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的成语及其特色

合集下载

孟子·滕文公上 成语

孟子·滕文公上 成语

以下是《孟子·滕文公上》中的部分成语:
1. 为富不仁:原意是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现在多用于形容人贪婪自私,不择手段。

2.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3. 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现多用来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4. 吊民伐罪:指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这些成语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使用。

人教部编版中小学关于《孟子》的成语大总结

人教部编版中小学关于《孟子》的成语大总结

人教部编版中小学关于《孟子》的成语大总结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初中语文读懂《孟子》智慧的50个成语

初中语文读懂《孟子》智慧的50个成语

初中语文读懂《孟子》智慧的50个成语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孟子》中的名言和成语

《孟子》中的名言和成语

《孟子》中的一些名言和成语:一、.名言: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强调了人在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后,能够增长才干和能力,激励人们在困境中要坚持不懈、奋发向上。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孟子对于大丈夫的定义,指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在财富、地位、权势面前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具有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醒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在安逸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不断进取,否则就会陷入困境甚至灭亡。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导人们要尊老爱幼,并且将这种爱心推广到其他人的长辈和孩子身上,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说明施行仁政、符合道义的人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而违背道义的人则会孤立无援,强调了道义和民心的重要性。

二、成语:1、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3、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4、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

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

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茅塞顿开:原意指一下子打开了被茅草阻塞的路。

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

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孟子》里的10个成语典故,寓意深刻,值得收藏!

《孟子》里的10个成语典故,寓意深刻,值得收藏!

《孟子》里的10个成语典故,寓意深刻,值得收藏!1. 天时地利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即当今的历史潮流,“地利”就是地理形势,而“人和”就是指人际关系。

想要取得成功,这三者缺一不可。

2. 出尔反尔《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要警惕啊,警惕啊,你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别业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

3. 同流合污《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言语和不好的风俗相和,行为同不好的世道相符。

指跟随坏人一同做坏事。

4. 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战斗已经打响,双方短兵相接,失败的一方败走。

有一个士兵只后退了五十步,他去嘲笑那些后退一百步的士兵是贪生怕死,这样做是对的吗?5.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用武力去满足自己称霸天下的欲望,就如同去树上寻找鱼一样。

6. 左右逢源《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做学问有很深的资质,便可以做的得心应手,学的十分顺畅。

7. 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篇》“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有仁爱之心的人,便可以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你不要再疑虑了。

8. 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成为别人的老师。

9. 以德服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依靠力量诗人服从的,并不能够使人心服。

而用德行使人信服,才会使得人心悦诚服。

10.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为人只有对于一些事情不去做,才可做成另一些事情。

《孟子》中的成语及其特色

《孟子》中的成语及其特色

《孟子》中的成语及其特色作者:张传良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3期《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儒学巨著。

有人说《论语》二十篇只一万五千来字,却出了三百条成语,若按字数和成语数的比例来说,可算是成语最多的一部书了。

《孟子》字数虽比《论语》多,有三万五,但它也凝结了成语二百条,若按字数与成语数比例,我们可以说,《孟子》是继《论语》后成语最多的另一本书了。

我们将《孟子》里的成语归纳一下,按篇目顺序排列,其成语大致有: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上不违农时不远万里秋毫之末洞察秋毫明察秋毫饿莩遍野弃甲曳兵坚甲利兵尽力而为放辟邪侈妻离子散深耕易耨始作俑者嗜杀成性率兽食人挟山超海畜妻养子仰事俯畜以羊易牛引领而望缘木求鱼寡不敌众五十步笑百步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下出尔反尔大旱云霓创业垂统箪食壶浆疾首蹙额鳏寡孤独流连忘返救民水火水火之中水深火热匹夫之勇入境问禁事齐事楚凶年饥岁与民同乐怨女旷夫幼学壮行第二篇公孙丑章句上出类拔萃阿其所好恻隐之心乘时乘势浩然之气反求诸已具体而微解民倒悬事半功倍袒裼裸裎闻过则喜恶湿居下心悦诚服坐于涂炭以力服人揠苗助长易如反掌与人为善至大至刚善为说辞无敌于天下第二篇公孙丑章句下地丑德齐地利人和采薪之忧平治天下舍我其谁此一时彼一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三篇滕文公章句上胁肩谄笑守望相助取长补短绝长补短南蛮鴃舌洪水横流吊民伐罪饱食暖衣第三篇滕文公章句下洪水猛兽乱臣贼子不忘沟壑强而后可通功易事枉尺直寻威武不屈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淫辞邪说逾墙钻穴富贵不能淫第四篇离娄章句上规矩准绳豪门巨室陈善闭邪不虞之誉好为人师仁心仁闻求全之毁三年之艾守身如玉授受不亲声音笑貌天下无敌孝子顺孙恶醉强酒养生送死自暴自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第四篇离娄章句下赤子之心不为巳甚己渴己溺居安资深被发缨冠视如寇仇视如土芥私淑弟子左右逢源掩鼻而过第五篇万章章句上翻然改进勃然大怒藏怒宿怨岌岌可危洁身自好枉己正人齐东野语先知先觉一介不取源源不断源源而来自怨自艾第五篇万章章句下勃然变色抱笑击柝充类至尽辞尊居卑金声玉振却之不恭市井之臣顽廉懦立知人论世于今为烈市井之徒第六篇告子章句上舍生取义先得我心杯水车薪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心之官则思第六篇告子章句下动心忍性独夫民贼寸木岑楼法家拂士教亦多术困心衡虑以邻为壑第七篇尽心章句上春风化雨曾经沧海安富尊荣存心养性不愧不怍不言而喻当务之急独善其身放饮流歠孤臣孽子广土众民过化存神鸡鸣而起进锐退速敬老慈幼久假不归举一废百愧天怍人良知良能摩顶放踵如此而已穷不失义弃若敝屣视若敝屣死于非命习焉不察言近指远仰不愧天一毛不拔引而不发第七篇尽心章句下大而化之顿开茅塞发棠之请饭糗茹草负隅顽抗来者不拒食前方丈同流合污再作冯妇春秋无义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们将《孟子》中的这些成语放在一起比较归纳一下,发现有三种较明显的现象:首先,《孟子》中提倡仁政,指斥暴政,关注生命,关心民生的成语占有很大的比重。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孤家寡人:《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声闻过情:《孟子离娄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弃之如敝屣:《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洁身自好:《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天下无敌:《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事倍功半:《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寡人之疾:《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顿开茅塞:《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以身殉职:《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弃甲曳兵:《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阿其所好:《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以羊易牛:《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创业垂统:《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出自“孟子”中的成语汇总

出自“孟子”中的成语汇总

《孟子》中的成语汇总篇一1、杯水车薪【释义】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释义】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处】《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始作俑者【释义】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指第一个用俑封杀活人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4、不言而喻【释义】言:说明;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释义】虞:料想;誉:称赞。

指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出处】《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释义】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释义】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释义】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释义】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释义】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孟子》书中的成语

《孟子》书中的成语

《孟子》书中的成语
1.无可厚非:指某种行为或言论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谅的,没有
什么过分、荒诞或毁谤的意思。

2.以牙还牙:指用被侵犯的同样方式报复,是一种原始、基本的
报复行为。

3.返璞归真:指回归原始、朴素的本性,去除世俗的浮华和虚饰。

也可以泛指一种反思和自我纠正的过程。

4.同流合污: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抛弃本来的良知和正义。

5.得心应手:指做事顺手自如,毫不费力,完全控制了局面。

6.绳之以法:指依法惩罚罪犯,让法律的威严得以彰显。

7.一念之差:指一念之间的转变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

8.逐鹿中原:比喻争夺中心地位,竞争激烈而殊死。

9.拔苗助长:比喻急功近利,造成事业或计划上的悲剧性后果。

10.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来弥补失误,以防止后患。

《孟子》所含成语

《孟子》所含成语

《孟子》所含成语
《孟子》是一部古代的儒家经典文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成语。

这些成语富有哲理深度,是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孟子》所含的一些常用成语:
1. 道听途说:指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消息。

2. 愚公移山:比喻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不怕艰难困苦,最终必能达成。

3. 孟母三迁:指孟母为了让孟子得到好的教育,三次迁居,以求得到更好的师资资源。

4. 独木不成林:表示一个人的力量很小,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成就大事业。

5. 顾曲周郎:比喻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大局。

6. 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刻苦耐劳、坚韧不拔、志存高远。

7. 败军之将:比喻失败或失利的人或事物。

8. 鱼米之乡:指土地肥沃,生产农产品的地方。

9. 空穴来风:指没有确切证据的传言或风言风语。

10. 不能自拔:指陷入困境或恶习,无法自拔。

- 1 -。

孟子有关的成语

孟子有关的成语

孟子有关的成语
1.大言不惭:出自《孟子·尽心上》:“有缺矣,而不补,为过也;
有余矣,而不利他,大言不惭矣。

”比喻做事不怕言重,敢于无私奉献。

2.乐极生悲: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能乐而不悲,能悲而不怨,乃
至于乐极生悲也,斯已矣。

”比喻愉快极度,最后往往灾难多多,悲恸
不已。

3.百里挑一: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官府挑三百,且算楚狄之异常
美也,报告百里挑一耳。

”比喻挑选人才非常精湛,极其严苛。

4.众口铄金:出自《孟子·尽心下》:“众口铄金,穷变不足以改其为,
繁殷重置,而无益于其用也。

”比喻营私舞弊,穷变不足以改其坏掉的
事情。

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含五篇)

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含五篇)

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含五篇)第一篇: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出自孟子的成语有哪些?1)孟母三迁: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2)养生送死:《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3)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阿其所好:《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5)泛滥成灾:《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6)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7)豕交兽畜:《孟子·尽心上》:“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

”8)私淑弟子:《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 9)以羊易牛:《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10)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 11)陈善闭邪:《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 12)弃甲曳兵:《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3)以身殉职:《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14)妻离子散:《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15)鸡鸣而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 16)渊鱼丛雀:《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17)创业垂统:《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1、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2、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存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击毙了人和用刀子杀掉人,存有什么相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反问:“用刀子杀掉人和用政治陷害人存有什么相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道:“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以老百姓面存有饥色,野外躺着冻死的人.这就是当权者在率领着野兽去喝人啊!大王想一想,野兽为害,尚且并使人憎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去喝人,怎么能够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道过,首先已经开始用俑(古时护送死去人安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就是断子绝孙、没后代的吧!您看看,用人形的土偶去殉尚且不容,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冻死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泽田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看了,同意周游列国,回去劝阻那些好斗的君主.孟子走进梁国,回去见到了好斗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道:“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惜百姓,却不见踪影百姓激增,这就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听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道:“当然不对!”孟子说道:“你虽然快乐百姓,可以你讨厌当兵,百姓就要祸及.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4、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暴虐,并作事没秉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反感,便不客气的对他说道:"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存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吸油纸了一天,却放到阴寒的`地方闷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著变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就是很短的,王即使存有了一点李祖的决意,可是我一返回你,那些奸臣又去引诱你,你又可以轻信他们的话,叫做我怎么办呢?"按着,他并使踢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打牌看上去就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输,奕秋就是全国亚菊打牌的能手,他教导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时时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旧就是害怕着存有大天鹅飞去,准备工作用箭射鹅.两个徒弟就是一个师傅教导的,一起研习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存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就是一个很存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必须自学一样东西、搞好一件事情,不为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容的.若是今天搞一些,把它扔下了,隔天十天再回去搞,那么事情怎样好不好呢?念书、处事的若想顺利,这也就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以比喻修学、处事没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观点.比如一位同学,对于念书很就是随便,自学的时间太少,破败的时间多,我们便说道: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够教给什么东西呢?5、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6、君子离庖厨:“就是以君子离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到靠近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7、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8、恃泰山以逊于北海:“恃泰山以逊于北海,语人曰,‘我无法.’就是荣无法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缠在胳臂底下UX21LI2677E北海,说人说道,“这个我胡扯.”这真是无法.9、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10、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强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疏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11、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1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存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无法并使天下归服于他的,就是从来不曾有的事.(备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甘甜于此)13、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14、水深火热:“例如水益浅,例如火益热,亦天方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钢键更深,受火更冷(指灾难更加浅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变为魏罢了.15、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16、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叛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接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性虐待百姓,您回去征讨他,那里的百姓指出您就是必须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痛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丰着干饭,用壶丰着酒浆去欢迎您的军队.17、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18、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推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似的被人相差悬殊着而给营救了通常.19、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20、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似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21、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22、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靠道德去并使人顺从的,人家才可以心悦顺服.23、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24、与人为善:“挑诸人以为仁义,就是与人为善者也.” (《公孙丑》)释:汲取别人的优点去自己善行,这就是携别人一道善行.25、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26、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释:君子不埋怨天,不责备人.27、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 (《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28、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瑞维尼我,除了谁呢?29、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30、父母之命,门当户对:“不等待父母之命,门当户对,钻穴隙相窥见,逾墙XC610PA,则父母国人皆痴之.” (《滕文公》)释:若是不要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了解,自己便钻洞摸门缝去互相窥望,爬过墙回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31、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32、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容与有言也;无识者,不容与正直也.”(《距娄》)释:自己欺压自己的人,无法和他天差地远有价值的言语;自己舍弃自己的人,无法和他作出有价值的事业.33、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34、好为人师:“人之患上在好为人师.”(《距娄》)释:人的毛病是讨厌搞别人的老师.35、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36、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距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存有三种,其中以没子孙为最小.37、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38、不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 (《距娄》)释:孔子就是搞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39、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40、)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距娄》)释:抬着头考量,白天想要不好,夜里接着想要.41、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42、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并使先无意识后言,并使先觉法号后觉也.”(《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必须先知先觉者去并使后知后觉者有所顿悟.43、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44、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释:(俗话说),“一再婉拒人家的礼物,这就是不谦卑.”为什么呢?45、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46、茁壮成长:“牛羊蓬勃短而已矣.” (《万章》)释:(孔子曾经搞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道,“牛羊都魁梧地长大了.”47、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48、一阿贝力(pu)十寒:“虽存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存有一种最难生长的植物,晒太阳它一天,热它十天,没能再短的.49、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50、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大义而取意者也.” (《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无法并存有,便牺牲生命,而必须“义”.51、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52、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告子》)释:所有我们出席盟会的人签定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亲善.53、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54、习焉不察:“行及之而懒得焉,学矣而云云焉.”(《尽心章》)释:如此搞回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浅知其所以然.55、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56、不言而喻:“其行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小儿四肢,在小儿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57、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58、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释:君子谢谢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护万物.59、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60、略知书,不如无书:“略知《书》,不如并无《书》.” (《尽心》)释:全然坚信《尚书》,那还不如没《尚书》.61、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62、言近旨远:“言将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尽心》)释:言语浅白,意义却深刻的,这就是“善言”.63 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尽心》)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孟子中的成语

孟子中的成语

《孟子》成语、俗语集释1、揠苗助長:比喻为求速成而未循序渐进,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公孙丑上>2、一曝十寒:比喻人做事缺乏恒心,時常中断。

<告子上>3、己饥己溺:看到別人受饥受溺,就像是自己使那人受饥受溺一样。

指关怀同情別人的苦难。

<离娄下>4、一介不取:一分一毫也不苟取。

形容人操守清廉。

<万章上>5、心悅诚服:指心诚诚意的服丛。

<公孙丑上>6、自怨自艾:悔恨自己过去的错误而加以改正缺失。

今则指自我悔恨、责备。

<万章上>7、缘木求魚: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

<梁惠王上>8、事半功倍:指费力少而收效大。

<公孙丑上>9、当务之急:指当前最急迫要做的事。

<尽心上>10、出尔反尔:你怎么对待別人,別人也会怎么对待你。

后喻人的言行前后反覆,自相矛盾。

<梁惠王下>11、出类拔萃:形容才能突出,超越众人。

<公孙丑上>12、始作俑者:最初制作人俑来殉葬的人。

后世用以比喻首创恶例的人。

<梁惠王上>13、闻过则喜:听到別人指出自己的缺失就高兴。

形容对自己严格要求,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评。

<公孙丑上>14、重作冯(féng)妇:比喻重操旧业。

<尽心下>15、箪食壶浆:军队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纷纷慰劳犒赏。

<梁惠王下>16、左右逢源:左右两边都能夠得到水源。

指学道有得,即可得心应手,取用不竭。

後比喻办事得心应手或处世圆滑。

<离娄上>17、大而化之:本指古代圣贤光大德业,教化万民。

后形容工作作风粗糙,把一些本该细致具体对待的问题笼统而简单化处理。

<尽心下>18、春风化雨:适合草木生长的和风及雨水。

比喻良好的培养教育。

<尽心上>19、杯水车薪:以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所燃起的火,比喻无济于事。

<告子上>20、五十步笑百步:后比喻自己和別人犯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些,可是却要讥笑別人。

<梁惠王上>21、一傅众咻(xiū):一人教教诲,众人在旁喧扰。

比喻学习受到干扰,成效不佳,或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大全

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大全

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
1.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2. 不为已甚: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4.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5.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6. 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

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问题。

7. 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

指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所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8. 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9. 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孟子的故事成语

孟子的故事成语

孟子的故事成语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故事和言论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孟子的著作中,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还蕴含着许多成语,这些成语既有着深刻的内涵,又富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的故事成语中,有一条“鹏鸟之志”的成语。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鹏鸟之志,飞扶摇直上九万里,绝顶独立,下视鹏鸟之小,东西南北,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句话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志向远大,抱负高远,意味着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鹏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它的飞行高度极大,因此被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这个成语通过鹏鸟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于远大志向的向往和追求。

另外一个孟子的故事成语是“三顾茅庐”。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是“曾子曰,‘吾三思而后行。

’子曰,‘何为三思?’曰,‘先行言,次见色,三观其行也。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鲍叔牙三次拜访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

这个故事表达了鲍叔牙对诸葛亮的推崇和诸葛亮的谦逊,也成为后人形容多次请求或拜访的成语。

还有一个孟子的故事成语是“言必信,行必果”。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是“言必信,行必果,惟仁者能为之。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孟子在与弟子们讨论仁的问题时提出的观点。

这个成语通过对言行一致的要求,表达了对于诚信和果断的追求,也成为后人形容言行一致的成语。

除了上述的成语,孟子的著作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成语,如“不患寡而患不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这些成语都是孟子思想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智慧。

总的来说,孟子的故事成语不仅是对孟子思想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成语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表达,生动地诠释了孟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孟子中的成语

(完整版)孟子中的成语

《孟子》中的成语1、【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

已甚,过分。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3、【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

” (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4、【出尔反尔】(原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尔,你。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后用为犒劳拥护王者之师的典故。

《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6、【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7、【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8、【事半功倍】事,要做的事情,指措施。

功,功效。

意为措施只有古人的一半,而收到加倍的功效。

后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注意与其反义词“事倍功半”的区别)《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六韬·军势》:“夫必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

故事半而功自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中的成语及其特色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儒学巨著。

有人说《论语》二十篇只一万五千来字,却出了三百条成语,若按字数和成语数的比例来说,可算是成语最多的一部书了。

《孟子》字数虽比《论语》多,有三万五,但它也凝结了成语二百条,若按字数与成语数比例,我们可以说,《孟子》是继《论语》后成语最多的另一本书了。

我们将《孟子》里的成语归纳一下,按篇目顺序排列,其成语大致有:
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上
不违农时不远万里秋毫之末洞察秋毫明察秋毫饿莩遍野弃甲曳兵坚甲利兵尽力而为放辟邪侈妻离子散深耕易耨始作俑者嗜杀成性率兽食人挟山超海畜妻养子仰事俯畜以羊易牛引领而望缘木求鱼寡不敌众五
十步笑百步
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下
出尔反尔大旱云霓创业垂统箪食壶浆疾首蹙额鳏寡孤独流连忘返救民水火水火之中水深火热匹夫之勇入境问禁事齐事楚凶年饥岁与民同乐怨女旷夫幼学壮行
第二篇公孙丑章句上
出类拔萃阿其所好恻隐之心乘时乘势浩然之气反求诸已具体而微解民倒悬事半功倍袒裼裸裎闻过则喜恶湿居下心悦诚服坐于涂炭以力服人揠苗助长易如反掌与人为善至大至刚善为说辞无敌于天下
第二篇公孙丑章句下
地丑德齐地利人和采薪之忧平治天下舍我其谁此一时彼一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三篇滕文公章句上
胁肩谄笑守望相助取长补短绝长补短南蛮?`舌洪水横流吊民伐罪饱食暖衣
第三篇滕文公章句下
洪水猛兽乱臣贼子不忘沟壑强而后可通功易事枉尺直寻威武不屈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淫辞邪说逾墙钻穴富贵不能淫
第四篇离娄章句上
规矩准绳豪门巨室陈善闭邪不虞之誉好为人师仁心仁闻求全之毁三年之艾守身如玉授受不亲声音笑貌天下无敌孝子顺孙恶醉强酒养生送死自暴自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第四篇离娄章句下
赤子之心不为巳甚己渴己溺居安资深被发缨冠视如寇仇视如土芥私淑弟子左右逢源掩鼻而过
第五篇万章章句上
翻然改进勃然大怒藏怒宿怨岌岌可危洁身自好枉己正人齐东野语先知先觉一介不取源源不断源源而来自怨自艾
第五篇万章章句下
勃然变色抱笑击柝充类至尽辞尊居卑金声玉振却之不恭市井之臣顽廉懦立知人论世于今为烈市井之徒第六篇告子章句上
舍生取义先得我心杯水车薪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心之官则思
第六篇告子章句下
动心忍性独夫民贼寸木岑楼法家拂士教亦多术困心衡虑以邻为壑
第七篇尽心章句上
春风化雨曾经沧海安富尊荣存心养性不愧不怍不言而喻当务之急独善其身放饮流?f 孤臣孽子广土众民过化存神鸡鸣而起进锐退速敬老慈幼久假不归举一废百愧天怍人良知良能摩顶放踵如此而已穷不失义弃若敝屣视若敝屣死于非命习焉不察言近指远仰不愧天一毛不拔引而不发
第七篇尽心章句下
大而化之顿开茅塞发棠之请饭糗茹草负隅顽抗来
者不拒食前方丈同流合污再作冯妇春秋无义战以其昏
昏使人昭昭
我们将《孟子》中的这些成语放在一起比较归纳一下,发现有三种较明显的现象:
首先,《孟子》中提倡仁政,指斥暴政,关注生命,关
心民生的成语占有很大的比重。

比如,为富不仁、食前方丈、饿莩遍野、嗜杀成性、率兽食人、救民水火、水火之中、凶年饥岁等成语,或从正面直接斥责统治者奢侈无度吸民脂膏的贪婪,或从侧面讥讽抨击统治者逞己之欲涂炭生灵的罪恶。

孟子比孔子晚了一百年,正是战国末期,那时诸侯抢夺,兵连祸结,民填沟壑;各国国君为了战争,严刑酷法,横征暴敛,民命倒悬。

孟子自认是孔学的继承者,从斥暴责贪的成语中可以看出他宗孔崇仁、贵王贱霸的思想体系。

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而且更加发展了“仁政”思想,他比孔子对民生关注得更深刻,对暴政指斥得更尖锐。

其次,《孟子》中有不少涉及到“义”的成语。

“义”被孟子看作是以“仁”为出发点而采取的办事原则或对事物的评价标准。

前人说:仲尼只说一“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而“有功于圣门”,认为孟子将儒学往前发展了一大步,依据便是孟子提出了“义”。

规矩准绳,凡事都要遵守标准、法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即道义、正义,得之失之,就会成败两重天;舍生取义,为了正义舍弃生命也在所
不惜;地利人和、怨女旷夫(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是社会和谐天下安定的根本保障;视如土芥、视如寇仇,则从正反两面说明只有君臣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才能君臣康泰、社稷平安的道理。

战国后期,诸侯争战,恃力逞强,天下纷乱,国摇民苦,孟子为此而东西奔走,其宣传的仁政,尽管无人买帐,然而祈求安定,恢复祥和又是当时的呼声。

可以说,孟子正是顺应了社会的需求而提出“义”这个“心之制,事之宜”的。

再者,《孟子》中有关修身洁行、益智养德和敬老睦家的成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比如,洁身自好、守身如玉、闻过则喜、反求诸己等,都是修炼高洁品德的诤语;专心致志、困心衡虑、幼学壮行、绝长补短等都是励学益智的良药;独善其身、枉尺直寻、与人为善、守望相助等,都是避害图存的哲语;孝子顺孙、敬老慈幼、养生送死等,都是教人齐家的格言。

儒家的人生态度是入世,“经邦济世”是入世的目的,而若要达到目的就必须“以修身为本”。

孟子所认为的“修身”向内心修养方面追求,即为致知、正心、诚意;向社会方面推开去,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独善其身”又正是“兼善天下”的前提。

正由此,孟子才把修身看得如此重要,《孟子》才有这么多关于修身的成语。

也正由此,前人才有“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的赞语。

张传良,江苏省(邳州市)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