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案例分析1
法律案例分析行政法(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政府为实施一项重点工程项目,需要征用某村集体土地。
在征用过程中,由于补偿问题引发了村民与政府之间的纠纷。
村民认为政府补偿标准过低,且未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双方就征地补偿问题多次协商未果,村民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焦点1. 政府在征地补偿过程中是否依法履行了程序?2. 征地补偿标准是否合理?3. 村民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四、案例分析1. 政府在征地补偿过程中是否依法履行了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征用土地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依法给予补偿。
”在本案中,某市政府在征地前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公告、听证,未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违反了法律规定。
因此,政府在此环节存在程序违法。
2. 征地补偿标准是否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土地等级、地价水平等因素确定。
”在本案中,某市政府在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时,未充分考虑土地等级、地价水平等因素,导致补偿标准过低。
因此,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
3. 村民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征用土地的,应当依法保障被征用土地的村民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某市政府在征地过程中,未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未与村民达成补偿协议,导致村民权益受损。
因此,村民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
五、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某市政府在征地补偿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补偿标准不合理、村民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等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判决某市政府撤销征地补偿决定,并要求重新进行征地补偿。
六、案例启示1. 政府在征地补偿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程序,充分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行政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区居民张三(以下简称张三)在A区某街道开设了一家餐饮店,经营面积约为100平方米。
2019年3月,张三向A区城市管理局(以下简称城管局)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城管局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张三的餐饮店位于居民区,且附近已有两家餐饮店,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城管局认为张三的餐饮店不符合相关规定,遂于2019年4月作出不予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决定。
张三不服城管局的决定,于2019年5月向A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A区人民政府经审查,认为城管局的决定合法,遂于2019年6月作出维持原决定的行政复议决定。
张三仍不服,于2019年7月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为:1.城管局是否有权对张三的餐饮店不予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2.城管局作出的不予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决定是否合法?三、案例分析(一)城管局是否有权对张三的餐饮店不予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1.法律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防治污染;(二)维护城市容貌,保持市容整洁;(三)保障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功能;(四)加强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具有合法的经营场所;(二)具备必要的卫生设施;(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四)具备相应的从业人员。
”2.分析根据上述法律依据,城管局作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有权对餐饮服务经营者进行监管。
在本案中,张三的餐饮店位于居民区,附近已有两家餐饮店,若再增加一家餐饮店,可能会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且不符合《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关于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的要求。
因此,城管局有权对张三的餐饮店不予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城管局作出的不予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决定是否合法?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一)惠州市辖下龙门县化工厂未经批准擅自向本县一河流内设置排污口,排放大量工业废水,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县环保局责令化工厂迅速纠正违法行为,并报经市环保局批准,对该化工厂处以9万元的罚款;县化工厂认为,省政府颁布的《防治水污染条例》规定:“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决定的罚款以不超过1万元为限;超过1万元的,应当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而县环保局却对化工厂处以9万元的处罚,明显违法,欲申请行政复议。
问题:龙门县化工厂可以向哪些机关申请复议?1.本案的行政复议机关是龙门县人民政府或县环保局的上一级部门机关即惠州市环保局;2.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2条规定,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选择向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别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二)A县发生旱灾,从外地运到一批救灾物资,该县B乡民政所委托各村发放救灾物资,C村在发放救灾物资时把李某遗漏,李某不服想提起行政诉讼。
问题:李某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1.李某应以乡政府为被告,因乡政府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实际实施者,C村只是被委托的组织;2.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被委托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以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三)青年朱某在街上行走时,被警察王某截住带至公安派出所,原因系王某随行的卖淫女田某指认朱某为嫖客;其间该警察多次殴打朱某,致使其被迫承认自己有嫖娼行为;警察王某及该派出所未作任何调查取证;遂将朱某行政拘留;后在有关督促、调查下,证明朱某确系无辜。
1.警察王某的行为是否违反了行政程序?答:是;因其对朱某进行非法殴打,且在未作任何取证的情况下,将朱某行政拘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哪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设定行政拘留处罚?其直接法律依据是什么?答:法律;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拘留处罚;3.朱某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朱某可以提出行政赔偿要求,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四)在2003年10月15日,A县政府根据《发展A县经济的实施规划》,以红头文件形式作出了一项《关于对A县几家工业企业进行调整的措施》的决定,其中决定将属于集体所有制的A县机床附件厂与属于国有企业的A县机械厂合并为A县机械总厂;A县机床附件厂不服县政府的这一决定,认为合并决定实现未征得他们的同意,侵犯了企业的自营自主权,遂向A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A县政府有关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告诉县法院,这一合并决定是为了改革和发展A县经济、解决县机械厂的经济困难作出的,县机床附件厂应当顾全大局,服从县政府的决定,同时,县政府要求县法院应与县政府态度一致,维持县政府的改革措施,对县机床附件厂的起诉不予以受理。
行政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A区居民李某,在未取得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在其自用土地上新建一栋三层房屋。
该房屋建成后,被市规划局执法人员发现。
经调查核实,李某新建的房屋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
市规划局依法对李某作出了责令限期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
然而,李某不服该决定,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规划局是否具有对李某违章建筑进行行政处罚的法定职权;2. 市规划局作出的责令限期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是否合法;3. 李某是否具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三、案例分析(一)市规划局是否具有对李某违章建筑进行行政处罚的法定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进行查处。
在本案中,李某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擅自新建房屋,属于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
因此,市规划局作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具有对李某违章建筑进行行政处罚的法定职权。
(二)市规划局作出的责令限期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是否合法1. 程序合法。
市规划局在作出责令限期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前,依法进行了调查核实,并向李某送达了《责令限期拆除违章建筑决定书》。
在送达过程中,李某未提出异议。
因此,市规划局在程序上符合法律规定。
2. 实体合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拆除。
市规划局依法对李某违章建筑作出责令限期拆除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三)李某是否具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在本案中,李某对市规划局作出的责令限期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不服,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四、判决结果经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市规划局具有对李某违章建筑进行行政处罚的法定职权,其作出的责令限期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程序合法、实体合法,李某不服该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不符合法律规定。
行政法案例及法律解决(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6月,某市某区城管局在巡查中发现,该区某村村民李某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设一栋两层违章建筑。
城管局立即对该违章建筑进行了调查,并依法向李某送达了《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
然而,李某并未停止建设,反而继续施工。
城管局再次向李某送达《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但李某依然我行我素。
2018年8月,城管局依法对李某的违章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
在拆除过程中,李某及其家属阻挠城管局工作人员执法,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
事后,李某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城管局作出的强制拆除决定。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管局是否有权对李某的违章建筑进行强制拆除?2. 城管局在强制拆除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政行为?3. 李某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三、法律解决1. 城管局有权对李某的违章建筑进行强制拆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本案中,李某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设违章建筑,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城管局有权对其进行强制拆除。
2. 城管局在强制拆除过程中不存在违法行政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依法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在本案中,城管局在强制拆除前,已经向李某送达了《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并给予了其改正的机会。
在拆除过程中,城管局工作人员依法进行了执法,没有违法行政行为。
3. 李某的合法权益未受到侵害。
行政法法律经典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区人民政府为了解决本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发布了一项《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本区域内所有企业必须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
该《决定》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大企业主的强烈不满。
某企业认为,《决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遂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案件争议焦点1. 某区人民政府是否有权发布《决定》?2. 《决定》是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3.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该案?三、案例分析1. 某区人民政府是否有权发布《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作为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区域内制定和发布有关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应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实施。
某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虽然涉及环境保护,但其性质属于行政处罚。
因此,某区人民政府无权发布《决定》。
2. 《决定》是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条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
”根据该规定,行政处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实施;(3)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相适应。
在本案中,《决定》虽然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其违反了以下规定:(1)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决定》虽然提到了环境保护,但并未具体说明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2)未依照法定程序实施。
《决定》未经过公众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程序,也未进行合法性审查;(3)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不相适应。
行政法案例分析完整版
行政法案例分析完整版行政法是国家政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规定了政府机关和官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应遵循的程序和原则,以保证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则行政法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小明是大学的学生,他因为一门选修课程的成绩问题,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诉讼,认为该选修课的教学评估、成绩核定以及复核程序存在违反程序正义的问题。
因此,小明将此案件诉至行政法院,要求法院判决学校违法并要求重新评估成绩。
案件分析及判决:行政法院对此案件进行了审理,并最终做出了如下判决:1.教学评估程序违法:行政法院认为,在本案中,学校未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教学评估,违反了程序正义的原则。
据相关法规,教学评估应该是公开、公正和透明的过程。
然而在该选修课程中,学校并未向学生公示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也未提供公正的评估机制,导致对该门课程的评估存在不公正的疑虑。
因此,行政法院判决学校在教学评估程序上存在违法行为。
判决结果:学校应依法重新进行教学评估,确保评估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2.成绩核定程序违法:行政法院认为,在本案中,学校在成绩核定程序上存在违法行为。
根据相关法规,成绩核定应当依据规定的评估标准,以公正、客观和科学的方式进行。
然而学校在该选修课程的成绩核定过程中,未向学生提供评估标准,并且未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核定,导致核定结果不公正。
因此,行政法院判决学校在成绩核定程序上存在违法行为。
判决结果:学校应依法重新进行成绩核定,确保核定过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复核程序违法:行政法院认为,在本案中,学校未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复核,违反了程序正义的原则。
相关法规规定,学生有权对成绩进行复核,并且学校应当提供相应的复核程序。
然而在该选修课程中,学校未向学生提供复核程序的具体规定,并且复核结果也未公示,导致复核程序的透明度不足。
因此,行政法院判决学校在复核程序上存在违法行为。
判决结果:学校应重新进行复核程序,确保复核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法律案例分析行政法(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区,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规划局决定征收某村集体土地。
该村共有村民300户,土地面积2000亩。
征收范围涉及该村全部土地,补偿方案由规划局制定。
在征收过程中,规划局与该村村民就补偿问题产生分歧,村民认为补偿标准过低,不同意征收。
随后,村民联名向市规划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要求重新制定补偿方案。
市规划局经复议后,维持原征收决定。
村民不服,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局是否有权单方面决定征收补偿方案?2. 征收补偿方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 村民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三、案例分析(一)规划局是否有权单方面决定征收补偿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征收土地应当依法进行,并给予被征收人相应的补偿。
征收土地的补偿方案,由市、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拟定,报市、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因此,规划局作为市、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拟定征收补偿方案,但需经市、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在本案中,规划局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后,未经市、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即开始实施征收工作。
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因此规划局单方面决定征收补偿方案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二)征收补偿方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应当根据土地的原用途、区位、市场价值等因素确定。
在本案中,规划局制定的征收补偿方案仅考虑了土地的原用途和区位因素,未充分考虑市场价值等因素,导致补偿标准明显偏低。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应当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
在本案中,规划局制定的征收补偿方案未明确列出各项补偿费用,且补偿标准低于法律规定。
综上所述,规划局制定的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法律规定。
(三)村民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乙肝第一案
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乙肝第一案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乙肝第一案行政诉讼法案例—张先著诉芜湖市人事局案案情摘要:2003年6月,原告张先著在芜湖市人事局报名参加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报考职位为芜湖县委办公室经济管理专业。
经过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在报考该职位的三十名考生中名列第一,按规定进入体检程序。
2003年9月17日,张先著在芜湖市人事局指定的铜陵市人民医院的体检报告显示其乙肝“小三阳”,主检医生依据《安徽省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实施细则(试行)》确定其体检不合格。
张先著随后向芜湖市人事局提出复检要求,并递交书面报告。
同年9月25日,芜湖市人事局经请示安徽省人事厅同意,组织包括张先著在内的十一名考生前往解放军第八六医院进行复检。
复检结果显示,张先著乙肝“一、五阳”,但体检结果仍为不合格。
依照体检结果,芜湖市人事局依据成绩高低顺序,改由该职位的第二名考生进入体检程序。
并以口头方式向张先著宣布,张先著由于体检结论不合格而不予录取。
2003年10月18日,张先著在接到不予录取的通知后,表示不服,向安徽省人事厅递交行政复议申请书。
2003年10月28日,安徽省人事厅作出皖人复字(2003)1号《不予受理决定书》。
2003年11月10日,原告张先著以被告芜湖市人事局的行为剥夺其担任国家公务员的资格,侵犯其合法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认定原告体检“一、五阳”不符合国家公务员身体健康标准,并非法剥夺原告进入考核程序资格而未被录用到国家公务员职位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恢复录用。
案件焦点1、人事局是否为适格被告?——体检结果由人事局负责还是由体检医院负责?2、鉴定结论是否合法?3、《安徽省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实施细则(试行)》是否合法有效?争议分歧针对焦点一:人事局是否为适格被告?——体检结果由人事局负责还是由体检医院负责?1、体检结果由人事局负责,人事局为被告。
在芜湖市范围内进行公务员招考录用,是被告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其中体格检查工作由被告指定的医院完成,其行为性质应属行政委托关系,被委托方的一切行为,其责任都应当由委托方负责。
行政法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男,某市居民。
2010年,张某在未经某市规划局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在其自用土地上新建一栋三层房屋。
2011年,某市规划局发现该房屋后,经调查取证,认定张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遂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张某拆除违法建筑,并处以罚款人民币10万元。
张某不服该行政处罚决定,向某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市人民政府经复议维持了原处罚决定。
张某仍不服,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件焦点:1. 某市规划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建设?一、关于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1. 程序合法:某市规划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进行了调查取证,并依法向张某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
张某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了陈述和申辩,某市规划局也依法进行了复核。
因此,某市规划局在程序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2. 实体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并处以罚款。
某市规划局根据张某的违法事实,依法作出了责令拆除违法建筑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二、关于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建设1. 违法事实:张某在未经某市规划局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新建房屋,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属于违法建设。
张某的行为符合违法建设的定义。
三、判决结果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某市规划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合法、实体合法,张某的行为构成违法建设,遂判决维持某市规划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分析:本案中,张某擅自新建房屋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属于违法建设。
案例分析全部【范本模板】
第一编案情介绍:张某系某大型电视机厂的职工,1998年厂里分房时未列入分房名单,张某不服,以该电视机厂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不合格,驳回了张某的起诉.评析:案情中所讲到的电视机厂给职工分房的行政,属于“私人行政"的范畴,不是行政法上的行政.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
因此,张某对电视机厂分房时未将其列入分房名单的做法不服,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2王某是某省一所高校外语系二年级的本科生.1996年10月在学校宿舍里私自用电炉煮饭时不慎失火,造成部分公私财物毁损,本人也被轻微烧伤.因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校关于禁止在学生宿舍使用燃煤、燃油炉具和各种用于煮饭、烧水的电热器的规定,故受到记大过的处分,同时学校总务处行政科依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其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王某认为学校行政科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无权对他实施行政处罚,要求退还那100元罚款。
问题:学校行政科及其“行政处罚”行为的性质?分析要点:本案例所涉及的问题究竟是否属于行政法调整的范围,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我们可从学校行政科及其处罚行为的性质来加以认识和理解.学校行政科及其“行政处罚”行为的性质:1、行政法中,在动态上将“行政"一词定义为执行国家意志的关于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执行性决策、组织、调控和处理等的公共管理活动或过程,这也是最常用的含义;在静态上将“行政”一词定义为执行国家意志的、承担执行性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公共管理组织,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除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外的国家行政机关。
“2、从公共行政的静态层面的含义不难看出,该校行政科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是学校的内部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则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案例一:行政行为须合法、守诚信
案例一:行政行为须合法、守诚信(P21-27)全国首例“禁摩令”[案情介绍]2003年,长沙市政府先后两次颁发了《关于加强摩托车行驶管理的通告》和《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摩托车行驶管理的通告》,规定在市内若干道路上“不允许摩托车行驶”(市民称这两份政府文件为“禁摩令”)。
2004年7月12日,长沙市民刘铁山驾驶一辆有合法牌照的摩托车,经过长沙市湘江一桥时,被一名交警以违法闯禁区为由,对其开具了《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处罚200元。
刘提出异议,未被接受。
此后,刘铁山向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出行政复议,并对长沙市“禁摩令”的合法性提出审查申请。
2004年7月29日,在接到“维持对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后,刘铁山向岳麓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法院受理了此案。
10月20日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一案件,并于12月14日作出了一审宣判,认定岳麓区交警大队对刘铁山驾驶摩托车进入禁区执行的处罚程序合法,结果并无不当。
原告刘铁山一审败诉后,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
2005年2月1日二审在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3月29日,刘铁山收到二审维持原判的判决。
据称,此案是我国《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全国首例“禁摩令”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
[法律问题]本案中交警对刘铁山的处罚是否合法?长沙市政府颁布的“禁摩令”是否符合依法行政原则的要求?[参考结论]交警对刘铁山的处罚不合法。
“禁摩令”实际上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违背了法律保留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的规定。
[法律评析]本案进入诉讼程序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同样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曾经或者正在发生。
尽管没有确切数字,但据估计目前我国有禁摩规定的城市超过150个。
其中有些城市的“禁摩令”更为彻底:禁止摩托车进入城市或者在城市的主干道路行驶。
本案的裁判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本案一审中,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是执勤交警对刘铁山的处罚依据是什么,依据是否合法。
行政法法律规定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市乙县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乙县开发公司”)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计划在该土地上建设住宅小区。
乙县开发公司向乙县政府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乙县政府经审查,认为乙县开发公司的规划方案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遂批准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然而,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乙县政府认为乙县开发公司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不符合城乡规划,遂不予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乙县开发公司不服,向甲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甲市政府经复议,维持了乙县县政府的决定。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乙县政府在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是否可以以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不符合城乡规划为由不予颁发。
三、案例分析(一)相关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应当按照规划许可证的要求,进行建设活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方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二)案例分析1.乙县开发公司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有权进行建设活动。
2.乙县开发公司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乙县政府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的规定。
3.乙县政府在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应当依法审查乙县开发公司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乡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乙县开发公司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符合城乡规划,乙县政府应当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4.乙县政府以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不符合城乡规划为由不予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的规定。
行政法真实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法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规范行政行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案例选取了一起典型的行政法案例,旨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行政法相关法律规定的理解,提高法律意识。
二、案例简介2018年,某市某区居民李某因不服当地人民政府对其房屋征收决定,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李某认为,当地人民政府在征收其房屋过程中,未依法履行法定程序,损害了其合法权益。
法院受理该案后,依法进行了审理。
三、案件事实1. 征收背景某市某区人民政府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决定对该区部分区域进行征收。
李某的房屋位于征收范围内。
2. 征收程序(1)当地人民政府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征收公告,明确了征收范围、征收目的、征收方式等事项。
(2)征收公告发布后,当地人民政府组织了征收工作人员,对征收范围内的房屋进行了调查登记。
(3)2018年1月,当地人民政府向李某送达了征收决定书,要求李某在规定期限内搬迁。
3. 李某的主张李某认为,当地人民政府在征收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未依法履行法定程序,未充分听取李某的诉求。
(2)征收决定书未明确补偿标准,损害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3)征收过程中存在强制拆迁行为,侵犯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4. 当地人民政府的答辩当地人民政府认为,其征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不存在违法之处。
具体理由如下:(1)征收公告已依法发布,充分履行了法定程序。
(2)征收决定书明确了补偿标准,符合法律规定。
(3)强制拆迁行为是在李某拒绝搬迁的情况下采取的,符合法律规定。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当地人民政府在征收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未充分听取李某的诉求,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征收条例》的规定。
2. 征收决定书未明确补偿标准,损害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3. 强制拆迁行为侵犯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据此,法院判决撤销当地人民政府作出的征收决定,并要求当地人民政府重新作出征收决定。
由一则案例浅谈牵连违法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由一则案例浅谈牵连违法行为的认定与处罚(2013-01-12 18:16:46)转载▼分类:案例分析标签:杂谈[案情]郭某原系某网吧投资人。
2005年9月,郭某在该网吧因经营不善歇业后,采用挖补、剪贴、拼接的手段伪造所持有的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将营业执照上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变更”为“某某电脑培训中心”,并与上杭县某单位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以300元/月的租金临时租用该单位二楼房间一间作办公场所,租赁期间为二个月。
同时郭某还自行制作广告光盘一张,在广告中声称“某某电脑培训中心”是“全国连锁的专业电脑培训机构,是Adobe广告设计师认证、Macromedia网页设计师认证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定培训机构。
凡经本中心培训结业者,皆可推荐到福州、厦门等大城市就业。
”之后,郭某以“某某电脑培训中心”名义委托某有线电视台播映该广告,先后诱使重庆籍来杭务工人员谢某等人与其签订《计算机培训合同》,共收取所谓“培训费”计人民币2400元。
谢某等发现上当受骗后,多次要求郭某退还培训费,均遭到无理拒绝,还受到郭某唆使的社会闲散人员的骚扰恐吓。
无奈之下,谢某于2005年10月11日向上杭县工商局投诉。
县工商局在处理中发现郭某行为涉嫌违法,遂立案查处。
[评析]牵连违法行为的定性量罚是行政执法实践中倍感困惑但又经常遇见的难题,本案在处理中存在争议即为适例。
案件调查终结后,办案机构内部对当事人郭某先后实施的三种违法行为应如何评价,是三行为并罚抑或从一(合同欺诈)重处罚?争论激烈。
之所以存在上述分歧,症结在于我国《行政处罚法》对此类具有“牵连”关系的违法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罚缺乏明确的规定,立法上的空白和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执法实践中的无所适从,各地各部门做法不一。
笔者认为,类似案件,处罚各异,势必严重影响行政执法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公信力,有必要通过从理论上对牵连违法行为本质的探讨来寻求合理的处断方法。
所以笔者尝试结合本案例,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牵连违法行为的构成特征及其认定关于牵连违法行为的定义,行政法理论界已基本趋于一致,认为是指当事人实施一个违法行为,其违法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符合其他违法行为构成要件的违法形态。
行政法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3月,某市环保局在例行环境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化工厂存在严重环境污染问题。
经调查核实,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设置废气处理设施,导致废气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某市环保局对某化工厂作出了罚款20万元、责令停产整治的行政处罚决定。
某化工厂不服该行政处罚决定,向某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某市人民政府经审查,维持了某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某化工厂不服,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某市环保局对某化工厂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2. 某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是否合法;3. 某化工厂是否具有停止生产、整治的权利。
三、案例分析1. 某市环保局对某化工厂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在本案中,某市环保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化工厂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经调查核实,某化工厂确实存在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行为。
因此,某市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某化工厂作出罚款20万元、责令停产整治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合法的。
2. 某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是否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在本案中,某市人民政府在收到某化工厂的行政复议申请后,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了行政复议决定。
因此,某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是合法的。
3. 某化工厂是否具有停止生产、整治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责令停产整治的企业,应当停止生产、整治,直至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法律行政法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0年,某市某区政府规划局在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下,批准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该区某地块上建设住宅小区的申请。
该地块位于市区边缘,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市民向往的居住区域。
然而,在该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周边居民发现该小区的建筑密度过大,绿化率过低,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并导致周边道路拥堵。
因此,周边居民向市政府规划局提出异议,要求撤销该审批决定。
二、案例分析1. 违法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得批准建设项目的立项。
在本案中,某市政府规划局在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下,批准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该地块上建设住宅小区的申请,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
2. 违法审批原因(1)规划局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在审批过程中,规划局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审查,对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重视不够。
(2)规划局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审批过程中出现漏洞。
(3)房地产开发公司利益驱动。
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利益驱动下,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规划局的审批,导致违法审批行为的发生。
3. 案件处理结果经调查,某市政府规划局违法审批行为属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市政府规划局撤销了该审批决定,并要求房地产开发公司对已建成的小区进行整改,提高绿化率,降低建筑密度。
同时,市政府对规划局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给予其行政处分。
三、案件启示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审批工作依法进行。
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审批工作的监督,防止违法审批行为的发生。
3. 强化责任追究。
对于违法审批行为,应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警示他人。
实用法律案例教程(2篇)
第1篇第一章:案例概述一、案例背景法律案例教程旨在通过分析真实的法律案例,帮助读者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本教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涵盖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领域,旨在使读者在了解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
二、案例目的1. 帮助读者了解我国现行法律体系;2. 提高读者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读者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第二章:案例分析一、民商法案例案例一:甲乙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甲违约未按约定时间交付房屋,乙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本案中,甲违约未按约定时间交付房屋,构成违约。
乙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二:丙公司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丁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破产清算。
”2. 本案中,丙公司无力偿还债务,符合破产清算的条件。
债权人丁有权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二、刑法案例案例三:戊某因感情纠纷,持刀将前女友杀害。
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本案中,戊某故意杀人,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其犯罪情节,应依法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行政法案例案例四:己某因在公共场所散发传单,被行政机关处以罚款。
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条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给予的处罚。
”2. 本案中,己某在公共场所散发传单,扰乱公共秩序,属于违法行为。
行政机关有权对其处以罚款。
第三章:案例总结一、案例分析的意义1. 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2. 掌握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思维;3. 培养法律意识,为自身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李某能否就整个受羁押期间服装厂遭受的损失向相应赔偿义务机关提出金钱赔偿要求?为什么?
6.西城区工商局作出吊销营业执照处罚之前,应当依法告知企业享有何种权利?
7.对于人身自由受限制的损失,李某最迟能够在何时提出国家赔偿请求?
4、答案:李某可以要求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分析: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5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第30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对依法确认有本法第三条第 (一)、(二)项、第十五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并造成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第3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第15条规定:“行使侦查、监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二)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李某被西城区检察院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诉,但被西城区法院一审判决宣告无罪,在一审无罪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对李某的拘留、逮捕决定即可视为错误决定。因此,李某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3、答案:李某不能对问题1、2所述的两项损害一并提起赔偿诉讼,因为两项赔偿具有不同的性质,李某不能就西城区检察院对其的损害提起赔偿诉讼。
分析: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0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
出。……”第21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本法规定给予赔偿;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后满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其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第22条规定:“复议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由此可见,刑事赔偿程序中是没有诉讼程序的,在所有的法律中只规定了申请确认、申请复议、申请赔偿和申诉等程序。而对于行政赔偿则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所以,李某不能就刑事赔偿与行政赔偿一并提起赔偿诉讼。
7、答案:李某能够最迟在1998年11月30日前提出国家赔偿的请求。
分析: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的期间继续计算。”本题要考查的问题主要在于确认2年的诉讼时效是从何时开始起算的,是从1996年9月13日西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检察院以诈骗罪起诉李某证据不足而宣告李某无罪时起算,还是从11月30日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终止本案审理时起算。单从羁押问题来看,在一审宣判无罪后,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将被告人释放,那么错误羁押的最后一日可以被认定在9月13日。但是,由于检察院抗诉,案件进入了二审程序,在最终的生效裁判产生前,不能认为错误已“被依法确认”,直至1996年11月30日,市中级法院中止对本案的审理后,一审判决才开始生效,因此这一天应被视为西城区检察院的行为被确认为违法之日。2年的诉讼时效应当从终审裁判作出之日,即1996年11月30日起算,故李某可在1998年11月30日前提出赔偿请求。
三、答案及法理分析
1、答案:对李某的拘留、逮捕决定即为错误决定,作出该决定的西城区检察院是赔偿义务机关。如果西城区检察院拒绝赔偿或者在两个月内不作答复的,李某可以在法定期间后满后向西城区检察院的上级机关——当地市检察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如果复议机关决定不予赔偿、李某对赔偿的数额有异议或者复议机关逾期不作赔偿决定的,李某可以在法定期间届满后三个月内向当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5、答案:李某不可以就整个受羁押期间服装厂遭受的损失向相应赔偿义务机关提出金钱赔偿要求,因为服装厂遭受的损失不是羁押行为所直接造成的。
分析: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而造成损害的,国家对受害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指,法律上确定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所依据的某种标准,国家只对符合此种标准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从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发展而来的,我国的民事赔偿采用过错责任原则为主,以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而国家赔偿主要采用违法原则,即只有在致害行为具有违法性的情况下,国家才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件,是引起赔偿的损害必须为侵权行为主体的违法执行职务行为所造成,即国家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中违法行为是原因,损害事实是结果。由于国家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能完全适用民法理论上的因果关系学说。在认定国家赔偿责任中的因果关系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标准来判断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在确定了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之后,我们还应明确国家赔偿的损害标准,即国家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给相对人造成的哪些损害,国家应该予以赔偿。我国目前主要是对相对人受到的实际物质
6、答案: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西城区工商局作出吊销营业执照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其享有申请举行听证会的权利。
分析:我国《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第32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根据以上法律的规定,西城区工商局在作出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有申请举行听证会的权利。
行政法案例(二)
一、基本案情:
李某系私营企业振兴服装厂的厂长。1996年2月27日,李某因与他人发生经济纠纷而被当地西城区公安分局刑事拘留。3月9日,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将其逮捕。5月17日区检察院提出公诉。9月13日,西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检察院以诈骗罪起诉李某证据不足,宣告李某无罪。西城区检察院对此提出抗诉。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此案期间,市人民检察院撤销了抗诉决定。1996年11月30日,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终止本案审理。振兴服装厂因厂长被羁押,自1996年3日停产。然而,1996年9月1日,西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以法定代表人涉嫌犯罪为由吊销了该厂营业执照。李某被释放后曾就吊销营业执照一事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市工商局维持了原决定。
分析:刑事赔偿义务机关是指代表国家接受刑事赔偿请求,履行赔偿义务的机关。刑事赔偿义务机关不同于刑事赔偿责任主体,后者为国家,国家是赔偿责任的最终承担者。赔偿机关也不同于侵害行为人,赔偿义务机关专指接受赔偿请求,履行赔偿义务的国家机关。侵权行为人则指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具体机关和工作人员。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9条规定:“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在本案中,李某被西城区检察院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诉,被西城区法院一审判决宣告无罪。西城区检察院抗诉后,在二审期间,市检察院撤回抗诉,市中级法院裁定终止审理后,一审无罪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2、 答案:李某就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造成的损失提出赔偿请求,则西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为赔偿义务机关。具体请求行政赔偿的法定程序如下:李某可以直接向西城区工商局请求赔偿,如果对赔偿的数额等问题不满意,可再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西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上级机关提起行政复议,同时提出赔偿请求,如果对上级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满意,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李某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在诉讼中一并提出赔偿请求,但未向西城区工商局请求赔偿不得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庄杰违反交通法超载,被交警查出,处于200元罚款,庄杰不服,情绪激动,和交警吵了起来,交警说要加罚到300元。庄杰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交警大队律师代理人向现场目击证人重新取证。
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先由行政机关解决。对行政机关的处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行政复议法》第29条第1款规定:“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我国《国家赔偿法》第4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广….”第7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第8条规定:“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第 9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第13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本法的规定给予赔偿;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此,在本案中,李某就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造成的损失提出赔偿请求,赔偿义务机关是西城区工商局。可供李某选择的法定赔偿程序有3种:向西城区工商局请求赔偿;向市工商局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赔偿要求;向西城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就此项损害提出赔偿要求,赔偿义务机关是谁?如果赔偿义务机关拒绝赔偿,他如何继续请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