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1.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本节课围绕着“等腰三角形”这条主线,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脑思考来参与学习过程,这既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重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既重视了能力培养,又重视了学生情感的产生和保持。
这节课是结束了,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实在是任重而道远。就让我们和孩子们在新课程中一起成长,一起体会他们的主动与积极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一起来感悟我们在新课程中对学生自主性培养所遵循的几条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创造。
2.提问:证明两个角相等,我们有哪些方法?
3.通过折叠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来证明∠B=∠C?(引导学生观察折纸,添加辅助线,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
4.经过讨论分析,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证明过程。
已知:△ABC中,AB=AC。
求证:∠B=∠C。
证明:
①作BC上的中线AD,②作AD⊥BC,垂足为D③作∠BAC的角平分线AD
二、组织实践操作活动,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本节课以“等腰三角形”为主线索,用“动手”贯穿整堂课。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好“四让”: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这种教学方式,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不怕学生说不好,不怕学生出问题,其实学生说不好的地方、学生出问题的地方都正是我们应该教的地方,是教学的切入点、着眼点、增长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和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指导。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2.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Biblioteka Baidu进一步了解探究——猜想——归纳——论证的发现真理的方法。
3.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BD=CD∴∠ADB=∠ADC=90°∴∠BAD=∠CAD,
在△ABD和△ACD中在Rt△ABD和Rt△ACD中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ABD≌△ACD(HL)∴△ABD≌△ACD(SAS)
∴∠B=∠C∴∠B=∠C∴∠B=∠C
5.以上证明论证了性质1,并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描述。
四、创设感悟情境,拓展感悟空间,提高学生触及数学本质的能力
教的真谛在于“导”,学的成功在于“悟”。不通过感悟的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数学知识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使其有所感悟,这样的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讲才是有实在意义的,所以感悟在数学学习中具有核心地位。而感悟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不是一味的追求“热闹”,而是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感悟情境,不管是在导入新课,还是在探索新知,或是在例题解析,我都尽量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并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深入思考,感悟数学本质。
再次让学生探讨,在尝试成功的基础上,学生会模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容易得到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的推论: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强调:它是证明角相等、60°的又一个依据)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他们积极思维,锻炼他们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活动中老师与同伴的评价,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在其中获益。]
⑵等腰三角形一顶角为40°,它的另外两个底角为__________________。
⑶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4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⑷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2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
[设计意图:运用变式练习,巩固所学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等腰三角形具有一般三角形所有的性质,另外,它又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它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到底有什么独特的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活动一:动手操作,猜想性质
同学们做实验:把各自准备的等腰三角形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并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五)分层作业,深化新知
1.必做题:⑴学案:第1、6、8题;
⑵已知,如图,AB=AC,AD=AE。求证:BD=CE。
2.选做题:如图,已知△ABC中,AB=AC,F在AC上,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F。求证:ED⊥BC。
[设计意图: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
数学学习如果忽视了丰富多彩的人的生活及其需要,忽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个人理解、体验、需要和感悟,那么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就成为了空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与实施,要求我们应该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及需要作为崭新的教学内容加以呈现。让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履历生活情境,体会与了解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模拟、猜测与反思的过程;让数学学习成为每一位老师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组成部分。下面就“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这一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这是在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变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为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类问题的证明提供了新的依据,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研究和学习本节课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图形的美及应用价值,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在等腰三角形中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以及向学生渗透转化、类比思想都有很大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中的关于边的相等关系、角的相等关系、角的数量关系。学生板演或口述解题过程,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及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巩固所学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如图,下列推理正确吗?
2.填空
⑴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40°,它的顶角为______________。
二、学情分析
就其知识掌握而言,学生虽然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已经具备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但是对规范的、需要经过缜密思维推理过程的表达,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规范和引导。就其生理、心理特点而言,八年级学生思维正处于活跃期,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演绎推理能力已初步形成,动手能力较强,注意力比较集中,对直观生动的事物很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因而,一方面教师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发表见解的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尺、自制等腰三角形纸片
八、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播放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体会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2.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要看房梁是否水平,通常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房梁上,从顶点悬挂一个铅垂,他们说:若悬挂铅垂的绳子(铅垂线)正好经过等腰三角板底边的中点,那么房梁就是水平的。他们的说法、做法对吗?为什么?
1.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现实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应用比比皆是,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进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不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从思想方法和知识储备上,为学生今后研究“四边形”和“圆”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等腰三角形。
3.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并让学生在等腰三角形中指出腰、底边、顶角、底角。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出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启动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愿闻其详”,为下面探究活动拉开序幕。]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又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开展操作活动,并与积极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二:引导推理,论证性质
1.提问:根据我们一直来的方法,先观察,猜想性质,然后用几何知识论证性质,那么要证明一个命题的第一步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我们分享?还有哪些疑惑?
知识体系构建:
思想方法归纳:
1.证明相等角的又一方法是:等边对等角;
2.研究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作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3.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点----线----面”线索分明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借助于课件适时、灵活地投影展示,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创造情感体验的机会,启动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应只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而应更多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需要怎样的数学活动方式。惟有如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会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空间,产生强大的后续学习的动力。在本节课堂上,我注意给学生创造情感体验的机会:在数学实验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中,体验了到数学科学的奥妙;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尝试完成例题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在归纳小结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无止境……
活动四: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1.回到创设的情境问题,请学生解释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检验房梁是否水平的方法的合理性。
2.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127页例1:
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AC=120°,点D、E是底边BC上两点,且BD=AD,CE=AE,求∠DAE的度数。
3.如果上面例1中去掉AB=AC这个条件,能否求得∠DAE的度数。
问题⑴: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问题⑵:对称轴在哪里?沿着对称轴对折有哪些重合的线段和角?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问题⑶:从上表中你能猜想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
(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
难点: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的证明及辅助线的添加。
五、教学关键
运用观察、操作来领悟规律,以全等三角形为推理工具,在交流中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
在学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运用直观教学发现法启发学生发现知识,再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ABC中∵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强调:利用性质1的前提是“在一个三角形中”,证明两个角相等又多了一种方法)
6.提问:由△ABD与△ACD全等还可得出哪些相等的角和边?
由此论证性质2,并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描述。
活动三:再设问题,知识迁移
如果等腰三角形再特殊一点,它的底边和腰相等,得到的等边三角形又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一、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蕴含着数学问题。在“导入新课”环节中,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出发,利用课件播放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体会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创设的情境问题,请学生解释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检验房梁是否水平的方法的合理性,巧妙过渡到新知识的传授环节,促使学生“愿闻其详”,激发求知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