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余力学文小故事

合集下载

弟子规-余力学文的故事

弟子规-余力学文的故事
小时候一次他坐在己家里的李子树下面读书全神贯注自己家里的李子树下面读书全神贯注以至于一成熟的李子从树上掉下来砸到背上都没打断他的学习不抬头去看不伸手去捡学习不抬头去看不伸手去捡有很多小朋友见到李子熟了就赶忙上去抢抢不到的孩子甚至爬到李子熟了就赶忙上去抢树上去摘唯独杨惜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读书树上去摘唯独杨惜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读书心眼到口到三者合一到眼到口到三者合一读书学习的效率就能提高许多提高许多杨惜之所以能在别人争抢的时候静下心是做到了以上这几点来就是做到了以上这几点从小养成好学习的习惯必将会对一个人长大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许多帮助
王冕学画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 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 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 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 但但画的特别认真。有一天下午下过雨, 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 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 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 荷花香吹遍四野, 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 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 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 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 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法将眼前的景 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 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有了积蓄之后就买来 了画笔和颜料,放牛时候随身携带, 了画笔和颜料,放牛时候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 拿出来画,因为他对画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 拿出来画,因为他对画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没过几 年就闻名乡里, 年就闻名乡里,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受到很多人的仰慕。 的成功,受到很多人的仰慕。

《弟子规》释义及相关故事

《弟子规》释义及相关故事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说: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解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之一

解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之一

解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之一第二十一讲余力学文之一不力行①,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②皆要。

①力行:努力做。

这里指身体力行前面所说的孝、悌、信、爱、仁。

②信:确实。

“余力学文”是《弟子规》的最后一个部分。

在今天,好好学习几乎是家长对孩子唯一的要求了。

可是为什么《弟子规》却告诉我们要有余力才学文呢?难道还有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事情吗?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几乎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反倒不那么重视了,可是《弟子规》却告诉我们要有余力再学文,那么为什么《弟子规》会这样要求孩子呢?难道对孩子来说还有比学习更加重要的事情吗?而对于有余力学文的孩子,该怎么学?《弟子规》又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办法呢?为什么我们要高度重视“余力学文”这一部分?这是因为它非常有针对性地提醒我们注意,在如今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经常进入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

现在的家长,无论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孩子们的老师,毫无疑问,众口一词,都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好好读书,好好学习,然后我们经常看到,孩子被非常沉重的作业、各种各类大大小小的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几乎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我们由衷地为之担忧。

我也反思我的童年有没有过快乐,仔细一想,也没有快乐。

现在的成年人为什么会觉得童年快乐呢?因为是回忆让一切变得美好。

实际上,在我读书的时候,已经是今天这样的状态,甚至我当初所面临的各种考试与竞争,比今天的孩子还要激烈。

二十多年前,我们高考的时候,录取比例远远低于今天。

所以,中国孩子所面临的这种让人担忧的现状,并不是这两三年的,也不是这七八年的,而是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的孩子都被一顶要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的帽子给压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看一下中国的传统,历来都非常看重教育和学习。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篇1故事一:文王问安【晨则省昏则定】周朝的文王,开创周家八百年的基业,是中国有始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所依靠的就是文王的圣德,我们从他的孝行可以看出一斑。

文王尚未即位时,每天一早鸡初鸣,天还未亮时,一定穿好衣服到父亲那里,问候父亲早上是否安好?如果安好,就非常快乐;如果父亲有不适,就感到忧愁,一定想办法让父亲安适,才能放心。

中午如此,傍晚也是如此。

文王每天这样三次问安,没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烦,是我们学习「晨昏定省」的最佳榜样。

故事二:陆绩怀橘【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

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太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

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回家告辞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

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

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所喜欢吃的,因为没钱买橘子,所以想留着拿回家给母亲吃,并非自己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故事三:老莱子彩衣娱亲【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周朝楚国人老莱子,已经七十岁了,常身穿五彩衣,学做婴儿戏,不怕跌倒的痛苦,也不管别人对他的看法,心中只希望博取年老父母亲的欢心,让父母笑口常开,忘记身体的不适,不会感到老境的凄凉。

老莱子可贵的孝行,正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最好的模范。

故事四:潘京孝顺母亲【亲所好力为具】我国明朝南海地方,有位叫潘京的人,父亲很早就去世,对母亲非常孝顺。

他的母亲,本性很仁慈,喜欢做利益大众的事。

有一年大饥荒,就要潘京集合大家,商讨赈灾的事。

潘京深体亲心,尽力鼓吹倡导,任劳任怨,因此活命的人很多。

平日他又多行善事,不怕劳苦,让母亲欢喜。

弟子规典故之《董遇三余读书》

弟子规典故之《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董遇三余读书,出自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董遇,字季直。

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

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

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董遇三余读书编辑当以“三余" 以:用讷(ne四声):口齿不流利。

性质讷:秉性纯朴而不善言辞。

采稆负贩:稆:一种自生的谷物。

负,背。

贩,卖。

这里的意思就是采集谷物背去卖掉。

岁:年。

其义自见的见:“见”不读“jiàn”而读"xiàn". 通假字,“见”通“现”,整个句子的翻译是(文章或书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会体现出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遇善治《老子》的治:遇善治《老子》的治...遇:董遇。

善:善于、喜欢(这里指对……有研究)。

治:学习。

董遇善于学习《老子》。

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或”是(有的人)。

句子翻译:1.苦渴无日:(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冬天,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晚上,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是临时的空闲时间。

译文/董遇三余读书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季中便投靠朋友段煨。

弟子规-故事

弟子规-故事

弟子规-故事《弟子规》1. 范式守信莫忘父训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生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古代先贤们的训示和教诲编订而成的。

它教导我们:作为学生,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长。

其次就是做事要严谨,并且守信用。

我们要平等友爱地跟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处,主动去接近那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多看书学习。

范式守信东汉时,范式从山东来到洛阳读书,他和来自河南的张劭同窗共读,志趣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但是,学业结束后,他们不得不分别了。

分别时,二人依依不舍,范式紧紧握着张劭的手说:“两年后我会来洛阳,去你家拜访。

”转眼间,他们约定的日期到了。

那天,张劭请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

母亲笑着说:“傻孩子!范式远在千里之外,你难道真的相信他会来吗?”没想到刚过中午,范式便风尘仆仆地赶来了。

两位挚友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

zhāngshào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译文】父母召唤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应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时要我们做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要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虚心地接受。

莫忘父训刘备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皇帝。

他临死的时候,对将要即位的儿子刘禅很不放心,因此就把刘禅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并写了一封遗书来教诲他。

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坏事很小就可以胡作非为,更不要以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让众人信服。

但是,刘禅并没有牢记父亲的教诲,在诸葛亮死后,它就开始听信小人的谗言,只顾享乐,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2. 扇枕温衾拒收坩��冬则温,夏则�酰�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弟子规余力学文

弟子规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长文浮华
但力行 不学任文己见
读书法 有三心到眼口 方读此 勿慕此彼未终 宽为限 紧用工功夫到 心有疑 随札就记人问
成何人 昧理真 信皆要 彼勿起 滞塞通 求确义
弟子规余力学文
房室清 墙壁几净案洁
墨磨偏 心不字端不敬
列典籍 有定读处看毕 虽有急 卷束有齐缺坏 非圣书 屏勿蔽视聪明 勿自暴 勿自圣弃与贤
弟子规余力学文
此处插入学生读书照片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弟子规余力学文
感悟
• 我们有些同学每天学习到很晚,可是考出来 的成绩却非常差,原因就是不懂得读书的要 领。读书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心,如果眼睛在 看,口也在读,但是心没有专注在课业上, 想着其他的事情,也是白看白读。所以读书 要很专注,要能专心才能有所收获。首先要 坐有坐相,书一定要摆正,要用恭恭敬敬的 心去读,假如读书时坐的歪七扭八,边坐的 时候眼睛还飘东飘西,那就很难得到真实受 益。现在有些同学经常看电视、玩电脑、打 游戏,精神不专注,书怎么能读得好呢?
笔砚正 心先病 还原处 就补之 坏心志 可驯致
弟子规余力学文
从前有一个叫刘羽冲的人,他非常爱看书,也非常相信古 书上的学问。他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就一定是正确的。 从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问题。一天,他看到一本讲修水利 的书,就苦读了一年,并画了水利图,到州官那儿讲了修 水利的好处。州官就让他去修水利,他不看农田水势,不 问以往的降雨情况,又不听一听当地农民的意见,就叫人 按他画的水利图动工。可是渠道刚使用,就被汹涌的大水 冲垮了,农田也被淹没了。 用12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你知道是哪个吗?
弟子规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弟弃子规圣余力与学文贤 可驯致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弟子规小故事故事是汉语词汇,拼音是gù shi,意思是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涵义。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弟子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弟子规小故事1刘备教子三国的时候,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刘禅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

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这就是说,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不要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

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一个玩笑抱憾终身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同学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时候,把椅子挪开了,结果这个同学坐在地上,脊椎摔断,终身瘫痪。

一个玩笑导致这样的后果,双方家庭都抱憾终身!受伤的同学将在床上躺一辈子,很苦。

他的父母就更苦,孩子养了这么大,突然变成残废,父母比他还难受,还要伺候他,每天看到他都要偷偷地流泪。

我们想一想关心你的人往往何止父母双亲,所以一个人的过失,有时会给多少人带来痛苦!造成大错无法弥补,而开玩笑同学的家庭也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良心的谴责。

所以,任何对人身安全有损害和危害到社会的不良行为,我们是绝对不能做的,见到时也要极力劝止。

陶母封鱼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是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

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

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苹果的教训有一个孩子,放学回到家里脸色怪怪的。

因为小孩子比较单纯,做了坏事容易显现在脸上。

这位母亲很有警觉性,就去翻了孩子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三个苹果,孩子解释说:“我们几个同学路过卖水果的摊位,顺手拿了这几个苹果。

余力学文

余力学文

【故事】章学诚笨鸟先飞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他从小很笨,常挨老师的板子。同学们 都笑话他,可他说:“记性差不要紧,我要笨鸟先飞。”一篇文章别人读几遍就读 熟了,他要读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凡是弄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抄下来问老师,或去 查工具书。当他读到了《中庸》中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 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说,当别人的聪明智慧比我们好很多的 时候,可能他一次就学会了,但是我们如果用一百次的功夫来反复训练,自己也可 以达到,也可以像他人一样的;如果人家用十次功夫就学会了,就能达到,我们如 果差一点,没有关系,就不要怕困难,我们用一千次,说不定就可以完成。章学诚 突然豁然开通,他说:“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学问为什么不好?就是我功夫没用 到。”功夫不负有心人,章学诚的学问大有长进,终于成为一代学术大师。他的 《文史通义》等著作,流传后世,影响至今。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清理所有文件并加以处理 保持桌面整洁 拒绝混乱,有条理地进行综合归档 对工作进行合理的分类处理 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制定每日备忘录 用智慧工作,而不只是用双手
4、自信勇敢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遇到逆境的时候不要自 暴自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工作遇到挫 折的时候,要充满自信,勇敢应对,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 加深修养,使自己成材。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 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 义 【解释】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 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或 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做 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弟子规小故事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

弟子规小故事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

弟子规小故事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时间:三国时期。

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

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

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

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

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

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清)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

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

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

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

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解: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满足,更应该考虑到长辈。

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长辈一起分享,不能吃“独食”。

(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而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卧冰求鲤[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

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弟子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解说: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

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

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

”《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

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弟子规—(六)亲仁,余力学文

弟子规—(六)亲仁,余力学文
余力 学文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 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 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 亲仁 有了病。
余力 学文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 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 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 亲仁 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
余力 学文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却义。
余力 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亲仁 余力 学文
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 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 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 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 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弟子规
目 柒 陆 伍 肆 叁 贰 壹

力亲 学仁

泛 爱 众
信谨
出 则 悌
Hale Waihona Puke 入录 则孝
目 录
亲仁 余力学文
总 叙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亲仁 余力 学文

弟子规(之余力学文)

弟子规(之余力学文)

弟子规八、《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译文)《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这是辅修的课。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译文】: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不肯读书学习,而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

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

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译文】: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

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

房间里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

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

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

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

学习要专心致志。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译文】: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

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

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

发现书本有损坏,应当随即修补完整。

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该避而不看,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人们的智慧、败坏人们的心志。

应该多读圣贤的著作。

说话不讲道理叫“自暴”,做事胡作非为叫“自弃”,做人绝不可这样。

一个人不能不知自爱;也不能甘于堕落。

圣人和贤人境界虽高,都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修学而达到的。

弟子规余力学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余力学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余力学文解释及译文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这里的“余力学文”!这可太重要啦!
你看哈,“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就好像一个人光
知道读书,却不去实践,那不就成了只会夸夸其谈的书呆子嘛!比如说,你知道要尊老爱幼,可在生活中却对长辈不礼貌,那这学的东西
不就白搭了嘛!“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光知道埋头苦干,不去学习知识,那不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嘛!就好比一个人光
凭自己的感觉做事,却不知道背后的道理,能做好才怪呢!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得用心呀!就像你吃东西,得用心去品尝味道一样。

要是心不在焉,那读了也是白读。

你想想,上课的时候你走神了,老师讲的啥都没听进去,那不就亏大了嘛!“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做事得一心一意呀!不能这本
没读完,就又去看另一本,那最后啥都没学好。

好比你玩游戏,这个
游戏还没通关呢,就跑去玩另一个,能玩出啥成绩来?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给自己定个宽松点的期限,
但学习的时候可得抓紧呀!就像跑步比赛,你一开始慢悠悠的,最后
再冲刺,也能取得好成绩呀!“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有疑问就得赶紧记下来,然后找人问问,把问题搞清楚。

你说要是心
里有疑问却不管,那不就像心里有个疙瘩解不开嘛,多难受呀!
哎呀呀,这“余力学文”可真是字字珠玑呀!咱可得好好照着做。

我觉得呀,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习和实践要相结合,不能光说不练,也不能瞎练不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成为一个有学问又有能力的人呀!
总之,就是咱学习和成长的指南呀,可千万别小瞧了它!咱都得好好琢磨琢磨,认真去践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你说是不是呢?。

弟子规全文及故事

弟子规全文及故事

弟子规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故事“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董遇巧用三余: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共5篇)

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共5篇)

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共5篇)第一篇: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总叙【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

但这本书距离我们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叙: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人“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

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

“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故事】孔子讲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

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

弟子规余力学文篇

弟子规余力学文篇

不要自暴自弃,要有信心和 决心成为圣贤之人
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 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6
《弟子规》“余力学文”篇
解释 这一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首先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 实际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掌握它。其次介绍了读书学习的基本方法:心到、眼到、口到。同 时强调了要勤于记笔记、向他人请教、保持房间整洁等细节问题。最后鼓励人们要有信心 和决心成为圣贤之人 除了上述内容,这篇《弟子规》"余力学文"篇还包括以下内容
独立思考
学习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不 盲目跟从他人。要善于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 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尊重他人
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他人,与 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只有与他 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共 同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弟子规》“余力学文”篇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强调学习 的态度和方法,帮助人们更 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书籍选择
选择好的书籍对于 学习至关重要。应 该选择那些适合自 己的、有价值的书 籍来阅读。同时也 要学会辨别书籍的 好坏,不要被不良 的书籍所迷惑
自我提升
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不断反思自己的 错误和不足,及时 纠正和改进。同时 也要注重自我提升, 不断学习和积累知 识,提高自己的综 合素质
8
《弟子规》“余力学文”篇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强调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 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制定计划、保持良好心态、选择好的书籍、注 重自我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有用之才 除了上述内容,《弟子规》"余力学文"篇还包括以下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中的小故事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刘羽冲的人,他非常爱看书, 也非常相信古书上的学问。他认为,只要是书上 写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从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问题。一天,他看到一本讲修水利的书,就苦读 了一年,并画了水利图,到州官那儿讲了修水利 的好处。州官就让他去修水利,他不看农田水势, 不问以往的降雨情况,又不听一听当地农民的意 见,就叫人按他画的水利图动工。可是渠道刚使 用,就被汹涌的大水冲垮了,农田也被淹没了。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小故事]杨愔小时候,特别爱读书,而且学习十分 专注。一天,杨愔坐在院里的李树下看书,熟透 了的李子从树上掉下来,打中了他的背,他一动 不动地读自己的书。孩子们纷纷来抢夺那从树上 掉下来的李子,得到了的正津津有味地品尝李子 的美味,没有得到的正懊丧不已,还要想办法弄 几个吃吃,拿竹竿的拿竹竿,爬树的爬树,只有 杨愔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看书,在书海里遨游是 他最 就补之
[小故事]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少年时就勤 奋好学,十七岁就因为知识渊博而文明鲁国,这 当然是和孔子刻苦读书分不开的。当时还没有发 明纸,书都是用竹简做成,然后用牛皮绳穿起来 的。据说孔子到了晚年,喜欢阅读《周易》,因 为每天翻阅,穿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三次。而磨 断一次,孔子就再整理一次,一直使书保存完好。 这一方面反应了孔子的刻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 可以看到,孔子在读书过程中,是十分爱护图书 的。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小故事]陆倕自幼喜爱读书。六岁时,父亲给他盖 了一间小茅草屋供他一个人攻读,并把先秦两汉 诸子百家的各类书籍都弄来摆在小茅屋里,让陆 倕随时翻阅,但惟独没有《汉书》,他听说不读 《史记》和《汉书》不能称为学者,便要求父亲 借本《汉书》来读。借回的《汉书》该还了,陆 倕却找不到《汉书》中的四卷《五行志》了。父 亲每天都追索四卷《五行志》的下落,幸亏陆倕 已将《汉书》背熟了,他将所缺的章节默写出来, 这才还给了人家。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吴同的人,从小跟着泥水匠 当学徒。他很想有师傅那样好的手艺,但他很懒, 每次做事都拖泥带水,草草了事。还不肯从基本 学起。一天,师傅考验吴同,要他在一星期内盖 好一座房子,不到三天,吴同就把房子盖好了。 可是,第四天下了一场暴雨,房子被冲塌了。吴 同见自己盖的房子这么不结实,心里很懊恼和惭 愧。从此,他便踏踏实实地把手艺学好。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小故事]宋太祖时,赵普任中书令。因为他小时候 读书少,所以在处理奏章的时候经常出错,于是 他便在晚上勤学苦读。有天晚上,宋太祖前去看 他,见赵普正在挑灯夜读《论语》,十分奇怪, 就问他:“《论语》是儿童们读的书,你怎么还 在读它?”赵普说:“我小时候读《论语》只是 认字,现在,我是从《论语》中学习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道理。”宋太祖高兴地说:“你可真正 的读懂《论语》了。”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小故事]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和蒋钦非常勇 猛,深受孙权重用。但吕蒙和蒋钦原来都没念过 什么书,被看作一介武夫。后来孙权批评他们说: “你们现在掌握了大权,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应 该多看点书,了解以往的历史作为借鉴。这样会 大有好处的。不要总说忙,但有我忙吗?我都会 抽时间研究兵法。光武帝再忙也抓紧时间学习, 曹操也老而好学,你们就不能学一学吗?”他们 听了后,便刻苦学习,成了知识渊博的人。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小故事]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小时候,读书很用功。 他每天都到村外的一棵大叔下读书,总要妈妈去 找他回家吃饭。时间一长,妈妈有些不高兴了, 说:“读书不能不吃饭呀,难道书可当饭吃吗?” 陶渊明说:“妈,你不知道,书里的味道比吃饭 的味道香多了!”有一天,有个伙伴向陶渊明求 教如何读书。陶渊明说:“我读书并没有什么妙 法。我就像一株小禾苗,从书中一点一点吸收养 分慢慢地成长起来。”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小故事]霸蕃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年轻时独居 一室,日夜攻读,欲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前来拜访,看见他的住 处杂草丛生,纸屑满地,十分凌乱。他不解地问 道:“孩子,屋子这么脏,你怎么不打扫打扫呢? 这样宾客来了看了不是要好些吗?”陈蕃理直气 壮地回答说:“我的手是用来扫天下的。”薛勤 反问道:“连一间屋子都不扫,怎么能够扫天下 呢?”陈蕃一听,脸红了,马上打扫房屋,招待 客人。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小故事]清末状元张系直自幼苦读,十六岁赴州试 却名落孙山。考完试回到学塾,塾师觉得很不光 彩,大声呵斥说:“要是有一千人去考,取九百 九十九人,只有一个人不取,这个人就是你张季 直!”老师的话让张季直非常难过,他决心记住 “耻辱”。在睡觉的时候,他用筷子将发辫别住, 只要头一动,身子一翻,立即醒来,不管天亮与 否,就坐起来读书。两年苦读后,张季直成为了 甲午状元。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小故事]王冕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生活,他只好 给人家放牛。一天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雨过 天晴之后的湖光山色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想:要 是能把这美景画下来多好啊!于是,他找来草棍 在沙地上画了起来……渐渐地,王冕对作画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他见什么就画什么。后来,王冕 有了积蓄,就买了画笔、颜料带在身边,一边放 牛一边学画,经过不懈地努力,他终于成为著名 的画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