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5篇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一、设计思路和理念1、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高效课堂的理念,使用各种高校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案导学法、思维导图法、表格对比法、合作探究法等。
2、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如历史剧导入、课堂辩论赛、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并讲解都是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要把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的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尽量增加一些历史故事,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等等。
4、注意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解析,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
5、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要把课堂内容进行升华,和同学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6、注重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如阅读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事物进行科学、全面评价的能力,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历史事物进行对比的能力。
二、授课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时间安排较为合理,各部分的时间运用得当;运用的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相对科学、有效,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学生们的探究过程;能够运用比较优美的语言对历史事物进行讲解,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使其很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不足之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和归纳,没能提出更好的指导性意见;探究的问题过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较为紧张;对史料的解读还不够深入,不能对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史料分析引导;电子白板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对电子投影也缺少使用。
三、对以后教学的启示1、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地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用历史的视野去看待问题。
2、课堂教学中要学会“聆听”,以便能给给予孩子们更好的指导和点评。
3、要适当调节课堂容量,减少可有可无的环节,以免调整授课节奏,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
4、更多地、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电子白板技术。
5、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传授解题技巧,让孩子的学习真正地高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一统与秦朝中 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讲义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讲义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朝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朝代。
秦朝实现了大一统,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先秦时期,尽管诸侯国纷争不断,但人们对于统一的渴望已经逐渐显现。
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繁。
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兼并弱小的国家。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最终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战乱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嬴政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这种皇帝独尊的局面,使得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在中央,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则分管着不同的具体事务。
三公九卿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共同为皇帝服务。
在地方上,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这样一来,地方权力被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这对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便利。
此外,秦朝还修筑了长城、驰道等大型工程。
长城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保障了边疆的安全。
驰道的修筑则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便于政令的传达和物资的运输。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 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 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 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 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 变化及其成因。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 步确立。成因:秦扫灭六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吸 取前代历史教训;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需要;法家 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材料五:《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民。”又说,经过变法,“秦人富强”。 《河渠书》记载秦修郑国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 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 富强,卒并诸侯。” 材料六:“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 王齮、麃公等为将军。……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 ‘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山东各 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 差、湣(mǐn,敏)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 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 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 从了他的计谋,……”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请根据下列材料概括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 材料一:“我们应从秦始皇的后面,看清战国时代的社 会经济因素,认识农业技术的进步,商业的兴起,各民 族、地区之间联系的加强……这些因素,促使中国在秦 的领导之下统一。”——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 史》 材料二:春秋初期,分封的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 夺土地和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至战国,形成了七雄争霸的格局。 材料三:墨子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 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物权》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巩固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官吏职权 与中央的 关系 官员的只 能范围 影响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世袭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 性 封地内有行政管理权,土 地管理权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东周:都城,洛邑(今洛阳) 时间: BC770——BC221 BC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进入了春秋时期。 宗法制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礼崩乐坏) BC475,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 主要的改革: 魏国 李悝变法;楚国 吴起变法;韩国 申不害变法;秦国 商鞅变法。 BC221年, 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 •内容 (1)皇帝制度
①开端: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特点: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_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 管理_军务。 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③作用:中央官员相互配合牵制,军国大权由皇帝最终操纵。 (3)郡县制度: 地方分郡、县两级,郡设郡守、郡丞、郡尉,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里、正等 基层机构。 (4)选官制度: 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秦法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3)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后世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4)对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影响深远。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正确认识 类别 实现条件 分封制 与宗发宗法制相联系 郡县制 国家实现大一统的条 件下 按地域分配 官吏由皇帝任免,无 封地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 地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 绝对服从中央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 理权,无土地管理权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 家统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16张ppt)(完美版下载)
问题 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在历史上产生 了什么影响?
课后合作探究(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央集 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①积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 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 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 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 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消极:钳制思想文化、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 役的无度等,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
相 性质 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同
点 作用 都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产生过积极作用
概念:
“专制主义”
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是皇帝个人 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矛盾: 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矛盾:中央vs地方)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后 仁 义 , 以 暴 虐 为 天 下 始 。 ”
私 权 , 禁 文 书 而 酷 刑 法 , 先 诈 力 而
不 信 功 臣 , 不 亲 士 民 , 废 王 道 , 立
秦 王 怀 贪 鄙 之 心 , 行 自 奋 之 智 ,
“ “
大决 略浮 秦 驾云 王 群, 扫 才诸 六 ”侯 合
尽, 西虎 来视 。何 明雄 断哉 自! 天挥 启剑
4、制定选官制度
选拔资格: ①家中有一定财产; ②会书写懂法律; ③年龄限制。 考察制度: ①中央派员进行监督、视察; ②官员自报政绩。
5、法律制度
刑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成 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
——《史记·李斯列传》
“轻罪重刑”
云梦睡虎地秦简
“囹圄成市”、“赭衣塞 (sè)道”两个成语说明了秦法 律的残酷。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2、中央政府——三公九卿 3、地方政权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4、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选拔资格 ①家中有一定财产; ②会书写懂法律; ③年龄限制。 考察制度 ①中央派员进行监督、视察; ②官员自报政绩。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2、中央政府——三公九卿 3、地方政权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4、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制定十分细密、严苛的法律
第2 课
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西周社会结构 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这是一幅西周社会制度示 意图。周天子分封诸侯,“授 土” “授民”,诸侯则向周 天子 履行各种义务。
请思考:周天子需要仗恃什么条件才能 统治诸侯?
周天子必须有威望和实力,大部分诸侯 必须拥戴周天子。
一、背景——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分封度遭到破坏
(1)春秋时期 ①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②小宗取代大 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 主的地位; ③强大起来的诸侯国进行争霸 战争。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背景
1、宗法分封度遭到破坏
(1)春秋时期 (2)战国时期 ①战国中期以后,各大诸侯国国君先后 改称王; ②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 夺位的政变。 ③各国在政治、经济和军 事等方面的变革。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背景
1、宗法分封度遭到破坏
(1)春秋时期 (2)战国时期
魏国的()变法 楚国的()变法 韩国的()变法 齐国的()变法 秦国的()变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商 鞅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背景
1、宗法分封度遭到破坏
2、秦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具体内容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①确立皇帝称号; 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④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制
中
郡县制 郡高于县,郡守、县令(县长)
央
集
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
权
的措施 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移民等。
制
①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
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
的 形 作用影响 成
齐国原来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大夫田成 子杀齐简公,自为相,专国政。公元前386年, 他的后人田和终于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
战国时期,各国为增强国力,纷纷进行变法,变 革已不适应时代的旧制度。著名的变法有:魏国 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 齐国的邹忌改革与秦国的商鞅变法,其中以商 鞅变法收效最为明显。
战国巨变(前475-前221): a、战国中期以后,各大国国君先后改称“王”。 b、由于各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进行 变革。
(出现卿大夫夺位的政变,为富国强兵、称霸天 下,各国纷纷变革,逐步废除旧制度。)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与各国变法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贵族韩赵魏三家合力灭掉 专擅国政的知氏,不久,将晋国瓜分。
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 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国家统一的维护,有助于形成以 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能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抵御外敌、进行工程建设,有利 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但是易形成暴政
总结
形成背景 秦的统一
秦 朝
皇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答案:C
4. 选拔考察官吏制度
目的:为了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 应有的效能 内容: ①中央派官员进行监督、视察 ②官员自报政绩
作用: 对世卿世禄的否定、有利于扩大统治阶层
5. 制定秦律
制定秦律:严刑苛法--细密 严苛
指导思想: 轻罪重罚
目的: 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作用: 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的有力工 具 , 但容易激起民愤 , 加剧阶级矛盾。
•
到春秋后期,一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 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 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yì )”(“佾” 是“乐舞行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 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 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中央集权制度
三公
九卿
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 制定秦律。
皇 帝 制 三 公 九 卿 制 郡 县 制
1、皇帝制度
材料一: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天下之 事无小大皆决与上。”——《史记· 秦始皇本纪》 皇权至上(君主专制) 材料二:嬴政时,自称“朕”,命令称“诏”或“制”, 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 皇帝独尊 材料三:皇帝称号确定后,赢政自称“始皇帝”。他还 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 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 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 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 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 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7张PPT)
(前230年)
灭楚
(前223年)
3、秦国的强大及统一
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经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民族联系加 强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民心:长期的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实力: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秦国国力迅速 发展。 个人因素: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重用人 才,措施得当。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 2.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B.建立了皇帝制度 C.实行了郡县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3.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 A.掌管奏章 B.管理军事 C.下达诏令 D.兼理监察
• 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选郡县制度,郡守和 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荐 • 5.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 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C.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D.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
令
内
(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史
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 分权 御史大夫
太尉
左丞相 右丞相
副丞相
军务
(百官之首 , 全国政务)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虚有其位)
(位低权重)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阅读教材第9页【解析与探究】,回答问题: 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2、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目的:为富国强兵 变法改革:魏李悝(kuī)变法、楚吴起变法、
韩申不害改革、齐邹忌改革、秦商鞅变法。
1.大一统和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哪项制度能更有效地控制地方? 哪项制度能更有效地控制地方?
最快的信息传递方式
驿邮: 驿邮:15KM/小时 小时 最快的军队行进方式
北京到广州的飞行距离: 北京到广州的飞行距离:1305KM
4、选拔考察官吏制度 、
选拔资格: 选拔资格: 家中有一定财产; ①家中有一定财产; 会书写懂法律; ②会书写懂法律; 年龄限制。 ③年龄限制。 考察制度: 考察制度: 中央派员进行监督、视察; ①中央派员进行监督、视察; 官员自报政绩。 ②官员自报政绩。
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 . 治制度。 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 C.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 .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辖 . 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B.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 C.地方设立郡县制 . D.皇权至高无上 .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确立
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1.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2.商鞅变法,秦国日强 .商鞅变法,
材料一 又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庶籍。 材料二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3.历史发展的趋势 .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朝廷的一场辩论 王绾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诸侯初破, 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 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cho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诸侯更相诛伐, ),诸侯更相诛伐 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 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 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大一统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而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
10、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
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
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
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
8.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
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9.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宗庙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
材料二、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 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 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 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 的变化。
(2)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 度逐步建立。
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
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
(主1)要西政周治:分制封度制、。宗分法析制;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但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
1.对秦朝的影响:
积极: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巩固国家 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皇帝的专制权力过大,容易形成暴政, 激化阶级矛盾。
2.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千载犹行秦法政”(毛泽东) ①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 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②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 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影 响此后2000多年。
【知识梳理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一)统一的政治背景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①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兼并争霸战争不断,大量诸侯国被吞并。 2.战国:大国国君改号称“王”,各国进行政治、 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强大。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⑴结合材料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及本质是什么? 特点:①皇权至上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 本质:君主专制。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 “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 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 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 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 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 “赢政”,就把“政月”改 为“正月”。“正月”的 “正” 不再读政而读作“征” 了。 而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 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经济:分散的自然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 (3)思想(理论):韩非子为首的法家思想 (4)地理:中国地域辽阔 (5)历史根源:秦始皇从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中总结历史 教训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6)前提: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知识梳理二】(一)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1、皇帝制度:(特点?) 2 中央:三公九卿制(分工及职能?关系?作用?) 3、地方:郡县制(目的?内容?特点?作用?) 4、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小结:知识结构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确 立
前提: 大统一局面的形成
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 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权归皇帝 内容: 地方: 废分封.置郡县,长官皇帝任免 制定选官制度
制定秦法
影响: 彻底打破--,奠定--基础,影响两千多年
【课堂反馈练习】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 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 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4.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 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5.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才(在) ,左才阳陵。”发兵必须左、 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1、宗法分封制遭破坏 2、兼并战争不断(商鞅变法) 3、变法促统一 4、秦王的雄才大略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基本特点:权力高度集中 2.内容:①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意义: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 任何人无法独揽大权,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①皇权至上、 ①皇帝制度: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归纳秦朝时期皇帝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天下之事 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二:“朕为始皇 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于万世,传 之无穷。”
第2课 大一统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中央官制
(牵制) 牵制)
皇帝 太 尉
(掌军事) 掌军事)
特点: 特点: 分工明确 牵制配合 权力集中
御史 丞 统率) 大夫 (统率) 相
(下诏令;执掌奏 下诏令; 监察百官) 章;监察百官) (辅佐皇帝处 理全国事物) 理全国事物)
直 接 控 制
九卿
作用: 作用: 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 标志着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制确立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 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 、 B、推行郡县制 、 C、强化中央机构 、 D、统一文字 、
皇 帝 独 尊 皇 帝 皇 位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 受成事,倚办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裁
世 袭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我统一天下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子孙是二世,三世…直至 是二世,三世 直 万世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 例题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例题3. 基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C 地方实行郡县制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 例题 .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例题4 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 •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①“掌丞天子 助理万机” 掌丞天子, •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执掌群臣奏章, •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 • ④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③ ①②③④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②消极方面: 消极方面: 第一,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第一,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第二, 第二,农民赋役沉重 第三, 第三,残酷的刑法 第四,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四,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考点训练: 考点训练:
鲁人” 楚人” 1、( 高考)“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 、(08高考 、( 高考) 齐人” 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 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 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分封制 宗法制 C.郡县制 郡县制 D.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
第2 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确立
考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 考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
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 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 响)
概念: 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就皇帝和中央政权而言, 专制主义:就皇帝和中央政权而言,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 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 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 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 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 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 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改革 齐国邹忌改革 秦国商鞅变法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 材料一】 有军功者, 上爵;为私斗者, 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 宗室非有军功论, 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 宗室非有军功论 藉。 材料二】 集小( 【材料二】 集小(都)乡邑聚为 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置令、 凡三十一县。 ——摘自《史记 商君列传》 摘自《 商君列传》 摘自 史记·商君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背景(1)春秋时期①一些贵族擅自分封,小宗不断取代________。
②周王室逐渐失去____________的地位。
(2)战国时期①战国中期以后,国君先后改称“______”。
②为增强国力、称霸天下,各国纷纷变革,逐步废除旧制度。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
2.过程:秦国先后消灭韩、____、魏、____、____、齐等国,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的大帝国。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特点: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1)皇帝制度①开端:秦王________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特点:________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______________。
(2)三公九卿制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辅佐________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________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________。
②九卿分管国家和________的各种事务。
③作用:中央官员相互配合牵制,军国大权由皇帝最终操纵。
(3)郡县制度:地方分______、______两级,郡设郡守、郡丞、郡尉,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____、____等基层机构。
(4)选官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秦法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3.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___。
(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____________的基础。
(3)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后世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________的控制。
(4)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________影响深知识点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
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
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
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春秋争霸战争B.宗法分封制被破坏C.郑国变法效果显著D.统一条件已成熟2.秦国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B.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D.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知识点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2009年11月5日,乾隆玉玺“八徵耄念之宝”(下图)被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左右的价格拍出。
皇帝的印章称为“玺”始于( ) A.夏王启B.商王汤C.商王纣D.秦始皇嬴政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5.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6.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上,某同学发表了题为“秦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的报告。
这篇报告的主题可能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内外服制代替封国制D.地方分权制代替中央集权制7.“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陛下”为维护天下一统的局面,采取的根本性保障措施是(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监察制度8.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9.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郡县制②三公九卿制③皇位继承制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A.①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与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题号120答案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请回答:(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建立后)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知封建(指分封制)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请完成:(1)柳宗元认为秦朝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解析】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清单一、1.(1)①大宗②天下共主(2)①王2.赵楚燕二、2.(1)①嬴政②皇权皇位继承制(2)①皇帝监察军务②皇家(3)郡县乡里3.(1)贵族分封制(2)王朝制度(3)地方(4)社会对点训练1.B [由材料表述可判断,此时有些诸侯国力量强大,原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B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最主要原因”,四个选项均是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是综合实力的强大。
]3.D4.B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5.A [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
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
]6.B [本题可用排除法。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排除A项;“内外服制代替封国制”“地方分权制代替中央集权制”表述本身有误,排除C、D两项。
] 7.C [根据“维护天下一统”这一条件,可知这一制度主要是针对加强地方的控制而言的,故选C。
]8.D [本题中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确定①正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及皇帝的装束、动作,可确定②④正确,③与本题无关,应排除。
]9.A [秦朝建立后,依“贤”和“能”在全国选拔中央和地方官吏,各级官吏都由皇帝任命,彻底否定了商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
]10.A [运用文明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向之一,故平常训练时应有所涉及。
本题引文材料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更符合题意要求。
] 综合运用11.(1)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战争。
(2)特点:一切军政大权由皇帝独揽;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基本结构是:三公九卿制。
组织特点:中央主要官制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大权集中在皇帝之手。
三公九卿实行朝议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12.(1)过失:滥用民力,严刑酷法。
观点:实行郡县制是正确的,秦朝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
(2)相同点: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不同点: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皇权专制;顾炎武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于专制。
教材问题解答解析与探究1.主张实行分封制的王绾的主要理由是:在距关中遥远的燕、齐、楚等地实行分封制,有利于拱卫王室;治理国家如不遵循古代的传统,就不能成功。
主张实行郡县制的李斯认为:周朝实行分封制,造成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连周天子也无法控制;秦朝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便于统治;治国之道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因循守旧;分封制是天下大乱的祸根。
2.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实行郡县制,适应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
3.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但是,在分封制下,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郡县制的推行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历史作用。
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防止了地方割据。
其弊端在于便利了最高统治者的专权暴政,压抑了地方的自主性,难免人浮于事。
自我测评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还制定了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并制定了严苛、细密的法律制度。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