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1,氨基酸(amino acid):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在α-碳上。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赖氨酸,苏氨酸等)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4,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静电荷为零)的pH值。
5,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肽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6,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的氨基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键。
7,肽(peptide):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8,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9,层析(chromatography):按照在移动相和固定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10,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olumn)使用带有固定的带电基团的聚合树脂或凝胶层析柱11,透析(dialysis):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12,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也叫做分子排阻层析。
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作基质,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13,亲合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质或其它分子的层析技术。
14,高压液相层析(HPLC):使用颗粒极细的介质,在高压下分离蛋白质或其他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生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机制及其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的科学。
下面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化学术语。
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之一,由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蛋白质在细胞中担任结构、酶、传递信号等多个功能。
2. 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
主要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分子内由核苷酸组成。
DNA负责储存基因信息,而RNA参与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
分为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蔗糖)和多糖(如淀粉)等多个类别。
4. 脂质:脂质是生物体内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具有疏水性。
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类固醇等。
脂质参与细胞膜的组成、能量储存和信号传递等生物过程。
5. 酶:酶是一类能够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的蛋白质。
酶可以催化分解物质或促进合成物质,并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关键的催化作用。
6.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外界和细胞内的分界线,由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薄膜结构。
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和细胞内外信息的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7. 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
包括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调节代谢等过程。
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确保细胞和有机体正常运转。
8.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一套用于抵抗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侵袭的防御系统。
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分子组成,通过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9. 基因: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的片段,是编码蛋白质的功能性单位。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生命活动的表型。
10. 遗传:遗传是生物体基因信息在后代间传递的过程。
遗传通过基因的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的表达传递生命的多样性。
以上只是一些生化学中常见的术语解释,生化学是一门非常广泛和复杂的科学领域,涉及到的概念和理论非常丰富,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
生化名词解释
第一章1、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肽(peptide):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3、肽键(peptide bond):是由一个氨基酸的 -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 -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4、氨基酸的理化性质:氨基酸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具有紫外线吸收的性质。
5、蛋白质(protein):是由许多氨基酸(amino acids)通过肽键(peptide bond)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性质;胶体的性质;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而引起变形;蛋白质的紫外线吸收的性质;蛋白质的呈色反应(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7、肽单元: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肽单元。
8、模体:是蛋白子分子中具有特定空间构象和特定功能的结构成分。
一个模体有其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并发挥特殊的功能。
9、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且稳定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
结构域是在三级结构层次上的独立功能区。
10、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从N-端至C-端所有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并且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1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1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进一步卷曲或折叠的状态。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之间的空间排布及亚基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
14、蛋白质变性:在一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整理)1、增色效应:在DNA变性解链过程中,由于碱基之中的共轭双键被暴露出来,使DNA在260nm 处的吸光值增加,称为增色效应。
2、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称为核酶。
其在rRNA转录后加工过程中起自身剪接的作用,催化部位具有特殊的锤头结构。
3、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4、Tm:DNA的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的,在这个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Tm)。
一种DNA的Tm值的大小与其所含的碱基中的G+C比例相关,G+C比例越高,Tm值越高。
5、Klenow片段:利用特异的蛋白酶将DNA聚合酶Ⅰ水解为大、小两个片段,其中C端的大片段具有DNA聚合酶活性和5ˊ→3ˊ核酸外切酶活性,称为Klenow片段。
它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酶。
6、顺式作用元件:指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
按功能特性分为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
7、框移突变:基因编码区域插入或缺失碱基,DNA分子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使转录翻译出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称为框移突变。
8、酶的比活力:即酶纯度的量度,指单位重量的蛋白质中所具有酶的活力单位数,一般用IU/mg蛋白质来表示。
一般而言,酶的比活力越高,酶纯度越高。
9、SD序列:原核生物mRNA上起始密码子上游,普遍存在AGGA序列,因其发现者是Shin- Dalgarno而称为SD序列。
此序列能与核糖体小亚基上的16S rRNA近3ˊ端的UCCU序列互补结合,与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有关。
10、信号肽:即Signal Peptide,它是一段由3-60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序列,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跨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有时不一定在N端),至少含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中部有一高度疏水区以通过细胞膜。
生化名词解释翻译的意思
生化名词解释翻译的意思生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所涉及的物质及其相互作用。
它涵盖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和名词,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将这些名词解释和翻译成准确而易于理解的语言,以便广大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享研究成果。
本文将针对一些常见的生化名词进行解释,并探讨其翻译的意义。
1. 基因(Gene)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物质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通过DNA编码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参与了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
基因的准确解释和翻译对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基因的翻译意义在于使科学家们能够理解基因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进而深入研究基因的功能机制。
2. 酶(Enzyme)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蛋白质,它在生物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不自身参与反应的过程。
酶的解释和翻译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酶的作用机理,并利用这一知识来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酶的翻译意义在于扩大对酶类蛋白质的认识,进一步拓展酶的应用领域。
3. 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大分子化合物,它由许多氨基酸的聚合物组成,并参与了生物体内众多重要的生理过程。
蛋白质的解释和翻译对于生物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进一步深入研究蛋白质的生物学角色和临床应用。
4. 核酸(Nucleic acid)核酸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大分子化合物,包括DNA(脱氧核酸)和RNA(核糖核酸)。
核酸承载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参与了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蛋白质合成等关键过程。
核酸的解释和翻译对于基因与遗传研究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科学家们理解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揭示生物体内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5. 代谢(Metabolism)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的转化、能量的产生和利用等过程。
代谢的解释和翻译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转化过程,进一步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机制。
生化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P1也称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机(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现象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碱基堆积力(碱基平面堆积力)P18是由芳香族碱基π电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3、 DNA三级结构P20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折叠卷曲而成的构象。
4、结构域P50对于较大的球状蛋白分子,它的一条长的多肽链在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形成若干个空间上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功能的近似球状的紧密实体,这种紧密球状结构被称为结构域。
5、核酸变性P30是指核酸在高温、酸、碱或一些变性剂(如尿素等)的作用下,其氢键被破坏,导致有规律的双螺旋结构变成单链的、无规律“线团”的过程。
6、分子杂交P31把不同来源的DNA链放在同一溶液中作变性处理,或把变性的DNA与RNA放在一起,只要它们之间的某些区域有碱基配对的可能,一旦进行退火处理,它们之间就可形成局部的DNA-DNA或DNA-RNA杂合体双链,这一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7、等电点P40在某一PH值的溶液中,若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氨基酸带有数量相等的正负两种电荷,即静电荷等于零,此时溶液的PH值就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8、超二级结构P49在蛋白质中,某些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常常相互靠近、彼此作用,在局部区域形成有规则的二级结构聚合体,充当更高层次结构的构件,该二级结构的聚合体就称为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
9、变构效应(变构作用)P59是指寡聚蛋白质分子中,一个亚基由于与其他分子结合而发生构象变化,引起分子构象和功能的改变,并引起相邻亚基的分子构象和功能也发生改变。
10、全酶(结合酶)P70酶分子中除蛋白质部分外,还含有对热稳定的非蛋白质的有机小分子或金属离子,这类酶统称为结合酶或全酶.11、辅酶、辅基P71辅酶是指以非共价键与酶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有机物质,通过透析或超滤等物理方法可以除去。
辅基是指以共价键与酶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有机物质,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生化名词解释
1.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分为单糖、寡糖、多糖和复合糖。
2.必需脂肪酸:维持人体生长所需的,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
3.皂化价:完全皂化1克油或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4.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时,引起生物活性的丧失,溶解度的降低,以及其他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5.DNA变性:指维持核酸双螺旋结构的氢键断裂从而使核酸变成单链结构的过程。
6.肽平面:形成肽键的4个原子和与之相连的2个C原子共处于一个平面上,形成肽平面。
7.米氏常数:是反应速度为最大值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8.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的同一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干扰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的作用。
9.三羧酸循环:以乙酰CoA 为起点,多种生物大分子(糖,脂,氨基酸)的共同最终代谢途径。
10.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的意义:11.糖酵解:葡萄糖在胞液中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12.脂肪酸的β-氧化、ω-氧化肝和肌肉是进行脂肪酸氧化最活跃的组织,其最主要的氧化形式是β-氧化。
ω-氧化:在酶的催化下,脂肪酸的烷基端碳先氧化成羟基,再氧化成羧基,最后生成α,ω-二羧酸,然后在两端进行β-氧化。
13.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某一氨基酸的a(阿尔法)-氨基转移到另一种a-氨基转移到另一种a-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a-酮酸。
14.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指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经一系列传递体,最后传递给分子氧而生成水的体系。
15.冈崎片段:随从链上不连续复制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16.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17.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生化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同功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2.翻译:是在以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上,以mRNA为模板,根据每三个相邻核苷酸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规则,由tRNA运送氨基酸,合成出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肽链的过程。
3.DNA变性:指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4.半保留复制:双链DNA的复制方式,其中亲代链分离,每一子代DNA分子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5.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a-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羟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的碳原子脂肪酸。
6.氧化磷酸化: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将释放出的自由能转移并使ADP磷酸化形成ATP,此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7.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的但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Eg亚油酸、亚麻酸、花p生四烯酸。
8.密码子:存在于信使RNA中的三个相邻的核苷酸顺序,是蛋白质合成中某一特定氨基酸的密码单位。
密码子确定哪一种氨基酸参入蛋白质多肽链的特定位置上,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61个是氨基酸密码子,3个终止密码子。
9.蛋白质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10.戊糖磷酸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11.蛋白质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2.米氏常数: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
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
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生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酶的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多肽链借助各种非共价键弯曲、折叠成具有特定走向的紧密球状结构。
3、别构效应:某种不直接涉及蛋白质活性的物质,结合于蛋白质活性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别构部位),引起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变化,而导致蛋白质活性的改变。
4、寡糖:由2~20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构成的糖类物质。
5、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而将细胞外信号称为第一信使。
6、分子杂交:用一个DNA单链或一个RNA单链与另一待测DNA单链形成双链,以测定某特异序列的存在。
7、蛋白质的可逆变性: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变性因素,可使蛋白质恢复活性。
8、全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必需的亚基、辅基和其它辅助因子。
9、米氏常数Km:Km的数值等于酶促反应达到其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它的大小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10、波尔效应:pH值或和CO2分压的变化对血红蛋白结合氧能力具有影响,血液pH值降低或CO2分压升高,使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降低,在任意O2分压下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均降低,氧分数饱和曲线右移;反之亦然。
这种pH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11、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N-乙酰胞壁酸(NAMA)交替连接的杂多糖与不同组成的肽交叉连接形成的大分子。
肽聚糖是许多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12、乳化作用: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13、酸败现象:食物和其他产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或水解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异臭的状态,酸败后的油脂密度减小,碘值降低,酸值增高。
14、碘值: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不饱和度越高,用以与之加成的卤素量也越多,通常以“碘值”表示。
在一定条件下,每100g脂肪所吸收碘的克数称为该脂肪的“碘值”。
15、自由基::凡是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或游离基。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第一章蛋白质1.两性离子(dipolarion)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3.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4.稀有氨基酸(rare amino acid)5.非蛋白质氨基酸(nonprotein amino acid) 6.构型(configuration)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otein primary structure)8.构象(conformation)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10.结构域(domain)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12.氢键(hydrogen bond)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14.离子键(ionic bond)15.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16.疏水键(hydrophobic bond)17.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 force) 18.盐析(salting out)19.盐溶(salting in)20.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21.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precipitation) 23.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24.层析(chromatography)第二章核酸1.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2.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3.不对称比率(dissymmetry ratio)4.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5.反密码子(anticodon)6.顺反子(cistron)7.核酸的变性与复性(denaturation、renaturation)8.退火(annealing)9.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10.减色效应(hypo chromic effect)11.噬菌体(phage)12.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13.DNA 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 m)14.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15.环化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第三章酶与辅酶1.米氏常数(K m 值)2.底物专一性(substrate specificity)3.辅基(prosthetic group)4.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5.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6.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7.激活剂(activator)8.抑制剂(inhibitor inhibiton)9.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10.同工酶(isozyme)11.诱导酶(induced enzyme)12.酶原(zymogen)13.酶的比活力(enzymatic compare energy)14.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第四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1.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2.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4.磷氧比P/O(P/O)5.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6.能荷(energy charg第五章糖代谢1.糖异生(glycogenolysis)2.Q 酶(Q-enzyme)3.乳酸循环(lactate cycle)4.发酵(fermentation)5.变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6.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7.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8.肝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9.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10.D-酶(D-enzyme)11.糖核苷酸(sugar-nucleotide)第六章脂类代谢1.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2.脂肪酸的α-氧化(α- oxidation)3.脂肪酸的β-氧化(β- oxidation)4.脂肪酸的ω-氧化(ω- oxidation)5.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6.柠檬酸穿梭(citriate shuttle)7.乙酰CoA 羧化酶系(acetyl-CoA carnoxylase)8.脂肪酸合成酶系统(fatty acid synthase system)第八章含氮化合物代谢1.蛋白酶(Proteinase)2.肽酶(Peptidase)3.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4.生物固氮(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5.硝酸还原作用(Nitrate reduction)6.氨的同化(Incorporation of ammonium ions into organic molecules)7.转氨作用(Transamination)8.尿素循环(Urea cycle)9.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10.生酮氨基酸(Ketogenic amino acid)11.核酸酶(Nuclease)1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13.氨基蝶呤(Aminopterin)14.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第九章核酸的生物合成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2.不对称转录(asymmetric trancription)3.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4.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5.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6.领头链(leading strand)7.随后链(lagging strand)8.有意义链(sense strand)9.光复活(photoreactivation)10.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11.内含子(intron)12.外显子(exon)13.基因载体(genonic vector)14.质粒(plasmid)第十一章代谢调节1.诱导酶(Inducible enzyme)2.标兵酶(Pacemaker enzyme)3.操纵子(Operon)4.衰减子(Attenuator)5.阻遏物(Repressor)6.辅阻遏物(Corepressor)7.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tabolic gene activator protein)8.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9.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10.级联系统(Cascade system)11.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12.交叉调节(Cross regulation)13.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ation)14.钙调蛋白(Calmodulin)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密码子(codon)2.反义密码子(synonymous codon) 3.反密码子(anticodon)4.变偶假说(wobble hypothesis)5.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nt)6.氨基酸同功受体(isoacceptor)7.反义RNA(antisense RNA)8.信号肽(signal peptide)9.简并密码(degenerate code)10.核糖体(ribosome)11.多核糖体(poly some)12.氨酰基部位(aminoacyl site)13.肽酰基部位(peptidy site)14.肽基转移酶(peptidyl transferase) 15.氨酰- tRNA 合成酶(amino acy-tRNA synthetase)16.蛋白质折叠(protein folding)17.核蛋白体循环(polyribosome) 18.锌指(zine finger)19.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20.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21.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 22.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第一章蛋白质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生化名词解释
1.等电点:使整个氨基酸分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2.电泳:带电的颗粒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3.蛋白质变性:某些理化因素可以破坏蛋白质分子中的副键,使其构象发生变化,引起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的功能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4.酶:一类由生物活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5.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形成具有一定构象的区域,该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特定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6.同工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7.糖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许多中间步骤可分解为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8.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9.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10.生物氧化:糖、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11.底物水平磷酸化:ADP的磷酸化作用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
12.氧化磷酸化:物质的氧化与ADP磷酸化相偶联而产生A 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
13.必需脂肪酸:有些脂肪酸人体内必能合成,需要依赖食物提供,成为必需脂肪酸。
14.脂肪动员:贮存的脂肪被组织细胞内的脂肪酶逐步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供给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15.氮平衡:是一种测定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来间接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的实验。
16.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但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17.蛋白质的腐败作用: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以及未被吸收的消化产物进行无氧分解的反应过程。
18.一碳单位: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生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的科学,它涵盖了许多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分子机制。
在生化学的广阔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这些名词描述了生物体内重要的化学组分、反应和生物过程。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生化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1.氨基酸(Amino Acid)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
它们由一个氨基(NH2)基团、一个羧基(COOH)基团和一个侧链组成。
生物体内有20种常见的氨基酸,它们可以通过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连接成多肽链或蛋白质链。
2.酶(Enzyme)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通常由蛋白质组成,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和活性位点,可以与底物结合并转化为产物。
酶在许多生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消化食物、合成物质或分解废物。
3.基因(Gene)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位于生物体的染色体上。
基因含有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使蛋白质的合成成为可能。
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和生物功能的基本单位。
4.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量分子,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
它由一个腺嘌呤核苷酸(腺苷核苷酸)分子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
ATP通过释放或转移磷酸基团来释放能量,为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提供动力。
5.代谢(Metabolism)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网络,用于维持生命。
代谢包括合成(合成物质)、降解(分解物质)、能量转换等过程。
代谢过程涉及许多生化反应,例如蛋白质合成、醣原合成和脂肪酸氧化等。
6.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细胞呼吸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释放能量。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质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伴随着ATP 的合成。
这个过程在所有的生物体细胞中都发生,并为细胞提供所需的能量。
7.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在抵御外来病原体和维持身体内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生化名词解释(内部资料)
名词解释一、基因与基因组学1.基因(gene):是一段携带功能产物(多肽,蛋白质,tRNA和rRNA和某些小分子RNA)信息的DNA 片段,是控制某种性状的的遗传单位。
2.基因组(genome):是指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
泛指一个有生命体、病毒或细胞器的全部遗传物质;在真核生物,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单倍体)DNA。
3.C值(C value):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以一个基因组中的DNA含量来表示。
4.C值佯谬(C value paradox):这种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称为C值佯谬。
5.N值佯谬(N value paradox): 基因组中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复杂程度的不对称性6.蛋白质组: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种细胞/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蛋白质组学:就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份、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7.基因家族(genefamily)概念: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一些基因。
8.基因组学(genomics):发展和应用基因作图、DNA测序、基因定位等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程序,分析生命体(包括人类)全部基因组结构及功能。
9.断裂基因(split gene):基因多为不连续的,被插入序列(IS)所分隔,这种现象称为断裂基因。
断裂基因由内含子(intron)(非编码序列)和外显子(exon)(编码序列)交替组成。
10.基因超家族(gene superfamily):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功能不一定相似,且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较远。
如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超家族等11.假基因(Ψ):在多基因家簇中,有的成员并不表达基因产物,称假基因。
12.家系分析法:通过分析统计家系中有关遗传性状的连锁情况和重组率而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1. DNA:脱氧核糖核酸,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组成的双链螺旋结构。
2. RNA:核糖核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可以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和转移RNA (tRNA)。
3. 蛋白质:多肽链或多种肽链编织而成,具有广泛的功能,如结构支持、酶催化和信号传递。
4. 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
5. 细胞膜:包围和保护细胞的薄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构成。
6. 生物催化:生物体利用酶促进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
7. 代谢:生物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物质和分解物质两个方面。
8. 基因:DNA上的功能区段,确定了特定蛋白质的合成。
9. 氨基酸:蛋白质的构成单位,共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
10. 异源重组:将来自不同生物体的DNA片段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11. 基因工程:利用基因工具和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实现特定目标。
12. 克隆:复制生物个体或基因的过程。
13. 基因表达:基因的信息从DNA转录为mRNA,再由mRNA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14. 遗传:生物体通过基因的传递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15. 内质网:细胞内一种网状结构,参与蛋白质合成和修饰。
16. 线粒体:细胞内的双层膜结构,参与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
17. 基因突变:DNA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或表达出现不同。
18. 病原体: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病毒。
19. 感染:病原体侵入和繁殖在宿主体内,导致宿主出现病症。
20. 免疫系统:人体防御病原体和异物入侵的生物系统。
21. 抗生素:一类能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
22. 肥料:提供植物所需养分的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23. 基因组:一个生物体的所有基因的集合。
24. 表型:生物体可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25. DNA修复:维护DNA完整性的一系列修复机制。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1多羟基醛或酮及其缩聚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2构型: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相对分布或排列。
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3构象:当单键旋转时,取代基团可能形成不同的立体结构。
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4差向异构体:仅一个手性碳原子构型不同的非对映异构体5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需由膳食提供的对人体功能必不可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6自由基:分子/原子/基团中有未配对电子的一类物质。
7抗氧化剂:具有还原性、能抑制靶分子自动氧化的物质。
8等电点:当溶液为某一pH值时,AA主要以兼性离子的形式存在,分子中所含的正负电荷数目相等,净电荷为0。
这一pH值即为AA的等电点。
9均一蛋白质:对任一种给定的蛋白质,其所有分子在AA组成和顺序以及肽链的长度方面都应是相同的,即所谓均一的蛋白质。
10一级结构: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11二级结构:指肽链的主链在空间的排列,或规则的几何走向、旋转及折叠。
12超二级结构: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按照一定规律有规则组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在空间构象上可彼此区别的二级结构组合单位。
13结构域:存在于球状蛋白质分子中的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三维实体。
14三级结构:已由二级结构元件构建成的总三维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中相距较远的肽段间的几何相互关系和侧链在三维空间中彼此间的相互关系。
15四级结构:指由多条各自具有一、二、三级结构的肽链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起来的结构形式。
15亚基: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每个球状蛋白质。
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肽链。
亚基有时也称单体。
15单体蛋白质:仅由一个亚基组成并因此无四级结构的蛋白质。
15原聚体、聚体:对称的寡聚蛋白质分子中的两个或多个不对称的相同结构。
16氨基酸残基:肽链中的氨基酸由于参加肽键的形成已经不是原来完整的分子,因此称为氨基酸残基。
16肽基、肽单位:肽链中的酰胺基(-CO-NH-)。
16:肽:氨基酸的线性聚合物,因此也常称肽链。
16:共价主链:由-N-Cα-C-序列重复排列而成的肽链骨干。
生化名词解释
58.一碳单位:指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59.从头合成: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
60.补救合成:将已分解的生物体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利用,再次进行该物质的生物合成的一个途径
61.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一个新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62.转录: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
31.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合成:指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分解:肝糖原分解成为 葡萄糖,是一个非耗能过程.
32.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33.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肌肉-肝脏-肌肉),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
15.DNA的变性:DNA变性指理化因素下,DNA分子中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开,形成无规则的单键线状结构.
16.退火:变性DNA有适应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后的单链从新缔合成双螺旋结构。称为DNA的复性退火
17.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催化剂.
18.结合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成分组成,其中蛋白质部分称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辅酶因子.
63.翻译:转录合成mRNA可以作为模版合成蛋白质.
64.逆转录:也称反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需逆转录酶的催化种
65.半保留复制: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
66.前导链和后随链:
9.蛋白质的电泳:在同一PH环境下,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不同分子量大小不一,因此它们在同一电场中移动速率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反应(dark reactions):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的化学能使CO2还原成糖或其它有机物的一系列酶促过程。
氨基酸(amino acids):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接在α-碳上。
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氨基酸臂(amino arm):也称之接纳茎(acceptor stem)。
tRNA分子中靠近3ˊ端的核苷酸序列和5ˊ端的序列碱基配对,形成的可接收氨基酸的臂(茎)。
氨酰-tRNA(aminoacyl-tRNA):在氨基酸臂的3ˊ端的腺苷酸残基共价连接了氨基酸的tRNA分子。
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催化特定氨基酸激活并共价结合在相应的tRNA分子3ˊ端的酶。
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现象。
摆动(wobble):处于密码子3ˊ端的碱基和与之互补的反密码的5ˊ端的碱基之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宽容性,即处于反密码的5ˊ端的碱基(也称之摆动位置),例如I可以与密码子上3ˊ端的U、C和A配对。
由于存在摆动现象所以使得一个tRNA反密码子可以和一个以上的mRNA密码子结合。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的一种方式。
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伴娘蛋白(chaperone):与一种新合成的多肽链形成复合物并协助它正确折叠成具有生物功能构象的蛋白质。
伴娘蛋白可以防止不正确折叠中间体的形成和没有组装的蛋白亚基的不正确的聚集,协助多肽链跨膜转运以及大的多亚基蛋白质的组装和解体。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人类的一种基因型遗传代谢缺陷,特点是由于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导致婴儿不能代谢奶汁中乳糖分解生成的半乳糖。
胞吐(作用)(exocytosis):确定要分泌的物质被包裹在脂囊泡内,该囊泡与质膜融合,然后将物质释放到细胞外空间的过程。
胞吞(作用)(endocytosis):物质被质膜吞入并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式(物质在囊泡内)并被带入细胞内的过程。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也称之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是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然后被转运过膜,但转运是沿着浓度梯度下降方向进行,所以被动转运不需要能量支持。
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苯丙酮酸堆积的代谢遗传病。
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苯丙氨酸只能靠转氨生成苯丙酮酸,病人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
苯丙酮酸堆积对神经有毒害,智力发育出现障碍。
比活(specific activity):每分钟每毫克酶蛋白在25℃下转化的底物的微摩尔数(μm)。
比活是酶纯度的测量。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
必需脂肪酸(ossential fatty acids):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需,而动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例如亚油酸亚麻酸。
编码链(coding strand):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条DNA链,该链的核苷酸序列与转录生成的RNA的序列一致(在RNA中是以U取代了DNA中的T)。
变旋(mutarotation):一个吡喃糖、呋喃糖或糖苷伴随着它们的α-和β-异构形式的平衡而发生的比旋度变化。
标准还原电位(E°ˊ)(standard reduction potential):25℃和pH7.0条件下一个还原剂和它的氧化形式在1M浓度下表现出的电动势。
标准自由能变化(ΔG°)(standard free-energy change):在一系列标准条件(温度:298K;压力:1个大气压;所有溶质的浓度都是1M)下发生的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ΔG°ˊ表示pH7.0条件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一种其活性受到结合在活性部位以外部位的其它分子调节的酶。
别构调节剂(allosteric modulator):也称之别构效应物(allosteric effector)。
结合在别构酶的调节部位,调节该酶催化活性的生物分子,别构调节剂可以是激活剂,也可以是抑制剂。
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又称之变构效应。
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别嘌呤醇(allopurinol):是结构上(嘌呤环上第7位是C,第8位是N)类似于次黄嘌呤的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很强抑制作用,常用来治疗痛风。
波尔效应(Bohr effect):CO2浓度的增加降低细胞内的pH,引起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下降的现象。
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与从头合成途径不同,生物分子的合成,例如核苷酸可以由该类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间代谢物,如碱基等来合成,该途径是一个再循环途径。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一个-C=C-双键的脂肪酸。
cAMP(cyclic AMP):3ˊ,5ˊ-环腺苷酸,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由于某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号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的。
C4途径(C4 pathway):一些植物中固定碳的途径,其特点是通过使CO2浓缩减少光呼吸。
在该途径中,在叶肉细胞CO2被整合到C4酸中,然后C4酸在维管束鞘细胞被脱羧,释放出的CO2被Calvin循环利用。
操纵基因(operator):与特定阻遏蛋白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或一组基因表达的DNA区。
操纵子(operons):是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调控它们转录的操纵基因和启动子序列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层析(chromatography):按照在移动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和固定相(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查格夫法则(Chargaff's rules):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A=T),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G=C),即嘌呤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含量相等(A+G=T+C)。
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
另外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也称之基元(motif)。
在蛋白质中,特别是球蛋白中,经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的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重组DNA技术(recombination DNA technology):也称之基因工程(genomic engineering)。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载体,按照预先设计的要求,将一种生物的某种目的基因和载体DNA重组后转人另一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技术。
初速度(initial velocity):酶促反应最初阶段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这阶段产物浓度非常低,逆反应可以忽略不计。
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例如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催化常数(catalytic number)(Kcat):也称之转换数(turnover number)。
一个动力学常数,是在底物浓度处于饱和状态下,一个酶(或一个酶活性部位)催化一个反应有多快的测量。
催化常数等于最大反应速度除以总的酶浓度(Vmax/[E]total),或者是每摩尔酶活性部位每秒钟转化为产物的底物的摩尔数。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在含错配碱基的DNA分子中使正常核苷酸序列恢复的修复方式。
这种修复方式的特点是:识别出正确的链,切除掉不正确链的部分,然后通过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合成正确配对的双链DNA。
大沟(major groove)和小沟(minor groove):绕B-DNA双螺旋表面上出现的螺旋槽(沟),宽的沟称之大沟,窄沟称之小沟。
大沟、小沟都是由于碱基对堆积和糖-磷酸骨架扭转造成的。
单链结合蛋白(SSB,single-strand binding protein):一种与单链DNA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它的结合可以防止复制叉处的单链DNA本身重新折叠回双链区。
单糖(monosaccharide):由三个或更多碳原子组成的具有经验公式(CH2O)n的简单糖。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由杂多糖与一个多肽链组成的杂化的大分子,多糖是分子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
蛋白质二级结构(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
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蛋白质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
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
三级结构主要是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盐键(静电作用力)维持的。
蛋白质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多亚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实际上是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基)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出的三维结构。
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净电荷为零)的pH值。
等电聚焦电泳(IFE,isoelectric focusing electrophoresis):利用特殊的一种缓冲液(两性电解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内制造一个pH梯度,电泳时每种蛋白质就将迁移到它的等电点(pI)处,即梯度中的某一pH时,就不再带有净的正或负电荷了。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ylation):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ˊ-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