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竹里馆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教学方案】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示范教案副本

【教学方案】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示范教案副本

【教学方案】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示范教案-副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王维的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观;(2)培养自己热爱古诗词,乐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对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观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作品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竹里馆》,理解诗的大意;(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分享自己对本诗的感悟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2)评价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分享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作业中的背诵、默写情况;(2)评价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竹里馆》的教学内容,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诗人王维的生平介绍、古诗词鉴赏方法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竹里馆》,了解诗歌的大意和背景;(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感悟。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一. 教材分析《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品茗、欣赏美景、陶冶情操的情景。

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优美,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受。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诗人高雅的情操,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王维的其他诗作,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通过之前的语文学习,对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学会通过诗文描绘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高雅的情操;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通过诗文描绘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世界。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音频:准备与诗文相匹配的音乐或音频资料。

3.作业设计:准备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竹子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竹子的印象。

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竹里馆》,告诉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人在竹林中的高雅情操。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坐”“弹琴”“长啸”“明月”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竹里馆》教案范文

《竹里馆》教案范文

《竹里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2)理解诗文中的生字词和语句,了解诗文的背景及作者王维;(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王维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怀;(2)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诗词;(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和谐共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竹里馆》;(2)理解诗文中的生字词和语句,了解诗文的背景及作者王维;(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诗文背景和作者王维的相关知识;(3)对诗中意象的深度剖析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诗词,激发学生对王维的了解和兴趣;(2)简介《竹里馆》的背景和王维的生平事迹;(3)提问:同学们对《竹里馆》有什么了解?作者王维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竹里馆》,感受诗文的韵律美;(2)学生自学生字词,查找诗文背景及作者王维的相关资料;(3)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诗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文;(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竹”、“月”、“琴”等,体会诗人的情感;(3)探讨诗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怀;(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3)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鼓励学生积极背诵诗文,提高文学素养;(3)强调课后自主学习,提前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竹里馆》教案设计

《竹里馆》教案设计

《竹里馆》教案设计《竹里馆》教案设计(通用5篇)《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这首诗是《辋川集》王维二十首诗中第十七首。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竹里馆》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竹里馆》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l.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

("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

(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3.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竹里馆》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竹里馆》,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古诗词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2.语言建构与应用: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的能力,提高诗词解析和赏析技巧,运用所学创作诗词。
3.思维发展与提升: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创意写作兴趣,提升审美情趣。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竹里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部分学生在分析诗的艺术手法时,仍然感到困惑。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的讲解还不够详细,或者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这方面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其次,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操作不够熟练,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熟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安排一些类似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诗词赏析: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对《竹里馆》进行深入赏析。
5.诗词创作:模仿《竹里馆》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6.拓展阅读:推荐与《竹里馆》相似的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7.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的诗词阅读与创作作业。
本章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竹里馆》,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古诗欣赏:《竹里馆》诵读教案

古诗欣赏:《竹里馆》诵读教案

古诗欣赏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瑰宝,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文化底蕴的结晶。

学习古诗,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更能感受到诗歌之美和情感之美。

在古诗欣赏的学习过程中,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古诗欣赏中的一个经典作品:《竹里馆》的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里馆》的作者、背景和体裁。

2.熟悉《竹里馆》的词汇、语言和表达方式。

3.理解《竹里馆》所表述的主题和情感。

4.感受《竹里馆》的美感和意境。

5.掌握诵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水平。

二、教学内容1.了解《竹里馆》的作者、背景和体裁。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王之涣,字元涣,自号稻翁,开元时人,也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作品涉及文、诗、赋、曲、雕文等方面,其中最为著名的自然是《登鹳雀楼》和《凉州词》等。

《竹里馆》是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唐朝贞元年间。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竹里馆中,看到了一只白鹿,惊叹于自然和万物的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景观的赞美之情。

2.熟悉《竹里馆》的词汇、语言和表达方式。

《竹里馆》寥寥数语,却雅丽动人,其中涉及了不少精妙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这句诗抓住了春季里桃花盛开的特点和气氛,运用了双关语,精妙地表达了馆中的花枝浪漫一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美妙消长,运用了对比手法,自然地传递出山野春景如此美妙引人,让人不禁为之感叹。

3.理解《竹里馆》所表述的主题和情感。

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对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心灵之美的升华。

在馆内看到白鹿,诗人不禁惊叹:“白鹿青崖口,自引众山走”,赞美着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

同时,他又捕捉到馆中花飘香、鸟鸣声之美,对自然万物的美妙心旷神怡,流露出“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情感。

4.感受《竹里馆》的美感和意境。

《竹里馆》以简洁明了、意境盎然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和风景之美的情感,将诗人对山水之间的悠悠对话、怡情悦目的品位融入其中,形成了多层次且深具意味的意境。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

《竹里馆》教案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及想象能力。

2.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讲析、讨论、背诵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古诗。

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体味诗的情趣,并作适当的赏析。

【教学难点】运用意象发拙领古诗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王维的《竹里馆》,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结合书上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学生看书,交流)指名学生交流。

小结:王维的诗多写山水田园生活,诗风清新自然,诗意幽远深长,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进一步理解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字摩诘。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一生喜好山水,亲近自然,因而写出了许多描绘自然风景的诗作。

诗风清淡,具有禅意。

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三、解题“竹里馆”是诗人的书斋,人们可以通过名字想象它的环境。

四、品读诗文(一)一读,读准节奏,感受诗的音乐美。

1.划分节奏(学生划,然后交流)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节奏是诗歌的音乐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划分节奏要注意诗句的意思。

不但要划对,而且要划清。

请大家自己再小声地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划分得不恰当。

5.学生自读。

6.指名学生交流。

(二)二读,读出诗意,体会诗情。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试着想像一下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交流。

师总结:一位学者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是“有我之境”,即“物我合一”。

此诗正是诗人以宁静、淡泊的心情与月、竹的境界交会中呈现出的一种幽深、宁谧、澹泊中有奋发的意境。

3.王维的诗中有画,这首诗就像一幅优美的风俗画,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独坐弹琴的诗人,把琴声与啸声编织在宁静的夜空里,使人感到深林传出啸声,更有幽谷之感。

《竹里馆》精品教案

《竹里馆》精品教案

《竹里馆》精品教案一、导入新课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领略其诗歌亦诗亦画的意境。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从王维的诗歌独具特色的角度简洁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1.识作者。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栏目)2.知背景。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背景链接”栏目)师小结:对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的详细了解,既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王维诗歌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了解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后,再明确诗歌的写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

三、朗读感知诗歌内容1.读顺字音节奏。

(1)师配古筝乐范读,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生自由朗读,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

师指导:这首诗采用的是“二二一”和“二一二”拍。

整首诗感情基调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因此诵读时应有一种寂寞、伤感的意味。

(3)生齐声朗读后,师指名朗读。

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这首诗下面的解读,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我)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只有一轮明月静静地与我相伴。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情味。

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志趣做铺垫。

四、品读揣摩诗歌情志1.读出意境画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问题。

(1)作者写了哪些景?在这些景物衬托下,人做了哪些事?这景与人之间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整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生齐读后,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师指导明确)预设(1)作者写了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

《竹里馆》教案范文

《竹里馆》教案范文

《竹里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2)理解《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3)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竹里馆》;(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2)体会诗中的意境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2.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运用;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竹里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竹里馆》,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词和句式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美;(2)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竹里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竹里馆》的情况;2. 学生对《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讨论成果;4. 学生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5. 学生对相关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竹里馆(王维)教学设计

竹里馆(王维)教学设计

竹里馆(王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 竹里馆(王维)竹里馆是古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作品,作为一首唐代诗歌,它充分展现了王维以自然为题材的诗歌风格。

通过讲解和学习竹里馆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初中生,内容包括诗歌背景介绍、诗歌赏析和诗歌创作活动。

一、诗歌背景介绍(400字)竹里馆是王维唐代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它描绘了竹林中的一间小馆,以及馆内的绿竹摇曳和山泉清流。

王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意象的运用,给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新雅致、和谐自然的景象。

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竹里馆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明朗,给人以深深的诗意和美感。

二、诗歌赏析(600字)1. 解读主题和意境竹里馆以竹林和山泉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自然风光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竹里馆以“绿竹”和“山泉”作为主要意象,绿竹摇曳和山泉流淌的形象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这首诗以简洁的词句、明快的节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情表达。

2. 探讨诗歌语言竹里馆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比如“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这里通过熟悉的景物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蝴蝶飞舞的场景。

另外,诗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三、诗歌创作活动(400字)1. 创作心情诗学生们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例如花、树、水等,运用所学的诗歌写作技巧,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创作一首表达自己心情的诗歌。

鼓励学生们多观察和思考周围的自然环境,从中汲取灵感。

2. 朗诵与分享让学生们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通过分享和互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促进诗歌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3. 绘画与诗歌结合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诗歌意象,进行绘画创作。

竹里馆(王维)教案

竹里馆(王维)教案

竹里馆(王维)教案竹里馆(王维)教案一、引言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咏史之作,描述了唐朝宰相房玄龄在竹林中建筑的一座隐居之所。

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竹里馆的内容与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王维的诗歌艺术和文化精神。

二、诗歌解读1. 内容概要竹里馆以壮丽的景色和实际建筑以及士人隐逸背景相结合,表达了王维对自然、人生和宁静的追求。

诗中描绘了竹林中的竹亭,展示了它的美丽和宁静,使读者沉浸其中。

王维以朴素的语言和精湛的意象,传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2. 形式特点竹里馆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首四句,共计二十六首。

王维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主题的表达相结合,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他使用了大量的形象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诗歌充满了韵律和魅力。

三、教学目标1. 理解竹里馆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王维的诗歌创作特点;3. 发掘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隐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利用图片或实际场景展示竹林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分析让学生独立或小组阅读竹里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 诗歌的主题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王维在诗中使用了哪些意象和形象手法?- 诗歌的格律和韵律有何特点?3. 诗歌赏析指导学生赏析竹里馆中的精彩诗句和意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王维的艺术表达手法,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4. 创作与表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竹里馆为题,创作一首短诗或散文。

鼓励他们运用形象、比喻和对仗等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和宁静的追求。

五、拓展延伸1. 阅读其他王维的诗歌作品,比较竹里馆与其他作品的异同之处;2. 了解唐代士人的隐居文化和意识形态;3. 研究其他诗人关于自然和隐居主题的作品,探讨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

六、总结与评价通过本次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王维的诗歌作品,培养对自然和宁静的独特感悟。

竹里馆教案

竹里馆教案

竹里馆教案《竹里馆教案》“哎呀,老师明天就要讲《竹里馆》啦,这可咋办呀!”我着急地对同桌说。

同桌拍了拍我的肩膀:“别慌呀,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放学后,我和同桌立马跑到图书馆,开始寻找关于《竹里馆》的资料。

图书馆里静悄悄的,只有我们俩翻书的声音。

“嘿,我找到啦!”同桌兴奋地叫起来。

我凑过去一看,只见书上详细地介绍了王维和他的《竹里馆》。

我们俩认真地读起来,边读边讨论。

“你说王维在那竹林里弹琴长啸,得多惬意呀!”我感慨道。

“是呀,感觉好悠闲呢,真羡慕他。

”同桌回应道。

我们沉浸在对《竹里馆》的想象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幽静的竹林里。

回到家后,我又仔细地研究了一番教案。

我心想:一定要把这个教案做好,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竹里馆》的美。

第二天上课,我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

”我微笑着说。

“哇,好期待呀!”同学们纷纷说道。

我开始详细地讲解起来:“王维呢,是一位非常厉害的诗人,他的诗大多充满了意境……”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还不时地提出问题。

“老师,那竹林里真的那么安静吗?”“当然啦,就像我们的心有时候也需要一片宁静的地方呀,就像那竹里馆一样。

”我回答道。

一堂课下来,同学们都对《竹里馆》有了深刻的理解。

看着同学们收获满满的样子,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这不就像我们在知识的竹林里探索,最终找到了属于我们的那一份宁静和美好吗?这堂课,真的让我明白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感受美好,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竹里馆》教案范文

《竹里馆》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竹里馆》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竹里馆》的诗意和主旨。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情操。

教学重点:1. 《竹里馆》的诗意和主旨。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

2.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解读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材:《竹里馆》原文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注释、译文、鉴赏指导等教学用具:黑板、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b. 提问:你们对《竹里馆》这首诗有什么了解?2. 诗歌讲解(15分钟)a. 介绍《竹里馆》的背景和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b. 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c.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诗歌鉴赏(10分钟)a.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b.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发言,阐述自己对诗歌的鉴赏和解读。

4. 情感体验(5分钟)a.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竹里馆,感受诗人的情感。

b.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种情感,并在课堂上分享。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竹里馆》的诗意和主旨。

b.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竹里馆》。

2. 写一篇关于《竹里馆》的短文,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人的情感。

3. 推荐一首类似的诗歌,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主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竹里馆》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介绍其他描写竹子的诗歌,如郑燮的《竹石》,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不同诗人对竹子的不同描绘和情感表达。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1)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1)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1)一. 教材分析《竹里馆》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课外古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维在竹林中独自享受宁静的景象。

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音乐美,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欣赏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古诗词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也对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欣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高洁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难点:欣赏古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朗读、讨论和欣赏中学习古诗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竹里馆》的原文、译文和注释;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竹里馆》,了解诗人和诗歌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竹里馆》的原文,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与诗歌相关的问题,如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情感等,教师点评并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如竹子、月光等,并欣赏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竹里馆》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竹里馆》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竹里馆》教案设计[优秀5篇]
【篇一】
一、教学内容:《竹里馆》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元代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文学艺术特点。

2.了解《竹里馆》中主人公崔护庵的品德,以及社会风气。

3.懂得鉴赏辞藻,修辞技巧。

三、教学重点:
1.品读极富韵律和意蕴的文学经典《竹里馆》。

2.准确理解和领悟课文意义,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难点:
1.把握好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和意义。

2.掌握好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讲解法
2.多媒体辅助讲解
3.教师讲授
六、教学过程:
1.教师进入课堂,向学生介绍《竹里馆》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听课,《竹里馆》第一遍阅读。

3.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4.小组合作,进行文学常识抢答。

5.多媒体辅助,课堂互动,学生演讲(模拟文学学术讲座)。

6.教师进行讲解,符合学生口味。

7.学生进行文学语言练习,诗歌鉴赏。

8.学生进行作品思辨与探究。

9.作业布置&检查,参考书与阅读材料推荐。

七、教学评价:
1.提高学生关注文学艺术的认识。

2.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3.提高学生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和修辞技巧。

古诗竹里馆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古诗竹里馆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古诗竹里馆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古诗竹里馆教案第1 篇教学目标:1、品读诗句,理解诗歌的意境。

2、感知田园诗歌,体会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3、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准备:王维的知识卡片;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来就不缺乏优秀诗人。

在唐代璀璨的群星中,王维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

王维还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音乐大师。

苏轼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

二、预习检查1、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39;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2、作者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二十岁中进士。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留有《王右丞集》。

三、诵读诗歌:1、学生朗读诗歌,感知大意。

2、理解诗歌。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静静陪伴着我。

3、理解后诵读诗歌,教师从节奏、韵律等角度指导。

4、多种形式诵读。

《竹里馆》优秀教学设计

《竹里馆》优秀教学设计

《竹里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师领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能力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意蕴有一种丰厚的认识。

情感目标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歌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意境和作者恬淡、宁静的心境。

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苏东坡在《题蓝天烟雨图》中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诗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王维(706~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写作背景:《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三)朗诵1、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四)整体感知(要求:自读思考,小组讨论,重点帮扶,质疑问难)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

(五)诗歌品味《竹里馆》这首诗歌充分展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和高超境界,请同学们说说诗歌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示例:明月如霜,月光的皎洁与与竹林的幽暗一明一暗,构成了视觉的反差与对比。

(六)总结归纳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竹里馆》教案4篇

《竹里馆》教案4篇

《竹里馆》教案4篇《竹里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描绘的景物;2、结合内容调动想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3、流畅而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诗句描绘的景物;2、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课堂导入唐代是中国诗歌水平最高的黄金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竹里馆,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明确学习任务,理解诗题。

教师导读1、出示整首诗,了解诗人生平。

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诗书画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

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听读朗诵。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指名读——同桌读——齐读你了解作者吗?读诗,学生字,体会五言诗的节奏。

合作探究师:围绕着“竹里馆”,诗中写了什么内容呢?1、(1)初读,知大意: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2)为什么要用“来”字?2、再读,品意境:(1)全诗写了哪些景物?“幽篁”、“深林”、“明月”(2)结合图片,发挥想象,还想到哪些没写的景物?(3)这样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三读,悟诗情:(1)诗中写到人的哪些活动?(2)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4、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自读,小组交流理解诗的基本意思齐读,体会诗句的意思启发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谈出感受。

鼓励学生课上背诵。

拓展延伸试着鉴赏《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竹里馆优秀教案(精选8篇)

竹里馆优秀教案(精选8篇)

竹里馆优秀教案竹里馆优秀教案《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里馆优秀教案(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竹里馆优秀教案1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诗歌了。

老师给一些诗歌开个头,你们能接着背下去吗?第一首:红豆生南国......;第二首:空山新雨后......同学们对小学的知识忘了一部分,希望能抽时间再回顾下。

那你们还记得是谁写的这两首诗吗?(生回答:王维)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另外一首诗《竹里馆》。

二、资料助读[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1.关于作者:王维(701-761),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开元十九年(731),王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2.关于背景:《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三、读诗歌[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朗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诗意奠定基础。

1.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幽篁(huáng)长啸(xiào)辋川(wǎng)(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闲适山居,雅致诗词——《竹里馆》的教案分享

闲适山居,雅致诗词——《竹里馆》的教案分享

教案分享:《竹里馆》一、教学背景《竹里馆》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篇较为优美的山水诗,蕴含了居山幽居、静心思妙的人生观和艺术追求。

通过对《竹里馆》的解读和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人文之美的理解,提升抒发感情和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意义;2、感受山居幽静、山水自然之美的内涵;3、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感知和情感体验,构建自己的艺术审美观;4、培养语文表达和诗歌创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解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版纳珠帘翠叠峰,画舫前船绿满汀。

到此踏青无限好,山林随意处处莺。

2、特色分析(1)对于后世的山居幽兴来说,“竹外桃花”成了代表性词语,恰如《桃花源记》中“桃花仙人”和汉代陶渊明“杏花村”的名声。

(2)春江水暖,暖舒舒的水流将在暂觉灰尘透顶的人心中拨动起静谧、遥远的乐声。

(3)山水秀丽,住处的美好倒也重要得无以复加。

竹里馆,名字就已经说出一切,它建在竹子里,或者说被竹子包围,以致于旁人一见在感到异样。

(4)诗中远山翠壑、青楼碧瓦、汀溪绿舟、松竹幽径等景色无不体现了作者尊自然、爱人文的情怀和审美偏好。

(5)两句因开头和诗意整体搭调,特别是“山林随意处处莺”这一句尤为别致,含有孕育的意味。

四、教学方法1、解读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对文中难词、句式、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感受诗歌的意蕴和价值。

2、演唱法:让学生通过朗诵和演唱,感受诗歌的格律、韵律、语感,提高语音准确、语言表达的质量,增强审美和自信。

3、创作法:鼓励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和创作,力求表现个性、观点、情感,启发创造性思维和创作技能。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与诗歌相关的山水音乐,让学生进入一个幽静安逸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竹里馆”进行联想和展开。

2、课文解读(25分钟):(1)教师解释生词和语法,讲解诗句的含义和情境。

(2)学生分组朗读、模仿和合演《竹里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竹里馆教案范文
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该如何进行学习?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师领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2、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意蕴有一种丰厚的认识
3、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环节一:读
1、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环节二:赏
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式呈现
2、补充“竹”的资料(如下)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呈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
资料补充:
①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③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3、出示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资料补充:宴会、烹饪、饮酒、伶人及其表演、杂耍、摔跤、幻术、驯兽表演、舞蹈、戏剧、傀儡戏、说书、打猎、蹴鞠、马球、斗鸡、围棋、投壶……
——《中国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日常生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琵琶行》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胡旋女》
环节三:悟
1、出示《江雪》、《陋室铭》、《雅舍》等资料让学生继续感悟与品味中国文人代代相续的高雅情怀
2、继续诵读诗歌以低缓而韵味的朗读声结束课堂
四、课后反思
中国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传承了山水派的特点往往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也是一幅画或者几幅画面的有机融合本课我以“读”和“赏”为主达到了一种诗画相连的效果这一课有诗有画有学生的沉浸有老师的享受感觉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