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长恨歌》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诗词曲五首》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诗词曲五首》课堂实录这节课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二十四课《诗词曲五首》。
老师想通过这节课让同学们了解诗词曲这种文学形式,以及经典的五首诗词曲作品。
实录如下:(板书内容:诗词曲五首)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首经典的诗词曲作品。
请问,你们了解什么是诗词曲吗?学生A:据我所知,诗词曲是一种文学形式,是用诗歌来表达感情、抒情、叙事的文学作品。
学生B:古代的诗词曲比较有名,现代的也有,像陈奕迅和周杰伦写的歌曲不就是现代的诗词曲吗?老师:非常好!诗词曲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文字为表现手段,通过词章的节奏韵律、辞藻华丽多情、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等特点,表达着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抒发着特定的社会群体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
(老师教授第一首诗词曲《将进酒》)老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首诗词曲——《将进酒》,这首作品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是谁吗?学生C:李白是唐代诗人,号称“诗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老师:非常棒!在这首诗词曲《将进酒》中,李白用了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清酒、美酒的狂热赞美,也表达了他的豪放不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老师教授第二首诗词曲《水调歌头》)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二首诗词曲——《水调歌头》,这首作品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学生D:苏轼是宋代大文豪,他除了写词,还广泛涉猎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诸多领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老师:非常厉害!在这首诗词曲《水调歌头》中,苏轼以词为载体,表现了他对于自然、人生、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老师教授第三首诗词曲《静夜思》)老师:第三首诗词曲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静夜思》,这首诗词曲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这首诗词曲吗?学生E:听过听过,这首诗词曲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的感慨和思绪。
老师:说得非常好。
在这首诗词曲《静夜思》中,李白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化繁为简地表达了他在夜晚的感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开启一段旅程,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师: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登幽州台歌》和《望岳》这两首。
先请大家自由读第一首,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学生先自读,探索技巧)师:哪位同学给我们朗读展示一下?(学生推荐代表朗读展示)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的恰当吗?好吗?为什么?生:同学朗诵的速度还可以再慢一点,低沉一点生:“独”“怆然”“涕下”提示我们朗诵的时候可以一种孤寂、痛苦的心情来读生:这是一首绝句,可以用“二三”的节奏来读。
师:打断一下,《登幽州台歌》真的是一首绝句吗?生:不是。
师:是的,它不是绝句。
它是一首古体诗,从题目中的“歌”可以得知。
歌,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类似的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师:诗歌以精准凝练、整齐工稳为美,而这首诗中重复出现了“不见”,前后字数也不同,能不能改成这样?读一读,想一想(屏显)前不见古人,后难逢来者。
念天地悠悠,独怆然涕下。
(男女生互换比读)师:你喜欢原诗还是改变后的诗?为什么?生:我喜欢原诗,多了一个“之”一个“而”,读来语气更舒缓,像叹息,而且抑扬顿挫。
生:我也喜欢原诗,重复“不见”,更见诗人的孤独、伤感。
师:大家很聪明,感悟的很好。
建议你读这首诗的时候采用“一二二”节奏处理,这样更有助你读出诗歌的韵味。
(学生自行朗读操练,并齐读展示)师:学习诗歌,除了第一步“吟诵”,还有必要进行“译读”,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领会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为这首诗做个注解吧,直译或意译。
(结合书下注释,学生思考,二人合作,准备译读。
)生:往前看不到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诗歌就像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古诗的世界,领略三首古诗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二、学习《静夜思》师:首先,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请大家先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师: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朗读一下?生 1:(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读得很不错,声音响亮,字音也很准确。
那大家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 2:诗人在晚上看到床前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
师:很好,那诗人为什么会把月光误以为是霜呢?生 3:可能是因为月光很白很亮,就像霜一样。
师:说得有道理。
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生 4:诗人抬头看着明月,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非常准确!在这首诗中,“思”字是整首诗的灵魂,它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师: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思念之情,一起再朗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齐读)三、学习《春晓》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一首古诗——孟浩然的《春晓》。
师:大家先听老师朗读一遍。
(老师朗读)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然后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学生朗读并思考)生 5:这首诗写的是春天。
师:从哪里能看出来呢?生6:诗里有“春眠不觉晓”,还有“花落知多少”,春天睡觉很舒服,而且花会掉落。
师:回答得很棒!那“夜来风雨声”这句又说明了什么呢?生 7:说明晚上下了雨。
师:对,那诗人听到风雨声,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 8:可能会担心花朵被风雨打落太多。
师:嗯,有道理。
那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生 9:既有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又有对落花的惋惜。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到位。
那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齐读)四、学习《咏柳》师:最后,我们来学习贺知章的《咏柳》。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 《1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绝句》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登高》(学生背诵)。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党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
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受诗歌《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生:香读出来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
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生:读以上两句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读出来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设计意图:学生在读诗、看课本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中,了解诗的大意,从色彩、味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春天的美美景。
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四、拓展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色,写了不少诗来赞美:1、略读两首诗: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课堂小结: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
《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婉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
一、诵读课文二、合作探究1.试分析诗中第三部分对景物的描写,说说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
2.你怎样理解《长恨歌》中的“恨”的意思?(恨什么?为何而恨?)课堂检测1.下列各项对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夸张)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夸张、借代)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比喻、拟人)D、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对偶、比喻)2.课文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并与李白的《清平调》三首比较,说说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什么共同点?《清平调》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课堂小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两种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知人论世”要求我们了解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理解欣赏诗歌;“以意逆志”要求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是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深入浅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2【教学目标】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熟读成诵《长恨歌》【教学重点】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一、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古诗的世界,领略两首古诗的魅力。
(二)学习《静夜思》师:首先,我们来学习李白的《静夜思》。
大家先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生 1:(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读得不错,声音很响亮。
不过,“疑”这个字要读准,是二声。
大家再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们能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吗?生 2:诗人在床前看到了明亮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
师:很好,那诗人为什么会把月光误认为是霜呢?生 3:因为月光很白很亮,就像霜一样。
师:对,这说明当时的环境怎么样?生 4:很安静,很清冷。
师:真棒!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生 5:诗人抬头看着明月,低下头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说得太好了!那大家想一想,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们陷入沉思)生 6:他可能会想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生 7:他会想家乡的山水和房屋。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思念之情,再齐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齐读)(三)学习《春晓》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孟浩然的《春晓》。
请大家听老师朗读一遍。
(教师朗读)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师:谁来给大家讲讲这首诗?生 8: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的叫声。
想起昨夜里风声雨声不断,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了。
师:解释得很清楚。
那从这首诗中,你们能感受到春天的什么特点?生 9:春天很温暖,让人容易睡过头。
生 10:春天鸟儿很多,叫声很动听。
师:不错。
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两句又给人怎样的感受?生 11:让人觉得有点可惜,那么多花被吹落了。
苏教版六年级上《古诗两首》语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古诗两首》语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1
课题4《古诗二首》教时2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
谁愿意把自身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只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竞赛背诗,看
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干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白居易的《长恨歌》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1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诗歌主题的理解。
【知识链接】1.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2.李、杨的故事: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公元756年,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3.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韵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句式比较灵活。
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方法指导】1.课前根据注释阅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句子,上课时通过与同学讨论或询问老师解决。
2.熟读成诵并仔细阅读知识链接部分,试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诗歌主题。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今天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十课《古诗三首》的课堂实录。
老师开始上课前,询问我们对古诗的了解程度,并简单介绍了古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随后,老师开始讲授本课的诗篇。
首先,老师带着我们一起朗读了《静夜思》这首古诗。
我们读出来的《静夜思》声音有点混乱,老师耐心地纠正我们的发音和韵律,帮助我们更加流利地朗读。
接下来,老师指导我们认真阅读《静夜思》,并解释了大量生僻词汇的含义,如“床前明月光”就解释成床铺前面有一轮明亮的月亮。
同时,老师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再来,老师教我们学习《登鹳雀楼》,这是一首充满壮美和豪迈的唐诗。
老师让我们集体朗读,这次我们朗读的效果比之前好了很多,也更有感染力了。
随后,老师讲述了这首《登鹳雀楼》的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让我们更加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老师提醒我们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一座在江苏的古建筑,也介绍诗歌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体现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最后一首古诗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老师为我们阐述了诗歌的大意:悼念朋友离别的情感。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一些关于友情和别离的感性讨论。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对三首古代诗歌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受,也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地讲述,结合实际情境来分析诗歌的内涵,让我们感受到古诗文学的无穷魅力。
结束课堂之前,老师让大家各自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拿出来大声朗读。
分享自己的喜好让我们更加亲近文学,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让我们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收获了不少。
此时,老师又让我们翻阅一些书籍,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古诗,这样做也是要让我们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小组内,我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拓宽自己的视野,不同的诗歌语言让我们体会到不一样的艺术美。
在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古诗的欣赏、鉴赏,还了解了古诗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之一。
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十一课《古诗三首》中,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了三首经典的古诗,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增强了解诗的能力,下面是这节课的实录:一、导入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本节课的主题,告诉我们要学习三首古诗。
他问我们有没有听过古诗,有的同学说听过,有的同学说没听过。
老师说:“古诗虽然有些难懂,但是很美丽,有很多美好的意象和情感,你们会喜欢它的。
”二、学习诗歌1.《登鹳雀楼》老师先读了这首诗,然后让我们一起跟着他读,然后解释诗歌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他在这首诗中写出了自己登高观赏景色的感受,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向往。
2.《静夜思》老师随后介绍了另一首诗歌《静夜思》,并向我们展示了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他在这首诗中描述了自己在晚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景,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3.《将进酒》最后,老师介绍了第三首诗歌《将进酒》,我们看见这首诗十分长,老师告诉我们可以分段朗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豪迈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表达了对人生的热情和自信。
三、课堂练习接着,老师对同学们进行了一些小练习,让大家自己尝试着读诗,运用课上所学的技巧。
有些同学读得很流利,有些同学读得还不太熟练,老师对他们进行了指导。
四、总结最后,老师总结了这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了古诗的重要性,并告诉我们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更多的古诗和古文,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学习并深入理解它们的内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三首经典的古诗,还学到了如何朗读和理解古诗的技巧,尤其是对于我们小学生,这对于增强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节课中,老师还让我们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对古诗的感受。
很多同学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并表达出自己对古诗的喜欢和对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象的理解。
长恨歌教学实录
《长恨歌》教学实录【师】白居易去世后,唐玄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可见白诗多么通俗易懂,也可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家喻户晓。
一千多年过去了,它们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和动人的魅力。
《长恨歌》取材于唐明皇李隆基和大美女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李杨爱情佳话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它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在盛世大唐上演的一部收视率极高的偶像剧。
【师】这首诗太美了,我把它雪藏到了今天,就是想和同学们美美地欣赏一下。
下面我和后羿同学合作诵读这首诗。
读《长恨歌》不可无音乐,因为李杨二人均是优秀的音乐家,堪称知音。
正好我们班有古典音乐方面的人才,有请戴舒淇和揭清宜伴奏。
(教师和后羿同学合诵,戴舒淇和揭清宜用琵琶和二胡伴奏)【师】感谢三位同学。
他们之所以才会有如此精彩的演绎,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准备时对课文进行了悉心的揣摩。
【师】关于李杨二人的人物形象,正史有,野史也有,但我们今天主要看看白居易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我们来看课文,来找一找文中对李杨二人描写的段落或句子。
对唐明皇人物形象刻画的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师】好,还有吗?接着往后找。
想一想,“重色”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生】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师】除此之外,后文好像还有一个很长的段落也是对唐玄宗的刻画,从哪里开始?【生】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开始。
【师】下面我们再找找对杨贵妃的人物形象刻画有哪些?【生】从“天生丽质难自弃”到“尽日君王看不足”。
【师】包括“可怜光彩生门户”也是。
这是生前的杨贵妃形象,那么死后的形象是怎样的呢?【生】“楼阁玲珑五云起”一直到结尾。
【师】这是道士找到已经成为仙人的杨贵妃时的情形。
同学们,我们明确了,写唐玄宗是两句话加一个段落,写杨贵妃是两个片段。
那么请大家在这些内容中找出自己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赏析,说一说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马嵬(其二)上课实录1
4、课后,要求学生以自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做出自己的概念图。
(见下页图3)5、对学生们的概念图作出评价,衡量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列举一张比较典型的学生概念图。
马嵬(其二)上课实录裴笑春(辽宁省鞍山市广播电视学校)课前反复播放歌曲《贵妃醉酒》,用以渲染气氛。
师:上课!同学齐背李商隐的《锦瑟》师:检查作业。
上节课结束后,老师给同学们印发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并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写杨贵妃美貌的诗句,大家找到没有?生:找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师:非常好!还有描写李、杨的爱情的句子呢?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师:如此美好的爱情却因安史之乱的爆发而毁灭了,以至于在南逃的途中,在马嵬坡前,杨贵妃被贵为天子的丈夫赐死了。
这是何等的令人心痛!这样的诗句又有哪些?生: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师:展示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图片,引出本课目标。
对于李、杨的爱情悲剧,历代文人墨客都有过精彩的诗句,这些诗作者大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那就是将祸根都推向了杨贵妃,即所谓“女人祸水论”。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马嵬》这首诗,则大不相同,作者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让我们耳目一新。
出示课题:《马嵬》(其二)李 商 隐目标:1、掌握本诗的写作手法; 2、进一步体会咏史诗的特点。
听录音朗读本诗,强调停顿。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强调字音:嵬(wéi) 更(gèng) 宵柝(tuò) 晓筹(chóu)讲析诗句: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句意:海外空闻还有一个九州,来生为夫妇的盟誓能否实现,亦渺茫难期,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更:还有。
卜:预料。
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这有何用意?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讽刺唐玄宗的痴心妄想。
长恨歌优秀教案 课堂实录
《长恨歌》教学设计一、导课: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美女不计其数,但最著名的却只有四位,这四位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为什么只有这四位美得这样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为她们身上都凝聚了浓浓的政治悲情色彩。
西施为越国忍辱负重,乃忠义之女;昭君为和平远嫁匈奴,乃大义之女;貂蝉为除董卓巧计离间,乃正义之女;这三位虽身为巾帼却做出了不让须眉的历史贡献,人生可谓悲壮!而杨贵妃杨玉环呢,她简单而多情,结局悲惨,一场倾国恋,一曲长恨歌,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忧伤和缠绵。
都说人生长恨水长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长恨歌》。
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述一下你所知道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呢?(杨玉环16岁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师:非常好!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正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他们的爱情人生中的所感所思!回顾唐玄宗好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在杨贵妃受宠时,两人的心情如何?(乐)安史之乱爆发,最终使得杨贵妃惨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悲伤之中又对杨贵妃产生了浓浓的思念。
(思念)乐极生悲,悲后苦思,思中余恨,哪一种感情贯穿了全诗呢?(生答:恨!)大屏幕显示“恨”字“恨”在此为何意?是仇恨、怨恨吗?(生答:是遗憾、是悔、是痛)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2022年10月15日,我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如下: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整理好书包,起立,等待老师进入教室。
老师徐徐进入教室,同学们恭敬地向老师鞠躬致敬。
老师微笑着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古诗三首》。
”说完,老师拉开幕布,展示出三首诗的书面。
同学们好奇地观察着幕布上的三首古诗。
老师先将第一首《悯农》背诵给同学们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语音铿锵有力,音节分明,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真实感染力。
老师询问同学们是否了解这首诗的含义,同学们开始踊跃举手回答。
张同学说:“这首诗主要是在叙述农民的辛苦生活,虽然每年种地,但是收成很不容易。
”老师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回答,表示赞同。
接下来,老师背诵了第二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表达了诗人李白的豪迈与深情,让同学们感到振奋。
听完《将进酒》后,老师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娓娓讲解了这首诗的意义和背景。
同学们也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这首诗的深刻含义。
最后,老师背诵了第三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人类永远向上的愿景。
课堂最后,老师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对这三首古诗的思考和体会,同学们纷纷举手分享。
小舒同学说:“通过《悯农》这首诗,我更加珍惜我所有的衣食住行,感恩所有为我付出的人。
”小娟同学说:“《将进酒》这首诗,让我勇敢面对挑战,鼓起自己的勇气。
”小明同学说:“《登鹳雀楼》这首诗,让我明白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深层含义,不停止向上进取,追求自己的梦想。
”看着同学们的思考与分享,老师布满在脸上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同学们积极思考和讨论,亲手和思想交流,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长恨歌》教学实录
《长恨歌》(王安忆)教学实录课程纲要《长恨歌》也许源于“此恨绵绵无绝期”,也许受启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部让人感慨万千的作品。
屋檐上四处张望的鸽子、里弄间咿咿呀呀的留声机、阁楼上垂着流苏的碎花窗帘,一种浓郁的怀旧情绪从文中流淌出来,那是历史的跫音,又似上海的情怀。
选择《长恨歌》是因为有感于这种怀旧情绪。
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选择优秀的作品,无疑是教学的捷径。
选择小说一是因为它更直观可感,二是因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应该具有诗的魅力,而《长恨歌》正是这样的作品。
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人情、人性。
学生可以在别人的故事中历练自己的人生。
教学实录教师:这里有华丽的旗袍、洁白的鸽子、潮湿的空气、连绵的雨、繁华的夜。
上海的里弄走出了王琦瑶,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今天让我们随王安忆女士的笔走进上海这座城市,走进上海的故事,共同来吟唱《长恨歌》。
我知道班里已经有几位同学读过这部作品,下面请这几位同学来完成表格的填写,让我们共同来熟悉故事。
(多媒体展示表格,附文后)学生:作品的开始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
学生:王琦瑶的一生始终在上海度过。
从闺阁走出,来到爱丽丝公寓,再走进平安里,最终消亡在平安里摇曳的灯光下。
学生:我认为将“纯真的爱”和“真诚的帮助”作为礼物送给王琦瑶的人是程先生。
他也是作品中唯一懂得爱的人。
教师:你的分析很透彻。
学生:80年代出现在王琦瑶生命中的男人是老克腊。
王琦瑶爱上了自己女儿的朋友,甚至为了挽留他的爱,想把自己珍藏的一匣黄金送给他,因此我认为他送给王琦瑶的礼物应该是一种对爱情的幻想,很美,但也很残酷。
教师:是啊,她只是被短暂的幸福迷了眼,她只是有些虚荣、有些轻浮,经不住虚幻美的诱惑,于是现实狠狠地给了她一巴掌。
学生:作为女儿的朋友的长脚,与王琦瑶的关系很简单,为了那盒黄金,他勒死了王琦瑶,所以他与王琦瑶的关系应该填生命终结者。
古诗《长恨歌》课堂实录
古诗《长恨歌》课堂实录(老师故作疑惑的问)师:据传曾经有一位皇帝,十分宠爱他的一位妃子为了博取她的欢心,这位万人之上的皇帝,不惜从万里之外,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运来新鲜的荔枝当沿途的驿站一路烟尘滚滚时,当传送荔枝的人们一路疲于奔命时,当驿站的快马一路精疲力尽时,在美丽的皇宫里,贵妃正在享用美味新鲜的荔枝大家可知道这位皇帝、这位贵妃是谁吗?学生兴奋得大呼:唐玄宗、杨玉环!师:很好!你们都是知识广博的才子才女们!下面咱们来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预习的故事背景生1: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珪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师:准备非常充分值得表扬还有谁愿意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生2: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师:看来大家预习的都很好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今天表现的那么好!下面咱们来迅速的完成预习检测(幻灯片展示)预习检测: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幻灯片展示)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城阙()千乘()花钿()萦纡()旌旗()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耿耿()霜华重()衾()临邛()绰约()玉扃()参差()珠箔()仙袂()迤逦()飘飖()凝睇()人寰()擘()霓裳()粉黛()以男女小组竞赛形式分组迅速完成,学生情绪高昂师:(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听录音并跟读录音,稍后大声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录音并随时做字音记录师:下面我们请男女同学分角色组合朗读,其他同学听并评判谁最准确的把握住了感情生男女组合,以各自的嗓音特色分别读相应的内容,学生积极性较高师:咱们都知道这是一篇千古美文究竟美在哪里,让我们初读课文,理清情节(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迅速浏览课文完成自学检测(出示自学检测)自学检测:1、根据故事情节,把所给出的图片排序2、分别用一句话描绘每幅画面的内容3、给每幅画命名(4个字)学生翻阅课文,看图片师:同学们完成了吗?排序是什么样的呢?生一起喊:3214师:那谁愿意把自己描绘的画面内容展示给大家呢生3:我写的第一幅:杨贵妃和唐玄宗正在美丽的花园里愉快的赏花生3读完抬头看老师师:你写的很好准确把握了画面内容能再展示一幅吗?生3:第二幅:杨贵妃在马嵬坡惨死师:很简洁,但也把握住了最关键的故事情节很不错!师:还有谁?踊跃发言!生4:我写的是:唐玄宗在月夜下苦苦思念杨玉环还一个是,道士上天寻找到了杨玉环并转达了李杨二人的思念师:这位同学一下全说完了,写的很准确不过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语言还可以写的更美是不是?但是方法大家基本都掌握了和以前讲过的描述漫画画面题的做题方法一样,是不是?学生点头师:好,下面咱们再读课文(展示自学指导语):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请找出来,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杨玉环的美貌的?师:同学们找到了吗?生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师: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是怎样写人的呢?生3:对比、反衬师:还有吗?生5:借代师:能解释吗?生:粉黛借代后宫其他人师:很对,还有谁有发现?生:“梨花一枝春带雨”特别有韵味,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师:很对大家一起说,你们都有什么发现生群答:“三千宠爱在一身、”“今日君王看不足、”“云鬓花颜金步摇”师:这些都是从哪些方面写人的?有可以总结的写作方法吗?生群答:侧面、外貌、神态、动作.....师:请同学们做好记录师: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写的描绘杨贵妃美貌的诗歌叫什么?同学们大呼:李白!(多媒体展示《清平调》三首)师:讨论分析:李白和白居易都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他们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生6::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两位诗人都是把人比喻成花,师:分析的完全正确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师:下面我们沙场秋练兵:现学现用看下面的文段使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展示《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学生见到这首诗很兴奋基本能快速找到侧面描写,但与之对应而存在的正面描写反而被他们忽视了这是始料未及的师:下面完成当堂训练:描写你生活中的一个人,要求:运用今天课堂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字数200字左右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略)师:有个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我们在写的时候,要会加入侧面描写大家可以把刚才所写整理修改,写在随笔本上第二课时目标:1、分析并体会诗句,探讨并总结本诗“写人”的技巧2、总结相关写作手法师展示自学指导: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思念的句子,分析诗句,体会这些句子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生1:“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生2:“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师:有个词叫物是?生:人非师:还有一句相关的诗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师:还有谁?生: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生:“孤灯挑尽未成眠,”师:这些都是怎样表达了感情呢?或者说“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呢?”生6: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师:小试身手:现学现用—下面诗歌中有《长恨歌》的表现手法吗?幻灯片展示:1、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江城子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生很快群答:有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师展示自学指导:《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看法(略),以赞成第三种者为多师: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诚然,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
长恨歌优秀教案-课堂实录
《長恨歌》教學設計一、導課:曆史上傾國傾城の美女不計其數,但最著名の卻只有四位,這四位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為什麼只有這四位美得這樣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為她們身上都凝聚了濃濃の政治悲情色彩。
西施為越國忍辱負重,乃忠義之女;昭君為和平遠嫁匈奴,乃大義之女;貂蟬為除董卓巧計離間,乃正義之女;這三位雖身為巾幗卻做出了不讓須眉の曆史貢獻,人生可謂悲壯!而楊貴妃楊玉環呢,她簡單而多情,結局悲慘,一場傾國戀,一曲長恨歌,留給人們の是無盡の憂傷和纏綿。
都說人生長恨水長流,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詩人白居易の千古名作——《長恨歌》。
長恨歌以唐玄宗和楊貴妃の故事為題材,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纏綿悱惻の愛情悲劇,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講述一下你所知道の唐玄宗和楊貴妃の故事呢?(楊玉環16歲嫁與玄宗第十四個兒子壽王李瑤為妃.後為李隆基看中.李欲將楊占為已有,又礙於名分,於是,讓她出宮做女道士,而後再迎歸宮中,掩耳盜鈴.李隆基早先勵精圖治,晚年逐漸松弛.得楊玉環後,更是沉湎酒色,荒廢朝政.朝廷內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對楊家の偏幸,更促進了矛盾の激化.範陽節度使安祿山打著討伐楊氏,以清君側の幌子,發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偕楊玉環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陝西馬嵬驛,扈從禁軍發難,求誅楊氏兄妹以謝天下.迫於情勢,李隆基只得如請,"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師:非常好!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正表現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他們の愛情人生中の所感所思!回顧唐玄宗好楊貴妃の愛情故事,我們可以想象在楊貴妃受寵時,兩人の心情如何?(樂)安史之亂爆發,最終使得楊貴妃慘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悲傷之中又對楊貴妃產生了濃濃の思念。
(思念)樂極生悲,悲後苦思,思中餘恨,哪一種感情貫穿了全詩呢?(生答:恨!)大屏幕顯示“恨”字“恨”在此為何意?是仇恨、怨恨嗎?(生答:是遺憾、是悔、是痛)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精选1篇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一、引言本次课堂教学的主题是《古诗三首》,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在课堂上,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创作等方式,深入挖掘古诗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首先,我将为学生简要介绍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特点。
例如,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战乱之后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以登高远望的视角,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豁达的胸怀;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以离别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2. 朗读与赏析在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让他们体会诗歌的语言韵律。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音节、节奏、声调等要素,感受诗歌的美感。
接着,我会带领学生逐句赏析诗歌,关注诗人的情感表达、意象描绘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创作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古诗的魅力,我将组织一次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改写或者创作新的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提供一些创作技巧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我也会邀请有经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4. 总结与反思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们可以回顾自己在本次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分享自己在学习古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此外,我还会邀请学生提出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我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古诗的内涵。
例如,在讲解《春望》时,我会问学生:“你们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长恨歌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这首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被后人誉为“诗史”。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我们学校开展了《长恨歌》的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 掌握《长恨歌》的诗歌特点、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3.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三、教研内容1. 《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1)创作背景:《长恨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当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
这首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宫廷斗争。
(2)文学价值:《长恨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诗史”。
其具有以下特点:①题材重大:以宫廷爱情为题材,揭示了当时社会矛盾和宫廷斗争;②艺术手法独特:运用了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③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和惋惜。
2. 《长恨歌》的诗歌特点、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1)诗歌特点:①叙事性强:诗歌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详细描绘了他们的爱情历程;②抒情性浓:诗歌中充满了对爱情的赞美、对悲剧的惋惜以及对人生的感慨;③议论性鲜明:诗歌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矛盾。
(2)艺术手法:①叙事手法:诗歌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历程,展现了他们悲剧的一生;②抒情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③议论手法: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矛盾。
(3)表现手法:①直接抒情:诗歌中直接表达了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赞美、对悲剧的惋惜以及对人生的感慨;②间接抒情:通过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间接表达了对社会矛盾的反思。
3.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2)分析诗歌的诗歌特点、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思考《长恨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李白《长恨歌》教学实录
引导语:《》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
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下面是这首诗的教学实录的质量,欢迎大家阅读!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我只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不约而同哪,一起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请学生分析。
动作描写,对比手法都分析得很到位。
其他学生补充了其它的外貌描写,尤其是一个女生分析“梨花一枝春带雨”特别有韵味,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
然后,我故弄玄虚,呵呵,“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同学们大呼:李白!然后投影出示李白的同样脍炙人口的《清平调》三首。
《清平调》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我再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共同点?总结:李白也好,白居易也好,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
两位诗人都是从虚处落笔,把人比喻成花,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
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
第二个问题,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全班同学又是不约而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然后,几个积极发言的同学分析到了好几处。
比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想想,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长恨歌》课堂实录(老师故作疑惑的问)师:据传曾经有一位皇帝,十分宠爱他的一位妃子为了博取她的欢心,这位万人之上的皇帝,不惜从万里之外,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运来新鲜的荔枝当沿途的驿站一路烟尘滚滚时,当传送荔枝的人们一路疲于奔命时,当驿站的快马一路精疲力尽时,在美丽的皇宫里,贵妃正在享用美味新鲜的荔枝大家可知道这位皇帝、这位贵妃是谁吗?学生兴奋得大呼:唐玄宗、杨玉环!师:很好!你们都是知识广博的才子才女们!下面咱们来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预习的故事背景生1: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珪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师:准备非常充分值得表扬还有谁愿意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生2: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师:看来大家预习的都很好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今天表现的那么好!下面咱们来迅速的完成预习检测(幻灯片展示)预习检测: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幻灯片展示)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城阙()千乘()花钿()萦纡()旌旗()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耿耿()霜华重()衾()临邛()绰约()玉扃()参差()珠箔()仙袂()迤逦()飘飖()凝睇()人寰()擘()霓裳()粉黛()以男女小组竞赛形式分组迅速完成,学生情绪高昂师:(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听录音并跟读录音,稍后大声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录音并随时做字音记录师:下面我们请男女同学分角色组合朗读,其他同学听并评判谁最准确的把握住了感情生男女组合,以各自的嗓音特色分别读相应的内容,学生积极性较高师:咱们都知道这是一篇千古美文究竟美在哪里,让我们初读课文,理清情节(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迅速浏览课文完成自学检测(出示自学检测)自学检测:1、根据故事情节,把所给出的图片排序2、分别用一句话描绘每幅画面的内容3、给每幅画命名(4个字)学生翻阅课文,看图片师:同学们完成了吗?排序是什么样的呢?生一起喊:3214师:那谁愿意把自己描绘的画面内容展示给大家呢生3:我写的第一幅:杨贵妃和唐玄宗正在美丽的花园里愉快的赏花生3读完抬头看老师师:你写的很好准确把握了画面内容能再展示一幅吗?生3:第二幅:杨贵妃在马嵬坡惨死师:很简洁,但也把握住了最关键的故事情节很不错!师:还有谁?踊跃发言!生4:我写的是:唐玄宗在月夜下苦苦思念杨玉环还一个是,道士上天寻找到了杨玉环并转达了李杨二人的思念师:这位同学一下全说完了,写的很准确不过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语言还可以写的更美是不是?但是方法大家基本都掌握了和以前讲过的描述漫画画面题的做题方法一样,是不是?学生点头师:好,下面咱们再读课文(展示自学指导语):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请找出来,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杨玉环的美貌的?师:同学们找到了吗?生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师: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是怎样写人的呢?生3:对比、反衬师:还有吗?生5:借代师:能解释吗?生:粉黛借代后宫其他人师:很对,还有谁有发现?生:“梨花一枝春带雨”特别有韵味,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师:很对大家一起说,你们都有什么发现生群答:“三千宠爱在一身”、“今日君王看不足”、“云鬓花颜金步摇”师:这些都是从哪些方面写人的?有可以总结的写作方法吗?生群答:侧面、外貌、神态、动作.....师:请同学们做好记录师: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写的描绘杨贵妃美貌的诗歌叫什么?同学们大呼:李白!(多媒体展示《清平调》三首)师:讨论分析:李白和白居易都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他们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生6::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两位诗人都是把人比喻成花,,师:分析的完全正确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师:下面我们沙场秋练兵:现学现用看下面的文段使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展示《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学生见到这首诗很兴奋基本能快速找到侧面描写,但与之对应而存在的正面描写反而被他们忽视了这是始料未及的师:下面完成当堂训练:描写你生活中的一个人,要求:运用今天课堂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字数200字左右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略)师:有个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我们在写的时候,要会加入侧面描写大家可以把刚才所写整理修改,写在随笔本上第二课时目标:1、分析并体会诗句,探讨并总结本诗“写人”的技巧2、总结相关写作手法师展示自学指导: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思念的句子,分析诗句,体会这些句子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生1:“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生2:“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师:有个词叫物是?生:人非师:还有一句相关的诗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师:还有谁?生: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生:“孤灯挑尽未成眠”,师:这些都是怎样表达了感情呢?或者说“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呢?”生6: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师:小试身手:现学现用—下面诗歌中有《长恨歌》的表现手法吗?幻灯片展示:1、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江城子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生很快群答:有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师展示自学指导:《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看法(略),以赞成第三种者为多师: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诚然,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