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二)》
出示第二行图形,这行图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规律?
如果接下来摆一组应该怎么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填上一种最满意的规律。
可以让别的同学顺着规律往下面画一组。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二)》
教学过程(情境创设、问题呈现方式、活动设计、课堂小结等)
2、第89页第2题。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




学生仔细观察,能根据图形排列的规律找出数字排列的规律,能按照规律画出后面若干个图形。
一、复习。
ΔΟΔΟΔΟΔ()
★☆★☆★☆()
二、新授
教师:复习题中同学们都说对了图形排列的规律,如果让你们继续往下摆一组,你知道应该摆什么吗?
学生:因为一组里是一个Δ一个Ο,所以只要再摆一个Δ一个Ο就可以了。
二、新课:
教学例4。
教师:现在老师这有几个碗,谁能用它来摆一列有规律的图形。
碗如果接下来摆一组应该怎么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二课题找规律二课时安排教学方法观察分析课前准备小正方体三角形圆片小正方形若干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二)》
课题
找规律(二)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三角形、圆片、小正方形若干。
课时目标
1、能根据图形排列的规律找出数字排列的规律。
2、能按照规律画出后面若干个图形。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重

难学点
重点:能按照规律画出后面若干个图形。
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2课时《找规律(二)》导学案设计

第2课时《找规律(二)》导学案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直接导入。
(3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找到 了图形中的规律,这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稍 复杂的图形和数字中 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
明确学习目标,准备 进行新知的学习。
齐读课题。
1•接着画一画。
二、发现规律。
(20分钟)
1•教学例3。(数字的 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例3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整节课采用合作学习的新理念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 学生理解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米取小组合作的学 习方式,充分讨论、探究,发现一组数字之间的规律。最后教师根 据学生的发现,总结等差数列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 排列规律。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师小结:综合运用 所学知识,多角度观 察,才能得出数组的 排列规律。
(5)完成教材87页
“做一做”2题。
(引导学生观察前两 组数的规律,然后按 照规律继续填出后两 组数)
50+40
第二朵:70=30+40
第三朵:60=20+40
(4)自主填出:80
和10。
(5)自主根据发现的 规律完成。
二、拓展提咼。
(1)]谁能找出这道 题有什么规律?
1.(1)小组讨论,找 出各组图形的规律: 前一个图形加上3个 小正方形就得到下一 个图形。
2.填一填,算一算。
CI粵
T}7、
-□ -□ -□
追冋:你能再接着画 下去吗?
(2)提问:这些图形 的规律还可以怎样表 示呢?
(3)(出示第二行的 方块图)这组图形有 哪些规律?可以怎样 用数字表示?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和等差数列的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十分抽象,结合这一点,本节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1.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在复习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成果展示,通过展示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有规律的图形的美,明确这是我们自己运用学过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设计出来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学习新知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扶放结合,认识规律。

例题的讲解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根据图形的规律找出数字规律,第二个层次直接抽象出了数字规律,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几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

每一层次的讲解都采取扶放结合的方式进行。

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层次的题意,然后根据题意去发现规律,最后根据发现的规律自主解决问题。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喜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或正方形、卡片等学具教学过程⊙展示成果,激励引入1.成果展示,复习旧知。

(1)看一看:课件呈现学生课外收集的利用重复规律形成的美丽图片。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规律美吧!(2)想一想:这些图片漂亮吗?图片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3)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4)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规律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

2.点明课题,提出挑战。

师:其实规律有很多种,刚才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找规律,但今天学习的规律要比上节课的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前,展示一些学生收集的有规律的图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简单梳理与复习,同时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探究数列中的变化规律。

1.数形对应,感知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教材87页例3的第(1)小题上面的四组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导学案设计
2.(1)理解题意:根据前三朵花中3个数之间的关系,写出后面两朵花上缺少的数字。
(2)小组观察、讨论后汇报:每朵花上的3个数中,左上角的数是另外两个数的和。
(3)用算式表示每组数中的规律。
预设
第一朵:90=50+40
第二朵:70=30+40
第三朵:60=20+40
(4)自主填数:80和10。
(5)自主根据发现的规律完成。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直接导入。(3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找到了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
明确学习目标,准备进行新知的学习。
齐读课题。
1.接着画一画。
▲△▲△▲△____ ____ ____
二、发现规律。(20分钟)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教材87页例3(1)。组织学生思考:你能找出这道题有什么规律吗?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 找规律(2)【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 找规律(2)【教案】

◎教学笔记第2课时找规律(2)▶教学内容教科书P85例3、例4,完成P85“做一做”,P87“练习十九”第2、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数列与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与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究数列与数组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数列与数组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课件出示习题。

(1)师:观察前三组图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情预设】预设1:每组图形都由笑脸、心形、五角星和向日葵四个图案组成。

预设2:每个图案沿顺时针旋转,移一个空位。

(2)根据发现的规律指名学生说一说空白格中各个位置上的相应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图形的变化规律,唤醒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数列和数组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2)]二、探究新知1.探究数列中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5例3(1)。

师:观察两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情预设】通过观察图形,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

第一组图形的第一个由3个正方形拼成,第二个由6个正方形拼成,第三个由9个正方形拼成,第四个由12个正方形拼成,每次正方形的个数增加3个。

第二组图形的第一个由11个正方形拼成,第二个由9个正方形拼成,第三个由7个正方形拼成,第四个由5个正方形拼成,每次正方形的个数减少2个。

师:接着该填什么数?【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填出后面的数。

第一组依次填15、18、21;第二组依次填3、1。

(教师适时板书)师:观察两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上面一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下面一组是依次减少相同的个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 找规律(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   找规律(2)

第7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找规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图与图、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2.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计算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找规律填数。

难点:能够根据图与图、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填一填。

2.讨论:观察每列图形,图形和数字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3.小结:每列的图形和数字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在重复出现。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3(1)。

(1)出示图片(1)。

师:请观察这组图形和数的变化,并与练习题相比。

有什么新的发现?也可以让学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生1:摆3个正方形、摆6个正方形、摆9个正方形、摆12个正方形。

生2:通过摆图形,我发现□的个数不断增加。

下一个图形总比前一个图形多3个。

师:这行图形的排列还是重复出现吗?与前面图形的排列相同吗?生3:不是重复出现的。

与前面图形的排列不相同。

师:对!再来看看这些图形下面所对应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是什么?从这列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每个图形下面对应的数字,表示的是拼这个图形所需要的□的个数。

这行数字是按3、6、9、12……的顺序排列的。

师:这行数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几?算一算。

生:6-3=3,9-6=3,12-9=3。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生: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3,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相邻的两个数相差3。

板书:师:相邻的两数相差3,就是这行数的规律。

师:试着往下填一填,后面的数应怎样排列?学生独立填数。

汇报、交流。

板书:(2)出示图片(2)。

出示图片。

师:请大家观察这组图形以及对应的数字,找一找这行数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找规律(2)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找规律(2)教案设计

第7单元找规律第 2 课时找规律 (2)【教课目的】1.使学生能够依据图与图、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归纳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2.经过看一看、摆一摆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联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经过察看、计算找出数字的摆列规律。

3.培育初步的察看、推理能力及着手操作能力,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

【教课重难点】要点 :学会找规律填数。

难点 : 能够依据图与图、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归纳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1.填一填。

2.议论:察看每列图形,图形和数字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3.小结:每列的图形和数字都是按必定的规律在重复出现。

4.揭露课题: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二、新课讲解1.教课例 3(1)。

( 1)出示图片( 1)。

师:请察看这组图形和数的变化,并与练习题对比。

有什么新的发现?也能够让学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要修业生一边说一边摆。

生 1:摆 3 个正方形、摆 6 个正方形、摆 9 个正方形、摆 12 个正方形。

生 2:经过摆图形,我发现□的个数不停增添。

下一个图形总比前一个图形多 3 个。

:行形的摆列是重复出?与前面形的摆列同样?生 3:不是重复出的。

与前面形的摆列不同样。

:!再来看看些形下边所的数字,些数字表示的是什么?从列数字中,你了什么?生:每个形下边的数字,表示的是拼个形所需要的□的个数。

行数字是按 3、6、9、12⋯⋯的序摆列的。

:行数字,相的两个数相差几?算一算。

生: 6-3=3,9-6=3,12-9=3。

:通算,你了什么?生: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 3,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 3,相的两个数相差 3。

板::相的两数相差3,就是行数的律。

:着往下填一填,后边的数怎摆列?学生独立填数。

、沟通。

板:(2)出示片( 2)。

出示片。

师:请大家察看这组图形以及对应的数字,找一找这行数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小组议论,沟通。

报告、沟通。

师:有规律吗?生 1:有。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2教案最新范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2教案最新范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2教案最新范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员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员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2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2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5及练一练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相遇问题(求相遇路程)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相遇问题应用题。

2、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

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1、想想,说说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

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板书:同时相对相遇)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小明每分走70米,小红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

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找规律(2)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找规律(2)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找规律(2)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找规律(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七单元,具体是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了找规律的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找出给定数据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抽象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给定数据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教材,一份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于找规律的兴趣。

2. 教材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子,分析并归纳出规律。

3. 例题讲解:讲解一到两个有关找规律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思考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找出给定数据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规律一:(板书例子)2. 规律二:(板书例子)3. 找规律的方法:(板书方法)七、作业设计2, 4, 6, __, __, 105, 10, 15, __, __, 202. 作业答案:2, 4, 6, 8, 10, 105, 10, 15, 20, 20, 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学习了找规律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找出更多数据的规律。

我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和学习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找规律(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小棒、正方形卡片、灰兔、白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探索新知:
例4、学生讨论,怎样摆
例5、出示挂图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观察他们摆的图形。

例6
1、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学生活动。

(3)小组交流。

(4)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5)完成做一做。

先摆5个圆片,再摆3个正方形。

5 3 5 3 5 3
三、课堂作业设计
练习十六第3题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找规律(数字)
1、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4 3 4 3 4 3
2、
1 2 1 2 1 2
3、
3 1 3 1 3 1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导学案设计
追问:你能再接着画下去吗?
(2)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规律还可以怎样表示呢?
(3)引导学生找出第二组图形有哪些规律?可以怎样用数字表示?
(4)揭示等差数列的概念:后一项是前一项加上或减去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这样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5)巩固练习:完成教材87页“做一做”1题。
(先引导学生找出这组数中存在的规律,再按照规律填出后面的数,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提高。(13分钟)
1.完成教材89页3题。
2.完成教材89页5题。
1.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然后根据发现的规律涂色,画出后面的图形,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2.先算出每组数的差,然后根据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
5.观察下图的变化,想一想,第4幅图应画上怎样的图形?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1)理解题意:根据前三朵花中3个数之间的关系,写出后面两朵花上缺少的数字。
(2)小组观察、讨论后汇报:每朵花上的3个数中,左上角的数是另外两个数的和。
(3)用算式表示每组数中的规律。
预设
第一朵:90=50+40
第二朵:70=30+40
第三朵:60=20+40
(4)自主填数:80和10。
(5)自主根据发现的规律完成。
2.填一填,算一算。
3.找规律填数。
(1)10、9、__、7、__、__、4、__、__、__。
(2)65、__、55、50、__、40、__、__、__。
(3)38、35、32、__、__。
(4)40、50、__、__、80、__、__。
(5)22、24、__、28、__、__、__、__。
4.找出规律,填出花瓣上的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领悟能力;3.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通过题目找到规律并解释清楚。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1)询问学生们对找规律有何了解;(2)通过几个简单的范例,激发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兴趣;(3)贴出以下题目。

通过观察,看看学生是否可以找到规律(一共四道):1、1,3、5、7,9、11,……2、1,4、9,16,25,……3、3,5、7,9,11,……4、5,9、13,17,21,……2.引入(10分钟)通过上一环节的练习,学生可能会通过观察而找到规律性,但教师需要告诉学生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只有知道了方法才能灵活运用。

3.讲解方法(10分钟)(1)从题目中寻找规律的特点;(2)寻找规律的方法:递增/递减、交替循环、倍数关系、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异形”图型等;(3)通过讲解、举例等,使学生对各种规律掌握得更加透彻。

4.练习(25分钟)让学生识别和归纳规律,完成一定的数量和难度的找规律练习。

5.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黑板上依次书写一系列数列和图形,并请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解释清楚,加强学生对找规律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数学是一门枯燥、严谨并稍嫌抽象的学科,教师需要在让学生感受到其魅力的同时,还需要严谨科学地让学生掌握其基本方法。

在教授找规律等熟悉题型时,教师应当及时解开学生对知识点的疑惑,多层次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些启发学生的例题,通过激励孩子们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

让学生从中体会规律、总结经验,培养数学思维,并且从中发现数学的美丽和曼妙。

7.2找规律(二)(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7.2找规律(二)(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7.2 找规律(二)(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章节为“7.2 找规律(二)”。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规律:通过观察数字序列,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2. 图形规律:通过观察图形序列,找出图形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3. 字母规律:通过观察字母序列,找出字母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这些教学内容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数字规律与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过的数字认知有关;其次,图形规律与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过的图形认知有关;最后,字母规律与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过的字母认知有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来说,通过观察数字、图形和字母的序列,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在找出规律之后,学生需要用语言来描述这些规律,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而在推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以下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1. 学生层次:本节课的学生主要是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有着不同的层次。

有的学生在数字、图形和字母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较快地理解规律;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在这方面比较薄弱,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2. 知识基础: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数字、图形和字母的基础知识,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复习和巩固这些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找规律的方法。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找规律(2)教案.doc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找规律(2)教案.doc

第7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找规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图与图、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2.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计算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找规律填数。

难点:能够根据图与图、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填一填。

1【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22.讨论:观察每列图形,图形和数字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3.小结:每列的图形和数字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在重复出现。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3(1)。

(1)出示图片(1)。

师:请观察这组图形和数的变化,并与练习题相比。

有什么新的发现?也可以让学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生1:摆3个正方形、摆6个正方形、摆9个正方形、摆12个正方形。

生2:通过摆图形,我发现□的个数不断增加。

下一个图形总比前一个图形多3个。

师:这行图形的排列还是重复出现吗?与前面图形的排列相同吗?生3:不是重复出现的。

与前面图形的排列不相同。

师:对!再来看看这些图形下面所对应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是什么?从这列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每个图形下面对应的数字,表示的是拼这个图形所需要的□的个数。

这行数字是按3、6、9、12……的顺序排列的。

师:这行数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几?算一算。

生:6-3=3,9-6=3,12-9=3。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生: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3,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相邻的两个数相差3。

板书:师:相邻的两数相差3,就是这行数的规律。

师:试着往下填一填,后面的数应怎样排列?学生独立填数。

汇报、交流。

板书:(2)出示图片(2)。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2教案范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2教案范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2教案范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全部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员掌控教学整体思路,便于学员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2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2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内容:课本运用题例5及练一练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知趣遇问题(求相遇路程)的特点,知道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相遇问题运用题。

2、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换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进程: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形。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

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二、揭示特点,化解难点1、想想,说说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形,引导学生初步认知趣遇问题的特点。

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板书:同时相对相遇)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小明每分走70米,小红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动身,相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

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点的知道,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7找规律第2课时找规律(2)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7找规律第2课时找规律(2)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逻辑推理: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从数据中寻找和总结规律。
3.数学建模: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构建模型的能力。
4.直观想象: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和图像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于数字和图形的规律可能只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他们可能能够找出一些简单的规律,但对于更复杂的规律可能还比较困难。他们可能对于如何表达和解释规律还不够清晰,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可能需要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操作来进行理解和应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来进行思考和创造。
题目:请找出下列数字序列的规律,并填写下一个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__?
解答:观察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连续的数字序列,每个数字依次增加1。因此,下一个数字是10加1,等于11。
2.例题二:图形规律的应用
题目:请观察下列图形,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并画出下一个图形。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规律案例进行分析,如数字的连续增加、图形的重复出现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规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规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一年级数学下6单元找规律2教案(冀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doc

一年级数学下6单元找规律2教案(冀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doc

一年级数学下6单元找规律2教案(冀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找规律(II)探索发现事物中稍复杂的排列规律。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

首先教材选择了有规律、不断闪烁的交通信号灯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

首先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交通信号灯的闪烁情况,发现规律,同时了解信号灯表示的含义。

活动二,通过呈现了5组有规律摆放的图形和数列,让学生找规律。

教学目标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隐含规律,能自己确定简单的排列规律。

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经历发现事物中有规律的现象的过程。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索发现事物中稍复杂的排列规律。

器材、课件准备课件、教学图片探索发现事物中稍复杂的排列规律颜色信号灯的含义:①红灯停。

②绿灯行。

③黄灯缓冲。

信号灯闪烁的规律:①绿黄红②绿红黄③红……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推理,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能发现并能按规律排列事物。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效果很好。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故事引入:大头娃要到少年宫参加数学竞赛,一路上,他边开车边想:我怎样才能在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呢?想着想着,一不小心闯进了红灯区,兔警察拦住了他,很严肃的问他:“你知道这几种颜色的信号灯代表什么意思吗?”二、体验、感悟、探究1、出示交通信号灯图片。

师:同学们想大头娃会怎样回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各种交通信号灯的含义。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各种颜色信号灯的含义。

①红灯停。

②绿灯行。

③黄灯缓冲。

大头娃和你们一样聪明,很快回答了兔警察的问题,兔警察放他继续上路了。

2、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回答三种信号灯是怎样闪烁的有什么规律吗?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信号灯闪烁的规律。

①绿黄红②绿红黄③红……3、师演示信号灯的规律。

认真观察、感悟规律,说一说正确的闪烁规律。

4、出示“说一说”题目问:下一个该亮什么颜色的信号灯?大头娃到了少年宫遇到了四个竞赛题目,让我们和大头娃一起参加数学竞赛好吗?出示:找规律一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导学
案设计
课题
找规律(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特作如下教学设计:1.通过课件的演示,处理好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本节课的内容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在设计时充分借助课件演示,让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综合运用知识,从而发现规律,并能运用在实际问题中。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本节课采用合作学习的新理念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之间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讨论、探究,发现一组数的规律。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总结等差数列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直接导入。

(3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找到了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
明确学习目标,准备进行新知的学习。

齐读课题。

1.接着画一画。

▲△▲△▲△____ ____ ____
二、发现规律。

(20分钟)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教材87页例3(1)。

组织学生思考:你能找出这道题有什么规律吗?
追问:你能再接着画下去吗?
(2)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规律还可以怎样表示呢?
(3)引导学生找出第二组图形有哪些规律?可以怎样用数字表示?
(4)揭示等差数列的概念:后一项是前一项加上或减去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这样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5)巩固练习:完成教材87页“做一做”1题。

(先引导学生找出这组数中存在的规律,再按照规律填出后面的数,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教材87页例4,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找出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数组中的规律。

(4)组织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填出第4、5朵花中的数。

小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观察,才能得出数组的排列规律。

(5)巩固练习:完成教材87页“做一做”2题。

(引导学生观察前两组数的排列规律,然后按照规律继续填出后两组数)
1.(1)小组讨论,找出各组图形的规律:前一个图形加上3个小正方形就得到后一个图形。

动手操作,画出接下来的图形。

(2)小组讨论,明确可以用数字表示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在教材中的横线上填出数字。

(3)小组讨论,找出第二组图形的规律,并尝试用数字表示,全班交流。

(4)明确等差数列的概念。

(5)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然后全班汇报订正。

2.(1)理解题意:根据前三朵花中3个数之间的关系,写出后面两朵花上缺少的数字。

(2)小组观察、讨论后汇报:每朵花上的3个数中,左上角的数是另外两个数的和。

(3)用算式表示每组数中的规律。

预设
第一朵:90=50+40
第二朵:70=30+40
第三朵:60=20+40
(4)自主填数:80和10。

(5)自主根据发现的规律完成。

2.填一填,算一算。

3.找规律填数。

(1)10、9、__、7、__、__、4、__、__、__。

(2)65、__、55、50、__、40、__、__、__。

(3)38、35、32、__、__。

(4)40、50、__、__、80、__、__。

(5)22、24、__、28、__、__、__、__。

4.找出规律,填出花瓣上的数。

三、拓展提高。

(13分钟)
1.完成教材89页3题。

2.完成教材89页5题。

1.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然后根据发现的规律涂色,画出后面的图形,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2.先算出每组数的差,然后根据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

5.观察下图的变化,想一想,第4幅图应画上怎样的图形?
四、课堂总结。

(4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布置作业。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