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各阶层思想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各思想派别

近代中国各思想派别
派别
人物
Hale Waihona Puke 活动主张一.地主阶级
抵抗派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无实践
1.开眼看世界
2.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创办近代企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3.开设一批新式学堂
4.创办近代海军
二.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
王韬
郑观应

1.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3.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维新派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严复《天演论》
谭嗣同《仁学》
戊戌变法
1.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2.文化上:传播西方思想和科学文化
革命派
孙中山
章炳麟
辛亥革命
1.三民主义
激进派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五四运动
1.科学民主
近代中国各思想派别
——毕可儿整理

20高考历史:第46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高考历史:第46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实践:1898年,发动__戊__戌__变__法_。 ③意义:起到_思__想__启__蒙_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
解放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得到 进一步传播。 ②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资__本__主__义__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以__陈__独__秀___为代表的中国 先进知识分子力图“根本之救亡”。 ④直接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_尊__孔__复__古__的逆流。
②魏源编撰《海国
图志》等
中国面临内 “中学为体, 创办一批近代企
洋务派 忧外患的形 _西__学__为__用__”“师 业;开设一批

夷长技以自强” _新__式__学__堂__
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 形势,对当时的思 想解放有重要启迪 作用,迈出了向西 方学习的第一步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 历程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族_资__本__主__义__的产生。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 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君__主__立__宪__制度。 ④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概况 ①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青__年__杂__志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 动的序幕。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主要阵地:《__新__青__年__》_。 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_兼__容__并__包__”的办学方针,推 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的思想变迁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的思想变迁

考情分析专题概述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挑战和国家的衰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列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改造,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始终结合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

近代中国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探索过程,也展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过程。

考向预测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三大阶层(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阶段历程,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解放与中国近代化的相互关系均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

2、基本概念:能否正确理解洋务派、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激进派”、“西学东渐”等概念或专有名词事关本专题得分效率,应下功夫理解。

3、史观: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既体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对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也给命题留下广阔的空间。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本专题暗含“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复习时要注意相关知识的训练。

核心知识一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历程知识结构重点强调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 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二、仿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时间: 19C末20C初 主张: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活动:辛亥革命(1911年) 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双半状况依然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 的运动。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 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三、思想救国
1、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时间: 1915——1918
主张: 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救国
活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
三、思想救国
2.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 时间: 1918——1919
主张: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救国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A、进步性: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阶层分析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阶层分析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阶层分析中国近现代是一个充满了变革的时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

这个时期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阶层这个概念在这个时期也广泛被引用。

本文将会就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阶层分析进行探讨。

一、传统社会的阶层分布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阶层分化非常明显。

按照传统的封建社会制度,把社会分为四等九级,即士农工商,文武百官等。

其中,士族阶层是严格掌握对权力的垄断的,其余群体则处于明显的剥削和被压迫状态下。

二、近代民主革命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影响近代民主革命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非常大。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扩展,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新的阶层开始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个阶层的出现主要归功于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他们代表着所谓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及科技,对于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近代民主革命成功后,市民阶层逐渐成为了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阶层之一。

他们享有财富的积累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公共教育对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近代民主革命后,公共教育的大力推广迅速改变了中国社会结构中竞争力量的角色。

以前很难获取教育的人群也有了接触知识的机会。

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使以前地位低下的人民得以通过教育实现个人竞争优势。

人们之间的自由流动性也随之得到了缓解,这种流动性改变了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面貌。

四、国家经济体系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的经济体系对于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国家经济体系通过不断的扶持和政策的制定,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加速了中国社会结构的改革和社会阶层的分化。

经济的市场化也导致了人们对于金融业的关注和对于财政状况的迅速改变。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阶层分析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

它涉及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在中国的发展中,阶层分化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它反映了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文化和人民思想精神生活方式的改变、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阐述了近代与现代先进的中国人从向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再到自主创新的历程。

二.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㈠时期: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1.特征:以地主阶级为主体,主张学习为主,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表现: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

㈡时期: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

1.特征: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主张学习西方的为主,学习发展到制度层面上。

2.表现: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制,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发动了,建立起中华民国。

㈢时期:二十世纪初1.特征:以资产阶级激进派为主体,学习西方深入到文化层面。

2.表现:激进派提倡与,掀起新文化运动。

㈣时期:世界现代史开始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

1.特征:以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为主体,经历了学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

2.表现: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两大时代主题:争取民族独立,走上近代化(即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道路。

第20课西学东渐一.考查方向: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要内容㈠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1.时代特征(中国与英国的对比):①政治方面: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矛盾激化;英国实行,社会稳定发展。

②经济方面:中国占主导,工商业发展落后;英国完成,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③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占主导;英国近代科技革命成果丰硕,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广泛流行。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专题总结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专题总结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清末“新政” 1.含义: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 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 2.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3.内容: (1)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 机构。 (2)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3)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4)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4.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并未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 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客观上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 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政府 1937 年 9 月 6 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林伯渠任主席。政权结 构为:参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参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政府机关,设边区、县、 乡三级,主要领导人由同级参议会选举产生;司法机关,设高等法院。陕甘宁边区的 政权是抗日人民的政权,实行民主集中制。它的阶级基础除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 级外,还包括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国家政权建设作出 了巨大贡献。
——1945年9月5日 《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半世纪以来”,日本对 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结论] (1)①发动或参与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屠 杀中国军民: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等;③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④违 反人道主义,推行“慰安妇”制度,蹂躏中国女性;⑤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 “三光”政策;⑥对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
•五权分立是什么?与三权分立有何关系?
•考试权、监察权有何作用?
评价:既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优秀成分, 又注意到了其缺陷弊端,是结合本国国情的积 极探索。
1、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严、康、梁)的影响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行,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2、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孙)的影响
梁 启 超
《新民 说》
古代儒家把历史进程划分为依次发展的“据 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康有为将其解 析为 :“《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中至升平, 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为民主。”
——《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所说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分 别指什么政治时期?他的这种解析目的何在? 君主专制时代、立宪君主时代、民主共和时代。 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指导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本课小结: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萌生的表现
最早:早期维新派 发展:维新派—严康梁 (19世纪90年代) 成熟:革命派孙中山 (20世纪初)
萌生的条件
历史遗产 社会现实 经济阶级 思想文化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图片上的三位思想家生活在什么朝代?他们的共同 思想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1、历史遗产:明末清初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 想,给后世民主思想以深刻的启迪。
中英《南京条约》内容 (1842年)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100 万 银元 开放广 厦 福 宁 上 关税税率中英协商
以上材料和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2、社会现实: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 日益严重,迫使有志之士去救亡图存。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是由于当时中国民众受到西方强权和新思想的冲击而引起的一种社会变迁。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上层社会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开始了他们的改革尝试,他们不仅要对外的权力进行反抗,而且要改革内部的体制。

其中,晚清小资产阶级开始了他们的改革尝试,他们积极参与国家政治,提出“民有权利,王有义务”的理念,并且开始探索如何改进清政府的形式,改善人民的生活。

他们还重视发展实业,加强财政、税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上层社会之外,农民和工人也开始探索自己的权力,他们开始组织罢工、罢课等抗议活动,以及呼吁农民主权等。

而中国女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开始探索如何获得更多的权力和自由,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

总之,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变数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的意识形态变化和社会状况的变迁,也使中国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及其利益关系研究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及其利益关系研究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及其利益关系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复杂的阶层结构,并形成了多种利益关系。

这一研究领域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特征、利益诉求和相互关系。

首先,近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析应从三个主要角度进行:地主阶级、商人阶级和知识分子阶级。

地主阶级主要包括大地主和小地主,他们掌握着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是封建社会的社会基础。

商人阶级则代表着近代中国的商业资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崛起为社会的新兴势力。

知识分子阶级是指有一定文化教育水平的人群,他们在社会中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地主阶级在近代中国社会中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但他们也面临着来自内外的挑战。

内部,地主阶级内部阶层分化严重,大地主和小地主的利益冲突存在着。

外部,则是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农民阶层对地主的反抗逐渐增强。

商人阶级则在商品经济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崭露头角,他们致力于发展商业和工业,积极参与现代化进程。

然而,商人阶级也受到了外国势力和政府政策的限制,他们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传统价值观产生矛盾。

知识分子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精英,他们通常拥有高学历和文化素养,并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然而,知识分子阶级内部也存在着各种派别和思想冲突,对于国家未来的方向也有不同的看法。

在近代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纷繁复杂。

地主阶级和商人阶级的利益有时会交叉,比如地主阶级可能出租土地给商人进行工商业生产。

但由于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和农业税收的压迫,与农民阶层的利益关系相对尖锐。

地主阶级与知识分子阶级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有时候他们合作,有时候他们也会冲突。

商人阶级与知识分子阶级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的诉求,但由于商人阶级的资本主义倾向和知识分子阶级的社会主义倾向,他们的关系也往往紧张。

这些利益关系的变化和矛盾冲突使得近代中国社会进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

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加剧,进一步加深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不稳定性。

专题:近代中国思想领域与社会阶层的变化

专题:近代中国思想领域与社会阶层的变化

专题:近代中国思想领域与社会阶层的变化一、思想领域的变化1、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致用思潮经世思想是经邦济世的简称,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

特点是在遵守儒学根本信条的前提下,致力于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中国思想史中,它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或隐或现,其强弱显隐程度直接受到外在历史环境的左右。

一般来说,当社会稳定,封建专制统治强颈有力时,经世观念就隐而不彰,藏而不露;一旦社会危机四伏,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之际,经世意识就活跃。

明清以来,经世思想二度活跃,一次是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抨击封建专制统治,斥责君主为天下祸害,百姓才是国家主体,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经邦济世为已任。

(之后是考据,复古之学的兴盛,乾嘉)。

第二次活跃就是鸦片战争前后,嘉道以来,王朝江河日下,末世的衰象日渐显显露,西方殖民者东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部分读书人走出象牙塔,把目光投向社会,力图匡济天下,力挽狂澜,经世之学又兴起。

其前后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20—30人,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其余还有姚莹(《康輶纪行》,嘉庆年进士,按察使),包世臣(嘉庆13年举人曾任知县),梁廷柟(《海国四说》、《夷氛闻记》副贡生、曾任内阁中书),徐继畬(《瀛环志略》,道光进士,道台,布政使,巡抚)。

思想特点:(1)、批判现实。

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批判朝政腐败,斥责当权官僚士大夫,最深刻的是龚自珍。

1831—1832写成《明良论》,这是一组“古今病”的时论文章,开了“慷慨论天下事”的先风。

他揭发专制帝王用柔性和刚性两种手段,达到“一夫为刚,万夫为柔”的“独制无所制”统治,是“霸天下之民,霸天下之统”的统治,指出在这样的专制统治下,人才被摧锄殆尽。

他痛骂官僚的无耻:“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揭露那些有权势的官僚只知车马、服饰、巧言令色,没权势的官,只知练书法、作诗词、官越大,向皇帝献媚取宠的功夫越深。

近代中的几个重要派别

近代中的几个重要派别
中国近代史中的几个重要派别
类型
代表人物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主张
影响
地主阶级抵抗派
(新思想的萌发)
林则徐
魏源
封建士大夫阶层中的有识之士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制夷”
引导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左宗棠
李鸿章、张之洞
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
中体西用(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或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
蔡元培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成长
前期:民主与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
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
毛泽东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资)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形式系统)
掀起戊戌变法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资)保皇派
康有为
梁启超
20世纪初
民族资产阶级
由政府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反对暴力推翻清政府。
(资)革命派
孙中山
黄兴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成长
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资)立宪派

近代中国思想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历程近代中国进行改革的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西学东渐】1.地主阶级(1)“开眼看世界”时间:19世纪40、50年代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③吸取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特点:只停留在军事器物技术的方面(局限性),没有实践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张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代表作:《各国律例》、《四洲志》核心思想:“师夷长技”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注重现实)影响:①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②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原因:清政府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代表: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实质:洋务派与顽固派本质相同:都市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不同的是对西学的态度。

实践: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影响:①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②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基础局限性:只学习西方器物方面,没有对封建制度作任何改革2.农民阶级代表: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洪仁轩发表《资政新篇》,第一个提出走资本主义道路局限性:全面排斥西方文化3.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1)维新派(走日本人之路)发展历程: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90年代原因:①政治:民族危机越来越危急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③文化:西学的不断传入;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主张:设议院、立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意义:为维新思想奠定基础;从技术上升到制度局限性:停留在思想方面,没有付出实践康梁维新思潮时间:19世纪90年代原因:①政治: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文化: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定基础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导思想:达尔文《物种起源》代表人物:康有为(领袖人物)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思想特点:将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学说相结合起来梁启超代表作:《变法通议》谭嗣同代表作:《仁学》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代表作:《天演论》实践:戊戌变法结果:失败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顽固势力力量强大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影响:一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革命派“三民主义”提出者:孙中山旧三民主义时间:1905年原因:①许多志士仁人提出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都以失败告终②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③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迪④孙中山的革命实践历程: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内容:民族:推翻清政府;独立革命民生:解决人们生活问题,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社会革命民权: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民族革命(民权是旧三民主义的核心)实践:辛亥革命影响: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②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局限性:没有提出反帝国主义的口号新三民主义时间:1924原因:①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以失败告终②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③共产国际的帮助经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和平,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的自决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的一切自由和政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践:国民革命(时间:1924,1——1927,7核心: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革命高潮:北伐)影响:①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有力的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②孙中山融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知识梳理1、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

2、地主阶级的“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3、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小农社会。

具有空想性与落后性。

4、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①内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②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③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④影响:维新思想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思想①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②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影响: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资产阶级立宪派“实业救国”的思想: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

局限:不摆脱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民资经济无法争取独立发展道路,因而难以实现。

7、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改造封建旧文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矛头直指孔子代表德儒家思想。

彻底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8、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三民主义思想①内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

②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9、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条件⑴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⑵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⑶直接原因: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⑷重要原因:以前各种救国救民方案的失败是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

B、传播过程(略)②毛泽东思想A、背景⑴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⑵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分) 态度: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2分)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 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2)根据材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 化持有的偏见。(2分) 偏见: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全面肯定西方文化。(2 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
原因: 客观:①儒家思想中的民贵君轻有利于反对君主专制; ②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 主观:③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思维点拨:原因类问题解题规律: 1.比较类:主观、客观(阻碍、推动) 2.时代特征: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3.近现代中国:本地、世界 4.根本、直接
探究三:‘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特征
B.创办新式报刊
C.鼓吹民主共和思想
C
D.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
材料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 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 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 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 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 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 法国大革命》 (2)根据材料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主题:救亡图存追求民族独立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探究主题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 思潮 洋务 思潮 维新 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态 主要原因 度 “中体西用” 利用儒家思想 宣传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 对待西方文化 的态度 学习西方 技术 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各阶层思想
一、地主阶级的思想
1.师夷长技以制夷
A.背景: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使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惊醒。

B.代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

C.主要实践:翻译西方书籍,仿制西洋兵器。

D.评价:在思想接起了启迪作用,但没有付诸实践,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认识到封
建制度的腐朽。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A.背景: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清政府急于寻求出路。

B.代表: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

C.主要实践:洋务运动。

D.评价:突破了传统封建观念束缚,为西学传入创造了条件,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但仅停留于“器物”层面。

3.“预备立宪”
A.背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B.代表:晚清政府统治集团。

C.主要实践:1901年开始实施“新政”,1901——1911年进行“预备立宪”。

D.评价: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为辛亥革命创造了客
观革命形势,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

二、资产阶级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A.背景:19C60S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
了早期维新派。

B.代表:王韬、郑观应
C.主要思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

D.评价: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但没有形成理论系统,也没有付诸实施。

2.改良思想
A.背景:19C末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C.主要思想:兴民权,走日本的君主立宪道路。

D.主要实践:戊戌变法。

E.评价: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运动作用,但由于自生的局限性以及顽固势力的强大,变法
失败。

3.民主革命思想
A.背景:20C初,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扩大。

B.代表:孙中山、黄兴等。

C.主要思想:三民主义,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主要实践: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等。

E.评价:结束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任务。

4.民主与科学
A.背景:民主共和思想与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B.代表:陈独秀、鲁迅、胡适等。

C.主要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

D.主要实践:新文化运动。

E.评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但对于东西方文化存在这
绝对肯定忽然绝对否定的趋势。

5.“实业救国”
A.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

B.代表:张謇、周学熙、荣宗敬等。

C.主要思想:兴办实业,拯救中国。

D.主要实践:创办实业,提倡国货。

E.结果:对发展社会生产有一定作用,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族工商业得不到独立
发展。

三、无产阶级的思想
A.背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思想条件。

B.代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

C.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

D.主要实践:五四运动、建立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人
民解放战争胜利。

E.评价: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

四、农民阶级的思想
1.绝对平均主义
A.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B.代表:洪秀全。

C.主要思想:把西方的基督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糅和起来,以期实
现绝对平均主义的愿望。

D.主要实践:太平天国运动。

E.结果:具有空想性、落后性,是倒退。

2.空中楼阁的资本主义
A.背景: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B.代表:洪仁玕。

C.主要思想:要求从政治、经济、外交和文教等方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

D.评价:是中国人民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社会条件不具备,没有付
诸实践。

3.盲目排外
A.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B.主要思想:扶清灭洋,盲目排外。

C.主要实践:义和团运动。

D.评价:在反侵略的同时也否定了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