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教学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认知结构;先行组织者;驱力动机;启示【中图分类号】g632.3
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在借鉴吸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教育心理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并使学习论与教学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对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1.理论的核心概念--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他的学习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核心概念基础上的。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有意义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对的,其实质在于符号(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
2.有意义学习的基础--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生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的良好、清晰、稳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2] 3.有意义学习的原则--”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
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组织提出了几条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逐渐分化”,是指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知识,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奥苏贝尔认为,这种呈现教学内容的顺序,不仅是与人类习得认知内容的自然顺序相一致,而且也是与人类认知结构中表征、组织和贮存知识的方式相吻合。[3]
4.有意义学习的策略--”先行组织者”
奥苏贝尔就如何贯彻”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具体策略:”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包摄性较广、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又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的,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4]。
5.有意义学习的动力--三大驱力动机
奥苏贝尔十分重视成就动机,他认为成就动机主要有三方面的驱力组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认知驱力是成就动机中最主要、最稳定的部分,它是内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是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即一种求知的需要。自我--增强驱力反映了学生要求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愿望,它既指向获得眼前的学业成绩和名次等,也指向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
二、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教学的启示
1.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形成条件
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要形成有意义学习,必须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做到以下两点:(1)让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经常与正在学习的任务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某种”价值追求”状态,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有设定学习目标并追求和尝试,其学习才是一种有意义学习,否则就只能是机械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必须积极建构他们自己头脑里的知识。(2)从学习目的和作用方面,启发学生遇到难于理解的学习材料时不要轻易放弃理解的愿望,鼓励那些学习上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的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树立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潜力,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经常具有成功感,增强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认知结构
在奥苏贝尔看来,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使之具有不断同化吸收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1)在新课程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结构的传授。(2)准确地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3.在新课程教学中贯彻”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
贯彻”逐渐分化”原则,就是要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特殊、不断分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师应先讲授一章、一节或一堂课的总体内容和组织方式,给出该范围中最一般、最宽泛的概念或
原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概貌了解和整体把握,然后再把范围不太广或更加分化了的下属概念或事实加以分类地纳入到整体之中,让学生逐一地掌握知识内容。教师在讲新知识时,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对比等方法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和逻辑联系,使新旧知识相互融会,联成一体,达到整合协调的目的,最终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并形成强大的知识链。
4.教学要有效地运用”先行组织者”的策略
教学中讲授新的、与学生已有概念、原理相差太大的概念、命题而学生难以理解时,需要教师有效地运用”先行组织者”的策略,呈现”先行组织者”。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比较熟悉地、同时又高度概括了将要学习知识的关键内容的材料,这些材料介于新旧知识之间,包容性和概括性相当大,对于学习新知识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使学生易于同化新知识。
5.正确地处理三大驱力动机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三大驱力动机缺一不可,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种驱力动机,而不能对任何一种驱力动机有所忽略甚至无视它的存在。那些借口某种内驱力的重要而忽视其它内驱力培养的作法都是不全
面的。尤其是那些借口认知内驱力重要而忽视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价值的说法和做法更是不足取的。
(2)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时,要更多地注意培养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主要是认知内驱力的培养。认知内驱力是有意义学习中
最重要的动机,它发端于学生好奇、探究、操作、理解和应对环境的倾向。要培养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我们必须重视认知和理解的价值,使学生对认知本身感兴趣,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不应把”实利”作为首选目标,最终因竞争分数、计较名誉或担心失败等外部动机而削弱认知内驱力。
(3)在儿童早期附属驱力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学龄初期儿童在这期间为学业成绩而努力,实际上是满足家长、教师或他人期望的一条途径,借此得到他们所渴望得到的赞许和奖励。这是一种正常心理需要,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可忽视其附属驱力的培养,必须给予重视而不能忽视。参考文献:
[1]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3][4]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王本法.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构成论及其意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