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初中数学
2011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全面解读
几个问题:1.什么是课程标准?什么是数学课程标准?它是某级行政部门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对我们来讲就是国家教育部,对其它一些国家如美国,它除了国家以外,每个州都可以制定课程标准。
它实际上是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学科(比如说对数学学科)所发布的纲领性文件,这个纲领性的文件它里面就要规定教什么,怎么教,它的要求、水平,换言之,这个确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就是我们数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考试的依据。
它就是个标准,它就是个依据。
或者简言之,是教育行政部门所确定的对于数学学科的它必须达到的水平和要求,某一段的水平和要求。
这是一个解释。
2.为什么要反复学习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很重要;(结合第一条,它是“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的依据”)(2)课程标准又经过了修改,它有新的内容,新的要求;(它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都有了新的变化)(3)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并不一致。
(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本来就不一致,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它。
所以要反复学习。
3.如何看待、评价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实验稿?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等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那么我们课程标准实验稿在2011年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因为新的课程标准在2011年12月已经正式颁布了,那么过去的实验稿我们如何来看待它呢?我以为有这样几点,第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它指导了我们课改实验的教学、教材编写和考试评价,平稳地推进了我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我们的数学课程标准和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是一个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我待会儿要讲,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对这个必须要非常清楚,要讲得出来一点道道,你说实验稿有进步,实验稿比教学大纲有发展,甚至是质的飞跃,你要讲一二三,讲点理由,待会儿我就要讲。
第三,数学课程标准包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请大家注意,我谈了三点意见,第一点充分肯定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引领了我们数学课程改革十年的发展,推进了数学课程改革平稳地进行,引领了我们教材编写,教学的进行和我们的考试评价,第二,对教学大纲来说,它是一个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第三,它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怎么来看待它。
2011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较1、修改工作的基本过程2005年5月,教育部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工作组,开始启动修改工作.修订工作组首先到实验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听课和访谈等方式,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之后,针对课程标准的框架、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研究,完成修改初稿.2006年6月至9月,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寄发修改稿的初稿和征求意见表,邀请几位中科院院士和数学家座谈,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工作组对修改初稿又进行了修改,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2、修改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修改组确定的《标准》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修改的基础是课程改革几年来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修改应稳步进行,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增强可操作性,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明确修改过程中要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四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3、具体内容的修改本次修改,在保持原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各方面不同意见,力求更加完善、和谐.例如,对于什么是“数学”?将原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基本理念方面,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将修改后的内容标准中四个学习领域第三学段(初中部分)的具体内容与原实验稿作比较:1.增加的主要内容有:(1)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3)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4)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7)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8)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9)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10)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它命题.2.删除的主要内容有(1)有效数字.(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5)视点、视角、盲区.(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3.名称表述改变的有:(1)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改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不叫“空间与图形”了);“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第三学段不另叫“课题学习”了,即三个学段都统一叫“综合与实践”).(2)“数学公理”改名叫“数学基本事实”,并明确了9条基本事实.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间直线段最短.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⑤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⑥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⑦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⑧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⑨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对数学的“双基”要求,改为数学“四基”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4)新增“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的概念.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概况与详细解读一、课标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一)课标修改的四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充分地肯定成绩,也看到问题实质所在;第二修改的基础是课程改革4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第三修改应稳步进行,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第四增强可操作性,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二)课标修改的思路第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第三是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初中数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许芬英一、“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1.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
表述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设计思路”的修改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2.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
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八个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
并专门阐述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目标”的修改1.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2.提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4.规范了课程目标的若干术语。
并在学段目标中使用这些术语。
四、“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的修改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用规定的课程目标术语,对某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进行了修改。
2.从总体结构上看,“几何与图形”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三个领域的结构基本没变。
“几何与图形”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将实验稿中分四个方面对内容进行的要求(即“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改为从三个方面展开内容要求,即“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这三部分中的“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而成,而其他两个部分与原来的两部分对应。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年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结合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的经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修订组研究,制订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按照新标准修订的数学教课书将在今年秋季开学时的七年级使用。
在认真学习数学新课标的基础上,参照从其它方面了解的情况,对新课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简单解读。
一、新课标修订的背景在新课标制订之前,我们使用的数学课改教科书已经结合各方面的意见,于2005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则是课标的第一次修改。
《标准2011年版》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保持《实验稿》的基本结构,对理念,目标,内容等做了一些重要修订,力图更加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适合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依据。
二、《标准2011版》的理念与目标近年来,国内外数学教育更加关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好的知识,能力,思维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
1、强调了数学的定义。
标准强调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教育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2、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遵循“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及实践经验,要特别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把学习兴趣作为学习的不竭动力,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要体现因材施教。
(全面解析)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全面解析)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全面解析: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已成为指导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精神,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初中数学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新课标概述1.1 新课标的定义与意义新课标,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2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新课标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2.1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初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2.2 课程内容新课标将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方面: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应用。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新课标注重难易程度的把握,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新课标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新课标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积极思考。
3.2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新课标下的评价体系4.1 评价原则新课标强调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全面、发展的原则,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和综合素质。
4.2 评价内容新课标将评价内容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解读
•a
•11
• 课程标准的特点:
•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 • (2)突破学科中心 • (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 • (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 • (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a
•12
• 3.将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 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的“术语解释”和内容标 准中的“案例”统一放在附录中,分别成为附录1 和附录2.对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这样大大减少了《 2011版》正文的篇幅.
向,以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基础, 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建议进 行修改,修改稳步进行,力求《标准》更加完善; 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结构更加合理 、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 ,更适合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习评价.
• 2. 修改工作的基本思路 • 根据修改的基本原则,修改过程中采用以下工作思路 • 一是坚持课程改革的大方向. •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 三是坚持充分讨论,求同存异. • 四是组内成员有分工有合作.
•a
•35
•十个核心概念
修改稿标准
试行稿标准
备注
•a
•36
三、“课程目标”的修改
• 在几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完 善,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更加凸显了课程改 革倡导的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 考等.提出数学课程总目标,总目标由原来的四 条变为现在的三条,总目标由原来三个方面(知 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具体阐述变为 现在的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 题、情感态度)具体阐述。
•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 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 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 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 性认识.
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
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是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的。
这个标准对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
一、整体构架: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分为初中数学(基础)和初中数学(拓展)两个阶段。
基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阶段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和思维能力,为高中和大学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体系:《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根据数学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科学分层和整合。
主要包括代数与函数、几何与图形、数据与概率三个学习领域。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与代数、形与图象、量与度、关系与函数、运算与变换等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三、学习目标:《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明确了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基本能力和发展目标。
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运用能力、数学学习兴趣与信心、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四个方面。
通过这些目标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数学素养,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四、学习内容:《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主要包括基础阶段和拓展阶段的各个学习领域的内容要求,以及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原则。
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总的来说,《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在内容的规定和学习的目标上都非常详细和科学,能够帮助初中学生全面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
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
引言概述:
2011年,中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全面修订,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2011课程标准初中数学的内容和特点。
正文内容:
1. 数学思想与方法
1.1 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
1.2 探索与问题解决能力
1.3 数学模型与应用
2. 数与代数
2.1 数与式的认识与运算
2.2 代数式的建立与运算
2.3 代数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3. 几何与空间
3.1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变换
3.2 空间几何与立体图形
3.3 几何推理与证明
4. 数据与统计
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2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4.3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
5. 函数与应用
5.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5.2 函数的图像与变换
5.3 函数的应用与模型
6. 数学思想与文化
6.1 数学史与数学思想
6.2 数学与艺术的结合
6.3 数学与科学的交叉应用
总结:
在2011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数与代数、几何与空间、数据与统计、函数与应用等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此外,数学思想与文化的融合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力的培养。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
工具。
2011年发布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和指导,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首先,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本数学概念,以及加减乘除、平方根、立方根等基本数学运算技能。
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其次,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注重了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抽象思维等,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验证等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实现。
另外,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还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学科,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因此,数学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将数学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综上所述,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强调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只有通过全面贯彻执行这些要求,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对初中数学教育
的目标、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从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施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可以统一教学目标,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主要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三个方面的
内容。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等。
数学知识则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空间、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而数学方法则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应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
这些内容的规定,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国家整体素质
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数学课程标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数学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素质,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实施,为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详细解读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详细解读:一、数与代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负数: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小于零的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数轴上的点和实数一一对应;(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 |的含义(这里a 表示有理数)。
相反数: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表示的数;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若a a =,则a 为非负数;若a a -=,则a 为非正数;(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一次进行;(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平方根: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0≥a ),这个数就是a 的平方根,记作:a ±;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是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 (0≥a ),这个正数是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立方根: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这个数是a 的立方根,记作:3a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36.25,732.13;414.12=≈≈62525,28917,2561622515,19614,16913,14112;1211122222222========2166,1255,644,273,8233333=====(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它对初中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它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方法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这一目标的确立,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提供了指导。
其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数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它包括了数与代数、函数与方程、几何、数据与概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数与代数部分主要包括了整数、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几何部分主要包括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数据与概率部分主要包括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些内容的规定,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突出重点提供了依据。
再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这些要求,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指导。
最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还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进行了规定。
它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要求,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指导。
总之,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是一项对初中数学课程进行了全面规范的文件,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 年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联合2001 年课程改革以来的经验,剖析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来自各方面的建议和建议,经订正组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依照新标准订正的数学授课书将在今年秋天开学时的七年级使用。
在仔细学习数学新课标的基础上,参照从其余方面认识的状况,对新课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简单解读。
一、新课标订正的背景在新课标制定以前,我们使用的数学课改教科书已经联合各方面的建议,于2005 年和2007 年进行了两次订正,新订正的课程标准则是课标的第一次改正。
《标准 2011 年版》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保持《实验稿》的基本构造,对理念,目标,内容等做了一些重要订正,力争更为表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合适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提供依照。
二、《标准 2011 版》的理念与目标最近几年来,国内外数学教育更为关注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取相应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好的知识,能力,思想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
1、重申了数学的定义。
标准重申了数学是研究数目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有关,在平时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拥有宽泛的应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教育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培育学生的抽象思想和推理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确立重要的基础。
2、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期间,所以,依照“育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还要关注学生个人道德涵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虑及实践经验,要特别关注学生兴趣的培育,把学习兴趣作为学习的不断动力,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课中要表现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文件,它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提供了统一的指导和规范。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明确了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
该标准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掌握一定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健全的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规定了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该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函数与方程、几何与图形、数据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还规定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该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总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是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育的基本准则,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认真贯彻执行该标准,努力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线教师:解读(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
一线教师:解读(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 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2011中学数学新课标
2011中学数学新课标
2011年中学数学新课标,全称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针对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这一课程标准旨在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程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旨在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维,形成数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提倡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新课标也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新课标还特别强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如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等。
总之,2011年中学数学新课标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一次重要改革,它旨在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学人才。
201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我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旨在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和评价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201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能力和数学情感态度。
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
在数学内容的选择上,更
加注重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同时,还加强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了学科之间的综合发展。
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此外,课程标准还对数学教学的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更加注重了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强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201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地完善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多具有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全国各地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理解和落实这一课程标准,共同努力,为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分析
1982 ——《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征求 意见稿)》 提出了“逐步形成运用数学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1986 年——《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正式把“双 基”和“三大能力”作为中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1992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 纲》(试用)。 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是由应试教育转变为公民的素质教育。 实现了“一纲多本”。
必需的数学包括什么?
对数学价值的基本认识 发展和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数学语言读、写、讨论和交流的本领。 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人人——面向全体 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 良好的数学教育: (1)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 (2)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 (3)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 (4)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一、基本理念“三句话”变“两句话”
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
. 生活中的数学。 . 有趣的数学。 . 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 . 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好的数学。
变成三条主线:“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 形与坐标”)。
“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 而成,而其他两个部分与原来的两部分对应。
第一学段 ①删除的内容(整体上看,降低要求)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
在课堂数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大量的应该是教师启 发式传授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 其他形式的数学活动也应安排适当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初中数学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许芬英
一、“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1.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
表述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二、“设计思路”的修改
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2.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
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八个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
并专门阐述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目标”的修改
1.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2.提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4.规范了课程目标的若干术语。
并在学段目标中使用这些术语。
四、“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的修改
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用规定的课程目标术语,对某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进行了修改。
2.从总体结构上看,“几何与图形”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三个领域的结构基本没变。
“几何与图形”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将实验稿中分四个方面对内容进行的要求(即“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改为从三个方面展开内容要求,即“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这三部分中的“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而成,而其他两个部分与原来的两部分对应。
3.四个领域中一些具体的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删除了一些条目,第二是新增了一些内容(包括必学和选学内容),第三是对相同内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如下。
(1)删除的内容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
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在“数与代数”领域,删除了一些内容,例如:
①对“大数”的认识与应用——“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实验稿P31)
②对有效数字的要求——“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实验稿P32)
③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实验稿P33)
▲在“图形与几何”(实验稿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删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有:
①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实验稿P39、P43)
②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实验稿P39)
③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实验稿P40)
④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实验稿P41)
▲“统计与概率”部分删除的内容
极差、频数折线图等内容
(2)新增加的内容
▲“数与代数”中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
①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②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③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④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⑤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以上为增加的必学内容,此外,此次《标准》修改,还以标注“*”的方式,增加了选学内容,具体如下:
*⑥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⑧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在“几何与图形”领域中,增加的内容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
①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②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③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④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⑤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⑥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下面的要求是选学内容:
*⑦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⑧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⑨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
*⑩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
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3)在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略)
4.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基本保持了实验稿的要求,如:要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
此外,还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交流成果,总结参与数学活动的收获,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这样使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五、“实施建议”的修改
“实施建议”由原来按学段表述,改为三个学段整体表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六、“实例”的修改
增加了一些帮助教师理解、澄清困惑的实例。
并且,对大部分实例不仅仅呈现了实例要求本身,而且提出了实例的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建议,有利于教师理解课程内容、体会数学思想、实施教学。
七、增加附录
将课程目标中的“术语解释”和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统一放在附录中,分别成为附录1和附录2。
对实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
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