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报告2030年的中国
世界银行: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时间点在2030年
世界银行: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时间点在2030年作者:斯蒂芬妮·弗兰德来源:《海外星云》2012年第24期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国外媒体也纷纷表现出对中国发展的强烈关注,尤其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
国外媒体专门分析了十八大后中国的经济的前景。
以下整理编译了部分相关报道。
“中国经济的挖掘潜力让人兴奋,在接下来的10年里,中国将开创与众不同的‘新’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科斯“中国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许多可能。
”——美国经济专业杂志评论员迈克尔·佩提斯“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近,已经表现出一些共同点,富有竞争和创新的劳动力是最大的相同之处。
”——世界银行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内在发展动力了解不多,但他们都相信一件事情——中国正经历进入发达国家的关键时刻,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将变得更繁荣,物质资源更丰富。
中国一直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坚持以经济发展为重要目标,重要的是中国选择了自己的方式致富,而不是一味模仿西方。
中国在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后,将带来发达国家的独创性新模式。
当然,中国也存在1/3的可能性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
几个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中国可能将一直卡在中间:优于贫困低于富有。
世界银行研究的中国2030年预期报告,提到了中国经济进入发达阶段值得注意的重点。
20世纪60年代“中等收入”的国家有101个,其中仅13个国家在2008年达到了发达国家标准。
更值得注意的是13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里,仅有3个国家的人口超过2500万。
也就是说,从成功数据来看,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不是必然,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中阶段进入发达阶段更是困难重重。
世界180个国家中少于1/5的国家被列入发达国家,其他国家被划分为低收入贫困国家或“新兴”发展中国家。
许多人认为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是早晚的事情,但其实存在一定变数。
大多数“新兴”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和中东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在“发达预备”阶段等待了超过40年。
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要多久
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要多久要10年到20年,到2035年,2040年,中国必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15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其实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了。
按照现在的经济规模来说,如果保持每年6%的经济增速,那么中国到2030年,基本上就步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最起码人均GDP超过2.5万美元。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
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便像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跃成为了“世界工厂”,同时也奠定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而今,“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转型,我国也正式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上,有官方人士表示,2021年我国GDP将达到11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人均GDP约为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认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线。
那么,人均GDP达1.2万美元在全球算怎么样的水平?中国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呢?人均GDP仍有差距实际上,单以人均GDP为考虑,我国目前达到人均1.2万美元,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般地,发达国家的人均GDP要在2万美元以上。
以欧美主要国家为例,2020年,美国人均GDP为6.3万美元,与2019年相比略有下滑,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排名第一。
德国、英国、加拿大人均GDP 都在4万美元之上;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人均GDP 也都在3万美元以上。
对于经济总量低于1万亿美元但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如卢森堡、瑞士、爱尔兰、挪威、丹麦等,其人均GDP都在6万美元之上;其中卢森堡以人均GDP高达11.7万美元排名世界第一。
人均GDP在2万美元附近的国家有:捷克(2.26万美元)、葡萄牙(2.25万美元)、斯洛伐克(1.91万美元)。
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此前的预估,2020年,发达国家人均GDP约为4.64万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的约9倍,也是全球人均水平的约4.5倍。
中国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中国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合作完成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研究报告的系列专题讲座继续举行。
7月10日,作为绿色发展专题的中方负责和主要执笔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张永生在中心“学术午餐会”上以主讲人的身份就“中国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进行了讲解。
午餐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主持,张永伟研究员为主评论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其他各部门研究人员参与了讨论。
绿色发展已成潮流和趋势,中国也在坚定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但是,对绿色发展本身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比如认为绿色发展是一个负担,像治理污染企业都不愿意干,因为要花钱;也有人认为绿色发展是一个机遇,能够带来利益。
那究竟如何理解绿色发展?如何理解中国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刘世锦认同“机遇说”并表示:绿色发展不是负担,是机遇,而且是重大机遇,最终会得到公众认可。
他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些就是在践行绿色发展观。
比如说骑自行车,看起来是一个负担,其实锻炼了身体,这对我们坐办公室的人来说是有好处的。
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骑车和开车之间选择。
张永生,经济学博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研究员。
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在联合国大学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UNU/WIDER)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过访问研究员。
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气候变化与绿色增长、企业理论、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等理论和政策研究。
张永生在主讲中从如何理解绿色发展、中国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中国的优势和挑战、通往绿色发展的道路以及在一个全球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绿色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如何理解绿色发展张永生说,关于绿色发展大家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如何理解关系到如何来对待绿色发展以及未来的一些政策思路。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同世界银行的合作报告中,对绿色发展给出了这样一个描述:绿色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使经济发展摆脱对高资源消耗、高碳排放和高环境污染的依赖。
富营养化_中国湖泊面临的治理难题[1]
湖泊被喻为“地球晶莹的眼”,然而,人类正在使她黯淡甚至失明!每年夏季,气温并不算高的昆明城畔,滇池都会出现大面积的蓝藻爆发。
池水不仅气味难闻,且观感极差,绿如油漆的状况让人难以置信:这还是水吗?滇池、太湖以及很多湖泊类似状况的出现,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典型写照。
湖泊的哀鸣湖泊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它不仅具有淡水资源储备、洪涝调蓄、生物多样性繁衍、水产养殖、景观旅游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特殊功能。
逐水而居是千百年来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个难以更改的习惯,然而,就是这一习惯导致了湖泊的另一种命运的出现——富营养化。
纵观当今全球湖泊,保持水质清澈稳定的“净水”已经越来越少。
我国是一个湖泊较多的国家,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 305个,湖泊总面积为71 787平方千米,总蓄水量7 088亿立方米,其中淡水贮水量为2 261亿立方米。
全国有50%的饮用水来自于湖泊和水库。
最近,有关环保机构对我国67个主要湖泊水质和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科学调查,结果显示约20%的湖泊水质较好(Ⅱ—Ⅲ类),约80%的湖泊受到污染(Ⅳ—劣Ⅴ类),表明当前我国湖泊水质污染的问题很严峻。
从对67个主要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看出,贫营养湖泊数量为零;中营养的湖泊为18个,占调查湖泊总数的26.9%,占调查湖泊总面积的37.6%;属富营养型的湖泊为49个,占调查湖泊数量的73.1%,占调查湖泊总面积的62.4%。
也就是说,从湖泊数量上来看,有近四分之三的湖泊已达富营养程度,所占的面积也接近总面积的2/3,表明当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对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迫在眉睫。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水面面积2.4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是上海、无锡等沿湖9个城市的重要饮水源,承担3 000万人口的饮用水供给。
2007年6月15日中国国家气象局卫星遥感图发现,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现了约800平方公里面积的蓝藻。
创新强国
2030:创新强国(上下)引言《2030中国》,中国创新强国。
当时我们以为这本书出不来了,我也是刚拿到的。
主标题是“迈向共同富裕”。
“亚洲世纪”的即将到来首先讲一讲为什么要研究2030和怎么样进行研究的这个问题?中国过去10年实际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
最近国际上出了一系列比较重要的报告,都是围绕着世界2030年这样一个主题。
第一,有几家公司,比如汇丰银行、森德(音)银行、摩根,在研究世界经济的变化,以及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产业,包括市场投资、消费等方面的趋势性分析,主要是为商业服务。
第二,一些重要的组织。
比如亚洲开发银行刚刚公布了一个新的研究报告《2050亚洲》,主标题“亚洲世纪”,言外之意,就是亚洲将成为2050年最大的经济体,当然也是由于中国和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这些上亿人口起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它把21世纪定义为是“亚洲世纪”,但不是2010年,是指2050年。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是一个跟踪性的研究,它基本上没隔五年对全球进行趋势性分析,它前面也发表过“2015全球趋势”、“2020全球趋势”、“2025全球趋势”。
这次是第四份报告,是谈“2030全球趋势”,它要搞清楚,在未来的世界哪些国家、哪些参与者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个报告今年年底才能出来,在此之前它也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也专门来到我们学院请我和楚树龙教授提了一些看法和意见。
正好我们这本书当然基本完成,所以我们也用英文简单地做了一下我们对世界、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些基本看法。
它这份报告是汇集了世界的经济精英,主要是世界500强,学术精英主要是世界名牌大学的一些教授,政治精英,像基辛格这些退下来的,倒不是现任的,集合各个方面的精英。
它就回答同样一个问题,2030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从现在到那个时候会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发展过程的挑战另外一个报告是世界银行正在做的,和我的标题是一样的,但是主标题不太一样。
它叫“2030中国”,我的标题是迈向共同富裕,它是指迈向高收入。
中国2030年或有3177万名脑卒中患者 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中国2030 年或有3177 万名脑卒中患者防控形势异常严
峻
日前,中国防治中风宣传月在京启动,活动发布了我国脑卒中发病率
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的严峻状况。
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由于该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因此相对于其
他疾病患者来说,需要的日常护理和生活帮助更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也就更为沉重。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且死亡率数倍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
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院士指出,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2012 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脑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2.45%。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推算,假如不采取更有效措施,到2030 年,中国将有3177 万名脑卒中患者,防控形势将非常严峻。
王陇德表示,以上资料和数据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
不良生活方式流行致慢性病高发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高发的情况?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武剑认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明显改变,摄入热量过多、过量
饮酒、高盐膳食、缺乏体力运动、吸烟率居高不下等,造就了庞大的患病人群
和亚健康人群。
2015 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的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脑卒中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中,吸烟占33%,血脂异常占29%,高血压占25%,超重。
不深化市场化改革 中国将面临全面的经济危机
不深化市场化改革中国将面临全面的经济危机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维持现状?还是克服阻力深化市场化改革?近日,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中心共同提出的研究报告(《2030年的中国》)警示,如果不深化市场化改革,中国将面临全面的经济危机。
30年来,中国实现了历史上空前的高增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近年来,经济下行、物价上行、社会矛盾激化成为突出的问题。
究其原因,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在于这种高增长是投入型的,依靠的是政府的大量投资、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加剧和工人的低工资。
这种高增长并没有持续性,而是高增长引起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由投入型增长转变为技术进步型增长。
对于这一点,政府和全民早已达成共识,中央也一再强调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但为什么认识没有变为行动?这就在于市场化改革的不彻底性。
市场经济的主体应该是企业。
资源配置应该由企业来主导,技术进步也应该由企业来推动。
只有企业有独立决策的能力,以企业为本位,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也才能实现技术进步。
但政府仍在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企业仍然是政府的附庸。
我们来看现在两种企业类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状况,找出企业无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原因。
国有企业并没有摆脱科尔奈教授所指出的计划经济下国企的基本特征——政府对国企的“父爱主义”,既要完全听命于政府,又可以给到政府的无私帮助。
倚靠政府给予的垄断地位,国企不用技术创新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如果国企亏损了,政府则给予慷慨的补贴。
当然,这种“父爱”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国企必须听政府的话,接受各种约束。
这样的国企既没有创新的动力,又没有创新的能力。
国民经济由这样的国企主导,能实现技术进步吗?民营企业已经占了国民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尤其在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出口部门,占了80%。
但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
中国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中国改革的方向与路径摘要: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在纪念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时,温家宝再次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中国的改革,选择的是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再政治改革的改革路径。
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改革路径。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目前进入了一个需要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
政府应该从政治、经济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推进改革的发展。
促进我国走向更好的明天。
关键字:改革方向路径中国一、中国改革的现状与阻力我们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全球经济正经历一次深刻的转变。
从工业革命开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而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却严重滞后,不只中国如此,甚至美国等国家也存在这个问题。
制度主要包括三块:一块是支撑市场秩序的制度,也就是产权的基础设施;一块是支撑社会秩序的制度,也就是政治的基础设施;一块是支持生态秩序的制度。
国家作为最重要的制度形式,支撑着市场、社会、生态等所有制度和秩序。
现在,这三个领域的制度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全球范围都是如此。
我们遇到了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利益分配的挑战。
在市场分工和市场规模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就业和利益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这给一些人带来了机会,而另一些人则失去了一些机会。
二是可持续性的挑战。
当欧美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他们没有遇到资源有限的问题。
而现在,可持续问题对我们的制度造成了重大挑战。
三是效率的挑战。
中国的水、电、油等一些资源很便宜,这其中就存在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四是稳定性的挑战。
国家间的人均GDP差距在缩小。
缩小的过程可能很平稳,也可能非常动荡。
就中国来说,我们面对的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现在我们增长得快,但以后增速可能降下来。
中国很多方面的制度都还不完善。
例如在市场秩序方面,我们的制度还缺少一些基本功能。
一个市场要运作,需要有四大功能:一是界定产权,而我们的土地产权不是很清楚。
世行报告《中国:2030》英文和中文对应翻译
世行报告:《中国:2030》一份468页的报告,本人粗略看了一遍,主要是用提高效率之类的理由要求国企改革和金融系统改革,改革的方法包括降低国有持股比率和金融系统开放,利率市场化等,但是这样的一份报告实在没有新意,因为它忽略了最重要的两条,第一是效率:所谓效率,并不是只有私有化才能达到的,第二是公平:这正是西方国家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份报告也语焉不详甚至一笔带过。
我所关注的并不是这份报告本身真的是否有价值,而是担心部分既得利益集团以改革之名行掠夺之实,利用这份漏洞百出的报告来试探人民的底线而已。
改革,该怎么改,我认为官员公布个人财产是前提,提高ZF工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行政成本才是如今改革的重点,说句简单的,一个官员公开财产制度,这么简单的改革,到现在也没有实行到位。
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括,第二部分是支持性报告,其中比较关键的是第二和第三部分,大量涉及私有化的问题,我会慢慢发出来总括Part I OverviewChina 2030: Building a Modern, Harmonious, and CreativeHigh-Income Society.1 China’s Path: 1978–2030 . 4 中国之路1978-20302 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2030 . . 15 2030之前的发展战略3 Structural Reforms for a Market-Based Economy with Sound Foundations. . . . 25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结构改革4 Increasing the Pace of Innovation. . . . . . . . . . . . . . . . . . 34创新之路5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 . . . . . . . . . . . . 39抓住绿色发展的机遇6 Equal Opportunity and Basic Security for All. . . . . . . . . . . . . . . 46平等机会和社会保障7 Strengthening the Fiscal System and Aligning It with the EvolvingRole of Government. . . . . . . . . 55政府职能改进和财政系统的加强8 Achieving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 with the Rest of World. . 60与世界保持互动良好关系9 Overcoming Obstacles to Implementing Reforms . . 65改革的主要障碍Part II Supporting Reports 支持报告1 China: Structural Reforms for a Modern, Harmonius,Creative High-Income Society. 77结构改革:现代、和谐、高收入社会2 China’s Growth through T echnological Convergenceand Innovation . 161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3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 229绿色机会4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Basic Security for All. 293平等机会和基础社会保障5 Reaching ―Win-Win‖ Solutions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 391与世界的双赢结果第一部分Background to This Research研究背景The research was organized by China’s Ministry of Finance,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DRC), and the World Bank. The research work and report writing was undertaken by a joint team from the World Bank and the DRC.中国财政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世界银行然后就BLABLA一大堆,主要是搞了一些讲座之类的,第一部分概览:Chapter 1 China’s Path: 1978 to 2030这段我就不翻译了,都是废话,主要是介绍取得的成就之类Chapter 2 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2030第二章:新发展战略In a recent landmark study, the Commissio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2008) identified five common features in countries that sustained rapi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or extended periods: They exploited opportunit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by maintaining open trade and investment policies; they maintaine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they enjoyed high savings and investment rates; they allowed markets to allocate resources; and they were led by committed and credible governments.最近的一个研究指出,高速发展的国家具有5个一般性特质:第一是利用开放的世界贸易和投资机会,第二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第三是保持高储蓄率和投资率,第四是允许市场分配资源,第五是可信任和有承诺的政府。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专家解读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专家解读新型城镇化“新”在哪【核心提示】对于外界来说,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
早在2013年3月,中国新一届政府履职之初,由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报告中,城镇化已经被摆上国家的重要议程。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
这份30多章合计3万多字的文件,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基础上,在若干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这无疑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城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外界来说,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
早在2013年3月,中国新一届政府履职之初,由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报告中,城镇化已经被摆上国家的重要议程。
实际上,1年多前的2012年12月,就已经传出国家已经制定出城镇化相关政策草案。
如今,该项规划终于掀开神秘面纱,给外界带来的又有哪些新意?在3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认为“新”字体现在六个方面。
分别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制度改革。
不过,整份文件中最引人瞩目的仍是“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吸纳1亿人就地城镇化”以及松绑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支持城镇化建设。
发力中小城市《规划》首先指向城市化薄弱地区,这对中小城市来说,就是一次“凤凰涅槃”。
但在具体执行上不能“雨露均沾”,必须有所侧重。
于是,一个新概念又重新火了:城市群长期以来,中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非常突出,“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状况为外界所诟病。
在新出台的这份《规划》中,提出要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
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要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如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城市群等城市群,引领国土空间的均衡发展,培育区域新的增长极。
世界银行报告2030年的中国
世界银行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2012年2月27日,世界银行发表报告指出,中国须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通过企业、土地、劳动力和金融部门改革,加强民营部门,开放市场以促进竞争和创新,确保机会均等,中国走向2030年需要调整战略,籍此实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结构的目标。
这是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著的一份研究报告的部分重要结论,报告列举理由建议中国采取新的发展战略,调整政府和市场、民营部门以及社会的作用,以达到2030年建成高收入社会的目标。
仁者见仁:中国即使经济增速放缓,也将可能在2030年前跻身高收入行列,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智者见智:首先,尽管与目前的水平相比会有所放缓,中国未来能否仍然以从全球角度看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其次,这种增长能否在与国际社会、生态环境和自身社会结构相互适应而非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实现?《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提出了中国应对未来二十年所面临的风险的措施建议,这些风险包括短期内出现硬着陆的风险,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数减少、不平等程度上升、环境压力和外部失衡构成的挑战。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B·佐利克说:“中国领导人已认识到,中国的增长模式在过去30年非常成功,但需要加以改变以适应新的挑战。
他说:“改革具有充分的理由,因为中国现已到达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管理好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转型充满挑战性;此外,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全球环境很可能仍不确定且跌宕起伏,转变战略的必要性就显得愈加重要。
”他说:“中国有机会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包容性增长,同时防止进一步侵害环境,并继续努力成为国际经济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另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随着中国到达在目前经济结构中以目前技术水平所能带来的增长极限,中国的增长速度在2030年之前将会逐渐下降,这一点也得到研究报告结论的支持。
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应完善公司治理
经济视野Economic Vision 据商务部2014年9月发布的统计公报,2013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增长1.4%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8%,连续两年位列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
2013年5月,《经济学人》发布《中国海外投资指数》报告预测,2017年中国将成为净对外投资输出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将达1720亿美元。
2014年5月世界银行发布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占到全球对外投资的30%,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投资中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五分之一上升至五分之三。
确实,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但是,对外投资的质量如何?安全性怎么样?盈利状况是否令人满意?应该看到,中国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对外投资合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些成功。
但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成功的并不多,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率至少在50%以上。
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收益不佳,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为-574亿美元,2011年则是-853亿美元,外资在中国投资赚钱,中资在海外投资却亏钱。
究其原因,除了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障碍,中国企业自身也有很多不足,在公司治理、战略规划、宏观研判、人才准备、风险管控等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市场—一个充分竞争、又非常不同于国内的市场。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在公司治理方面下功夫,应当尽快完善公司治理,中国企业应当遵循国际公认的公司治理标准和商业道德准则,需要尽快适应全球化的商业环境,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适应能力,提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质量,提高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功率。
一、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的弊端中国企业“走出去”目前还多是采用国内母公司主导型的治理架构,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环境往往无法及时反应;企业通常重视控股、股权集中,大股东控制现象比较普遍;而国有企业非市场化的职业管理者选拔机制,也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世行报告2030年的中国
佐利克与《2030年的中国》2030 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中文版) 2月末,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了该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中国展望报告——《2030 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对中国发展与改革问题做出了分析和建议,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份选在“两会”之前敏感时间发布的报告,对中国发展与改革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该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中国有何政策建议?安邦研究部翻译了本报告的主报告,以飨客户。
注:本报告仅供学习交流参考之用,报告版权归原作者单位所有。
【摘 要】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绩效,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令人印象深刻。
GDP 年均增速高达10%,5 亿多人口脱贫。
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和制造国,也是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即使经济增速放缓,也将可能在2030年前跻身高收入行列,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当然,届时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不过,这里涉及两个问题。
首先,尽管与目前的水平相比会有所放缓,中国未来能否仍然以从全球角度看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其次,这种增长能否在与国际社会、生态环境和自身社会结构相互适应而非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实现? 本报告对这两个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也充分认识到相关风险。
中国有潜力到2030年成为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但这并不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现实。
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2030年的发展愿景,中国需要在下一阶段实施新发展战略。
邓小平先生倡导的改革使中国转向高速增长轨道,他在凝聚共识、推动根本性战略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到达另一个转折点,需要再一次进行根本性战略转变。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良好开端,在融汇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直到2030 年的长期战略。
重要的是,本报告着重阐述“如何做”而不仅仅是“做什么”。
研究引出了如下六条重要结论。
3.1 中国担当 课件(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目标导学一 积极有作为
1、中国积极有作为的表现 ①
材料一 2014年西非地区出现来势汹汹的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先 后向疫区派出千余名医护人员,并提供多轮援助,为疫情的控制 做出突出贡献。 材料二:2021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 国宣布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十 个医疗卫生项目,并将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 家。 思考: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下面我们来了解中国提出了哪些方案,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国 智慧”。
3、如何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16年9月,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功举行,面对 世界经济长期低迷不振,全球贸易与投资增长缓慢等难 题,中国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和包容的世界经济, 通过创新增长方式,组织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和 强劲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实现包容和联动式发展。
在为世界作出贡献的同时,我国应注意: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就需要我们全 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 战略。源自1、中国积极有作为的表现 ④
材料一:2023年10月18日,联合国提出一项有关要求以色列以及哈马斯暂时停火的草案,在表决 中,该草案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12个国家的赞成,只有美国投了否决票致使该决议未获得通过。
① 面对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 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1、中国积极有作为的表现 ②
除了公共卫生事件,还在哪些领域活跃中国身影,展现国际担当?
30多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派出官兵近5万人次,有16名官兵献出宝贵生命
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 全球环境保护
展望2030:未来十年我们将面临什么
展望2030:未来十年我们将面临什么2030年,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很多人已经开始讨论未来十年我们将面临的挑战和变化。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趋势和变化,这预示着一些可能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域。
以下是我认为未来十年我们可能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变化:1. 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变化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全球经济的增长与日俱增。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全球供应链的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当前全球政治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气候变化等挑战下,我们将面临如何维持全球供应链的难题。
在未来十年里,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贸易政策和全球合作的方式。
2.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将为未来十年带来变革。
从智能家居系统到自动驾驶汽车,从智能医疗系统到智能机器人,这些新技术将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将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就业机会的分配。
3.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物种灭绝和空气污染都备受关注。
未来十年里,我们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4. 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在未来十年里,各国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需要研究和采取有效的政策,以建立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5. 新兴技术的安全和隐私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担心的问题。
在未来十年里,技术公司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同时,政府也需要制定更强有力的监管政策来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总之,未来十年将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贸易合作、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好地研究和应对老龄化和社会保障等人口问题。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创新,我们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并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经济总量早已超过美国
中国经济总量早已超过美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做客新浪财经《改革问道》时指出,根据2009年,2010年的数据推算,按不变价格的国际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
2014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它意味着2015年已经开始了一个中国世纪。
胡鞍钢还指出,实际上南方国家的GDP已经超过北方国家。
到2030年,估计南方国家占世界总量的2/3,北方国家从现在不到一半下降至1/3。
现在已经迎来了南方国家的世纪。
中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就已经超过美国胡鞍钢:可以说我们是有共识的。
原因何在呢?实际上对经济总量计算有不同方法的。
其实我们早在2011年《2030中国》已经做了很专业研究,一种方法就是一般人认为的汇率法,如果这么计算的话,2013年中国经济相当于美国的56.5%,今年会突破60%。
估计这样的方法也会在2019年前后超过美国。
第二种方法一般没太注意,但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方法,是曼德森用1990年国际美元价格计算,其实在2010年中国就已经超过美国了。
我们事实上也都是用这个方法来计算的。
因为它扣除了物价指数。
另外,国际上也做了比较,他本人终身做了这一件事。
当然,他主要数据算到2008年。
我本人在2009年专门拜访过他,没想到2010年他去世了。
当时我拜访他的时候,我就提出,你的数据算到2006年,但是我们现在经历金融危机会是什么结果?没想到老先生去世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把2006年的数据改到2008年。
因此,我们根据2009年,2010年的数据已经推算出,中国按不变价格的国际美元已经超过美国,我在50人论坛内部讲过,几乎没有人认同。
第三种方法就是世界银行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的国际比较项目,并于今年的7月3号正式公布。
在此之前,它已经发展了信息,也就是在今年4月底,说中国在2014年按照新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方法来看将超过美国。
在今年的10月份,IMF再次发表同样的报告,结论和世界银行一样,国际上两个重要的权威机构对此发表了看法。
新形势下我国人口与粮食安全战略思考
的 质 量 和 品 种,稻 谷 、小 麦 等 主 要口粮消费向精细化、高端化发 展,红薯、马铃薯、大麦等粗粮品 种作为健康饮食的消费量也将 有所增加。若考虑食物消费结构 变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人 口 进 城 增 加 的 粮 食 需 求,人 均 粮食消费水平将呈现显著上升趋 势。其次,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来 看,根据联合国对中国2020-2030 年间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10年 间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增 长 最 多,达 到 4 3 %,中 国 人 口 老 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人口老 龄化使得粮食消费总量的高峰 提前到来,对人均粮食需求量起 到负向的作用 。最后,从工业用 粮来看,工业消费是第三大粮食 消费用途,我国工业用量主要包 括酿酒、制作调味品、制酱、制剂 和制药等,不包括生产食品糕点
具体来看,未来粮食需求还 受到居民消费结构、人口年龄结 构以及工业用粮等方面的影响。 首 先,从 消 费 结 构 来 看,随 着 城 镇化的加快以及居民收入水平 的 提 升,居 民 饮 食 习 惯 逐 渐 改 变,中 国 粮 食 消 费 结 构 不 断 升 级。具体表现为:稻谷、小麦等口 粮虽然仍然占据粮食消费的主 体地位,但是人均消费量逐步缩 小,但因对肉蛋奶及水产品的需 求 不 断 增 长,玉 米 、大 豆 等 饲 料 粮的需求增加 。此外,收入水平 的提高带动居民更加注重粮食
一、人口预测视角下的 粮食需求
虽然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 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人口总量仍 在不断扩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 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达14.1
亿 人,占 全 球 总 人 口 约 1 9 %,最 近10年人口净增加7205万人,仅 仅比上一个10年少增加了185万 人。2010-2020年间,我国总人口 年均增速为0.53%,较上一个10 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仍然保 持平稳增长态势。据联合国预测 (图1),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29年 达到峰值14.4亿,人口见顶之后 前 2 5 - 3 0 年 内 缩 减 速 度 较 慢,但 随着1962-1973年第二次婴儿潮 时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生命 终 点,2 0 5 0 年 左 右 开 始,人 口 规 模缩减速度明显加快。预测数据 显示,2035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 到14.3亿,2050年中国人口总量 将 下 降 至 1 3 . 6 亿 。根 据 世 界 银 行 预测,2030年我国人均粮食消费 量 在 4 9 1 公 斤 左 右,美 国 目 前 人 均 消 费 量 为 6 6 0 公 斤 左 右,考 虑 到未来城镇化加快以及饲料粮、 工业用粮的快速增长带来人均 粮食消费量的增加,假设未来我
世行:全球经济产值25年翻一番(精)
世行:全球经济产值25年翻一番世界银行发表报告说,贸易全球化在未来25年里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可能使全世界的经济产值翻一番。
不过,经济发展的引擎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世界银行在星期三公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说,到2030年,全球经济的规模可能从去年的35万亿美元扩大到72万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增加三倍* 报告还预测,全球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额在以后25年里会增加三倍多,在2030年达到27万亿美元。
增加的部份有一半可能来自发展中国家。
*贸易比重增加* 与此同时,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四分之一增加到三分之一以上。
报告说,在20年前,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制造业进口中所占的份额只有14%,目前已经达到40%,到2030年可能超过65%。
*发展中国家地位越来越重要* 世界银行贸易局顾问、报告主要执笔人纽法默强调,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他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比重将从五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这取决于用什么办法来衡量。
用购买力平价的方法来衡量,到2030年,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可能达到二分之一,因此,它们现在是国际市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份。
” *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80亿* 世界银行还预测,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5亿增加到80亿。
增长的部份有97%来自发展中国家。
报告说,欧盟和日本的人口可能会萎缩,而印度的人口将会超过中国。
*贫困人口将会下降* 世界银行的报告预言,虽然人口会增长,但是贫困人口将会下降。
到2030年,每天的生活费低于一美元的贫困人口的数目将会从目前的11亿人减少到5亿5千万。
报告说,25年后,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会达到12亿人,占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15%。
而现在,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只有4亿人。
报告表示,这个群体将会拥有人均4千到1万7千美元的购买力将会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
*收入不平等和就业压力* 不过,世界银行告诫说,收入不平等现象,在很多国家可能会扩大。
[2030年的中国]到203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2030年的中国]到203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经济工作】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国,也是第一军事强国,但是再强再大,也有美国的弱点。
那么美国都怕什么呢?美国基本上有三怕,第一怕丢掉世界经济第一的位置。
第二怕世界美元结算体系被长期削弱。
第三,害怕美国军事力量丢掉世界第一的宝座。
一、美国特别怕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被超越据世界银行报告,2015年全球GDP总量达74万亿美元。
其中,总量排名第一的仍然为美国,占比%;中国第二,GDP总量占比%;排第三、第四的国家分别是是日本、德国,占比分别为%、%。
2017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左右,比5年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稳居世界第二位。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最近17年,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从2000年占世界经济%发展到目前的%。
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根据现有的发展速度,预计2030年中国GDP将很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因此,美国针对经济老二是敌对的,1990年前后,日本成长为全球经济第二,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了一轮金融和经济的攻势,结果,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不增长的状态。
最近,美国针对中国开打贸易战,正是想扼杀中国发展的潜力,遏制中国的发展。
二、害怕美元世界结算体系的衰败自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以后,美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世界美元结算体系,包括石油美元结算体系。
美国近百年来,通过输出美元攫取了世界贸易结算的大部分利益。
但是现在,随着欧元的出现和在欧盟结算体系的运用,人民币世界结算体系已经开始在东盟东南亚等部分国家开始运用,最近中国在上海推出了人民币石油价格期货,交易量直线攀升。
这些非美元结算体系的兴盛将逐渐减弱美元在世界贸易结算体系的强势地位,慢慢的拉低美元的地位。
远期来看,到2030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那么人民币在世界贸易结算体系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将严重威胁到美元的第一结算货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银行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
2012年2月27日,世界银行发表报告指出,中国须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通过企业、土地、劳动力和金融部门改革,加强民营部门,开放市场以促进竞争和创新,确保机会均等,中国走向2030年需要调整战略,籍此实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结构的目标。
这是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著的一份研究报告的部分重要结论,报告列举理由建议中国采取新的发展战略,调整政府和市场、民营部门以及社会的作用,以达到2030年建成高收入社会的目标。
仁者见仁:中国即使经济增速放缓,也将可能在2030年前跻身高收入行列,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智者见智:首先,尽管与目前的水平相比会有所放缓,中国未来能否仍然以从全球角度看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其次,这种增长能否在与国际社会、生态环境和自身社会结构相互适应而非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实现?
《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提出了中国应对未来二十年所面临的风险的措施建议,这些风险包括短期内出现硬着陆的风险,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数减少、不平等程度上升、环境压力和外部失衡构成的挑战。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B·佐利克说:“中国领导人已认识到,中国的增长模式在过去30年非常成功,但需要加以改变以适应新的挑战。
他说:“改革具有充分的理由,因为中国现已到达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管理好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转型充满挑战性;此外,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全球环境很可能仍不确定且跌宕起伏,转变战略的必要性就显得愈加重要。
”
他说:“中国有机会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包容性增长,同时防止进一步侵害环境,并继续努力成为国际经济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
另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随着中国到达在目前经济结构中以目前技术水平所能带来的增长极限,中国的增长速度在2030年之前将会逐渐下降,这一点也得到研究报告结论的支持。
报告主张,中国的决策者须从只注重增长的数量转向兼顾增长的质量。
第一,通过下列措施推进结构性改革以强固市场经济的基础,即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改革和重组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发展民营部门,促进竞争,深化土地、劳动力与金融市场改革。
随着一个经济体技术接近前沿水平,引进推广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缩小,政府职能及政府与市场和民营部门的关系,均需进行深刻调整。
政府直接提供的有形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对减少
的同时,需要提供更多的诸如制度、规则和政策之类的无形公共产品,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竞争,便利专业化分工,改善资源配置,保护环境,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
在企业部门,应重点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公共资源的重新定位,引入包含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措施在内的现代公司治理,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民营部门,减少进入和退出障碍,加强包括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的竞争。
金融部门需要进一步推进银行商业化和利率市场化,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法律和监管体制以确保金融稳定,为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建立可信的基础。
在劳动力市场上,中国需要分阶段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劳动者今后能在市场信号引导下流动;采取措施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反思并调整企业工资政策;形成可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
最后,需要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以保护农民权益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根本上完善农地征用政策以遏制城区的过度扩展,降低地方政府对与土地相关收入的依赖,疏解农民的不满情绪。
第二,加快创新步伐,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竞争压力激励中国企业通过自身研发和参与全球研发网络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
中国已经在建立研发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前列。
未来的优先任务是提高研发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为此,决策者需要着力提高大学毕业生技能和认知能力;建设一批与产业紧密联系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促进“创新型城市”发展,集聚高素质人才、知识网络、充满活力的企业和学习型组织,并使这些机构自由互动;提高长期风险资本对于新设民营企业的可及性。
第三,通过市场激励、监管、公共投资、产业政策和制度建设等措施,抓住“绿色”机遇。
鼓励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能提高福利水平和实现持续增长,也有助于应对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
这将鼓励一系列低污染、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部门的投资,实现绿色发展,并促进上下游的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在全球朝阳产业竞争中赢得优势。
这些政策有成功潜力,因为中国具备诸多优势。
巨大的市场规模有助于快速推广成功技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高投资率能快速更新原有的低效和高污染的资本品;日益增长和充满活力的民营部门如能获得足够融资,将对政策信号作出积极响应;充分利用相对发达的研发基础设施,推动迈向并拓展“绿色”技术前沿。
第四,通过在就业、融资、高质量社会服务和可转移的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相同的可及性,使所有人享有均等机会和社会保障。
这些政策措施对扭转较大的收入差距,帮助家庭管理与就业、健康及老龄化相关的风险,提高劳动力流动性,至为关键。
中国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城乡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关键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
扭转这一趋势需要采取三方面的协调行动。
首先,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从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本卫生医疗到养老服务。
其次,改革社保体系,确保形成可靠的社会安全网。
最后,动员社会各类主体公共和民营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共担公共服务的融资、提供与监督职责。
第五,通过筹集更多财政收入,确保地方政府有充足财力履行支出责任,建设稳健的财政体系。
新发展战略所需的企业和金融部门、绿色发展、机会均等方面的大部分改革,对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都有重要影响。
今后二十年建立稳健财政体系的议程涉及三个关键领域。
首先,筹集更多财政收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支出需求。
其次,提高社会和环境方面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最后,确保各级政府机构(中央、省级、地级、县级、乡镇、村)可用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
如果财政领域没有进行适当改革,新战略所需的许多其他改革将难以推进。
第六,通过成为全球经济积极的利益攸关方、主动利用多边体系和框架并影响全球治理议程,形成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的关系。
过去三十年,中国从融入全球经济中获益良多。
今后二十年继续加深与全球经济的贸易、投资和金融联系,中国还将会从进一步专业化、更多投资机会、更高资本回报以及互利的创意和知识流动中获益。
作为全球经济的关键利益攸关方,中国应在挽救陷于停滞的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保持积极态度,在区域贸易安排中倡导“开放的区域主义”,支持达成多边投资协议。
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涉及开放资本账户等许多工作,需要稳步推进。
不过,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关键步骤。
最后,中国应当在影响全球治理议程和应对全球紧迫经济问题(气候变化、全球金融稳定、更有效地启动较中国贫穷的国家发展进程的国际援助框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告在以上六个优先改革领域提出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决策者需要合理安排各领域内部和各领域之间的优先顺序,以确保改革平稳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最终的成功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力与决心,坚定的实施,部委与机构间的协调和得到灵活且有效管理的协商过程协商将确保公众支持并参与到改革过程的设计、实施和监督之中。
全球经济正在步入一个风险增大的时期,中国自身也处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转型的阶段,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冲击与脆弱性,都需要政府加以应对。
应当牢牢把握的原则是,应对短期问题必须有利于而非阻碍实现长期改革的优先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