干骺端区域或骨盆(25%)
非骨化性纤维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FCD/NOF
• 部位:绝大多数位于干骺端 • 发病高峰为10-20岁 • 骨骼发育成熟之前,可能约1/3的人有隐匿病灶 • 男性更常见 • 通常无症状,大者可有疼痛或病理性骨折
胫骨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 葛英霖
概述
➢所有的骨肿瘤均可发生于胫骨,常见的如下:
• 良性:骨样骨瘤、非骨化性纤维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纤维结构不良、骨性纤维结构不良
• 中间型:软骨母细胞瘤、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 • 恶性: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釉质瘤
良性肿瘤
骨样骨瘤
✓ 磨玻璃样密度区多呈均匀中低信号,压脂略高信号 ✓ 囊变区为T2高信号 ✓ 软骨区域T2高信号,钙化为低信号
CASE 1
胫骨可见两处病灶,膨胀性生长, 皮质变薄,呈磨玻璃样密度。
CASE 2
25岁男性
CASE 3
35岁男性。左侧胫腓骨以及左足第一跖骨多发病灶,磨玻璃样 密度,膨胀,皮质变薄
CASE 4
折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
✓ 有时T1加权在病变内部或边缘可见高信号短T1条纹(其病理基础为泡沫细胞积 聚和胆固醇结晶等沉积)
✓ T2加权信号多变,可为不均匀高信号,也可为混杂信号(低信号多是由于胶原 纤维成分或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低信号面积可以很大)
CASE 1
37岁男性,膝部疼痛
CASE 2
44岁女性
CASE 3
56岁男性,磁共振图像示胫骨近端干骺端病变,距离关节面较近,偏心性,稍膨胀,多 房状,内部为长T1长T2液体信号,未见明显液液平面。
纤维结构不良
➢ 良性肿瘤 ➢ 部位:多见于骨干及干骺端 ➢ 多见于儿童或青春期
• 单骨型多隐匿至成年 • 多骨型发病年龄比单骨型小,症状更重
➢ 单骨型比多骨型多见6-10倍;最常累及颅面骨、股骨、骨盆、胫骨、肋骨 ➢ 多骨型具有单侧或者偏侧分布趋势 ➢ 与McCune-Albright综合征(伴随内分泌异常和皮肤色素沉着)和
CASE 2
15岁女性,胫骨远段NOF。胫骨远端干骺端偏心性病 T变1,W以I大皮部质分为为基低底信突号向,髓压腔脂,大边部缘低清信晰号锐。利硬化。https:///54-nonossifying-fibroma/
CASE 3
NOF愈合,右图为左图5年后,可见右图病灶距离生长板更远,密度更高。
非骨化性纤维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BFH
• 部位:主要位于非干骺端(骨端或骨干) • 发病年龄跨度很大(5-75岁),但一般发生于20岁以上 • 亦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可有疼痛
非骨化性纤维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BFH影像表现
• 溶骨性病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位于骨端,可为偏心或中心型,与巨细胞瘤鉴别不易 • 约2/3病变有硬化边,边界多清楚 • 内部可见骨嵴或分隔 • 病变可有膨胀 • 罕见侵犯软组织 • 磁共振信号混杂
非骨化性纤维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NOF影像表现
• 溶骨性病变 • 偏心,多呈分叶状,以皮质为基底,突向髓腔 • 可膨胀,皮质变薄 • 边缘清晰硬化 • 病变长轴与患骨长轴一致 • 典型磁共振表现为T2大量低信号
CASE 1
9岁女孩,胫骨近段NOF。胫骨近端干骺端偏心性溶骨性病变,以皮质为基底突向髓腔, 浅分叶状,边缘清晰锐利硬化。
Mazabraud综合征(肌内黏液瘤)相关
纤维结构不良
➢ 影像表现:
• 髓腔内病变,主要位于干骺端或骨干;病灶形态多较规则;膨胀性生 长、皮质变薄
• 一般边界清楚硬化,硬化边可厚可薄 • 磨玻璃样密度是特点;内部可见软骨类钙化 • 无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 • T1WI多呈低信号;T2WI信号多变,典型者中高信号
➢ 良性肿瘤 ➢ 部位:多见于骨干 ➢ 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0岁以下多见 ➢ 疼痛,夜间加重,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 ➢ 影像表现:
• 透亮瘤巢(小于2cm),内可见钙化 • 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以及骨膜反应,可掩盖瘤巢 • 周围组织水肿
CASE 1
6岁男孩,左腿疼痛2年余,最近左腿行走时和夜间疼痛明显
54岁女性,多骨FD,呈现偏侧性分布,左侧为著。左侧股骨近段呈牧羊人 杖畸形。部分病变呈现磨玻璃样密度。
CASE 4
左侧胫骨髓腔几乎全被病变占据,多为磨玻璃样密度,胫骨皮质菲薄,骨 内膜扇贝样改变,骨骼弯曲畸形。
CASE 4
左侧肱骨、左侧尺骨以及左侧多发掌指骨亦可见类似改变。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
➢ 良性肿瘤 ➢ 胫骨骨干(中上2/3)前缘骨皮质最常受累 ➢ 发病年龄多为0-20岁,15岁以后罕见 ➢ 可双侧发病;可累及同侧或对侧腓骨 ➢ 非常罕见累及其他长骨,比如尺桡骨和肱骨 ➢ 常见症状为肿胀以及胫骨无痛前弓样弯曲畸形;可发生病理骨
非骨化性纤维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FCD影像表现
• 皮质局部凹陷缺损 • 形态规则,边缘圆滑 • 病变长轴与患骨长轴一致 • 可自愈消失或者愈合为局部硬化灶
CASE 1
10岁男孩,左胫骨下端干骺端外侧缘皮质局部缺损,边缘较为规则,长轴 与胫骨一致。
CASE 2
9岁女孩,偶然发现。CT图像可见胫骨近侧干骺端内侧缘皮质的溶骨性病灶,局限于皮质内, 形态规则,边缘光滑,长轴与胫骨一致。
非骨化性纤维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定义:
• 一种良性的成纤维细胞性增生,并混合破骨细胞型巨细胞 • 当肿瘤局限于皮质内时,使用术语“纤维骨皮质缺损(FCD)” • 当肿瘤更大,延伸入髓腔,则使用术语“非骨化性纤维瘤(NOF)” •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具有与非骨化性纤维瘤同样的组织学特征,
CASE 2
https://radiologyassistant.nl/musculoskeletal/bone-tumoralphabetical-order/bone-tumor-h-o#osteoid-osteoma
CASE 3
4岁男孩,腿疼。
Camilo Jaimes, MD et al. RadioGraphics 2012; 32:53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